节水和水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节水和水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节水和水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节水和水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节水和水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水和水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992第1章节水与水资源管理概述 4172361.1节水的重要性 495391.2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4135011.3我国节水与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4943第2章水资源评估与规划 518342.1水资源评估方法 5129152.1.1降水径流模拟法 5151952.1.2地下水数值模拟法 5155022.1.3需求侧分析法 5288332.2水资源供需分析 5192202.2.1供水分析 5160372.2.2需水分析 5262152.2.3供需平衡分析 515872.3水资源规划与优化配置 6179952.3.1水资源规划 6147192.3.2优化配置方法 6203802.3.3水资源管理策略 624455第3章节水技术及其应用 652933.1节水技术概述 6295593.2农业节水技术 655253.3工业节水技术 621073.4城市生活节水技术 710232第4章水资源信息化管理 765684.1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概述 7271534.2水资源数据库建设 7327364.3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87694.4水资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824285第5章水资源法律法规与政策 8170815.1我国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8315585.1.1概述 815185.1.2宪法 9263625.1.3法律 999795.1.4行政法规 9191945.1.5部门规章 9191095.1.6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94085.2水资源政策分析 941175.2.1水资源政策概述 928305.2.2节水政策 996055.2.3水资源配置政策 9307045.2.4水环境保护政策 1039525.2.5水资源监管政策 10245.3水资源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与监督 1077635.3.1实施机制 10291785.3.2监督机制 1012080第6章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 10177896.1水资源使用权制度 10300716.1.1水资源使用权的概念与内涵 10140386.1.2水资源使用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0166496.1.3水资源使用权界定与分配 11125286.1.4水资源使用权保护与监管 1124086.2水市场及其运作机制 11195626.2.1水市场的概念与类型 1139246.2.2水市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1138936.2.3水市场运作机制 11123896.2.4水市场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11149256.3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政策实践 1193146.3.1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与流转 1177236.3.2水市场政策框架与制度创新 11231426.3.3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1296676.3.4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政策发展趋势 117184第7章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2266337.1水环境保护概述 1239227.1.1基本概念 12117227.1.2保护目标 12132117.1.3保护原则 12255767.1.4保护策略 1275387.2水质监测与评价 1288217.2.1水质监测 1229987.2.2水质评价 13326427.3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 1331107.3.1生物修复技术 1325837.3.2物理修复技术 13206987.3.3化学修复技术 13302657.3.4综合修复技术 149942第8章城市节水与海绵城市建设 14188838.1城市节水措施与策略 14158388.1.1节水管理组织架构建立 1464918.1.2节水法规与政策制定 14133568.1.3城市用水定额管理 1476338.1.4节水技术研发与应用 14114638.1.5城市节水宣传教育 14280688.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技术 14116488.2.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15172838.2.2低影响开发技术 15107218.2.3生态补偿机制 15169008.2.4智慧海绵城市建设 1527088.3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15260898.3.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5156318.3.2雨水资源化利用 1591238.3.3雨污分流制度 15300828.3.4雨水调蓄设施建设 15209938.3.5雨水利用设施运维管理 1523903第9章农业节水与灌区管理 15212839.1农业节水现状与发展趋势 15314749.1.1农业节水现状 15138599.1.2农业节水发展趋势 15171219.2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1679739.2.1灌区水资源概况 1627049.2.2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16288289.2.3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实践 1627469.3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 16184469.3.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16234869.3.2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16126989.3.3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16249489.3.4节水灌溉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1620747第10章节水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6269310.1节水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162976810.1.1提升公众节水意识 171013610.1.2传播节水知识与技术 172517010.1.3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1721010.1.4增强全民节水责任感 17492110.2节水宣传教育策略与方法 171753510.2.1制定节水宣传教育计划 17836310.2.2创新节水宣传教育形式 173273510.2.3整合节水宣传教育资源 173175410.2.4建立节水宣传教育评价体系 17701310.3公众参与节水活动与行为改变 17772710.3.1开展多样化节水活动 172404710.3.2建立节水激励机制 171798710.3.3提高节水活动参与度 172220710.3.4跟踪评估节水行为改变 171851210.4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71951810.4.1节水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171267110.4.2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 173220610.4.3节水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 173049010.4.4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 17第1章节水与水资源管理概述1.1节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全球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节水作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节水不仅能降低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污水排放,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2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配置和再生等过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和调控。水资源管理旨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水资源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规划: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环境保护要求,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2)水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水资源需求,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水资源保护:采取法律、经济、技术等措施,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改善水环境。(4)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我国节水与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我国高度重视节水与水资源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节水方面: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节水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推广了一系列节水技术和措施,如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节水等,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2)水资源管理方面:我国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红线、用水效率的底线和水环境质量的防线。同时推进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了流域与区域水资源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管理水平。