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汛抗旱应急响应预案TOC\o"1-2"\h\u23314第1章总则 466961.1编制依据 4185861.2适用范围 4317011.3工作原则 424925第2章组织体系 5169692.1组织架构 5321122.2工作职责 5150832.3响应级别与启动条件 623447第3章预警与监测 6154653.1预警信息 799513.1.1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71053.1.2预警信息的内容 7107453.2监测与评估 7184153.2.1监测内容 798633.2.2监测方法 720513.2.3风险评估 7142653.3预警发布与解除 721213.3.1预警发布 789413.3.2预警解除 827573第4章防汛应急响应 8200144.1应急响应级别 870404.1.1Ⅰ级响应 850604.1.2Ⅱ级响应 838374.1.3Ⅲ级响应 890134.1.4Ⅳ级响应 8325284.2应急响应流程 8254514.2.1信息收集与报告 8190174.2.2启动应急响应 899394.2.3应急处置 9140704.2.4信息发布 9188704.2.5应急响应结束 9273074.3应急响应措施 9215324.3.1Ⅰ级响应措施 9274024.3.2Ⅱ级响应措施 9173934.3.3Ⅲ级响应措施 9229964.3.4Ⅳ级响应措施 92387第5章抗旱应急响应 10283035.1应急响应级别 10200025.1.1根据抗旱工作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抗旱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105765.1.2各级应急响应级别的启动条件如下: 10110905.2应急响应流程 10261215.2.1旱情监测与评估 10167835.2.2启动应急响应 10173265.2.3实施应急响应措施 1061885.2.4信息报告与通报 10325905.2.5应急响应结束 10318725.3应急响应措施 1130275.3.1Ⅰ级应急响应措施: 11115385.3.2Ⅱ级应急响应措施: 11286405.3.3Ⅲ级应急响应措施: 11141505.3.4Ⅳ级应急响应措施: 1126447第6章应急处置 11254596.1指挥协调 11116426.1.1启动应急响应后,立即成立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11108766.1.2指挥部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会商研判、决策部署、督查落实等工作机制,保证应急响应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1179046.1.3指挥部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和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11187916.1.4各级指挥部之间应建立密切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1253536.2现场救援 12272776.2.1现场救援队伍应按照指挥部指令,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12135266.2.2救援队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方案,明确任务分工,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12228626.2.3救援队伍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物资和技术手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12294696.2.4救援过程中,要保证救援人员安全,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1272876.3转移安置 12222156.3.1指挥部应根据灾害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及时组织受威胁区域的群众进行转移安置。 12298766.3.2转移安置工作应遵循安全、就近、便利、有序的原则,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1293446.3.3转移安置过程中,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安抚工作,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12265746.3.4转移安置结束后,要对安置区域进行安全评估,保证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强安置点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 126019第7章保障措施 1216577.1人力资源保障 12160077.1.1建立应急响应队伍:组建专业防汛抗旱应急响应队伍,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应急响应时人员迅速到位。 12189477.1.2培训与演练:定期对应急响应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队伍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1213547.1.3人员调度: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根据应急响应需求,合理调度人员,保证关键时刻人员充足。 1241427.2物资设备保障 12305987.2.1物资储备:根据防汛抗旱需求,储备足够的物资,包括抢险救援设备、生活必需品等。 12120067.2.2物资管理: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保证物资安全、完整、有效;定期检查物资,及时更新、补充短缺物资。 13287337.2.3设备维护:对应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投入使用。 1399217.3资金保障 13165847.3.1资金筹措: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工作顺利进行。 13292907.3.2资金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3299717.4技术保障 1387977.4.1技术支持: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防汛抗旱技术水平。 13181437.4.2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对气象、水文、地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3122007.4.3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为防汛抗旱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1382057.4.4通信保障: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保证应急响应期间通信畅通,为指挥调度提供保障。 131420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 13195138.1宣传教育 132958.1.1宣传目标 13154048.1.2宣传内容 13244798.1.3宣传形式 1345968.1.4宣传时间 1457238.2培训与演练 1488658.2.1培训目标 14118558.2.2培训内容 14171398.2.3培训对象 14170038.2.4培训方式 1478138.2.5演练 146768.2.5.1演练目标 1454268.2.5.2演练内容 15266808.2.5.3演练形式 15145388.2.5.4演练频次 1527926第9章信息报告与发布 1554629.1信息报告 15265229.1.1报告责任 151149.1.2报告内容 15299399.1.3报告时限 15206179.1.4报告方式 16286529.2信息发布 1689589.2.1发布原则 1679369.2.2发布内容 16206129.2.3发布方式 16235009.2.4发布权限 16269229.2.5发布时效 1618275第10章恢复与重建 16766110.1善后处置 163126010.1.1灾后排查 162760710.1.2救灾救助 172118410.1.3灾害评估 171558810.2重建规划 172670010.2.1制定重建规划 17544910.2.2重建项目立项 173139510.2.3资金筹措 172248910.3重建实施与评估 172505210.3.1重建实施 171704210.3.2监督管理 171462210.3.3评估验收 17323210.3.4信息公示 171052410.3.5总结经验 17第1章总则1.1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以及国家有关防汛抗旱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1.