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
【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丛。”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乙】
①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
卒十余人。磁①经敌骑蹂蹒之余,人民逃徙,帑縻耨然②。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
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②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
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让敌众士借壬我今二
战而却势必复来便悉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
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①磁:磁州。②帑縻格然:国库与粮仓空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巧项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B.战则请丛从:跟随。
C.今日进退等死等:等待。D.便悉铁骑夜袭吾军使:假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本颂的一项是()
A.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B.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C.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D.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亚卿的一项是()
A.曹刿注重民心的作用,当庄公表示处理政事“必以情”之后,他认为可以一战了。
B.宗泽为官勇敢多智,他单枪匹马夺回失守的太原城,又多措并举制定了固守之策。
C.曹刿与宗泽都看重士气的重要性,宗泽在必死之境中激发了士卒以一当百的勇气。
D.曹刿与宗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与“肉食者”和“官两河者”形成鲜明对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以游学京师,禹年虽幼,
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
“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也?”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
“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数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光武大悦,常与定计议。禹每有所举者,皆当才,光武以为知人。
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再攻土且破之。王匡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
禹军不利。含日暮,战罢,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
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军而并进,大破之。
(节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画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5.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B.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C.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D.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而见光武知非常人”与乙文中“登轼而望之”的“而”用法不同。
B.“禹得效尺寸”与“恐托付不效”(《出师表》)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C.“会日暮”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会”含义相同。
D.甲文中“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与乙文中“一鼓作气”的“鼓”用法相同。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和曹刿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与指挥才能,善于选择有利的作战时机,取得战争的胜利。
B.甲文中邓禹深得光武帝信任,君臣同心建立伟业;乙文以曹刿的镇定自若反衬鲁庄公的急躁冒
进。
C.甲、乙两文都通过对战争场景和人物对话的详细描写,烘托出战事的紧迫,表现两位将领的果
敢。
D.甲文先写邓禹结交光武帝,向他献策举贤,再写征战有功;乙文所选片段先写交战,后写论
战。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每有所举者,皆当才,光武以为知人。
(2)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缈,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
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①劲卒二十万,漕军密进,窥向剑阁久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
在险要。合兵交换,在者八万。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
“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④而计日,虽临征难,
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
先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节选自《百战奇略•信战》,有删改)
【注】①雍、凉:雍州和凉州(今均属甘肃武威)。②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古时为军事要隘。
③下兵:换下来的士兵。④鹄立:像天鹅一样伸长脖子站着,引申为殷切盼望。
9.请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莫不拔剑争先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10.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词语方法义项、例词及例句释义
狱查工具书①争讼②诉讼案件③罪,过失④牢房,监狱
潜关联成语潜移默化
会课内迁移会天大雨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
12.【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信”,从中可以看出“信”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曹刿认为得到“信”
的途径是,诸葛亮坚守“信”的原则是o
(请用原文回答)
1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谈谈你对曹刿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的认识。
[2024•河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值。"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员及人军于蒲骚②,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曰:“盍④请济师于王?”斗
廉⑥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⑥,君之所用也。成军⑦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
“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哪师于蒲骚。
(摘选自《左传•桓公十一年》)
【注释】①哪(yun):古国名。②蒲骚;哪国地名。③莫敖:楚国官职名,掌管军旅之事。④盍:何
不。⑤斗廉:楚国大夫。⑥商、周之不敌:商不敌周。据史书记载,商纣王军事实力远超周武王,结
果却被周武王所灭。⑦成军:整顿军队。
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巧硬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
“间”意思不同。