未来,我国节水与水资源管理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强化节水意识,提高节水技术水平,加大节水投入,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2)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3)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保障水环境安全。(4)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水资源开发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价,提高水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第2章水资源评估与规划2.1水资源评估方法2.1.1降水径流模拟法降水径流模拟法是评估水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降水形成径流的过程,对地表水资源进行量化评估。该方法主要包括降水资料收集、流域特征分析、水文模型构建及参数率定等步骤。2.1.2地下水数值模拟法地下水数值模拟法通过对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评估地下水资源。该方法涉及地下水流动方程、初始及边界条件设置、参数识别等内容。2.1.3需求侧分析法需求侧分析法从水资源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用水户的用水行为、用水效率及用水需求,评估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及潜力。2.2水资源供需分析2.2.1供水分析供水分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供水来源的评估。通过对各类供水来源的可靠性、可利用量及开发潜力的分析,为水资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2.2.2需水分析需水分析涉及生活、工业、农业等用水部门的用水需求。通过调查分析不同用水部门的用水特点、用水效率及用水趋势,预测未来水资源需求。2.2.3供需平衡分析供需平衡分析是在供水和需水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揭示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2.3水资源规划与优化配置2.3.1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根据水资源评估结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规划、水资源配置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等。2.3.2优化配置方法优化配置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实现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和部门间的合理分配。常用的优化配置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2.3.3水资源管理策略水资源管理策略是根据水资源规划与优化配置结果,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管理策略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3章节水技术及其应用3.1节水技术概述节水技术是指通过改进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在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领域的节水技术及其应用,旨在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3.2农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改进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现代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型作物。(3)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采用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手段,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4)水资源合理调配:通过水库、渠道、泵站等工程措施,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3工业节水技术工业节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循环用水技术:采用循环用水系统,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降低新鲜水消耗。(2)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实现废水回用,减少水资源浪费。(3)节水型生产工艺: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4)设备改造与优化:对现有设备进行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4城市生活节水技术城市生活节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节水型器具:推广节水型卫浴设备、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用电器,降低居民生活用水量。(2)水资源回收利用:对城市雨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3)管网优化与改造:优化城市供水管网,降低输水损失;对老旧管网进行改造,提高供水效率。(4)节水宣传教育: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市民节水意识,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通过以上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4章水资源信息化管理4.1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概述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分配等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概念、目标、任务及其在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2水资源数据库建设水资源数据库是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库设计:根据水资源管理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水资源数据库结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2)数据采集与更新: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对水资源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定期更新,保证数据的时效性。(3)数据存储与管理:采用合适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保证水资源数据库的高效运行。(4)数据安全与共享:加强水资源数据的安全防护,促进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4.3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水资源监测模块:实时监测水资源状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水资源预测与预警模块:运用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水资源未来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3)水资源调配与优化模块:通过优化算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决策支持模块:为部门和企业提供水资源管理的决策依据。4.4水资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资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质等状况进行动态监测。(2)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构建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水资源信息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展示。(3)水资源遥感与GIS的结合: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技术支持。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5章水资源法律法规与政策5.1我国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5.1.1概述我国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是根据国家水资源管理需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国际水资源管理经验,逐步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5.1.2宪法宪法是我国根本法,对水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宪法规定了国家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公民饮水安全等方面的基本任务。5.1.3法律我国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5.1.4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行政法规有《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条例》等。5.1.5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部门规章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等。5.1.6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为地方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具体实施依据。5.2水资源政策分析5.2.1水资源政策概述水资源政策是国家对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总体要求,主要包括节水政策、水资源配置政策、水环境保护政策、水资源监管政策等。5.2.2节水政策节水政策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价格杠杆、激励机制等措施。5.2.3水资源配置政策水资源配置政策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主要包括跨流域调水、区域间水资源调配、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等措施。5.2.4水环境保护政策水环境保护政策旨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等措施。5.2.5水资源监管政策水资源监管政策是保障水资源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水资源督察等制度。5.3水资源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与监督5.3.1实施机制(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及有关部门的水资源管理职责。