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5.2 土壤的形成 课件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阅读课本122页探究题——寻乌的古民居1.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新课导入土壤富硒,在此种植农产品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原来,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

2.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新课导入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那么,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概

念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作

用目录一成土因素二土壤剖面一、成土因素一、成土因素SOIL成土母质PARENTMATERIALSTOGENERATESOIL……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地貌因素Geomorphicfactors……气候因素Climaticfactors……时间因素timefactor……人为因素anthropogenicfactor……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成土母质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土壤形成初期岩石开始崩解土层开始形成完整的土壤层成土母质有机物母质层母质层母质层基岩基岩基岩基岩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成土母质与土壤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物,无肥力,土壤有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初始状态,决定土壤理化性质。在气候、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1成土母质(1)决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质地):①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石灰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②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花岗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黏粒较少。(2)决定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①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锰、镁含量高;②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理化性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VS区别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土壤具有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2成土母质气候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温度与土壤2气候因素与土壤降水与土壤相对温暖的地区,微生物活动旺盛,分解作用快,有机质含量较低。降水较多的地区,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淋溶作用是土壤中可溶物质随土壤溶液向下运移的过程。降水多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一般来说,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速度较

,有机质积累较

;降水越多,侵蚀、淋溶作用越

,有机质流失越

,有机质积累较

。快少强快少2气候因素与土壤比较下列两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思考东北黑土浙江红壤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东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降水适中,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弱,土壤肥力较高。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土壤中的有机养分从何而来?#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低温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想一想,为什么东北地区能形成肥沃的黑土?我国东北地区夏秋多雨,黑土地带草本植物生长量大,进入土壤上部的植物残体多。冬季寒冷漫长,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阅读P130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23气候成土母质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生物因素3生物因素与土壤①哪些生物对土壤的形成与发育会产生显著影响?②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促进岩石风化;生物使养分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生物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孔隙度等。生物循环示意图枯枝落叶掉落地面分解有机质岩石风化矿物质和营养物质渗入土壤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3生物因素(最活跃)#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将有机养分再归还地表阅读P131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森林低于草地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试分析森林和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思考#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阅读P131草地土壤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为表层土壤提供大量有机质。森林土壤树木根系分布很深,主要以枯枝落叶将有机质归还地表。动物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提供有机质通过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阅读P131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合成,促进成土过程#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阅读P13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23气候4地形成土母质生物比较图中的A、B两地土壤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思考4地形因素与土壤AB比较图中的A、B两地土壤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思考4地形因素与土壤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平原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陡坡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山区地形坡度陡坡——土层薄,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平地——发育成深厚土壤坡向阳坡——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阴坡——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坡度和坡向与土壤4地形因素与土壤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23气候4地形5时间成土母质生物反映土壤形成发育的动态过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成熟,土壤层越厚时间因素5时间因素与土壤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土壤形成初期岩石开始崩解土层开始形成完整的土壤层成土母质有机物母质层母质层母质层腐殖质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淋溶层基岩基岩基岩基岩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23气候4地形5时间成土母质生物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积极消极#人类活动与土壤#

阅读P124在人类的耕作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耕耘Ploughing灌溉Irrigation施肥Fertilize收获Harvest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5人类活动与土壤水稻土是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形成土壤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泡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我国主要在长江流域人造土壤-水稻土Artificialsoilpaddysoil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土壤耕作层具有软糊度有利于水稻须根的发展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土壤耕作层具有软糊度有利于水稻须根的发展在人类的耕作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耕耘Ploughing灌溉Irrigation施肥Fertilize收获Harvest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5人类活动与土壤6人类活动与土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消极影响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矿物元素成土母质物质基础气候水热状况理化过程生物有机质来源最活跃地形陡坡地区平原地区时间动态过程人类活动积极消极小结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携带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据专家介绍,月球的土壤不能用来种植作物。请简要分析月球土壤不能用来种植作物的原因。思考与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所以不能用来种植作物。课堂训练(1)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决定于()A.土壤中的微生物B.高等生物C.成土母质D.气候条件(2)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岩石B.气候C.生物D.成土母质CC课堂训练(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②在生物的参与下,土壤的肥力不断发展③生物使养分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④在生物的参与下,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不会被淋失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AB课堂训练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C.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课堂训练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课堂训练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课堂训练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B.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C.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D.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壤概念及组成土壤成土因素土壤本课小结成土母质:决定性质气候:发育程度、有机质积累生物:有机质来源地形:发育环境时间:发育程度人类活动:积极&消极02土壤剖面1.什么是土壤剖面?自主学习阅读书本,完成以下问题。2.土壤剖面的土层可以分为哪些层?各层有什么特点?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特点: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点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土壤有机质是指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有机质含量越高,土的颜色越黑。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其中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点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腐殖质:有机物经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含有腐殖质,色暗、疏松、透水性能良好,含有较多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土壤分类的重要指标。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点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有机质含量低颜色较浅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淋溶作用是土壤中可溶物质随土壤溶液向下移动的现象。淀积层与淋溶层相伴存在。由于淀积作用形成的土层。较紧实,不易透水,铁铝钙镁富集。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点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有机质含量低颜色较浅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①自然土壤剖面及特点Naturalsoilprofileandcharacteristics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有机质含量低颜色较浅上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