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系统工程规划纲要_第1页
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系统工程规划纲要_第2页
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系统工程规划纲要_第3页
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系统工程规划纲要_第4页
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系统工程规划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系统工程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规划目的:秦巴山地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北亚热带

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南北动植物交会与

融合地带,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联系在一起的山系,生物多样性

极其丰富,重庆大巴山区域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大巴山区域

既是生物多样性丰富高地,也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是连接川陕渝三省市的重要革命老区和边区。通过摸清重庆大巴

山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保护网络体

系,分区分层次系统开展保护、保育及修复工程,最终建成集珍

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及重要经济物种种质资源为一体的秦巴山

地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以大巴山为载体,分层次建设集生态系统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

利用示范为一体的国内旗舰、国际知名秦巴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地,作为城口县举旗性、纲领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作为新

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项目,为其它生物多样性热点

地区生物多样性抢救、保护及利用提供示范,最终成为全球生物

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节点。

规划原则: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全面考量秦巴山生物多样

性自身特点,推进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优先保

护、科学治理,区域生态保护要优先保护区域内原生型生态系统

和物种资源,以自然修复为主,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

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科学推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物种资源保护。

合理布局,分区施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生态保护水平不一,

规划要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进行分区布局,凸显各区特点,

分别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合理安排建设内容。以人为

本,统筹兼顾,区域内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压力大,正确处理

生态与民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

规划范围:保护,修复及利用的区域为重庆大巴山,保护,

修复及利用主要示范区域为城口县。

规划时限:短期:2021年-2025年;中期2026年-2030年;

长期:2031年-2035年。

规划内容:规划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保护网络体系,

分区分层次系统规划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为一体的大巴山生物多样

性保护与利用系统工程。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完成大巴山生态系统多样性普查与监测,摸清生态系统本底

状况,建立生态系统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展分区保护、保育及

修复工程,建设生态廊道,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网络,

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保护。

项目一:大巴山智慧生态监测系统

项目背景:智慧林业与智慧地球、美丽中国紧密相连;智慧

林业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化发展的长效机

制,实现林业高效高质发展;智慧林业的关键是通过制定统一的

技术标准及管理服务规范,形成互动化、一体化、主动化的运行

模式;智慧林业的目的是促进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构建、绿

色产业发展等协同化推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

化。智慧林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生

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实现林业的智能、安全、生态、和

谐。主要是通过立体感知体系、管理协同体系、生态价值体系、

服务便捷体系等来体现智慧化的应用。

项目内容:运用云技术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设区域智慧

林业系统(感知系统,决策系统以及相关的辅助系统),构建天空

地一体化、全覆盖、智慧化的立体保护和大巴山生物多样性监测

系统(包含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综合治理;亚高山河流、湖泊、

沼泽、草地预警监测与拯救;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控防

治等体系建设),促进森林资源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草地

保护与修复、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警智慧化、系统化,提高林业

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治理能力。

1.大巴山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一张图”

基于3DGIS引擎结合二维/三维高清卫星地图并叠加各类生

物多样性保护信息数据,构建大巴山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一张图",

提供可视化、分级化、协同化的基础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森

林资源、林业设施设备、林业物资库、巡护管护人员等空间地理

分布数据,实时接入和动态展示生物多样性监测、环境探测、干

扰源监测等实时位置信息,提供分级化的各类基础图层、资源图

层、专题图层的综合展示和资源监管。

2.大巴山生物多样性智慧监管“一张网”

通过建设多方位的大巴山生物多样性物联监测“一张网”,对

大巴山生物多样性进行7x24小时的动态监管。结合智慧化管理

平台进行智能化保护管理。

3.大巴山生物多样性智慧保护“一朵云”

建设大巴山生物多样性智慧保护云服务平台,作为大巴山生

物多样性智慧监管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平台集成“一张图”资源

展示、浏览、查询;生物多样性核心网络数据库;生物多样性人

工智能辅助识别;野生动植物实时监管;生物多样性评价;日常

巡护网格化管理;大数据展示模块;大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微信公

众号等功能;全景大巴山VR展示,针对大巴山生物多样性及其

生境进行全景展示,实现宣传、科普、宣教等功能,实现在线游

览功能;生物多样性生境在线监测。

通过建设上述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本底详实;生物多样性

动态掌握;生物多样性智慧化管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等功能,

实现行业内与行业外的深度融合体现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理念。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900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大巴山生态廊道建设经费概算表

序号模块数量单价费用(万元)

1大巴山生物多样性大数3000.

13000.0

据“一张图”0

2大巴山生物多样性智慧2500.

12500.0

监管“一张网”0

3大巴山生物多样性智慧3500.

