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冲关训练(八)一、选择题1.(2024·河南省六市二模)鸦片斗争后,中国人初与西方人接触,一般只以为西洋人之强是由于枪精炮利,所提出的御外之法,也不过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国人的这一认知(C)A.承认了西方文明的先进性B.深化了对近代工业化的理解C.体现了改良型的文化策略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解析】由“只以为西洋人之强是由于枪精炮利”“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要单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而不是根本的变更,所以属于改良型的文化策略,故选C项;A、B、D项与题意不符,解除。2.(2024·潍坊市3月高三测评)早在19世纪70年头,李鸿章就认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到1894年,张之洞仍旧主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十余年思想几无进步。这主要是由于(B)A.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B.洋务派的阶级局限性C.政治体制改革严峻滞后D.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李鸿章和张之洞属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他们的思想主见经二十余年仍旧没有脱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藩篱,其主要缘由在于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固守传统的理念,没有丝毫的进步,故选B项;“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体制改革严峻滞后”本身就是其阶级局限性的表现,解除A、C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二者“二十余年思想几无进步”,即思想方面,与经济的特点无关,解除D项。3.(2024·湖北省十一校高三其次次联考)洋务之初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常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西方的技术制造和各种器物,常被认为是“奇技淫巧”。对此李鸿章在1863年2月的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的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的《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武制度”的主见。这一主见(A)A.有利于近代化运动的开展B.变更了保守派的思想相识C.促进西学与传统文化融合D.保证了自强运动胜利实践【解析】据材料“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武制度’的主见”结合所学可知,面对人们的质疑,李鸿章主见“中体西用”,削减了洋务运动的阻力,有利于近代化运动的开展,故选A项;据所学,保守派不主见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一主见不会变更保守派的相识,解除B项;据所学,洋务派仅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主流的文化思想还是传统思想,二者并没有融合,解除C项;据所学,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并没有实现自强,解除D项。4.(2024·开封市二模)有史学家认为“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胜利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合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中体”在汲取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该观点认为“中体西用”(B)A.使封建文化形成新质文化肌体B.促进近代文化转型的作用有限C.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模式D.阻碍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解析】据材料“‘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胜利地进行转型……本身的更新和发展”可知,“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胜利地进行转型,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说明“中体西用”单纯引进西方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促进近代文化转型的作用有限,故选B项;使封建文化形成新质文化肌体与“没有引导中华文化胜利地进行转型”不符,解除A项;中国古代早已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模式,解除C项;洋务派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阻碍”说法错误,解除D项。5.(2024·包头市一模)19世纪后半期,李鸿章、王韬等人关于“变局”的探讨,在士大夫之间日渐流传开来,而关于“变局”的推断由“数百年”扩展为“千年”乃至“数千年”。这表明(C)A.西方思想拓宽了士人视野B.洋务运动扩展到思想领域C.中国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D.早期维新思想理论的成熟【解析】据材料“关于‘变局’的推断由‘数百年’扩展为‘千年’乃至‘数千年’”,可知李鸿章、王韬等人不断渲染当时社会变革的巨大作用,说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前所未有的,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变局,并不属于西方思想,解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在技术方面,解除B项;早期维新思想仅局限于理论方面,说明其并不成熟,解除D项。6.(2024·莆田市高三三模)康有为在《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中提议:“立裁满、汉之名,行同民之实,则所以考定立宪国会之法、三权鼎立之意,凡司法独立,责任政府之例,议院选举之法,各国通例具存,但命议官遍采而慎择之,在皇上一转移间耳。”由此可见,康有为这一提议(C)A.将民族问题视为变法核心B.抛弃了华夷之辨的思想C.服务于政治变革的须要D.主见学习美国政治制度【解析】“立裁满、汉之名,行同民之实”可以理解为国人同等,为他的自由同等理论服务,也是兴民权的详细做法,故选C项;“行同民之实”其实是兴民权,民族同等仅是表象,其实质是“立宪国会之法、三权鼎立之意,凡司法独立,责任政府之例”,即君主立宪的制度,解除A项;华夷之辨针对的是中国与外国,而不是国内民族的关系,解除B项;“皇上一转移间耳”可见在改革中,皇帝是存在的,最好的结局是君主立宪制,与美国的制度不同,解除D项。7.(2024·保定市高三二模)20世纪初,梁启超著《新民说》,认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以若是之民,得若是之政府官吏,行若是之政”,“故民智、民力、民德不进者,虽有英仁之君相,行一时之善政,移时而扫地以尽矣”。这反映出当时梁启超(C)A.迎合国民革命的诉求B.维护民主宪政的成果C.强调思想启蒙的作用D.揭露清末新政的虚伪【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20世纪初,梁启超相识到“新民”是实现社会变革的迫切任务,故选C项;国民革命发生在20世纪20年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解除A项;20世纪初,中国并未建立“民主宪政”,故解除B项;材料并未干脆涉及清末新政,故解除D项。8.(2024·泰安市高三一轮检测)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思潮的提倡者们在相识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是以康有为、严复为代表的和平渐进论,强调社会进步的循序性;另一种是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突变论,留意质变、飞跃。这一现象(B)A.说明进化论正确说明了人类演进B.实质是有志之士的救亡道路之争C.唤醒国人普遍投身于救国潮流中D.