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治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作者到了成年时,极度渴望学习又担心找不到良师益友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但更新不是废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加了新养分和新资源。
①固有的传统会有增减直至发生变异②经过相遇相熟到彼此吸收融合的过程③承载着历史的惰性而又不随时俗俯仰④此时传统更新的历史时刻就来到了⑤但当异质文化之水悄然进入这条河流的时候⑥是它天然生就的品格A.③④②⑥⑤① B.⑤⑥④②③①C.⑤①②③⑥④ D.③⑥⑤②①④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伊尹①,禄之以天下,不顾也;赐马千驷,弗受也。天下信之久矣,故事汤事桀,废辟复辟②,不唯天下不以为疑,而桀与太甲亦无一毫疑忌之心。东坡论之曰:“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此论甚当。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耕莘聘币③,已略相类。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观此言,则其视富贵为何等物!故先主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其肯发此言?虽然,先主、孔明鱼水相得,发此言无难也,此言之发,后主与左右固皆闻之矣。后主非明君也,左右非无谗慝也,孔明所谓诸有作奸犯科者,宜付外廷论刑,所以绳束左右者,非不甚严也。而当时曾无一人敢兴单辞④之谤,后主倚信,亦卒无纤芥之疑,何哉?只缘平时心事暴白,足以取信上下故也。自三代而后,可谓绝无而仅有矣。后之君子,争一阶半级,虽杀人亦为之。自少至老,贪荣嗜利如飞蛾之赴烛,蜗牛之升壁,青蝇之逐臭,而曰“我能立大节,办大事”,其谁能信之?(取材于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诸葛武侯》)注:①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②废辟复辟:指伊尹放逐太甲(商朝第四位君主,商汤长孙)又使其复位。③耕莘聘币:指商汤任用伊尹。《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汤使人以币聘之。”④单辞:指单方面言辞。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不顾也顾:看重②故事汤事桀故:旧,先前③此论甚当当:允当④薄田十五顷薄:肥沃⑤左右非无谗慝也谗慝:邪恶奸佞之人⑥后主倚信倚:倚重⑦亦卒无纤芥之疑纤芥:细小⑧其谁能信之其:表反问语气A.①⑦ B.⑤⑧ C.③⑥ D.②④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马千驷,弗受也赐给他一千匹马,他也不接受。B.已略相类已经大致相似C.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不另外置办产业,来增加自己丝毫的收入D.只缘平时心事暴白只因平时心里的算计都已经暴露3.下面对本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和苏轼都认为伊尹是有大节、办大事的人,所以不会被人猜疑。B.正因为诸葛亮一生不追求财富,先主刘备临终时才能与他推心置腹。C.作者认为后主刘禅并不是一位明君,后主的周围也有很多奸佞小人。D.诸葛亮的高尚品节,在夏、商、周之后,是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的。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②后之君子,争一阶半级,虽杀人亦为之。5.本文在写法上,多用类比或对比,以突出作者的观点。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对此做简要分析。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过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①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②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③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④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⑤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⑥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A.⑤④③②⑥① B.③②⑥①④⑤ C.⑤④③②①⑥ D.③②①⑥④⑤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鴛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唐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注]①唐僖宗中和年间,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为韦庄于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所作。②《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是唐朝灭亡后所作,写作地点很可能是作者晚年羁身之蜀地。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开头两句,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特地把它放在句首,表达了词人对第二故乡洛阳无比深厚的感情。B.“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呼应首句,写作者陶醉于美好春光中,已完全从“心迷”中解脱出来,心情格外舒畅闲适。C.第二首词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词题和开篇的“如今却忆”四字巧用对比,突出词人在江南时并未感受到江南之好。D.“骑马倚斜桥”一句描写青年男子的英武和风流潇洒,“满楼红袖招”一句写满楼的女子都被男子倾倒,用语比较形象。2.两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3)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5)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恨歌》)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众多,良渚古城遗址主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一是良古城遗址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为农业经济支撑基础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做出的杰出贡献。