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环境污染物的有效清除方法探索环境污染物的有效清除方法一、环境污染物的现状与危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等。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汞、铅、镉等)、有机化合物(农药、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这些污染物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介质进行迁移和转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在大气方面,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以及化石燃料燃烧等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会引发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酸雨不仅会腐蚀建筑物、损害农作物,还会酸化土壤和水体,影响水生生物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雾霾中的细颗粒物(PM2.5)可深入人体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环境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有机污染物如农药残留、工业有机废水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藻类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引发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重金属污染则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例如,汞在水体中经微生物作用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具有高毒性且易在生物体内积累,长期食用受汞污染的鱼类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智力下降、运动失调等症状。土壤污染主要由工业废渣、污水灌溉、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等引起。土壤中的重金属难以降解,会在土壤中长期积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被污染的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而进入食物链,威胁人类食品安全。例如,镉污染土壤导致的“镉米”事件,使人们对土壤污染问题高度关注。此外,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积累也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毒害作用,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在水体、土壤和空气中传播,可引发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例如,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可能污染饮用水源,导致霍乱、伤寒等疾病的传播。物理污染物如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物质等也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失、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等;电磁辐射可能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放射性物质泄漏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长期的放射性污染,引发癌症、基因突变等严重后果。二、现有清除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方法(一)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介质之间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污染物的分离或去除。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吸附、过滤、沉淀、蒸馏、膜分离等。吸附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能够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作用将污染物吸附在其表面。活性炭是应用最广泛的吸附剂之一,它对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例如,在处理工业废水时,将活性炭投入废水中,废水中的有机染料、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可被活性炭吸附,从而降低废水的污染物浓度。此外,新型吸附剂如生物炭、纳米吸附剂等也在不断研发和应用。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制备而成,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纳米吸附剂如纳米零价铁、纳米二氧化钛等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现出高效的吸附和催化性能,在环境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将污染物从流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在水处理中,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砂滤、活性炭滤、超滤膜、反渗透膜等。砂滤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部分胶体物质;活性炭滤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余氯;超滤膜能够截留大分子有机物、胶体和细菌等;反渗透膜则可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和小分子有机物,生产出高纯度的水。例如,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反渗透膜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施加压力使海水中的水分子透过反渗透膜,而盐分等杂质被截留,从而得到淡水。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或溶解性污染物沉淀到水底的方法。在污水处理中,通过添加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使水中的细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加快沉淀速度。沉淀法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部分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例如,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先调节废水的pH值,使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然后通过沉淀分离去除重金属。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或回收挥发性有机溶剂时,蒸馏法可将水或溶剂蒸发出来,然后冷凝收集,达到去除污染物和回收资源的目的。但蒸馏法能耗较高,一般适用于处理量较小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情况。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作用将污染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超滤膜和反渗透膜外,还有微滤膜、纳滤膜等。微滤膜主要去除微米级的颗粒和悬浮物;纳滤膜则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对二价及以上的离子和分子量在200-1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的截留率。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无相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膜的成本较高、易污染,需要定期清洗或更换膜组件。(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环境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的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络合反应等。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污染物处理中应用广泛。例如,高级氧化技术(AOPs)利用强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OH)来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过氧化氢与紫外光(H₂O₂/UV)联合氧化、芬顿氧化(Fe²⁺/H₂O₂)等。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直接氧化有机污染物,也可在水中分解产生·OH进一步氧化污染物。在处理印染废水时,臭氧氧化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染料分子,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芬顿氧化法利用Fe²⁺催化H₂O₂分解产生·OH,具有反应速度快、氧化能力强的特点,可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如农药废水、制药废水等。但高级氧化技术存在成本较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和控制反应条件。酸碱中和反应主要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通过向废水中添加碱性或酸性物质,调节废水的pH值至中性或接近中性,使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污染物得到中和。例如,对于酸性矿山废水,可添加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同时还可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去除。沉淀反应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前所述,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或添加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除了氢氧化物沉淀外,硫化物沉淀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硫化物沉淀法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去除率,生成的硫化物沉淀溶解度较小。但硫化物沉淀剂如硫化钠等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和后续处理。络合反应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污染物。通过添加络合剂,使污染物与络合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毒性或便于后续分离。