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测试卷六(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测试卷六(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测试卷六(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测试卷六(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测试卷六(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测卷(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

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峰;厄困蕃、

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滓、昆明,还

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

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后世中衰

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

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

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迁俯首流涕日: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结史记石室

金匮之书。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缘细。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毁不用

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

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二:

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

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予谓欲学

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殊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

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

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

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

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

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节选自《历代文选•赠盖邦式序》)

1.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勾选相应位置。

后世中A衰B绝于予C乎D汝E复为F太史G则H续吾祖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与上文中的“天子始建汉家之封”相呼应,是指在泰山进行封禅典礼。

B.显,使……显耀,"秦人不暇自哀”“哀”指为……哀叹,两者用法不同。

C.善,是擅长的意思,与《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中的“善”意思相同。

D.编,这里是指系书用的皮条,与成语“韦编三绝”中的“编”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成年后,分别去过南方的会稽、沅水、湘水和北方齐鲁的国都等地,他还奉

命随军西征巴蜀以南地区,攻取了邛、祚、昆明等地。

B.司马迁的父亲临终前嘱托儿子,孝要从侍奉双亲开始,中间经过侍奉君主,最终在

社会上立足,使自己在后世留名,并光耀自己的父母。

C.司马迁虽然因为遭受李陵之祸入狱而倍感痛心,但受到《诗》《书》借含蓄隐约的

文义表现作者深沉思想的启发,最终完成了《史记》。

D.作者告诫盖邦式说,要想真正了解司马迁《史记》的精髓之处,不必用读书这一平

凡陈旧的做法,只需要学习他到各地游历观察即可。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⑵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

5.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司马迁能够写成《史记》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

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

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进则发如疾电,时不

我待,稍纵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节选自《计然篇》,有删改)

材料二: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

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

泛,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日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

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

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

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

能取!|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日:”兴师者必先

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

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僮不可以动,神

气去而万里。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越王日:“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日:“是故不等,犹同

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

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日:“善。”计然

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日:

“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节选自《范子计然》,有删改)

6.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吾闻先生A明B于时C交D察于道理E恐动F而无功G故H问其道

7.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我待”与《兼爱》中的“察此何自起”句式相同。

B.“重迟”指迟钝、迟缓,文中指国家如果不蓄积粮食,士兵就会因饥饿而无力作

战。

C.“神气”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与现在所说的“神气十足”中的“神气”意义相

同。

D.“牧”指统治、驾驭,与《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中的“牧”意义不

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时度势的妙处在于选择关键时机。选择时机的妙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

捕兽和捉鸟。

B.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

慧,学自然之理。

C.越王勾践刚刚从吴国做奴仆返回越国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于是

就向计然求教。

D.计然认为贫穷的人因亏欠多而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

赐,必然长久贫困。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2)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10.材料一中计然认为“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材料二里计然的哪些

做法印证了这句话?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徵因上疏日:惟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欲求垂拱无为,不可得也。故圣

哲君临,移风易俗,不资严刑峻法,在仁义而已。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

也。为理之有刑罚,犹执御之有鞭策也,人皆从化,而刑罚无所施;马尽其力,则有

鞭策无所用。“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也,乃以防奸恶而救祸患,检淫邪而

内正道。”(《潜夫论》)凡听讼理狱,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

测浅深之量,疑则与众共之。疑则从轻者,所以重之也,故舜命咎繇曰:“汝作士,

惟刑之恤。”又复加之以三讯,众所善,然后断之。是以为法,参之人情。故《传》

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贞观政要•论公平》有删减)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日:“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

岁之疫,非疾于人,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

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

即奸伪自息。”诏从之。

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

减死徒边。时有上言者曰:“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日:“虽是藩邸旧

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

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生获免,谁不凯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

不赦者,正为此也。”

贞观十四年,戴州刺史贾崇以所部有犯十恶者,被御史劾奏。太宗谓侍臣日:

昔陶唐大圣柳下惠大贤其子丹朱甚不肖其弟盗跖为臣功夫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

之亲,尚不能使陶染变革,去恶从善。今遣刺史,化被下人,咸归善道,岂可得也?

