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环境保护化学品行业背景分析
一、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为了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必须建立科学的新产品开发管理
程序。不同行业的生产条件与产品项目不同,管理程序也有所差异。
(一)新产品构思
构思是为满足一种新需求而提出的设想。在产品构思阶段,营销
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寻找,积极地在不同环境中寻找好的产品阂思;
激励,积极地鼓励公司内外人员发展产品构思;提高,将所汇集的产
品构思转送公司内部有关部门,征求修正意见,使其内容更加充实。
最高管理层是新产品构思的主要来源。新产品构思的其他各种来源包
括发明家、专利代理人、大学和商业性的研究机构、营销研究公司等
等。Google公司一直以创意闻名,其内部有一个“福利”,就是每位
员工每周都可以抽出20%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让灵机
一动的想法有机会变成现实,就是这样的自由分为成就了Google不断
推出新产品新创意的能力。
营销人员寻找和搜集新产品构思的主要方法有:
(1)产品属性排列法。将现有产品的属性一一排列出来,然后探
讨,尝试改良每一种属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产品创意。
(2)强行关系法。先列举若干不同的产品,然后把某一产品与另
一产品或几种产品强行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构思。比如,组合家
具的最初构想就是把衣柜、写字台、装饰柜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用途相
结合,设计出既美观又较实用的组合型家具。
(3)多角分析法。这种方法首先将产品的重要因素抽象出来,然
后具体地分析每一种特性,再形成新的创意。例如,洗衣粉最重要的
属性是其溶解的水温、去污力、使用方法和包装,根据这些因素所提
供的不同标准,便可以提出不同的新产品创意。
(4)聚会激励创新法。将若干名有见解的专业人员或发明家集合
在一起(一般以不超过10人为宜),开讨论会前提出若干问题并给予
时间准备,会上畅所欲言,彼此激励,相互启发,提出种种设想和建
议,经分析归纳,便可形成新产品构思。
(5)征集意见法。指产品设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
方式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征求科技人员的意见,询问技术发明人、专
利代理人、大学或企业的实验室、广告代理商等的意见,并且坚持经
常进行,形成制度。
对于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讲,来源于国外的新产品构思更加符
合外国市场的需求倾向,因而具有特殊价值。但是,国外的构思来源
通常比国内的构思来源难以获得。跨国企业应该与国外分销商和中间
商保持紧密联系,鼓励他们提供新的产品创意。最终用户使用后的反
馈意见也是创意的关键来源。为了避免研发失败的风险,跨国企业可
以通过特许经营或收购的途径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获取新产品的创
意。战略联盟逐渐成为全球性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重要途径。两家或两
家以上的全球企业联合投资于某一技术开发领域,共担失败风险,共
享成功果实。
(二)筛选
筛选的主要目的是选出那些符合本企业发展目标和长远利益,并
与企业资源相协调的产品构思,摒弃那些可行性小或获利较少的产品
构思。筛选应遵循如下标准:
(1)市场成功的条件。包括产品的潜在市场成长率,竞争程度及
前景,企业能否获得较高的收益。
(2)企业内部条件。主要衡量企业的人、财、物资源,企业的技
术条件及管理水平是否适合生产这种产品。
(3)销售条件。企业现有的销售结构是否适合销售这种产品。
(4)利润收益条件。产品是否符合企业的营销目标,其获利水平
及新产品对企业原有产品销售的影响。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剔除那些明显不适当的产品构思。
筛选新产品构思可通过新产品构思评审表进行。
在筛选阶段,应力求避免两种偏差。一种是漏选好的产品阂思,
对其潜在价值估价不足,失去发展机会;另一种是采纳了错误的产品
构思,仓促投产,造成失败。
(三)产品概念的形成与测试
新产品构思经筛选后,需进一步发展更具体、明确的产品概念。
产品概念是指已经成型的产品构思,即用文字、图像、模型等予以清
晰阐述,使之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潜在的产品形象。
一个产品构思能够转化为若干个产品概念。每一个产品概念都要
进行定位,以了解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优选最佳的产品概念。选择
的依据是未来市场的潜在容量、投资收益率、销售成长率、生产能力
以及对企业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可采取问卷方式将产品概念提
交目标市场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进行测试、评估。产品概念的问卷可
以包括以下问题:你认为这种饮品与一般奶制品相比有什么优点?该
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与同类产品比较,你是否偏好此产品?
问卷调查可帮助企业确立吸引力最强的产品概念。例如通用汽车在开
发Aurors时,项目小组在进行最早涉及之前采取抽样调查对美国全国
4200名顾客进行了访问,才确定了产品概念。
以净化空气的产品为例。在设计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希望
为谁提供净化空气的产品,即目标消费者是谁?大凡空气浑浊的地方
都可使用这种产品,是针对家庭使用,还是提供给诸如商场、娱乐场
所、医院等大型公共场使用,或者专门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火车、汽
车、轮船、飞机)内部的空气净化。其次,净化空气的产品能提供的
主要利益是什么?促使室内外空气循环?制造新鲜空气?杀菌?增加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吸收灰尘?根据对这些问题回答的组合,可得
到以下几个新产品概念:
概念1:一种家庭空气净化器,为家庭室内保持清新的空气而准备。
概念2:一种专门为保持火车、汽车、轮船及飞机内空气新鲜而制
的空气净化器。
概念3:一种供大型公共场所使用的中央空气净化器。
概念4:专供医院使用的空气净化器,主要功能在于杀菌。
(四)初拟营销规划
企业选择了最佳的产品概念之后,必须制订把这种产品引入市场
的初步市场营销计划,并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不断完善。初拟的营销
计划包括三个部分:(1)描述目标市场的规模、结构、消费者的购买
行为、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短期(如三个月)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
利润率预期等;(2)概述产品预期价格、分配渠道及第一年的营销预
算;(3)分别阐述较长时期(如3〜5年)的销售额和投资收益率,
以及不同时期的市场营销组合等。
(五)商业分析
即从经济效益分析新产品概念是否符合企业目标。包括两个具体
步骤:预测销售额和推算成本与利润。
预测新产品销售额可参照市场上类似产品的销售发展历史,并考
虑各种竞争因素,分析新产品的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等。这时公司
可能会用到一些运筹学中的决策理论,比如:在一个假设的营销环境
下,对几种不同的销量和产量下的盈利率进行估计,运用不同的准则
(如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和最可能准则),模拟计算出可能的报酬率
及其概率分布。对那些为全球市场开发的新产品来说,做这些工作更
加复杂,因为需要考虑的潜在顾客和市场范围更大。
(六)新产品研制
主要是将通过商业分析后的新产品概念交送研发部门或技术工艺
部门试制成为产品模型或样品,同时进行包装的研制和品牌的设计。
这是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步骤,只有通过产品试制,投入资金、设
备和劳力,才能使产品概念实体化,发现不足与问题,改进设计,才
能证明这种产品概念在技术、商业上的可行性如何。应当强调,新产
品研制必须使模型或样品具有产品概念所规定的所有特征。
(七)市场试销
新产品试销应对以下问题做出决策:
(1)试销的地区范围:试销市场应是企业目标市场的缩影。
(2)试销时间:试销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该产品的平均重复购
买率决定,再购率高的新产品,试销的时间应当长一些,因为只有重
复购买才能真正说明消费者喜欢新产品。
(3)试销中所要取得的资料:一般应了解首次购买情况(试用率)
和重复购买情况,(再购率)。
(4)试销所需要的费用开支。
(5)试销的营销策略及试销成功后应进一步采取的战略行动。
(A)商业性投放
新产品试销成功后,就可以正式批量生产,全面推向市场。这时,
企业要支付大量费用,而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往往利润微小,甚至
亏损,因此,企业在此阶段应对产品投放市场的时机、区域、目标市
场的选择和最初的营销组合等方面做出慎重决策。
二、目标市场战略
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种
需求的顾客群体,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企业面对许多不同的子市场,
就要进行恰当的评价,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战
略
(一)目标市场战略的类型
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
指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
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实行此战略的企业基于两种不
同的指导思想。一种是从传统的产品观念出发,强调需求的共性,漠
视需求的差异,因此企业为整体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并实行无差异
的市场营销战略。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福特公司仅靠着T型车款车
型和一种颜色(黑色)占领了美国市场,至1914年时,福特汽车已经
占有了美国一半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海外市场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
的产品导向时代,企业多数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经营,实行无差异
战略的另一种思想是企业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大
致相同或较少差异,比如食盐,因此可以采用大致相同的市场营销策
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符合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的经济性。大批量的生
