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2024.12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和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或“托物兴词”。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起情,故兴体以立。”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唐代,“兴寄”逐渐形成和“彩丽竞繁”“其体华艳”相对的概念,用以指诗歌应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的要求。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论:“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从白居易在同文中称自己有关“美刺兴比”的诗为“新乐府”,元稹在《进诗状》中称自己的乐府诗“稍存寄兴”,可知“比兴”和“兴寄”的要求是相近的。这种“比兴”或“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了。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齐梁时期的诗作,自然是“兴寄都绝”。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明人胡应麟、许学夷等多次用“兴寄”的深浅来评论诗歌优劣,到了清代,甚至认为“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冯班《钝吟杂录》);“伊古词章,不外比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没有比兴就不成其为诗,以至一切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比兴写成的,这就把比兴的地位提得更高了。(摘编自世金《什么是古诗中的“兴寄”》)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材料二:兴象是唐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与批评时的一个重要范畴。兴象说的提出,标志着古典诗歌艺术的成熟。兴象之美,是唐诗经典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兴象之兴,也是源出“六义”中的“比兴”之兴。由“兴”字派生的诗学范畴有不少,如兴寄、兴趣、兴属、兴味等,其用意都在于揭示诗歌艺术的某种特征。兴象则重在象,是兴与物象的结合。齐梁诗歌多咏物之作、山水之词,应该说是具备物象的,但重在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缺少兴寄的精神,所以说它缺乏兴象。在另一方面,兴象也是与直叙相对而言,是指那种融寄着丰富的美感效果的写景咏物之词。大凡诗之赋咏事物,常有两类,一为叙述,一为造境,前者为赋事,后者则近于兴象。试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首尾两联,都是叙事之语,中间两联则为写景咏物之语,也即兴象之语。“兴象”诗学范畴的出现,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历史有关。我国的古代诗歌,在晋宋以前,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浑然于其中。晋宋之后,山水与咏物之风兴起,写景艺术越来越发达,物象成了诗歌的主要表现内容。但六朝的山水诗,多为纯粹地描摹景物,古人称为摹山范水,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咏物也是这样,多形似写物,着重于纯客观的再现。与此相反,兴象之作,则是情景交融,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多层次的景象、物象、事物。以唐宋诗而论,唐诗重在意兴,宋诗长于词理。唐诗比宋诗更多地体现兴象之美。但是宋诗也并非缺乏形象思维,宋代诗人于兴象之美的创造规律仍是很重视的。只是唐诗兴象多为景与情会,宋诗兴象之妙,多在景与意融。(摘编自钱志熙、刘青海《诗词写作常识》)材料三:“兴”这一术语到了宋代,获得新的表达。宋代理学家倡导平淡入兴,而反对六朝与唐代以怨起兴的诗学精神。程颐《秋日偶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宋代强调以渊博深邃的人文修养来为诗,以才学议论、明理尽性来填充诗髓,从而使宋诗呈现出与唐诗不同的以思理清峻见长的风貌。在比兴的运用上,唐诗重兴象,而宋诗尚义理,传统的比兴手法受到冷落。清代吴乔曾指出:“唐诗有意,而托比兴以杂出之。其词婉而微,如人而衣冠。宋诗亦有意,惟赋而少比兴,其词径以直,如人而赤体。”吴乔用“人而赤体”来比喻宋诗的直露,是很生动的说明。南宋末年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江西诗派进行了批评,提出了以“盛唐为法”的主张,批评的主要武器,则是“兴趣”与“意兴”。汉魏六朝之“兴”与唐人之“兴”中的昂扬向上、浑然天成的诗歌精神再度得到弘扬,从而使“兴”的美学生命力再度得到传承与弘扬。(摘编自袁济喜《兴,文学生命力的彰显》)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注重“兴寄”的诗,并不把它所要表现的情绪直接告诉读者,而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让读者自己获得。B.齐梁间的一些山水诗,具备了物象,但它重在描摹山水形态,没有兴寄的精神,因此这些山水诗没有兴象。C.具有兴象特点的诗,注重营造意境,融寄着丰富的美感效果,宋诗中夹杂叙事成分,就削弱了兴象特点。D.材料一所谈唐诗的“兴寄”和材料二所论唐诗的“兴象”完全是一回事,即都是就其具有现实意义而言的。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诗以营造意境为主,宋诗以思理清峻见长,但这种说法仅仅体现了唐诗和宋诗的主流,并不能涵盖所有唐宋诗。B.诗人如果只是一味地摹山范水,如照相机一样对客观事物进行再现,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写出的诗就不算好诗。C.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兴趣”与“意兴”为武器对江西诗派进行了批评来看,江西诗派的作品缺乏兴象。D.明代和清代一些学者对古诗中的“兴寄”手法极力推崇,他们认为诗中若无“兴寄”就不是好诗,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的内容,下面所选宋诗中缺少“兴寄”特点的一项是()(3分)A.