二是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在空间形态上展现出一种向心式三重结构,这种早期国家都城的规划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而作为城市水资管理系系统的外围水利工程,在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五千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摘编自《良渚申遗亲历者手记:伟哉良渚写在良渚成为世界遗产之际》)材料二: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来说,我国以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遗址修建于距今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良渚83年考古之路,63年保护之路,25年申遗之路,而今实至名归,成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遗产,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澎湃新闻)材料三: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地理边界,它与良渚古城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古城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防洪、蓄水、水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它见证了良渚时期较为科学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能力,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摘编自《钱江晚报》)材料四: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首先,认真落实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妥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有效应对未来游客数量增长带给遗产完整性的潜在威胁,调整完善遗产保护区划,提升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保护等级,制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防规划文件,继续推进考古与保护相融合。其次,继续深化良渚古城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科学制订考古工作计划,拓展考古发掘范围,推动跨学科合作,不断深化考古究,朝着全面深入揭示良渚古城遗址文化内涵的目标不断迈进此外,努力提升良渚古城遗址的展示阐释水平,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考古研究成果,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进行更加专业、生动、深入的呈现统筹好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维度,推进考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积极助推遗址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遗址保护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和理解,使周边群众更加自觉、坚定地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摘编自《申遗成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下列对材料中良渚古城遗址符合世界遗产“评定标准”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最符合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B.良渚古城遗址中出土的具有信仰和制度象征的玉器等物,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存在统一信仰。C.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的向心式三重结构,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D.良渚古城遗址中的外围水利工程,展现了五千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的杰出贡献。B.在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前,我国55处世界遗产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C.经历了83年的考古之路,25年申遗之路程,良渚古城遗址最终实至名归,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D.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它在防洪、蓄水、水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后续保护管理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各美其美B.美得适度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2.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3.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4.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5.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除外),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赡养上帝(节选)刘慈欣两万艘外星飞船又布满了地球的天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那些太空舱都是银色的球体,远远看去,像是一串串挂在蛛丝导轨上的晶莹露珠。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村口停着两辆大客车,就是一年前送上帝来的那两辆,这一百来个上帝要被送到最近的太空电梯下垂点搭乘太空舱。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就送到这儿吧,谢谢你们这一年的收留和照顾,真的谢谢,不管飞到宇宙的哪个角落,我都会记住这个家的。”他说着把那块球形的大手表摘下来,放到兵兵手里,“送给你啦。”“那……你以后怎么同其他上帝联系呢?”兵兵问。“都在飞船上,用不着这东西了。”上帝笑着说。“上帝爷子啊,”秋生爹一脸伤感地说,“你们那些船可都是破船了,住不了多久了,你们坐着它们能去哪儿呢?”