产、销售,必然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可以减少促销
费用;不进行市场细分,相应减少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
制定多种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等带来的成本开支。
但是,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对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是不适宜的,因
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具有极其复杂的层次,某种产品或品牌受到市场
普遍欢迎的情况很少,即便一时能赢得某一市场,如果竞争企业都如
此仿照,就会造成市场上某个局部竞争非常激烈,而其他部分的需求
却未得到满足,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一大汽车公司都坚信
美国人喜欢大型豪华的轿车,共同追求这一大的目标市场,采用无差
异性市场营销战略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之后,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
者越来越喜欢小型、轻便、省油的小型轿车,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
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适当地调整营销战略,致使大轿车市场
竞争“白热化”,而小型轿车市场却被忽略,日本汽车公司在这种情
况下乘虚而入。
2、差异性营销战略
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
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
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
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
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
同特征的顾客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洁公司为例,作为世界
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在中国市场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及诉求推出
了相应品牌。但是,这种战略也会由于产品品种、销售渠道、广告宣
传的扩大化与多样化,致使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所以无差异性
营销战略的优势,基本上也是差异性市场战略的劣势,只有能在总量
上扩大销售才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时需要“反细分”
或“扩大顾客的基数”,作为对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补充和完善。
3、集中性市场战略
集中性市场战略是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
中一个或少数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行
集中营销。其指导思想是把人、财、物集中于某一个细分市场,或几
个性质相似的小型市场归并的细分市场。不求在较多的细分市场组成
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要在少数或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得到
较大的市场份额。
集中性市场战略也称“弥隙”战略,即弥补市场空隙的意思。它
适合资源较少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与大企业硬性抗衡,往往弊多于
利,因而必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微观生存环境。借用“生态学”的理
论解释,生物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其他生物不会占领、不会与之竞争,
而自己却有适应本能的微观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能避开
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选择一两个能够发挥自己技术、资源优势的
小市场,往往容易成功。由于目标集中,可以大大节省营销费用和增
加盈利;又由于生产、销售渠道和促销的专业化,也能更好地满足这
部分特定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易于取得优越的市场地位。
这一战略的不足是经营者承担风险较大。如果目标市场的需求突
然发生变化,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突然转移(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时髦商
品),或是市场上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就可能陷入困境。
(二)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
1、企业能力
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和资金等方面力量
的总和。如果企业力量雄厚,且市场营销管理能力较强,即可选择差
异性营销战略或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如果企业能力有限,则宜选择集
中性营销战略。
2、产品同质性
同质性产品主要表现在一些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上,如水力、电
力、石油等,虽然产品在品质上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用户一般不加
区分或难以区分。因此,同质性产品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提供的服
务水平上。该类产品适于采用无差异战略。而对服装、家用电器、食
品等异质性需求产品,可根据企业资源力量,采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或
集中性营销战略。
3、产品生命周期分段
新产品上市往往以较单一的产品探测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和销售
渠道基本上单一化,因此新产品在引入阶段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
产品进入成长或成熟阶段,竞争加剧,同类产品增加,再用无差异经
营就难以奏效,所以改为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效果更好。
4、市场的类同性
如果顾客的需求、偏好较为接近,对市场营销刺激的反应差异不
大,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否则,应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
略。
5、竞争者战略
如果竞争对手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企业选择差异性或集中性
营销战略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如果竞争者已采用差异性
战略,则不应采取无差异战略与其竞争,可以选择对等的或更深层次
的市场细分战略或集中化营销战略。
(三)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1、细分市场之间的联合与归并
当企业实施差异性市场战略,选择若干数目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
市场时,应密切关注各细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某些单一的细分
市场之间在原材料采购、制造设备以及销售渠道方面有较多的共同性,
可重新设计组合归并为新的细分市场,其销售场所的装饰、仓储等成
本会随着产品品种或数量的增多而降低。
2、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各细分市场
当某个企业已确定将若干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有计划、
有步骤地逐个进入每一个细分市场,进入的时间顺序企业应该做到严
格保密,特别是不能让竞争者了解到企业进入各细分市场的计划方案。
当然,逐个进入的步骤和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大程度上应视竞
争对手的策略而定。这对企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竞争,发挥
企业的优势,集中力量进入竞争者尚未进入或本企业具有优势的细分
市场,大大增强获胜的可能性,获得对单一细分市场进行集中营销的
好处。二是可以减少风险。企业在第一个细分市场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可以灵活地采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或选择专业化的战略进入第
二个细分市场,如此逐步推进,使企业获得稳步成长。例如中国的中
成药在进行国际化时,就是采取逐步推进的进入战略,首先从最容易
的东南亚市场进入,推行中成药、中药材出口并举的策略,接着通过
产品注册的方式进入日韩市场,最后通过保健食品、非处方药的方式
进入美国市场。
如果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封闭型市场,显然,其市场进入计划会遇
到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在此情况下,企业要运用大市场营销中权
力与公共关系这两个特殊手段,开展“大市场营销“,找出进入该市
场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
3、目标市场的社会责任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有时会引起公众责任,营销者经常容易从弱势
群体(如儿童及贫困人群)处获得不公平的利益,或促销有潜
在危害的产品。例如,麦当劳也被指责向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推
出高脂肪、多盐的食品。在目标市场上,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利
益,还要考虑目标顾客的利益,采用恰当的方式和内容推销,
往往可以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更多地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例
如,高露洁公司的儿童高露洁牙膏的广告使得孩子们刷牙的时
间更长和更经常,这在获得家长认可和青昧的同时也达到了稳
定客户群体的作用。重点工程
(一)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实现园区规范管理
