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里指出:“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些年来,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开展以来,得益于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科应用的不断加深,现代科技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遥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逐渐在考古探测中广泛应用,3D打印、无人机航拍、DNA分析等新手段令人目不暇接。各种“黑科技”的大显身手,也使科技成为考古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考古技术装备不断升级“上新”,考古研究领域不断跨界“出圈”,科技深度参与考古田野调查、勘探、现场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分析的全过程,多学科协同“作战”的趋势与效果日益彰显。跨学科研究、多学科携手已成常态。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体质人类学等前沿学科纷纷与考古“联名”,考古材料科学、分子生物考古学等分支学科不断壮大……科技助力考古向精细化、纵深化发展,多维度解读古人留下的信息。甚至,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也都进行了深入融合;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碳﹣14测年、同位素分析、微痕分析、人类遗骸DNA提取检测等,得到广泛应用。有人说,科技考古就像是给考古学家配备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确,现代科技的运用,丰富了考古的思路、方法和内容,也让考古变得更加精准、安全、高效,助推我国考古事业抵达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摘编自《这十年我们迈向考古强国的足迹》)材料二:2001年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启动以来,历经短短二十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华文明探源项目研究团队一直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理念是紧密相连的。这其中,科技考古相关方法的应用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技术路线的关键内核,也使得中华文明五千年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首先,科技考古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研究证实,距今5300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率先进入文明阶段,代表了目前所知的东亚地区最早的地域国家;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发展出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诞生了具有跨地域文化影响力和政治控制力的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科技考古为上述认识贡献了一系列关键性证据。其中,良渚文明的研究中,科技考古工作者率先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良渚城市群是以防洪体系为代表的水利工程,并通过碳﹣14年代学研究,将良渚古国的绝对年代上限推至距今5300年前后;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人骨考古、冶金考古、玉器与陶器科技考古等相关分析,实证了二里头王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控制网络和统治文明。其次,科技考古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经济基础。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等相关科技考古研究综合表明,距今5500年前后黄河、长江等地已经分别形成了以“谷豕是飨”“饭稻羹鱼”为主要生业特点的农业社会,这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生业经济基础。距今4500年—3800年,中原地区率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复杂化,发展出了包括粟、黍、稻、麦、豆在内的“五谷丰登”式的谷物耕作方式和包括猪、狗、黄牛、绵羊、山羊在内的多品种家畜饲养业。农业经济的复杂化和生业技术的多样化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和推动了中原地区社会复杂化的过程,加速了中华文明的形成。第三,科技考古增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过程的历史信度。科技考古研究为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建立了科学的绝对年代框架,揭示出金属矿产、玉石资源、农作物与家畜、手工业技术的交流与传播,以及相关的人群迁徙与基因交流,对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生业、资源与技术及相关文化因素广泛传播,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更大区域的文化整合与族群融合,这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广大地域范围内古文化长期互动、中华文明从“多元”逐渐融为“一体”的物质基础。(摘编自陈相龙《科技考古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科学支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科应用的不断加深,科技对考古工作的作用日益彰显。B.遥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逐渐在考古中的广泛应用,证明考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C.科技既可以使考古联合多种前沿学科进行研究,也可以壮大考古材料科学、分子生物考古学等分支学科。D.只有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理念,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才能取得辉煌的成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技考古为中华民族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B.科技考古证明二里头王国具有比良渚文化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C.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可以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经济基础。D.科技考古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从“多元”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通过碳﹣14测年技术,可以知道文物诞生于“何时”。B.实现敦煌壁画数字化,可以使观众远程欣赏洞窟景象。C.研究古木年轮信息,可以获知古代气候变化的情况。D.运用铅同位素考古方法,可以知道文物来自“何地”。(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两种并简要分析。