上帝抚着胡子平静地说:“飞到哪儿算哪儿吧,太空无边无际,哪儿还不埋人呢?”玉莲突然哭出声儿来:“上帝爷子啊,我这人……也太不厚道了,把过日子攒起来的怨气全撒到您身上,真像秋生说的,一点良心都没了……”她把一个竹篮子递到上帝手中,“我一早煮了些鸡蛋,您拿着路上吃吧。”上帝接过了篮子:“谢谢!”他说着,拿出一个鸡蛋剥开皮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白胡子上沾了星星点点的蛋黄,同时口齿不清地说着,“其实,我们到地球来,并不只是为了活下去,都是活了两三千岁的人了,死有什么可在意的?我们只是想和你们在一起,我们喜欢和珍惜你们对生活的热情、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上帝文明早已失去的,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上帝文明的童年。但真没想到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实在对不起了。”“你留下来吧爷爷,我不会再不懂事了!”兵兵流着眼泪说。上帝缓缓摇摇头:“我们走,并不是因为你们待我们怎么样,能收留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但有一件事让我们没法待下去,那就是:上帝在你们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一群老可怜虫,你们可怜我们了,你们竟然可怜我们了。”上帝扔下手中的蛋壳,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仰望长空,仿佛透过那湛蓝的大气层看到了灿烂的星海:“上帝文明怎么会让人可怜呢?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文明,不知道她在宇宙中创造了多少壮丽的史诗、多少雄伟的奇迹……现在文明是老了,但不是我们的错,无论怎样努力避免,一个文明总是要老的,谁都有老的时候,你们也一样。我们真的不需要你们可怜。”“与你们相比,人类真算不得什么。”秋生敬畏地说。“也不能这么说,地球文明还是个幼儿。我们盼着你们快快长大,盼望地球文明能够继承它的创造者的光荣。”上帝把拐杖扔下,两手一高一低放在秋生和兵兵肩上,“说到这里,我最后有些话要嘱咐你们。”“我们不一定听得懂,但您说吧。”秋生郑重地点点头说。“首先,一定要飞出去!”上帝对着长空伸开双臂,他身上宽大的白袍随着秋风飘舞,像一面风帆。“飞?飞到哪儿?”秋生爹迷惑地问。“先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再飞向其他的恒星,不要问为什么,只是尽最大的力量向外飞,飞得越远越好!这样要花很多钱死很多人,但一定要飞出去,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到宇宙中去寻找新的世界新的家,把你们的后代像春雨般洒遍银河系!”“我们记往了。”秋生点点头,虽然他和自己的父亲、儿子、媳妇一样,都不能真正理解上帝的话。“哦,秋生啊,”上帝想起了什么,又站住了,“走的时候没经你同意就拿了你几本书,”他打开小包袱让秋生看,“你上中学时的数理化课本。”“啊,拿走好了,可您要这个干什么?”上帝系起包袱说:“学习呗,从解一元二次方程学起,以后太空中的漫漫长夜里,总得找些打发时间的办法。谁知道呢,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真的能试着修好我们那艘飞船的反物质发动机,让它重新进入光速呢!”“对了,那样你们又能跨越时间了,就可以找个星球再创造一个文明给你们养老了!”秋生兴奋地说。上帝连连摇头:“不不不,我们对养老已经不感兴趣了,该死去的就让它死去吧。”一个星期后,最后一艘外星飞船从地球的视野中消失。上帝走了。西岑村恢复了以前的安静,夜里,秋生一家坐在小院中看着满天的星星,已是深秋,田野里的虫鸣已经消失了,微风吹动着脚下的落叶,感觉有些寒意了。“我明白了。”秋生爹说,在这灿烂的星空下,他愚拙了一辈子的脑袋终于开了一次窍,他仰望着群星,头顶着它们过了一辈子,他发现自己今天才真切地看到它们的样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充满了他的血液,使他觉得自己仿佛与什么更大的东西接触了一下,虽远未能融为一体,这感觉还是令他震惊不已,他对着星海长叹一声,说:“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荒诞离奇的想象虚构出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讲述了20亿个来自其他星球的“上帝”与地球人类共同生活发生的故事。B.送别上帝的时候,玉莲哭了,送给上帝一篮煮熟的鸡蛋并且向他诚挚道歉,表明她对之前自己嫌弃和刻薄上帝的过分行为颇为后悔。C.上帝告诉秋生“首先,一定要飞出去!”,意为一种文明要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应该不断探索未知,将自己的基因和文明撒播宇宙。D.文章讲述被技术惯坏的文明在暮年时遭受到的苦难,意在警醒人类:科技不会带给人类幸福,反而会增强人类的惰性,加速文明的衰亡。2.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3.结合小说内容,请从人性、人类命运、宇宙文明发展三个角度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元珍,字伯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愉人,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光宗即位,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缙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巡抚,元珍上疏言:“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杨镐、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奏保二人,欲坐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土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备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选自《明史·刘元珍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B.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C.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D.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常称呼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为“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伯、仲、叔、季。B.礼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称,六部之一。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C.官帑,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指国库里的钱财,也可以用来指国库。D.