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法理学》形考作业1-4及答案法理学作业1(第一章——第四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法学答案: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2.法学体系答案: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法学体系是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3.法理学答案: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科学,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4.法答案: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5.法的历史类型答案: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法,根据其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做出的基本分类。凡是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同一阶级同一社会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的法,便属于同一个法律的历史类型。6.法系答案:指法律的系谱,即法的形式传统。把具有相同形式传统或系统法律系谱的法归结为法系。7.英美法系答案: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习惯法)为基础和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叫做普通法法系。8.法的价值答案: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有哪些?参考答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习近平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十一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五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七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八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九是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十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十一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法的外在特征有哪些?答案:法的外在特征有:(1)法是一种社会规范。(1分)即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1分)(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1分)无论是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都是国家创制的法规。(1分)(3)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2分)(4)法是有专门的机构和程序来落实的规范。(2分)(5)法是以设定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2分)3.如何理解法制及其结构?参考答案:法制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第二种,指动态意义上的法制,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第三种,指依法办事的活动原则,具体来说,指掌握政权的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活动制度化、法律化,并严格依法进行国家管理的一种方式。4.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有何区别?参考答案:大陆法具有法典化、成文化的特点;而在英美法国家中则主要实行判例法,成文法采用单行法形式。;大陆法有公法与私法之分,英美法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大陆法有民法与商法;英美法系国家没有独立的民法部门,也没有大陆法意义上的商法。;两大法系的审判程序有较大的区别,大陆法以“纠问式”为主,英美法以抗辩式为主。5.如何理解法与正义的关系?正确答案:(1)从价值目标的意义上说法的价值问题往往被概括为法律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正义是关于法的价值目标的一种整体概括的表述在古代思想家那里法律就曾被作为一种“正义之术”法学则被认为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学问。(2)正义有多种含义。有人认为正义存在于和谐的社会关系之中;也有人认为正义寓于某种平等之中;还有些理论认为自由的价值最为可贵;更有一些理论将正义与公共福祉相提并论。正义涉及广泛而复杂的考量因素包含了在社会个体和整体之间不同的立场选择和偏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和人群甚至于不同的社会个体往往会有不同的正义观。(3)历史上形成了各种关于正义的理论。例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美国的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等。(4)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必然涉及人类生活在利和不利问题上得与失的考量从而与一般意义上的正义观念发生紧密联系。(5)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坚持法律对于正义的追求服从于正当性并在最低限度上坚信整个法制与正义的一致性另外要重视合法性要求。法理学作业2(第五章———第九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1.法律规范参考答案:法律规范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述的,具有特殊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法律规范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3个要素构成。2.法的渊源答案:法的渊源,就是指特定法律共同体所承认的具有法的约束力或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作为法律人的法律决定之大前提的规范或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如制定法、判例、习惯、法理等。3.法的体系答案: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4.法的部门答案: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出的分类。5.法律解释参考答案: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对法律、法规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所作的理解和说明。6.法律推理参考答案:是法律人将形式逻辑运用于处理案件过程的思维形式,是法律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法律的整个实施过程。7.法律关系答案: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8.法律行为答案:是法律规范调整人们行为形成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9.法律责任答案:法律责任可定义为: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对于相关主体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10.法律制裁答案: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如何?参考答案:法律规范-----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述的、具有特殊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法律规范不等同于规范性文件或法律条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法律规范是内容,规范性文件、法律条文是形式。法律规范的结构:三要素说——由前提、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前提一一假定条件(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行为模式-----可以、应当、禁止法律后果-----肯定性后果、否定性后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架构是什么?参考答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7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层次法律规范构成。要点:(1)宪法及其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环境资源法;(7)军事法;(8)刑法;(9)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3.法律解释的种类有哪些?答案:(1)语法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一种方法。(2)逻辑解释,是指运用形式逻辑的规律和方法来分析法律规范的结构、内容、适用范围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求得对法律规范作出一致、准确的理解和阐明。(3)系统解释,是指通过分析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所属法的部门或法的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来阐明其内容和含义。(4)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规范制定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条件等)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某一法律规范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来理解并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4.