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基本概念]人口密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体系架构]课时41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考点1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特点:很不均匀。(2)从全球来看按半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地带按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从区域来看按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按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按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概念解读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人口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本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格局,却是衡量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2)人文因素:主要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7页图1.9“中国人口的分布(2010年)”,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答案黑河-腾冲(胡焕庸线)一线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因素地形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023·全国文综甲)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1~2题。1.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C.地下水比例上升 D.地下水用量最多[关键信息点拨]蒸汽机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制造业大发展;该时期美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地区,该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吸引人口临河分布。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机械等技术替代了蒸汽机技术,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地表水供给不足,人们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随着技术进步,对地下水的开发能力增强,使地下水在用水来源结构中比例上升。由于技术进步,汽车出现,使公路运输大发展,内河运输地位也相对下降。[地理原理再现]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简述人口沿河分布的原因。答案河流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耕;河流具有供水、航运及军事防御等功能。答案1.A2.C解析第1题,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人口趋向工业发达地区分布,①正确、②错误;美国早期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地区,该地区内河运输发达,吸引人口临河分布,③对;公路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此时汽车需要的内燃机还没有发明,④错。选A。第2题,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美国地表水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利用水源转向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使用数量增加、比例上升,但数量上仍然以利用地表水为主,选C。考向1通过“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考查“区域认知”(2024·云南昆明模拟)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被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首都斯里巴加湾是文莱最大城市。文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达72.11%,沿海石油资源丰富。全国共有四个行政区。下图为“文莱四个行政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文莱人口密度最大的行政区是()A.淡布隆区 B.都东区C.文莱—摩拉区 D.马来奕区2.马来奕区人口分布受到一定限制,其因素主要是()A.丛林茂密,沼泽遍布 B.远离海洋,气候干燥C.雨季过长,洪涝频发 D.土壤贫瘠,难以耕种3.淡布隆区是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该行政区()A.山峦起伏,开发难度大B.位置孤立,跨区联系不便C.河流众多,航运价值低D.地壳活跃,地质灾害频发答案1.C2.A3.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文莱—摩拉区面积最小,首都位于该区,同时为文莱最大城市,且大多数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对外联系便利,成为人口集聚区,故选C。第2题,根据“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文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达72.11%”的信息以及文莱地理位置可知,马来奕区特别是其南部地区,热带丛林茂密,沼泽遍布,开发难度较大,限制了人口的分布和增长,A正确。第3题,淡布隆区位于文莱东部,是被马来西亚隔开的“飞地”,与本国其他地区陆路交通联系不便,人类活动的干扰少,故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故选B。考向2通过“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考查“综合思维”(2023·江苏南京模拟)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其地中海沿岸为降水较多的平原。近年来,叙利亚国内矛盾激化,政局动荡。下图示意1950~2020年叙利亚总人口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4~5题。4.推断2010年以前叙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是()A.南多北少 B.南少北多C.东多西少 D.东少西多5.导致2010年以后叙利亚总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B.家庭C.战争D.灾害答案4.D5.C解析第4题,叙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其地中海沿岸为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更为优越,因此叙利亚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即西多东少。故选D。第5题,根据材料“近年来,叙利亚国内矛盾激化,政局动荡”可知,由于受战争因素的影响,2010年以后叙利亚总人口数呈减少趋势,C正确。考点2人口容量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2.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问题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越多,对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资源短缺问题。②环境问题: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③社会问题: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如下所示。项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图示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数)——是一个警戒值强调的是在保障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数)——是一个合理值区别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生存发展数量大小相同点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会发生变化,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021·北京地理)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回答1~2题。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A.甲B.乙C.丙D.丁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关键信息点拨]由图中河流为时令河,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是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素。据图可知,甲地绿洲面积大,环境承载力大;目前甲地居民点规模小,可以接收较多外来移民。该区域气候干旱、光照强,有绿洲,灌溉水源较为充足,适合棉花的种植。