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师考核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F/2D/wKhkGWdbsdiABiqdAAGb4LtGkXE936.jpg)
![中医医师考核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F/2D/wKhkGWdbsdiABiqdAAGb4LtGkXE9362.jpg)
![中医医师考核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F/2D/wKhkGWdbsdiABiqdAAGb4LtGkXE9363.jpg)
![中医医师考核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F/2D/wKhkGWdbsdiABiqdAAGb4LtGkXE9364.jpg)
![中医医师考核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F/2D/wKhkGWdbsdiABiqdAAGb4LtGkXE93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中医医师考核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一、中医诊断64题
1.叙述并演示中医诊脉选指方法。
答:(1)医生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
(2)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
(3)不得三指平按或垂直下指。
2.叙述并演示中医诊脉布指的正确操作方法及分配脏腑。
(1)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中指定关);
(2)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
(3)布指疏密得当。
(4)左侯心、肝、肾,右侯肺、脾、肾。
3.叙述并演示诊脉的指法。
答: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诊
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
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
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
4.叙述并演示诊脉三要。
答: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5.叙述并演示按肌肤肿胀怎样区分水肿和气肿?
答:重手按压,按之凹陷,不能即起的,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为
气肿。
6.叙述并演示怎样按虚里?
答: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探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
解宗气的强弱,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正常情况下,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
紧,缓而不急。
7.叙述并演示怎样按诊肝脏?
答:肝脏位于右胁下,上界在锁骨中线处平第五肋,下界与右肋弓下缘一致,
故在肋下一般不能扪及。
8.叙述并演示怎样诊数脉?
答: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而一息脉来五至以上者。
9.叙述并演示怎样诊反关脉?
答:若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叫反关脉。
10.叙述并演示听诊怎样区分哮与喘
答: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11.叙述并演示诊小儿络脉的手法。
答:抱小儿向光,医生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
关、风关直推,推数次,络脉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12.叙述并演示怎样区分斑和疹?
答:斑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之应手;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
摸之碍手。
13.叙述并演示怎样望咽喉?
答:置患者张口并朝向光源,正常的咽喉,色泽淡红润滑,不肿不痛,呼吸、
发声、吞咽,皆通畅无阻。
14.叙述并演示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答:手之三阳,从脏走手;手之三阴,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
三阴,从足走腹。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腹相交接。
15.叙述并演示手太阴肺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
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
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16.叙述并演示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食指楼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
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
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17.叙述并演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
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
在须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
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18.叙述并演示足太阴脾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
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
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
下。
19.叙述并演示手少阴心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心中,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
行于手太阳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
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0.叙述并演示手太阳小肠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夕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
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
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21.叙述并演示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
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到达腰部(肾俞
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其中一分支从项分出
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胴窝中与前一支
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恻缘至小趾外侧端
