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养殖业实践指南_第1页
高产养殖业实践指南_第2页
高产养殖业实践指南_第3页
高产养殖业实践指南_第4页
高产养殖业实践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产养殖业实践指南TOC\o"1-2"\h\u19774第1章高产养殖业概述 3278891.1养殖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344851.2高产养殖的意义与目标 3260311.3高产养殖的主要类型与技术路线 331921第2章高产养殖环境与设施 4126932.1养殖场选址与规划 4183992.1.1选址原则 4158902.1.2选址要求 4267422.1.3规划设计 4229722.2养殖舍设计与建设 5118432.2.1设计原则 527122.2.2设计要求 5120492.2.3建设要点 5326862.3养殖设备与配套设施 5216142.3.1养殖设备 5164732.3.2配套设施 6174762.3.3设备与设施管理 63823第3章高产养殖动物选择与良种繁育 6254393.1动物种类的选择原则 6250023.2良种繁育技术 6269193.3优良品种介绍 711272第4章高效饲料与营养 7302194.1饲料原料选择与搭配 7174014.1.1饲料原料的分类与特点 7272584.1.2饲料原料的搭配原则 8188264.1.3饲料原料搭配实例 8272194.2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8278974.2.1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864574.2.2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836654.3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8159234.3.1营养需要 8192004.3.2饲养标准 912657第5章高产养殖饲养管理 9289345.1繁殖管理 9197725.1.1选择优良品种 9196295.1.2繁殖技术 990435.2幼畜饲养管理 9114955.2.1哺乳期管理 95805.2.2断奶期管理 971175.2.3幼畜饲养技术 9293185.3成畜饲养管理 10296435.3.1饲料管理 10208285.3.2环境管理 10326395.3.3疫病防治 1081305.3.4生产记录 10352第6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1035866.1养殖场卫生与消毒 10106476.1.1养殖场环境卫生 10206356.1.2养殖场消毒 10296246.2免疫接种与疫苗接种 10290806.2.1免疫接种 10295056.2.2疫苗接种 11106506.3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1133326.3.1常见疾病诊断 11261336.3.2常见疾病治疗 11196876.3.3防治结合 113730第7章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 11170557.1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11268757.1.1水体污染 11259407.1.2空气污染 11156657.1.3土壤污染 12156947.1.4生物多样性影响 1267937.2废弃物处理技术 12194817.2.1粪便处理技术 12301667.2.2尿液处理技术 12119747.2.3恶臭气体处理技术 12197617.3生态养殖模式 1249117.3.1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 1398907.3.2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383027.3.3精准养殖模式 13105727.3.4低碳养殖模式 1313279第8章高产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3196668.1成本分析 1380398.1.1直接成本 13146058.1.2间接成本 13150718.2收益分析 13768.2.1产品销售收入 13270828.2.2政策性补贴 13288518.3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 13327028.3.1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 14239278.3.2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143048.3.3增强疫病防控能力,降低发病率 1417958.3.4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14275218.3.5合理利用政策,争取政策支持 1416720第9章养殖业政策与法规 14180409.1我国养殖业政策概述 14127909.2养殖业相关法律法规 1447519.3政策扶持与养殖项目申报 153003第10章高产养殖发展趋势与展望 1570810.1现代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15708710.2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16967410.3互联网养殖业发展前景 16第1章高产养殖业概述1.1养殖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在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养殖业已成为世界上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1.2高产养殖的意义与目标高产养殖是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意义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产养殖通过优化养殖品种、改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养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2)保障食品安全:高产养殖注重产品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健康的养殖产品。(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产养殖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通过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等措施,实现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4)增加农民收入:高产养殖能够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3高产养殖的主要类型与技术路线高产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高产畜禽养殖:以生猪、肉鸡、蛋鸡、奶牛等为主要养殖对象,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改进饲料配方、优化养殖环境等手段,提高养殖产量和产品质量。(2)高产水产养殖:以鱼类、虾类、贝类等为主要养殖对象,采用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和设备,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水产养殖。(3)特种养殖:以鹿、狐、貂等特种动物为主要养殖对象,开展特色养殖,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高产养殖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种选育: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的品种,提高养殖动物的遗传功能。