答案1.A2.C解析第1题,由图中河流为时令河,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甲地绿洲面积大,环境承载力大,且甲地居民点规模小,可以接收较多外来移民,A对;乙地在N县,不在M县域内,跨行政区不便于协调,且乙地绿洲面积虽大但是居民点规模大,有限的环境承载力不能再容纳更多迁移来的人口,B错;丙地绿洲面积小,居民点多且规模大,环境承载力可能已接近极限,C错;丁地附近为地质公园,需要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D错。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光照强,有绿洲,灌溉水源较为充足,适合棉花的种植,C对、B错。该区域有地质公园,需要对地质地貌加以保护,重点产业不能以开采矿山为主,A错;该地区河流为时令河,不适合发展水上项目,D错。考向1通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考查“区域认知”宁夏经济欠发达,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脆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7.8%。下图示意2010~2021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及预警结果,指数越趋近于1,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接近最优水平。据此完成1~2题。1.宁夏生态脆弱区面积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 B.经济欠发达C.人口稠密 D.资源匮乏2.促进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由巨警向无警快速转变的措施是()A.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B.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C.执行严格的生育政策D.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答案1.A2.B解析第1题,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因此生态脆弱区面积占比高,A正确;生态脆弱与经济欠发达没有一定相关性,B错误;宁夏人口稀少,C错误;宁夏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因此不能笼统说宁夏资源匮乏,D错误。第2题,由“木桶效应”可知,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最少资源拥有量。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因此促进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由巨警向无警快速转变的措施是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的供给量,B正确。考向2通过“人口合理容量”考查“综合思维”(2023·浙江杭州模拟)在测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满意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可能—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下图为“2015年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绘制的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图”。完成3~4题。3.可能—满意度为0.9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供给 B.人居环境C.粮食供给 D.土地资源4.为提高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有()A.提高科技水平 B.山区全面开垦C.扩大对外开放 D.降低消费水平答案3.A4.C解析第3题,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并结合图可知,当可能—满意度为0.9时,能源供给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此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能源供给,故选A。第4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短时间来看,科技水平变动较小;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持续,最终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减少;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充分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会提高,C正确;降低消费水平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课时精练(2023·江苏泰州调研)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据此完成1~3题。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0.7110.7180.735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半壁0.5170.5340.566西北半壁0.7540.7480.752四大地区东部0.3650.3980.427中部0.3020.3050.336西部0.7730.7650.771东北0.4490.4590.5041.据表分析可知()A.我国人口分布趋于分散B.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散C.西部地区人口最多D.2000~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更加集中2.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趋势()①有助于地区均衡发展②有助于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③利于西部各地乡村振兴④利于持续保障该地区生态功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经济水平C.政策影响 D.社会发展答案1.D2.D3.A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在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人口分布趋于集中,A错误;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大,说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较多,C错误;2000~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增加,且东南半壁人口数量较多,东南半壁人口更加集中,D正确。第2题,根据图表信息,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基尼系数在增加,说明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①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多集中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助于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但不利于西部各地乡村振兴,②正确、③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趋势较为集中,使得生态脆弱区人口较少,有利于保障该地区生态功能,④正确。故选D。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然环境,一般人口集中分布于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如我国人口集中分布于胡焕庸线东南半壁,故选A。(2024·湘豫名校联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福建省人口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了近500万,但增长数量各市并不均衡。下图示意2020年福建省各市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完成4~6题。4.福建省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C.历史因素 D.经济因素5.与2010年相比,福州市人口与福建省其他地市相比占全省人口比重上升较明显,这是因为福州市具有的突出优势是()A.交通通达,为国家级交通枢纽B.省会城市,优质生产要素集聚C.改革开放,政府优惠政策诸多D.气候凉爽,公共服务设施完善6.三明、南平、龙岩三市与福建省东部地区的城市相比人口数量较少,其原因可能是()A.外迁人数较多 B.人口死亡率较高C.大学升学率低 D.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4.D5.B6.A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多、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故福建省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D。第5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又是沿海开放城市,聚集了全省最为优质的生产要素,A。