(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科技和考古的关系,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阿吾斯奇董夏青青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靶场上掀起沙尘,落到正在一座墓地上挥动铁锹、铁铲的几个人身上。殷营长是昨天来的阿吾斯奇,听说烈士的弟弟明天要来接大哥的遗骸,就跟教导员报了名,想出一份力。他弓起背使劲地铲开沙石,刨飞的尘土打在旁边人的衣裤上嘭嘭作响。七八个人手脚不停地挖了一个多小时,才在坑深两三米的地方碰到棺材。停顿几秒,大伙放缓的动作又快起来,知道要抢在暴雨之前将遗骸装箱。露出棺盖时,站在几米外的一家人走到近前。这家人是埋在靶场东头这位烈士的家属。来靶场之前教导员跟他讲,上世纪七十年代连队骑乘巡逻,一个战士的马在山口甬道的雪崩中受惊。被甩下马背的战士一只脚被马镫挂住,拖行近一公里才挣脱,事后昏迷不醒,等不及送下山医治人就没了。当时连队给战士老家的民政局拍了封电报,一个月后民政局回信给连队,表示家属已知悉,并转达将孩子葬在连队的意愿。上个月,这位烈士的弟弟辗转联系到团部,说想来接大哥的遗骸回家。开棺前,教导员松开铁锹向一旁伸出手。一个战士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小瓶酒递过去。教导员拧开盖,单膝跪地,酒瓶高举过头顶后倒出酒来洒在棺盖上。起身时掷开瓶子,大喝一声。战士们扔下手里的家伙跟着教导员跳进坑里,上前弯腰抬起棺盖。拾捡骨殖装箱时,烈士的弟弟跪倒在地,放声恸哭。他低头看见烈士脚上黄胶鞋的布面已经风化,橡胶鞋底还在。阖棺前,他爬出坑外。烈士的弟弟上前将他从地上搀起。看他站稳了,松开手倒退两步,向他鞠了一躬。雷声滚过,空气里潮乎乎的土腥味刺鼻。教导员让正准备回填土坑的战士们赶紧收队,和家属一同返回连队。开饭时间已经过了,通讯员热了饭菜端上桌。教导员把一盘鸭架子换到他面前。“营长,来。”教导员冲他扬了下下巴。他摆摆手,起身盛了碗汤。“您是这儿的营长?”烈士的弟弟问。“忘了介绍。”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烈士的弟弟说。“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他拿起盘子里教导员掰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中午你们先休息。”教导员拿给烈士的弟弟一个苹果,“下午把行李证明给你们,不然那箱子过不了安检。奎屯那边的殡仪馆也联系好了,你们到那里转车,先火化了再带回家吧。”“教导员,听说还有个‘烈士’埋在这儿?”烈士的弟弟问。“嗯,有。”教导员说,“一个从北京来的同志,七十年代到的克拉玛依市人武部,有段时间就在我们这儿的牧区支农。当时这边和苏联经常有矛盾,为了边界的事扯皮、闹人命。他了解情况以后说,等我死了就把我的骨灰埋到争议区去,以后划定国界,再把我圈进来。”“一九七九年的时候……”教导员说,“比你大哥再晚几年,这个叫李明秀的人就因为肝癌过世了,临走之前再次给家人交代,说务必把他埋在阿吾斯奇的双湖边上。这样国家可以拿他的墓作为一个方位物,作为边防斗争的一个证据。”“那后来圈过来没有?”烈士的弟弟问。教导员在桌上横着画了一道,说:“本来以前两边的实际控制线是以两个湖中间的丘陵为界,我们管南湖,北湖是人家的,之后北湖也划给我们了。”“唔,真是个人物。”烈士的弟弟说。“你也够能的。”教导员说,“你哥牺牲那会儿我们就往你们老家发了封电报,没想到隔这么些年还能再找过来。”回到招待室,他听见沙发背后的窗户被风撞得嗡嗡作响。四月末,南疆的白天已经热起来,北疆山上还潮湿阴冷,棉被盖在身上又潮又重。他一点睡意都没有。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连队的被褥衣物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去年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连队自己烧锅炉,攒的煤渣子多了没地方放,入冬就找乡里派拖拉机来运煤渣。拖拉机上山的时候没油了,驾驶员给连队打电话,说车没油了,让人快给送来。当时连队门前正好停着一辆兵团上来慰问的车,小弟一听就拿上一桶油,开着那辆皮卡去给拖拉机送。路上,小弟将皮卡车停在窄道边,跑下去找拖拉机。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拉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车头把皮卡车推出去十几米远,小弟当时就站在车斗后边,被撞进砌在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上午那个人朝他鞠躬时,他第一反应是应当感恩、知足。相比那个人的兄弟,小弟至少还活着,至少将来睁开眼是躺在一张干干净净的病床上。昨晚在阿吾斯奇的图书室,军医从书柜里拿出一幅字赠他。说知道他要上山来,特意练来写的。他接过字在桌上展开。写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对军医说,自己还没成家,这怎么受得起?军医摇了摇头,说这哪是写给相好的,是苏轼七年没见着苏辙了,苏轼想他的弟弟啊。(有删改)【注】阿吾斯奇,意为开满小黄花的地方,位于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中哈边境线上。这里冬季风大雪多,封山期达半年以上,边防官兵巡逻要翻雪山、过冰河、穿密林,过程非常艰险。(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对云霭密布、北风彻骨的景物描写,暗示暴雨欲来,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也是人物心情的写照。B.殷营长作为贯穿小说的线索人物,将边地官兵的故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不同人物的故事衔接自然。C.烈士的弟弟询问殷营长的小弟是否因生病住院时,殷营长没有答复,是因为他不能把小弟的情况透露给外人。D.小说结尾殷营长回忆军医送了他一幅字,既表现了他与小弟之间真挚的情感,又使结尾回味无穷。(2)关于文中指导员讲述李明秀的故事这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明秀是从北京来到边疆的同志,了解中苏边境争议的情况,希望自己死后能埋在争议区。B.李明秀认为把自己的墓立在争议区,既可以让国家拿它作方位物,又可作边防斗争的证据。C.李明秀的遗愿最终实现既使文章的主题更加丰富,也为后文殷营长的小弟受伤做了铺垫。D.指导员讲述李明秀的故事,语气平静,但是在淡和克制的讲述中仍然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3)小说两次写到烈士的弟弟向殷营长鞠躬,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4)董夏青青的边地小说往往在官兵们“受伤和死亡”的故事中诠释最动人的情感,本文如何体现这一特点?请分条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大惊。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淮阴侯韩信自立为齐王。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汉王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自刭汜水上。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乃引兵解而东归。……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随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B.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C.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D.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淮阴侯,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淮阴侯,这是以后来的封爵来称代韩信。旧说周朝时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B.睢阳,古今地名中常见“阴”“阳”二字,如淮阴、华阴、衡阳、洛阳,其中“阴”指的是山北水南,而“阳”则是指山南水北。C.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D.