鳏寡,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老而无子曰鳏,老而无夫曰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元珍治军有方,仕途稍有波折。任南京职方后,他淘汰老弱军士,每年节省两万多两银钱,曾经被皇帝削除名籍,到光宗登位后才被起用为光禄少卿。B.刘元珍正直敢言,不惧得罪权贵。大学士沈一贯秘密地进行活动,让被贬斥的人留任,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指责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C.刘元珍关注国事,心系国家安危。他在上书中说,看到钱梦皋呈上奏疏,总是将结党的罪名加在别人身上,以排挤走好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D.刘元珍表彰节义,颇有操行道义。他在罢职回乡后,以讲学为事业,他表彰具有节操和道义的行为,抚恤鳏寡之人,他的操行和道义在当时被人看重。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至尊之权以售私,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2)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王檐来襄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妃薨,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诏敛以衮冕.,给东园秘器。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革曰:“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B.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C.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D.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太妃死亡也可称“薨”。C.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D.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内才得以安定。B.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C.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到他家里去拜访他。D.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2)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月23日,新疆阿克苏市中小学开学复课的第一天,两名小学生放学路上经过一家医院时,主动向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敬礼并深鞠躬,医生也向她们回礼。两名小学生说,她们想表达谢意和敬意,如果没有医护人员的艰苦努力,同学们就不能安稳上课。我们一起经历了疫情,敬礼的场景让人感慨良深。请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嘈”“慕”“硕”“受”“解惑”的书写。【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2、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语段的意思是传统会更新,但更新不是废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加了新养分和新资源。③的“惰性”“不随时俗俯仰”衔接前文的“相对稳定的结构”,③又是⑥所讲“天然生就的品格”;⑤中的“但”表示转折,领起另一层意思,①是⑤②的结果,④中“传统更新”照应①中的“发生变异”,且和横线后的“更新”联系紧密;据此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3、1.D2.D3.B4.①能树立像天下那样高大品节的人,是把天下看得很狭小的。②后来的所谓君子,为争一点儿官位,即使杀人也干得出来。5.①作者把诸葛亮和伊尹作比,称“诸葛武侯有伊尹风味”,伊尹不以天下为禄,不受千驷;诸葛亮“不别治生,以长尺寸”,都是突出强调他们志向远大,有“大节”“办大事”,不以私利为重,所以能取信于人。②把诸葛亮和后世“君子”作对比。诸葛亮志向高远,不贪慕富贵荣华,心地坦荡,所以能取信于君臣;后世君子,表面追求“立大节,办大事”,实际却追求官阶、富贵,如飞蛾扑火、蜗牛升壁、青蝇逐臭一般,甚至“杀人亦为之”,因而也就难以获得信任。【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准确地判断出来,我们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做题原则。平时,要反复诵读课文,形成强大的语感;同时,要注意对词汇进行归类、整理,通过习题训练来反复、巩固。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②“故事汤事桀”的“故”,应译为“所以”,标结果,而不是“旧,先前”。④“薄田十五顷”的“薄”,应译为“贫瘠,不肥沃”。综合以上分析: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心事”,不能解释为“心里的算计”,可译为“心事”。暴白:暴通“曝”,读作(pù),译为“公开”;“白”,动词,表白,说出。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曲解文意,因果分析错误。从原文“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其肯发此言?虽然,先主、孔明鱼水相得,发此言无难也,此言之发,后主与左右固皆闻之矣”等句可知:刘备对诸葛亮推心置腹的原因主要是诸葛亮和刘备肝胆相照,诸葛亮的高尚的情操和对刘备的忠心。故选B。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1)句采分点:“者……也”表判断;“大节”,高尚的气节;“狭”,形容词作意动,“把……看作狭小”。第(2)句采分点:“君子”反讽,并不是真正的君子;“阶”“级”,均指官阶官衔;“虽”,即使。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在写法上,多用类比或对比,以突出作者的观点的手法运用。做这种题关键是回归到文本找出对比或类比的语句。从类比的角度来看,作者将“伊尹”和“诸葛亮”进行类比,都说明他们勤心事主,忠心耿耿,而且不贪慕钱财福禄。从原文“伊尹,禄之以天下,不顾也;赐马千驷,弗受也”“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等语句可知。与此同时,作者将诸葛亮通后世的所谓的君子进行对比,从“后之君子,争一阶半级,虽杀人亦为之”,可看出这些人格局太小,贪慕私立,中饱私囊,无不用其极,这和诸葛亮的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形成鲜明对比。总之,结合文本,进行筛选提炼归纳即可。【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伊尹这个人,即使用天下的俸禄来给予他,也丝毫不在意;赏赐他一千匹马拉车,也不会接受。