(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22.叙述并演示足少阴肾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
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胴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23.叙述并演示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
答: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分支:
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
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横侧,出中指模侧端(中
冲穴)。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
焦经。
24.叙述并演示手少阳三焦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
横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
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25.叙述并演示足少阳胆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目外眦(瞳子髅穴),上至头角(颔厌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
穴),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
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
26.叙述并演示足厥阴肝经的主要循行路线。
答: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
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
中线进入阻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
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
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27.叙述并演示督脉的循行路线。
答: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木主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
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28.叙述并演示任脉的循行路线。
答: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
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29.叙述并演示《素问•刺热篇》中五脏对应面部的部位划分。
答:左颊一肝,右颊一肺,额一义,颁一肾,鼻一脾。
30.叙述并演示阳脏体质人的体型特点。
答:阳脏人多阴虚阳盛,体型特点偏于瘦长,头长形,颈细长,肩狭窄,胸狭
长平垣,身体姿势多前屈。
31.叙述并演示阴脏体质人的体型特点。
答:阴脏人多阳虚阴盛,体型特点偏于矮胖,头圆形,颈短粗,肩宽平,胸宽
短圆形,身体姿势多后仰。
32.叙述并演示"发颐〃的病位所在。
答:颔骨之下,腮颌之上,耳前一寸三分,发疽肿起,名为“发颐”。
33.叙述并演示目部脏腑相关部位对应的五轮。
答:内臂及外皆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黑珠属肝,称为“风轮”;白珠
属肺,称为〃气轮";瞳仁属肾,称为“水轮〃;眼胞属脾,称为〃肉轮〃。
34.叙述并演示小儿指纹三关部位。
答:小儿指纹三关分为风、气、命三关。食指的第一节部位为风关,即掌指关
节横纹向远端至第二节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35.叙述并演示舌诊脏腑部位的分属。
答: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中心属脾胃,舌左边属肝,舌右边属胆,舌根
属肾。
36.叙述并演示阳明经头痛的部位。
答:前额连眉棱骨痛。
37.叙述并演示少阳经头痛的部位。
答:侧头部,两侧太阳穴附近。
38.叙述并演示太阳经头痛的部位。
答:后头部连项部。
39、叙述并演示厥阴经头痛的部位。
答:头颠顶部。
40.叙述并演示少阴经头痛的部位。
答:头部连齿部。
41.叙述并演示望舌下络脉的方法。
答: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
体自然放松,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
颜色,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有无
异常。
42.叙述并演示听诊肺泡呼吸音的方法。
答:借助听诊器诊察。肺泡呼吸音一般形容为〃微风声”,类似发出〃夫〃的
声音,吸气时听到的声音较呼气时长而强、音调较高,肺的大部分均能听到。
43.叙述并演示听诊支气管呼吸音的方法。
答:借助听诊器诊察。支气管呼吸音类似将舌抬高后张口呼吸时发出的“哈〃
音,越靠近气管的区域音响越强。
44.叙述并演示听诊湿性啰音的方法。
答:借助听诊器诊察。湿性啰音,又称水泡音,相似于用小管插入水中吹气时
所产生的水泡破裂音,是空q通过有痰饮等分泌物的支气管时所产生。
45.叙述并演示听诊干性啰音的方法。
答:借助听诊器诊察。干性啰音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而类似音乐的呼吸附加音。
46.叙述并演示听诊肠鸣音的方法。
答:借助听诊器诊察。在脐部听得较为清楚,大约4~5次/分钟,若超过10
次/分钟则为肠鸣频繁,持续3~5分钟才听到1次者为肠鸣稀少。
47.叙述并演示诊察浮脉。
答: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48.叙述并演示诊察沉脉?
答: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49.叙述并演示诊察迟脉。
答:脉来迟缓,一息(指一呼一吸)不足四至。
50.叙述并演示诊察虚脉。
答: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51.叙述并演示诊察实脉。
答: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应指18幅。
52.叙述并演示诊小儿脉的方法。
答:小儿寸口部位短,难以布三指以分三关,故诊小儿脉的方法与诊成人不同,
常采用一指总候三部诊法,简称一指定三关。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小儿手,对
3岁以内婴幼儿,医生可用右手拇指或食指按于掌后高骨处诊得脉动,不分三
部,以定至数为主;对3~5岁病儿,以高骨中线为关,向高骨的前后两侧
(掌端和肘端)滚转寻三部;对6~8岁病儿,可以向高骨的前后两侧(掌端
和肘端)挪动拇指,分别诊寸、关、尺三部;对9〜10岁病儿,可以次第下指,
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对10岁以上的病儿,则可按诊成人脉的方法取脉。
53.叙述并演示按诊之触法。
答:医生将自然并拢的第二、三、四、五手指掌面或全手掌轻轻接触或轻柔地
进行滑动触摸病人局部皮肤,如额部、四肢及胸腹部的皮肤,以了解肌肤的凉
热、润燥等情况,用于分辨病属外感还是内伤,是否汗出,以及阳气津血的盈
亏。
54.叙述并演示按诊之摸法。
答: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如胸腹、腕穴、肿胀部位等,探明局部的感
觉情况,如有无疼痛和肿物,肿胀部位的范围及肿胀程度等,以辨别病位及病
性的虚实。
55.叙述并演示按诊之按法。
答: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如胸腹部或某一肿胀或肿瘤部位,了解深部有无
压痛或肿块,肿块的形态、大小,质地的软硬、光滑度,活动程度等,以辨脏
腑虚实和邪气的痼结情况。
56.叙述并演示按诊直接叩击法。
答:医生用中指指尖或并拢的二、三、四、五指的掌面轻轻直接叩击或拍打按
诊部位,通过听音响和叩击手指的感觉来判断病变部位的情况。也可将手放于
患者腹部两侧对称部位,用一侧手叩击,若对侧手掌感到有震动波者,是有积
水的表现。
57.叙述并演示按诊间接叩击法之拳掌叩击法。