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洪水、内涝、干旱等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主要包括:(1)江河湖泊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防御;(2)城市内涝、农田渍害、供水危机等灾害应对;(3)干旱灾害的抗旱减灾和供水保障。1.3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保证防汛抗旱工作有序、高效进行。(2)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降低灾害风险。(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和部门职责,保证政令畅通、协调有序。(4)社会参与,共同应对。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力量,共同参与防汛抗旱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格局。(5)科学决策,依法实施。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第2章组织体系2.1组织架构为保证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成立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组织体系。组织架构分为三个层次:(1)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旱工作。(2)防汛抗旱办公室:设在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作,组织实施防汛抗旱措施。(3)成员单位:包括水利、气象、国土、住建、交通、农业、卫生、民政、公安、消防、通信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防汛抗旱工作。2.2工作职责(1)防汛抗旱指挥部:1)制定防汛抗旱政策和措施;2)组织编制和修订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指挥、协调、监督防汛抗旱工作;4)组织调度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防汛抗旱工作;5)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演练;6)及时向上级报告防汛抗旱情况。(2)防汛抗旱办公室:1)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实施防汛抗旱措施;2)拟订防汛抗旱预案,报请指挥部批准;3)协调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4)收集、整理、分析防汛抗旱信息,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5)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宣传教育;6)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3)成员单位:1)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建设、维修、加固和调度,提供水利设施运行情况;2)气象部门:负责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提供气象信息;3)国土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地质灾害预警信息;4)住建部门:负责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和维护,指导城市防洪排涝工作;5)交通部门:负责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6)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旱情监测,指导农业生产抗旱;7)卫生部门:负责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8)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和安置;9)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协助防洪抗旱工作;10)消防部门:负责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11)通信部门:负责通信保障,保证防汛抗旱信息畅通。2.3响应级别与启动条件根据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将响应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对应启动条件如下:(1)Ⅰ级响应:当发生特别重大洪水、特大干旱或防洪抗旱设施出现重大险情时,启动Ⅰ级响应。(2)Ⅱ级响应:当发生重大洪水、严重干旱或防洪抗旱设施出现较大险情时,启动Ⅱ级响应。(3)Ⅲ级响应:当发生较大洪水、一般干旱或防洪抗旱设施出现一定险情时,启动Ⅲ级响应。(4)Ⅳ级响应:当发生一般洪水、轻微干旱或防洪抗旱设施出现较小险情时,启动Ⅳ级响应。各级响应启动后,相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第3章预警与监测3.1预警信息3.1.1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1)收集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的灾害预警信息;(2)对接国家及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获取相关预警信息;(3)整合各类预警信息资源,建立预警信息数据库;(4)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审核,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1.2预警信息的内容(1)气象预警:包括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2)水文预警:包括洪水、枯水等;(3)地质预警:包括山洪、泥石流、滑坡等;(4)其他可能影响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警信息。3.2监测与评估3.2.1监测内容(1)气象监测: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2)水文监测:水位、流量、水质等;(3)地质监测:地面位移、裂缝、地下水位等;(4)生态环境监测:植被、土壤湿度、生态灾害等;(5)社会经济监测:人口、财产、基础设施等。3.2.2监测方法(1)利用遥感技术、自动监测设备、人工观测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2)建立监测数据传输网络,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3.2.3风险评估(1)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各类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2)制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展风险评估;(3)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预警发布的依据。3.3预警发布与解除3.3.1预警发布(1)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确定预警级别;(2)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3)明确预警发布对象,保证预警信息覆盖到相关人员;(4)对预警信息发布情况进行跟踪,保证预警效果。3.3.2预警解除(1)当监测数据显示灾害风险降低或消失时,应及时解除预警;(2)通过原发布渠道告知相关人员预警解除信息;(3)对预警解除后的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预警解除效果。第4章防汛应急响应4.