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一一教师版一一
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毛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思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节选)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
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舛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中其言,考试功能。
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也,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
且⑦之意也。
(《汉书》节选)
[注]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的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
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⑦苟且:敷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以为先帝遗德
(2)以期下情
2.翻译下列句子。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3.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通之处,请完成下表:
诸葛亮的建议(简要概括)汉宣帝的治国举措(用原文回答)
①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论功行赏②
【答案】1.发扬光大知道,了解2.(1)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礼遇,想要
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2)朝廷上下和谐相处,同心同德,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3.①广开言路(意思相近即
可)
②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解析】L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发扬光大。
(2)句意:来了解地方百姓的情况。知:知道,了解。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
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字词:
(1)盖:大概是;追:追念;殊遇:特殊的礼遇;欲:想要;报:报答。
(2)相安:和谐相处,没有矛盾;莫:没有;苟且:敷衍。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诚宜开张圣听”可知,诸葛亮建议后主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与汉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
下情”的治国举措相通,故①处答案可概括为:广开言路。
根据乙文“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可知,汉宣帝的治国举措为:凡任
侍中、尚书的官员有功应当升迁,或有特殊成绩,就厚加赏赐,甚至及于他们的子孙,长久不改变。这与
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论功行赏”相通,故②处答案为: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
终不改易。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
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
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礼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
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
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
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
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乙文:后元二年三月庚午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去世。汉宣帝才开始亲自治理政事,又想报答大将军霍光
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长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命他以奉车都尉的身份主管尚书事务。并且召集群臣,
来了解地方百姓的情况。每隔五天,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负责的事务分别奏报,再将他们陈述的意
见分别下达有关部门试行,考察、检验其功效。凡任侍中、尚书的官员有功应当升迁,或有特殊成绩,就
厚加赏赐,甚至及于他们的子孙,长久不改变。中枢机构严密,法令、制度完备,朝廷上下和谐相处,同
心同德,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
(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々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鸯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
【乙】
游牛首山记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令,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日:
“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日:“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
之胜。”客日:“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
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日:“观止乎?”客日:“如是。”
余日:“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卷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
于粤力则虽欲独以名称巴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粤:此指桂林。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根同的一项是()
A.千丈多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日势竞上至于逐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D.皆如星也呈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7.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
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
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
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答案】4.B5.D6.(1)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2)即使我也不能全部说出它的美啊7.俯视仰视8.示例:高山轩邈争向天,富阳奇
山天下名。
牛首山高景色异,朝暮晴雨各相宜。
【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都是“看见”的意思;
B.凭依着,凭借/背着;
C.都是“屋舍,房舍”的意思;
D.都是“这,这样”的意思。
故选Bo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甲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总后分的结构;
B.“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甲文“莺飞唳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C.“清晨已到达山顶”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乙文“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可知,作者与金陵
客相约登牛首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故选D。
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
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俱(全,都),共(相同)”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虽(即使),尽(全,者B)”要理解正确。
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知,句子的意思是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据此可知,作者的观察角度是向下看的,即俯视;
结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句子的意思是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据此可知,作者
应该是向上看这些山的,即观察角度是仰视。
8.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文章内容。
题目要求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结合【甲】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富春江两岸的高山
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据此可知,富春山的山的特点是高峻奇险;
结合【乙】文“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可知,牛首山的特点之一是高;
结合“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可知,
牛首山的还具有奇秀、明洁、峻邃的特点,即各个时节有着不同的景象,晴天雨天,早上傍晚,寒冬酷暑
都各不相同。
结合富春山、牛首山的特点,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的拟写要注意简洁明了,突出特点,内容生动,
富有文采。
示例:高山寒树竞向上,富春奇山皆险峻。
晴雨奇秀明洁,朝暮寒暑峻邃,牛首山景甲金陵。
【点睛】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
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
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
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
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癸卯年三月,(我)在金陵和朋友一起游览牛首山。前一天,我们住在山下僧人的屋舍,凌晨
时分一起披着衣服上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的最高处。朋友说:“我听说桂林的山名扬天下,它的岩石洞穴
丘陵山谷奇特异常,我很遗憾不能到那里看一看,你何不为我说一说桂林的山?”我说:“没有时间啊。你暂
且为我说说这山的美。”朋友说:“好吧。这山,……有时晴天雨天有不同的景象,早晚有不同的形态。太阳
月亮寒冬酷暑不同的时候,就不曾没有过它奇特秀美、明亮洁净、高峻幽深的美来应对。……即使我也不
能全部说出它的美啊。”
我说:“看到这就没有了吗?”朋友说:“正是这样。”
我说:“我没有什么来告诉你。凡是我们桂林的山,能够用眼睛看到的,都是像这样的。……况且是
山的幸运让它在此生长,让它不幸生长在广西,那么即使想要只凭借(这样)名声显赫,怎么能够得到呢!”