麾下,意为将帅的部下,也用来表示对将帅本人的敬称,“麾下”在文中指的是后一种意思,和“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不一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命令自己阵营中壮士出营挑战,多次被汉军中擅长骑射的勇士楼烦射杀,被激怒的项羽亲自出战,以勇武气势震慑对方,让楼烦畏惧而逃。B.在出发平定彭越之前,项羽叮嘱大司马曹咎千万不要与汉军交战,可曹咎忍受不了汉军的羞辱而贸然出战,被打得大败,只得用财物贿赂汉军。C.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局面时,面对汉王派来的使者,项羽最终同意和汉王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然后撤兵东归。D.被刘邦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围困在垓下后,项羽仍能率领八百壮士趁着夜色突围而出,天明汉军才发觉,又派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河,只剩少量人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②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5)宋代理学家范浚说:“夫以高祖谋略智慧,揽英豪而驱御之,盖真王霸才,虽羽百辈不敌也。”在本文中,刘邦的“谋略智慧”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简要分析。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裴迪①书斋望月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②。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①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②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们饮酒吟诗,兴致很高,为全诗奠定愉悦的情感基调。B.颔联通过多个意象来表现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C.颈联用喜鹊飞起致震落秋叶和萤虫远飞消逝侧面写月的明亮。D.尾联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2)本诗中的“月”和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的“月”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由历史怀想回到现实,感慨人生,洒酒凭吊的句子是:“,。”(3)猿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经常用来表达愁苦哀怨之情,如“,”,具有凄切动人的感染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咱们老北京的传统里,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拜兔儿爷。兔儿爷是北京彩塑的一种,有400多年历史了。原型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兔首人身,身穿金甲,或着官服,背插小旗,①______,又不失威严。兔儿爷按照先制泥、再制坯、最后彩绘的流程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可每个环节的讲究都不少。就拿制泥来说,要在泥土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棉花。至于棉花占比有多少、黏性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最合适,就靠手艺人的手和眼对泥料状态的感知了。彩绘上色是关键一环,从上往下画,颜色由浅到深。最难的,是给兔儿爷“开脸儿”。兔儿爷有没有神采,就看眉眼鼻嘴这寥寥几笔到不到位。想画好这点睛之笔,全靠长期练习,我干这行五十几年了,还不敢说已经②______。我曾经带着兔儿爷,到国外参加一个民俗展览,几位八十多岁的老者看到满桌的兔儿爷,顿时③______。我一问,才知道是“老北京”了。我想,对老者来说,兔儿爷不仅是儿时的回忆,更是连着故乡与他们之间的那根“线”。(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发展普及,①______——当机器逐渐取代人力,劳动教育是否仍有必要?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红”经济出现,对人们的劳动观产生了负面影响,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阻力。历史上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方面的革新,都促使劳动出现新的形态。当前,②______,使得部分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可以交由智能机器来完成,同时,智能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也会逐步将我们从琐碎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才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智能时代已经到来,③______。智能机器的使用不意味着“以金钱换时间”的理念必然合理,也不意味着人将无法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与价值感。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过程将更具创新性,呼唤个体意识、批判性思维、想象力等脑力要素的参与。时代越进步,科技越发展,劳动教育就越应结合新时代劳动需求和形态变迁,打造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新样态。(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胜利了!”队友们给还在病床上的消防队员凌杰送来了这个好消息。B.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了过节物资,让我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C.我们在研修期间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感受很深,收获颇丰,感到不虚此行。D.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共同守护美好健康家园。(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篮球比赛中除了上场的主力队员外,总有一些队员只能上场几分钟,甚至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这些队员俗称“板凳队员”。但是如果还坐冷板凳,就还有上场表现自我、提高球艺的机会;如果连冷板凳都坐不住,就永远失去了上场比赛的机会。“冷板凳”是人生的试金石,对于弱者而言是绊脚石,对于强者而言是垫脚石。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感受或启示?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里指出:“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些年来,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开展以来,得益于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科应用的不断加深,现代科技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遥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逐渐在考古探测中广泛应用,3D打印、无人机航拍、DNA分析等新手段令人目不暇接。各种“黑科技”的大显身手,也使科技成为考古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考古技术装备不断升级“上新”,考古研究领域不断跨界“出圈”,科技深度参与考古田野调查、勘探、现场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分析的全过程,多学科协同“作战”的趋势与效果日益彰显。