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诗歌答题模式(重在读懂答准)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
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
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乂:表层含乂+深层含乂
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文)答题模式(重在分点答题)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
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
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物+心)+联系上下文(心物同构)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形象或性格)+侧面烘托(或印证)+内容更加丰富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第三部分小说独特答题模式(重在人物手法)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
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
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第四部分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重在发幽探微)
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
便于沟通
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
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补充或印证)
第五部分积累一一现代文(务必耳熟能详)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
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
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
(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
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
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
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
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
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
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
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
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
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
表明XX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
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
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
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
+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
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
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
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第六部分修辞手法的作用(重在联系文本)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
含蓄、别致
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
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
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
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
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
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
深刻印象
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
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第七部分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
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
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
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
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
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
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
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八部分结构安排的特点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第九部分积累一一诗歌
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
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
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
记忆口诀: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
第十部分高考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
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社
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
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2、环境描写的特点。3、环
境描写的手法。4、环境描写的寓意。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
点和作用相结合。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
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
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
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
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
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
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
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
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
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
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
(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
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1、联系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
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
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
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2、联系词语选用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
真实性。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
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
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
环境效果。
3、联系描写对象
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
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
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
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4、联系情节发展
每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
展或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
确把握它的作用。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或展示
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
5、联系作品主题
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
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
造意图(如果有复杂背景,命题者一般会安排注释标明),来反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
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
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一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
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一一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
顺序一一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
及内等等)。
三、环境描写寓意题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
喻义等。
第十一部分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
一、情节梳理题
(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二)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
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这四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当然具体
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
人""何事"必须具备。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
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
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
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
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
二、情节作用题
(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
要有: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
展开有什么作用?
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思路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
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
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
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
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
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
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
等;
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
7……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
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
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
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
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线索的安排
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看:
A、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B、设疑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
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C、写景式。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
情;
4、就结尾看:
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
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
深化主题;
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
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
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
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
D、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
好地深化主题。
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
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
情节运行方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小说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2)设置悬念(3)埋下伏笔(4)铺垫照应
(5)摇摆: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
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
提问形式主要有:
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
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艺术点+体现点。所谓“艺术点”是指艺术
技巧或艺术特色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
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四、情节探究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探究分析能力,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
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
题。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和理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
你的看法。
4、有人认为小说的xx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5、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xx,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寻找
突破点。具体来说,可以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读者感
受、时代背景、艺术技巧与特色等方面入手。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显性
要求和隐性要求来确定考查的方向和答题的角度,以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以偏概全等错误。同时,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
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
同......”;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③总结句,如“所以
(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
以省略。
第十二部分高考小说阅读人物类题型
一、人物形象概括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心理、情感的概括归纳能力,解题思路:
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
的过程。
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
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
格。
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
提问形式主要有:
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
析。(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
对于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
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
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
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
征的形象。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
2、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请结
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对于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
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
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组织答案时,
要先概括后分析。
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答题格式是先概括出所有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即:某某具有个性
特征A、B、C……。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o
第二种答题格式是每概括出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①个性特征
A+分析;②个性特征B+分析;③个性特征C+分析……。
(二)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分析人物心理
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A、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
述;B、内心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C、梦境和幻觉,
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D、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
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E、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
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人
物心理,有时还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每一神态、动作或语
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心理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1)某某内容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概括某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概括、分析人物情感(1)某某内容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
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1、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对比、衬托,突出
人物形象特点;
2、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推
动情节发展;
3、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揭示、突出主题。
具体来说,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
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
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
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
用。
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
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
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答题时,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
题表达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考虑,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
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不
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要求作适
当调整或取舍。
三、人物形象技巧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
回答,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
(一)刻画技巧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
风度和服饰等。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
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2、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
丰满充实;
3、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
在依据;
4、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
5、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
态等;
6、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
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
7、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
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
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二)提问形式
1、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或:分析文章对某
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或: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
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辨别,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
般为:①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②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当然,在具体答题
时要根据题目设问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步骤稍作顺序上的调整或取舍。
2、文中对某某人物的某某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作用的理解,完整规范的答题
格式一般为:结构(与上下文关系、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等)作用+内容(对人物刻
画、主题表达的作用等)作用。
3、赏析文中的某某描写。
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鉴赏,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
手法、表达效果(作用)等方面入手。
四、人物形象探究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或个性化、创意化解读
的综合探究分析能力。这类题型的设问角度比较宽泛,没有固定的命题形式。虽
然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围绕人物本身评价(性格成因、命运成因、行动
成因或内涵、现实意义与启示)、人物形象作用(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对
主题)、人物形象地位(是否主要人物/主人公)、人物塑造意图等角度展开。解
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在具
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来确定考查的方向和答题的角度,
以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同时,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
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
同......”;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③总结句,如“所以
(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
以省略。
几种探究题型举例:
1、探究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的关系2、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
这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判断是否是主要人物(主人公):
(1)是否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和刻画人物;(2)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突
出;(3)是否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
3、探究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意图这类题可以从人物对人物、人物对情节、人
物对主题的作用的角度来探究。
第十三部分高考小说阅读标题类题型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
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
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高考
小说阅读的命题点之一。
一、考查的角度有:
1、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2、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3、拟写小说标
题。4、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其中,对小说标题作用的体会是重点,因为它涵盖了对小说标题含义的理解
以及标题的用意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环保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范本(更新版)
- 2025年度家庭装修防水防漏工程承包合同
- 2025年度供应链金融合同保理与信用证综合解决方案
- 2025年度国际环保项目合作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家具行业培训课程开发合同
- 2025年度屋顶绿化生态修复项目监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节能检测与认证合同
- 2025年度住宅小区基础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国际知识产权转让融资担保合同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Ⅰ)》第7课+课件
- 第四章《数列》复习小结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
- GB/T 8944.1-2008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1部分:浆板浆包及浆块(急骤干燥浆)浆包
- 苏教版(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册课件
- 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中国文化简介英文版(ChineseCultureintroduction)课件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课件(完整版)
- 工程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 鼻空肠营养的护理及注意事项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