天下的人都对他信任很久了,所以他能侍奉商汤夏桀,他曾放逐太甲(商朝第四位君主,商汤长孙)又使其复位。不仅仅是天下的人不以此怀疑,就连夏桀与太甲也对他无一丝一毫疑忌之心。苏东坡谈论他:“是办天下之大事的人,是有天下有伟岸人格和气节的人。注重人格伟岸的人,把天下的其他名利视作狭小的东西。”这个说法十分精当。后世的人认为只有诸葛亮有伊尹的风采和气度。他居于草庐,刘备三顾之后才出山,这和商汤任用伊尹,情况颇为相似。诸葛亮曾经告诉后主说:“我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有十五顷薄田,我自己的子弟衣食,自然会有盈余和富足。我操劳于外,没有其他的开支调度,也不打算置办家业,使他们有多余的费用。假如我死了,不要让库里有多余的布帛,粮仓里有多余的粮食,辜负陛下的隆恩。”看他说的这句话,诸葛亮把富贵看成了什么东西呢!因此,先主刘备临终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值得)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他能力不够,你可以取而代之。”如果不是刘备和孔明孔明肝胆,怎么会说出这番话?虽然这样,先主刘备和孔明的关系如鱼得水,说这句话完全是可信的。说这句话的时候,后主刘禅与左右应该都听说了。后主并非圣明的国君,左右大臣并不是没有奸臣小人,孔明所说的那些有作奸犯科情况的人,应当交由外廷论刑,所以约束管理左右的人,并不是不严。而当时竟然无一人敢兴单方面的言辞来中伤诋毁,后主倚重信任,也最终没有丝毫的怀疑,为什么呢?只因为他(孔明)平时心事公正坦白诚挚,完全能够使上下的人信服。他的这种情况自三代而后,可以说绝无仅有了。后世的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为了一官半职,即使杀人放火也敢做。从年轻到老迈,贪图荣华富贵,犹如飞蛾扑火,蜗牛升壁,苍蝇逐臭一般,却洋洋自得地说:“我能确立高尚的志向,为国家办大事”,这样的话有谁能信?4、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从首句“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可知前面部分的主语是“小溪”,而待选项有⑤和③开头的两种类型。“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的主语变成了“木桥”,所以排除⑤开头的AC两项。③②都是讲溪边的柳枝,而且随风飘动。所以马上运用一个比喻句,“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这个“婀娜”就是呼应飘动的,所以⑥必须在②后。从而排除D项。接着讲更长一点的枝条在水中画着粼粼的波纹,这个时候才会有“水鸟”出现,所以①在⑥后;而④须在①后。剩下的⑤“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与后文“我喜欢过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相呼应,即最后才是⑤。综合以上分析:故选B。【点睛】做排序题时还要注意利用句中的标志性语言来确定个别句子的先后承接、照应关系,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常见标志性语言如: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5、1.B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词,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通过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思念。第二首词,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拿少年时在江南的乐事,反衬今日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之可悲。“白头誓不归”为反语,表达得是强烈的思乡之情。【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已完全从‘心迷’中解脱出来,心情格外舒畅闲适”表述错误。根据诗歌内容,诗人写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以乐景衬哀情,更增添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寂寞之感。故选B。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另外还要抓住主要的意象等来分析把握诗歌情感。而本题是通过比较阅读来分析情感的异同点。所以可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分析比较。第一首诗歌,上片诗人回忆了洛阳的美景,勾起了令人迷惘的乡思和怀才不遇的伤感。下片诗人又写江南春景,通过写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以乐景衬哀情,更增添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寂寞之感。最后一句,抒发了对故国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第二首诗歌,上阕是对江南生活的回忆。当年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年少风流,那样美好的年华,有如花的女子爱慕着,但我没有钟情于这些。如今这一切都过去了,我反而觉得在江南的生活毕竟是美好的,是值得怀念的。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有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也有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这一句从回忆中回到了现实,运用对比的手法,拿少年时在江南的乐事,反衬今日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之可悲。假如现在还有当时那样美好的生活,那样的动人的相遇——“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即使白发苍苍也誓不回乡了。此句表明是说不想还乡,实际是运用反语的手法,从作者当时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来看,作者这时已有65岁,被迫入蜀中,且唐朝已经灭亡,作者已无家可回、无国可归了。所以作者这一句的重点是落在“归”字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婉转表达,饱含着诗人对中原和故乡的思情。据此分析可以得出两首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得出答案。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循”“博”“彘”“涂”“绵”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7、4.A5.B6.①推进保护与考古相融合。遵循国际遗产保护公约,制订长期规划,要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②深化考古研究。拓展发掘范围,推动跨学科合作,全面进行考古。③提升展示阐释水平。兼顾专业化和大众化,推进考古学术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使群众自觉参与遗产保护。【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最符合世界遗