13500.0

保护“一朵云”0

进度安排:

2021-2025:搜集大巴山生物多样性大数据,构建大巴山智慧生态

监测系统;

2023-2035:对大巴山生物多样性进行7x24小时的动态监管,实时

更新数据,结合智慧化管理平台进行智能化保护管理;

2024-2035:建设大巴山生物多样性智慧保护云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委、市科委、市发改

委、相关区县和科研单位等

专家小组:邓洪平教授团队、陶建平教授团队、王志坚教授团队

项目二:大巴山生态廊道建设

项目背景:秦巴山地是北半球亚热带的核心地区,受地质构

造和岩性的控制诸列山岭均由北西向南东展布排列较为整齐,

其间分布有多座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河谷相对高差高达1000

m以上,谷坡陡峻,由北而南层层下降,生境类型多样,生物多

样性十分丰富。这一区域是我国华东、日本植物区系西行,喜马

拉雅植物区系东衍,华南植物区系北上与华北温带植物区系南下

的交汇场所。该区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生态系统

完整,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重庆境内

的大巴山区域属于重庆市重要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

功能区,布局有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五里坡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庆雪宝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等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和市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市自然保护地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

生态廊道建设是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完善生态网络空间的重

要基础,是促进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市建设的重要载体。为认真贯

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

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解决区域内保护地分割孤立、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差、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生物多样性受胁迫程度高等问题,

有必要建立渝陕界梁-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阴条岭国家自然保护-

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任河、前河

上游一大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巴山.开州雪宝山综合生态廊道,

形成大巴山重要生态区生态走廊网络连接,构建完整的“山、水、

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为下一步建设国家公园提供基础和条

件。

项目内容:依据保护生态学的原理,确定保护地之间生态廊

道建设的强度和频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物联网等现代

监测技术技术,开展廊道建设区多样性本地综合调查,依据实际

地形和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廊道建设设计,形成大巴山生态廊道建

设技术规程;依据生物多样性本底现状,实施生态廊道物种多样

性保育和恢复工程;依据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条件,

实施生态廊道“春花秋叶”景观设计及施工;建立以物联网为基础

的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系统;建设生态廊道生态效益和

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效益评估,制定生态廊道建设和

管理的长效机制。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廊道建设设计

开展大巴山众多保护地和拟建廊道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

查,在拟建廊道区开展地质、水文、土壤、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社

会经济普查,依据本底调查资料,结合生态保护需求和景观再造

需求,确定生态廊道建设的规模和强度,进行科学的生态廊道建

设设计。依据廊道设计要求,划定廊道建设范围,制定生态廊道

建设技术规程。

2.生态廊道物种多样性保育和恢复工程

对拟建廊道区现有的生物物种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科学的

管理和保护,对廊道区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逐渐形成以

原生地物种和历史植被物种为优势的健康生态系统;在人为活动

频繁区域,建立必要的动物通过廊道(包括桥梁、涵洞、便道等);

建设生态廊道自动监测系统和管理系统,包括廊道区域的保护和

管理规定。

3.生态廊道景观再造工程

依据大巴山地区的生境特点,结合特定拟建廊道区域的基础

设施条件,采用大巴山春花木本植物(主要包括杜鹃花科、蔷薇

科和山茶科植物)和秋季彩叶乔木(械树科、桦木科、蔷薇科、

漆树科相关物种及落叶松和黄护等)进行春花和彩色秋叶的景观

再造。

4.生态廊道效益评价体系建立

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方法为基础,建立生态廊道

的效应评价体系,重点依据生物多样性指标,对生态廊道的建设

进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形成生态廊道建设

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1265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大巴山生态廊道建设经费概算表

序r

号模块单价费用(万元)

13500.

生态廊道建设设计13500.0

0

2生态廊道物种多样性保育和恢复3200.

13200.0

工程0

33450.

生态廊道景观再造工程13450.0

0

42500.

生态廊道效益评价体系建立12500.0

0

进度安排:

2021-2022:完成大巴山景观再造工程设计;

2022-2023:完成大巴山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完成廊道生物多样性

保育工程、廊道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工程;

2022-2024:构建大巴山廊道管理评价系统,建设宣教展示中心;

2023-2035:建立苗圃基地;

2024-2035:建设春花秋叶景观再造工程、廊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廊道自动监测及管理系统、智能温室;

2031-2035:完成大巴山本底数据调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设

计。

率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农委、市科委、市发改委、

相关区县和科研单位

专家小组:邓洪平教授团队、李吉春高工团队等

项目三:大巴山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项目背景:秦巴山地是北半球亚热带的核心地区,生境类型多

样,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这一区域是我国华东、日本植物区系

西行,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东衍,华南植物区系北上与华北温带植

物区系南下的交汇场所。该区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区系起源古老,

生态系统完整,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提出之后,长

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受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

大关于“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和稳定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

决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差、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物

多样性受胁迫程度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薄弱并由此导致的生态资

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必要开展集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