(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用焉?”刿目:“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目:“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惇。”对目:“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邨①人军于蒲骚②,将与随、线、州、蓼伐楚师。莫敖③患之,目:“盍④请济师于王?'‘斗廉⑤对
日:“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用也。成军⑦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日:
I'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哪师于蒲骚。
(摘选自《左传・桓公十一年》)
【注释】①哪(yun):古国名。②蒲骚;哪国地名。③莫敖:楚国官职名,掌管军旅之事。④盍:何不。
⑤斗廉:楚国大夫。⑥商、周之不敌:商不敌周。据史书记载,商纣王军事实力远超周武王,结果却被周
武王所灭。⑦成军:整顿军队。
9.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理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间”意思不同。
B.“必以信”中的“信”是“实情”的意思、,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中的“信”意思不同。
C.“军,,有“军队”“军队驻扎,,“攻击,,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哪人军于蒲骚”中的“军”是“攻击”的意思。
D.“闻”有“听到”“闻名”“名声”“传播”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君之所闻也”中的“闻”是“听到”的意思。
10.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1.作战时,智者能抓住机会,巧者能果断决策。你认为曹刿是“智者”和“巧者”吗?请结合甲文第二段和第
三段的内容简述理由。
1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斗廉认为不必请求增援,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这些依据中蕴含的共
同道理是什么?
【答案】9.C10.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11.曹刿是“智者”和“巧者”。
他在齐军三鼓后,见齐军士气衰竭,而鲁军士气正盛,立即下令进军;他在齐军溃败时,判断齐军没有埋
伏,立即下令追击。他能抓住机会并果断决策,是“智者”和“巧者”。12.曹刿的依据是鲁庄公能诚心处
理大大小小的案件,是尽了职分,能得民心。斗廉的依据是作战取胜在于军队上下一心,不在于人多,楚
军能做到上下一心。蕴含的共同道理是“人和”很重要。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字词。
C.“哪人军于蒲骚”意为:哪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军:军队驻扎;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字词: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于:在。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第二段“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第三段“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可知,当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时,鲁军并未急于出战,而是在曹刿的建议下
坚守阵地,等待最佳时机。而当齐军三次击鼓后士气低落时,曹刿果断下令出击,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正
是“智者”所具备的,善于抓住机会。
根据甲文第二段“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第三段“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在战争过程中,曹刿表现出了果断的决策能力,在攻击
胜利后,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在判断对方没有设伏之后才下令追击,这种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
术,果断作出决策的能力,正是“巧者”所必备的。
综上所述,曹刿在战前能够准确判断局势,选择最佳时机出击;在战争中又能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
果断作出决策。这些表现都充分证明了他既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位“巧者”。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知,曹刿认可鲁庄公作
战的理由——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觉得这是尽了本职
一类的事,能够赢得民心,所以可以一战。
根据乙文“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可知,斗廉认为军队的胜利在于内部的团结和
协作,而不是人数的多少。他进一步指出,商朝和周朝的战争并不是因为人数的多少而决定胜负的。他认
为楚军能做到军心团结,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自然不必求援。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关于战争是否取胜,他们判断依据是君主是否得民心,军队上下是否士气高涨、团结
一心,所以共同强调的是“人和”的重要性。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
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
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
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
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
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
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
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
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
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
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
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哪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和随、绞、州、蓼四国一起进攻楚国军队。莫敖担心这件事。莫敖
说:“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斗廉回答说:“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商朝敌不过周朝,
这是您所知道的。整顿军队而出兵,又增什么兵呢?”莫敖说:“那我们占卜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斗廉
回答说:“占卜是用来解决疑难的,既然没有疑惑,为什么还要占卜呢?”于是就在蒲骚打败哪国军队。
(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目:“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日:“不然,愿为良医。”
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③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
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
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
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节)
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
(恩惠)至IJ。⑥(物〕人,众人。
13.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夫不能利得生民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
(2)学诣灵祠求祷课内迁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无乃失于里耶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
(4)下以救贫民之叵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14.请将“也”“夫”“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B.()C.()
15.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申处)。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16.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17.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
又分别指什么?