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内容?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答案: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某种行为。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应当做出某种行为或不能做出某种行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它们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1)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的。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也谈不到享有权利。权利人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人义务的履行,而义务人义务的顺利履行,也有赖于权利人权利的合法享用。所以;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2)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的。权利主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义务主体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不应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者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3)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有严格的法律界线。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可以自由地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他的权利;但同时,不在法定范围外作为或不作为又是权利人的义务。同样,在法定范围内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是义务人的义务;对于超出法定范围的要求不予履行又是义务人的权利。5.什么是法律责任?其种类有哪些?什么是法律制裁?其种类有哪些?正确答案: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与道义责任或其他社会责任相比,法律责任有两个特点:(1)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2)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即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责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划分。(1)以责任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2)以责任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3)以责任的人数不同为标准,可以分为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4)以行为人有无过错为标准,可以分为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5)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将法律责任划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得以实现的方式,它是指依法律的道义性为基础,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责任主体的人身、财产及精神所施加的不利性后果。法律制裁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的惩罚性方式对人和社会施加影响,从而使法律责任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法律制裁的种类:刑事制裁指根据我国刑律的规定对于违犯我国刑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给予强制性惩罚。民事制裁是指根据民事法律的规定对于违反民事法律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人所给予的剥夺其某种利益的不利惩处。行政制裁指根据行政法律的规定由国家机关及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社会组织或机关所给予的强制性惩罚。违宪制裁指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主体依据其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采取的制裁性强制措施。6.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各自有何重要的分类?参考答案: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者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合法行为的种类:1.按合法行为所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行使权利的合法行为,履行积极义务的合法行为,遵守禁令的合法行为。2.按合法行为人的内心动机和心理期望,可分为主动的合法行为,顺应的合法行为和被动的合法行为。3.按合法行为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自然人的合法行为,单位的合法行为和国家机关的合法行为。4.按合法行为是否产生奖励性后果,可分为一般性合法行为和受奖励的合法行为。5.按行为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作为的合法行为和不作为的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法理学作业3(第十章————第十三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一国两制参考答案:“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这些地区的政府虽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性质仍然是国家的地方政府,不具有主权国家的性质和地位,不能行使国家主权。2.人权参考答案: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3.社会调整参考答案: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4.个别性调整参考答案: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5.规范性调整参考答案: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6.法的制定参考答案:也称“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即法的立、改、废活动。7.立法体制参考答案:是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是有关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8.立法程序参考答案:立法程序即法的创制程序,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等法的创制活动过程中的法定步骤和方法。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如何理解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发展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立足国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成为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党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宪法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改革开放40年是法治中国建设走过不平凡历程的40年。伴随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为实现法治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科学立法保证良法善治,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公正司法确保公平正义,全民守法提升社会文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主要体现:A.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依法执政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D.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E.司法体制不断完善F.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2.怎样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参考答案;一、从党的性质及奋斗历程来看回顾88年来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比较容易地得出一个结论:党的生命之躯实际上是牢牢扎根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肥沃的土壤之上的。从毛泽东时代倡导“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到改革开放后强调“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三个代表”,再到近两年一再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共产党人执政理念与时俱进,一直是围绕着人民性来展开的。党的这种人民性使她不断汲取营养,从而在带领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中也不断给自己注入了活力,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外各种风险的考验和挑战。二、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来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家政权基础的构成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成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础更加广泛,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从人的主体性理念及人权观念来看对于人的主体性的理解,马克思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的。