答:医生用左手掌平贴在病人的诊察部位,右手握成空拳叩击左手背,边叩边
询问患者叩击部位的感觉,有无局部疼痛,医生根据病人感觉以及左手震动感,
以推测病变部位、性质和程度。
58.叙述并演示按诊间接叩击法之指指叩击法。
答:医生用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病体诊察部位,其它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
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第二、四、五指微翘起,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
第二指节前端,叩击方向与口击部位垂直,叩时用腕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之力,
指力均匀适中,叩击动作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
以免影响音响。
59.叙述并演示脾脏按诊法。
答:病人采取仰卧或右侧卧位,两腿稍屈曲,医生以左手掌置于病人左胸外侧
第7~10肋处,固定胸廓,右手平放于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以稍弯曲的
手指末端轻压向腹深部,并随病人腹式呼吸运动逐渐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以
寻摸有无肿大的脾脏。
60.叙述并演示肾脏按诊法。
答:肾脏按诊,一般采取仰卧位,必要时可采取站立位。诊右肾时,医生在病
人右侧,右手放在右季肋部,以微曲的指端置于肋缘下方,左手平放于右后腰
部肾区,随病人呼吸将右手逐渐压向腹深部,同时以左手将后腹壁推向前方,
前后两手相互配合寻按肾脏。诊左肾时,医生位于病人左侧,两手相对地更换
位置,如上法进行寻按。
61.叙述并演示胁部按诊法。
答:按胁部常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除胸侧腋下至肋弓部位进行按、叩外,还
应从上腹部中线向两侧肋弓方向轻循,并按至肋弓下,以了解胁内脏器状况。
按诊时应注意是否有肿块及压痛,肿块的质地、大小、形态等。正常情况下,
两胁部(包括肋缘下)无脏可触及,无压痛。只有腹壁松弛的瘦人,在深吸气
时在肋弓下缘可触到肝脏下缘,质地柔软,无压痛。
62.叙述并演示诊尺肤的方法。
答:诊尺肤即通过触摸病人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肌供,以了解疾病虚
实寒热性质的诊察方法。诊尺肤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诊左尺肤时医牛用右手
握住病人上臂近肘处,左手握住病人手掌,同时向楼侧转辗前臂,使前臂内侧
面向上平放,尺肤部充分暴露,医生用指腹或手掌平贴尺肤处并上下滑动来感
觉尺肤的寒热、滑涩缓急(紧张度);诊右尺肤时,医生操作手法同上,左、
右手置换位置、方向相反。诊尺肤应注意左、右尺肤的对比。
63.叙述并演示按手足的方法。
答:按手足是通过触摸病人手足部位的冷热程度,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及表
里内外顺逆。按诊时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仰、侧皆可),充分暴露手足。医
生可单手抚摸,亦可用双手分别抚握病人双手足,并作左右比较。按诊的重点
是手足心寒热程度。
64.叙述并演示按脸穴的方法。
答:按压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以通过穴位变化和反应,判断内脏杲些疾病的
方法。腕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按瑜
穴,根据按诊需要,选取坐位或卧位以找准胸穴。医生用单手或双手的食指或
拇指按压脚穴,若有结节或条索状物时,手指应在穴位处滑动按寻,进一步了
解指下物的形态、大小、软硬程度及活动情况等。
二、中医基础10题
1.叙述并演示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答:手太阴肺经一食指端一手阳明大肠经一鼻翼旁一足阳明胃经一足大趾端一
足太阴脾经一心中一手少阴心经一小指端一手太阳小肠经一目内眦一足太阳膀
胱经一足小趾端一足少阴肾经一胸中一手厥阴心包经一无名指端一手少阳三焦
经一目外眦一足少阳胆经一足大趾一足厥阴肝经一肺中一手太阴肺经
2.叙述并演示冲脉经脉循行。
答: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
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3.叙述并演示带脉经脉循行。
答: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并于带脉穴处
再向前下方沿骼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4.叙述并演示阴跷脉经脉循行。
答:阴跷脉从内踝下照海穴分出,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
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
4口。
5.叙述并演示阳跷脉经脉循行。
答: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夕,经
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
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
6.叙述并演示阴维脉经脉循行。
答: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
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7.叙述并演示阳维脉经脉循行。
答: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夕向上,经躯干部后外
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
合。
8.叙述并演示十二经别循行分布特点。
答:其循行分布特点用"离、入、出、合〃来概括。十二经别循行,多从四肢
肘膝以上部位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性循行,称为
“入〃;然后浅出体表,而上头面,称为"出";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
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称为"合〃。
9.叙述并演示十二别络循行分布特点。
答:多行于身体浅表部位,从肘膝关节以下分出后,均走向相表里的经脉,并
与其络相通。
10.叙述并演示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特点。
答:其循行分布一般都在肢体部,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结聚于关
节、骨骼附近。
三、四部经典3题
1.叙述并演示《素问•三部九侯论》"三部九侯诊法"。
答:三部九侯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
脉方法。上部为头部、中部为手部、下部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
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侯诊法。
2.叙述并演示《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
答:
现用名称《灵枢•五色》名称所候脏腑
额庭(颜)首面
眉心上阙上咽喉
眉心阙中月市
鼻根阙下(下极、山根)心
下极之下(直下、年
鼻柱肝
寿)
鼻柱旁肝部左右胆
鼻尖肝下(面王、准头)脾
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
鼻翼方上胃
戳骨下中央大肠
颊挟大肠肾
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
3.叙述并演示《伤寒论》〃三部诊法"的部位。
答:寸口脉,位于两手横骨头内侧桥动脉搏动处,候脏腑病变;趺阳脉,位于
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候胃气;太溪脉,位于足内踝胫后动脉搏动处,候肾气。
四、中药学9题
1.叙述并演示汤剂的煎煮方法。
答:先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