跨学科研究、多学科携手已成常态。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体质人类学等前沿学科纷纷与考古“联名”,考古材料科学、分子生物考古学等分支学科不断壮大……科技助力考古向精细化、纵深化发展,多维度解读古人留下的信息。甚至,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也都进行了深入融合;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碳﹣14测年、同位素分析、微痕分析、人类遗骸DNA提取检测等,得到广泛应用。有人说,科技考古就像是给考古学家配备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确,现代科技的运用,丰富了考古的思路、方法和内容,也让考古变得更加精准、安全、高效,助推我国考古事业抵达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摘编自《这十年我们迈向考古强国的足迹》)材料二:2001年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启动以来,历经短短二十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华文明探源项目研究团队一直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理念是紧密相连的。这其中,科技考古相关方法的应用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技术路线的关键内核,也使得中华文明五千年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首先,科技考古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研究证实,距今5300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率先进入文明阶段,代表了目前所知的东亚地区最早的地域国家;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发展出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诞生了具有跨地域文化影响力和政治控制力的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科技考古为上述认识贡献了一系列关键性证据。其中,良渚文明的研究中,科技考古工作者率先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良渚城市群是以防洪体系为代表的水利工程,并通过碳﹣14年代学研究,将良渚古国的绝对年代上限推至距今5300年前后;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人骨考古、冶金考古、玉器与陶器科技考古等相关分析,实证了二里头王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控制网络和统治文明。其次,科技考古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经济基础。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等相关科技考古研究综合表明,距今5500年前后黄河、长江等地已经分别形成了以“谷豕是飨”“饭稻羹鱼”为主要生业特点的农业社会,这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生业经济基础。距今4500年—3800年,中原地区率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复杂化,发展出了包括粟、黍、稻、麦、豆在内的“五谷丰登”式的谷物耕作方式和包括猪、狗、黄牛、绵羊、山羊在内的多品种家畜饲养业。农业经济的复杂化和生业技术的多样化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和推动了中原地区社会复杂化的过程,加速了中华文明的形成。第三,科技考古增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过程的历史信度。科技考古研究为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建立了科学的绝对年代框架,揭示出金属矿产、玉石资源、农作物与家畜、手工业技术的交流与传播,以及相关的人群迁徙与基因交流,对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生业、资源与技术及相关文化因素广泛传播,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更大区域的文化整合与族群融合,这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广大地域范围内古文化长期互动、中华文明从“多元”逐渐融为“一体”的物质基础。(摘编自陈相龙《科技考古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科学支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随着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科应用的不断加深,科技对考古工作的作用日益彰显。B.遥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逐渐在考古中的广泛应用,证明考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C.科技既可以使考古联合多种前沿学科进行研究,也可以壮大考古材料科学、分子生物考古学等分支学科。D.只有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理念,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才能取得辉煌的成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科技考古为中华民族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B.科技考古证明二里头王国具有比良渚文化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C.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可以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经济基础。D.科技考古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从“多元”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A.通过碳﹣14测年技术,可以知道文物诞生于“何时”。B.实现敦煌壁画数字化,可以使观众远程欣赏洞窟景象。C.研究古木年轮信息,可以获知古代气候变化的情况。D.运用铅同位素考古方法,可以知道文物来自“何地”。(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两种并简要分析。(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科技和考古的关系,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方法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比较材料的内容,区别其侧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D.“只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才能……”过于绝对。原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华文明探源项目研究团队一直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理念是紧密相连的”可知原文是密切相连,并非“只有……才能”。故选D。(2)C.“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可以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经济基础”错误。