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师用书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师用书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师用书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师用书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地貌等。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3.意义: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项目生产功能稳定功能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实力指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自我调整、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供应叶绿素,大气供应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供应水分和养分盐,最终生产出有机物大气中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的途径:植物与大气的碳交换,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要素的独特功能以外,还具有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1.一个要素的演化必定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2.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例证法理解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以森林面积的削减为例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更,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更,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更。2.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更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更也不同步。3.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加,环境变更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更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考点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2024·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宠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2)题。(1)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2)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思维培育】学问储备材料信息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调运学问地形等自然因素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我的解答】(1)D(2)C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自然环境的发展变更。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表所示: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要素联系水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要素联系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4.生物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以及地形、土壤、浇灌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项目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冲突;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以及能量的流淌、转化;②联系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变更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考向1水文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太平洋中部有一独立的椭圆形岛屿(如图所示),岛上石灰岩广布,最高海拔61米。岛上降水丰富,却没有河流,唯一的湖泊(布阿达湖)也是咸水湖。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对该岛“没有河流”现象的说明,错误的是(D)A.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B.地表石灰岩广布,下渗较严峻C.岛屿面积狭小,不利于储水D.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水易流失2.布阿达湖成为咸水湖的必要条件有(B)①降水丰富②蒸发旺盛③无出湖径流④有海水倒灌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考向2植物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2024·湖南卷)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更状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3~5题。离河岸距离/m群落属性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群落盖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电导率/(mS·cm-1)50乔—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乔—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乔—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乔—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乔—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乔—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乔—草45.009127.781.400.501100乔—草40.339163.061.580.661250乔—草34.339152.321.621.983.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更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像的影响因子有()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4.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实力强5.