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
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
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5~10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
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2.叙述并演示汤剂煎煮的先煎。
答: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
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
龟甲、鳖甲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分
钟后再下余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3.叙述并演示汤剂煎煮的后下。
答: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
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药
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环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
后下之列。
4.叙述并演示汤剂煎煮的包煎。
答:一些粘性强、粉末状或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
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
糊化。如蛤粉、滑石、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等。
5.叙述并演示汤剂煎煮的另煎。
答: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
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
茸等。
6.叙述并演示汤剂煎煮的溶化。
答:又称洋化。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
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洋化后,用煎好的药
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洋化后服用。如阿胶、
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胶等。
7.叙述并演示汤剂煎煮的泡服。
答:又叫煽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
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
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8.叙述并演示汤剂煎煮的冲服。
答:某些贵重药物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
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珍珠、人参、蛤蛤等。某些药物,根据
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白及、血余
炭、棕桐炭及用于息风止痉的娱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
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
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
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孽芹汁、鲜地黄汁等也需冲服。
9.叙述并演示汤剂煎煮的煎汤带水。
答: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
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
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五、方剂学6题
1.叙述大承气汤的辨证要点。
答:痞一自觉胸月完闷塞不通,有压重感;满——月完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实——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
水而腹痛不减,以及潮热谑语;舌红苔黄,脉沉实。
2.叙述六味地黄丸的配伍意义。
答: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臣以山茱萸补养肝肾,并
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是为
"三补"。佐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
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六味
合用,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
3.叙述白虎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答: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烦渴引饮、汗大出、脉洪大
有力。配伍意义:方中重用石膏辛甘大寒,主入肺胃二经,善能清阳明气分大
热,并能止渴除烦,用为君药。臣以知母苦寒质润,寒可助石膏清肺胃之热,
润可助石膏生津止渴除烦。君臣相须为用,清热除烦生津之力尤强。粳米、炙
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均为佐药。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配伍,共奏清热生津之效。
4.叙述四君子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答: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
食少便滤,舌淡苔白,脉虚弱。配伍意义: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
胃。臣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佐以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
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
功。
5.叙述十枣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答: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
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2)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
二便不利,舌苔滑,脉沉弦。配伍意义: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
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
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饮,消肿满之功甚著。然三
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既可益
气护胃、培土制水以邪正兼顾,又可缓和诸药的毒性及峻烈之性,使下不伤正,
且可减少药后反应。四药合用,共成峻下逐水之剂。
6.活血祛瘀剂常配理气药、治风剂常配补血活血药,请分述其机理,并举方分
析说明之。
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活血祛瘀剂常配理气药,如血府逐瘀汤之配桔
梗、柴胡、枳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治风剂常配补血活血药,如消