(2)加强水资源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加大投入,保障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法治意识。5.3.2监督机制(1)建立健全水资源督察制度,加强对地方和有关部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2)完善水资源考核评价体系,对水资源管理效果进行评估。(3)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4)强化责任追究,对违反水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第6章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6.1水资源使用权制度6.1.1水资源使用权的概念与内涵水资源使用权是指依法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水资源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水资源使用权制度是对水资源使用权进行界定、分配、调整和保护的法律规范体系。6.1.2水资源使用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本节主要介绍我国水资源使用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及完善。6.1.3水资源使用权界定与分配分析水资源使用权的界定与分配原则、方法及程序,探讨合理分配水资源使用权的方式,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6.1.4水资源使用权保护与监管论述水资源使用权保护与监管的措施和手段,包括执法监管、公众参与和权益保障等方面。6.2水市场及其运作机制6.2.1水市场的概念与类型介绍水市场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分析不同类型水市场的运行机制。6.2.2水市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阐述水市场在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6.2.3水市场运作机制分析水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监管机制,探讨水市场有效运作的条件和关键因素。6.2.4水市场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6.3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政策实践6.3.1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与流转分析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与流转的政策措施,探讨确权登记与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6.3.2水市场政策框架与制度创新构建水市场政策框架,探讨水市场制度创新,包括水权交易、水价形成、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设计。6.3.3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评价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政策实施的效果,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6.3.4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政策发展趋势展望水资源使用权与水市场政策的发展趋势,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7章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7.1水环境保护概述水环境保护是维护水体自然功能、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章主要从水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及策略等方面进行概述。通过对水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阐述,以期为我国节水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7.1.1基本概念水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预防和减少水体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维护水生态平衡,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系列活动。7.1.2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水生态平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7.1.3保护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规划,分类指导;(3)公众参与,共同保护;(4)科学管理,持续发展。7.1.4保护策略(1)强化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加强水环境监测,提高监测能力;(3)严格环境执法,加大处罚力度;(4)推广水生态修复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7.2水质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与评价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对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制定水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7.2.1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采样、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断面布设;(2)监测项目与频率;(3)监测方法与标准;(4)数据处理与分析。7.2.2水质评价水质评价是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对水体水质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2)综合指数评价法;(3)水质模型评价法;(4)水质达标评价法。7.3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水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过程。本节主要介绍水生态修复的技术与应用。7.3.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如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和富集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植物修复技术;(2)微生物修复技术;(3)动物修复技术。7.3.2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如底泥疏浚、曝气、过滤等,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底泥疏浚技术;(2)曝气技术;(3)过滤技术。7.3.3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反应或化学物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沉淀、吸附等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化学沉淀技术;(2)吸附技术;(3)化学氧化技术。7.3.4综合修复技术综合修复技术是指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对水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生物物理修复技术;(2)生物化学修复技术;(3)物理化学修复技术;(4)生物物理化学修复技术。通过以上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我国节水与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第8章城市节水与海绵城市建设8.1城市节水措施与策略8.1.1节水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在城市层面,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城市节水工作。8.1.2节水法规与政策制定制定和完善节水法规,强化节水执法监管,推动节水政策措施落地实施。8.1.3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根据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加强用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8.1.4节水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大对节水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8.1.5城市节水宣传教育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倡导节水型生活方式。8.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技术8.2.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建设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核心理念,构建城市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提高城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8.2.2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控制、净化和利用,降低城市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8.2.3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8.2.4智慧海绵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8.3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8.3.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根据城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8.3.2雨水资源化利用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景观、洗车等非饮用领域,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8.3.3雨污分流制度实施雨污分流制度,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8.3.4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加强雨水调蓄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雨水调蓄能力,减轻城市内涝压力。8.3.5雨水利用设施运维管理建立健全雨水利用设施运维管理体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第9章农业节水与灌区管理9.1农业节水现状与发展趋势9.1.1农业节水现状本节主要介绍我国农业节水目前的状况,包括农业用水效率、节水技术应用、政策法规及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