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心理学教案安徽体院基础理论教研室:周仁勇二○○六年三月制作(有幸打开阅读的人,请留下你的宝贵意见。谢谢!)体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并从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来分析体育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体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教学内容:(一)初探体育运动心理学(二)体育心理学概述(三)体育心理学发展回顾(四)体育与心理教学重点:(一)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体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三)体育运动中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教学难点:(一)体育心理与运动心理学的区分(二)体育心理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价值第一节、初探体育运动心理学心理学很容易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有人称之为“玄学”,甚至将它与相面、迷信等混为一谈,在文革期间,心理学更被当作唯心的理论,伪科学受到冲击与摧残,其实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是一门应用范围很广的科学,特别是随着心理学神秘面纱的揭开,人们逐渐客观地认识并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渐渐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心理学这个家族中的最年轻的一员――体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现象、表现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学习和研究体育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体育心理学做一个叙述性的介绍。聚焦:克拉克现象澳大利亚长跑名将克拉克曾19次打破男子5000米和10000米世界记录,然后他却从未拿过奥运金牌,最好的成绩仅为铜牌,人们称此现象为“克拉克”现象,它表明了体育竞争的失利,除了体力和技艺的原因外,心理因素的成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类似例子:1987年奥运会26个单项金牌统计,仅有11枚金牌得主是当年世界最好成绩,也就是说有58%的当年世界最好成绩未能获得金牌,这一数字是令人吃惊的,我国学者李益群曾对16至23届奥运动田径项目当年世界最高成绩保持者获奥运金牌统计发现36.5%未能获金牌)。体育比赛是强者的竞争,也是智者的较量。心理弱化的个人和群体,在势均力敌的角逐中,只会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而解决心理问题也成了现体育竞赛中当务之急。(注:兵者.诡道也,在现代战争中,两军交战,更是两军将领性格的直接对抗,个性的弱点往往是军事上最佳的突破口)。探寻、莫比乌期圈若是把一张纸条的一端扭转180°,然后将两端接起来,便形成了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把两面混合成一面,若沿中心线运行,不需跨越边线即可达两面,如果沿中心线切开,不是成为两个环,而是变成直径放大一倍的大圆环,这就是莫比乌斯圈效果。世上事物皆有共性,我们的教练知晓莫圈和它的效果的不多,然而他们在心理训练上的探寻,犹如莫比乌斯圈的循行,达到了奇妙的效果,这种探寻发端于教练对心理训练的认识,即必须具备训练角度180°的转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必须在平时训练和教学考虑到心理因素的意识和内容,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eg,1988年夏天美国心理学巴莎姆来华讲学,介绍了其在美、韩射箭队进行的心理工作,其通过心理咨询.问卷调查等掌握运动员的认知变量,身体变量和注意及焦虑变量,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训练……,两个月之后,事实证明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美韩谢箭队包揽了奥运会射箭项目的全部金牌和若干银、铜牌。莫比乌斯圈的循行颇有些意趣,有时象游戏,有时象争斗,有时象演戏,然而这一切全是为了比赛,教练更关注循行末端(赛时)运动员的心理调节,如何拆除阻隔心理训练与项目训练之间的高墙,心理训练正在走入莫比乌斯圈,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第二节、体育心理学概述一、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的是在体育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二)、体育心理学的形成是心理科学发展的结果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正常成人心理的一般规律,正常人即一般的人或说普通的人,而一般规律则是表示在一般情境中的规律,然而在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员或运动个体,不能作为一般常人看待,而个体所处的环境也不是一般是日常的生活环境,而这些专门性的因素是普通心理学无法兼顾的,因此新的学科,体育心理学便应运而生.(三)、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体育心理也是从这两方面进行研究的,但由于研究的个体及情境的差异,因此在研究对象上也存在着不同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体育心理学或其他应用性心理学在研究的角度及侧重点上都因为研究的个体及情境的差异而与普通心理学有所不同.如对于智力的研究,普通心理学一般以一般智力因素的研究为主,测量的方法多采用言语和一般操作形式的测验.然而这类测验大都不能有效地测量出运动员所应具有的特殊智力、又如普通心理学对思维过程的研究以逻辑思维为主而在体育运动中的很多情况下,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思维和信息加工的速度要求是很高的。另外,运动技能学习要依靠本体感觉和运动表象,这在普通心理学中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2、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人的心理现象与体育活动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于从事不同体育项目活动对人的不同心理过程有特定的要求,因此从结果看有利于促进个体相应心理机能的发展,如球类运动员的球感.游泳运动员的水感,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节奏感等都优于常人,在注意、情绪、个性心理等方面也是这样,反过来,从事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人的不同心理过程也有特定的要求,我们通常讲的选材就涉及到这些问题,如选游泳运动员我们要选择水感好的,选择球类运动员我们更倾向于球感好的,在注意、情绪、个性心理等方面也如此,如足球运动员选择中场球员,我们肯定会更倾向于视野广阔,情绪稳定的球员,因此体育心理学既要研究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个体心理特点的要求,同时也研究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与一般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除表现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和练习方式外,多种感知觉参与、以动作记忆为主和各种情绪因素的影响等也是其特点.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学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心理,心理技能训练.体育竞赛心理等.