保育、生态恢复等生态系统修复。对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问题和

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包括矿山地质

灾害及隐患治理工程、地形地貌恢复治理、水资源恢复工程、土

壤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工程、配套工程、拆除工程、后期监测与

管护工程等,争取尽快形成健康的“山、水、林、田、湖、草”生

态系统,为下一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基

础和条件。

项目内容:依据保护生态学和修复生态学的原理,遵循重点突

出,分类实施的原则,对大巴山区域现存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

由此引发的生态退化类型、退化诱发机理、生态退化程度及其规

模进行系统梳理,确定退化生态系统生态修复的主要类型、区域

和措施;根据不同的退化原因,设计具体的恢复措施和途径,并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拟建议在重点在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喀斯特农地生态系统能够、

亚高山退化草场、任河和前河流域以及矿山迹地开展生态修复工

作。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强度、分布的界定及恢复途径的确定

开展生态修复前的基础性科技支撑研究,有助于在工程修复

实践中提高修复效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区域生态问题以及生

态退化的诱因提取;退化生态系统类型、退化强度、退化途径及

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分布;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途径和机理;不

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生态工程设计;不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

技术规程;退化生态系统效益监测评价。

2.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依据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采取自然

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手段,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

工程措施包括造林整地工程,人工植树工程,低效次生天然改造

工程,困难迹地造林工程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工程

等。辅助建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中心,建设退化生态系

统生态修复育苗基地等。

3.亚高山退化草场修复工程

重庆境内大巴山区域的亚高山草场是原生植被极度退化的

结果,但鉴于草场资源在重庆地区的稀有性、物种多样性保育的

重要性以及在旅游开发方面的价值,不建议将现存的大面积连片

草场恢复成为森林植被,但也不宜进行大规模的畜牧养殖。草场

的修复工程宜采取封育方式定向开展草场生物多样性保育工程、

草场旅游景观恢复工程以及到底野生中药材定向培育工程。

4.任河前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大巴山城口县境内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13条,

50-100km2的6条,任河和前河为两条主要河流,北部为汉江流

域的任何水系,南部为嘉陵江流域的前河水系。任河前河流域治

理工程以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为主,兼顾源头区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育,主要开展的建设工程包括:流域污染源整

治工程(城镇点源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X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保育

工程、河流水生生物保育工程以及流域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

程。

5.矿山及地灾迹地生态恢复工程

对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及隐患治理工程、地形地

貌恢复治理、水资源恢复工程、土壤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工程、

配套工程、拆除工程、后期监测与管护工程等。

6.喀斯特退化农地生态修复工程

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域开展农地土壤保育工程、农地水资源

收集及存储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程、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以及特

殊农地生态系统的耕作示范工程等。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2278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大巴山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经费概算表

号模块数量单价费用(万元)

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强度、分

113000.03000.0

布的界定及恢复途径的确定

2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14200.04200.0

3亚高山退化草场修复工程13950.03950.0

4任河前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14000.04000.0

矿山及地灾迹地生态恢复工

514010.04010.0

喀斯特退化农地生态修复工

613620.03620.0

进度安排:

2021-2022:完成大巴山本底数据调查;

2021-2024:建立生态修复种质资源收集、储藏及创制中心;

2021-2031:建立种苗基地;

2021-2035:完成退化成因及恢复机理调查研究;

2022-2023:完成恢复途径及恢复工程设计;

2023-2024:完成标准径流场建设以及测流堰建设;

2023-2035:建设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亚高山退化草场修

复工程、任河前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矿山及地灾迹

地生态恢复工程、喀斯特退化农地生态修复工程。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农委、市科委、市发改委、

相关区县和科研单位

专家小组:邓洪平教授团队、陶建平教授团队、董炜高工团队等

项目四:大巴山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保育

项目背景:大巴山脉由米仓山、大巴山、大神农架、武当山、

荆山等组成。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北临汉水,南近长江、东介

汉水与大洪山相望,西介嘉陵江与摩天岭相对,东北、东南和西

南分别与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相接。东西长约560km,

南北宽约140kmo大巴山山脊海拔一般在2000m左右,区域内

因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有峰丛、地下河、槽谷等,

仅含有如重庆城口等在内的少数小型山间盆地。大巴山地属亚热

带季风气候,主要为亚热带环流系统所控制。由于南北气流交换

频繁,再加高耸山体的阻挡,区域降雨丰富,多年降水量达

1000-1800mm,年均温14-16℃。近些年,由于农业过度开垦,

矿场生产等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使得大巴山区的水土流失愈加严

重。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大巴山区域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

化,并因此引起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矿山、农业耕地

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为学好用好'两山论”,探索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解决大巴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下

降、土壤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问题,有必要建立起适宜大巴山区

退化森林、草场、矿场、农耕地等不同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防控

与土壤质量保育技术体系,为大巴山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及区

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项目内容:以重庆市城口大巴山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

区域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与植被、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等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对退化森林、草场、矿场、农耕地等不