根据国际国内先达标准,提高化工园(集中)区管理水平,用现
代化理念提升现有园区发展水平,以实现资源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
化工园区要坚持高端、循环、绿色、安全的建设原则,借鉴国内外化
工区建设经验,采用五个一体化开发理念,努力打造绿色高端化工产
业基地、化工科技创新创业基地、生态建设与环境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做到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
通过化工园区不断的改造和提升,合理空间项目布局,完善园区
内配套设施,加强园区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常态化管理,提升安
全环保设施和运营水平,消除园区存在隐患。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建
立有效的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升园区现代化水平。
2、加强园区智慧升级
加快实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按照科学的园区发展理念,以新一
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
面整合园区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园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
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形成具备可持续生命力的
安全、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园区形态,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
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3、加快智慧物流构建
加快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支持鼓励物流企业充分利用试点供应链资源整合
和高效协同优势,加大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加快
推动智慧物流园区、智能仓储、智能货柜和供应链技术创新平台的科
学规划与布局,补齐供应链硬件设施短板。鼓励各类企业加快物流信
息平台差异化发展,推进物流全链条信息共享,鼓励建设集撮合交易、
在线支付、信息发布、位置跟踪、技术咨询、产业动态分析等功能于
一体的区域性、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4、提升运输安全设施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对危化品品名、数量在生产、
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全链条、全时段监控。严格
执行新的国标车辆技术要求,推广使用先进的厢式、罐式和集装箱等
危化品专用运输装备,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环保性。推广使用视频监
控、防疲劳预警、防碰撞预警、事故自动报警等各类先进的车辆安全
设施设备,提高运输装备水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5、完善智慧安监体系
健全完善智慧安监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升级软硬件配
置,实现重点监管企业全部纳入,部门间横向联接,系统内纵向贯通,
做到空间地理、安全设施、物品储存、救援力量、处置方案等数据信
息实时上传。推动智慧安监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与重大危险源预警监
测、互联网+执法等系统的互联互通。
(二)生态环境保障工程
1、持续改善大气环境
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开展重点行业VOCs排查,
摸清底数、建立排放清单。全面加强无组织VOCs排放控制,遵循应收
尽收、分质收集原则,不断加强设备与场所密闭管理。加强设备与管
线组件泄漏控制,应要求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全面实施源头有
效减排+过程控制+末端高效治理的全过程治理措施。开展油品储运销
油气回收治理,不断强化VOCs精准管控能力。
(1)强化治理技术研究,实现区域联防联控
推进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编制,加强PM2.5和臭氧的来源
解析,实现靶向治污、精准治污。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
制,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
2、稳步改善水体环境
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强化三水统筹管理,建
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实施
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水平,保障地
表水水质。
(1)加强水环境风险事故防控与监控
加强地表水环境风险事故防控,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防控机制,
积极应对水环境风险事故,实现事故废水不入长江流域及太湖流域。
定期开展重点产废点周边地下水水质跟踪监测工作。
(2)落实节水措施,建设智慧水务平台
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节水设备,实施工艺过程节水技术改造,
开展重点行业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
管理,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强给排水管道跑、冒、滴、
漏的监管力度,确保供排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9%以下。加快建设智慧
水务平台,统筹推进水务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实现水资源利用监
控、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水环境预警预报与响应、江湖水生态环境保
护。
3、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1)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
通过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创建绿色工厂,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新工艺、
新产品为支撑,从政策、标准等方面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加大一般工
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2)构建固废资源外运外销体系与平台
支持产废企业联合物流运输企业通过铁路集装箱等方式将固废资
源运输至市场紧缺地区,建立固废资源及利废新产品外运外销平台。
(3)加强危险废物三个能力建设
深入排查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
全过程、各环节风险隐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问题整改。推动
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专业化、规模化和园区化,开展第三方专业运输服
务,积极稳妥发展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和预处理服务。加快危险废物
处置能力建设,鼓励实施工业废盐、废酸协同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
4、实现天地一体监测
加快建设大气颗粒物组分、光化学和特征污染物监测网,全方位
开展大气污染监控监测,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完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
测网,加强对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及变化趋势的监测评价,研究制定
重点地下水污染源清单,积极组织开展地下水污染源周边监测。建设
以保障安全、支撑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补充布设土
壤环境监测点位,健全定期调查、动态调整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强
化固体废物全过程监控。建立涵盖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移动源
监测体系。构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加强工业园区应急监测,建
立应急监测快速响应及保障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监测数据共
享应用,提升环境监测队伍力量。深化监测数据整合和挖掘应用,提
升环境监测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实验检测分
析能力。
5、强化生态保护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综合整治。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统一监管,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
和成效考核,加快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全过程监管的制度叱、法
制化、规范化。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强化落实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评估。建立生态空间恢
复机制和水生生物完整性恢复机制,全力保障长江干支流域、太湖流
域水生态环境安全。
(三)双碳目标支撑工程
1、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通过原料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实现降碳,大型炼化项目、大型煤
化工是当地化工产业龙头项目,整体碳排放量比重较大。主要通过以
下三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并实现碳减排。一是通过先进的原料加工路线,
最大限度提高原油、煤炭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副产品,并充分延伸
下游化工新材料项目,进一步利用主副产品,实现资源的深度利用。
二是通过推进低碳烯垃原料路线,减少碳输入,发挥轻质化原料收率
高、排放小的优势,从原料端实现碳减排。三是回收、利用各类氢资