产的评定标准”错误,材料中只是说“良诸古城遗址主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并没有说“最符合”。故选A。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我国55处世界遗产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错误,材料一中说“良诸古城遗址成功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材料二中说“我国以前成……良诸遗址修建于距令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55处世界遗产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是错误的,应该是54处。故选B。6.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由题干中的“开展后续保护管理工作”可知,此题的答题区间是材料四,根据材料四中的“首先”“其次”“此外”等先找到答案的内容要点,然后再进行分点概括。“首先,认真落实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妥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有效应对未来游客数量增长带给遗产完整性的潜在威胁,调整完善遗产保护区划,提升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保护等级,制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防规划文件,继续推进考古与保护相融合”,即推进保护与考古相融合;“科学制订考古工作计划,拓展考古发掘范围,推动跨学科合作,不断深化考古究,朝着全面深入揭示良渚古城遗址文化内涵的目标不断迈进”,“统筹好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维度”“推进考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使周边群众更加自觉,整定地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即深化考古研究;即提升展示阐释水平。【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4.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5.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6.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8、1.C2.B3.D4.要点一: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要点二: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要点三: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5.(示例1)《边城》中的女主角翠翠具有复杂的性格,既善良、纯粹,同时又勇敢、有主见。十五岁的翠翠乖巧懂事,疼爱爷爷;然而当她面对权势人家的大老和二老同时对她的倾心,她却听从爷爷的主意,拒绝了大老。而当爷爷死去,翠翠面对她的心上人二老却十分冷漠,似乎是怪罪他曾经对爷爷的“不敬”。可见她十分有主见,不完全是旧时代的“乖女孩”,人物更多面化。(示例2)《呐喊》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物。鲁迅所言的“不幸”与“不争”在他的身上得以很好地体现。一方面他身为读书人,坚持穿长衫站着喝酒,把茴香豆分给孩子,是一个善良的读书人,最后却被打断腿,也并未被人挂念,只落个“大概已经死了”的“不幸”结局;另一方面,他十分迂腐,好吃懒做,故步自封,自许读书人而一味维护“面子”,教小伙计写“茴”字,拿“读书人的事”当幌子麻痹自己,不思进取,可谓“不争”。由此观之,孔乙己是个让人既批判又同情的人物。(示例3)我认为翠翠的形象是复杂的、鲜活的。首先,她是纯真自然、美好质朴的,面对婚事时是羞涩与内敛的。但是,同时她也是迂腐的、脆弱的、被动的,因婚事而苦恼哭泣,不敢直面梦中歌声,甚至不敢面对二老的追求,这注定了她的爱情是悲剧的。她不能主动追求爱情,最后在无奈中等待二老归来。因此,我认为翠翠的形象有两面性。(示例4)林黛玉的复杂,体现在她“柔”与“刚”的矛盾性上。她的“柔”是明显地体现在她的外貌中的,“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成日的泪也表现了她的“柔”;她的“刚”体现在她内里的品格中,她自恃才高,勇于反抗,坦诚率性,不屑于做虚伪的掩饰,她是以“刚”的姿态面对这个虚伪的世界。所以在对她两极分化的评价中,既有“古今奇女子”的赞扬,又有“空有才情,其余不足取”的贬斥。(示例5)人物的复杂性基于读者理解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只是一名平凡的老渔夫,但他却在海上独立跟条小船般大的鱼搏斗了三天两夜,并最终捕获了它,然而在他返航途中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一条又一条鲨鱼,老人拼命与鲨鱼搏斗,用浆打、戳、刺,累得他筋疲力尽,鲨鱼却把大鱼吃得只剩一条白骨。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要揭示的哲理。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缺陷,自己都是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从这个角度来说老人是失败了,但是这个失败者却具有优胜者的风度,因为他真,正的对手并不仅仅是一条大鱼和数条鲨鱼而是大海!能在大海的危难前未言放弃,永不言败,是真英雄。【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一中圈出有关红楼女子的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C项,“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并非“兼具”。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二中圈出有关“冷香丸”的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B项,“‘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二是为人端庄”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这两个都是“热毒”,紧跟着后面说“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这应该是“冷”的表现。