(2023·辽宁农村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分布着疏勒河流域、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三个相互独立的内陆河流域,孕育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下图示意1986~2018年三大流域农村居民地的面积变化。读图,完成7~8题。7.推测河西走廊地区农村居民地的分布特征是()A.规模大,较分散 B.规模小,较分散C.规模小,较集中 D.规模大,较集中8.图示时期农村居民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流域及原因是()A.疏勒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原人口数量相差大B.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大C.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大D.黑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原人口数量相差大答案7.B8.A解析第7题,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该区域农村居民地规模是由该区域水资源丰歉程度决定,由于该区域水资源总量少,河湖分布稀疏,且河湖分布区域的水资源数量有限,导致农村居民地具有规模小、较分散的分布特征。故选B。第8题,农村居民地面积增长幅度等于农村居民地增长面积除以农村居民地面积基数,读图可知疏勒河流域农村居民地面积增长幅度约为40÷50=80%,在三大流域中增幅最大。从农村居民地面积多少看,疏勒河流域比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少,说明疏勒河流域比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少。自然环境条件较差,人口分布相对少,而这种情况下其农村居民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人口增长相对较多,只能说明其原人口数量较少,与该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差值相对较大。故选A。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下图示意亚洲中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3分)(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7分)(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6分)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主要沿高山山麓冲积扇、河流和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2)高。A区域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3)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

课时42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2)影响①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1)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2)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3)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考虑不同的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时间特点迁入区迁出区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规模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规模减小、方向不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成为主要形式欧洲、北美、西亚和北非拉丁美洲近年来战争移民欧洲西亚、北非2.国内人口迁移(1)改革开放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2)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概念辨析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①户籍人口:指我国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常住户口的人,主要用于户籍行政管理。②常住人口:指经常在某行政区域内居住达半年及以上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居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居住的人口,反映的是实际居住人口的情况。③受落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净迁出区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而人口净迁入区常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①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3)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为城镇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镇化的进程。(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增加对不同职业的需求。如学龄儿童迁入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2023·山东地理)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1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1~3题。1.图2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3.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关键信息点拨]结合文字信息可知,该地级市总常住人口=市辖区人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由图1可直接看出:相比2010年,2020年该地级市市辖区人口少量增加,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大幅减少,总人口减少;进而可推知,该地级市人口净迁出,主要是县级行政区人口大量迁出造成的。分析图2图例可知,线条粗细反映了人口流动的规模;结合箭头与行政区边界的关系可判断人口流动方向。[地理原理再现]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答案利: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了人地矛盾;减轻了资源压力;加强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迁移者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弊:迁出地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人才外流,不利于经济发展。答案1.A2.C3.B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2010~2020年该地级市的总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具体表现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大幅减少,市辖区人口少量增加。推知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量向市辖区迁移,大量向该地级市以外迁移,排除③④;由图中市辖区人口增加,得出迁入市辖区的人口数量要大于迁出市辖区的人口数量,排除②。故选A。第2题,由图1可知市辖区是人口净迁入区,由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迁入市辖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即市辖区劳动人口比重大,C正确,A、D错误。由图1可知,市辖区人口总量远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总量,得出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老年人口数量,故B错误。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结合图1可知,该地级市常住人口变化状况表现为总常住人口数量下降、县区常住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推测其原因是经济发展趋缓,对人口的吸引力下降导致的,故选B。考向1通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考查“综合思维”近几年,我国许多省市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许多政策,比如深圳不断放宽落户门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深圳人口逐年增长,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343.88万人。下图为“2015~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与2015~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长原因无关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发达的经济条件C.宽松的户籍管理 D.优惠的人才政策2.图中2017~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空气质量恶化 B.