同生态系统的遥感影像解译与信息提取,开展大巴山多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过程动态监测,进行水土流失过程的动态模拟,以此研

发并建设大巴山地区上述不同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保育

技术体系,实现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保育技术体系的环境效应评

价,形成大巴山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质量保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大巴山不同生态系统水土流失过程动态监测

收集大巴山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径流小区泥

沙、土地利用、生产建设活动扰动、水土保持工程等基础资料,

利用高精度的遥感影像解译与信息提取,对退化森林、草场、矿

场、农耕地等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和强度判定,分

析土壤侵蚀动态,实现大巴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土流失过程

动态监测。

2.大巴山不同生态系统水土流失过程与模拟

通过野外全坡面径流场高频次连续监测,结合室内模拟降雨

与冲刷试验,研究大巴山区退化森林、草场、矿场、农耕地等不

同生态系统侵蚀产沙过程特征,明确各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驱动因

素,开展水沙输移耦合过程建模,提出水土流失过程的水动力学

机理模型,进而实现大巴山区不同生态系统水土流失过程模拟。

3.大巴山不同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防控技术研发与示范

基于大巴山区退化森林、草场、矿场、农耕地等不同生态系

统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过程动态监测与模拟研发植物篱、

埃坎、道路、排水沟和蓄水池等为一体的“篱-更路-沟-池(窖)”坡

面水土流失防控技术体系。选取典型流域与坡面,进行空间布局

优化配置,形成线状环山沟、截流沟、排水沟、蓄水池、道路梯

级系统,呈现点、线和面纵横交织的坡面水沙拦截网络,实现大

巴山区不同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防控技术示范。

4.大巴山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保育技术研发与示范

基于大巴山区退化森林、草场、矿场、农耕地等不同生态系

统土壤质量基底调查与评估,研发大巴山区农林废弃物快速腐殖

化技术,实现炭化腐殖化后的农林废弃物返土增肥。采取适当加

大有机物料投入与覆盖、补充淋失的植物营养元素、增加土壤活

性有机物的施用等有效补充方法,研发适宜于大巴山地区退化森

林、草场、矿场、农耕地等不同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提升与植被修

复的缓控释肥产品。总结研究出生物小循环与地质大循环不同组

合下高生产力土壤质量保育技术,集成并优化土壤培肥与保育技

术体系,进行示范。

5.大巴山不同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保育技术评价

运用高分遥感监测、土壤样品分析、典型地块调查、农户问

卷调查等方法,获取退化森林、草场、矿场、农耕地等不同生态

系统地块尺度的土壤养分、水土流失、通达程度、灌排条件等数

据,选择地形、土壤、生态、农户等多维因子,建立大巴山区不

同生态系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比水土流失防控与土

壤质量保育技术实施前后的土壤质量实现效益评价。采用数据包

络分析和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质量保育技

术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大巴山区退

化森林、草场、矿场、农耕地等不同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防控与土

壤质量保育技术最佳模式。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1370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大巴山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经费概算表

内容模块数量单价费用(万元)

水土流失实时监测系统4200.0800.0

坡面径流泥沙观测站8100.0800.0

水土流小流域径流泥沙卡口站4300.01200.0

7300.0

失防控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建设

数据管理中心1500.0500.0

水土流失防控基础工程8500.04000.0

土壤肥力管理系统1600.0600.0

土壤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生产

量保育基地2500.01000.04800.0

土壤质量保育基础工程4800.03200.0

水土流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质

2300.0600.0

失防控量保育管理和评价系统

与土壤

1600.0

质量保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质1000.

11000.0

育管理量保育宣教和展示中心0

和评价

合计13700.

0

进度安排:

2021-2025:在基础信息收集及分析基础上,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技

术体系建设,同步开展土壤质量实时监测。

2026-2030:开展水土流失过程模拟,研发水土流失防控体系并建

设基础设施,同时开展土壤质量保育基础设施建设

2031-2035:扩大推广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壤质量保育技术,因地制

宜实施不同模式优化与示范。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农委、市科委、市发改委、

相关区县和科研单位

专家小组:邓洪平教授团队、何丙辉教授团队等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通过高等植物,大型真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生态经

济动植物及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物种多样

性就地保护网络构建,新建迁地保护设施和完善现有迁地保护设

施,实现大巴山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模式物种、重要经济物种

及重要中药资源物种种群保护、保育、再造、复壮及生境修复。

项目一:高等植物多样性动态调查及监测网络构建

项目背景:大巴山海拔高差大,自然环境复杂,是著名的第

三纪、第四纪植物的避难所,珍稀、濒危、孑遗、模式植物极为

丰富,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北亚热带植物集中分布区。据不完全统

计,大巴山仅高等植物就达4100多种,涵盖了全国维管植物种类

的12.34%,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种,其中I级4种,

II级29种,共有红皮书收录植物物种38种,CITES收录植物物

种13种,有模式植物243种,隶属于64科141属,是世界著名

的模式标本产地。且大巴山位于北亚热带北边有秦岭山脉阻挡,

受第四纪冰期影响较小保留了众多第四纪冰期以前的孑遗物种。

如起源于中生代的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新生代的崖

柏(Thujasutchuenensis\红豆杉(Taxuschinensis\哄桐(Davidia

involucrata、穗花杉(Amentotaxusargotaenia\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等。为加强该区域