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科技考古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经济基础”,可知是科技考古。故选C。(3)材料一的观点是:科技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选项是是说考古的价值,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C。(4)“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引起下文,增强文章的理论高度。“考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遥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逐渐在考古探测中广泛应用,3D打印、无人机航拍、DNA分析等新手段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也都进行了深入融合;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碳﹣14测年、同位素分析、微痕分析、人类遗骸DNA提取检测等,得到广泛应用”,运用了事实论证,陈述了科技手段辅助考古事业,说明考古进入了科技考古的时代。“科技考古就像是给考古学家配备了‘望远镜’和‘显微镜’”,运用了比喻论证,用“望远镜”和“显微镜”比喻科技考古,道理讲的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5)依据材料一“近些年来,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开展以来,得益于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科应用的不断加深,现代科技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跨学科研究、多学科携手已成常态”“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也都进行了深入融合”,概括材料一侧重论述科技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据材料二“2001年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启动以来,……这其中,科技考古相关方法的应用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技术路线的关键内核,也使得中华文明五千年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首先,科技考古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其次,科技考古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经济基础”“第三,科技考古增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过程的历史信度”,概括材料二侧重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体展开论述科技在考古中的作用。答案:(1)D(2)C(3)C(4)①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引起下文,增强文章的理论高度。②事实论证:陈述了科技手段辅助考古事业,说明考古进入了科技考古的时代。③比喻论证:“望远镜”和“显微镜”比喻科技考古,道理讲的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5)材料一:侧重科技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二:侧重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体展开论述科技在考古中的作用。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阿吾斯奇董夏青青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靶场上掀起沙尘,落到正在一座墓地上挥动铁锹、铁铲的几个人身上。殷营长是昨天来的阿吾斯奇,听说烈士的弟弟明天要来接大哥的遗骸,就跟教导员报了名,想出一份力。他弓起背使劲地铲开沙石,刨飞的尘土打在旁边人的衣裤上嘭嘭作响。七八个人手脚不停地挖了一个多小时,才在坑深两三米的地方碰到棺材。停顿几秒,大伙放缓的动作又快起来,知道要抢在暴雨之前将遗骸装箱。露出棺盖时,站在几米外的一家人走到近前。这家人是埋在靶场东头这位烈士的家属。来靶场之前教导员跟他讲,上世纪七十年代连队骑乘巡逻,一个战士的马在山口甬道的雪崩中受惊。被甩下马背的战士一只脚被马镫挂住,拖行近一公里才挣脱,事后昏迷不醒,等不及送下山医治人就没了。当时连队给战士老家的民政局拍了封电报,一个月后民政局回信给连队,表示家属已知悉,并转达将孩子葬在连队的意愿。上个月,这位烈士的弟弟辗转联系到团部,说想来接大哥的遗骸回家。开棺前,教导员松开铁锹向一旁伸出手。一个战士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小瓶酒递过去。教导员拧开盖,单膝跪地,酒瓶高举过头顶后倒出酒来洒在棺盖上。起身时掷开瓶子,大喝一声。战士们扔下手里的家伙跟着教导员跳进坑里,上前弯腰抬起棺盖。拾捡骨殖装箱时,烈士的弟弟跪倒在地,放声恸哭。他低头看见烈士脚上黄胶鞋的布面已经风化,橡胶鞋底还在。阖棺前,他爬出坑外。烈士的弟弟上前将他从地上搀起。看他站稳了,松开手倒退两步,向他鞠了一躬。雷声滚过,空气里潮乎乎的土腥味刺鼻。教导员让正准备回填土坑的战士们赶紧收队,和家属一同返回连队。开饭时间已经过了,通讯员热了饭菜端上桌。教导员把一盘鸭架子换到他面前。“营长,来。”教导员冲他扬了下下巴。他摆摆手,起身盛了碗汤。“您是这儿的营长?”烈士的弟弟问。“忘了介绍。”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烈士的弟弟说。“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他拿起盘子里教导员掰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中午你们先休息。”教导员拿给烈士的弟弟一个苹果,“下午把行李证明给你们,不然那箱子过不了安检。奎屯那边的殡仪馆也联系好了,你们到那里转车,先火化了再带回家吧。”“教导员,听说还有个‘烈士’埋在这儿?”烈士的弟弟问。“嗯,有。”教导员说,“一个从北京来的同志,七十年代到的克拉玛依市人武部,有段时间就在我们这儿的牧区支农。当时这边和苏联经常有矛盾,为了边界的事扯皮、闹人命。他了解情况以后说,等我死了就把我的骨灰埋到争议区去,以后划定国界,再把我圈进来。”“一九七九年的时候……”教导员说,“比你大哥再晚几年,这个叫李明秀的人就因为肝癌过世了,临走之前再次给家人交代,说务必把他埋在阿吾斯奇的双湖边上。这样国家可以拿他的墓作为一个方位物,作为边防斗争的一个证据。”“那后来圈过来没有?”烈士的弟弟问。教导员在桌上横着画了一道,说:“本来以前两边的实际控制线是以两个湖中间的丘陵为界,我们管南湖,北湖是人家的,之后北湖也划给我们了。”“唔,真是个人物。”烈士的弟弟说。“你也够能的。”教导员说,“你哥牺牲那会儿我们就往你们老家发了封电报,没想到隔这么些年还能再找过来。”回到招待室,他听见沙发背后的窗户被风撞得嗡嗡作响。四月末,南疆的白天已经热起来,北疆山上还潮湿阴冷,棉被盖在身上又潮又重。他一点睡意都没有。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连队的被褥衣物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去年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连队自己烧锅炉,攒的煤渣子多了没地方放,入冬就找乡里派拖拉机来运煤渣。拖拉机上山的时候没油了,驾驶员给连队打电话,说车没油了,让人快给送来。当时连队门前正好停着一辆兵团上来慰问的车,小弟一听就拿上一桶油,开着那辆皮卡去给拖拉机送。路上,小弟将皮卡车停在窄道边,跑下去找拖拉机。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拉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车头把皮卡车推出去十几米远,小弟当时就站在车斗后边,被撞进砌在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上午那个人朝他鞠躬时,他第一反应是应当感恩、知足。