说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激烈【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康有为等主见“和平渐进论”,孙中山等主见“革命突变论”,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都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故选B项;A、C、D项均与题意不符,解除。9.(2024·葫芦岛市一模)20世纪20年头初,中国学问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留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见形成的关键因素是(C)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态势B.救亡图存成为学问界的共识C.学问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D.马列主义思想方法广泛传播【解析】据材料“中国学问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留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可知当时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既相识到先进性,也相识到其存在肯定的弊端,故选C项;学问分子强调中西调和,并不是融合,解除A项;救亡图存成为先进学问分子的共识,与中西调和的主见之间无必定关系,解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除D项。10.(2024·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D)A.学堂选官制度尚未建立B.儒家思想已丢失正统地位C.新式教化备受大众质疑D.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解析】据材料“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可知,1905年废科举制后,传统的士人阶层深受影响,欲图他业以谋生,即将被分流,故选D项;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确立,而材料主旨是1905年废科举,解除A项;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此时儒家思想仍占正统地位,解除B项;材料强调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不涉及学堂等新式教化,解除C项。11.(2024·武昌区5月高三质量检测)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将新政斥之为“假维新”,清廷“见从前守旧的惹出祸来,才敷衍行了一段新政,不过是掩饰人的耳目”,“……还有那,假维新,主见立宪,略畛域,讲服重,胡汉一堂。”陈天华旨在(B)A.抨击新政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限B.表达革命是国家民族的正确出路C.揭露清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D.强调清末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更【解析】“见从前守旧的惹出祸来,才敷衍行了一段新政,不过是掩饰人的耳目”这是否定了清末新政,宣扬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思想,故选B项;“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将新政斥之为‘假维新’”因为陈天华是宣扬革命思想,推翻清朝统治,所以对清末新政全盘否定,不是新政没有作用,因为他的目的是号召人们推翻清朝,解除A项;“见从前守旧的惹出祸来,才敷衍行了一段新政,不过是掩饰人的耳目”他认为清政府是为了敷衍民意,从历史上看,清末新政是有进步意义的,解除C项;“还有那,假维新,主见立宪,略畛域,讲服重,胡汉一堂。”在他看来,清末的政局依旧像以前一样腐败,解除D项。12.(2024·石家庄二模)有学者认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几千年历史是黑暗的皇权专制的历史”“国民性须要改造”“个人解放”“民主科学”等“母题”已经建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将其“扩大化”为一场社会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B)A.维新变法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B.五四运动植根于思想启蒙的传承C.辛亥革命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嬗变D.新文化运动缺乏理论创新的动力【解析】依据材料“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等‘母题’已经建构”“‘扩大化’为一场社会运动”,可知五四运动植根于思想启蒙的传承,故选B项;A、C、D项与题意不符,均解除。13.(2024·鞍山市高三二模)在中国近代学制中,1904—1922年中小学课程设置经验了如下变更。这种变更(C)时间课程设置变更癸卯学制(1904年)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22年)修身课改为公民课A.体现了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B.印证了民国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C.反映出平民人格与精神塑造被重视D.说明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从“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占据较大重量”到“取消读经讲经课”,再到“修身课改为公民课”,这种变更体现出国民教化理念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向公民人格和精神的转变,这反映出平民人格与精神塑造被重视,故选C项,解除A、B、D项。14.(2024·沈阳市二模)1920年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指出: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这一观点(A)A.是对中国革命方向的思索B.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C.开拓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重申了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在欧美倾于崩坏,中国将来的革命只能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故选A项;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解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依据地的建立,开拓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解除C项;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解除D项。15.(2024·安徽省A10联盟高三4月联考)下表为中国共产党通过的部分重要决议。这些决议的通过旨在(D)时间决议侧重点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侧重于对三次“左”倾错误的剖析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侧重于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尤其是关于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个核心问题2024年《中共中心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阅历的决议》侧重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探究和理论建设,重点总结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记性成果A.引导广阔的党员传承红色基因B.告诫党员要牢记党史不忘初心C.增加党员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D.