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B.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C.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王禹偁《畬田词》)D.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4.三则材料中都引用了古代文献上的言论,这种引证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4分)5.结合材料,从“兴”的角度,谈谈唐宋诗的不同,并举例进行分析。(6分)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地球上的王家庄毕飞宇每天天一亮我就要来放鸭子。我要把生产队给我的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它就在我们村子的最东边,那是一片特别阔大的水面,可是水很浅,水底下长满了水韭菜。因为水浅,乌金荡的水面波澜不惊,水韭菜长长的叶子安安静静地竖在那儿,一条一条的,借助于水的浮力亭亭玉立。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水底下有数不清的草虾、罗汉鱼,那都是一览无余的。鸭子们一到乌金荡就迫不及待了,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全力以赴,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乌金荡同样也是我的天堂。我划着一条小舢板,滑行在水面上。水的上面有一个完整的世界。无聊的时候我会像鸭子一样,一个猛子扎到水的下面去,睁开眼睛,在水韭菜的中间鱼翔浅底。那个世界是水做的,空气一样清澈,空气一样透明。当我停留于水面上的时候,我觉得我漂浮在遥不可及的高空。①我是一只光秃秃的鸟,我还是一朵皮包骨头的云。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公社的书记说了,学制“缩短”了,教育“革命”了。革命是不能拖的,要快,最好比铡刀还要快。但是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②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星。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宇宙其实就没了。父亲是一个寡言的人,我很难听到他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父亲说得最多的只有两句话,“是”,或者“不是”。其余的时间他都沉默。父亲在夜里把眼睛睁得很大,一到了白天,父亲全蔫了。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谁也没有料到,这张《世界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大约在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一起看世界来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了。《世界地图》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看完了地图我们就一起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口,开始讨论。概括起来说有这样的几点:第一,世界究竟有几个王家庄大?地图上什么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第二,世界一定有一个底子,可它在哪里呢?是什么支撑了我们?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③第三,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万一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年轻人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当然,答案是没有的。因为没有答案,我们的脸庞才格外地凝重。我没有回家,直接找到了我的父亲。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爸爸。”父亲没有理我。过了好半天,父亲说:“我们来看看大熊座。这是摇光,这是开阳……”我没有耐心关心这个问题,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儿?”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仰起头,看着夜空,我一定要从宇宙中找到地球,看地球在哪里闪烁。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但没有一处是手电的反光。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笑了。④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气愤地吼了一声:“难怪人人都说你神经病!”我坐在小fun板上,我的思绪沿着乌金荡的水面疯狂地向前逼进,风驰电掣,一直来到了大西洋。大西洋很大,比乌金荡和大纵湖还要大,突然,海水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笔直地俯冲下去。这时候你当然渴望变成一只鸟,你沿着大西洋的剖面,也就是世界的边沿垂直而下,你看见了带鱼、梭子蟹……它们在大西洋的深处很自得地沉浮。我拿起竹篙,一把拍在了水面上。鸭子们伸长了脖子,拼命地向前逃。我要带上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望着茫茫的湖水,我喘着粗气,斗志与激情一落千丈。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它使我们生产队永远失去了几十只鸭子。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父亲看了看队长,又看了看大队支书,大声说:“掉到哪里去了?”我说:“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父亲的手很白,冰凉的。父亲掴了我一个大嘴巴。我在倒地的同时就睡着了。听村子里的人说,倒地之后我的父亲还在我的身上踢了一脚,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后来王家庄的人一直喊我神经病。“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王家庄是一个普通的村子,用“地球上”来修饰限定王家庄,呈现出广阔与微小的关系,这巨大的反差引发读者的思考。