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汛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将防汛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1.1Ⅰ级响应当发生特别重大汛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时,启动Ⅰ级响应。4.1.2Ⅱ级响应当发生重大汛情,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时,启动Ⅱ级响应。4.1.3Ⅲ级响应当发生较大汛情,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时,启动Ⅲ级响应。4.1.4Ⅳ级响应当发生一般汛情,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时,启动Ⅳ级响应。4.2应急响应流程4.2.1信息收集与报告防汛值班人员接到汛情报告后,应及时了解汛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信息,并按照规定向上级报告。4.2.2启动应急响应根据汛情严重程度,由防汛指挥部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4.2.3应急处置启动应急响应后,各级防汛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4.2.4信息发布防汛指挥部应及时向社会发布汛情及应急响应相关信息,保证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汛情动态。4.2.5应急响应结束当汛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时,由防汛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4.3应急响应措施4.3.1Ⅰ级响应措施(1)组织力量全力抗洪抢险,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启动紧急避险和转移安置方案,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3)加强水利工程调度,保证工程安全。(4)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物资、设备、人员等支援工作。4.3.2Ⅱ级响应措施(1)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巡查防守。(2)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抗洪抢险。(3)视情况组织群众转移避险。(4)加强水利工程调度,保证工程安全。4.3.3Ⅲ级响应措施(1)加强汛情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组织力量对险工险段进行加固。(3)视情况组织群众转移避险。(4)加强水利工程调度,保证工程安全。4.3.4Ⅳ级响应措施(1)加强汛情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组织力量进行日常巡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做好防汛物资、设备、人员的准备工作。(4)加强水利工程调度,保证工程安全。第5章抗旱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级别5.1.1根据抗旱工作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抗旱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5.1.2各级应急响应级别的启动条件如下:Ⅰ级:当全国范围内出现严重旱情,对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Ⅱ级:当多个省份范围内出现较重旱情,对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Ⅲ级:当一个省份范围内出现旱情,对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Ⅳ级:当地区范围内出现旱情,对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5.2应急响应流程5.2.1旱情监测与评估当监测到旱情时,各级抗旱指挥部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旱情进行监测、评估,并及时报告上级抗旱指挥部。5.2.2启动应急响应根据旱情监测与评估结果,各级抗旱指挥部按照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抗旱应急响应。5.2.3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各级抗旱指挥部根据应急响应级别,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实施相应的抗旱措施。5.2.4信息报告与通报各级抗旱指挥部应定期向上级报告旱情及抗旱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下级通报相关信息。5.2.5应急响应结束当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各级抗旱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逐级降低应急响应级别,直至终止应急响应。5.3应急响应措施5.3.1Ⅰ级应急响应措施:(1)加大抗旱水源调配力度,保证重点地区、重点用户用水需求。(2)启动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供水能力。(3)加强旱情监测,及时发布旱情信息。(4)组织抗旱服务队,为受灾地区提供抗旱技术支持和服务。(5)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抗旱救灾。5.3.2Ⅱ级应急响应措施:(1)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报告旱情发展趋势。(2)优化抗旱水源调配,优先保障生活用水。(3)组织抗旱服务队,开展抗旱技术指导。(4)动员受灾地区群众开展抗旱自救。5.3.3Ⅲ级应急响应措施:(1)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合理调配水源,保障受灾地区基本用水需求。(3)开展抗旱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群众抗旱能力。5.3.4Ⅳ级应急响应措施:(1)做好旱情监测预警工作。(2)指导受灾地区采取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3)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第6章应急处置6.1指挥协调6.1.1启动应急响应后,立即成立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6.1.2指挥部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会商研判、决策部署、督查落实等工作机制,保证应急响应工作有序、高效进行。6.1.3指挥部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和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6.1.4各级指挥部之间应建立密切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形成合力。6.2现场救援6.2.1现场救援队伍应按照指挥部指令,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6.2.2救援队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方案,明确任务分工,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6.2.3救援队伍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物资和技术手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损失。6.2.4救援过程中,要保证救援人员安全,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6.3转移安置6.3.1指挥部应根据灾害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及时组织受威胁区域的群众进行转移安置。