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1.说出影响地域差异的因素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在不同空间尺度的表现。2.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地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3.读图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举例说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通过典型案例的视频、图文等资料,分析自然环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及表现。地理实践力:通过设计一次模拟野外考察,相识自然环境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特点。区域认知:通过不同的区域图,结合某详细区域,会说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本节要点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形成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2.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改变规律。一、地域差异1.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包括_太阳辐射量__、_距海远近__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2.地域差异的产生(1)同纬度地区(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汲取的_太阳辐射量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_数量__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寒带__不同的景观。3.地域差异的体现:不同的_空间尺度__上,即规模有大有小。(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_温度带__分异和海陆分异。(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_自然带__的分布。(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1)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①特点:自然地带横穿整个_大陆__。②主要自然地带:苔原带、_亚寒带针叶林__带、热带雨林带。(2)中纬度地区①特点:肯定范围内_东西__向延长、_南北__向更替。②主要自然地带a.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_温带落叶阔叶林__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b.大陆西岸:_亚热带常绿硬叶林__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1)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2)景观改变: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温馨提示]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潮湿、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250~450毫米/年),且集中于夏季。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降水量稀有(小于250毫米/年),气温改变猛烈,日较差很大。学问点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是一首描写北方边地秀丽风光的乐府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闻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雄奇豪壮的边塞诗,开篇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的情形。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1)敕勒川所在区域的自然带是什么?(2)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缘由是什么?(3)两地区的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提示:(1)温带草原带。(2)海陆位置的不同。(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典型地域差异的成因地域差异成因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的景观差异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猛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因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交换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从而形成潮湿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从低纬到高纬的景观差异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汲取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改变的方向改变,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长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改变方向(南北方向)经度改变方向(东西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改变: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改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例题下面景观图依次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长白山原始森林。读图,据此完成(1)~(3)题。(1)上面纬度基本相同的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体现了(B)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导致以上自然景观差异形成的基础是(C)A.地形 B.土壤C.水分 D.热量(3)这种分异规律体现得最明显的地区是(B)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解析]第(1)题,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长白山原始森林位于同一纬度区,热量条件差异不大,由东向西植被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导致以上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由沿海向内陆降水渐渐削减,所以该差异形成基础是水分,C正确。第(3)题,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大,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明显,这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得最明显,B正确;北半球低纬度地区陆地接近海洋,差异较小,A错误;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南半球低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小,沿海到内陆差异不明显,C、D错误。对点训练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动身,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幻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地带类型主要有(C)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2)沿途自然地带改变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D)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地方性分异规律—地形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从北京到柏林经过地区的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经过的自然地带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从北京到柏林是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反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策略指导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推断方法推断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长方向和更替方向。如下图所示。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长、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长、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改变。(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太阳辐射:赤道两极↓热量带:赤道两极↓植被:赤道两极↓土壤:赤道两极(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降水量:沿海内陆↓植被:沿海内陆↓土壤:沿海内陆考题展示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途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1)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2)从③→④→⑤体现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A.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第(1)题,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其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①地受季风环流影响,③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两地因大气环流不同使降水存在差异。③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同纬度的②地则为热带草原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②地海拔高。第(2)题,③→④→⑤纬度不同,热量发生差异,体现了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解析]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离海较近的甲地发育了森林,而丙地因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地草原广布。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A.从东向西降水削减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上升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解析]上述植被的改变,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的结果。读图,据此完成3~4题。3.从①→②,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这种改变属于(B)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4.确定由③→④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A.热量 B.水分C.地势 D.光照[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从①地到②地是从沿海向内陆,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B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从③地到④地是从我国南部沿海到东北地区,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下图示意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5~6题。5.依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地区可能位于(B)A.澳大利亚大陆 B.亚欧大陆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6.图中自然带的改变反映了陆地环境(B)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第5题,图示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地区可能位于亚欧大陆。第6题,图中自然带的改变反映了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二、综合题7.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C,H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温带季风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温带海洋性__气候。(2)图中_G,H__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由_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形成的。(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__规律。(4)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__规律。[解析]依据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