B.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全力以赴,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将鸭子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C.小说写灿烂星光下,“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的情节,意在描绘一幅温馨祥和的景象,从而体现父子情深。D.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因被喊“神经病”而非常高兴,这一反转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和悲剧色彩。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所用修辞手法与《荷花淀》中水生“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所用手法一致。B.句子②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星星的痴迷以及父亲独自探索宇宙的孤独感。C.句子③与下文“我”带着鸭子去探索世界并在丢了鸭子时说“掉下去了”形成呼应。D.句子④中父亲告诉儿子地球就在脚下,知识需要亲身实践,鼓励儿子探索世界。8.简要概括本文儿童视角的两种具体表现,并各举一例分析。(4分)9.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孙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上叹曰:“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乃还甘泉,类祠太一。初,司马相如病且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劝上封泰山。上感其言,会得宝鼎,上乃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而诸方士又言:“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采《尚书》《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禅仪,数年不成。上以问左内史兒宽,宽曰:“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臣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上为封禅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缑氏,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者三。诏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夏四月,还至奉高,礼祠地主于梁父①。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颂功德。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封禅》)材料二:武帝之淫祠以求长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宽,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琅琅乎大言之无惭矣;乃附会缘饰,以赞封禅之举,与公孙卿之流相为表里。武帝利赖其说,采儒术以文其淫诞,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缁黄之徒,而灭裂极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①梁父,即梁父山,位于泰山东南。据史籍记载,上古至秦汉时期历代帝王君主封泰山必禅梁父,有“地神”之称。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礼毕A天子B独与侍中奉车C都尉霍子侯D上泰山E亦有封F其事G皆禁。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临北河”与“州司临门”(《陈情表》)两句中的“临”字含义不同。B.“即无风雨”与“即捕得三两头”(《促织》)两句中的“即”字含义相同。C.“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举行。D.“群臣更上寿颂功德”与“良庖岁更刀”(《庖丁解牛》)两句中的“更”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武帝在祭祀黄帝陵时,对于黄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询问,在得知此处仅为衣冠冢时,认为群臣也必会效仿黄帝之臣。B.汉武帝被司马相如临终颂功德、言符瑞的遗书打动,又恰逢得到宝鼎,便动了到泰山封禅祭祀的念头,并与公卿大臣进行商议。C.汉武帝采纳了兒宽的建议,自己制定了封禅用的祭器,并于元封元年春正月进行了封禅大典。封禅结束后,群臣都歌颂汉武帝的功德。D.王夫之对于汉武帝封禅之举是不认同的,认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师的欺蒙,并认为汉武帝过度祭祀的行为导致了国运衰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2)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14.关于封禅,左内史兒宽有何主张?由此,王夫之是怎么评价兒宽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欧阳修①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先回忆了当年自己与朋友同榜及第,然后一同到琼林苑赴宴赏花的情形,表达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B.上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词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的岁月的怀念与留恋,对宦海浮沉、如今遭受贬谪的境遇的悲惋与无奈。C.下片写朋友到一个神仙之地任职,自己今后就再难见到朋友了,表达出对朋友到另外一个新地方任职的羡慕之情。D.词作结尾以景结情,写朋友离去后,生活无聊,只能将思念付予那些经霜的红树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远处的红霞。16.