风散之配当归、生地。
六、中国医学史6题
1.叙述《黄帝内经》产生的条件。
答:⑴科学的、哲学的和社会政治学说的思想内容。如: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
思想,秦汉时期的道家思想,汉武帝后的儒家思想等。
⑵临床医学已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如:扁鹊望齐候之色、入虢之起死回
生,文挚激怒齐闵王以治其病等等。
(3)医学书籍不断出现。如《汉书・艺文志》记载了与《黄帝内经》并行的许
多医书,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文字较《内经》更为古朴的医书。
2.从诊治方法学叙述先秦时期医学文化指向特点。
答:其一是顺应自然,人象天地;其二是强调实用;其三是重视外部现象的相
互联系。闻气味、听声音、视颜色、察形貌的诊病方法,是由外揣内的认识方
向,而不是通过内部结构的了解认识外部征象的意义,各种治法都表现了突出
的自然倾向,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占据了主流。
3.叙述《诸病源候论》的主要学术成就。
答:《诸病源候论》是一部系统论述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用口症状体征的理
论性专著,其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该书收载的疾病种类包括内科、外科、
儿科、妇科、五官科等,其中以内科疾病占绝大多数。是对晴以前临床出现的
各种疾病证候进行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突
破前人笼统的三因致病理论,从而发现和描述新的病源,丰富了中医学的病因
学说,详细且准确地描述疾病证候。书中对多种疾病的证候均作了详细而准确
的描述,为医生辨识各种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记载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
手术方法和链合方法,如进行人工流产、拔齿及妇科检查等。还记述了结扎血
管止血,创伤异物清除等技术。反映了公元7世纪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4.叙述《针灸甲乙经》的主要学术成就。
答:Q)整理并总结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名著及
当代经验,使之流传至今,成为干百年来针灸学发展的基础。
(2)创分部取穴法,并厘定了针灸俞穴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
个)。
(3)总结了针灸学理论,提出了一套操作手法和禁忌。
5.叙述《本草纲目》的主要学术成就。
答:(1)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药物学。
(2)纠正以往本草书中错误。
(3)提出当时最先进的分类法:按〃从贵至贱”原则,从无机到有机,从低
等到高等。
(4)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5)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对〃服石"成仙批判。
(6)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7)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
6.叙述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
答:反对废止中医者,多主张中西医汇通,但在实现汇通的方法上,存在三种
不同的主张:(1)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有唐容川、张锡纯、吴汉
仙、杨则民和王问樵等;(2)通过中医的科学化实现中西医汇通,如丁福宝、陆
渊雷和谭次仲等;(3)主张中西医各有所长,应相互参照,如悍铁樵、朱沛文、
吴瑞甫等。
七、中医各家学说4题
1.叙述并演示钱乙归纳的J用病证六种常见脉象。
答:脉舌怀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2.叙述并演示钱乙提出的J用诊病〃面上证〃的方法。
答: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须为肾。如上述杲一部位出现
赤色,赤者热象,则知为某脏热证,而随证治之。
3.叙述并演示钱乙提出的J用诊病〃目内证〃的内容。
答: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虚;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
虚。即根据目色、光彩诊断五脏虚实寒热。
4.叙述并演示叶天士诊察温热病验齿的内容。
答:叶天士说:"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齿光燥如石,为胃热甚;齿如枯骨色,属肾水枯,
难治。如上半截润,由"水不上承,心火上炎"引起。齿垢如灰糕样者,为
〃胃气无权,津亡湿浊用事",多死;齿焦有垢,属〃肾热胃劫〃。邪热内炽,
每易动血,可见到齿缝流血或结瓣于齿。病初起齿缝流清血,兼有齿痛,属
〃胃火冲激",无齿痛为"龙火内燔〃。动血而结瓣于齿,其"阳血者,色必
紫,紫如干漆","阴血者,色必黄,黄如酱瓣〃。
八、中医内科学9题
1.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高某,男,23岁。腹部胀痛8小时。患者1天前与人聚餐时,饮食过多冷
盘,并喝冷饮,约2小时后,即觉腹部胀闷不适,恶心欲吐,腹痛腹泻,泻后
痛减,暖腐吞酸。现症见:腹部胀满疼痛,暖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
痛减,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答:中医诊断:腹痛(饮食积滞证)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出现腹部胀痛8小时而诊断为腹痛。由于患者暴饮暴
食后起病,有腹部胀满疼痛,暧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臭
秽,舌苔厚腻,脉滑数等证候,此乃属饮食停滞证。因食滞胃肠,气机不利,
故腹部胀满疼痛。食滞不化,腐败作酸,故暧腐吞酸,厌食。食积下行则痛而
欲泻。泻后食滞暂减,腑气暂通,故腹痛亦减。食浊壅滞肠中,传导失常,故
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均为食滞内停之象。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大黄,枳实,神曲,黄苓,黄连,泽泻,白术,
茯苓,厚朴,槟榔)
2.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何某,男,32岁。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头痛目赤3个月。患者近年炒股,
由于股市行情变化莫测,股价猛跌,心情不畅急躁易怒,夜不成眠,服西药安
定片,可睡数小时,次日神魂颠倒,头痛目赤,头部烘热。现症见:心情不畅,
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头痛目赤,头部烘热,胸闷胁痛,时0区恶吞酸,口干口
苦,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中医诊断:郁证(气郁化火证)
辨证分析:病者心情不畅,急躁易怒,神魂颠倒,胸胁胀痛等症;并自炒
股失败,有思想郁愤等情志内伤史。符合郁病的诊断。由于炒股时心情紧张,
失败后情绪郁愤,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内郁,疏泄失度,故急躁易怒,
胸闷胁痛;肝火上炎,循肝脉上行,则头痛目赤,头部烘热;肝火扰乱心神,
则失眠,神魂颠倒;肝火横逆犯胃,则呕恶吞酸,口苦,食欲不振;肝火灼津,
则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桅子,丹皮,柴胡,薄荷,当归,白芍,茯苓,
吴茱萸,黄连,夏枯草,龙胆草,酸枣仁,大黄,枳实,甘草)
3.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张某,男,54岁。头痛反复发作4年。患高血压病6年,近4年来经常
反复头痛头胀,伴眩晕,心烦易怒,胁痛不适,失眠多梦,口苦,舌质红,苔
薄黄,脉沉弦有力。
答:中医诊断:头痛(肝阳头痛)