【答案】13.(1)加恩惠于人(2)曾经(3)地位低微(4)困厄14.A.夫B.哉C.也15.既
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16.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17.甲文中的
“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乙文中的‘‘进''指当宰相,"退'’指当良医。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根据查阅词典法确定选③。“夫不能利泽生民”译为: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泽:加恩惠于人。
(2)用课内迁移法解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为: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尝:曾经。
据此推测“尝诣灵祠求祷”的“尝”理解为“曾经”,“尝诣灵祠求祷”译为:曾经去神祠求签祈祷。
(3)用课内迁移法解释:“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社会地位低微。
据此推测“无乃失于卑耶”中“卑”理解为地位低微,“无乃失于卑耶”译为:这是不是有一点太卑微了。
(4)根据语境推断法解释:联系上下句"上以疗君亲之疾”“中以保身长年”的意思“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
病,,“中能够保身长年,,推测,“下以救贫民之厄,,中的“厄,,的意思是“困厄,,。“下以救贫民之厄,,译为:下可以救
助贫民的困厄。
1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联系上文可知,这里是范仲淹描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表现后发出慨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的,是什么呢?而“嗟
夫”常放在句首,表示慨叹。所以“夫”应放在A处。
B.联系上文可知,有人认为不当宰相当良医“无乃失于卑耶”,范仲淹回答“唉,怎么会如此呢”这里表示反诘
语气。而“哉”是语气助词,常用来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岂为是哉'‘意思是:
怎么会呢?所以“哉”应放在B处。
C.联系下文“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可知,范仲淹认为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
好医生,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中能够保身长年。这是肯定的。而“也”放在句末
常用于加强语气或表达确定的语气。“果能为良医也”意思是: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所以“也”应放
在C处。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意思是: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
莫过于当良医。“矣”是文言助词,用于句末;“夫”文言发语词,用于句首,“……者”表判断;据此断句为: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大丈夫:有志向、有抱负的男子;志:志向;相:当宰相;理则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
不容怀疑。
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联系上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这里的“进”指“居
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表达了范仲淹忧国忧民之心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
情怀。
由乙文中“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可知,这里范仲淹的“进”指当宰相以利泽万民,“退”指
当良医,以疗君亲之疾,贫民之厄,保自身长年。表现了范仲淹一生只想辅佐明君治理国家,为百姓谋利
造福的利泽苍生之心。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物
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
他们在朝为官也担忧,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
十五日。
[乙]文:范仲淹还未显达时,曾经去神祠求签祈祷,说:“将来我能当丞相吗?”(然后抽签)结果表明不可
以。然后又(再次求签)祈祷,说:“不行的话,那我就当个良医。”结果表明还是不可以。过了一会儿,他
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的志向。”
某一天,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恐怕有一点太卑微了
吧?”范仲淹回答说:“唉,怎么会如此呢?古人说:‘常常善于挽救他人,因而才没有被遗弃的人;常常善
于拯救万物,因而也没有被废弃的物',能够普济万民的,当然只有宰相能做到。既然(求签结果表明)我
当不了宰相,要实现救人利泽万物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治疗君
亲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中能够保身长年。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
有别的了。”
(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才啬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芾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幸异二者之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全集》)
【乙】
皇祐二年①,吴中大饥,殍瑾②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③饷④,为术甚备。吴人喜竞
渡,好为佛事。希文7纵民竞渡,太守月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
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
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本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全译》)
〔注释〕①皇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9—1053)。②殍(piAo)谨:饿死的人。③存:慰问。④饷:馈
赠。此处指施送饮食。
1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增其旧制制:规模。
B.太守目出宴于湖上H:每天。
C.至若春和量明景:风景。
D.皆文正之需也惠:恩惠o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吸异二者之为吸王命急宣(《三峡》)
B.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及公私兴造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希文乃纵民竞渡陈涉乃立为王(《陈涉世家》)
2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和“古仁人之心”的对比分析,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乙文叙述了范仲淹在饥荒之年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让灾区平安无事,没有百姓流离
失所的事迹。
C.甲文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音节和
谐,富有文采和诗意。