在他看来,主体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人作为人类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其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的主体性,简单地说,就是人作为人具有的自我意识、个人特殊性、独立人格和意志自由。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的主体性强调人作为人而具有的终极意义和自由意志,要求对个体的价值予以尊重,要求对个人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认可,要求社会的发展应以不断扩充人的自由空间为目的。因此,人的主体性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主要体现在承认和肯定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承认和肯定人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国家应当保障个人自由、权利与发展以及个人具有反抗侵害和压迫的内在要求;二是对他人的尊重,即对他人独立价值的肯定、对他人独立人格的承认、对他人自由和权利的尊重以及侵犯他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个人主体地位的确立以他人对其人格及权利的尊重为媒介。与人的主体性密切联系的一项权利是人权。人权是从人的本性发展而来,为人所共有。所以,自然权利或本性权利,就是人权。人权是人的主体精神的外在化,人权概念的出现是对人的主体性充分认识的体现。3.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参考答案:执政党政策与社会主义法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产生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都体现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它们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它们所追求的社会目的从根本上说也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二者的意志属性不同。法代表着一种国家意志,它对全体居民具有普遍效力。党的政策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的主张,代表着全党的意志,它本身并不是国家意志,其效力也只及于党的组织和成员,对党外的人员和组织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第二,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政策表现为党的决议、决定、通知、规定等党内文件。有些政策文件可以主要是或完全是原则性规定,没有法律规则那样的严格逻辑结构。有些政策本身就是针对个别问题的具体规定,而不具有规范性。政策也一般没有法律体系那样的系统性、公开性。而法则表现为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或国家认可的其他渊源形式。法主要由规则构成。具有高度的明确性、具体性,规则具有严格的逻辑结构。法律文件的内部结构相互协调、门类完备、层次分明,具有系统性。法律必须是公开的,而党的一些政策则不宜向社会公开。第三,二者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政策除进一步上升为法律而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以外,主要依靠党员的忠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来自觉实现,也以党组织自身的纪律来实现。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违法行为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法律的实施有一整套专门法律机制。政策实施机构的专门化程度一般不及法律机构的专门化程度高。第四,二者的稳定性程度、程序化程度不同。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中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快的变动性。法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4.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组织规范的关系如何?参考答案:一、制度与法律制度是由各个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制定的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的目的,是维护和规范不同的组织的内部秩序。而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它的目的,是规范全社会所有成员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组织或团体,以及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方方面面的行为,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有序。可以看出,制度只是制约组织内部的规范,而法律是维护整个社会,制约所有社会成员的规范。而且,违反制度与违反法律的后果是不同的,违反法律的后果要比违反制度严重。二、制度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得讲,制度与法律,都是用来规范社会秩序的,但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是不同社会层面的秩序。代表的利益也是不同的。制度是规范社会的微观单位的秩序,法律是规范社会的宏观秩序,都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5.试述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参考答案: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案的公布。法理学作业4(第十三章——第十六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法的实施答案:法的实施:指法律在社会中被人们实际实施的活动的总称,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定适用。2.法的实现答案: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强调法实施的结果,强调把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是实际状况。3.守法答案: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4.法律监督答案:一切国家机关,政治或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法的全部运作过程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制控和督导。5.立法监督答案: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对立法行为和立法活动及其结果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6.法治参考答案:就是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完全受法的约束,政府机关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一切公民都是权利的主体,并受法律的保障。7.法制参考答案:它是一国法律制度的总和,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合法性原则、制度、程序和过程。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答案: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一).如何认识我国立法工作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1、合宪性原则立法活动要遵守宪法,要维护法制统一,这是维护和保障立法合宪性的重要原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的内容居于最核心的地位,起核心的作用,是治理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基础。宪法规范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效力。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是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基本规律的体现。因此,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法律制定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国现行宪法,是历史上国内外立宪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反映全国人民的根本意志和要求的宪法。社会主义的立法必须遵守宪法,以宪法为立法的最高依据和标准,凡是同宪法规定相违背的立法,不能有法律效力,是应该受到追究的。2、法制统一原则法制统一是指法律体系的内容协调一致,集中表达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意志;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所有法律统一于宪法规范。法制统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要求,即法律体系内容的统一和法律体系形式的统一。法律体系内容的统一是指在横向关系上,各部门法所表达的意志内容和利益内容,相互间是协调的,不存在根本的冲突;在纵向关系上,各层次规范所表达的意志和利益内容,是层层从属的,具体利益从属于根本利益,局部利益从属于整体利益。下位法的制定必须有宪法或上位法作为依据,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抵触,凡是下位法违背上位法的均属违法立法,该下位法不能具有法律效力。横向各部门法和纵向各层次规范所表达的意志利益内容的总和,是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完整表达。法律体系形式的统一指的是部门法规范的协调,部门法规范的协调首先要求各部门法规范的总和能够覆盖所需要调整的重要社会关系,并且其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不能存在冲突;其次,要求实体法与程序法相对应,保证有权利就有权利实现的方式和程序,有权利就有权利救济的方式和程序。