辨证分析: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循经上扰清空,故头痛头胀,
伴眩晕。胁为肝之分野,肝郁胁络失和则胁痛。肝阳上扰心神,故心烦易怒,
失眠多梦。脉沉弦有力为肝阳上亢之征,肝与胆相表里,肝郁化火,肝火上炎,
胆气上逆则口苦。火盛则舌红苔薄黄。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益母草,桅子,黄苓)
4.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雷某,女,36岁。头痛1天。发病前因不慎着凉,突然出现头痛,痛剧拘
紧,痛连项背,遇寒尤剧,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答:中医诊断:头痛(风寒头痛)
辨证分析: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脉,清阳之气被遏,清窍不利,故头痛,
其痛连及项背,遇风尤剧。因感受外邪所致,以邪实为主,故头痛起病突然。
寒主收引,故痛剧拘紧。风寒客于已表,卫阳被遏,故恶风畏寒。寒邪未化热,
故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外束之征。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方药:川甘茶调散加减(川苛,羌活,白芷,细辛,薄荷,荆芥,防风,
甘草)
5.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李某,男,53岁。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年来出现多食易饥,近
三个月来上症加重,并觉口渴欲饮,尿多,大便干结难解,体重下降,2个月
内体重下降6kg,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答:中医诊断:消渴(中消一胃热炽盛证)
辨证分析: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酒醇,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积热内蕴,
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故多食易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难解;形失所养,则
体重下降;脾虚转输不利,水谷精微下注,故尿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
力为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减(生地,生石膏,知母,麦冬,牛膝,黄连,桅子,大
黄,玄参)
6.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覃某,男,54岁。平时喜食肥甘厚味,嗜酒,形体锄巴胖,有高脂血症及高
血压病史已三年。自叙昨天中午突然出现左胸部闷痛,持续约1分钟自行缓解,
但于昨天下手、晚上及今晨分别再次发作三次,伴气短,倦怠乏力,纳呆便滤,
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答:中医诊断:胸痹(痰浊闭阻证)
辨证分析: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上犯心胸,清阳
不展,心脉痹阻,故左胸部闷痛而气短;痰浊困脾,脾失健运,故咯吐痰涎,
倦怠乏力,纳呆便清,恶心;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阻之象。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脾
方药:恬篓凝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瓜篓,逢白,半夏,胆南星,茯苓,
竹茹,人参,菖蒲,陈皮,枳实,甘草)
7.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黄某,男,45岁。患者一周前到外地旅游,归来即感身热恶风,微咳,二日
后咳嗽加剧,咳甚胸痛,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时带血丝,鼻燥咽干,舌尖红
少津,苔薄,脉细数。
答:中医诊断:咳嗽(风燥伤肺证)
辨证分析:风燥犯肺,肺失清润,故咳嗽,咳甚胸痛,痰少而粘,不易咯
出;燥邪伤络,则痰中时带血丝;燥胜则干,故鼻燥咽干;舌尖红少津,苔薄,
脉细数为燥邪侵袭上焦之征。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薄荷,淡豆豉,杏仁,前胡,牛碧子,浙贝母,
天花粉,沙参,梨皮,芦根,麦冬,甘草)
8.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王某,男,23岁。剧烈运动之后汗出当风,次日出现鼻咽痒,轻微流清涕,
未治疗,3天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口干,.咽喉疼痛,咳嗽
痰稠,舌质红,苔簿黄,脉浮数。
答:中医诊断:感冒(风热犯表证)
辨证分析:感受风寒,郁而化热,邪热犯于肺卫,卫表失和,则发热,汗
出,微恶风寒;风热上受,肺失宣肃则鼻塞浊涕,咳嗽痰稠,咽喉疼痛;热伤
津液,故口干;舌质红,苔簿黄,脉浮数为风热袭表之象。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刻芥,薄荷,芦根,牛落子,桔梗,
甘草,黄苓,)
9.分析下列病案,给出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辨证分析、治法、代表方名
及药物。
林某,女,45岁。五年前冬受寒后出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以
后每遇天冷则反复发作,三天前淋雨后出现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哮鸣如
水鸡声,轻咳,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答:中医诊断:哮病(发作期一冷哮证)
辨证分析:寒痰留伏于肺,为外邪所触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
道挛急,故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痰气相击,肺气不利,
故轻咳;寒为阴邪,故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为外
感风寒而内有痰湿之象。
治法:蜀市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麻黄,细辛,半夏,干姜,紫苑,款冬花,
五味子,大枣,甘草)
九、针灸试499题
1、叙述并指出足喘、申脉、白会的定位。
答:定喘:背上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叙述并指出条口、水沟、大陵的定位。
答:条口:上巨虚穴下2寸;或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崎外1横指处。
水沟:人中沟上V3与下2/3交点处;
大陵: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3、叙述并指出至阴、中脱、下关的定位。
答:至阴:足小趾夕趾甲根角旁0.1寸。
中皖: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下关:耳屏前,下颌骨牌状突前方,当颗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4、叙述并指出手三里、犊鼻、膻中的定位。
答:手三里: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犊鼻:屈膝,在骸韧带外侧凹陷处。
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
5、叙述并指出夹脊、内庭、神门的定位。
答:夹脊: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
侧17穴,左右合34穴。
内庭:足背第2、3趾间健纹端。
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横侧凹陷处。
6、叙述并指出定喘、外关、足三里的定位。
答:定喘:背上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横骨正中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噎外1横指处。