源,一方面能够减少煤气化制氢的量,另一方面还可补充煤气化变换
所需氢量,从而减少煤炭消耗量。
2、全面推进节能降耗
通过系统、工艺及设备节能提升能效,省内现有及规划项目中,
包含众多高耗能过程,鼓励各企业推进节能降耗改造,未来新建项目
尽可能选择水平先进、效率高、能耗较低的生产技术,采用高效节能
单元工艺和设备等,提升煤炭、电力等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3、加快布局再生能源
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优化全省化工行业的用
能结构,减少煤炭、电力等资源消耗,根据条件增加生物质能、绿氢、
光热、风能、光伏的应用,并逐步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
4、逐步利用二氧化碳
适当部署CCS-EOR、二氧化碳制化学品项目实现产业碳汇。鼓励开
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同时发展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的化工产
品生产,如碳酸乙(丙)烯酯、碳酸二甲酯、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
等。
(四)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1、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龙头企业在行业发展
中具有主导地位,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是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环节。鼓
励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新设备置换以及智能化升级,提升现有生
产体系水平,巩固龙头企业的引领地位。支持龙头企业在其擅长领域
实现产业链延伸,充分利用主副产品,实现产业水平的综合提升。
2、引导树立标杆企业
全省化工企业涉及门类广泛,不乏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在技术水
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发展优势。特别对于生产规模较小但细分
领域影响力大的企业,鼓励其进一步优化发展,并引导树立为标杆企
业,通过完善企业标准,牵头编制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增强品牌效
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起到标杆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行业引领
作用。
3、大力支持创新企业
化工行业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创新型企业是化工行业
科技创新依托的主体c鼓励、支持创新企业发展,设立专项支持制度,
对创新企业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给予多种方式的资金支持,通过政策、
资金等多方位支持,助力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
(五)技术装备提升工程
1、大力推动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完善以企业为主
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
用纵向合作,强化工艺技术、专用装备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横向协同,
大力推进集成创新,研发并储备一批高端化工产品生产技术,提高高
水平化工生产技术的自主化水平。
2、优化提升工艺技术
以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优化完善产业链条、优化提升经济效益五个优化为主攻方向,鼓励推
进传统化工产业技术升级,通过对工艺流程、技术路线的升级,实现
生产流程的高端化和循环化,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提升装置生产效
能,提高本质安全水平,降低能耗,降低排放,实现传统化工项目的
高端升级。鼓励引进技术水平先进的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项目,
实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带动化工产业技术水平的总体提升。
3、鼓励开展技术改造
鼓励化工生产企业对现有产品、技术、工艺进行升级改造,采用
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升级换
代、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减少排放。
4、广泛实现装备升级
鼓励化工生产企业对现有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更新换代。对于
传统产业,支持老化设备的零配件更新、整体更新、流程改造,提升
高效能装备的替代率c对于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新兴领域,
支持设备的功能化改造和智能生产水平。通过装备升级,扩大高端牌
号产品的生产能力,并逐步实现高端化、定制化生产,为提供全套产
品服务的供应模式奠定基础。
(六)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1、鼓励开展中试活动
鼓励建设化工中试基地,为具备中试条件的创新技术提供中试场
地和配套条件。中试基地应具有一定的公共作用,重点面向企业的研
发工作,作为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放大的重要载体。通过创设产业基
金、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对中试活动的支持力度。
2、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鼓励研发工作向应用方向发展,增强研发工作的功能性和针对性,
将产品的终端应用、工艺技术的切实提升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出发点。
加大生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下游消费用户之间的联系,使消费
用户对相关产品的需求能够准确反映给研究团队和生产团队,实现生
产、应用一体化协同研发,提高研发工作的实际效率。
3、完善创新鼓励体系
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发展影响重大的新产品、新工艺、
新技术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建立科学可行的创新评价体系,设置合理
的评价指标,对技术水平、研发进度、对行业发展的意义进行综合评
价,优先支持通过中试且有工业化可能的创新成果,对取得创新成果
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鼓励。
(七)人才队伍壮大工程
1、加大人才引培
引进和培育化工产业创新团队,争取更多国家级化工行业人才落
户江苏。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自主吸引和选聘国内科研人
员。依托省内各类人才计划,加大高端化工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特
色产业人才的引培力度,为全省化工高端发展奠定智力基础。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围绕全省化工产业实现高端发展目标,重点加强高端化工行政管
理、高端化工企业家、高端化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巩固和
提升全省化工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加强高等学校化工学科建设,丰
富学科门类,做好化工行业宣传,各院校适当提高化工专业学生招生
比例,优化研究生培养计划,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化
工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壮大技术工人力量
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以化工生产工艺、化工安全和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为特色的学科建设,培养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
劳动者。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开设相关课程和编写教材,
共同实施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推动建设化工职业院校,加强专业人
才培养。推动化工企业通过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办学和学徒制等方式,
加快技术工人培养。
4、加强人力资源服务
健全人才任用、评价、激励和流动制度,加快建设全省人力资源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数据库,开展化工人才统计分析和预测
预警,为化工产业人力资源服务提供支撑。
(A)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1、建设园区标准体系
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生产集中,具有事故多样性和事故因素复
杂性,须规范化工园(集中)区建设,制定适用可行的园区建设规范
和标准,提高化工园区的发展水平。在借鉴、吸收化工园区评价认定
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将成果上升为园区标准和规范,强叱标准
化的引领作用,强化标准在化工园区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建设综合安全保障型化工园(集中)区。
2、补强企业运行标准
加强化工企业的运行管理,根据化工企业特点,逐步补强化工生
产企业运行标准体系。紧密围绕化工行业提升和发展,实现企业安全
稳定运行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
地方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在国家
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评级评定工作的成果,形成省内生产企业运行标准,通过标
准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运行行为,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建立健
全企业监管体系。
3、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根据行业发展和提升要求,选择性修订部分化工行业省级标准,
根据需要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产业装备、环保、能耗、质量、安全、