相比那个人的兄弟,小弟至少还活着,至少将来睁开眼是躺在一张干干净净的病床上。昨晚在阿吾斯奇的图书室,军医从书柜里拿出一幅字赠他。说知道他要上山来,特意练来写的。他接过字在桌上展开。写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对军医说,自己还没成家,这怎么受得起?军医摇了摇头,说这哪是写给相好的,是苏轼七年没见着苏辙了,苏轼想他的弟弟啊。(有删改)【注】阿吾斯奇,意为开满小黄花的地方,位于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中哈边境线上。这里冬季风大雪多,封山期达半年以上,边防官兵巡逻要翻雪山、过冰河、穿密林,过程非常艰险。(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开头对云霭密布、北风彻骨的景物描写,暗示暴雨欲来,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也是人物心情的写照。B.殷营长作为贯穿小说的线索人物,将边地官兵的故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不同人物的故事衔接自然。C.烈士的弟弟询问殷营长的小弟是否因生病住院时,殷营长没有答复,是因为他不能把小弟的情况透露给外人。D.小说结尾殷营长回忆军医送了他一幅字,既表现了他与小弟之间真挚的情感,又使结尾回味无穷。(2)关于文中指导员讲述李明秀的故事这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李明秀是从北京来到边疆的同志,了解中苏边境争议的情况,希望自己死后能埋在争议区。B.李明秀认为把自己的墓立在争议区,既可以让国家拿它作方位物,又可作边防斗争的证据。C.李明秀的遗愿最终实现既使文章的主题更加丰富,也为后文殷营长的小弟受伤做了铺垫。D.指导员讲述李明秀的故事,语气平静,但是在淡和克制的讲述中仍然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3)小说两次写到烈士的弟弟向殷营长鞠躬,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4)董夏青青的边地小说往往在官兵们“受伤和死亡”的故事中诠释最动人的情感,本文如何体现这一特点?请分条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解答】(1)C.“是因为他不能把小弟的情况透露给外人”说法有误。殷营长“拿起盘子里教导员掰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是因为他很难过,不忍提起弟弟的惨状。故选C。(2)C.“也为后文殷营长的小弟受伤做了铺垫”说法有误。后文中殷营长小弟受伤与边境争端并无关联,作者在这里叙述这段话并不是为后文做铺垫。故选C。(3)小说中第一次写到烈士的弟弟向殷营长鞠躬,是“烈士的弟弟上前将他从地上搀起。看他站稳了,松开手倒退两步,向他鞠了一躬”的现实描写。在这里作者这么写是直接表现殷营长无私帮忙的热心,从而展现边防战士的高大形象。小说第二次写到鞠躬,“上午那个人朝他鞠躬时,他第一反应是应当感恩、知足。相比那个人的兄弟,小弟至少还活着,至少将来睁开眼是躺在一张干干净净的病床上”,是出自于殷营长的心理活动。作者在这里这么写,是通过对比引出下文中殷营长小弟受伤的相关内容。(4)在文中,根据“‘你也够能的。’教导员说,‘你哥牺牲那会儿我们就往你们老家发了封电报,没想到隔这么些年还能再找过来。’”和“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中,能看到边防官兵们与家人之间的真挚亲情。在文中,根据开头对官兵们帮助烈士家属的描写“听说烈士的弟弟明天要来接大哥的遗骸,就跟教导员报了名,想出一份力”“七八个人手脚不停地挖了一个多小时”“下午把行李证明给你们,不然那箱子过不了安检。奎屯那边的殡仪馆也联系好了,你们到那里转车,先火化了再带回家吧”和后文对小弟事故原因的回忆介绍“当时连队门前正好停着一辆兵团上来慰问的车,小弟一听就拿上一桶油,开着那辆皮卡去给拖拉机送”,都可以看出他们热心帮助、关怀战友及其家人们的真情,有此我们可看到浓浓的战友情。在文中,根据“他了解情况以后说,等我死了就把我的骨灰埋到争议区去,以后划定国界,再把我圈进来”以及整篇文章中对边防官军不惧困难、坚守边地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把对祖国的理想和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生活原貌,让读者看到了他们如何在万山之巅、荒芜之地的热烈爱国情。没有人喜欢缺氧、不长草的高原,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爱高原,因为他们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以守护自己的战位为荣。答案:(1)C(2)C(3)第一处是直接表现殷营长无私帮忙的热心,从而展现边防战士的高大形象。第二处是对殷营长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对比引出下文中殷营长小弟受伤的相关内容。(4)①烈士家属时隔多年还能来边疆找哥哥遗骨,殷营长挂念弟弟,都体现了真挚的亲情。②官兵们热心帮助烈士家属,殷营长小弟二话不说就给拖拉机送油,体现了官兵们在苦难边塞热心互助的战友情。③边防官兵们在无比艰险的阿吾斯奇,依然默默坚守,甚至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边境争议区以守护祖国,由此可看出他们浓烈的爱国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大惊。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淮阴侯韩信自立为齐王。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汉王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自刭汜水上。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乃引兵解而东归。……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随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B.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C.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D.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淮阴侯,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淮阴侯,这是以后来的封爵来称代韩信。旧说周朝时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B.睢阳,古今地名中常见“阴”“阳”二字,如淮阴、华阴、衡阳、洛阳,其中“阴”指的是山北水南,而“阳”则是指山南水北。C.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D.麾下,意为将帅的部下,也用来表示对将帅本人的敬称,“麾下”在文中指的是后一种意思,和“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不一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项王命令自己阵营中壮士出营挑战,多次被汉军中擅长骑射的勇士楼烦射杀,被激怒的项羽亲自出战,以勇武气势震慑对方,让楼烦畏惧而逃。B.在出发平定彭越之前,项羽叮嘱大司马曹咎千万不要与汉军交战,可曹咎忍受不了汉军的羞辱而贸然出战,被打得大败,只得用财物贿赂汉军。C.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局面时,面对汉王派来的使者,项羽最终同意和汉王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然后撤兵东归。D.被刘邦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围困在垓下后,项羽仍能率领八百壮士趁着夜色突围而出,天明汉军才发觉,又派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河,只剩少量人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②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5)宋代理学家范浚说:“夫以高祖谋略智慧,揽英豪而驱御之,盖真王霸才,虽羽百辈不敌也。”