例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一种常用的络合剂,可与多种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但络合反应后的络合物需要进一步处理,否则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三)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利用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去除或转化环境污染物,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主要包括微生物处理法、植物修复法和生物强化技术等。微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和吸附等作用来处理污染物。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是将空气或氧气通入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使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它们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协同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分解。微生物处理法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够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例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通过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处理后的污水,其生化需氧量(BOD₅)、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可大幅降低,达到排放标准。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吸收、转化、降解或固定环境污染物的能力来修复污染环境。植物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或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并将其转运至地上部分进行积累或转化。例如,某些超富集植物如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可用于修复砷污染土壤;凤眼莲等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部分有机污染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植物修复法还可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的酶、有机酸等物质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同时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可增强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作用。但植物修复法修复周期较长,受植物生长环境和污染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生物强化技术是向污染环境中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株或酶制剂,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通过筛选和培养高效降解微生物,将其投加到污染场地或处理系统中,增强对难降解污染物的分解能力。例如,在处理石油污染土壤时,可投加石油降解菌,这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石油烃类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将石油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酶制剂如漆酶、过氧化物酶等也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处理,它们能够催化氧化多种有机污染物,但酶的稳定性和成本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三、新兴的环境污染物清除技术与研究方向(一)纳米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清除中的应用纳米技术为环境污染物的清除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其在吸附、催化降解污染物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纳米吸附剂如纳米零价铁(nZVI)、纳米二氧化钛(TiO₂)、纳米碳材料等在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高效性。纳米零价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能够快速还原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六价铬(Cr(VI))、汞离子(Hg²⁺)等,同时还可降解一些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例如,在处理含Cr(VI)废水时,纳米零价铁可将Cr(VI)还原为低毒的三价铬(Cr(III)),Cr(III)随后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去除。纳米二氧化钛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氧化能力,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如染料、农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通过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改性,如掺杂金属离子或半导体材料,可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纳米碳材料如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导电性能,可用于吸附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同时在电化学催化降解污染物方面也有潜在应用。纳米技术还可用于环境监测和传感器领域。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能够高灵敏度、快速地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例如,利用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电极可制备出高灵敏度的重金属离子传感器,通过检测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信号变化来确定重金属离子的浓度。纳米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响应快、可实时监测等优点,为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和预警提供了有力工具。然而,纳米技术在环境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纳米材料的制备成本较高,大规模生产存在一定困难;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迁移转化规律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风险;纳米材料与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复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二)光催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环境污染物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传统的光催化材料如TiO₂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但存在光吸收范围窄、量子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研发成为光催化技术发展的关键。除了对TiO₂进行改性外,一些新型光催化材料如铋系光催化材料(如Bi₂WO₆、BiVO₄等)、石墨相氮化碳(g-C₃N₄)等逐渐崭露头角。铋系光催化材料具有合适的带隙结构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够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例如,Bi₂WO₆在处理印染废水和抗生素废水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石墨相氮化碳是一种非金属有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光催化降解能力,同时在光催化制氢、二氧化碳还原等领域也有应用潜力。为了提高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也至关重要。光催化反应器需要考虑光的分布、催化剂的固定和回收、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效率等因素。例如,采用固定床光催化反应器,将光催化材料固定在载体上,可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率;通过优化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如采用特殊的反射镜或透镜来增强光的利用效率,可提高光催化反应的速率。此外,光催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也是研究热点。光催化与吸附技术联合,可先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染物,提高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的浓度,然后在光照下进行催化降解,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光催化与生物处理技术联合,可利用光催化降解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再通过生物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深度处理。(三)生物修复技术的拓展与深化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修复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在微生物修复方面,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的应用为深入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代谢机制提供了有力手段。通过对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组学分析,可以挖掘新型的降解基因和酶,筛选高效降解微生物菌株,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例如,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石油烃降解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这些基因导入到合适的宿主微生物中,构建高效石油降解工程菌,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合成生物学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可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定向降解和转化。例如,构建能够特异性识别和降解特定有机污染物的人工合成微生物电路,使其在污染环境中精准发挥作用。合成生物学还可用于改造植物,增强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转运和降解能力,拓展植物修复的应用范围。此外,生物修复技术与物理、化学技术的耦合也是发展方向之一。