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历史分期时段特点过渡时期恢复时期(1949~1952)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改造时期(1953~1956)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曲折发展“文革”时期(1966~1976)严重破坏徘徊时期(1976~1978)停滞不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至今)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史的阶段分期:

学习聚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建国准备: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建国准备: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通过《共同纲领》;

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定国名、首都、国旗、国徽、国歌、纪年。临时宪

法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代行全国人大部分职权代表共662人,其中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邀代表75人。代表包括中共、民革、同盟、民建、无党派民主人士、民进、农工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致公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14个单位,正式代表142人,候补代表23人。还有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别邀请人士等。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建国准备: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建国标志:开国大典

毛泽东:“家骥,你看今天开国大典搞得怎么样?”

李家骥回答说:“太好,太令人兴奋了。”

毛泽东(感慨):“是啊!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看来下一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你说对不对?””

——李家骥《我做毛泽东卫士三十年》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重大意义材料一在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笔者注:一部分)……他们自以为身价很高,看不起共产党……如果给共产党打分数,那么军事打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同时,他们又看到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控制市场的能力还有限,于是,就在市场上放肆地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接连掀起了四次物价上涨大风潮。——翟昌民《回首建国初》,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第58页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人民政权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措施。连年战乱和天灾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1949年,全国1.2亿亩土地受灾,灾民达4000万;相比1936年下降:重工业约70%,轻工业约30%,农业约25%。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对内:剿匪、镇反农村:土地改革城市:稳定物价之战对外:抗美援朝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①“银元之战”②“米棉之战”③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这张60亿圆的钞票,在当时只值百分之一块银元。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是金圆券4.4亿元计算,这张60亿圆纸币只能买到88粒米。(1)措施:(2)意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①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②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③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实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1、稳定物价中国的土地制度……如果不加改变,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1949—1978)》(1)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选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标具体措施意义:农村生产力解放,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扫除障碍。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2、土地改革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选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思考:为什么是“土地改革”,而不叫“土地革命”,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共性: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区别:土地革命:没收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土地国有)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私有)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28年12月在井冈山制订的《土地法》规定,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地主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时期

内容

性质

作用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对比简表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变封建私有为农民私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生活有保障,提高反“围剿”的积极性“双减双交”有限制的封建私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抗日的积极性

耕者有其田变封建私有为农民私有大大提高生产和参与解放战争的积极性,巩固了解放区1949年,和平解放新疆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剿匪部队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49年,解放贵州、四川、云南地区1949年底,解放了闽南、广东大部、广西全境1950年,解放海南通过一系列剿匪、镇反战争,共产党成功解放全国。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3、剿匪镇反思考:既然是打朝鲜,我们为何要出兵呢?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武装干涉,侵犯台湾海峡和东北1950年6月底南朝鲜军队和“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1950年10月初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朝鲜战争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953年7月27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为保卫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4、抗美援朝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背景:国际: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对峙;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封锁。国内: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需要。(二)外交政策/总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建国初的外交政策:

打破外交封锁,在维护主权独立的前提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巩固拓展国际空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内容含义意义成果“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是否矛盾?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国家建交

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

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国际环境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四)外交成就:

1、第一次建交热潮:特点:大多数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还包括一些亚洲民族主义国家、中立倾向较强的欧洲国家。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印谈判首提)

影响:

(1)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由革命外交逐渐发展为和平、合作外交;国家利益至上3、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出合理建议,有助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第二次建交高潮)。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什么?如何破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特点:包容性、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影响:

1、国内: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与会各国的“同”是什么,“异”在哪里?同: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同:拾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和平、发展经济。求同:共同的发展异: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指出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初步构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指导思想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一)基本经济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1、时间:1953年提出2、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需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毛泽东《觉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一)基本经济制度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一)基本经济制度——三大改造1、时间:1953年至1956年底2、方式:农业、手工业成立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一)基本经济制度——三大改造1、时间:1953年至1956年底2、方式:农业、手工业成立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一)基本经济制度——三大改造1、时间:1953年至1956年底2、方式:农业、手工业成立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

农业方面,土改后,土地归农民私有,个别地区出现农民出卖土地的现象,甚至出现土地集中的趋势;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要。

手工业方面,同样存在分散经营导致的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

工商业方面,资本主义私有性质使它存在剥削工人剩余劳动、唯利是图等问题,与社会主义生产目标相左。——储成仿《中国工业化起点探析》项目农业和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方法生产合作社和平赎买公私合营所有制集体所有全民所有经营方式统一经营统一经营公有社义(二)基本政治制度——宪法颁布1、时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北京)2、特征:社会主义宪法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毛泽东要求起草小组阅读文件)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在近三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个条款……——《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二)基本政治制度——三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认识:

①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

讲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原则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1、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坚定不移坚持毛泽东思想——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3.思想领域: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②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③成熟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以后)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过渡时期(1949-1956)1、形成①萌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2、发展(三)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本课主旨内容概述

综合探究:

结合导学案与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