植物生物多样性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掌握野生植物种群现状与发

展动态,必须在野外长期监测野生植物相关数据,进而提高保护

成效。

项目内容:开展秦巴山高等植物多样性本地综合调查,针对

重点地区和重点物种类型开展重点物种资源调查,建立不同植被

类型植物多样性的监测标准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长

时间的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推进适用于秦巴山地区的植物多样

性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托现有的植物多样性监测力量,

不断完善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开展高等植物多样性综合评

估,建立健全植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形成秦巴山野外植物鉴别指

南,为开展监测工作提供便利。

1.秦巴山维管植物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

充分考虑秦巴山尤其是自然保护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

区域的地形特点和植被分布情况,采用设置样线、样带、样方及

永久样地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动态调查监测网络,对区域内的主

要生物类群及其生境和威胁因素开展调查监测,掌握调查区域内

野生维管植物组成、分布现状及演替趋势,重点调查监测全域内

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模式植物、特有植物、外来入侵植物的数

量、分布区域及演替趋势等;

2.秦巴山苔葬植物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

采用踏查法、样方法及永久样地建设分别进行苔葬植物多样

性动态调查监测。对不同植被类型下(不同海拔区间),不同生境

类型的苔葬植物进行广泛采集,设置监测样地,监测苔葬植物的

盖度、频度、林冠郁闭度、海拔、土壤pH、人为干扰度,实施上

传监测数据到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监测报告和保护管理意见建议

供保护管理参考。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440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大巴山高等植物多样性动态调查经费概算表

序号模块数量单价费用(万元)

秦巴山维管植物多样性动1600.

111600.0

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0

秦巴山谷鲜植物多样性动2800.

212800.0

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0

进度安排:

2021-2025:完成维管植物、苔葬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设维管

植物、苔醉植物资源核心保护小区;

2026-2029:完成维管植物、苔葬植物数据库建设和图志建设;

2026-2030:构建维管植物、苔葬植物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

培训专业技术队伍并开展动态监测活动;

2031-2035:持续开展维管植物、苔葬植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活动。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委、市科委、相关区

县和科研单位等

专家小组:邓洪平教授团队

项目二:大巴山大型真菌资源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监测

项目背景: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

成部分。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发布的《2018世界真菌现状报告》

首次概述了世界真菌现状,强调真菌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重要性,

中国是报告中首个被聚焦国家,表明我国的食药用真菌资源及其

开发利用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资源相

当丰富。同年,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

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对我国大型真菌的第一次全面

系统的权威发布,同时强调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

最为丰富,但同时也是受威胁大型真菌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是

大型真菌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关注的区域《大巴山及武陵山生物

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重庆部分》中明确提出对于“优先区

内微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还知之甚少,只有极少数区域有大型真菌

种类的调查和记载查明该地区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资源价值、

分布格局、生境、受威胁因素等,能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的系统

研究、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内容:开展大巴山野生大型真菌资源本底与资源价值评

估,明确大型真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分布,促进野生大型真菌综

合利用,正确识别濒危物种受威胁因素及保护空缺,建设大型真

菌物种多样性动态监测样地并开展持续动态监测研究。

1.大巴山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信息系统建立

开展大巴山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全面调查,获得大巴山大

型真菌基础数据,形成大型真菌物种名录和图志,利用计算机数

据库技术构建大型真菌信息库和种质资源平台,系统阐明大型真

菌丰富度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2,大巴山大型真菌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与动态监测

正确把握大型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及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的相

关性,综合评价典型物种的重要性、代表性、特有性和稀有性,

正确识别濒危物种受威胁因素及保护空缺,建设野生大型真菌资

源核心保护小区(建议巴山、厚坪、周溪)和物种多样性动态监

测样地(建议北屏、高楠、双河、岚天、咸宜),结合数据库和云

平台等高新技术,定期更新数据,开展持续动态监测。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230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大巴山大型真菌调查经费概算表

序号模块数量单价费用(万元)

大巴山大型真菌物种多样1300.

111300.0

性信息系统建立0

大巴山大型真菌多样性保1000.