B.“必以信”中的“信”是“实情”的意思,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也”(《论语•学而》)中的
“信”意思不同。
C.“军”有“军队”“军队驻扎”“攻击”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哪人军于蒲骚”中的“军”
是“攻击”的意思。
D.“闻”有“听到”“闻名”“名声”“传播”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君之所闻也”中的
“闻”是“听到”的意思。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6.作战时,智者能抓住机会,巧者能果断决策。你认为曹刿是“智者”和“巧者”吗?请结合甲文
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简述理由。
1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斗廉认为不必请求增援,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这些依据中
蕴含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2024•广东中山•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8.解释下列句中的画横线的词。
(1)肉食者谋之,又何回焉间
(2)虽不能察,必以情情
(3)弗敢加也加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部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
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①,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②适交,参佐
③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
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
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
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选自《百战奇略•信战》)
【注释】①十二更下:即十分之二的将士换防离去。②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③参佐:参谋人
员。
20.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哒并声势
B.诚宣开张圣听/宣权停下兵一月
C.虽欲言,无可进者/里临征难
D.辍耕之垄之/诸葛公之恩
2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
22,【甲】【乙】两文都记述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分别分析鲁国和蜀国取胜的原因。
[2024•广东广州•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转•庄公十年》)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
鲜不忘故匕失守②者,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顽然③已有公辅④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
归,未尝以言徇⑥物,以色假⑥人。虽对人主巴必同⑧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
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故:以前掌握的学问。②守:坚守的信仰。③顽然:高大的样子。④公辅:三公首辅。⑤
徇:追求。⑥假:看待、对待。⑦人主:君主。⑧同:考虑再三。⑨毁誉:毁谤和称赞。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又何闻焉时时而回进B.何以战不以物喜
C.公与之乘已有公辅之望D.战则请丛隶而丛者
24.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2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碘的一项是()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
B.乙文中的张公是一个真正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
C.甲乙两文都着重赞扬了能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君主。
D.甲文的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26.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之有哪些共同点?
[2024•浙江台州•模拟预测】
同学们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对“士”这一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了更加了解这一群体,同学们找来
了以下材料,邀请你一起阅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以重也?死而后已,不以远也?”
(选自《论语•泰伯》)
材料二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君。是进以忧,退以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材料三
士是周以来的一个贵族等级,是贵族的最下层。周代分封制规定贵族有四个等级:天子、诸侯、
大夫和士。士以之三个等级都有一定的田产,全国土地归天子所有,天子封诸侯国给诸侯,诸侯再封
邑给大夫,而士不能占有土地。但是士阶层也有自己的贵族尊严,佩剑是贵族的标志,因此无论士多
穷也要佩剑。
(摘编自网络)
材料四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材料五
谢翱传(节选)
[明]宋濂
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①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②学,试进士
不中,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咒长揖军门④,署咨事参军。
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⑥,孤绝千丈。翱挟酒以登,
设天祥主⑥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⑦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
《楚歌》,歌阕,竹石俱碎。元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负国哉?翱盖天下之
士也。
(有删改)
【注释】①长溪:在今福建霞浦县。②世:继承。③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开设府署。④长揖军门:
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事参军。⑤子陵台: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钓鱼处。
在今浙江桐庐县。⑥主:为死者立的牌位。⑦酎(l©i):把酒洒在地之表示祭奠。
27.字源说“士”。
(1)“士”是一个——字。金文上=人(宽刃战斧执握),我推测本义是:一
而在古代这是男子的事,后来“士”引申为对男子的通称。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士”的部分义项为:①男子;②士兵,武士;③具有某种品质或某种
技能的人;④读书人。曹刿和谢翱分别属于哪一类?请说明理由。
28.同学们在分析材料时对以下两个句子的意思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忙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
29.结合以之材料,明确“士人精神”的内涵,完成思维导图。
30.有同学在讨论中提出,书中的“士人”都名垂千古,不是普通人,“士人精神”离我们太远。对
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之述材料发表你的意见。
[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呷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①下营。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泥绞汁而饮,敌众
围绕,渐束营。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
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②,飞矢雨集。军士大呼曰:“招讨使®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④死!”