(2)饲料与营养:合理配制饲料,保证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转化率。(3)养殖环境优化:改进养殖设施,提高养殖环境控制技术,为养殖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4)疫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与防控,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5)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养殖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第2章高产养殖环境与设施2.1养殖场选址与规划2.1.1选址原则在选择养殖场地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土壤干燥,避风向阳,无污染源,并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2.1.2选址要求具体选址要求如下:(1)养殖场应距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500米以上,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2)养殖场应距离主要交通干道200米以上,便于疫病防控和减少噪音污染;(3)养殖场应靠近水源,保证养殖用水充足,同时要求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养殖场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避免雨水、污水积聚;(5)养殖场周边应有足够的饲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市场。2.1.3规划设计养殖场规划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养殖场内部分区合理,包括生产区、生活区、饲料区、粪污处理区等;(2)生产区布局应便于动物防疫和饲养管理,减少动物运输距离;(3)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一定距离,保证员工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安全;(4)饲料区应靠近生产区,减少饲料运输成本;(5)粪污处理区应位于养殖场下风向,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2养殖舍设计与建设2.2.1设计原则养殖舍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宜的养殖密度,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隔热功能,便于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2.2.2设计要求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养殖舍朝向应考虑当地主导风向,有利于通风和减少异味;(2)养殖舍间距应满足防疫要求,减少疫病传播风险;(3)养殖舍内应设置足够的门窗,便于通风、采光和调节舍内温度;(4)养殖舍屋顶和墙体应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能源消耗;(5)养殖舍地面应平整、坚实、防滑、易于清洁和消毒。2.2.3建设要点养殖舍建设应关注以下要点:(1)基础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养殖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提高养殖舍的保温、隔热、防火功能;(3)合理设置养殖设备,如饲料槽、饮水器、通风系统等;(4)养殖舍内应安装足够的照明设备,便于饲养管理和观察动物状态;(5)养殖舍外应设置适当面积的绿化带,改善生态环境。2.3养殖设备与配套设施2.3.1养殖设备养殖设备包括:(1)饲料槽、饮水器等饲养设备;(2)通风、降温、升温等环境调控设备;(3)照明、监控系统等辅助设备;(4)粪便清理、输送等清洁设备。2.3.2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包括:(1)饲料加工、储存设施;(2)兽医室、消毒间等防疫设施;(3)粪便处理、污水处理设施;(4)办公、生活区等设施;(5)绿化、围墙等安全防护设施。2.3.3设备与设施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养殖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兽医室、消毒间等设施的管理;(3)合理使用粪便处理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加强办公、生活区等设施的管理,保障员工生活品质;(5)完善绿化、围墙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养殖场的安全性。第3章高产养殖动物选择与良种繁育3.1动物种类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高产养殖动物种类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原则:根据当地气候、水资源、饲料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动物品种。(2)市场需求原则: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动物种类。(3)资源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选择能高效利用饲料的动物品种。(4)环保原则: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生态效益好的养殖动物种类。3.2良种繁育技术良种繁育技术是提高养殖动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种与配种:根据生产功能、遗传特性、体型外貌等指标进行选种,合理搭配公母比例,提高繁殖效率。(2)繁殖技术:掌握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繁殖技术,提高繁殖率。(3)遗传改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手段,对养殖动物进行遗传改良。(4)良种选育: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进行世代选育,提高品种纯度和生产功能。3.3优良品种介绍以下是几种在我国养殖业中表现优良的品种:(1)瘦肉型猪:如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具有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2)肉鸡:如罗斯肉鸡、艾维因肉鸡等,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抗病力强等特点。(3)蛋鸡:如罗曼蛋鸡、海兰蛋鸡等,具有产蛋率高、蛋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4)肉牛:如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耐粗饲料等特点。(5)肉羊:如杜泊羊、萨福克羊等,具有生长发育快、肉质细嫩、繁殖率高等特点。(6)水产动物:如斑点叉尾鮰、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第4章高效饲料与营养4.1饲料原料选择与搭配在高产养殖业中,饲料原料的选择与搭配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应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生产功能和营养需求,合理选择饲料原料,保证营养成分的平衡。4.1.1饲料原料的分类与特点饲料原料可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饲料等。