技术等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运用标准手段,倒逼落后产能依
法依规退出,提高我省化工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四、我国化工产业发展潜力及趋势
十四五是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实现
高质量发展。我国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去产能、
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按照重质
轻量的原则,着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
国向石化和化工产业强国迈进。
(一)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要求,结合国家、长
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等发展战略,优化布局化工园区。
在十三五有序推进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十四
五继续推动并完成,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增强烯姓、芳煌等基础产
品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不再布局新的综合性大型石化基地。综合考
虑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安全保障、产业基础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在
中西部符合资源环境条件地区,结合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环境准
入条件要求,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升级示范,
着力提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提高装置竞争力,促进煤炭资源
清洁高效利用。
(二)深化结构调整,推动动能转换
十四五期间,继续控制炼油、尿素、磷锭、烧碱、聚氯乙烯、纯
碱、电石、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加
强现有传统行业装置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
经济效益。加强产品应用研发,开拓传统产品应用消费领域,扩大消
费量。鼓励企业搞好节能减排,通过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水价、以
及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和差别污水处理费、排污费等差别
化政策,提高落后产能使用能源、资源、环境的要素成本。通过资源
整合,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
集中度,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
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
国际知名品牌。
(三)加强园区建设,鼓励技术改造
按照一体化、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原则,加强园区建设,提
升安全环保水平。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全面开展现有化工园区的
清理整顿,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化工园区实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
企业在搬迁入园时,要因地制宜地编制好企业规划,合理安排好产品
结构和生产规模,在保证环保和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提升企业
的经济效益。要建立园区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以及项目评估制度,实施
规范的准入条件管理。要建立化工园区规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
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科学
确定区域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要对园区进行规范认证,对园区内企
业要经常督促检查,对不合格的企业要及时限期改造或清理退出。要
加强园区公共平台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要完善基础设施及监控、
应急系统等配套保障,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建设。
(四)紧抓创新驱动,抢占发展高点
围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及国计民生重大需求,加快培育石化化工
战略新兴产业,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完善以企业
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开
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大力推动
化工新材料与现代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的协同
发展。要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开发一批处
于国际领先的重大引领性创新工程,开发一批对于行业具有带动作用
的创新技术,开发一批可以解决行业共性的难点、堵点的实用工程实
践。要重点推进新产品应用技术开发,加快培育新产品市场。要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
(五)坚持绿色发展,深化节能减排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技术与可再生资源和过程排放控制技术,强化
源头和过程管理,搞好循环经济,减少三废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综
合利用水平。鼓励发展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重点开
发推广高毒原料替代技术,推广催化加氢、绝热硝化等清洁生产工艺。
淘汰含铅涂料平炉法工艺生产高镒酸钾、间歇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
有钙焙烧法生产重铝酸钠等高污染工艺。全面实施挥发性有机物
(VOCs)综合整治,加快炼油、涂料、农药、胶粘剂等领域有矶溶剂
替代和生产过程密闭化改造。重点开发煤化工、染料、农药等行业废
水治理及再利用技术和废旧塑料、轮胎等有机物的回收利用技术。加
强工艺装置余热综合利用,提高蒸汽等级和能效水平。大力推进煤灰、
碱渣、磷石膏、电石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焦炉气、电石
炉气和黄磷尾气等生产化学品。加强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六)促进智慧融合,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5G在行业中的应用。继续做好行
业应用试点示范,开展重点行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智慧化工园
区建设,推进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和企业管理的应用,促进企业和园
区的产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化肥、农药、涂料等生产监督
及产品追溯系统,建立产品追溯数据库,推进生产企业商品编码体系
建设,大力推广追溯体系的应用。鼓励生产企业建立产品用户基础信
息库,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提高生产企业与客户之间的
融合度。
(七)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开放步伐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扩大国际贸易,稳定石油和天然气、天然
橡胶、硫磺等资源型产品进口,提高国内市场保障能力。增大传统产
品的对外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减少国内市场压力。借一带一路发展
机遇,对油气和煤炭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增大对外建设投资。利用国
内市场和人工等优势,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尤其鼓励外资在高端化学
品、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投资,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
在国内建立全球研发中心,提高更高层次的利用外资水平。积极鼓励
国内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参股和建立实验基地以及营销服务体系,壮
大企业规模和竞争力。积极参加国际行业组织活动,参与制定国际规
则和解决国际争端,提高在国际组织的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
五、保障措施
(一)推进重点项目实施
注重重点项目推进和实施,立足当地发展新兴产业的科技优势,
以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市场缺口大、应用高端化
的化工新材料和新领域精细化工等产业。吸引一批优势企业入驻,促
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鼓励现有企业通
过技术改造实现流程升级、质量提升、产品优化,并通过技术改造提
升本质安全水平。
(二)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鼓励中试项目建设,优化中
试项目审批备案流程,实现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
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
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和人才双轮驱
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重视高端产业创新技术的跟
踪、培育和储备。着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成长,提升核心
竞争力。
(三)完善应急管理能力
按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化工园
(集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报告》的要求制定一园一策整改方案,
并按照《江苏省化工园区集中区封闭化建设指南(试行)》推进化工
