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规划设计理念与实践指南TOC\o"1-2"\h\u7036第一章建筑规划设计概述 2226991.1建筑规划设计的定义与范畴 2189551.2建筑规划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23028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 347772.1人本主义设计理念 3122342.2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3166302.3和谐共生设计理念 47031第三章城市设计与建筑规划 4191583.1城市设计与建筑规划的关系 413543.2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4114323.3城市设计在建筑规划中的应用 524843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建筑规划 5308124.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146314.2环境保护与建筑规划的融合 5138204.3环境友好型建筑规划策略 618318第五章建筑形态与空间设计 6270355.1建筑形态的构成要素 6292745.2建筑空间设计的原则 7291465.3空间组织与功能布局 713016第六章建筑规划设计的规范与标准 8192846.1建筑规划设计的法律法规 8250016.1.1国家法律法规 8268086.1.2地方性法规 8309976.1.3部门规章 831566.2建筑规划设计的行业标准 899236.2.1国家标准 8141766.2.2行业标准 842166.2.3地方标准 992996.3建筑规划设计的规范实施 929566.3.1设计阶段 9115086.3.2审查阶段 9177106.3.3施工阶段 9169236.3.4竣工验收阶段 924866.3.5后期维护与管理 92608第七章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与变革 929617.1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方向 994537.2创新设计方法与技术 10201137.3建筑规划设计的未来趋势 1017904第八章建筑规划设计的实践案例 11170558.1城市更新与建筑规划 1195048.2公共设施与建筑规划 11125808.3生态居住与建筑规划 1231474第九章建筑规划设计的团队协作与沟通 12314029.1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12122999.2沟通协调的方法与技巧 13200929.3建筑规划设计项目的协作流程 1325308第十章建筑规划设计的评估与优化 14520010.1建筑规划设计的评估指标 141514110.2评估方法与工具 141645210.3建筑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 15第一章建筑规划设计概述1.1建筑规划设计的定义与范畴建筑规划设计是指在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对建筑空间、环境、功能、形态、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其范畴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建筑规划设计旨在创造宜居、高效、美观的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等需求。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1)建筑形态设计:包括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组合等,以满足建筑物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2)建筑结构设计:涉及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结构安全等方面,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建筑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外环境、景观绿化、交通组织等,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4)建筑功能设计:以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为前提,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1.2建筑规划设计的意义与价值建筑规划设计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城市品质:建筑规划设计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优化,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2)促进经济发展: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开发成本,促进产业升级,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保障公共安全:建筑规划设计遵循相关法规,保证建筑物在结构安全、防火、环保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4)体现人文关怀:建筑规划设计关注人的需求,充分考虑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空间。(5)传承历史文化:建筑规划设计在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展现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底蕴。(6)引领建筑潮流:建筑规划设计紧跟国际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建筑规划设计在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2.1人本主义设计理念人本主义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追求建筑与人的和谐共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建筑应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学习、休闲等基本需求,同时考虑人的心理感受,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2)尊重人的个性。建筑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个性特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空间和功能,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3)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2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主张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为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关键要素:(1)资源节约。建筑应采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设计策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环境保护。建筑应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生态平衡。建筑应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3和谐共生设计理念和谐共生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为和谐共生设计理念的核心内容:(1)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应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2)人与建筑的和谐共生。建筑应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空间。(3)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建筑应充分考虑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人际交往与互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以上三种基本理念相互融合,共同指导建筑创作,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优化与发展。第三章城市设计与建筑规划3.1城市设计与建筑规划的关系城市设计与建筑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两个重要分支,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城市设计关注城市空间的整体布局、形态、功能和美学,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而建筑规划则侧重于建筑单体及其周边环境的设计,强调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城市设计与建筑规划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设计为建筑规划提供宏观指导。城市设计通过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公共设施配置等,为建筑规划提供总体方向和目标。(2)建筑规划是实现城市设计目标的具体手段。建筑规划通过对建筑单体及其周边环境的设计,将城市设计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空间形态。(3)城市设计与建筑规划相互影响。城市设计对建筑规划提出要求,建筑规划则通过创新和优化设计,丰富城市设计的内涵。3.2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城市设计工作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城市设计应关注人的需求,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2)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3)整体性。城市设计应关注城市空间的整体布局,保持城市形态的连贯性和一致性。(4)多样性。城市设计应尊重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的多样性。(5)创新性。城市设计应不断摸索创新,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和经济效益。3.3城市设计在建筑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设计在建筑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设计指导建筑规划布局。在城市设计中,应根据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和公共设施配置,指导建筑规划布局,使之符合城市整体发展方向。(2)城市设计引导建筑形态。城市设计通过制定建筑形态、色彩、材料等要求,引导建筑规划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可持续性。