D.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议论抒情对范仲淹的政绩
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2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答案】18.C19.D20.D21.(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他)都是想用(这些办法)挖掘有余的财力,来使贫穷的人受到恩惠。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有误,句意: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
故选Co
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或许、也许/代词,有时;
B.介词,因为/介词,按照;
C.连词,以及/介词,至I],等到;
D.均为副词,于是,就;
故选D。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乙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如范仲淹与监司的对话,以及他对佛寺主首的谕示)来刻画范仲淹的形
象。没有用到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故选D。
2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
(1)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2)皆:全、者上欲:想要。发:挖掘。以惠贫者:来使贫穷的人受到恩惠。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
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含着小山,吞没了长河,水流浩荡,宽阔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
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
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
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呼啸,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
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
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
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
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馥郁,青葱繁茂。有
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浮动的波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
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中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
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间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
候才会感到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唉!如果没有这
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文:皇祐二年,吴中一带饥荒严重,饿死的人叠压道路。当时范仲淹主持两浙西路,便发放粮食和劝民
间施送饮食慰问灾民,采用的各种方法很周全。吴地一带的人爱好划船比赛,也喜欢做佛事。范仲淹就鼓
励民众开展划船比赛,他每天到湖上摆放宴席,从春天到夏天,老百姓全都离家游玩。他又召集众佛寺的
住持,吩咐他们:“灾荒之年工价非常低,可以大力兴建庙宇。”于是许多寺庙的修建工程非常兴旺。又翻修
粮库和官员的住处,每天也使用着上千的劳力。
监司上奏告发杭州长官荒废政务,嬉游取乐没有节制,以及不管官府还是私人都大兴建造之风,损耗民力。
范仲淹于是自拟奏章,逐一申诉大兴宴游和兴造之风的目的,都是想用(这些办法)挖掘有余的财力,来
救济贫穷的人。从事买卖、饮食、建筑的人,依赖于公私宴游和土建工程而糊口的人,每天至少有几万人。
救荒年措施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老百姓中没有人外出流浪,
这都是范仲淹的恩德啊。
饥荒之年发放官府的粮食,召集老百姓干有益的事,近些年已列入条令。不仅救济饥荒,又趁机为民间兴
利,这真是古圣王的德政啊!
(2024・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塘,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件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二里,见大溪自石门①出,溪北无路入,乃下魂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挈石门近
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咒
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
不乏行人,甚喜过望。々先隆面池溪则溪亦正丛n史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三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上。
2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会天大雨,道不通B.潭中鱼可百件头/杂然相许
C.乃下感溪中/瞬息可感D.惟孥石门近在咫尺/先达德隆单尊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2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25.【乙】文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情景有何
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6.学校地理社团拟在“游山河,赏胜景”主题活动中宣传“小石潭”“石门”两处景观。作为社团成员,请你任
选一处,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宣传语。要求:①包含景观名称;②突出景观特点;③语言简洁。
【答案】22.A23.(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我)快要到石门下方时,又渡到溪流北部。24.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
/分为二道25.两文都描写了在探游过程中,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情景。都表达了遇到困难
不要放弃,总会发现新的希望和机遇,找到前进的道路的精神。26.示例一:看潭中鱼趣,享清幽小
林,非小石潭莫属。
示例二: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石门胜景。
【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均是名词,道路;
B.数词,表示约数/动词,赞同;
C.动词,靠近/动词,完成;
D.动词,远看/名词,名望,声望;
故选Ao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1)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一样;明灭可见:时隐时现。
(2)及:至小复:又。
2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于是先向下走近溪边,就看见溪水正从石门中跃出来,有块巨石挡在门口扼住流水,分成两条水道。
“乃先降而就溪”,“而”表顺承,“就溪”紧承“先降”,前后句子语意连贯,中间不断开,在“溪”后断句;
“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则”作连词,引出后面的句子;“从门中”作状语修饰“跃出”,中间不断开,在“出”
