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下面我将从以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反思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核心价值,二是学生的需要。

1.文本的教学价值

《侍坐章》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语言生动,历来是研究孔子以及孔门弟子宝贵资料。本文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孔子四个弟子志向的探究,尤其是对曾皙理想的探究理解,引领学生深入认识孔子形象,理解孔子的仁礼之学。

2.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方面来看,学生初读后产生了如下疑问:“孔子为什么赞同点?曾皙那番话到底说的什么?孔子为什么哂由呢?孔子对由到底赞同还是不赞同?

3.教学内容确定的理论依据

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从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的过程中,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本节课凸显的尤为明显。

从王荣生教授关于选文分类的理论来看,他将教材中的选文分为四类:定篇、例文、样本、用件。根据他的分类标准,这一篇毫无疑问当属于“定篇”,而定篇的主要作用则是“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明白选文本身,从而让学生深入地领会和全面的欣赏经典名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文学素养、文化素养以此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

另外,文章所在的单元教学主题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侍坐》无论是对话的语言形式还是言志的思想内容都确实足够鲜活。

据此,文本的教学内容就确定为探究文本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文学素养,具体到教学目标上就是:能够通过分析四位弟子的言志内容与孔子的态度,理解并说出儒家的仁礼之学。而主要学习活动的设计则根据学生的需要定为探讨两个核心问题:孔子为什么哂由?孔子为什么与点?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

(三)共设计了4个环节:导入,初读文本,疏通文意;细读文本,明志析意;情景再现,角色朗读。

关于导入,我这样呈现:请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介绍常识

(一)导入:解决阅读障碍,将标题中的人名和文中的人物称呼一一对应。插入关于“名"字”的文化常识。

设计意图: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初读中会特别糊涂文中对人物的称谓,此处提前给学生扫清楚这一障碍,并且进行文化常识记层面的学习,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此处,我设计了3次朗读,分别是:

一读,接龙读,检查预习情况。纠正字音等方面的问题。

二读,齐读,检查文意理解程度。读后翻译,疏通文意。

(2分钟,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疑问可以同桌互助,也可求助老师。)

三读,读熟,读顺。读后交流质疑。

设计意图:俗话讲:无朗读,不语文。阅读,永远应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尤其是文言文的阅读,没有足够次数的阅读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分析、鉴赏与评价。三读文本,是引导学生渐渐走进文本的过程,是为后面理解领会课文思想做充分预热的过程。

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学会倾听。从学生阅读的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比如文章中的“长"毋”“暮"的读音学生其实是容易出错的,“求也为之”中的“也"是表停顿的,这在阅读中都能够发现并及时指导。

第三次读后交流质疑的环节是为了引出学生最疑惑的两个问题,顺势就引导到下一个环节。

(四)细读文本,明志析意

(1)探究孔子为何“哂”由;

(2)探究孔子为何“与"点。

1.探究孔子为何“哂”由;

此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用大屏幕展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时,我会引导他如果想知道孔子为什么哂由,得先关注由是怎么表现的,让学生的关注点聚集在子路的言行上,聚焦在语言文字中。此外,在分析完子路的言行后,我引导学生将子路与冉有、公西华的相关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前后勾连。我这样呈现:大家发现没有,文中对子路,增皙言志加入了细节描写:率尔,鼓瑟希……而对冉有和公西华则没有。现在就请你根据你的理解,加入一些细节,揣摩冉有和公西华说话时的神态语气,说出自己的理解。示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迟疑,揣摩,谨慎)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孔子“哂"由,不是嘲笑,而是对其“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的委婉提醒。

设计意图:王尚文老师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语言世界,与此同时构建和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在对比中,品析语言,分析形象,能够让学生对“为国以礼”这句话的认识更深刻,对孔子的态度更明晰。

2.探究孔子为何“与"点。

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我先带领学生找到关于曾皙的表现,引导学生去发现,对增皙描写的与众不同之处,除了细节描写,还有他回答的内容,不是直接回答,而是描绘了一个场景,他将志向隐藏在了这样的场景中。

我设计了两个小活动:

1.场景描述。(2分钟时间准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场景描述出来。)

2.场景命名。(请学生为这个场景命个名,要求从治国的角度命名。)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设计意图:场景描述的过程是将画面再现的过程,命名的过程是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这里的关键点在于限定命名方向-治国,时刻提醒学生曾皙也是在谈治国理政的理想的。当学生从治国的角度开始命名时,就已经在无形中触碰到了画面所表达的曾皙的理想实质,我自认为这个活动的设计是非常高妙的,为学生理解文本搭建了一个特别恰当的桥梁。

活动之后,我这样过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增皙所描绘的这样的一种美好社会图景在《论语》当中被反复的提及。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样的一个动荡社会中,它的所有的学问学说都是在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们需要有怎样的一个社会,想过怎样的一种生活?为了建造这样的一个社会,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PPT(资料链接)(略)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设计是要将学生对孔子的仁礼思想的理解引向拓展、深入,学生根据《论语》中这些常听过的、见过的一些语句与刚学到的这些融汇,相互印证理解,这就是孔子终生的追求与理想。这种思想对于后世,对于今天的我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继续加深认识,我又给出了另外一组资料:(略)

我这样引入:这种图景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我们中国有为的知识分子,反复追求描绘歌咏的一种理想社会图景。不信你们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文学作品中类似图景的描写。齐读。)

PPT(资料链接)

总结:这些作品里描绘的情景与曾皙描绘的图景是异曲同工的。也是孔子治国理想的终极目标,这就是孔子“与点”原因。

设计意图:在资源的提供上,我特别选择的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过的一些诗文,而不是其他一些史政资源,带领学生以文学文,而不是以史学文,以政治学文,因为语文的学习无论何时都要落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学习中。这些诗文能将学生已有的语言记忆唤醒,语言经验激活,让学生从孔子理想的角度重新审视解读,从而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同时让学生从内心感触:太平盛世的理想一直以来就是我中华仁人志士不断地追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也是。

到此为何与点的疑问解决,孔子以仁义建立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也充分地理解到,孔子的形象也在学生心中树立光辉起来。

(五)情景再现,角色朗读

1.组内合作,分角色朗读文本,只读对话。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文本,再现“侍坐"场景。

设计意图:如果说课前的读是预热,那么课尾的读就是回味、回扣。让文本的内容在学生的脑中、口中立体鲜活起来。

三、关于“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使课堂高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循序渐进,学以致用,这应该是语文教师不断要学习的一门艺术。

反思这节课,觉得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玩花架子,老老实实进行语言文字教学。教学设计抓住了关键点,教师能够以点带面,前后勾连,在对比阅读分析中,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奥妙。学生在一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朗读,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特色。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给学生提供的表达的空间还不够充分,另外由于教师自身学识所限,也由于备赛时间紧张,对相关链接的资料理解的不够透彻,充分。关于“醉里吴音相媚好,……"到底是不是太平盛世图景的呈现,这是有分歧的,而我对资料的选取做的还不够谨慎、细致。

四、关于多媒体运用

诚实地说,多媒体的应用本也不是我的强项,而这篇经典篇目的学习我个人以为也无须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