(二)、是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探讨体育参与的动机,揭示体育运动中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研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第三节、体育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一、国际体育心理学的发展艾宾浩斯对心理学的发展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前半句是指心理学源远流长,对心理学问题的探讨可追溯至古代中国及古希腊的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亚里士多德等,后半句指的是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仅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冯特于一八七九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而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就更显年轻,以目前的资料而论,第一个被明确视为属于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是1897年特里比特(美.印第安那大学)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作者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社会促进效应问题,观察观众在场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作者发现,当有人在场或进行比赛时,自行车运动员的骑行成绩高于自己单独骑行.但更为重要的是1925年格里弗斯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这一事件是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二、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略.自学为主)七十年代末期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刚刚从“文革”中恢复,那时我国各体育院系相继都开展了体育运动心理学。八十年代体育教学心理学方面经验的积累和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问世,为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1979年,中国心理学学会体育运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1980年12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运动心理学学会被例为下属的二级的学会。这二会成立标志着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开始走向迅速发展的时期。第四节、体育与心理的关系一、体育与认识过程(一)体育与感知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它包括:1、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2、内部感觉:如渴、饥饿3、本体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等知觉:是人对当前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个体运动操作过程的完成受感知觉能力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行研究的:1、各种感知觉与运动操作成绩的关系2、各种感知觉与各运动项目的关系(二)体育与表象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在表象训练中会系统讲解)(三)体育与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体育运动心理领域,表象与想象没有非常严格的区分,就概念来分别,表象训练主要用于技术动作的练习,而想象训练更多用于战术安排的练习。(四)体育与记忆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体育运动中动作记忆的特点:1、多种感知觉参与2、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3、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五)体育与思维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体育运动中的智力表现:1、智力般因素和特殊因素2、体育运动中的智力(1)体育运动所求的智力(见书P48)(2)想象能力(3)专项运动意识二、体育与注意(在注意训练中将详细讲解)三、体育与情绪个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并非是无动于衷的,常常因是否满足某种需要面引起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欢或厌恶等情绪体验,即运动员会为取得好成绩而兴奋.也会因为担心无法获得好成绩而感到焦虑等四、体育与意志意志;是指个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人的意志努力往往可以创造奇迹(如;渔民和他的儿子在海上不幸遇到鲨鱼的故事,当他们回到岸上时,父亲就死了,医生发觉父亲应在几天前就死去了,他是靠意志把儿子送回来,中国与外国人在战场上的反应),而在体育运动中,为了获得好成绩,运动员也要有坚强的意志,如一九八九年全国青少年射击赛在武汉市举行,在决赛时遇到高温,一少年因此脱颖而出,只因为他有更坚强的意志五、体育与个性(一)体育与个性心理特征1、气质与体育运动2、性格与体育运动3、能力与体育运动(二)体育与个性倾向性(略,在下章中将详细论述)本章小结:1、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支学科,是研究从事体育活动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民展规律的科学,2、体育心理学属应用学科,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党校体育范围内的有关心理学问题,二、是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3、1925年格里弗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这一事件是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4、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双向影响的关系,从事体育活动对心理有一些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要求,反过来,从事体育活动也促进了个体相应心理的发展。本章练习:1、与普通心理学相比,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2、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3、就心理过程中的感知觉问题而言,在体育心理学中应从哪方面进行研究?推荐阅读文献:1、马启伟,张力为著《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张力为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若干方法学问题的探讨体育科学91年第四期3、季浏、符明秋《当代运动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问题,弄清个体参加体育活动不可能单纯依靠外力维持,而是必须依靠主体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一)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概述(二)体育活动动机(三)体育兴趣(四)体育态度教学重点;(一)体育活动动机(二)运动归因教学难点:(一)关于体育活动动机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具体运用(二)运动归因理论第一节、概述一、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概述人的有意识行为受其心理因素所驱动,而人的驱动力不是单一的,它们是一个与个性倾向紧密相连的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动力体系,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习惯、态度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并受着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支配与调节理想、信念、世界观、动机、兴趣、习惯、态度需要、环境二、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概述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是推动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相对稳定又可变化发展的多因素、多层次的驱动系统,它包括如下图所示:在不同的年龄群体中,它们的发展水平、起作用大小可能有所不同如中小学生兴趣占有首要的位置,如足球夏令营的小球星为例以及现在讲的快乐体育等,大学生以体育态度为主,显得更为理智更为自觉,如为了有健壮的体格,青壮年或退休后的老年群体中,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主要源于对体育活动价值的理解、积极的体育态度以及比较稳定的锻炼习惯。