若令缘此皆被贬降,或恐递相掩蔽,罪人斯失。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不须从坐,但

令明加纠访科罪,庶可肃清奸恶。

(《贞观政要•论刑法》节选)

n.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序号。

昔陶唐大圣A柳下惠B大贤C其子丹朱D甚不肖E其弟F盗跖为臣恶。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在文中指《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是一部编年体著作,与《公

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惟奉三尺之律”与“惟刑之恤”中的“惟”语意相同,都是“只,只有”的意

思。

C.考课:古时按一定的标准考察官吏的功过善恶,分别等差,升降赏罚。D.“坐违李

靖节度”中的"坐"和''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中的'‘坐"意思不同。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建议唐太宗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天下。以道德仁义为根本,则刑罚可免,实现无

为而治。

B.唐太宗认为,人死不能复生,因此执法量刑时,尤其对判死刑的,应尽量宽大简

约,尊重生命的价值。

C.高生因罪被判处流放,他请求唐太宗看在他是旧秦府功臣的面子上宽赦他的罪过,

被唐太宗拒绝。

D.唐太宗认为地方官员如果因为所管之地有人犯罪就被贬官降职,恐怕今后大家都会

互相隐瞒罪行,那么真正的罪人就漏网了。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理之有刑罚,犹执御之有鞭策也,人皆从化,而刑罚无所施。

(2)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

1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法,刑也,平之如水。”法字从“水”,象征法的

公平。如何做到司法公平公正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做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

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

差不顾义而婉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逆;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

也;其德衰而民好负善。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

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

日:“善。卜之道何若?”大夫种对日:“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汆于

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于是乃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日:“不可。夫王与

越也,仇触敌战之邦。输之粟与财,是养寇而贫邦家也。与之不为德,不若止。请汆

也,将以此试我,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日:

“勾践既服为臣,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践其

敢反我乎?”

太宰懿曰:“臣闻春日将至,百草从时。君王动大事,群臣竭力以佐谋。”吴王

乃听太宰懿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日:“於乎嗟!越人之人,我王亲为禽哉!”

吴王欲伐齐。召申胥,对日:“胥闻越王勾践衣弊而不衣新,行庆赏,不刑戮,

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欲释齐以越

还。”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大克。还,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

居三年,越兴师伐吴,至馀杭山,禽夫差,杀太宰豁。越王亲谓吴王曰:“昔者

上苍以越赐吴,吴不受也。夫申胥无罪,杀之。进谗谀容身之徒,杀忠信之士。大过

者三,以至灭亡,子知之乎?”吴王曰:“知之。”越王与之剑,使自图之。吴王乃

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卷五》,有删改)

16.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不A发B则C无D伤E动F作G者H有I死J亡K欲L释M齐N以0越P为Q忧

1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盍少求卜焉”与“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

的“盍”字含义相同。

B.“输之粟与财”与“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输”字

含义相同。

C.“行庆赏,不刑戮”与“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两句中的“行”字含义不同。

D.“果兴师伐齐,大克”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

字含义不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开始,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交战,大败,于是派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吴王答应

了,于是勾践从会稽前往吴国称臣。三年后,勾践回国。

B.文种认为,吴国虽然富有,然而在刑法、臣、民、君等方面都有不足,可以买进粮

食来试探验证。若上天已抛弃吴国,吴国会答应请求的。

C.申胥认为吴越是仇敌,给越国粮财就是养育贼寇而削弱自身,这是越国故意进行试

探,可吴王听信了太宰豁的话,最终答应了越国的请求。

D.吴王想攻打齐国,而申胥觉得越国才是真正的祸患,攻齐定会失败,不如转而对付

越国。吴王不听,攻齐胜利归来,认为申胥不忠而杀了他。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

(2)今以越之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践其敢反我乎?

20.越王勾践认为吴王有“大过者三”,请简要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DG

解析:句意: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里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

先的事业了,“后世”作主语,“中衰”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B处断

句;“汝”作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D处断句;“太史”作“为”的宾语,宾语后

断句,所以G处断句,故选BDG。

2.答案:C

解析:A.正确。B.正确。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句意:使父母显耀/秦人没空为自己哀

叹。C.错误。意思不同。擅长揩拭,句意:从前,公孙大娘擅长舞剑,学习书法的张

旭从中获得了启示。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D.正确。句意:只反复翻阅书册,使系

书的皮条磨断,使书册破1。/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故

选C。

3.答案:D

解析:D.“不必用读书这一平凡陈|日的做法,只需要学习他到各地游历观察即可“错

误。根据文意,要学司马迁的文章,可以先学他的游历观察,并没有说“不必读

书”;另说“读书”是”平凡陈旧的做法”错,文中说的是不学习司马迁“学游以求

奇”就下笔写陈词滥调的文章是平凡陈旧的做法。故选D。

4.答案:(1)然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够参与其事,心生愤懑将要死去。

(2)事物本来就有不同类别却互相感应的情况,是它们内在规律相同的缘故。

解析:⑴“留滞”,被滞留,被停留;“发”,产生、郁结;“且”,将要,快要。

(2)“殊”,不同;“感”,感应,感觉;“故”,原因,缘故。

5.答案:①少即聪明,长而博学。(或:少时聪慧勤学。)