后断句;
“有巨石当门”,主谓短语“巨石当门”作“有”的宾语,结构完整,中间不断开,在“门”后断句。
故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断句为: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2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一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
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
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结合乙文“二里,见大溪自石门出,溪北无路入,乃下就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徘徊久之,
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可知,
写了作者发现溪北岸无路进去,下到溪中,徘徊之下,找到向东的小路,沿着进入,又渡到溪流北部。就
在以为无路可走之时,突然发现溪水中被绑着的木头架可以渡过,绝处逢生。
两文都描写了在探游过程中,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坚持后豁然开朗
的欣喜之情;启发了人们,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奋发进
取,前方就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宣传语,要求内容、目的、场合、对象明确,灵活运用各种修辞,引起大众情感
共鸣,形式上要整齐、简练。主题为“游山河,赏胜景”。同时,注意题干要求,宣传景观名称“小石潭”“石
门”,任选一处,并且要突出景观的特点。
示例:“小石潭”,碧水映碧天,潭底石奇异,游鱼戏水间,享受大自然。
示例:“石门”,雄奇秀美,瑰丽璀璨,鬼斧神工,魅力无穷。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
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垠、屿、蛾、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
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
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
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乙文:行二里,见到一条大溪从石门流出来,溪北岸无路进去,就下到溪中;溪中有许多巨石,(水)多
奔泻急流,也无路进去。只是望见石门近在咫尺之间,上下紧逼束拢,两面陡峭,高有万仞,相距不超过
两丈。大概本来一座山崖屏风一样矗立,从山脊上当中一刀笔直剖开形成了这座山,所以既难以从陆地上
上登,又无法从溪中逆水而上。徘徊了很久,找到一条向东去的小径,再沿着它进去,将到门下时,又渡
到溪北。溪水中有绑着的木头架在巨石上以便渡过,知道这条道有不少行人,大喜过望。于是先向下走近
溪边,就见溪水正从石门中跃出来,有块巨石挡在门口扼住流水,分成两条水道。
(2024•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置昆。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材料二:
故鸟有凤而鱼有鳏。凤凰上击九千里,绝①云霓,负苍天,尺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②,夫藩篱之
晏官③,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鳏鱼朝发昆仑之墟④,暴髻⑤于碣石,暮宿于孟诸⑥,夫尺泽之鲸⑦,岂能
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鳏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⑧,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
【注释】①绝:超越。②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③藩篱:篱笆。
H:一种小鸟。④墟:山脚。⑤暴(pd):暴露在阳光之下。髻(qi):鱼脊鳍。⑥孟诸:泽名。⑦鲸(m):
一种小鱼。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7.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哥而飞阴风等号B.赤怪者也处处存之
C.鲸鱼朝发昆仑之墟野芳发而幽香D.善宿于孟诸募投石壕村
29.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鳗也,士亦有之。
30.朗读有助于了解文意,体悟感情。材料二结尾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应该用下列哪种语气
来读?请说明理由。
A.平淡B.祈使C.反问D.迟疑
31.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
深远影响的原因。
32.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
【答案】27.道28.D29.因此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鳗,士人之中也有英才。30.选C。
理由:“安”解释为“怎么”或“哪里”,作者用反问语气表达自己不与世俗之人为伍的傲岸清高,流露出无奈和
愤慨之情。故选C。31.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可见其硕大无比;从“鹏之
徙于南冥也”,可见其志向高远;从“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见其力大无穷;从“去以六月息
者也”,可见其善借长风。后世人们常借这样的形象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32.示例一:材料一中,庄
子想象大鳏变为大鹏,其硕大无比、扶摇直上,并能从北海飞往南海,想象雄奇,富有浪漫色彩。
示例二:材料二中,作者想象凤凰翱翔九天的雄姿,鲸鱼遨游万里的形象,表达了对高远壮阔生活境界的
赞美。
示例三:材料三中,李清照想象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烤烟环境监控系统》
- 《水力劈裂作用下混凝土双K断裂研究及数值模拟》
- 《旋转冲压转子系统流激振动研究》
- 2025年度网约车平台与司机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检验责任委托合同 fChain版B版
- 小学数学与科学在商业分析中的融合实践
- 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 芜湖2025年安徽芜湖鸠江区选聘“警民联调”室专职人民调解员1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中国生化球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水产饲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建议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年内容创作者与平台合作协议2篇
- 《实验性研究》课件
- 酒店客房打扫培训
- 2024-2025学年高考英语语法第一轮复习:定语从句(讲义)(原卷版+解析)
- 保险理赔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瑞士万通831KF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干货-库仑法
- 第14章第1节热机-课件(共21张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件
- 2025届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书(3篇)
- 行车调度员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及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