(3)城市设计优化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关注公共空间的布局、功能和美学,通过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4)城市设计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城市设计通过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城市整体景观效果。(5)城市设计推动建筑创新。城市设计鼓励建筑规划创新,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提升建筑品质和城市形象。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建筑规划4.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在建筑规划领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保护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筑规划应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保护有助于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建筑规划应关注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环境品质,为人们创造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4.2环境保护与建筑规划的融合环境保护与建筑规划的融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法规层面。我国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建筑规划中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标准。规划理念层面。建筑规划应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将环境保护纳入规划全过程,实现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共生。技术手段层面。建筑规划应运用先进技术,如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公众参与层面。建筑规划应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作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4.3环境友好型建筑规划策略为实现环境友好型建筑规划,以下策略可供借鉴:(1)优化空间布局。建筑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建筑群体,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筑规划应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建筑规划应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采取植被恢复、水系治理等措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规划应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如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5)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建筑规划应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第五章建筑形态与空间设计5.1建筑形态的构成要素建筑形态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量:体量是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单元,通过不同体量的组合,形成丰富的建筑形态。体量的处理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经济条件等因素。(2)界面:界面是建筑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筑的外界面和内界面。界面处理应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和联系。(3)线条:线条在建筑形态中具有表达和塑造空间的作用,包括直线、曲线、折线等。线条处理应注重线条的节奏、韵律和形态美。(4)质感:质感是建筑形态的表面属性,包括材料质感、色彩和光影效果等。质感处理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环境氛围和地域特色。(5)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是建筑形态的基本规律,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和谐与美观。比例与尺度处理应遵循美学原则,符合人的审美习惯。5.2建筑空间设计的原则建筑空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性原则:建筑空间设计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前提,合理划分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2)舒适性原则:建筑空间设计应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3)美观性原则:建筑空间设计应注重美观,体现建筑的艺术价值。(4)安全性原则:建筑空间设计应保证结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5)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空间设计应关注环保、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5.3空间组织与功能布局空间组织与功能布局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空间组织:空间组织应注重空间的连续性、流动性和渗透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应考虑空间之间的视线、声音和气味等联系,营造和谐统一的空间环境。(2)功能布局:功能布局应合理划分建筑内部空间,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在布局过程中,应考虑功能的相互关联、交通流线、空间形态等因素,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3)交通流线:交通流线是连接建筑内部空间的重要纽带,应注重交通流线的顺畅、便捷和安全。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过渡空间,避免交叉干扰。(4)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地形地貌、植被配置等自然条件,营造富有特色和生态价值的景观环境。(5)环境融合:建筑空间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尊重地域特色,体现人文关怀。在设计中,应考虑建筑与环境的比例、尺度、色彩等因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第六章建筑规划设计的规范与标准6.1建筑规划设计的法律法规建筑规划设计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法规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了基本遵循和保障。以下为建筑规划设计的法律法规:6.1.1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建筑规划设计的权限、程序、标准和责任,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了法律依据。6.1.2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建筑规划设计的地方法规,如《北京市建筑规划管理条例》、《上海市建筑规划管理条例》等。6.1.3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对建筑规划设计具有指导作用的规范性文件。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等。6.2建筑规划设计的行业标准建筑规划设计的行业标准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建筑规划设计的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下为建筑规划设计的行业标准:6.2.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术规范,如《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等。这些标准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6.2.2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针对特定领域的技术规范。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设计规范》等。6.2.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建筑规划设计的特定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如《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上海市公共建筑设计规范》等。6.3建筑规划设计的规范实施建筑规划设计的规范实施是保证建筑项目质量、安全、环保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建筑规划设计的规范实施要点:6.3.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的合规性、合理性和可行性。6.3.2审查阶段在审查阶段,相关部门应对建筑规划设计文件进行严格审查,保证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6.3.3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要关注环保问题,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3.4竣工验收阶段在竣工验收阶段,应对建筑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保证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6.3.5后期维护与管理在建筑项目投入使用后,应加强对建筑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第七章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与变革7.1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方向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规划设计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建筑: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2)智慧建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3)人文关怀: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关注人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建筑空间。