倾向性体育学习态度稳定性体行动性育体育活动习惯经常性学情绪性习体育学习兴趣选择性活指向性动体育学习动机动力性体育活动需要三、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一)定向功能(二)始动功能(三)强化功能(四)维持功能第二节体育活动动机一、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一)体育活动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体育活动动机:是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的体育活动从而导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二)动机的作用:1、始发作用2、指向与选择作用3、强化作用(三)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哪些因素会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总的来讲是:内在需要和外部诱因1、体育活动需要(1)增进健康的需要(2)追求运动带来的快乐、振奋、放松感(3)归属感(4)调节的需要(5)自我满足的需要(认同感、成就感自主等)(6)了解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认识需要2、体育参与的诱因诱因指的是外部原因或外部刺激,动机的产生除了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如望梅止渴的故事。3、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2)诱因的存在也是动机产生的重要条件(3)诱因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有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二、动机的种类(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1、外部奖励人类行为和动机的最基本原则是效果率,但要使奖励更为有效必须考虑:(1)有合适的强化物(2)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偶合强化(3)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强化2、内部奖励外部奖励比内部奖励更快地失去强化效能,即以缺乏性为基础的需要会更容易得到满足,一旦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其效能必然下降,3、对内部动机的破坏,例:德西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将被试分为三组,让他们去完成一些十分有意思的题目,在房子里还放了一些同样有意思的问题及一些杂志,….条件:(1)由于内部动机而参加(2)外部奖励亦有强化效能(3)运动员觉得外部奖励是在企图控制他们的行为(4)外部奖励不是根据表现来评定(二)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1、直接的方法(1)依从法即屈从法:使人依从,否则就、、、、依从法可以成为激发动机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概念很淡薄的学生,(2)认同法认同法的动机基础在于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3)内化法是通过启发运动员的信念和价值观来激发动机三种方法的采用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来定,如5---10岁儿童由于尚不成熟,内化对他们来说是无效的,(有位智者说:最大的失策莫过于为错误的目的而做正确的事情)。2、间接的方法、通过改变环境来加强动机,如换主场、换教练、换抢等(三)控制源(成败归因)分为内控和外控,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事物结果的原因解释,内控一般把结果的发生归于自已的因素,而外控则把结果归于外界因素如运气,1、归因模式包括六个方面:(1)能力—对所从事的活动任务能否胜任(2)努力----是否尽力而为(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任务的困难程度(4)运气----是否与机遇、运气有关(5)身心状况----身体或心理状况是否影响了工作成效(6)其他因素-----他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表:成功行为决定因素的分类稳定性内在的外在的稳定不稳定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
表韦纳归因模式分析
成败归因向度归因类别稳定性因素来源可控制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制不可控制能力
努力
工作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其它
三、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1、追求乐趣的需要(1)使运动员的能力适合练习(2)使训练方法和手段多样化(3)在练习中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分派任务(4)让所有的人都积极参与(5)允许运动员在训练中有更多的自主仅2、归属的需要3、展示才能与自我价值的需要(二)正确运用强化手段(1)明确规定应获奖励的行为、条件以及奖励的标准(2)最好对达到标准的良好表现进行没有规律的强化(3)鼓励运动员间的相互强化(4)奖励不能过量,不能让运动员感到这是企图控制他们的行为(5)应使运动员懂得,奖励不是最终目的,他只是能力、努力和自我价值的标志(三)激发动机的直接方法(四)激发动机的间接方法(五)保持训练和比赛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六)给予自主权并培养责任心中国古代有句名言:授人以鱼,则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其终身受益如果弗斯伯里仅仅按照教练员告诉他的方法练跳高,就不会产生背越式,如果王贞治仅仅追求标准的挥棒姿势,他就不可能成为棒球全叠打之王(七)因材施教及区别对待第三节、体育兴趣一、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效果(一)体育兴趣的概念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二)体育兴趣促进体育学习的效果1、指向作用强化作用兴趣是成功之母。(球王贝利)二、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一)小学生以玩为主,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小学一至三年级:技术简单、富有趣味小学四至六年级:变化剧烈,如球类(二)初中生兴趣比较广泛,但容易变化男生:喜欢活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敏捷、竞赛性强的活动女生:喜爱姿势优美、韵律感强如健美操(三)高中生兴趣较为稳定且有明显的选择性三、体育兴趣的培养(一)成功教学法(二)愉快教学法(三)需要满足法(四)教学引趣法第四节、体育态度一、体育态度的概念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人或事物斩一贯、较固定的心理倾向。