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魏晋时期政治篇2 课件-高二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4.1 魏晋时期政治篇2 课件-高二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4.1 魏晋时期政治篇2 课件-高二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4.1 魏晋时期政治篇2 课件-高二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4.1 魏晋时期政治篇2 课件-高二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第一讲

魏晋政治篇三、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东汉以来,西北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十六国时期,内迁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封建化、汉化趋势,民族融合加强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之东麓。洞为天然石洞,在西侧洞壁上,共刻有201个字。它证实了《魏书礼制》所载鲜卑先祖旧墟石室。是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四、民族交融典范: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之际,鲜卑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东晋时建立代国,后为前秦吞并;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即位为代王,后改称魏王;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迁都平城,并升格为“皇帝”,是为道武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混战的局面,使北方重归一统。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焘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北齐)魏收:《魏书·高祖纪下》北魏冯太后

冯太后出生于北燕贵族,汉族,冯朗之女,生于长安。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456年,册封为皇后;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476年,献文帝暴崩,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尊为太皇太后。四、民族交融典范: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严重破坏经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趋势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矛盾尖锐(阶级、民族、统治集团内部)经济:土地荒芜、大量流动人口、经济衰退、财政困难先改哪儿?政治:①官员没有俸禄,贪污、搜刮百姓现象严重,阶级矛盾激化;②汉族士族与鲜卑贵族的矛盾文化:文明冲突,民族矛盾激化四、民族交融典范: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二)措施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已婚)二十亩。……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二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魏书·食货志》四、民族交融典范: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二)措施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人少内容:计口授田、劝课农桑;授田农民要承担田租、徭役、兵役、杂税等实质:封建国家土地国有制作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利于保障政府税收、兵源等,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物质基础;但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等作用:控制人口,加强国家基层治理与中央集权

北魏、北周和北齐都实行均田制。受田的各族人民在生产上自然要有密切的联系,到了隋唐时代,就再也找不到匈奴、羯、氐、羌、乌桓等内迁民族活动的记载了。均田制的实施客观上A.推动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B.使农耕生产取代游牧C.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经济的发展 D.极大缓和了民族矛盾A随堂练习四、民族交融典范: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措施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迁都洛阳—《纲要上历史地图册》P17孝文帝说:“国家自兴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资治通鉴》“朕以恒代(今山西境内)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洛阳,欲通运四方。……所以开百姓之心。”—《魏书·高祖纪》平城(山西大同)洛阳政治文化保守势力强大,文化落后历史故都,长期处于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先进的汉族文化自然地理气候恶劣,偏居塞上,交通不便地处中原,黄河之南,交通便利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产量有限农业发达军事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有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南齐”

迁都洛阳的原因四、民族交融典范: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措施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全面汉化: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通汉婚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拔拔长孙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朱汉国:《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特点:①改鲜卑复姓为汉族单姓②以贵承贵,以贱袭贱观察下列材料,有何特点?(1)改汉姓《魏书·序纪》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主,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史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鲜卑族A.产生了华夏认同理念 B.封建化改革成效显著C.遵守儒家的伦理纲常 D.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A随堂练习

495年,孝文帝面谕朝臣,禁止30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和其它少数民族语言,统一说汉语。——朱汉国:《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思考:孝文帝的这一做法有何影响?语言是促进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共同的语言为建立共同民族心理打下基础。(2)说汉话北朝胡服南朝汉服

汉族传统服装是上衣下裳,所谓的下裳指的是下衣,不是今天的裤而是裙。裙内的长裤叫绔,无前后裆,类似今天幼童穿的开裆裤。——曹文柱、赵世瑜:《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3)穿汉服司马金龙是北逃的东晋皇族,娶鲜卑贵族钦文姬辰为妻。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彩画漆屏风(4)通汉婚魏晋墓壁砖画汉人胡食画像砖南朝执盾武士陶俑

民族融合与文化同化,血缘的融和亦随之,胡族的人数本来很少,自改汉姓之后,隔阂消除,民族自然融合为一。自北魏孝文帝迁都到隋文帝统一,近一百年。一百年的时日,使中原出现一个年轻的新民族,这个新民族秉承着一个古老的传统文化。——李定一《中华史纲》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阅读材料,文明融合对汉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汉族文明得到提升、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