园(集中)区封闭化建设。化工园(集中)区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一
体化平台,实现数据全面接入。加快推进化工园(集中)区消防站、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公共管廊和公共事故应急池等对标
建设、提档升级。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在推动产业规模提升的同时,支持和鼓励投资生态、环保、资源
集约型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发展。加大环保设施投入
力度,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和切实可行的环保治理方案。按照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化工园(集中)区的生态环境。
(五)鼓励国际产能合作
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
大好时机,促进园区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配套产业项目
与世界发达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起点的对接;积极突出
重大项目在对外开放中的载体作用,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积极
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着力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企业投
资。
(六)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选择、发挥
引导作用,有序推进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积极推动技术耦合、产业
互补、资本融合,全面实现化工产业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和产业
布局协作进一步完善。
(七)灵活拓展融资渠道
灵活拓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采取股权、债权、股债
结合、投贷联动等多种投资方式,重点向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
新医药和生物化工等产业倾斜,支持产业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退
城进园、存量产业优化等转型升级项目的建设发展。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各地和园区经过多轮整治,在优化布局、控制
规模、调整结构、引入高端项目、规范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近年来,江苏省化工项目建设有所放缓,部分地区和园区甚至停滞,
一些有投资意愿的国内外化工企业及有意向引进的高端项目分流至周
边省份或取消投资计划。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确保高端项目审批
依法依规高效建设,促进江苏省化工行业健康发展。
六、总体发展思路
(一)加快炼油产业升级,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
炼化产品市场总量大,炼化行业在我省化工行业中仍将占一定主
导地位,从行业发展来看,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降油增
化成为当前的重点任务。需要加快炼化一体化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
级,为下游产品提供原料,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二)实施原料多元化,低碳延伸下游精深加工
依托炼化一体化产业、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提供的各种资源,充
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进行深度延伸加工,发展各类化工新材
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形戌高端产品集群。通过创新
驱动,以资源利用价值提升为导向,着力提升有机原料深加工产业规
模和深度、补齐产业链短板、优化产品链结构、提高中高端石化产品
占比。重点发展烯炫、芳煌深加工产业链,提升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产
业水平,培育优势产品链和特色企业。
(三)对接新领域需求,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
发挥沿江沿海产业协作条件、江苏省化工基础等各项优势,面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抓住国际国内双循环等发展
机遇,全面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壮大硅材料、氟材料、
工程塑料、聚氨酯及其原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无机
化工新材料、关键配套单体、其他高性能树脂等十个细分领域。力争
到2025年我省化工新材料产值占全省化工产业的比重比十三五提高3
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完善新材料和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体系,依托现有企业、产品、
技术基础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拓展多元化高端产品,提升产业层级。
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市场开发,完善新材料、高端新领域精细化工研
产用体系。
利用化工产业基砧加快发展,发挥我省化工产业基础、有机原料
供应条件、区域交通条件等各项优势,进行高附加值延伸拓展,加快
化工新材料和高端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集聚。
面向终端需求进行配套发展,以省内主导产业的需求为导向,特
另I是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制造业的需求相结合,形成链条或
配套发展,实现区域内不同产业间的耦合联动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产业高端绿色,根据各设区市、各化工园区基础条
件,优先选择发展原料依赖度低、资源约束性小、环境友好、附加值
高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新领域精细化工项目。
(四)推动产业集聚,优化整合传统化工产业
优化传统化工产业结构,重点推进产品牌号及质量高端化升级和
工艺技术绿色化升级,提高传统化工产品的高端化产品比率,满足环
境保护日益严格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产能结构性过剩的行业
坚持存量调整,上大压小,等量或减量替代。产能阶段性过剩的行业,
加快消费市场培育和产品多联产转型。结合产品升级、生态环境保护
和安全生产,对现有企业实行集约化改造,推动产业集聚,淘汰落后
产能。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增加高端产品比重,提升发展质
量。
七、发展原则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
导作用,促进人才流动和科研资源共享,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整合
区域创新资源,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共同完善技术创新链,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技术创
新体系,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推动化工产业
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采取集约集聚发展模式,引导化工产业项目进入化工园(集中)
区,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优化布局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强化园区内产业发展的耦合协同效应。进一步发挥化工园区的产业载
体功能,在继续加快化工企业搬迁入园的同时,提升化工园区综合配
套功能和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园区发展。加强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
设,建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化工园区,以信息化应用提高
园区的安全水平、环保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开
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物治理技术,逐步提高污染物
排放标准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高江苏省化工
行业的环保水平。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
建设用地等约束性指标管理,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
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核心,严格危化品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政
策制度,消除行业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
理和社会治理等制度机制更加成熟有效,形成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
位、监管全过程的现代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等开放战略,结合江苏产
业的主导特征,瞄准关键节点,与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展开密切合作,
深化包括空间、技术、文化、服务在内的全面对接,推动经济快速增
长,更好地体现全域竞争力以及全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加强合作联动,
深化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国家相融相通。促进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推动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项目落
地,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多元、稳定、可靠
的境外资源供应渠道和资源储备基地。健全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引资