在本文中,刘邦的“谋略智慧”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句意:这时候,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汉王派陆贾去劝说项王,要求放回太公,项王不答应。汉王又派侯公去劝说项王。“汉兵盛食多”和“项王兵罢食绝”两句结构相似,是说明汉兵和项王的情况,所以在“项王”前面断开,据此排除AB。“弗听”的主语是“项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的主语是“汉王”,所以在“汉王”前面断开,据此排除D。故选:C。(2)D.“在文中指的是后一种意思”和“意思不一样”错,“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中“麾下”指部下,翻译为: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八百里分麾下炙”中“麾下”指部下,翻译为: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两者意思一样。故选:D。(3)B.“只得用财物贿赂汉军”错,不是曹咎主动贿赂的,且曹咎兵败后自刎了。原文是“尽得楚国货赂”,意思是:(汉军)缴获楚军的全部物资。选项理解错误。故选:B。(4)①“谨守”,谨慎地守住;“则”,表假设,如果;“慎”,千万;“东”,名词作动词,东进。译为: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②“破”,打败;“壁”,营垒;“深堑”,名词活用为动词,掘深壕沟。译为:楚军攻打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掘深壕沟坚守。(5)根据文中“汉王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可知,刘邦谋略得当,大败楚军。根据文中“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可知,为了能够击败楚军,刘邦主动派使者去联合韩信、彭越,并许之战后送出土地,不计小利成大事,最终打败楚军。答案:(1)C(2)D(3)B(4)①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②楚军攻打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掘深壕沟坚守。(5)①谋略得当,大破楚军。汉军向楚军挑战无果,便派人多日辱骂,激怒楚军,诱使楚军出战,最终大败。②不计小利成大事。派使者告诉韩信、彭越,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参考译文: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兵挑战好几次,楼烦每次都把他们射死。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出营挑战。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吓得眼睛不敢正视,两只手不敢放箭,转身逃回营垒,不敢再出来。汉王派人私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汉王大为吃惊。项王埋伏下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跑进成皋。淮阴侯韩信趁此机会自立为齐王。这时候,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于是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说:“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十五天之内,我一定杀死彭越,平定梁地,回来再跟将军们会合。”于是带兵向东进发,一路上攻打陈留、外黄。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都没出来。汉军就派人去辱骂他们,一连五六天,大司马曹咎忍不住气愤,派兵渡汜水。士卒刚渡过一半,汉军出击,大败楚军,缴获楚军的全部物资。大司马曹咎在汜水边上自刎了。这时候,项王在睢阳,听说海春侯的军队被打败了,就带兵往回赶。这时候,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汉王派陆贾去劝说项王,要求放回太公,项王不答应。汉王又派侯公去劝说项王,项王才跟汉王定约,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王同意了这个条件之后,立即放回了汉王的家属。就带上队伍罢兵东归了。汉五年(前202),汉王追赶项王到阳夏南边,让部队驻扎下来,并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好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汉军到达固陵,而韩信、彭越的部队没有来会合。楚军攻打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掘深壕沟坚守。于是派出使者告诉韩信、彭越说:“你们跟汉王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彭相国。”使者到达之后,韩信、彭越都说:“我们今天就带兵出发。”于是韩信从齐国起行,刘贾的部队从寿春和他同时进发,到达垓下。大司马周殷叛离楚王,随同彭越一起会师在垓下,逼向项王。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裴迪①书斋望月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②。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①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②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首联写诗人们饮酒吟诗,兴致很高,为全诗奠定愉悦的情感基调。B.颔联通过多个意象来表现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C.颈联用喜鹊飞起致震落秋叶和萤虫远飞消逝侧面写月的明亮。D.尾联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2)本诗中的“月”和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的“月”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题,注意结合题干要求认真研读诗歌内容。(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要将意象放入到语境之中,形成一种意境,进而透过意象揣摩作者的内心。【解答】(1)A.“为全诗奠定愉悦的情感基调”错误。“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清光几处愁”,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不愉悦。故选:A。(2)“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借“月”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借“月”引发人思考。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是诗人眼前之景,诗人借助眼前之景,即兴抒怀,把贤才比喻成空中的明月,说自己何时才能摘取,表达自己招揽贤才的愿望。并告诉天下贤才时局一片大好,可以出而仕也。答案:(1)A(2)①“月满谢公楼”,以“月”,塑造意境。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展示了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借“月”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是引人思考的载体。