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逝的主要缘由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削减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3.B4.A5.B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变更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更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更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更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像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干脆获得地下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使浅根系草本植物获得水分,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符合题意,解除C;草本植物根部较浅,水分竞争力并不强,解除B;该区域地下水位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峻,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实力强不是其广泛分布的主要缘由,解除D。第5题,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源条件,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实力更强,使得灌木消逝,B符合题意;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相比,灌木竞争实力更强,因此灌木消逝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解除D;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削减、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逝的主要缘由,解除A、C。考点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意义(2024·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更。据此完成(1)~(2)题。(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更的主要缘由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10—2017年SDI值的变更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思维培育】关键实力获得和解读信息①1973—2004年SDI值呈上升趋势:水下地貌体出露会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SDI值变大;湖岸土地沙化加剧会导致湖岸线越来越曲折;②2010—2017年SDI值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湖岸线曲折,湖岸线长度变长;该湖泊水位上升,土地沙漠化减弱;该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扩大调动和运用学问分析湖泊面积变更时间长短。假如是长期的变更(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缘由,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剧造成的;假如是近十几年的变更,则主要考虑人为缘由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驾驭我国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综合思维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结合湖岸线的曲折程度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的变更【我的解答】(1)A(2)D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自然环境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环境:自然环境要素的变更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环境中的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更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变更。考向1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高寒草原(AS)是在寒冷、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是长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其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依据覆盖度不同,高寒草原可以分为H—AS(覆盖度>50%)、M—AS(30%<覆盖度<50%)和L—AS(覆盖度<30%)三种类型。下图为长江源区三类高寒草原的面积在不同时段的年均变更率。据此完成1~2题。1.关于长江源区高寒草原覆盖度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B)A.1986—2000年高寒草原面积变更幅度最小B.1969—2013年覆盖度变更的重要缘由是气候变暖、变干C.2007—2013年L—AS面积减小D.1969—2013年H—AS和M—AS减小面积相等2.长江源区高寒草原的变更对源区的影响有(D)①地表径流增加②地下径流增加③地下水位上升④生物多样性削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考向2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2024·株洲模拟)岩溶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潮湿—半潮湿气候条件、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表植被遭遇破坏,造成土壤严峻侵蚀,基岩大面积袒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土壤流失的现象。下图示意湖南省西北部地区石漠化发生率(单位:%)随坡向的变更状况。据此完成3~4题。3.石漠化发生率随坡向的变更特点是(A)A.阳坡大于阴坡B.背风坡大于迎风坡C.西坡大于东坡D.半阴坡大于半阳坡4.石漠化发生率的分布特点说明南坡(C)A.降水频率较低,土壤团聚度差B.土壤水分较少,植被覆盖率低C.昼夜温差较大,岩石风化较快D.地形坡度较缓,面积相对较大二十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4·龙岩模拟)探讨发觉,部分南极地区已经被绿藻覆盖,甚至在太空中都能看到成片的绿色。据估计,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暴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四周的小岛上。下图为南极地区绿藻暴发点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想影响南极地区绿藻分布的主要因素有()A.光照和土壤 B.岩石和地形C.气温柔液态水 D.风力和液态水2.