7、叙述并指出天柱、三阴交、十宣的定位。
答、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寸,左右共十穴。
8、叙述并指出地机、气海、攒竹的定位。
答、地机: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9、叙述并指出膈俞、鱼际、地机的定位。
答、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横侧,赤白肉际处。
地机: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10、叙述并指出肩腮、涌泉、关元的定位。
答、肩眠: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
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涌泉:足趾跖屈时,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11、叙述并指出胃俞、孔最、内庭的定位。
答: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内庭:足背,第2、3趾间辑纹端。
12、叙述并指出列缺、申脉、膻中的定位。
答:列缺:横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
13、叙述并指出肾俞、风池、少商的定位。
答: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
少商:拇指横侧指甲角旁0.1寸。
14、叙述并指出丰隆、支沟、命门的定位。
答: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崎外2横指处。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模骨正中间。
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5、叙述并指出丰隆、中冲、神阙的定位。
答: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崎外2横指处。
中冲:中指尖端的中央。
神阙:前正中线上,脐窝中央。
16、叙述并指出肾俞、足三里、听宫的定位。
答: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1横指处。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踝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7、叙述并指出孔最、至阴、大肠俞的定位。
答: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至阴: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8、叙述并指出期门、委中、支沟的定位。
答: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委中:胴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横骨正中间。
19、叙述并指出申脉、肺俞、迎香的定位。
答: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20、叙述并指出条口、外关、气海的定位。
答:条口: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靖外1横指处。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横骨正中间。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21、叙述并指出风池、犊鼻、十宣的定位。
答: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
犊鼻:屈膝,在膑韧带外侧凹陷处。
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
22、叙述并指出通里、阳陵泉、四神聪的定位。
答:通里: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挠侧缘。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四神聪: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23、叙述并指出肩井、阴陵泉、十宣的定位。
答: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阴陵泉:胫骨内侧踝下方凹陷处。
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
24、叙述并指出太冲、足三里、神庭的定位。
答: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1横指处。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25、叙述并指出申脉、中冲、四神聪的定位。
答: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中冲:中指尖端的中央。
四神聪: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26、叙述并指出通里、中极、水沟的定位。
答:通里: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楼侧缘。
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
27、叙述并指出手三里、申脉、膈俞的定位。
答:手三里: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8、叙述并指出后溪、照海、太阳的定位。
答:后溪: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照海: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太阳:颍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29、叙述并指出足三里、孔最、百会的定位。
答: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1横指处。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30、叙述并指出委中、定喘、鱼际的定位。
答:委中:胴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
定喘: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横侧,赤白肉际处。
31、叙述并指出大肠俞、迎香、阳陵泉的定位。
答: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32、叙述并指出中皖、后溪、天枢的定位。
答:中皖: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后溪: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天枢:脐中旁开2寸。
33、叙述并指出风池、肾俞、涌泉的定位。
答: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涌泉:足趾跖屈时,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34、叙述并指出肺俞、外关、涌泉的定位。
答: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横骨正中间。
涌泉:足趾跖屈时,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35、叙述并指出风池、承山、外关的定位。
答: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
承山:腓肠肌两侧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的中
点。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模骨正中间。
36、叙述并指出胃俞、大陵、三阴交的定位。