6.3.2转移安置工作应遵循安全、就近、便利、有序的原则,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6.3.3转移安置过程中,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安抚工作,维护社会秩序稳定。6.3.4转移安置结束后,要对安置区域进行安全评估,保证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强安置点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第7章保障措施7.1人力资源保障7.1.1建立应急响应队伍:组建专业防汛抗旱应急响应队伍,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应急响应时人员迅速到位。7.1.2培训与演练:定期对应急响应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队伍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7.1.3人员调度: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根据应急响应需求,合理调度人员,保证关键时刻人员充足。7.2物资设备保障7.2.1物资储备:根据防汛抗旱需求,储备足够的物资,包括抢险救援设备、生活必需品等。7.2.2物资管理: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保证物资安全、完整、有效;定期检查物资,及时更新、补充短缺物资。7.2.3设备维护:对应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投入使用。7.3资金保障7.3.1资金筹措: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工作顺利进行。7.3.2资金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7.4技术保障7.4.1技术支持: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防汛抗旱技术水平。7.4.2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对气象、水文、地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7.4.3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为防汛抗旱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7.4.4通信保障: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保证应急响应期间通信畅通,为指挥调度提供保障。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8.1宣传教育8.1.1宣传目标围绕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增强全社会应对水旱灾害的自觉性和自救互救能力。8.1.2宣传内容(1)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2)防汛抗旱基本知识和应对技能;(3)防汛抗旱工作进展和成效;(4)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8.1.3宣传形式(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2)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座谈会、展览等活动;(3)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宣传片等;(4)利用户外广告、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进行宣传。8.1.4宣传时间全年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汛期和旱期来临前,加大宣传力度。8.2培训与演练8.2.1培训目标提高防汛抗旱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对能力,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响应工作。8.2.2培训内容(1)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2)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实施流程;(3)防汛抗旱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4)防洪工程、抗旱水源工程的建设与管理;(5)应急值守、信息报告、协调联动等业务知识。8.2.3培训对象(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及工作人员;(2)各级水利工程管理人员;(3)基层防汛抗旱组织成员;(4)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8.2.4培训方式(1)组织专题培训班;(2)开展网络培训;(3)利用会议、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4)选派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8.2.5演练8.2.5.1演练目标检验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完整性和协同性,提高应对突发水旱灾害的能力。8.2.5.2演练内容(1)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响应流程;(3)应急队伍、物资、设备的调度与使用;(4)应急通信与信息保障;(5)防洪工程、抗旱水源工程的调度与运用。8.2.5.3演练形式(1)组织实地演练;(2)开展桌面推演;(3)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演练。8.2.5.4演练频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防汛抗旱应急演练,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演练频次。第9章信息报告与发布9.1信息报告9.1.1报告责任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责任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报告程序和报告要求。9.1.2报告内容信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和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辅导计划
- 聊城大学《大学物理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丽水学院《插画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加减乘除的来历》课件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四川省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企业财务决算报表》课件
- 高中语文《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件
- 《百度乐居优势》课件
- 兰州城市学院《计算机图形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慕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 因特智能锁说明书使用方法
- (新版)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学习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数据可视化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亚朵酒店-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中高端酒店领军成长加速正当时
- TSGD-(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 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王国历险记》课件(修改版)
-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 供应链公司运营方案
- 成套电气公司全员岗位职责及级别评定标准与月度绩效考核方案附全套绩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