二、体育态度的特点(一)后天获得(二)指向一定的对象(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四)是一种内在结构(五)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三、体育态度与体育参与四、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一)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由量变到质量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环境体育活动实践教师学校环境体育学习态度体育教学家庭环境体育运动需要学生1、有关体育的知识与信息2、体育参与需要3、群体期望与规范(二)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1、不良体育态度的表现包括:对体育课地位的偏见;对体育课职能、形式、内容的偏见;对体育课情感倾向的偏见及对体育教师的偏见,2、转变过程(1)服从阶段(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本章小结:1、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态度、习惯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也是如此.2、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将活动指向一定目标以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3、利于体育参与的动机因素有追求成功,自我效能感,目标定向和成败归因.4、兴趣对促进体育学习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兴趣依年纪不同而有所区别.5、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指向一定的对象,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结构本章练习:1、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何作用?2、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外部动机是否会破坏内部动机,如果会,如何避免?3、如何使强化更为有效?推荐阅读文献:1、马启伟,张力为著《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张力为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山西体育科技93年第一期3、季浏、符明秋《当代运动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4、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第三章、个别差异与体育教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普遍原则,学生的个性、年龄、性别、体质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一)个性概述(二)个性倾向性(三)个性心理特征(四)个别差异与体育教学教学重点:在体育学中个别差异与体育教学指导教学难点:在体育学中个别差异与体育教学指导第三章个别差异与体育教学第一节个性概述一、定义: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分为:1、个性心理特性2、个性心理倾向性二、个性的特征1、稳定性、任何一种个性特征都不是在某一短时期内形成的,它是在社会和家庭的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个人实践活动中逐渐塑造成功。引申义: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个性特征是在生活中形成的,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个别性和共性:个别性、每个人身上表现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共性,由于人们具有共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环境影响而成的。3、社会制约性:个性受生物特性制约,但对个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条件,神经类型的特点可以使个性某些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不能决定个性的方向,人的个性多样性是和人的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分不开的。第二节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的对象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它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一、需要、动机和兴趣(一)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1、理解:(1)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2)是人对某种客观需求的反映;(3)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4)人和动物的需要有本质的区别。1、种类(1)按起源分A、自然需要/生物需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引的,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虽然人和动物都有自然需要的但A满足人自然需要的可以是自然界物佳也可以是社会生产的产品,B人的自然需要还要受到社会文化需要的调节。(2)按指向对象分A、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好。B、精神需要,主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好对文艺作品的需要等,以占有些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二、动机1、定义: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2、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的与强度不同,激活作用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2)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动机不一样有机体活动的方向以及它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3)维持和调整功能、活动产生以后,人们是否坚持进行这种活动,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动机得到强化→活动持续下去。当活动者离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动机得不到强化→降低活动积极性直至完全停止。强调指出,将活动的结果与个体原定的目标进行的对照,是实现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的重要条件。3、动机和活动的关系(1)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动机,也可能意识不到,但没有这种内部动力,人就不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2)动机和活动的关系十分复杂。A、同一活动可能有不同的动机;B、不同的活动可能受到同样动机的支配。(3)在同一个人身上,活动的动机也可能是多种多样。(4)活动的动机与活动的效果关系上,情况也非常复杂。总之,只有了解了个人的动机才可能比较准确地解释他的活动,并对活动(动作)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与控制。4、需要和动机的区别与联系需要不直接与活动行为相联系,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后,才能产生活动行为,而需要转化为动机,一个前提条件客观环境存在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或条件或可能性(诱因)。三、兴趣 定义: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与爱好是和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时,录人们举取盎然地进行某种活动,获得某种知识时他们常常体验到快慰和满意等积极情绪。第三节个性心理特征一、能力(一)概念: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直接影响活动效率,而气质与性格则不会直接影响效率。素质是个体在解剖和生理方面的特点,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但素质本身不是能力而仅仅是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并经过个人的艰苦努力。