211000.0

护体系建设与动态监测0

进度安排:

2021-2023:完成大型真菌资源本底调查,建设大型真菌资源核心

保护小区;

2024-2025:完成大型真菌数据库建设和图志建设;

20282030:建设大型真菌动态监测系统,培训专业技术队伍并开

展动态监测活动;

2031-2035:持续开展大型真菌动态监测活动。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委、相关区县和科研

单位等

专家小组:邓洪平教授团队

项目三:脊椎动物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

项目背景:秦巴山地区位于国家公布的32个中国内陆陆地

及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优先保

护区域,对该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符合国家利益。该区域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种丰富度较高,该

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中国生物

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列出的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

之一同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全球233个热点生态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仅该区域的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便分布

有脊椎动物394种,包括哺乳动物8目26科68种,鸟类16目

50科233种,爬行类2目8科24种,两栖类2目8科25种,鱼

类5目10科44种。其中包括穿山甲、大灵猫、金雕、白冠长尾

雉等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水獭、红腹角雉、金胸雀鹏、

巫山巴整1、多鳞白甲鱼等5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为中

国特有动物。保护完整的生物群落是保护整个生物多样性最有效

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是保护物种的唯一可行的办法。为加强生物

多样性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掌握野生动植物种群现状与发展动态,

必须在野外监测野生动植物相关数据,野生动植物监测除了能够

发现影响其数量及生长状况或其受威胁因素之外,还有助于改善

和调整保护措施和策略,提高保护成效。

项目内容:开展秦巴山脊椎动物多样性本地综合调查,针对

重点地区和重点物种类型开展重点物种资源调查,运用适用各动

物类群的监测方案对各类群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多样性动态调查

监测,建立秦巴山脊椎动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不同类群

动物物种资源的监测标准体系;推进适用于秦巴山地区的动物多

样性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托现有的动物多样性监测力

量,不断完善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开展脊椎动物多样性综

合评估,建立健全动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形成一套针对秦巴山地

区各类群不同动物的野外鉴别指南,为基层林业工作者开展监测

工作提供便利。

1.秦巴山鱼类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

针对秦巴山区域的自然河流、水库等布局鱼类多样性动态调

查监测网络构建,布点定期对该区域的鱼类早期资源、鱼类物种

资源(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个体生物学及种群结构、种

群遗传结构x栖息地生境等开展监测,以期全面反映秦巴山区鱼

类生物多样性状况,侧面监测水环境状况。

2,秦巴山两栖爬行类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

在秦巴山地区布设两栖爬行类监测样地,长期通过样线法、

样方法、栅栏陷阱法、人工覆盖物法、人工庇护所法、标记重捕

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样地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种群

数量、群落组成等进行监测,实施上传监测数据到信息管理系统,

提供监测报告和保护管理意见建议供保护管理参考。

3.秦巴山鸟类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

在秦巴山地区布设鸟类监测样地,长期通过样线法、样点法、

网捕法、领域标图法、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非损伤性DNA检

测法等方法对样地内鸟类的种群结构、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

和特有鸟类资源状况、生境状况及迁徙活动规律等进行监测,实

施上传监测数据到信息管理系统,为开展保护措施和计划及防范

禽流感等提供时间节点的参考。

4.秦巴山哺乳类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

在秦巴山地区建设哺乳类监测样地,长期通过样方法、样线

法、网捕法、标记重捕法、指数估计法、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

卫星定位追踪技术、非损伤性DNA检测法等对样地内哺乳类,

特别是一些受威胁物种、国家重点保护和特有物种,以及对维持

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有重要作用的物种进行监测,实施上传监测

数据到信息管理系统,为防范动物灾害和保护动物资源等提供有

力支撑。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226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脊椎动物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络构建经费概算表

序数费用(万

号模块单价

量元)

秦巴山鱼类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

11575.0575.0

络构建

秦巴山两栖爬行类多样性动态调查

21590.0590.0

监测网络构建

秦巴山鸟类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网

31540.0540.0

络构建

秦巴山哺乳类多样性动态调查监测

41555.0555.0

网络构建

进度安排:

2021-2025:完成秦巴山脊椎动物多样性本地综合调查,评估当下

脊椎动物多样性完成永久监测样地建设信息平台、

数据库等基础建设;

2026-2030:针对重点物种类型开展重点物种资源调查;持续进行

监测调查;信息平台、数据库等维护更新;掌握相关

物种动态变化,提出相关措施;

2031-2035:开展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分析物种动态变化,凝练

利用相关成果,扩大保护效益;持续进行监测调查。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委、相关区县和科研

单位

专家小组:王志坚教授团队

项目四: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

项目背景:昆虫作为无脊椎动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巴

山地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区域内现有国家二级保护昆虫拉步

甲和中华虎凤蝶分布。除少部分种类对人类有害外,绝大多数在

给植物授粉、控制害虫和有害植物、维持生态环境稳定和食用、

药用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当前,无脊椎动物资

源普查以人工踏查为主,且标准、尺度随调查人员而异,应该加

强监测与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监测和保护工作标准化和规范

化。

项目内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物联网、昆虫信息素

等现代技术,开展大巴山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多样性本地综

合调查,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物种类型开展重点物种资源调查,

定期组织大巴山无脊椎动物资源调查,建立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

样性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和预警,建立无

脊椎动物物种资源的监测标准体系;推进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

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托现有的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力量,