与引智相结合,充分发挥外资作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
人才载体的作用。
八、布局原则
(一)严格遵循政策引导
全省化工产业布局遵循国家和省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以化工
园区为重要发展载体,并作为引领各设区市化工产业发展的核心。产
业发展定位遵循国家和我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确立以鼓励类行业为
引领的发展思路,实现传统化工产业升级和新领域产业协同发展。对
化工园区内的非化企业进行依法有序腾退,优化土地利用水平,为化
工产业高端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二)充分结合发展条件
发展条件是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通过综合分析政策要求、
产业基础、原料供应、配套条件、技术条件、周边市场情况等发展要
素,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横向耦合和纵向延伸,
完善链式发展,形成高端聚集。通过优化化工产业布局,提升和壮大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并以构建和壮大产业集群为重要目标,突出各设
区市产业特色,充分整合优势产业发展,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增强化
工产业与相关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推动多产业协同并进。
(三)立足全省统筹布局
总体布局方案立足于全省,根据各市产业发展特色,突出产业发
展优势,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并根据各市相关配套产业和
所在地市场情况,延伸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产业方向,实现省内各市
化工产业差异化发展,形成各市之间优势互补的完整产业体系。
沿江沿湖各市将继续作为全省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沿江
沿湖1公里范围外,整合化工产业布局,提升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
的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水平。
将本质安全和绿色生产作为发展前提,优先布局涉及绿色工艺、智能
制造、智慧管理的生产项目。
沿海地区化工产业发展用地相对较多,利用土地资源和临港优势,
提升多元化原料加工水平和规模,推动重大石化化工项目落地,加快
高端石化产业发展进程,壮大沿海产业区发展水平,形成以基础化工
原料生产为龙头,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多产业联动的现代
化工产业体系。
十四五期间,苏北地区化工产业通过有序整合化工产业发展,提
升化工集中区的用地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和延伸煤基新材料发展,
优化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质量,形成具有差异化发展特色的化工产业体
系。
(四)坚持提升安全环保
安全生产是化工产业高端发展的前提,现有产业升级和延伸所涉
及的项目应在工艺技术方面具备先进性,鼓励优先布局绿色工艺项目,
实现整体本质安全水平提升。鼓励绿色低碳项目落地,优先布局高效
能、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的绿色生产项目,鼓励轻烧资源深加工
等低碳资源利用项目发展,从本质上提高绿色化水平。
九、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又称市场营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企
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
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
市场营销观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方各国企业更加重视研究和开发,大
量企业转向民品生产,社会产品供应量迅速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激
化。同时,西方各国政府相继推行高福利、高工资、高消费政策,社
会经济环境也出现快速变化。消费者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购买选择更为精
明,要求也更为苛刻。这种形势迫使企业改变以卖方为中心的思维方
式,转向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感觉和反应”的理念。该理念认
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其选定的目标,
市场创造、交付和传播顾客价值,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
执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称为市场导向企业。其座右铭是:
“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供应什么”。市场营销观念相信,得到
顾客的关注和顾客价值才是企业获利之道,因此必须将旧观念下企业
“由内向外”的思维逻辑转向“由外向内”。它要求企业贯彻“顾客
至上”的原则,将营销管理重心放在首先发现和了解“外部”的目标
顾客需要,然后再协调企业活动并千方百计去满足它,使顾客满意,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企业在决定其生产、经营时,必须进行市
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的条件,选择目标市场,组织生产
经营。其产品设计、生产、定价、分销和促销活动,都要以消费者需
求为出发点。产品销售出去之后,还要了解消费者的意见,据以改进
自己的营销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总之,市场营销观
念根据“消费者主权论”,相信决定生产什么产品的主权不在于生产
老,也不在于政府,而在于消费者,因而将过去“一切从企业出发“
的旧观念,转变为“一切从顾客出发”的新观念,即企业的一切活动
都围绕满足消费者需要来进行。
市场营销观念有四个主要支柱:目标市场、整体营销、顾客满意
和盈利率。与推销观念从厂商出发,以现有产品为中心,通过大量推
销和促销来获取利润不同,市场营销观念是从选定的市场出发,通过
整体营销活动,实现顾客需求的满足和满意,来获取利润、提高盈利
率。
十、年度计划控制
主要用于检查营销效果是否达到年度计划预期,对销售额、市场
占有率、费用等指标进行控制,确保年度计划所规定的销售、利润和
其他目标能够实现。
(一)销售分析
销售分析衡量并评估实际销售额与计划销售额的差距。具体有两
种方法:
1、销售差距分析
主要用来衡量造成销售差距的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当中既有售
价下降的原因,也有销量减少的原因。没有完成计划销售量是造成差
距的主要原因。企业还要进一步分析销售量减少的原因。
2、地区销售量分析
用来衡量导致销售差距的具体产品和地区。有必要进一步查明原
因,加强该地区的营销管理。
(二)市场占有率分析
销售分析一般不反映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还要分析市场占
有率或市场份额,揭示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比如一家企业
销售额的增长,可能是它的绩效较竞争者有所提高,也可能是整个宏
观环境得到改善,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从中受益,而这家企业和对手
之间的相对关系并无实质变化。
企业和营销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造成市场
占有率波动的原因很多,需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1)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有可能出于企业战略的考虑。有时候企
业调整其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主动减少一些不能盈利的产品,导致
总销售额下降,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如果利润反而有所增长,这种市
场占有率的下降就是可接受的。
(2)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也可能是新竞争者的进入所致。通常新
竞争者的加入,会引发其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下降。
(3)外界环境因素对参与竞争的各个企业,影响方式和程度往往
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同一行业各个
企业都发生影响,但不一定所有企业及同类产品都受到同样程度的影
响。有些企业推出创新的产品设计,在市场上争取到较多的客户,市
场占有率反而可能上升。
(4)分析市场占有率,要结合营销机会。机会好的企业,市场占
有率一般应高于机会程度低的竞争者,否则其效率就有问题。
正常情况下,市场占有率上升表示绩效提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反之,说明在竞争中不利。
(三)营销费用率分析
年度计划控制还要确保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时,费用没有超支。
因此要分析各项费用率,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如果费用率变化不大,
在安全范围内,可暂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如果变化幅度太大,上升速
度过快,接近或超出上限,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年度计划控制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确定年度计划中的月份
目标或季度目标;监督营销计划的实施;如果营销计划执行中出现不
%接受的偏差,一定要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或调整措施,以缩小计划
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计划指标,使之更切合实际;
或调整营销战略,以利于计划指标实现。如果指标和战略、措施等没
有问题,那就要从营销计划的实施查找原因。
十一、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
迄今为止,市场营销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企业。在下一节我们
将会看到,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经营在不同时期所面临
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不断提供合适的产