统一全党思想建功历史新征程【解析】依据“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个核心问题”“侧重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探究和理论建设”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共产党不断对历史成就及阅历的总结,是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建功历史新征程,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标准要求自身发展,故选D项;A、B、C项与题意不符,解除。16.(2024·北京市北大附中高三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领导了闻名的五四爱国运动②1923年中共三大在上海通过了国共合作的问题决议③1937年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④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共产党成立时是1921年,故①错误;国共合作的问题决议通过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故②错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一切力气参加抗战,故③正确;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确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还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解除A、C、D项。二、非选择题17.(2024·枣庄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概况1895年《公车上书》全文16147个字,其中“国”字竟出现了155次,运用范围包括:国家、国命、国体、国政、国耻、亡国、辱国、富国、利国、敌国、灭国等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提出了以公民为主体的民族国家观。他认为,欲保国救国,必先使人民爱国,即具有近代国家思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全民族总动员形势下指出,抗战建国的事业,“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允许蒙、回、藏、苗、瑶、夷(彝)、畲各民族与汉族有同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摘编自孙云《华夏乎国家乎——试论近代中国学问分子的国家观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以“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国家观”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近代学问分子建立民族国家的终极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对外,作为一个独立、统一的主权国家,它应当在世界体系中维护自己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与其他国家处于同等地位;对内,它应当保证全体国民的完全同等,民主的权利和义务,并要求人民对国家保持政治上的忠诚。结合材料表格内容可知,无论《公车上书》、梁启超的《新民说》,还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对各民族的政策,其共同点都是涉及“对外”这一层面。据此我们应当梳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近代学问分子产生“国家观”的历史背景、内容及意义。就“1895年的概况”而言,鸦片斗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学传入及甲午战败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先进学问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唤醒民众,逐步形成了近代国家观。就“1902年的概况”而言,为探寻国家出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近代民族国家观,主见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促成民族国家剧烈的认同感,形成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后,民族国家观进一步增加。就“抗日斗争时期的概况”而言,20世纪30年头,日本法西斯加紧侵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族抗战,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国家观,提出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唤起了民众对民族国家的酷爱,成为反侵略的巨大精神动力。在阐述的结尾部分,我们还要做一个小结,以升华近代学问分子“国家观”的含义,即总之,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标记和国家的实质,朝廷、政府不等于国家,主权不行侵扰。【答案】(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角度:鸦片斗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学传入及甲午战败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先进学问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唤醒民众,逐步形成了近代国家观。为探寻国家出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近代民族国家观,主见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促成民族国家剧烈的认同感,形成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后,民族国家观进一步增加。20世纪30年头,日本法西斯加紧侵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族抗战,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国家观,提出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唤起了民众对民族国家的酷爱,成为反侵略的巨大精神动力。总之,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标记和国家的实质,朝廷、政府不等于国家,主权不行侵扰。(2)逻辑清楚,表述成文。18.(2024·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阅读材料,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志愿者表扬信范文合集
- 【+初中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高一 人教版必修二 英语 第四单元《History and traditions Lesson Five Reading for Writing》课件
- 医学教材 产科备用药、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 ISO-IEC 17025在OIML实验室评审中的应用指南-编制说明
- 2.6 共集电极放大器的分析
-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 高一 粤教版 物理 第三单元《摩擦力》课件
- 高考百日誓课件
- 植物芳香油提取(精美课件)
- 园林绿化种子进场检验记录
- 2022年奇石协会会长讲话稿模板
- 国开作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任务4:撰写课程学习总结(第1-9章权重25%)参考033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 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教案
- 酒店装饰装修工程验收表
- 南方地区 同步教案 初中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
- 五人相声好好好相声《好好好》台词
- 2022年广西南宁市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 围棋入门课件(专业应用)
-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重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