产业结构升级C.交通条件恶化 D.台风灾害增多答案1.A2.B解析第1题,材料“深圳不断放宽落户门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深圳人口逐年增长”反映了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是社会经济条件导致的,与优越的自然条件无关,A符合题意。第2题,深圳吸引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近十多年以来深圳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减少,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多,对知识、技术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导致迁移到深圳的普通劳动人口增量减少,B正确。考向2通过“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2023·江苏南通模拟)下表为“七普”江苏省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及占比统计。据此完成3~5题。省(市、区)甲豫川鲁黔鄂赣占江苏省外来人口比重29.9%21.3%6.0%5.7%4.8%3.4%3.1%3.甲省为()A.黑B.浙C.湘D.皖4.江苏省外来人口中,来自豫、鲁两省的占比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联系 B.空间距离C.人口总量 D.产业活动5.外来人口流入对江苏省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土地开发 B.优化劳动力结构C.增加就业岗位 D.缩小区域差异答案3.D4.D5.B解析第3题,阅读表格可知,甲省占江苏省外来人口比重最高,黑龙江省(黑)、湖南省(湘)距离江苏省较远,人口流入江苏省较少,A、C错误;浙江省(浙)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人口流入区,B错误;安徽省(皖)与江苏省邻近,人口流入方便,且经济发展较江苏省差,D正确。第4题,河南(豫)、山东(鲁)两省都是人口大省,人口总量较大,均与江苏省相临近,且交通联系较好,A、B、C错误。河南省农业产业占比较大,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增多,流入江苏省进行务工;而山东省工业发展较好,能够吸收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人口流出较少,D正确。第5题,外来人口流入增加江苏省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优化劳动力结构,B正确;人口流入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对土地开发影响不大,A错误;就业岗位数量受企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与人口流入关系不大,C错误;外来人口流入会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会一定程度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D错误。地理实践10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1)计算①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②区域人口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③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人口机械增长率。(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文化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医疗卫生因素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政策因素生育和移民政策直接影响该国或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如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会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分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且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且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人工智能(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eq\x(人口文化素质总体水平过低)→eq\x(不利于生育率的降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eq\x(国家要增强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及加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3.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人口问题表现对策增长问题净增规模大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自然增长速度缓慢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分布问题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经济,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结构问题性别比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人口素质老龄化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发展养老产业流动问题流动规模大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多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经济,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2024·湖北名校联盟测评)至2020年4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315亿人。下表示意1920年以来美国每十年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1~3题。时间(年)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人口增长率(%)1516.27.314.518.513.311.57.813.29.77.41.由表中数据可推测美国人口的变化特征为()A.增速一直变快B.1960年人口增长最快C.总量有增有减D.1931~1940年增长最慢2.影响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①出生率②移民③婚姻④宗教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21世纪以来美国人口增速减缓对美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最可能的是()A.环境承载力下降B.人口性别比失调C.劳动力严重不足D.产业结构有变化答案1.D2.A3.D解析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美国每十年人口增长速度呈波动变化,A错误;表中1960年的数据18.5%最大,是指1951~1960年期间的十年人口增长最快,不是1960年这一年人口增长最快,B错误;同理,表中1940年的数据7.3%最小,说明1931~1940年人口增长最慢,D正确;美国每十年人口增长速度都是正值,说明人口总量一直增加,C错误。第2题,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受移民因素影响较大,婚姻、宗教对美国人口增长影响相对较小,故选A。第3题,21世纪以来美国人口增速减缓,对劳动力数量、消费需求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美国产业结构,D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提高,环境承载力会提升,与人口增速减缓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美国人口增速减缓对人口性别比例影响不大,同时不会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B、C错误。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增长69.73%,涌现了大量留守、空巢家庭。完成4~5题。4.人户分离现象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房价地区差异显著C.文化教育水平提高D.思想观念发生转变5.针对留守、空巢家庭大量涌现的现象,当地政府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推行三孩生育政策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稳定房价促进民生 D.取消户籍落户限制答案4.A5.B解析第4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去往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导致人户分离现象大幅增长,A正确;房价差异、文化教育水平、思想观念都不是导致人户分离现象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B、C、D错误。第5题,留守、空巢家庭的出现,导致养老等问题加重,当地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养老等的压力,B正确。