各类饲料原料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特点,如谷物类饲料富含能量,豆科作物则富含蛋白质。4.1.2饲料原料的搭配原则(1)营养平衡: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不同饲料原料,保证营养成分的全面、平衡。(2)适口性:选择适口性好的饲料原料,提高动物的采食量。(3)经济性: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饲料原料。4.1.3饲料原料搭配实例以猪为例,饲料原料可按照以下比例进行搭配:(1)能量饲料:占总饲料量的60%70%,如玉米、小麦、大麦等。(2)蛋白质饲料:占总饲料量的20%30%,如豆粕、棉粕、鱼粉等。(3)矿物质饲料:占总饲料量的1%2%,如磷酸氢钙、石粉等。(4)维生素饲料:占总饲料量的0.1%0.2%,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4.2饲料添加剂的应用饲料添加剂是用于提高动物生产功能、改善饲料品质、预防疾病的一类物质。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养殖效益。4.2.1饲料添加剂的分类饲料添加剂可分为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生物制剂添加剂。(1)营养性添加剂: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2)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抗氧化剂等。(3)生物制剂添加剂:包括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4.2.2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合法性:选用我国农业农村部批准使用的饲料添加剂。(2)适量:根据动物品种、生长阶段和生产功能,合理确定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3)配合:不同饲料添加剂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应合理搭配使用。4.3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是制定饲料配方的基础,应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功能和生理状况等因素确定。4.3.1营养需要(1)能量:能量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功能的基础,应合理满足动物的能量需求。(2)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功能的关键,应根据动物的生理需求提供适量的蛋白质。(3)矿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应保证其摄入量。4.3.2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的饲料配方。饲养标准应包括饲料原料的种类、比例和添加剂的用量等,以满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功能需求。第5章高产养殖饲养管理5.1繁殖管理5.1.1选择优良品种高产养殖业的关键在于选择具有良好生长功能和繁殖能力的优良品种。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育适宜的品种。5.1.2繁殖技术(1)掌握配种时机:观察动物的发情表现,保证适时配种。(2)采用科学的配种方法:如人工授精、自然交配等。(3)加强繁殖母畜的饲养管理:保证营养充足,提高繁殖率。5.2幼畜饲养管理5.2.1哺乳期管理(1)保证幼畜及时吃上初乳,增强免疫力。(2)合理调整哺乳次数,保证幼畜营养需求。(3)加强哺乳母畜的饲养管理,提高奶品质。5.2.2断奶期管理(1)适时断奶:根据幼畜生长情况和母畜奶量确定断奶时间。(2)断奶过渡: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增加饲料投喂,避免应激。5.2.3幼畜饲养技术(1)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2)饲养环境: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控制饲养密度。(3)疫病防控:定期接种疫苗,加强日常消毒,提高幼畜成活率。5.3成畜饲养管理5.3.1饲料管理(1)饲料种类:根据成畜的生长需求,合理选用饲料种类。(2)饲料搭配:保证饲料营养成分的平衡,提高饲料利用率。(3)饲料投喂:定时定量投喂,避免浪费。5.3.2环境管理(1)圈舍条件:保持圈舍卫生,适当通风,控制温湿度。(2)运动管理:保证成畜有一定的运动空间和时间,提高身体素质。5.3.3疫病防治(1)定期体检:及时发觉并治疗患病成畜,防止疫病传播。(2)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3)卫生消毒:加强圈舍及用具的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5.3.4生产记录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详细记录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使用等情况,为优化饲养管理提供依据。第6章疾病预防与控制6.1养殖场卫生与消毒6.1.1养殖场环境卫生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养殖场应选址合理,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及其他养殖场,以减少疫病传播风险。场内布局应合理规划,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域应严格划分,防止疫病交叉感染。6.1.2养殖场消毒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关键措施。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养殖场环境及设施条件来确定。常用的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碘制剂等。消毒频率应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和疫病风险来确定。6.2免疫接种与疫苗接种6.2.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接种前需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免疫接种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疫苗质量。6.2.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细菌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疫苗接种应根据养殖场的疫病风险和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疫苗。疫苗接种时机、剂量和途径需遵循疫苗说明书,保证免疫效果。6.3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6.3.1常见疾病诊断常见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养殖场应配备一定的检测设备,提高疫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健康检查。6.3.2常见疾病治疗疾病治疗应遵循“早发觉、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养殖场实际情况来确定。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滥用抗生素,保证养殖产品质量安全。6.3.3防治结合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应将防治措施相结合。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疫苗接种,预防疫病的发生;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及时发觉和治疗疾病,减少经济损失。