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关于“不确定”的缘由说法正确的是()①绿藻生长可削减大气对地面辐射的汲取②绿藻生长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汲取③绿藻可使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④绿藻可以削减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③④1.C2.A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的“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暴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四周的小岛上”可推想,绿藻难以从冰块中获得水源,必需通过液态水才能获得水源,南极半岛以及南极大陆四周的小岛纬度较低,夏半年时,气温可超过0℃,表层冰层会溶化,为绿藻生存供应所需的液态水。第2题,绿藻会汲取二氧化碳,使当地二氧化碳含量削减,从而会削减大气对地面辐射的汲取,使气温降低;而绿藻的反射率比冰雪地面低,会让地表汲取更多的热量,使气温上升,因此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2024·孝感模拟)20世纪以前,我国大部分森林都生活着老虎,包括东北虎、新疆虎、华南虎和孟加拉虎。其中,华南虎数量最多,栖息地面积最广。新疆虎毛色较淡,主要分布在天山南部和北部,主要栖息地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新疆虎大量消逝的时间段是1899—1961年,尤其是下半段,消逝速度之快远超人们的想象。下图为历史时期中国新疆虎分布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新疆虎栖息地()A.集中分布在山麓地带B.沿水源分散分布C.集中分布在盆地中部D.沿山脉分散分布4.新疆虎毛色较淡是为了适应()A.面积较小的绿洲环境B.单一的食物种类C.浅黄色的荒漠环境D.常见的人类活动3.B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新疆虎分布地区主要在河流沿线旁边,沿水源分散分布,并没有集中分布在山麓地带或盆地中部;图示信息显示,新疆虎栖息地并没有沿山脉分散分布。第4题,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荒漠面积较大,新疆虎毛色较淡,主要是为了适应浅黄色的荒漠环境,便于隐藏伪装,以捕获食物;这种毛色的颜色并不是为了适应食物种类和绿洲环境;区域自然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并不频繁。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盆地内分布着戈壁荒漠、湖泊和盐沼,是我国最大的盐沼分布区。据此完成5~6题。5.推想柴达木盆地有大量盐沼分布的缘由是()A.降水量大 B.蒸发量小C.冰川融水补给量大 D.土质黏重,下渗少6.盆地内部地貌、植被呈环状分布,与其相符的是()A.中心为湖泊,内环为盐沼,外环为戈壁荒漠,外围是芦苇带B.中心为湖泊,内环为芦苇带,外环为盐沼,外围是戈壁荒漠C.中心为盐沼,内环为芦苇带,外环为戈壁荒漠,外围是湖泊D.中心为戈壁荒漠,内环为盐沼,外环为湖泊,外围是芦苇带5.C6.A解析:第5题,柴达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A、B错;柴达木盆地内分布有季节性冻土,下渗少,下渗和盐沼形成关系不大,D错;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有山地分布,冰川融水补给量大,为盐沼的形成供应了条件,C对。第6题,盆地中心地势最低,积水成湖;内环积水不会太多,又有冰雪融水带来的矿物质,加上全年干旱少雨,地表水分蒸发快,故形成盐沼;盐沼外围盐分高,是寸草不生的盐壳,形成戈壁荒漠带;最外围盐分削减,有芦苇分布。(2024·赣州模拟)读我国西北某绿洲区农田弃耕后植被演替模式表,完成7~9题。弃耕时间优势植被种群及其变更特征种群来源1—2年马齿苋、灰绿黎等一年生杂草,生命周期短农田内部3—6年盐爪爪、猪毛菜等,多盐生植被、根茎类,农田杂草削减农田四周8—10年骆驼刺、花花柴等,多低矮灌木、根茎类,演替时间长农田外部20年左右红柳、梭梭等,以耐盐、抗旱灌木为主,处于稳定阶段自然环境7.该地农田弃耕的主要缘由是()A.风沙危害 B.干旱加剧C.土壤盐碱化 D.地下水位下降8.随着弃耕年份的增加,土壤()A.水分增加 B.盐分上升C.有机质削减 D.紧实度增加9.弃耕后,植被生物多样性最高时期可能出现在()A.弃耕1—2年 B.弃耕3—6年C.弃耕8—10年 D.弃耕20年左右7.C8.D9.C解析:第7题,读表可知,弃耕20年左右,耐盐抗旱植被渐渐生长起来,并处于稳定阶段,说明农田弃耕的主要缘由是土壤盐碱化;该地位于我国西北绿洲区,浇灌较为便利,且风沙危害较小,风沙危害不是弃耕的主要缘由;该地随着年份增加,植被不断生长,说明干旱并没有加剧;农田须要水浇灌,不合理的浇灌简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故弃耕时地下水位应较高,土壤盐碱化严峻。第8题,依据表中信息可知,随着年份的增加,该区域内优势植被不断演化,在演化过程中,植被的根系渐渐增多加长,且有机质也在增加,导致土壤紧实度不断增加;该区域属于绿洲,降水稀有,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并未增加;随着植被的生长,自然环境自然改善,土壤盐度也渐渐下降;由于植被的演替、枯枝落叶等,导致土壤有机质不断地增加。第9题,依据表中信息可知,弃耕1—2年后,生长的是杂草,周期短,只出现在农田内部,种类较少;弃耕3—6年后,杂草削减,出现了盐生植被、根茎类等,出现在农田四周,种类比弃耕1—2年后增多,但不是最多;弃耕8—10年出现低矮灌木,也有根茎类植被,且演替时间长,在农田外部都有,这一时间可能有杂草、根茎类植被和低矮灌木,因此种类较多,可能为生物多样性最高时期;弃耕20年左右处于稳定阶段,以耐盐抗旱灌木为主,生物多样性较少。我国闻名的咸水湖纳木错位于羌塘高原的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侧,与青藏高原同时形成,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下图为某科考队拍摄的纳木错照片。据此完成10~11题。10.从全球气候变更的角度推想,纳木错湖岸线自湖泊形成至今()A.持续上升 B.先升后降C.反复升降 D.持续下降11.推想目前该区域发生的变更可能有()①冰川面积萎缩②生物多样性增加③地带性植被变更④冻土消融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0.C11.D解析:第10题,依据材料信息“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说明该地区湖岸线经验了多次变动;材料“与青藏高原同时形成”说明该地区地质历史较长,可追溯到距今4.5亿年,整个地质史期间经验了多次的冰期与间冰期的变更,所以,其湖岸线自湖泊形成至今经验了反复的升降变更。第11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气温上升,冰川溶化量增加,冰川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削减,冻土消融,①④正确,②错误;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未发生变更,地带性植被没有变更,③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24·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艾比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流域内湿地、荒漠交织,根系较浅的植物更耐盐碱土壤,根系较深的植物耐旱实力更强。某地理爱好小组选取艾比湖流域河岸、沙丘、荒漠、盐沼四种不同生境所对应的典型荒漠植被胡杨、梭梭、白刺和盐穗木作为探讨对象,开展相关探讨。图1示意艾比湖位置,图2示意四种植被的水分来源及其利用比例。图1图2(1)夏季艾比湖流域植被利用深层水源较多,试分析缘由。(2)推想图示四种植被中耐盐碱实力最强的植被类型,并说明依据。(3)探讨表明,胡杨虽然主要生长在河岸周边,但其对河水的利用率不高,试简述缘由。解析:第(1)题,艾比湖流域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浅层和中层土壤水分损耗严峻,含水量降低;夏季光照强,热量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强,生长速度快,植被需水量增大。故夏季艾比湖流域植被利用深层水源较多。第(2)题,据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