例如,在土壤修复中,采用电动修复与微生物修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施加电场促进污染物向电极迁移,同时利用微生物在电极附近对迁移过来的污染物进行降解,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在水体修复中,将曝气充氧与生物膜法相结合,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促进生物膜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作用。环境污染物的有效清除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键任务。目前已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在环境污染物治理中各有优劣,而新兴的纳米技术、光催化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的拓展为环境污染物清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然而,这些新兴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以实现其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为构建清洁、健康的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四、环境污染物清除方法的综合应用与案例分析在实际的环境污染物治理过程中,单一的清除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将不同原理、不同优势的清除方法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物更全面、更高效、更经济的处理。以某大型化工园区的污染治理为例,该园区长期的化工生产活动导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治理过程中,首先采用了物理方法中的土壤淋洗技术,利用特定的淋洗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和部分有机污染物从土壤颗粒表面解吸下来,形成含有污染物的淋洗液。对于淋洗液中的重金属离子,采用化学沉淀法,通过调节pH值并添加适量的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而去除。对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则采用高级氧化技术中的芬顿氧化法进行处理。芬顿试剂(Fe²⁺和H₂O₂)在酸性条件下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能够快速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将其分解为无害的小分子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经过上述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后的淋洗液,再采用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污染物,确保达标排放。在土壤修复方面,采用了植物修复与微生物强化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对重金属具有一定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的植物,如印度芥菜等,种植在污染土壤上。同时,向土壤中接种经过筛选和培养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株,这些微生物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一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增强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将其转运至地上部分进行积累,通过定期收割植物,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出。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和有机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土壤的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再看一个城市污水治理的案例。城市污水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包括悬浮固体、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部分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病原体。在污水处理厂中,首先采用物理方法中的格栅和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较大颗粒悬浮物和砂粒等。然后进入初沉池,通过沉淀作用去除大部分悬浮固体。接着采用生物处理法中的活性污泥法,在曝气池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细胞物质。同时,通过控制曝气池中的溶解氧、污泥回流比等参数,实现对氮、磷的去除。对于污水中的微量重金属离子,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去除。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特定的官能团,能够与重金属离子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将其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经过上述一系列综合处理后,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或回用。五、环境污染物清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尽管在环境污染物清除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无论是物理方法中的一些高端设备(如膜分离装置),还是化学方法中的特殊试剂(如高级氧化技术中的氧化剂),以及新兴的纳米技术和光催化技术中的纳米材料制备和光催化反应器构建,都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这使得一些先进的清除方法难以在大规模范围内推广应用,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降低材料和设备的成本。例如,通过优化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其产量和质量,降低单位成本;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光催化材料和反应器设计,提高光催化技术的经济性。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物清除项目。其次是二次污染问题。部分清除方法在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例如,化学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时产生的大量重金属沉淀污泥,如果处理不当,其中的重金属可能会再次释放到环境中;一些高级氧化技术可能会产生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或难以进一步降解。为解决二次污染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污染物处理后处置体系。对于产生的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应采用安全的填埋、焚烧或资源化利用等方式进行处理。在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污染物时,要深入研究反应机理和中间产物的性质,优化处理工艺,确保中间产物能够进一步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再者是技术适应性问题。不同的环境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的污染环境(如土壤、水体、大气等)也具有各自复杂的条件。一些清除方法可能在特定的污染物或环境条件下效果显著,但在其他情况下则效果不佳。例如,植物修复法对于低浓度、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高浓度的点源污染修复效果有限;光催化技术在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处理高浓度、复杂成分的工业废水时可能面临挑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前进行充分的场地调查和污染物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除方法或组合。加强不同清除方法之间的协同研究,开发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综合处理技术体系,提高对不同类型污染物和污染环境的应对能力。最后是公众认知与参与度问题。环境污染物清除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公众的广泛认知和积极参与。然而,目前部分公众对环境污染物的危害认识不足,对一些新兴的清除技术和方法缺乏了解,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为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应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普及环境污染物的危害、清除方法等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建立健全公众举报和反馈机制,让公众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六、未来环境污染物清除方法的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环境污染物清除方法将朝着更加高效、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在高效方面,新型材料的研发将继续推动清除方法的效能提升。例如,未来有望开发出具有更高吸附容量、更快催化降解速度和更强选择性的纳米材料和光催化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使其能够更精准地针对特定污染物进行清除。同时,生物修复技术将借助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实现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降解和转化能力的大幅增强,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和速度。绿色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工会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 药材公司工作计划
- 大学生新学期开学学习计划
- 2024年度医院工作计划行政工作计划
- 疫情过后中班教学计划
- 各年龄段德育教育工作计划文档
- 2024年一年级班班级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高三寒假假期计划高三寒假计划安排
- 企业前台工作计划范文
- 关于幼儿教师学期工作计划
-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5课件
- SHL领导力测评题库
- 电动汽车充电站员工入职培训
-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数学试题
- 新媒体运营推广策划方案
- 双T板吊装施工专项方案
- 自媒体运营职业生涯规划书
- 临床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0道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精准突破五主观问答题课件
- 中石油昆仑好客加油站便利店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