眼下的中国,“银发浪潮”扑面而来。武汉市2017年户籍总人口数为853.65万人,60岁以上人口数达178.85万人。目前当地老年人口主要选择三种养老方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比例为90∶7∶3)。下图为“三种养老方式结构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正确表示武汉市养老方式结构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7.未来几年,武汉市可能提出的人口政策是()A.按照大步调整、分类推进等原则,延迟法定退休年龄B.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培育智慧养老新业态C.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构建以社区养老为主体的养老体系D.推进用人单位、私营企业提供幼儿托育、养老照护服务答案6.B7.B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武汉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为90∶7∶3。据图分析可知,②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约为90∶7∶3。因此图中正确表示武汉市养老方式结构的点是②,B正确。第7题,由材料“武汉市2017年户籍总人口数为853.65万人,60岁以上人口数达178.85万人”可知,武汉市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0%,说明其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未来几年武汉市可能提出的人口政策是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培育智慧养老新业态,B正确。人口政策应该小幅调整、逐步过渡,A错误。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养老体系,C错误。幼儿托育、养老照护服务应该有专门的机构去承担,而不是用人单位、私营企业,D错误。(2023·福建三明模拟)人口统计学常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等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数量红利、以教育和健康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质量红利,并将其带来的贡献率分别等同于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和人口质量红利贡献率。下图示意两个红利在2005年至2019年间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8~9题。8.未来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A.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将逐渐升高B.抚养比将逐渐降低C.人口质量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加D.人口健康状况将逐渐恶化9.我国未来应()A.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产业B.加大对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投入C.鼓励企事业职工提前退休D.削减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答案8.C9.B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呈波动下降趋势,说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呈波动下降趋势,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波动下降,非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则波动上升,抚养比应该逐渐上升,B错误。人口质量红利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说明其带来的贡献率升高,人口质量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加,C正确。人口质量红利呈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说明教育和健康相关指标提升,人口健康状况应该有所好转,D错误。故选C。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人口质量红利贡献率提高,说明人口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因此应该加大对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升人口质量,B正确。人口数量红利波动下降,说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变低,易出现劳动力短缺情况。电子装配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廉价劳动力需求大,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产业会增大劳动力短缺情况,A错误。鼓励企事业职工提前退休会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C错误。削减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D错误。故选B。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较低水平。2021年8月20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继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又一次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据此完成10~11题。10.近年来,我国生育率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育龄妇女规模缩小B.家庭生育意愿偏低C.婚育年龄普遍推延D.传统观念影响深刻11.当前,为直接配套支持“三孩”政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大幅降低房价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发展普惠托育服务④增延产育假期⑤降低家庭教育成本⑥提高个人所得税率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答案10.D11.C解析第10题,我国在婚育方面的传统观念提倡“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等,会导致生育率较高。故选D。第11题,大幅降低房价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①错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②错误;增加产育假期、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降低家庭教育成本,都是面向解决“生得起、养得起、育得起”问题,③④⑤正确;提高个人所得税率,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与鼓励生育不符,⑥错误。故选C。课时精练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是指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的实际迁移人数与期望迁移人数之比,指数越大,表明迁出地的人口向迁入地的迁移强度越大,反之越小。下图示意2005~2015年黑龙江主要迁入省市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2题。1.2005~2015年,图示黑龙江主要迁入省市中()A.北京市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呈上升趋势B.河北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上升幅度最大C.山东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在逐年下降D.辽宁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下降幅度最小2.近年来,海南省成为黑龙江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增长最快的省区,其主要优势是()A.农业发展水平高 B.旅游资源丰富C.临海的区域位置 D.冬季气候适宜答案1.B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市2005~2010年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呈下降趋势,A错误;四个省市中,只有河北省2015年人口迁移选择指数较2005年上升,B正确;图中只显示2005~2015年人口迁移选择指数的变化趋势,无法反映山东省每年的人口迁移选择指数的变化,C错误;辽宁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下降幅度最大,D错误。第2题,与黑龙江省相比,海南省纬度低,冬季气候温和湿润,吸引黑龙江省大量人口迁入。(2023·山东滨州联考)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人口迁移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县城和中心城市人口保持缓慢增长。据此完成3~5题。3.下列符合甘肃省人口迁移特征的是()A.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比重增加B.迁移规模呈减小趋势C.一直以乡村向城镇迁移为主D.迁移距离呈增加趋势4.