诸将咸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进退。"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
莫测多少,茬俟风止,我辈无瞧类⑤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
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町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2)我骑
复击之,乃渡河而去。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释】①白团卫村:契丹主带兵攻打后晋,杜威等迎战于白团卫村。②鹿角:指树障。③招讨使:
官职名。④虚:白白地。⑤噫(jiao)类:这里指活着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齐对败绩
(2)吾视辙乱
(3)若俟风止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公与之乘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B.刿曰:“可矣。”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D.寸步骑齐进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B.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C.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D.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曹刿和守贞都善于把握迎战时机,但抓取的战机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
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先陷也!”即托疾去。禄山反,
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1:节度使源消④欲退保江
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也?”消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消w4i:人名。⑤遽:匆忙。
6.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之学者但称才华而已/但微颔之B.颖士不阴/及郡下,申太守
C.颖士阴申柳并曰/此中人塔云D.机不久矣/无丝竹之机耳
7.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
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治按兵不动,固守襄阳。
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
[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积累意识】
10.《左传》是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11.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方法词语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迁移法齐而伐我王师北定中原日(1)师:
字源法战则请从S也甲骨文(2)从:
mi①倒下;②华丽,美好;③无。
查字典望旗盛(3)靡:
mi①糜烂,破碎;②奢侈,浪费。
【归纳意识】
12.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
【比较意识】
13.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
【品鉴意识】
14.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
[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15.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如见缝插针B.弗敢加也雪之加霜
C.下视撤如出一撤D.公问敢敢弄玄虚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而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掘,表现
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首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18.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
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日
“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
位列朝廷之之,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19.[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之;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
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之自劳军。至霸之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骰
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
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之至,又不得入。于是之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
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
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也,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之、棘门军,若儿戏耳,将固可袭
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周无何(经过)以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B.又何闻焉(参与)数月之后,时时而回进(间或,偶然)
C.使人称啰(致意,表示问候)长跪而谢之(道谢)
D.将囿可袭而虏也(必,一定)汝心之囿(顽固)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称善者久之公将鼓考
B.可以一战静以修身
C.下视辙真不知马也
D.成礼跑去濯清涟也不妖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牲畜、玉和丝织品,不敢随意增加,一定按照实情报告给神灵。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译文:天子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D.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的是我国历史之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此文节选自《左传》(《春秋左氏传》)。《左
传》,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甲文详细地记叙了战争的整个过程,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之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
战机,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C.乙文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鲁迅
先生称此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甲文中鲁庄公礼贤下士,虚心听取意见;乙文中文帝深明大义,识才敬才。两位君主都有值得肯定
之处。
20.12023•陕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
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郑、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膝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那人战
于升品。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②,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
③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
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
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
“君未知战。就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以可也?犹有惧焉!且今之幼者,皆我
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
则如勿伤;爱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
像可也。”
——《左传》子鱼论战
【注】①宋公:宋裹公,名加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弘:
弘水,在今河南省柘(zh©)城县西。③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④司马:统
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彼竭我承
②弗可数也已
③既陈而后击之
④若蒙重伤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天之弃商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驰之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D.公与之乘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4)【甲】【乙】两文都是历史之有名的以少战多的战役,可两战的成败结果却不同。请你分析一个国
家在战争中以少胜多需要什么?
【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
- 2025年成都b2货运资格证多少道题
- 2025个人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及法律风险提示2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及监管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场委托招聘协议3篇
- 2025年度信息技术项目临时工雇佣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租赁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协议
- 2025年度UPS不间断电源设备销售与产品研发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婴幼儿奶粉品牌授权专卖店加盟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租赁合同能源效率提升方案3篇
- 2025年安庆港华燃气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GB/T 44351-2024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完整2024年开工第一课课件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合集5篇)xiexiebang.com
- 中药饮片培训课件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早产儿姿势管理与摆位》
- 《论文的写作技巧》课件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2022年12月Python-一级等级考试真题(附答案-解析)
- T-CHSA 020-2023 上颌骨缺损手术功能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