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皆(李)白之品流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莫衷一是。如司马迁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2)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悲戚的鸟鸣衬托愁情,如《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再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3)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梗”的内容、风格与典故还是存在重大差异。从经典、字典、典籍、典礼,到典范、典雅、典藏、典型、“典”往往包含普遍肯定的法则、标准。因此,典故不仅指传统典籍之中的人物、故事,而且,相当多的典故提供了众所周知的正面榜样与价值观念,或者包含一个失败的案例以及沉痛的教训。换言之,并非过往的人物、故事均有资格充当典故,广泛流传的典故构成了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A不仅显现为文采斐然,也不仅构筑一个彼此激荡的“互文”网络,而且还隐含了文化传统内部的深刻对话。然而通常情况下,(甲)。“梗”可以提供一种谈资,一种助兴的情趣性点缀,一种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修辞效果;二次元文化语境内部,“梗”还可能充当青春期记忆的象征,或者充当启蒙“新手”的教材。但是,绝大多数“梗”无法尾随经典纳入文化传统,如同典故那样负责观念的传承或者启迪。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
因此,(乙),正如更多的典故不可能行使“梗”的功能。电视剧《征服》的“你这瓜保熟吗”,一个主播的口头禅“芜湖,起飞”,或者来自表情包的“小丑竟是我自己”等,很难想象这些“梗”可能世代相传继而演变为严肃的典故。另一方面,诸如“完璧归赵”“刻舟求剑”“三顾茅庐”或者“投鼠忌器”这些典故似乎缺乏“梗”所具有的玩笑气息。相对于“梗”的B,典故显得一本正经。①尽管没有正式的规定,多数人仍然觉得,②正剧乃至悲剧的桥段均不宜成为“梗”。③有人认为“梗”字是“喂”字的误读,④“喂”为天津方言,意为“滑稽、可笑、有趣”,⑤相声之中的“逗哏”“捧哏”的来往配合逐渐催熟一个笑料,⑥因而在哄堂大笑之中抖出包袱。很大程度上,网络语言的“梗”与相声的“喂”C。18.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续使用了八个带“典”字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所给例句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或者来自表情包的“小丑竟是我自己”等A.大幕又一挑,站出戏班头儿,大声叫喊要维持秩序,立即就跳出一个两个所谓“二杆子”人物来。B.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温雅得和闺女一般。C.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地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亚里士多德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2024.121.AB项,“没有兴寄的精神”“没有兴象”绝对化,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原文说的是“缺少兴寄的精神,所以说它缺乏兴象”。C项,“宋诗中夹杂叙事成分,就削弱了兴象特点”错,于文无据。材料二材料三中分析唐宋诗的不同时,均指出宋诗长于词理,并未说宋诗中的叙事成分削弱了兴象特点。D项,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材料一说“在唐代,‘兴寄’逐渐形成……思想内容的要求”,材料二说“由‘兴’字派生的诗学范畴……是兴与物象的结合”“在另一方面……的写景咏物之词”。2.D“他们认为诗中若无‘兴寄’就不是好诗”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原文只是强调“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兴寄”并不能成为评价诗词作品高低优劣的唯一标准。3.CC项,《畲田词》没有具体景物、事物的描写,属于直抒胸臆:A、B、D三项,都在具体景物、事物的描写中表达思想情感,是有兴寄的。4.①作者借助古文献上的言论对“兴”“兴寄”等概念进行了阐释,言简意赅。②借助古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体现文章的思想深度,且更有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不同:①唐诗重在意兴,宋诗重在词理。(或“唐诗重兴象,宋谢陶义理”)②唐诗兴象多为景与情会,宋诗兴象多在景与意融。③唐诗比宋诗更多地体现兴象之美。每点1分)举例分析:①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天,便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歌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寓情于景,表现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路。“寒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将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举1例分析得当2分,举2(解分析得当3分)6.CC项,文中写这个情节只是展现了“我”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急切,并不是为了体现温馨的氛围和父子情深。7.AA项,句子①所用手法为暗喻,quán“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所用手法为“拟物”。两句所用手法不一致,8.①以儿童的心理(认知)来看精神物。例如,“我”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一直想知道“王家庄到底在地球的哪里”,包括后文对大西洋的想象,都体现了儿童特有的好奇心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②用儿童的行为解决事情。一个八岁的村童,划一条小舳板,赶着一群鸭子,去探寻世界,行为稚嫩可爱,符合儿童的行为特点。③用儿童的语言来描述所见所感。