②周游历览,体察生活。(或:及长四处游学,增长见识阅历。)

③家族期盼,信念执着。

解析: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农耕放牧。十岁时就能识读古文著作。二十岁就

向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遗迹,泛舟沅湘之间。向

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的国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

礼节;在蕃、薛、彭城遭受危困,经过梁楚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

之命向西征讨巴蜀以南的地区,攻取了邛、花、昆明,回来向朝廷复命。这一年,天

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然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够参与其事,心生愤懑将

要死去。然而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

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后来衰落了,难道栗断送在我这里吗?你

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

山封禅,然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命中注定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

太史;做了太史,你不要忘记我栗编写的论著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

间经过侍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

的。”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我虽然不聪明,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

成,不敢有缺漏。”太史公死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摘抄了石室金柜

收藏的图书档案。写作《史记》的第十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狱。于是

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废没有用了。”事后深入思量道:“《诗》

《书》文义含蓄隐约的原因,是作者借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啊。”他终于着

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二:

司马迁的文章精髓不在书上,求学的人常仅从他的书中去探求其精髓,便会终其

一生也不能真正知晓其新奇之处。我有一部《史记》,它就蕴藏在天下的名山大川、

壮丽奇异的地方,将给你在到各地游历时一一地品读它,或许可以凭借它知晓司马迁

的文章的真正精髓。我认为要学司马迁的文章,可以先学他的游历观察。如果不懂得

先学他通过游历观察来探求新奇就要下笔写文章,写出陈词滥调的文章,也就很正常

了。从前,公孙大娘擅长舞剑,学习书法的张旭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进入到了神会

的境界;庖丁擅长运刀,庄子从中领悟出了养生之道,这是达到了精妙的境界。事物

本来就有不同类别却互相感应的情况,是它们内在规律相同的缘故。现在天下的奇踪

异观,怎么会与过去不同,你果真能替我游历吗?我想看到你能做到这一点呢。醉意

把酒,可以吞吐江南吴越的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纳燕赵秦陇的劲气,然后回来研

文著述,那么,是您敬服司马迁呢?还是司马迁敬服您呢?如果不这样,只反复翻阅

书册,使系书的皮条磨断,使书册破旧,不分日夜地吟读背诵,我就不知道能得到什

么了。

(节选自《历代文选•赠盖邦式序》)

6.答案:D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段大意:我知道先生精通天地四时的变化,

明察事物的道理,怕劳而无功,所以向先生求教。本段文字中,“时交”指时间的交

替变化,而且后面的''察”是动词,所以在“时交”后面要断开,即D处。“明于时

交”“察于道理”两个结构相同,因此E处需断开。“故”为连词,构成因果关联,

其前需断开,即G处。

7.答案:C

解析:C项,“神气十足”,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的趾高气扬的样子,“神

气”指自以为得意而傲慢的神情。

8.答案:B

解析:B项,文中的“先”指计然的先祖。

9.答案:(1)在这(把握时机)方面疏忽大意而又想要达到想要的成效,那和爬到树

上去捉鱼没什么两样。

(2)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国土沦丧,不见光明,

将士尸横遍野。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审时度势的精妙之处,就在于选择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抓住良好的机会。权衡时机

的时候,更应该精细明察,一丝一毫都要计较,因为这是成败的关键。选择时机的精

妙之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兽和捉鸟。等待时机来了就立即行动,行动的

时候也不能轻率而为。是行动还是静候,是快速还是缓慢,是轻率还是重视,是烦冗

还是简单,这些都必须根据时机来确定。这一刻的形势和之前是不同的。等待时机积

蓄势力,准备好一切等待发作,像泰山一样安静。一旦时机来临,就应该像闪电一样

迅速,因为时机不等人,稍微一疏忽可能就会彻底丧失良机。在这(把握时机)方面

疏忽大意而又想栗达到想栗的成效,那和爬到树上去捉鱼没什么两样。

材料二:

计然,蔡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他的先祖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他博学多才,