(二)种类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3、液态能力与晶态能力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三)能力发展与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3、4岁到12、13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本是等速。(2)18—25岁智力达到顶峰(3)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后有下降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定上升(4)成年是能力发展的稳定时期(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别差异2、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发展水平的差异两头小中间大,一般的多(2)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大器晚成(3)结构的差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思维3、能力形成的原因与条件(1)遗传的作用(2)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A、产前环境胎教、服药B、早期经验狼孩C、学校教育的作用(3)实践活动的影响水性、球感(4)能力和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气质定义:1、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2、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1)不是行为的心理原因,不决定是否活动以及具体的活动方向,故不是内部动力因素。(2)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是露显的外在动力特点好,速度、强度的特点,稳定性为特点,指向性的特点。3、气质是个性心理学中受个体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一部分――神经的先天特性。A、通常人的性格是在出生后的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而气质却在人出生时就表现出来。B、同卵双生子。C、异卵双生子。4、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气质是人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性,因此它是人的个性中更加稳定的特性。稳定性:A、不依赖于人活动的具体目的。B、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内,气质特点是相对稳定的。可变性:在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气质可以被掩蔽,也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二)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1、正确认识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神经类型无好环之分→气持没有好环之分→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2、气质与职业活动A、使个人的气质特性适应于活动的客观要求。二、性格(一)定义:是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性。理解:(1)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人的行为方式中。(2)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3)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内容,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点的社会价值不一样。一个人的性格规定了能力、气质的发展方向影响到能力、气质的表现。总之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的稳定的结合(二)机制: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后天获得的暂神经联系系统的的合金。(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例如,有人常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有的人性子太急或太慢。其实是讲的气质特点,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3、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相当密切而又相当复杂的。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就较困难。其三,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易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二、性格与能力性格与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两个不同侧面。性格与能力不同,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力有关;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性格与能力是在一个人统一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两个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其中勤奋、自信心强、富于创新精神的学生的能力发展较快,而懒惰、墨守成规的学生的能力就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坚持性以及自信、自制等性格特征,都制约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就是说性格对能力的补偿作用。但不良的性格特征,也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能力衰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促使相应性格特征随之发展。例如,某学生在教师的培养和具体指导下,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练习写作。经过这样长期的活动,不但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主动观察型、广阔想象型、独立思考型等性格的理智特征。(四)性格的结构(1)性格结构的心理分析;(2)性格结构的动力学分析。A、性格是一个整体;B、性格特征总是与某种典型的情境相联系的。C、可塑性。第四节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学指导一、学生在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与教学指导(一)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学指导1、胆质汁的学生:(1)对这类学生,在教学指导中应当采取正面教育,充分肯定他们积极热情的优点,引导他们向生机勃勃、勇敢顽强的方面发展,同时要适当控制他们的兴奋性,培养其自制力,(2)对这类学生,准备活动时间可相对短些,讲授新动作时可以完整教法为主,或缩短分解练习的过程,尽可能通过运动规则和程序较严格的教材如武术、体操等来培养他们的耐心、沉着、稳健的特征.](3)可采用默念和自我暗示等方法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和消除他们急躁、易冲动的消极特征,(4)在安排对抗练习时,应尽量避免两个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在一起,5)在练习动作时要他们注意动作的细节部分,提高动作的规格化2、多血质的学生(1)对这类学生,应当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认真钻研的学习精神(2)在学习动作开始时,不要过多地具体指导,只要讲清动作要领,让他们自己钻研(3)选择多种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法(4)练习难度要适中3、粘液质的学生(1)对待这类学生,应当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踊跃参加练习活动,(2)准备活动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3)在学习的初期要他们双具体细致的指导,多采用分解教学法,并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4、抑郁质的学生(1)对待这类学生,应当鼓励和培养他们勇敢、大胆、果断的大无畏精神,(2)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特别在学习新动作时要他们作耐心的指导,多采用连续变换的练习法(3)必要时可适当降低要求或放慢学习速度(4)对于失误不要过分指责(二)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学指导1、内向型的学生(1)以赞扬和鼓励为主,经常用温和的目光和赞许的口吻对待他们,尽量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批评和过激的语言(2)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2、外向型的学生(1)不要过多地表扬,防止出现自以为是的情绪,对不足之处要及时而严格地批评.