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逐字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1页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逐字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2页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逐字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3页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逐字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4页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逐字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逐字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鲁迅《拿来主义》的教与学之详析

一、回顾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自进入第七单元学习以来,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篇文章?

学生:一共有三篇,分别是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

教师: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老师经常强调我们要建立文体感,并且在我们共同学习中,有意识的提示到这一点,这是为什么?

学生:建立文体感很重要。我们有了对文体的敏锐感悟,就会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规范,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借以指导我们的阅读基本途径。

教师:能否结合学习的实际,说几句你的具体理解?

学生:仅就学过的文章而言,我们在阅读的前提下,可以先从标题入手,确认《劝学》和《师说》都属于论题型的标题,作者就这个论题提出了怎样的核心观点(主张),又是怎样论证的(分析问题),怎样得出结论的(解决问题)。

学生:在论证的过程中又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不同的论证方法又有怎样的作用,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的行文思路等等。

学生: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规范。比如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叙述事件来表达情感或者传递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比较关键;议论文则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强调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学生:老师强调建立文体感,其目的是让我们“学以致用"。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当明确是某种文体后,就可以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搭建文章框架,让写作更有条理性。

学生:还有,符合阅读者的预期。读者看到记叙文就会期待故事的展开,看到说明文就会期望获取知识。如果文体感混乱,就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

老师:在考试或者正式写作场景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按照要求写出合格的作文,比如高考作文等会明确文体要求,这样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成绩。好了,下面我们就借助于鲁迅《拿来主义》的这篇文章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请同学们默读全文并标出自然段落。

二、时代背景

老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的标题,你们觉得它属于什么类型呀?

学生:老师,《拿来主义》的标题是论点型呀。文章围绕“拿来主义”展开论述,鲁迅在文中明确主张对于文化遗产等要运用“拿来主义”,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标题本身就是作者观点的体现。

老师:那这篇文章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呀,请看投影(指定学生朗读)?

学生:老师,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那时候,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呢。一方面,有人采取全盘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还急于盲目输出本国的传统文化,掀起一股文化复古主义的逆流;

学生:另一方面,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产生了恐惧,甚至有盲目排外的情绪。像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报道的美术家刘海粟、徐悲鸿去国外举办美术展览,梅兰芳准备应邀前往苏联演出,这些被赋予“发扬国光”意义的事儿,鲁迅就是针对这些现象,对当时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舆论写了这篇文章。

三、分析讨论(引论部分)

老师:好,了解背景很重要呀,那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行文思路?

学生:文章首先将不同现象进行归类,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到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步步深入,破立结合。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形形色色的思潮,概括得既简单易懂,又明确醒目。

老师:那具体说说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这部分是怎么论述的呀?

学生:在清政府奉行“闭关主义"的锁国政策的时候,“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不存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

老师:好,谁来接着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直到鸦片战争被西方国家打破大门后,才开始反思,有了“如何对待”的问题。接着从“闭关主义"说到“送去主义”,“送去主义"送”的主要是中国的“古董”,后来又加上点“活人”,“送"的目的是“发扬国光”“顺便到欧洲传道”,可这只是单向输出,没按“礼尚往来”要求“拿来”,是民族保守主义的表现。

老师:那“送来”这一概念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呀?

学生:鲁迅引入“送来"的概念进行辨析,让论述又前进一层呀。“送来”的都是“洋货”,是被动接受的,只能“抛给”,无从自主选择,和真正的“拿来"划清了界限,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扩张呢,现在虽然咱们国家独立了,但盲目被动接受的现象还有,变“送来”为“拿来"还是个问题。

四、分析讨论(本论、结论部分)

老师:请大家再默读读7~10段。

老师:那文中对于“拿来主义”本身是怎么概括阐述的呀?

学生:第7段对“拿来主义"进行概括啦,就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老师:这里有哪三个要点呢?

学生:其一是“运用脑髓”,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选择;其二是“放出眼光”,得开阔、宽广,又深刻、独到;其三是“自己来拿”,不管是吸取外来文化还是继承传统文化,都要保持自己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呢。

老师:后面鲁迅又是怎样形象化地阐释“拿来主义”主张的呀?

学生:后面文章以“大宅子"为喻展开议论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拿来主义者首先必备的态度——敢拿。

学生:然后列举了三种反面典型,像害怕污染“徘徊不敢进门"的“孱头”,完全拒绝“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接受一切"的“废物”。

学生:批判了这三类人后,又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比喻,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就是“他占有,挑选”,按是否有利于“现在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来决定使用、存放还是毁灭,这就是会拿啦。

老师:那文章结尾处又强调了“拿来”有什么意义呀?

学生:结尾处用两个双重否定句从反面强调了“拿来"的意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言简意赅,逻辑性强呀。

五、艺术特点

教师:没错,这篇文章很有特点呀,那同学们说说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老师,它有好几个特点呢。其一,是用富有画面感的构思,借助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像用“大宅子"比喻文化,还把不同对待态度的人比喻成“孱头”“昏蛋"废物”等,局部比喻也很贴切,像“鱼翅"比喻精华部分等,让人很好理解呢。

教师:那还有别的特点吗?

学生:还有就是用幽默犀利、讽刺性强的语言,鲜明地表达观点态度呀。比如“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这里的“捧着"一路的挂过去”就很有讽刺意味。

学生:像“进步"丰富”“大度"这些反语也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盲目自大呢,还有“国粹”等词也用出了揶揄的意味,把褒贬色彩不同的词放一起,像“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显得特别形象滑稽。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棒呀,那咱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学生:老师,这篇文章的针对性不仅局限在当时,它能从具体问题得出普遍意义的阐释和结论呢,所论的“拿来主义”可以关联到普遍意义上对待不同文化的做法上,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话题,从那个时代到现在都有价值呢,我们学习的时候要结合当下思想文化现象去领会文章精神实质呀。

六、小结:

一)时代背景

教师:为了加深对鲁迅这篇文章的理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示投影):

学生:鲁迅写作《拿来主义》时,中国正处于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帝国主义加深侵略,而当时中央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还推行“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对外妥协投降,在文化上实行专制统治。当时社会存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倾向,一方面有人全盘否定、一概排斥外来文化,另一方面有人主张全盘西化.

二)提出的观点及启示

教师: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即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既不一味排斥,也不全盘接受,要保持主体性与主动性,自主地进行选择和吸收.

教师:关于本文破立结合的脉络层次,我再跟大家梳理一下:

文章首先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等现象。“闭关主义”导致中国落后挨打,“送去主义"是单向输出,“送来”则是被动接受文化侵略。在此基础上,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强调自主地去选择和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步步深入,破立结合,使论述逻辑严密,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不同态度的弊端和“拿来主义”的正确性.

三)比喻论证的例子及分析

教师:出示投影,指定学生朗读

学生:文中以“大宅子"比喻文化,用“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