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题分析与表达练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_第1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题分析与表达练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_第2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题分析与表达练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_第3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题分析与表达练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_第4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题分析与表达练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值:48分)学生用书P253

1.(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12分)研究表明抑郁与海马区内PGC1α蛋白含量和PV+中间神经元数量有一定关系。为了研究跑步运动对小鼠海马内PGC1α蛋白含量、PV+中间神经元数量及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科研人员将生理状态相似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小鼠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组别步骤1步骤2步骤3A正常饲养、无相关刺激无跑步运动检测相关生理指标B饲养并给予电击、禁饮、噪音等刺激?检测相关生理指标C饲养并给予电击、禁饮、噪音等刺激跑步运动检测相关生理指标(1)步骤1对B、C两组处理的目的是。B组操作步骤2的处理是。

(2)步骤3检测三组小鼠海马区内PGC1α蛋白含量和PV+中间神经元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检测同时发现C组的抑郁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结合上图推测跑步运动能缓解抑郁症状的机理是

(3)情绪是的高级功能之一,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产生抑郁。结合以上研究和所学知识,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应对情绪波动并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请写出两种:

答案(1)建立抑郁样行为模型小鼠无跑步运动(2)跑步运动能使海马内PGC1α蛋白的含量增加,从而使海马内PV+中间神经元数量增加使抑郁症状得到缓解(3)大脑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调节压力、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等解析(1)实验目的是研究跑步运动对小鼠海马内PGC1α蛋白含量、PV+中间神经元数量及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A组是空白对照组,而B、C两组步骤1的处理是饲养并给予电击、禁饮、噪音等刺激,相当于建立抑郁样行为模型小鼠,B组步骤2的处理是无跑步运动,与C组形成对比,B、C两组都是抑郁小鼠组,因此可以明确跑步运动对小鼠海马内PGC1α蛋白含量、PV+中间神经元数量及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2)根据图示,跑步运动后,抑郁组小鼠的PGC1α蛋白含量相比于正常组和抑郁不跑步组有了升高,PV+中间神经元数量相比于正常组下降,相比于抑郁不跑步组略有升高,综合题意可知,跑步运动能缓解抑郁症状的机理是跑步运动能使海马内PGC1α蛋白的含量增加,从而使海马内PV+中间神经元数量增加使抑郁症状得到缓解。(3)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是情绪,可以通过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调节压力、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等更好应对情绪波动。2.(2024·安徽卷)(11分)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该行为涉及机体的反射调节,其部分通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属于反射。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视为抢跑,该行为的兴奋传导路径是

(填结构名称并用箭头相连)。

(2)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收缩,可以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b结构收缩强度会。

(3)脑机接口可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原理是脑机接口获取(填图中数字)发出的信号,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

答案(1)条件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2)分级调节效应器和感受器减弱(3)⑥解析(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运动员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信号的传导需要经过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等结构,但信号传导从开始到完成需要时间,如果不超过0.1s,说明运动员在开枪之前已经起跑,属于“抢跑”,由于没有听到枪声就已经开始跑了,说明该行为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由大脑皮层发出指令,所以该行为的兴奋传导路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2)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脊髓中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效应器)收缩,应是⑤的兴奋通过③传到b,且④的兴奋通过②传到a(此时a是效应器),然后a将兴奋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此时a是感受器,由此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和感受器。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a不能将兴奋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因此b结构收缩强度会减弱。(3)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我们知道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其原理是脑机接口获取⑥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视为大脑对运动的意图或命令,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3.(2024·湖南长沙模拟)(14分)类风湿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1)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往往大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原因是。

(2)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原因是;有效的解决方案是

(3)研究发现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治疗效果较好,请设计实验验证姜黄素对RA有治疗效果。实验材料及用具:体重相同的大鼠若干只、注射器、生理盐水、弗氏完全佐剂(细胞免疫刺激剂,注入哺乳动物皮下之后,会产生类似RA炎症引起的肿痛)、姜黄素等。实验思路:

实验现象:

答案(1)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2)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CRH、ACTH减少,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ACTH或CRH(3)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注射生理盐水,B、C两组注射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一段时间后,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姜黄素;观察并记录各组前期和后期处理后关节肿痛情况前期:A组关节不肿痛,B、C两组关节肿痛;后期:A组关节不肿痛,B组关节肿痛,C组肿痛消失或缓解解析(1)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通过分级调节的放大效应,使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大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CRH、ACTH分泌减少,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所以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ACTH,可解决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的问题。(3)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姜黄素。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而实验组注射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实验思路: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注射生理盐水,B、C两组注射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一段时间后,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姜黄素;观察并记录各组前期和后期处理后关节肿痛情况。实验现象:前期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即A组关节不肿痛,实验组(B组和C组)关节肿痛。若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治疗效果较好,则后期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即A组关节不肿痛;实验组中注射生理盐水的B组关节肿痛,注射姜黄素的C组关节肿痛消失或缓解。4.(2024·湖南衡阳模拟)(11分)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图1是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其中,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由自主神经控制,不受意识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受意识支配。图2是图1中膀胱及周围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中,排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

(2)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均由自主神经支配,但尿道外括约肌却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两类传出神经协调配合对机体排尿的积极意义是。成年人突然受惊吓后可能会尿失禁,原因是

(3)图2中,腹下神经释放的NE(去甲肾上腺素)一方面促进膀胱逼尿肌舒张,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同一神经递质在两部位的效果截然相反,原因是。ACh(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与NE刚好相反,若使用药物抑制图2中传出神经ACh的释放,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4)进入尿道的尿液会刺激尿道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入脊髓,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促进逼尿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又促进尿液进入尿道,再次传导兴奋到脊髓,如此反复。这一调节机制对机体排尿的意义是

答案(1)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2)既能保证尿液积累到一定量后自然、规律的进入尿道,又能确保其受到意识控制,确保排尿活动适时、适宜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暂时失去控制(3)接受NE的受体不同尿液在膀胱滞留,机体对排尿活动的主动控制效果减弱(4)通过正反馈调节促进尿液尽快排空解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排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2)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均由自主神经支配,但尿道外括约肌却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两类传出神经协调配合对机体排尿的积极意义是既能保证尿液积累到一定量后自然、规律的进入尿道,又能确保其受到意识控制,确保排尿活动适时、适宜。成年人突然受惊吓后可能会尿失禁,原因是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暂时失去控制,出现无意识排尿。(3)神经递质需要和受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