促使甘肃省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最主要条件是()A.交通条件的改善 B.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5.甘肃省人口迁移趋势的演变会导致()A.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B.部分城镇了出现收缩现象C.县城空心化问题严重D.中心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答案3.D4.A5.B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人口迁移从区域内迁移到有区域外的人口迁移,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比重下降,A错误;迁移规模增大,B错误;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乡村人口向外迁移到城镇、县城、中心城市以及区域外,但无法得出以向城镇迁移为主,C错误;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人口迁移从区域内迁移到有区域外的人口迁移,迁移距离呈增加趋势,D正确。第4题,甘肃省人口迁移方向变化主要是从乡村外迁到城镇、县城和中心城市之间的迁移,再到跨区域的迁移,说明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方向从区域内到区域外,A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影响迁移规模,不影响迁移方向,B错误;乡镇企业的发展会使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人口迁移规模减小,对迁移方向影响不大,C、D错误。第5题,甘肃省乡村人口一直外迁,说明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大,A错误;城镇人口由人口迁入到有部分人口迁出,可能会出现收缩现象,B正确;根据材料,县城人口保持缓慢增长,说明县城没有出现空心化,C错误;中心城市人口保持缓慢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在加大,生态环境不一定改善,D错误。(2024·河北保定质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的凤和村有近300年历史,其建设用地1.3km2,农用地约2.9km2,北部紧邻白云国际机场。2016年前,这里还是空心村和贫困村。2016年在政府及企业等力量介入下,空港小镇项目落地凤和,村内开始改造,成功实现转型。据此完成6~8题。6.凤和村曾空心化严重,主要因为()A.村民整体搬迁 B.村落用地不足C.产业发展乏力 D.环境污染严重7.凤和村的转型方向最有可能是()A.装备制造 B.物流仓储C.文化创意 D.现代农业8.转型后,凤和村外来人口增多,显著()A.推动村居安置改造 B.挤压村民就业空间C.改变村民消费习惯 D.提升村民文化水平答案6.C7.B8.A解析第6题,空心化并非无人居住,没有出现村民整体搬迁,A错误;若村落用地不足,会集约利用土地,不会出现空心化现象,B错误;凤和村空心化主要是因为村民在当地的收入较低,为了生存,大量人口迁往城市务工,根本原因是当地产业发展乏力,就业岗位较少,C正确;当地工业化进程缓慢,环境污染较轻,D错误。第7题,装备制造业需要雄厚的工业基础,凤和村之前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不适合发展装备制造业,A错误;凤和村北部紧邻白云国际机场,可以发展物流仓储等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B正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该地青壮年流失严重,人才匮乏,C错误;空港小镇项目主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且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很难成为主导产业,D错误。第8题,当地为了吸引外来人口,在政府及企业等力量介入下,进行村居安置改造,提升居住环境,A正确;转型后,当地就业岗位增多,外来人口不会挤压当地村民的就业空间,B错误;外来人口来到凤和村应入乡随俗,适应当地的消费习惯,C错误;村民的文化水平高低与外来人口无关,D错误。(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老年人口系数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为“广东省2000年和2020年老年人口系数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9.2020年广东省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区域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A.均衡性B.分散性C.连续性D.中心化10.引起2000~2020年该省不同地区老年人口系数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养老保障 B.人口迁移C.生育水平 D.医疗水平答案9.C10.B解析第9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2020年广东省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区域集中分布在广东省西部、北部、东部地区,空间上具有连续性,C正确、B错误;深圳、东莞等地老龄化程度较轻,与西部、北部、东部地区差异明显,A错误;老龄化严重区域并不在中心集中,D错误。第10题,据图可知,2000~2020年该省深圳、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结合所学知识,深圳、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多,对周边的青壮年吸引力强,老龄化较轻,周围青壮年迁出区人口老龄化较重,B正确。11.(2023·福建泉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新西兰国土主要由南、北两大岛屿组成,两岛之间隔着库克海峡(如图),往来非常不便,需乘坐船只或飞机。二十世纪末,有学者提出修建库克海峡跨海大桥公路的方案,但至今仍未开工。陶朗阿是新西兰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吸引国内不同年龄段的人口移居此地。该市的陶朗阿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港航服务业效率位居新西兰首位。近年来,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当地大力投资发展新兴制造业。(1)与现在两岛之间的交通往来方式相比,说出跨海大桥运输方式的优越性。(4分)(2)移居陶朗阿的人口中,来自南岛的比重较低,简要分析原因。(4分)(3)分析陶朗阿吸引大量年轻人至此地工作的原因。(6分)答案(1)灵活性强;连续性好;与空运相比,运输成本更低;与海运相比,运输速度更快。(2)南岛城市少,人口少;距离远(隔库克海峡),交通不便。(3)经济发展速度快,个人发展机会多;港航服务业、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新兴制造业需要具备新知识、新技术的年轻人多,年轻人创新意识强,乐于从事新兴产业。

真题专练(2023·海南地理)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下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 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 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答案1.B2.C解析第1题,对比2003~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结合图中比例尺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时间跨度相同,因此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大于中部,A错误、B正确;中部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C错误;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错误。故选B。第2题,人口外流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一般经济条件差的区域人口外流明显,会引发人口重心的移动,排除A;城市群发展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会显著影响人口重心位置,排除B;跨境贸易只是经济要素的移动,劳动力的位置并未移动,对人口重心分布影响小,且中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点,跨境贸易不发达,C正确;矿产资源开发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对人口重心位置影响较大,排除D。(2023·广东地理)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3~4题。3.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 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 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4.