第7章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7.1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肉类、蛋类和奶类需求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本章首先分析养殖业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等方面。7.1.1水体污染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粪便、尿液等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7.1.2空气污染养殖业产生的恶臭气体、氨氮气体等对周围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这些气体还会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等环境问题。7.1.3土壤污染养殖业废弃物中的有机质、重金属等物质,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施用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7.1.4生物多样性影响养殖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占用生态空间、破坏栖息地、传播疾病等方面。这些影响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失衡。7.2废弃物处理技术针对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关键。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废弃物处理技术:7.2.1粪便处理技术(1)厌氧发酵:利用厌氧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实现资源化利用。(2)好氧发酵:通过好氧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降低氨氮含量,减少恶臭气体排放。(3)生物干燥:利用微生物和机械脱水,将粪便水分降低,便于运输和利用。7.2.2尿液处理技术(1)蒸发浓缩:通过加热蒸发,将尿液中的水分减少,获得含氮量较高的浓缩尿液。(2)生物脱氮:利用微生物将尿液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减少氮素损失。(3)氨吹脱:采用吹脱技术,将尿液中的氨氮转化为气态,降低氨氮含量。7.2.3恶臭气体处理技术(1)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将恶臭气体中的有机物分解,降低气体浓度。(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恶臭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3)膜分离技术:通过膜材料对恶臭气体进行分离,实现净化。7.3生态养殖模式为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生态养殖模式:7.3.1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粪便处理技术,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资源化利用。7.3.2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7.3.3精准养殖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养殖环境的精确调控,减少废弃物产生。7.3.4低碳养殖模式通过优化养殖品种、改善养殖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手段,降低养殖业碳排放。第8章高产养殖经济效益分析8.1成本分析8.1.1直接成本(1)饲料成本:包括各类饲料原料、添加剂和预混料的采购成本。(2)种苗成本:购买优质种苗的费用。(3)防疫和消毒成本:疫苗、兽药、消毒剂等防疫用品的费用。(4)人工成本:养殖场员工的工资及福利。8.1.2间接成本(1)设备折旧:养殖设备、设施等的折旧费用。(2)能源消耗:水、电、燃料等能源的消耗成本。(3)财务成本:贷款利息、融资成本等。8.2收益分析8.2.1产品销售收入(1)主产品收入:养殖产品如肉、蛋、奶等的销售收益。(2)副产品收入:如羽毛、皮、骨等副产品的销售收益。8.2.2政策性补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养殖企业可能获得一定的政策性补贴。8.3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8.3.1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1)合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降低饲料原料成本。(2)科学配比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8.3.2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1)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养殖管理水平。8.3.3增强疫病防控能力,降低发病率(1)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提高疫苗接种率。(2)定期进行消毒和监测,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8.3.4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2)开展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8.3.5合理利用政策,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了解国家政策,申请相关补贴,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第9章养殖业政策与法规9.1我国养殖业政策概述我国养殖业政策以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旨在推动养殖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产业规划、技术指导、环境保护、疫病防控等方面,为养殖业的高产实践提供政策保障。9.2养殖业相关法律法规养殖业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对养殖业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投入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2)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产品的检疫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3)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对畜牧业的养殖技术、疫病防控、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提高养殖业的整体水平。(4)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生产、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水产品安全。(5)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养殖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9.3政策扶持与养殖项目申报为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