②曹诗以月比人,“明明如月”以月的皎洁比喻贤人能士的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抒发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参考译文: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内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被惊醒的鸟雀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秋萤从眼前飞过,忽而又消失在暮霭中,似乎与烟流一起远走高飞了。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赏析:“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此刻诗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层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人们顿时感到秋夜的清凉。“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但也还不是正面描写。月色无形无影,正面描写确实困难。钱起借鉴了前人的经验的同时,还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曹操《短歌行》说:“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鹊惊”句就是从这里来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比起曹诗,钱起的这句诗写得更为凝练,更富诗意了。“萤远入烟流”,用的也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沈德潜说:“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流矣。此最工于体物。”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由历史怀想回到现实,感慨人生,洒酒凭吊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猿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经常用来表达愁苦哀怨之情,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具有凄切动人的感染力。【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重点字:羁)(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咱们老北京的传统里,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拜兔儿爷。兔儿爷是北京彩塑的一种,有400多年历史了。原型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兔首人身,身穿金甲,或着官服,背插小旗,①______,又不失威严。兔儿爷按照先制泥、再制坯、最后彩绘的流程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可每个环节的讲究都不少。就拿制泥来说,要在泥土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棉花。至于棉花占比有多少、黏性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最合适,就靠手艺人的手和眼对泥料状态的感知了。彩绘上色是关键一环,从上往下画,颜色由浅到深。最难的,是给兔儿爷“开脸儿”。兔儿爷有没有神采,就看眉眼鼻嘴这寥寥几笔到不到位。想画好这点睛之笔,全靠长期练习,我干这行五十几年了,还不敢说已经②______。我曾经带着兔儿爷,到国外参加一个民俗展览,几位八十多岁的老者看到满桌的兔儿爷,顿时③______。我一问,才知道是“老北京”了。我想,对老者来说,兔儿爷不仅是儿时的回忆,更是连着故乡与他们之间的那根“线”。(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结合语境读懂句段的意思,根据前后联系,选用意思相符的成语。(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需要学生对各种句式类型有明确的认识,根据句子内容按照句式特点把句子成分进行重新组合。(3)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句意象,结合修辞的相关知识,结合语境进行综合分析。【解答】(1)①处,语境形容彩塑人物兔儿爷的形象特点,对应着“不失威严”,此处表现其可爱的一面,可用“憨态可掬”。憨态可掬:形容天真单纯的样子尽情流露,很招人喜爱。②处,语境有“有没有神采”“想画好这点睛之笔”,表现彩绘上色的关键,可用“下笔有神”。下笔有神: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③处,语境形容老者看到兔儿爷时的激动心情,可用“老泪纵横”。老泪纵横:形容年纪大的人伤心哭泣,泪流满面的样子。(2)仔细阅读语句内容,句子主要说的是兔儿爷的制作流程并不复杂,据此提炼出语句“兔儿爷的制作流程并不复杂”;然后把制作流程的定语分别变为短句表述:先制泥,再制坯,最后彩绘。(3)比喻的构成要指出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兔儿爷不仅是儿时的回忆,更是连着故乡与他们之间的那根‘线’”,这是一个暗喻,“是”是标志,把“兔儿爷”比作“线”。表达效果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句要抓住“儿时的回忆”“连着故乡与他们之间”来理解,“线”的比喻使兔儿爷所代表的人们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更具形象性,具体而生动。答案:(1)①憨态可掬②下笔有神③老泪纵横(2)兔儿爷的制作流程并不复杂,先制泥,再制坯,最后彩绘。(3)构成:画横线语句本体是兔儿爷,喻体是线,比喻词是“是”。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兔儿爷代表着人们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之情。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发展普及,①______——当机器逐渐取代人力,劳动教育是否仍有必要?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红”经济出现,对人们的劳动观产生了负面影响,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阻力。历史上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方面的革新,都促使劳动出现新的形态。当前,②______,使得部分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可以交由智能机器来完成,同时,智能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也会逐步将我们从琐碎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才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智能时代已经到来,③______。智能机器的使用不意味着“以金钱换时间”的理念必然合理,也不意味着人将无法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与价值感。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过程将更具创新性,呼唤个体意识、批判性思维、想象力等脑力要素的参与。时代越进步,科技越发展,劳动教育就越应结合新时代劳动需求和形态变迁,打造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新样态。(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我们胜利了!”队友们给还在病床上的消防队员凌杰送来了这个好消息。B.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了过节物资,让我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C.我们在研修期间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感受很深,收获颇丰,感到不虚此行。D.当前疫情形势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