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论述题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论述题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论述题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论述题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论述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PAGE1试题八上论述汇总论点一: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论点二:人民群众是投身社会革命、促进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论证: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结论:综上所述,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国家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重视人民,服务人民,心系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论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论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中国屡战屡败的状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结论:综上所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论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变法救国等,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结论:综上所述,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独立、民主、富强。论点: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再度实现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界民众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积极参战,支援前线,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广大妇女加入战地服务等,全民族都投入到抗日的斗争中,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对战争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结论,综上所述,中华民族通过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参考观点一: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参考观点二: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参考观点三: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论点一: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先导、社会变革的前奏。论述: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报刊杂志,宣传民主科学等新思想、新文化,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报刊,成立学会,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结论: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而创办报刊宣传新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叙述: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发动了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在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国民党组织了多次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如1938年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与日军进行英勇的斗争,如1940年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正是由于全民族坚持抗战,1945年9月2日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论点: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论述:19世纪40年代,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0多年后,洋务派以此为思想基础掀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90年代,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1905年,孙中山先生阐发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革命年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结论:综上所述,好的思想促进社会与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推动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因此,在现如今的中国,应全面贯彻习近平思想,为祖国之复兴做贡献。论点一:近代报刊舆论促进民众觉醒。论证: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创办天津《国闻报》,上海《时务报》等报刊,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号召救亡图存,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0世纪初,孙中山、黄兴等人创办《民报》等报刊,宣扬民主共和思想,阐述“三民主义”等资产阶级革命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结论:综上所述,近代报刊杂志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推手,在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促进民众觉醒、引发社会变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论点二: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证:19世纪60-90年代,在洋务思潮影响下,清政府内部开明官僚兴办洋务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维新思潮、革命思潮、民主科学思潮、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相继开展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使中国逐渐走向民主,实现民族独立。结论:综上所述,思想是行动先导,近代以来各种思潮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步,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先声。论点一:民族危亡刺激先进中国人努力探索振兴之路。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刺激了时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动下,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结论:综上所述,在民族危难时刻,先进的中国人总会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寻找民族振兴的道路。论点二:列强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沉重灾难,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论述: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从1931年开始,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全民族团结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战的完全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结论:综上所述,列强的侵略使近代中国主权遭到严重损害,也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但它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走上探寻国家富强的道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论点三: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重要主题。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独立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寻求救国之道,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当时和后来的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结论:综上所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促使中国人民踏上了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