无所不通。但是外表貌似平庸、愚钝(赶不上别人),自小非常聪慧,学自然之理,

善于从事物刚开始发生露出端倪时,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因为他胸怀开阔坦

荡,志向广大无边,而不肯主动游说,自荐于诸侯,所以尽管才冠当世,却不为天下

人知,所以被称作计然。因为他经常遨游山海湖泽,因此又号称渔父。曾经在南方遨

游到越国的时候,范蠡拜他为师。范蠡曾经想将他推荐给越王,但他却对范蠡说:

“越王长着像鸟一样的尖嘴,(这种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范蠡知道他才

华卓著,放低姿态对待他,虚心向他学习。

从前,越王勾践刚刚从吴国做奴仆返回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

就向计然求教说:“我想栗讨伐吴国,但又担心不能取胜。我知道先生精通天地四时

的变化,明察事物的道理,怕劳而无功,所以向先生求教。”计然回答:“出师远征

敌国,必须先积蓄粮食、钱财、布匹。如果不先积蓄粮食,到了战场的时候,士兵缺

粮饥饿,就容易受伤。饥饿将使动作迟缓,眼花耳昏,抬不动武器;退不能化解困

境,进也不能行之有效。荒年是不可以兴兵动师的,否则士兵的饱满的神情气色就会

一去万里。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国土沦丧,不见

光明,将士尸横遍野。”

越王说:“好,那么今年各地到处都是(比:皆,都)丰收,为什么还有贫困和讨饭

的人呢?”计然回答:“因为人和人不一样,就如同同母异父的兄弟,劳作有不同的

方法(指勤劳和懒惰)(动作:劳作,劳动),就会贫富不均。像这样贫穷的人,已

经亏欠别人很多了,当然不可能救济周边的人。意志低到了极点,庄稼听天由命,又

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又没有大王的赏赐,所以长久的贫困是必然的。”越王说:

“好。”计然于是就对越王传授具体方法,作了深入谋划,说:“判断事物的属性,

利害的各方面,凭着这样来驾驭事物,不用怕不成功。”越王说:“好。从今天开

始,就成为传统,进行实践。让后人参考学习。”于是(越王)听从了计然的建议,

用他的方法统治国家,(只)用了七年就灭了吴国。

10.答案:①计然认为越王不可共荣乐,因此不在无患难之时去辅佐越王。②计然认为

荒年不可以兴兵动师。③计然在越王信任他时,对越王传授具体方法,作深入谋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并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大意:行动还是静候,是快速还