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答案3.B4.C解析第3题,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附近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珠三角城市群,目的是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及收入报酬,B正确;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短暂性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外流,A错;珠三角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农村地区远不会超过人口合理容量,C错;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第4题,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属于传统的第一产业,其收益远不如就近外出务工的劳动收益,不会吸引人口回流,A错;作为农村,在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领域与城市差距较大,不可能与城市竞争,B错;农村的科技力量、制造业基础远落后于城市,D错;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属于与众不同的特色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发展旅游业、文创产业,这些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选C。(2023·6月浙江选考)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5~6题。省(区)流入人口(万人)流入率(%)流出人口(万人)流出率(%)甲155.12.51152.118.9乙1618.725.1236.23.7丙339.113.160.32.3丁100.24.2241.410.05.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6.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新疆 B.乙—安徽C.丙—浙江 D.丁—吉林答案5.C6.D解析第5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流出地为经济相对落后省区,流入地为经济发达省区,随着省际产业转移增加,人口流出地产业转入,就近就业机会增加,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故选C。第6题,结合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四省区人口总数:甲为155.1万/2.5%≈6200万;乙为1618.7万/25.1%≈6400万;丙为339.1万/13.1%≈2600万;丁为100.2万/4.2%≈2400万。结合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规模可得出甲、乙为安徽或浙江,丙、丁为新疆或吉林。乙人口净流入,且流入人口最多,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为浙江,甲为安徽;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新疆人口净流入,丙为新疆;受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缓慢等因素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丁为吉林。故选D。(2021·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7~8题。7.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8.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降水稀少 B.海拔较高C.纬度较高 D.冰川广布答案7.C8.A解析第7题,图中甲地纬度高,早期冰川广布,冰川侵蚀作用强,海岸线破碎,峡湾广布,故选C。第8题,乙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不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造成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A正确。(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9~10题。9.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10.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9.B10.A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流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还有河南、江西省,都属于中部地区,只有少部分来自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故选B。第10题,图中甲省是江西省,经济欠发达,外流人口大多是外出务工人员,长三角城市群的工资水平高,且距离江西省较近,人口流动的交通成本低,可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①②正确,选A;长三角城市群土地价格高,不利于人口流入,且流入人口主要为务工人员,地价高低与其关系不大;环境质量高低是解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才会考虑的问题,也不是务工人员主要考虑的因素,③④错误。(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1~13题。1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1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1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 B.旅游业C.制造业 D.物流业答案11.B12.D13.C解析第11题,户籍人口来源于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的落户。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每年增长大约10万~20万,增长率可达5%~10%,与我国目前实际自然增长率不足0.6%相比明显偏高,意味着大量的户籍人口增量来自外来人口的落户,A错。2016年之前的户籍人口增量不大,2016年后增量明显加速,结合我国户籍管理实际情况可知,为保障本地市可持续发展,很多地区实施了优惠政策刺激各类人才落户本地,选B。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二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错。第12题,该市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活动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市产业的变化。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期,能吸引大量劳动力前来务工,一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可能会减少,常住人口的增速会减慢。2010年之前,常住人口增速较快,之后明显减慢,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关系最大,选D。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小,A错;GDP是国民经济的宏观数据,是多种生产要素综合的结果,而不是要素变化的原因,B错;环境承载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且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而提升,C错。第13题,一个区域内的采矿业大多是围绕某一种矿产资源发展,结构比较单一,需要的产业工人数量不会有几百万数量级,并且目前需要的工人数量随着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升级而减少,有些城市则因资源枯竭而人口大量外迁,A错;旅游业和物流业需要的人口数量不可能如此巨大,B、D错;制造业是我国目前产业的主体,制造业的产业链长,种类多,需要的职工数量庞大;并且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也处于转型期,低端制造业正陆续向高端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C更符合实际情况。14.(2021·北京地理)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4分)答案(1)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降水较多,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或乙线: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严重。(2)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解析(1)由图中植被覆盖度可知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由年降水量线可知,甲线降水(200mm~250mm)比乙线(150mm~200mm)多,草本植物的生长条件好;由“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可知,甲线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而乙线由于自由放牧,很容易导致过度放牧,荒漠化严重。(2)由材料“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可推知人口分布特点是: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