(4)多元化设计:打破传统建筑风格,摸索多元化的建筑形式,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7.2创新设计方法与技术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离不开设计方法与技术的更新。以下几种创新设计方法与技术值得关注:(1)参数化设计:通过计算机算法,对建筑形态进行参数化处理,实现建筑形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2)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建筑物的真实环境,提高设计方案的直观性和可感知性。(3)建筑信息模型(BIM):运用BIM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4)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建筑规划设计的绿色功能进行评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7.3建筑规划设计的未来趋势面对未来,建筑规划设计领域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2)智能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3)人文关怀: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更加关注人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建筑空间。(4)多元化:建筑形式将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体现个性化、特色化的设计理念。(5)跨界融合:建筑规划设计将与其他领域如艺术、科技等跨界融合,实现创新突破。在未来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摸索创新方向,运用先进的设计方法与技术,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第八章建筑规划设计的实践案例8.1城市更新与建筑规划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筑规划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发挥着的作用。以下以某城市更新项目为例,阐述建筑规划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应用。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原址为一片老旧居民区,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落后。项目目标是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集商业、居住、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建筑规划首先对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以下问题:建筑布局不合理、公共空间不足、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建筑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调整建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合理规划建筑间距、高度和面积,使建筑群体形成有序、美观的空间格局。(2)增加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品质。规划设计了广场、公园、步行街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3)优化交通系统,缓解拥堵。通过拓宽道路、增设停车场、优化公共交通等措施,提高交通效率。(4)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规划了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保证居民生活需求。8.2公共设施与建筑规划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以某图书馆项目为例,探讨建筑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该项目位于城市新区,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建筑规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合理性。图书馆选址需考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流量大等因素,以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2)功能分区。图书馆内部功能包括阅览区、借阅区、自习区、办公区等,建筑规划需合理划分各个区域,保证使用效率。(3)建筑造型。图书馆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外观,体现文化氛围,同时与周边环境协调。(4)绿色环保。建筑规划需考虑节能环保,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能效。8.3生态居住与建筑规划生态居住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建筑规划在生态居住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以某生态居住区项目为例,分析建筑规划在生态居住建设中的应用。该项目位于城市边缘,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建筑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绿色景观。规划设计了大量绿地、公园、湿地等景观,提高居住区的生态品质。(2)低碳交通。采用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3)节能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耗。(4)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实现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生态环保。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第九章建筑规划设计的团队协作与沟通9.1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领域,团队协作已成为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建筑规划设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这就要求项目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以下是团队协作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1)提高项目质量:通过团队协作,各专业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项目质量。(2)缩短项目周期:团队协作有助于各专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缩短项目周期。(3)降低项目风险:通过团队协作,可以及时发觉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项目风险。(4)提升团队凝聚力:团队协作有助于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提升团队凝聚力。9.2沟通协调的方法与技巧建筑规划设计项目中,沟通协调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沟通协调的方法与技巧:(1)明确沟通目标:在沟通前,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和预期效果,保证沟通双方对沟通内容有清晰的认识。(2)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根据沟通内容的性质和紧急程度,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如会议、电话、邮件等。(3)保持沟通频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沟通,保证各方了解项目进展情况。(4)注重沟通技巧:在沟通时,要注意倾听对方意见,尊重对方观点,避免产生误解。(5)建立沟通机制:建立项目沟通机制,明确沟通责任人和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畅通。9.3建筑规划设计项目的协作流程建筑规划设计项目的协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项目周期等,为团队协作奠定基础。(2)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人员根据项目需求,开展初步设计工作,并进行内部沟通和协调。(3)方案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辑部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 财务会计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
- 护士入职面试自我介绍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
- 服务中心个人某年度工作计划
- 2024-2024年第二学期小学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结尾例文
- 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 公司班组建设工作计划
- 2024六年级上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 农村法律顾问个人工作计划
-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中国移动铁通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版)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文史哲要籍导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北科技学院
- 2024年连云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饮食、运动和健康的关系》92分(试卷)
- 产品合格证出厂合格证A4打印模板
-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学士毕业论文《家用电器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化工)地埋管道施工方案
- 交通工程标线、标志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PPT学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