是缓慢,是轻率还是重视,是烦冗还是简单,这些都必须根据时机来确定。结合材料

二人物事件,概括梳理计然相应的做法。

11.答案:ACE

解析:译文:古代唐尧是大圣,他的儿子丹朱却非常不成器;柳下惠是大贤,他的弟

弟盗跖却成了巨恶之人。

12.答案:B

解析:只有/用于句首,表示希望、祈使语气。句意:只知道以严刑峻法来控制天下的

百姓/在量刑的时候要心存怜悯。

13.答案:C

解析:“时有上言者”意思是:当时有人上书为他求情。并不是高生自己请求。

14.答案:(1)用刑罚来治国,就像赶马车用鞭子,百姓们都已服从教化,那么刑罚

就没有地方可施行了。

(2)只要选拔正直善良的人,他们判断狱案准确,就给予奖励提升,那么奸伪邪恶自

然会止息。

解析:(1)“为理”,治国;“执御”,赶马车;“化”,教化。

(2)“但”只要;“狱”,案件;“秩”,官员的俸禄或官阶;“息”,停止。

15.答案:①加强执法官素质培养;②公私分明,不以私情违背法律;③慎用刑法,用

法宽简。

解析:【参考译文】

魏徵事后又写了一篇奏书,进献唐太宗:只知道以严刑峻法来控制天下的百姓,

想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圣贤的国君治理天下,移风易俗,不用

严刑峻法,而是靠施行仁义教化。仁义是治国的根本,而刑罚是治国的辅助手段。用

刑罚来治国,就像赶马车用鞭子,百姓们都已服从教化,那么刑罚就没有地方可施行

了;马能自觉地尽力奔跑,那么鞭子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

制裁百姓的短处和错误的,而是用来防范邪恶、补救祸患、约束邪恶从而使其纳入正

道的。"(《潜夫论》)大凡审理案件,都要按照父子的亲情,依照君臣的情分,权

衡轻重先后,测量深浅程度。展现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将忠君爱民之心发挥到极

致,如果有疑问就和大家一起商量研究。存在疑问就从轻量刑,这就是对刑法的慎

重。所以舜告诫咎繇:“你作为狱官之长,在量刑的时候要心存怜悯。”又规定一个

案子要经过群臣、群吏、万民三次审讯,大家都同意了才能定罪。可见,律令必然也

通人情。所以《左传》说:“大小案子,很难审理得非常准确,但务必要根据人情事

理来断处。”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人死了不能复生,所以执法务必栗宽大

简约。古人说,卖棺木的人希望遇到凶年闹瘟疫,并不是对人仇恨,而是利于棺木出

售的缘故。如今执法部门审理每一件狱案,总是力求严苛,以此博得好的考核成绩。

现在该用什么办法,才可以做到公平恰当呢?”谏议大夫王珪进言道:“只要选拔正

直善良的人,他们判断狱案准确,就给予奖励提升,那么奸伪邪恶自然会止息。”太

宗于是下令按这个办法实行。太宗又说:“古时候判断狱案,必须向三槐、九棘之官

询问,当今的三公、九卿就有这样的职责。从今以后,凡是判死罪的都叫中书、门下

两省四品以上高官以及尚书、九卿来议处,这样做才有可能避免冤狱滥刑。”由于实

行了这样的措施,到贞观四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人只有二十九个,几乎做到刑法搁

置不用。

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生,由于违抗李靖的节制调度,还诬告

李靖谋反,被判减免死罪流放到边远地方。当时有人上书为他求情说:“高甑生是当

年秦王府的功臣,请求陛下宽免他的过错。”唐太宗说:“他过去曾在秦王府出过

力,确实不应该忘记,但是治国守法必须统一,今天如果赦免他,就开了侥幸之路。

而且当初太原起兵以来,一开始就响应起义并在征战中立下功劳的人很多,如果高甑

生得以免罪,那么谁会不存侥幸之心呢,有功的人,都会依仗功劳犯法作乱。我之所

以决定不予赦免,正是为了这个缘故。

贞观十四年,戴州刺史贾崇因为其部下有人犯了十恶之罪,被御史弹劾上奏。唐

太宗听说后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古代唐尧是大圣,他的儿子丹朱却非常不成器;柳

下惠是大贤,他的弟弟盗跖却成了巨恶之人。他们以圣贤之训,以父子兄弟之亲,尚

且不能使其子弟受到熏染而发生变化,去恶从善,现在却要求刺史教化百姓都使他们

走正道,这怎么可能呢?如果因为所管之地有人犯罪就被贬官降职,恐怕今后都会互

相隐瞒罪行,真正的罪人就漏网了。因此各州有犯十恶之罪的,刺史不必连坐获罪,

只令其明加查纠惩治,这样才可以肃清奸恶之人。”

16.答案:EK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发作就没有伤害,一旦发作就会有

死亡。希望停止攻打齐国的计划,把越国作为忧心之事。“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

死亡”句子相对,“不发”对“动作”,“无伤”对“死亡”,两句是对前文“犹心

腹有积聚”的解释,应在“伤”和“亡”后断开。“欲释齐”中,“齐”做“释”的

宾语,结构完整,应在“齐”后断开。故选EKN。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盍,副词,

何不。句意:您何不稍微验证一下/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B.

输,动词,输送。句意:输送给他粟米与钱财/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

边来。C.“含义不同”错误。两句中的“行”都是“施行”的意思,两者含义相同。

句意:施行奖赏,不施刑杀戮/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D.

克,动词,攻克/副词,能够。句意:最终兴军攻齐,大胜/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

少。故选C。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而申胥觉得……攻齐定会失败”错

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欲

释齐,以越忧”,意思是越国对于我国来说,犹如腹内有积聚的隐患,不发作就没有

伤害,一旦发作就会有死亡。希望停止攻打齐国的计划,把越国作为忧心之事。据此

看出,申胥只是强调越王励精图治,对于吴国是祸端,而并未预言攻打齐国胜败与

否。故选D。

19.答案:(1)听信谗谀之人而远离贤士,屡次伤害他人而又屡屡遗忘,少有明断而

不相信他人。

(2)如今在越国饥荒时,如果我帮助他们,那么这个恩德显著而且不会消失,勾践怎

敢反叛我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信”,听信;“远”,形容

词用作动词,远离;“数”,屡次;“亡”,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