[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体系架构][基本概念]乡村、城镇、城镇空间结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付租能力;城市化(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地域文化。[基本原理]乡村和城镇功能区的形成与变化;城乡区位选择原理;城镇化进程。课时43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2.农业用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3.村落内部空间结构: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城镇功能区(1)形成: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类型: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3)特点: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27页图2.5“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写出香港由城市中心向外功能区的类型。答案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形成: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2.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3.发展变化概念辨析城镇空间结构与城市地域形态①城镇空间结构:指城镇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一般分为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②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建设用地在水平面的轮廓形状,一般有集中式、条带状、放射状、组团式等。思考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吗?答案不一定。商业区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中心地区是行政区。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特别提醒某城市绿化带呈环状,客观条件可能是在某些地段借助了自然绿地,主观目的主要是控制城市建成区连片扩展。1.主要城镇功能区及其特点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居住区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居住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高级居住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居住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地租高低是经济因素的核心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①距离城镇中心远近的影响②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镇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便捷程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其他因素因素影响举例政策政府通过区域发展战略、城镇政策和城镇规划干预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文化地域文化底蕴深刻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为广场和教堂,北京市中心为故宫建筑群环境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应有利于城镇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城镇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3.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类型团块状条带状和放射状组团式图示影响因素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形,市中心吸引作用强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特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评价优点便于集中设置完善的基础设施,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生产、生活上分散,有利于环境保护;便于城市扩大规模不足环境污染相对集中,不利于扩建城市交通集中于少数几个方向,运距较大;各部分联系不便;建设投资大用地分散,各片区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条带状:兰州、洛阳放射状:延安重庆(2023·山东地理)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下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据此完成1~3题。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风向B.地形C.资源D.河流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关键信息点拨]抚顺市早期城区范围东西呈带状,与煤矿分布一致,进而推知抚顺市因煤炭开发而兴。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因煤炭开采导致土地紧张、环境恶化等,不利于城市建设,商业区、居住区等城市功能区向浑河北岸转移。由图可知抚顺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与煤炭资源高度关联,且主要布局在浑河南岸,而城市发展重心在浑河北岸造成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致使生产和生活不便,效益低下,因而城市发展重心1983年转回浑河南岸。抚顺城区北侧地形属于丘陵,城区建设缺乏足够空间;东侧有河流上游的大伙房水库,是生态保护区;浑河南岸的重工业区,且位于东北风的下风向,生态环境较差;抚顺西侧地形为平原,且与沈阳市相连接,利于接受城市辐射。[地理原理再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绘制城市基本功能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答案答案1.C2.D3.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煤矿及已关停煤矿的分布与抚顺市早期城区范围高度一致,C正确。由风频玫瑰图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与抚顺市呈东西带状的城市形态并不一致,A错。由图中海拔可知,抚顺市区北、东、南三面是低矮的丘陵,西部是平原,地形差异不大,B错。由图可知,抚顺市早期的城镇建成区距离河流较远,D错。第2题,由材料“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再结合图例,可知抚顺市的经济以机械、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主,得出该城市工业惯性大,进而推知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向浑河北岸转移期间,北岸重点发展的可能是住宅区,造成生活区与生产区的严重脱离,加之河流阻隔,生活、生产不便,效益低下,最终导致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选D。由图可知,南岸是老工业区,故南岸生态环境较差,A错。1983年城区煤炭资源在减少,但并没有枯竭,B错。由图中海拔图例可知,抚顺市浑河南、北两岸发展空间差别不大,C错。第3题,由图可知,抚顺市城区东侧有大伙房水库,制约了城区的扩展,A错。南侧是工业生产区,且位于东北风的下风向,生态环境较差,故不适宜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由图中图例可知,抚顺市矿产资源分布在河流南岸,且目前城区已经发展到北侧山脚下,向北发展空间较小,D错。由图可知,抚顺市城区西侧与沈阳市相邻,易受沈阳市辐射,便于承接沈阳市的产业外延,选C。考向1通过“乡村土地利用”考查“人地协调观”(2024·四川内江模拟)乡村景观空间受到乡村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是景观主题、景观功能特征与景观要素相互作用的成果。我国某平原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突出“院”“林”“田”“路”“特色景观”等景观主题,根据不同景观主题的组合方式,该地区乡村景观空间结构有树枝式、围合式等模式类型(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乡村景观空间甲、乙、丙分别代表()A.院、林、田 B.林、院、田C.田、林、院 D.院、田、林2.与围合式空间结构景观相比,树枝式空间结构()A.生产空间完整 B.道路系统完善C.突出生活景观 D.突出自然景观答案1.A2.D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乡村景观大致分为院、林、田,面积最大的是田,属农业生产景观;林地属生态景观,围绕在院落周边;相比林地景观,农田和院落景观与乡村道路连通性较好。由此可以判断,甲为院,乙为林,丙为田。第2题,围合式与树枝式空间景观差异较为明显,相比围合式空间结构景观,树枝式空间结构农田相对分散,故A错;道路系统布局方式有差异,但均较为完善,故B错;生活景观主要通过院落判断,相比围合式,树枝式院落相对分散,面积并不多,并未明显突出生活景观,故C错;树枝式空间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林地占比较大,合围在院落周边,突出自然生态景观,故D正确。考向2通过“城镇功能区形成与演化”考查“综合思维”(2023·山东枣庄八中模拟)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与东部山地交会处,地形平坦。伊通河作为长春市内的唯一河流,纵穿主城区南北,河流两侧的地貌类型为河漫滩。下图示意1905年、1990年和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