构建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开展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综

合评估,开发无脊椎动物物种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体系,建立健全

大巴山濒危无脊椎动物评估机制。

1.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

应用WebGIS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信

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接收子系统、生物名录管理子系统、

遥感影像管理子系统、分析与评价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字

典维护子系统等6个子系统。该系统对大巴山无脊椎动物的发生、

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可实现对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监测、

管理和相关预防方法及防治技术的关联查询,并实时进行信息发

布,为政府部门进行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2.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标准体系建立

通过分析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性、监测原则、

监测目标等,构建科研监测体系,使大巴山地区物种信息化与数

字化建设得到有效推进,进而实现科学化管理。在建设和使用的

过程中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气象测量和打点,尤其是在生态环境

变化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比对分析的过程中,比对分

析的结果会更加可靠。

3.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构建

建立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运行管理体系总构

架,创新监测网运行管理模式,强化质量管理,保障监测数据的

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大巴山无脊椎动物监测网络体系奠定基础。

该监测网实行'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模式。

4.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综合评估体系构建

制定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评估

气候变化对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和遗传资源的影响提出相关对策;

开发气候变化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监测技术,建设监测网

络,开展重点监测。选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珍

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保护对象,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

育措施,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拯救工程,扩大其栖息地,

确保其生存和繁衍。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2399.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大巴山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经费概算表

序数费用(万

号模块单价

量元)

1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1545.0545.0

2监测标准体系建立160.060.0

3监测网络体系构建11474.01474.0

4综合评估体系构建1320.0320.0

进度安排:

2021-2025:完成秦巴山地无脊椎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建立秦巴山

地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数据库;

2023-2027:建立秦巴山地无脊椎动物物种资源的标准化监测体系,

构建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2024-2030:建立秦巴山地珍稀濒危无脊椎动物拯救性保护基地,

健全大巴山珍稀、濒危物种影响评估机制;

2021-2035:持续开展秦巴山地珍稀无脊椎动物动态监测,掌握物

种多样性和种群丰富度。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委、相关区县和科研

单位

专家小组:王志坚教授团队

项目五:生态经济动植物资源调查

项目背景:经济动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大巴山地区经济动物资源丰富,特

色突出,并有大量珍稀物种。其中药用动物有林麝(国家一级保

护动物x穿山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肉用动物包括野猪(国

家二级保护动物X大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观赏动物包括

红腹锦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白冠长尾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及丰富的蝶类;著名经济昆虫有蚕类和中华蜜蜂等。止匕外,还分

布有板角山羊、城口山地鸡、巴山牛等国家级、省市级地方特色

畜禽遗传资源。目前,由于对该地区经济动物本底情况及发展趋

势尚不清楚,导致其保护和利用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和长远规划。

加强本地区经济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建立科学的监测与保护体系,

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巨大

现实价值。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项目内容:运用3S技术及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大

巴山经济动植物物资源的系统性调查,加强重要物种资源的搜集

和整理;建立经济动植物监测体系,跟踪分析物种发展趋势,为

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经济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1,大巴山经济动物资源普查和宏观分析

系统调查大巴山经济动物资源本底情况,包括种类、分布特

征及生境、群体数量和结构、生物学特征特性、濒危状况、保护

现状、开发利用情况等,并追踪分析近年来变化情况。建立监测

系统,跟踪分析物种发展趋势。建立大巴山经济动物本底情况的

详实资料,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经济动物提供基本依据。

2.大巴山经济植物多样性人工智能监测体系

通过建设多方位的大巴山经济植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对大巴

山核桃、漆树、桑树、油桐多样性进行全天候的动态监管,结合

智慧化管理平台进行智能化保护管理。建设大巴山经济植物多样

性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是大巴山经济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核

心部分。构建大巴山核桃、漆树、桑树、油桐种质特色数据库、

基于配置高清识别系统的无人机定点监测设施、种质资源多样性

评价系统、建立日常网格化巡护管理体系、在线人工智能展示系

统、大巴山核心经济植物种质VR展示平台。实现全天候、人工

智能、实时监测大巴山区经济植物资源监测体系。

3.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重点品种的补充调查

在基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运用3S技术与

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该区域内的重点品种,开展品种的

详细分布信息、伴生物种、群落类型、单株生物量等进行专项补

充调查,评估重点品种的资源蕴藏量,并借助GIS手段,为每个

重点品种绘制一张资源分布图,同时利用获得数据绘制一张该物

种的适宜种植区模拟分布图,可为后期开展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

决策提供依据。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550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生态经济动植物资源调查经费概算表

数费用(万

序号模块单价

量元)