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三中圈出能证明宝钗不“奸”的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D项,“……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错误,材料三倒数第二段说的是“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然后浏览三则材料,圈出对宝钗评价的角度,再分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这是创作原则方面的原因;如材料二“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这是读者立场角度的原因;材料三“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这是写作手法方面的原因。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所给材料,理解材料中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根据题意进行提炼和发挥。本题要求学生对六部作品有相当的了解和认识,熟悉人物、情节、主题。作为探究题,应抓住“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这一点,选择一个最熟悉的人物,用具体事件解释他的复杂性体现在哪里;然后对人物复杂性的意义、对该作品造成人物复杂性的原因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9、1.D2.①科学性。小说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激发人们对宇宙、科技等的思考,开拓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如文中的上帝经由外星飞船往来太空和地球,由反物质发动机推动的飞船可以进入光速飞行等超现实的存在。②文学性。小说在场景宏大震撼、想象奇幻之外,还注重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思维。如上帝与秋生一家离别之时和秋生在灿烂星空下的思索,都极具文学思维的细腻和真实。③人文性。小说将奇丽的科幻与优美文学相融合,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产生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思索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关注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蕴藉深沉。3.①对人性唯利是图的批判和对善良的呼唤。地球人类对待上帝态度前后的变化,揭示出了人性的缺点和鄙陋,希望人类唤醒人性深处的良知。。②对人类命运发展的深沉忧虑和深切关怀。作者通过上帝之口指出了若干年后人类可能面临的问题,为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③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与竞争的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文明共存和竞争的结果。作者点明了文明衰亡甚至宇宙终结的必然性,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文明走向和宇宙存亡的忧思。【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科技不会带给人类幸福,反而会增强人类的惰性,加速文明的衰亡”错误,文中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捷的生活,解决了许多难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找准文中依据,再结合具体语句及语言所体现的特征进行分析。“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题干明确要求考查文本基本特征,切入角度是“科学性”与“文学性”两个方面,对于科幻小说,“科学性”方面要分析到小说中的“科学元素”,“文学性”方面则要分析到文本中的“文学思维”,有时,也可以从人文性角度加以补充。(1)从科学性角度:“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上帝要被送到最近的太空电梯下垂点搭乘太空舱”“修好我们那艘飞船的反物质发动机,让它重新进入光速”等文句充满着科学性的想象,同时刺激着读者的创造性思维,上帝经由外星飞船往来太空和地球,由飞船进入光速飞行等等这些超出现实的存在,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已经存在的科学事实的想象性刻画与预测,读者思考。(2)从科学性角度:文学角度重在小说中的文学性思维的体现,《赡养上帝》这篇科幻小说场景宏大,充满了奇特想象,其文学性也体现对小说人物的刻画与环境和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如“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上帝扔下手中的蛋壳,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仰望长空,仿佛透过那湛蓝的大气层看到了灿烂的星海”都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性,极具真实感、细腻感。(3)从人文性角度:小说用富于人文性的语言建构起小说的框架并在看似天马行空的荒诞叙事中呈现出作者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的忧虑,小说的科幻性与文学性相融合,在科学的想象中寄予文字以深厚的文学思维,意味无穷,发人深省。3.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从不同角度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此类题通常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解题时先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然后抓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本题的题干明确要求从“人性、人类命运、宇宙文明发展”三个角度来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所以以此展开分析。(1)从人性角度:文中“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通过地球人对待上帝态度前后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的虚伪和鄙陋,从小说的语言即能看到人类的缺点,作者表达了对人性中唯利是图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良知与善良的呼唤。(2)从人类命运角度:小说中讲到了上帝文明,“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文明,不知道她在宇宙中创造了多少壮丽的史诗、多少雄伟的奇迹……现在文明是老了,但不是我们的错,无论怎样努力避免,一个文明总是要老的”,上帝文明在衰落,地球也将会如此,“谁都有老的时候,你们也一样”“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都透露出人类在未来将会面对的问题,作者借上帝之口来提醒人类,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深深地关切与忧虑。