品和服务,有效地满足他人(顾客)需要。因此,管理大师彼得,德
鲁克指出:“顾客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
任何组织若没有营销或营销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则不能称之为企
业。”“市场营销和创新,这是企业的两个功能。”其中,“营销是
企业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职能”。这是因为:
(1)企业作为交换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必须以对方(顾客)的存
在为前提。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
(2)顾客决定企业的本质。只有顾客愿意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
才能使企业资源变成财富。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并不重要,顾客对他们
所购物品的感受与价值判断才是最重要的。顾客的这些感觉、判断及
购买行为,决定着企业命运。
(3)企业最显著、最独特的功能是市场营销。企业的其他职能,
如生产、财务、人事职能,只有在实现市场营销职能的情况下,才是
有意义的。因此,市场营销不仅以其“创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标准
将企业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而且不断促使企业将营销观念贯彻于每
一个部门。
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尽管对市场营销及其方法颇为重视,但并未
真正把它作为企业核心职能进行全面贯彻。如一些经理认为营销就是
“有组织地执行销售职能“。他们着眼于用“我们的产品“,寻求
“我们的市场”,而不是立足于顾客需求、欲望和价值的满足。但是,
市场营销并不等于销售。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清楚地了解顾客,并使企
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适合顾客需要。不做好这一工作,即使拼命
推销,顾客也不可能积极购买。因此,企业尽管也需要做销售工作,
但市场营销的目标却是要减少推销工作,甚至使得销售行为变得多余。
全面构建和贯彻面向市场(顾客)的企业职能,关系到企业能否
生存和健康成长。
十二、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
品牌组合涉及企业是自营品牌还是借用他人品牌,是采用统一品
牌还是分类、分品设计,一个产品上标一个品牌还是一个产品上标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等品牌策略问题。品牌组合就是为解决这些具体
问题而做的努力。如此,品牌组合成为品牌运营中的重要策略。
(一)品牌归属策略
确定产品应该有品牌以后,就涉及如何抉择品牌归属问题。对此,
企业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其一是企业使用属于自己的品牌,这种
品牌叫作企业品牌或生产者品牌或自有品牌。其二是他人品牌,他人
品牌又可细分为两种:企业将其产品售给中间商,由中间商使用他自
己的品牌将产品转卖出去,这种品牌叫作中间商品牌,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贴牌生产,即其他生产者品牌。其三是企业对部分产品使用
自己的品牌,而对另一部分产品使用中间商牌或者其他生产者品牌。
许多市场信誉较好的中间商(包括百货公司、超级市场、服装商
店等)都争相设计并使用自己的品牌。如美国的Sears公司经绡的商
品的90%0都标有自己的品牌。伴随着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再次
加速了中间商品牌的发展。
沃尔玛一直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推广沃尔玛“自有品牌”,推
出“质优价更优”的自有品牌商品,覆盖了食品、家居用品、服装、
鞋类等主打品类。自有品牌商品的生产厂家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产品
检测,确保每件商品都拥有领先同类品牌的优良品质;同时,目有品
牌商品均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节省了中间环节,使售价比同类商品
更具竞争力。
中间商品牌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新一轮更宽范围的品牌战。营销
企业选择生产者品牌或中间商品牌,即品牌归属生产者还是中间商,
要全面考虑各相关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者和中间商谁在这个产
品分销链上居主导地位、拥有更好的市场信誉和拓展市场的潜能。一
般来讲,在生产者或制造商的市场信誉良好、企业实力较强、产品市
场占有率较高的情况下,宜采用生产者自有品牌;相反,在生产者或
制造商资金括据、市场营销薄弱的情况下,应以中间商品牌或其他生
产者品牌为主。必须指出,若中间商在某目标市场拥有较好的品牌忠
诚度及庞大而完善的销售网络,即使生产者或制造商有自营品牌的能
力,也应考虑采用中间商品牌。这是在进占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常用的
品牌策略。
(二)品牌统分策略
品牌,无论归属于生产者,还是归属于中间商,或者是两者共同
拥有品牌使用权,都必须考虑对所有的产品如何命名问题。是大部分
或全部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还是各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如
何对此进行决策事关品牌运营成败。决策此问题,通常有三种可供选
择的策略。
1、统一品牌
统一品牌即是企业所有的产品(包括不同种类的产品)都统一使
用一个品牌。例如,飞利浦公司的所有产品(包括音响、电视、灯管、
显示器等)都以"PHILIPS"为品牌,佳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传真机、
复印机等所有产品都统一使用“Canon”品牌。企业采用统一品牌策略,
能够降低新产品宣传费用;可在企业的品牌已赢得良好市场信誉的情
况下实现顺利推出新产品的愿望;同时也有助于显示企业实力,塑造
企业形象。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若某一种产品因某种原因(如质量)
出现问题,就可能因其他种类产品受牵连而影响全部产品和整个企业
的信誉,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统一品牌策略也存在着易相
互混淆、难以区分产品质量档次等令消费者不便的缺憾。
2、个别品牌与多品牌
个别品牌是指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而多
品牌策略通常是指企业同时为一种产品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竞争
的品牌的做法。多品牌是个别品牌策略实施的结果,个别品牌策略是
多品牌策略的一种具体做法或表现形式。
企业运用多品牌策略能够避免统一品牌下的负面株连效应;可以
在产品分销过程中占有更大的货架空间,进而压缩或挤占了竞争者产
品的货架面积,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而且,多种不
同的品牌代表了不同的产品特色,多品牌可吸引多种不同需求的顾客,
提高市场占有率。
还需提及的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品牌同时并存必然使企业的促销
费用升高且存在自身竞争的风险,所以,在运用多品牌策略时,要注
意各品牌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变化趋势,适时撤销市场占有率过低的品
牌,以免造成自身品牌过度竞争。
3、分类品牌
分类品牌即指企业对所有产品在分类的基础上各类产品使用不同
的品牌。如企业可以对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分为器具类产品、妇女服
装类产品、主要家庭设备类产品,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品牌名券及品
牌标志。这实际上是对前两种做法的一种折中。
分类品牌可以按产品分类,也可以按市场分类。
(三)复合品牌策略
复合品牌就是指对同一种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
多牌共推一品,不仅集中了一品一牌策略的优点,而且还有增加宣传
效果等增势作用。复合品牌策略,按照复合在一起的品牌的地位或从
属程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主副品牌策略与品牌联合策略两种。
1>主副品牌策略
主副品牌策略是指同一产品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做法。在主
司品牌策略下,用涵盖企业若干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品牌做主品牌,借
其品牌之势;同时,给各个产品设计不同的副品牌(专属于特定产品
的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不同产品的个性。
主副品牌策略兼容了统一品牌策略与个别品牌策略的优点。它既
可以像统一品牌策略一样实现优势共享,使企业产品均在主品牌下借
势受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临时展览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站承包经营合同范本(含环保认证)3篇
- 2024年行政合同范本:行政主体合同履约保障与优益权执行细则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油气区块开采权转让与勘探开发风险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渔船租赁合同:租金支付计划与期限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果分销合同:区域市场拓展与销售分成安排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信用担保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及智能化升级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白酒酒庄租赁与投资合同3篇
- 2024版经济行政合同
- 制造车间用洗地机安全操作规程
- 陕西2020-2024年中考英语五年真题汇编学生版-专题09 阅读七选五
- 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建设方案
-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投标文件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闻泰科技并购安世半导体的风险应对案例探析》8200字(论文)
- 肝断面引流管护理
- 医疗器械销售合同模板
- GB/T 44713-2024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指南
- 2024年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