大巴山经济动物资源普查和宏

112000.02000.0

观分析

大巴山经济植物多样性人工智

212500.02500.0

能监测体系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重点品种的

311000.01000.0

补充调查

进度安排:

2021-2023:完成大巴山经济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

2024-2026:完成大巴山经济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图志建设;

2027-2030:建立人工智能检测体系;

2031-2035:持续开展大巴山经济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活动。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委、相关区县和科研

单位

专家小组:邓洪平教授团队、罗克明教授团队、许一丰教授团队

项目六:大巴山地区微生物多样性调查

项目背景: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外界环境

组成的,微生物既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也是生态系统中分解

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巴山是我国生态系

统保持最好的区域之一,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对大巴山区开展微

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特色微生物资源挖掘和利用,在全国具有示范

作用和样板价值,对大巴山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

义。

项目内容:主要采用培养组、宏基因组、代谢组等技术方法,

对大巴山地区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中微生物,以及

动物体内微生物和植物内生菌以及根际微生物进行多样性调查,

建档,绘制“三张图”,建立“三个库”,建成“一个中心”。“三张图”

分别为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图、大巴山珍稀动物肠道(粪

便)微生物图、大巴山珍稀植物内生菌与根际微生物分布图;“三

个库”为大巴山微生物基因库,次生代谢物质库以及优势微生物物

种库。“一个中心”为大巴山微生物多样性保藏和研究中心。微生

物多样性调查对象包括:原核微生物(放线菌、蓝细菌X真核微

生物(虫生真菌、微泡子虫、原生动物)以及病毒(噬菌体)等。

主要包括以下6项研究内容。

1.大巴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中微生物多样性研

大巴山大部分海拔2000米以上,因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

特地貌发育有峰丛、地下河、槽谷等,还有古冰川遗迹。河谷深

切,山谷高差800〜1200米,还具有重庆城口、四川万源等少数

小型山间盆地,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地理生态系统。项目将对大巴

山全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进行微生物样本采集,

应用培养组和宏基因组的研究手段,开展病毒、原核微生物、真

核微生物多样性调查。

2.大巴山优势动物与珍稀动物肠道(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研

大巴山区动物多样性异常丰富,白蛇、白熊等珍稀动物数十

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四十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

云豹、林麝、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猫、跺猴、斑羚、

红腹锦鸡、红隼、大鲸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

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刺猬、狼、野猪、野兔、中华竹

鼠、杜鹃、中国林蛙、竹叶青蛇等。对大巴山优势动物(包括昆

虫如蜜蜂、野蚕)和珍稀动物肠道或粪便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

采样,运用培养组和宏基因组的研究手段,开展病毒、原核微生

物、真核微生物多样性调查。

3.大巴山优势植物与珍稀植物内生菌与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

大巴山为中国亚热带、温带多种古老植物发源地之一,大巴

山拥有许多古老的特有植物,如连香树、水青树、琪桐、香果树、

银杏、领春木等。大巴山保护区还有琪桐、红豆杉、独叶草等6

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们将对大巴山优势植物和珍稀植物中的

内生菌和根际微生物进行采样,采用培养组和宏基因组的研究手

段,开展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多样性调查。

经费概算:项目建设总经费7500.0万元,具体见下表。

表大巴山地区微生物多样性调查经费概算表

序号模块数量单价费用(万元)

大巴山大气圈、水圈、岩石

2600.

1圈、土壤圈中微生物多样性12600.0

0

研究

大巴山优势动物与珍稀动物

2500.

2肠道(粪便)微生物多样性12500.0

0

研究

大巴山优势植物与珍稀植物

2400.

3内生菌与根际微生物多样性12400.0

0

研究

进度安排:

20212023:完成全生境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建成微生物物种保藏

中心;

2024-2025:完成微生物数据库建设和图谱、数据出版;

2026-2028:建立大巴山微生物基因库,次生代谢物质库以及优势

微生物物种库;

2028-2032:建设微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系统,培训专业技术队伍

并开展动态监测活动,建成大巴山微生物多样性保藏

和研究中心;

2033-2035:持续开展微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活动。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委、市水利局、相关

区县和科研单位

专家小组:潘国庆教授团队

项目七:大巴山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持续防控

项目背景:根据2020年重庆市林业局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的调查统计和2020年春季普查中发现森林病虫灾害的发生危害

和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严重威胁大巴山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

境的保护。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

生物防治决策部署,保护大巴山区现有森林资源,减轻林业有害

生物灾害损失,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必须实行预防、除治并举,

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策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综合治理等

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防控,全面提高大巴山区林业有害

生物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巩固生

态建设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内容:建设以重大病虫灾变规律全面系统研究为基础,

并建立以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多尺度、一体化监

测预警体系;建设以远程诊断、风险评估、除害处理、检疫执法

和检疫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检疫御灾体系;建设以应急防控指挥、

航空与地面防治、应急防控物资储备为主要内容的防治减灾体系;

研发重大病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建设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