(3)从宇宙文明发展:在文明层面上,作者表达了对不同文明之间的思考,小说中“我们喜欢和珍惜你们对生活的热情、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上帝文明早已失去的,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上帝文明的童年”“找个星球再创造一个文明”“最后一艘外星飞船从地球的视野中消失”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文明共存和竞争的结果;“一定要飞出去,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到宇宙中去寻找新的世界新的家”说明了文明衰亡的必然性,这些语句无一不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深深忧虑,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包括探究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可抛开文本随意生发、自我发挥。【点睛】对于探究主题意蕴题,注意以下几点:(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或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探讨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回答问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10、1.B2.D3.B4.(1)假借皇帝至高的权力来进行营利的活动,窃取朝廷的恩惠用来收买人心,欺骗皇帝而不忠诚,有什么能比这更严重的!(2)刘国缙是李成梁的义子,李成梁放弃边界,刘国缙为他设法解脱罪责,于是种下了祸根。【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这个语段的意思是:皇上看到奏疏大发脾气,命令一并降刘元珍、贺灿然职三级,调任最边远的地方。不久,庆远及御史李柟等上疏救援。皇帝更加不高兴,停发他们的俸禄,将刘元珍等贬到最边远的地方任杂职。考生要抓住动词,且分析清楚人物之间的关联。“怒”是皇帝看到奏疏后的反映,作补语,故“帝得疏怒”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AD;“三秩”是三级官职,是“贬”的情况交代,故“三秩”应该与“贬”同在一句,共同交代皇帝“命(命令)”的内容,故排除CD。故选B。2.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D项,“老而无子曰鳏”错误,应该改为“老而无妻曰鳏”。故选D。3.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B项,“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错误,依据“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刘元珍正当服丧期满等待依次补缺,上书直言。由此可知,刘元珍当时正守丧期满,在等待依次补缺。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假:借助;售私:进行营利的活动、谋取私利;以:用来;市德:收买人心;罔:欺骗;孰:谁、什么;孰大于是:状语后置句,有什么比这更大。(2)乃:是;营免:设法解脱罪责;遂:于是;基:种下、埋下。【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等,对难翻译的地方,要依据语境的提示,结合逻辑事理合理推出。参考译文:刘元珍,字伯先,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起初授职南京礼部主事,进为郎中,父母年岁大了,刘元珍回家赡养他们。后又起用为南京职方郎中,淘汰军营中老弱的士兵,每年节省银两二万多。万历三十三年(1605)京官考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将宰相府的钱梦皋等全部贬退。大学士沈一贯秘密为之斡旋,皇上下诏给事中、御史被贬退的都留下,而且没发下考察的奏疏。刘元珍正当服丧期满等待依次补缺,上书直言:“沈一贯自从执掌朝政以来,亲近小人,窝藏奸险的人,凭借权势谋取私利,窃取朝廷的恩惠以获取好的名声,欺君罔上的不忠,没有比这更大了!最近看到钱梦皋有奏疏,每每用朋党之名强加于人。从古至今,小人没有不用朋党之说先控告好人的。这关系到治乱安危的大事,不是小事情。”疏奏上,被留在禁中。当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讨论京察。主事庞时雍则直接攻击沈一贯欺君罔上罪行十条、误国之罪十件。皇上看到奏疏大发脾气,命令一并降刘元珍、贺灿然职三级,调任最边远的地方。不久,庆远及御史李柟等上疏救援。皇帝更加不高兴,停发他们的俸禄,将刘元珍等贬到最边远的地方任杂职。不久,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言语过激。皇上迁怒于刘元珍等人,将他们皆从官籍中除掉。然而考察的奏疏也颁布下来,各被留用的人都自动免职离去了。光宗即位,起用刘元珍为光禄少卿。当时辽、沈已经陷落,所以赞画主事刘国缙进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递文书给督饷侍郎,命令发舟南渡。言官想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开工庆典仪式物料供应与配送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3篇
- 2024泰州智能制造业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版高端住宅项目用块石采购与室内装饰合同3篇
- 2024技术服务维护合同范本
- 2025版应急广播系统安装与应急演练合同2篇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微积分C(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环境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 2024版游乐场入场券销售代理协议样本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及利润分成协议3篇
- 2022阀门制造作业指导书
- 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课程
-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格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文总复习课件
- SHS5230三星指纹锁中文说明书
- 无水氯化钙MSDS资料
- 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
- 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概述
- 健康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 指挥中心大厅及机房装修施工组织方案
- 真心英雄合唱歌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