答: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陵: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饶侧腕屈肌腱之间。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37、叙述并指出大椎、商阳、关元的定位。
答: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商阳:食指末节挠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38、叙述并指出行间、印堂、气海的定位。
答:行间: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蹊缘上方纹头处。
印堂: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39、叙述并指出期门、内关、太阳的定位。
答: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楼侧腕屈肌腱之间。
太阳:题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40、叙述并指出神门、委中、大椎的定位。
答: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横侧凹陷处。
委中:胴横纹中点,当肱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41、叙述并指出鱼腰、大横、子宫穴的定位。
答:鱼腰:眉毛的中心。
大横:脐中旁开4寸。
子宫穴:中极穴旁开3寸。
42、叙述并指出曲鬓、梁门、侠白的定位。
答:曲鬓:耳前鬓发后缘直上,平角孙穴处。
梁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侠白:天府穴下1寸,肘横纹上5寸。
43、叙述并指出率谷、归来、百虫窝的定位。
答: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归来: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百虫窝:血海穴上1寸。
44、叙述并指出承泣、屋翳、上廉的定位。
答: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屋翳: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上廉: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3寸处。
45、叙述并指出四白、筋缩、库房的定位。
答: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筋缩:第九胸椎棘突下。
库房: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46、叙述并指出下廉、厥阴俞、仆参的定位。
答:下廉: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4寸处。
厥阴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仆参:昆仑穴直下,赤白肉际处。
47、叙述并指出手五里、附分、环跳的定位。
答:手五里:在曲池穴与肩耨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
附分: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环跳:股骨大转子高点与既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1/3交界处。
48、叙述并指出臂臊、漏谷、水道的定位。
答:臂臊:在曲池穴与肩需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处,当三角肌下端。
漏谷:三阴交穴上3寸
水道: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49、叙述并指出颔醪、浮郡、天池的定位。
答:颗醪:目外眦直下,颈骨下缘凹陷中。
浮郡:委阳穴上1寸,在股二头肌腱内侧。
天池:第四肋间隙,乳头外侧1寸。
50、叙述并指出四渎、气户、横骨的定位。
答:四渎:尺骨鹰嘴下5寸,挠骨与尺骨之间。
气户: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横骨: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际,前正中线旁开0.5寸。
51、叙述并指出正营、阴包、关元俞的定位。
答:正营:目窗穴后1寸
阴包:股骨内上牌上4寸,缝匠肌后缘。
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2、叙述并指出耳和髅、肩鹘、商丘的定位。
答:耳和醪:鬓发后缘,平巨廓根前,当颗浅动脉后缘
肩踽: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举
时,肩前凹陷处。
商丘: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53、叙述并指出曲泽、天鼎、丘墟的定位。
答:曲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天鼎:扶突穴直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
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54、叙述并指出气舍、间使、光明的定位。
答:气舍: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间使: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榜侧腕屈肌腱之间。
光明: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55、叙述并指出大陵、膈关、悬钟的定位。
答:大陵: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楹侧腕屈肌腱之间
膈关: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悬钟: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56、叙述并指出口禾髅、膺窗、足临泣的定位。
答:口禾醪:水沟穴旁0.5寸,当鼻孔外缘直下,与水沟穴相平处取穴
膺窗: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四单元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校卫队退队申请书
- 改名字申请书
- 旧房改建申请书
- 2025年度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咨询服务合同汇编
- 2025年度城市安全防范造价咨询与应急管理体系合同
-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82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
- 2025年度国际市场鸭苗出口合作协议书
- 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创新
- 2025年度汪怡与李明正式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协议书
- (教研室)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烟台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附答案
- 《河南民俗文化》课件
- 康复健康小屋课件
- 项目合作备忘录范文
- 2024年事业单位租车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改进协议3篇
- 妇产科医生个人年终述职报告课件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运用PDCA提高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
- JGJ-T188-200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2025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综合PCR的基因工程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