例如,第二段描写鸭子迫不及待吃食的地方,语言直白简单,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4分。表现1分,分析1分,例子合理即可,任意答出2点即可)(儿童特点包括儿童心理、语言、动作、认知、天性等。涉及相关要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9.①乌金荡的描写展现了水乡的地域特色。如“那是一片特别阔大的水面,可是水很浅,水底下长满了水韭菜”,为故事提供了特定的背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②自然环境衬托了人物的心境和性格。乌金荡环境的惬意、宁静和澄澈衬托了“我”内心的轻松、愉悦,乌金荡的广阔也暗示了“我”内心对未知世界的向往。③自然环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大纵湖的“一望无际”激发了“我”探险的欲望,从而引发了后续“我”丢失鸭子等一系列情节。④自然环境还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外面广阔而未知的世界,与王家庄的封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小说对探索精神和突破封闭环境的主题表达。(6分。作用1分,分析1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10.AEF11.CA项,都为“到”。B项,文中“即”是如果,而“即捕得三两头”的“即”是“即使”的意思。D项,文中为“连续,接续”,《庖丁解牛》为“更换”。12.BA项,“认为群臣也必会效仿黄帝之臣”不对。C项,“正月”不对,正月祭祀的是中岳太室山,四月进行封禅。D项,“导致了国运衰败”于文无据。13.(1)汉武帝回朝,在桥山祭黄帝陵,在须如解散了军队。(补主语、两补介词后前置、释)(2)于是汉武帝亲自制定礼仪,多采用儒家学说加以修饰。(乃、仪、颇、文。备注:颇为“很”,此处可意译为“多”“广泛”“大量”等)14.①兒宽认为封禅是帝王盛典,意味着与天地神灵相连通,封禅礼仪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3分)②王夫子认为兒寬牵强附会赞美封禅之举,有违王道:与方士公孙卿之流相呼应,有损儒生形象。(2分)材料一:元鼎五年冬季十月、汉武帝自云阳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再向北登单于台、直至朔方,来到北河。汉武帝回朝、在桥山祭黄帝陵,在须翻解散了军队。汉武帝问道:“我听说黄帝长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公孙卿回答说:“黄帝成仙升天以后,群臣想念他,所以建陵将他的衣冠理葬。”汉武帝感叹道,“感将来升天后,群臣也会把我的衣冠葬在东陵吗?”于是汉武帝回到甘泉宫,祭祀太一神,曾初,司马相如病重将死,临终时留下遗书,称颂汉武帝的功德,并谈及祥瑞之事、劝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汉武帝深受感动,适逢获得宝鼎,他便与公卿大臣和儒生们商议封禅之事.‘天子封禅泰山,是极为少见的事,有关资料已旷废绝灭、无人知道礼仪的详细情形.方母们认为:“封禅是要和长生不死的名义结合起来的.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物,以南神灵相通,而秦始皇(因为中途遥风雨)就未能在泰山顶上祭天。陛下想上山、稍微向山上走一段路,若没有风雨,就可以登山行封禅礼了。”于是,汉武帝命儒生们采用《尚书》《周官》《王制》等书的记载、草拟封禅的礼仪,数年还未拟出。汉武帝拿它询问左内史兒寬的意见,兒寬说:“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显扬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瑞应,是帝王的盛典。但献礼的仪式、在经书中却无记载。我认为,封禅典礼的完成、意味着同天地神灵的相通,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而不是臣下所能拟就的。现在要举行封禅大典,(可是)几年犹豫不决,假使让群臣每人都发表意见、最终什么事都做不成。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则,综合调理各种头绪、发出金玉般的声音,以顺利促成这一天下最大的庆典、作为万世遵奉的法则。”于是汉武帝亲自制定礼仪,多采用儒家学说加以修饰。汉武帝又制作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观看,有的儒生说:“与古代的不一样.”于是汉武帝将儒生一律罢斥不任用。汉武帝又按照古代的做法,首先收缴兵器,解散军队、然后举行封禅大典。元封元年春季正月,汉武帝出巡至缑氏城,祭祀于中岳太室,随从官员在山下似乎听到有声音追呼三次“万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描写初夏的古诗
- 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素养培优6 电磁感应中动力学、能量和动量的综合
-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12月份月考七年级英语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广东省深圳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宝岛眼镜案例分析成功效果
- 医学教材 产科急危重症急救流程学习资料
- 2025届高考备考全国九月联考 卷一
- 4.5 甲乙类双电源(OCL)
- 高一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件
- 2025年配电室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主题班会教案3篇
- 正妻与小三协议书范文范本
- EXCEL培训课件分享第二阶段培训
- 体育赛事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说课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1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教材)
-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课件:无人机空气动力学基础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4700字)
- 临床护理带教沟通技巧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5.3 第2课时 销售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