3、适时性原则适时性原则是指一个国家的法的制定,必须不断地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及时地、适时地根据这种变化,制定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适时性原则的确立是由法律本身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法律是最具社会属性的,法律的产生、进步、发展都离不开客观的物质世界和主观的精神世界,法律无不反映发展着、变化着的各种社会需求。法律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地根植于这种社会需求之上。因此可以说,没有永恒的法律,法律必须与不断变化的文明状况相适应,而社会的义务就是不断地制定出与新的情势相适应的法律。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适时性原则并不否定法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二者是统一的。稳定性是指法律一经颁布、实施,应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任意废弃。它要求法律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法律改动频繁,人们就会无所适从,从而没有稳定的心理预期,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安排就不会长久,这对于正常生活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是很不利的。4、科学性原则立法应体现科学性原则。法的制定的科学性,首先指法的制定必须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即主观符合客观。法律既不是纯粹主观的现象,也不是纯粹客观的现象,法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是统治阶级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制定出来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每一种类型的法,都不过是以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立法的科学性还体现为它的理性化。法律本身是人类理性化思维意识的产物,主要体现为法律是一种确定性、明确性、普遍性的规范,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指导、一种规范。在现代社会,立法绝不是统治者的任意行为,不能依靠感觉等低层次的认识,而必须建立在理性思维和判断的基础上,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这与古代专制国家君主“一言以立法,一言以废法”有实质的区别。5、民主性原则立法的民主原则直接源于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我国的立法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必须保证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立法的民主原则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立法的内容必须表达人民的意志;二是立法的过程必须保证人民的参与。要贯彻立法的民主原则,我们必须在立法活动的形式上处理好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法的制定是国家的专有活动,必须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同时,国家专门机关在制定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经验和意愿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二).什么是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有何特点?参考答案:(1)法的适用,也称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2)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司法是与立法、行政相对应的概念,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司法包括审判和检察,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是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法的适用的主体,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适用法律。第二,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是保证司法机关正确、合法、及时处理案件的前提,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处理案件时必须依据相应的程序法的规定。第三,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司法机关在案件的调查、审理、判决等活动过程中,有权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司法机关作出的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当事人必须执行。第四,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需要司法人员受过专业的教育和训练,具有完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否则很难胜任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三).执法和司法分别有哪些基本特点?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因此,它不同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实施法律的活动,它有自身的一些独有特点:1、职权的法定性。司法是享有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也就是以国家名义行使司法权的活动。2、程序的法定性。司法是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所进行的专门活动,因此,程序性是司法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3、裁决的权威性。司法是享有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依靠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以国家的名义运用法律于案件的专门活动,因此,它所做出的裁决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与司法等相比较,执法主要有以下特征:1、执法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执法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职权,中央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部门是行使执法权的主体。法律授权的组织如企业、学校等,在法律授权范围内执行法律。2、执法依据的多样性和等级性。行政执法的依据可以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行政规章,也可以是条约、行政协定,或者是行政规定和行政命令,或者人民法院的行政裁决书。3、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执法是以国家名义对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组织和管理的行为,它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国防、财政、文化、教育、卫生、科学、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建设、治安、社会福利、公用事业等各个领域,内容十分广泛。4、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执法行为虽然是双方或多方的行为,但仅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决定而成立,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同意。5、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中,一般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去履行职责,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意思表示。6、执法程序具有效率性。在执法的程序设计上更强调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二学生学习计划范文(7篇)
- 2025年春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科粤版)上课课件 第七单元 溶液 本章复习
-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 安徽省淮北市二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高一 人教版 化学 上册 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 硝酸及酸雨 》课件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乌贼鱿鱼粉的》课件
- 钱学峰国际贸易学课件
- 《组织领导艺术》课件
- 美容行业企业认知(西安海棠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FZ/T 14019-2020棉提花印染布
- 网络营销案例分析范文精选5篇
- 精细解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模板课件
- 江苏开放大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 员工技能认证工作思路与可行性方案课件
-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开题报告
- 工程制图某大学山大专升本练习题模拟题参考答案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压裂优化设计理论及案例
-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喷发》教育教学课件
- 急性胰腺炎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