(2)多采用提示法,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3)在练习和比赛时,可用简洁的言语来提示他们不受外界干扰(三)学生的体育能力差异与教学指导1、学生的体育能力可概括为:体育认识的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自我锻炼与评价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2、体育能力的差异可分为:(1)学生的四种体育能力已形成最优化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难度大的动作技能,也可要求他们负责提高某一名基础差的同学,培养他们分析动作、概括动作要领、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2)学生的体育能力处于劣化结构状态:第一,应当提高他们自信心,对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表扬.第二,可以专门由好的同学负责对他们进行辅导或由教师加强对他们的指导,第三,要消除同学对他们的轻视,提高他们在班集体中应有的地位(3)学生的体育能力处于一般状态:对于这类学生应针对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二、年龄心理差异与体育教学(一)体育学生动机、兴趣方面(二)情感、意志方面的特点1、情绪情感方面:2、意志方面三、性别心理差异与体育教学针对女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讲明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2、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讲授和宣传3、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辅之以诱导性练习,保证大部分同学能顺利地完成技术动作4、适当增加健美操、舞蹈等教学以及游戏法等教学手段5、注意全面发展女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她们的意志品质6、要加强保护和帮助四、体育差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一)体育差生体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原因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3、意志品质薄弱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二)对体育差生进行体育教学时的注意事项1、提高体育差生对体育目的、意义和锻炼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体育的间接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2、热心帮助他们寻找体育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3、对体育差生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让他们能够体验到体育成功和肌肉锻炼的乐趣4、对体育差生不能歧视本章小结:1、个性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2、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普遍原则。本章练习: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意义何在?2、如何指导体育差生进行体育锻炼?推荐阅读文献:1、马启伟,张力为著《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季浏、符明秋《当代运动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松田岩男《体育心理学参考教材》1985年第四章体育教学与运动技能学习心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知学习及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并正确地认识、把握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心理规律,为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训练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一、学习理论二、知识的掌握三、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四、运动技能的迁移教学重点:一、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二、运动技能的迁移教学难点:学习理论和运动技能迁移的理论第一节概述一、体育教学的概念: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它具有传授体育科学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等到任务。二、体育教学的心理特点(一)本体性心理特征:学生在体育学过程中不反靠视、听觉来感知动作而主要是通过属于本体范畴的运动知觉,平衡知觉以及内脏觉等进行感知。(二)体育教学心理的适应性:体育教学的层次多、项目繁、因此要求教师和学生心理状态都具有良好的适应能。(三)心理应激: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技术动作具有危险性,这就要求师生在心理上具有应激准备和应激训练。三、体育学习的理论和心理特点(一)学习的“联结说”创始人:桑代克理论:尝试错误说,学习是神经系统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学习三定律:A准备率、B练习率、C效果率(二)格式塔的顿悟说:创始:韦太海默、苛勒、考夫卡理论:以猩猩摘取天花板上的香蕉为实验,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三)认知学的结构同化说。该派认为:任何知识都是对按一定关系一定模式构成的事物结构的认识。第二节、知识的掌握(一)知识的领会。1、概念:是通过一系列的认识活动弄懂新知识的含义,了解言语所标志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学生对知识更新的领会需要经过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一般可将领土完整会分为二个阶段:(1)感知阶段:低级阶段eg看书,用书的话重复作者的观点。(2)领会阶段:高级阶段:eg用自己的说来谈别人的点。2、感知阶段的心理分析。教学经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直观的方法是丰富学生感受性认识的有效补充教学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实物直观: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所要学习的实际事物,动作示范。优点:真实性容是易调学生兴趣及积极胜。缺点:受时空和感官特征的局限无法直观eg内脏。(2)模象直观:借助电影,录机、幻灯、图片模型等手段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形象。优点:较少爱条件的局限并可使本质突出表现eg放慢镜头;看比赛更全面。缺点:现实效果及真实性差。(3)言语直观:通过教师生动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唤起学生旧的表象,恢复或激发学生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优点:不爱时空、模型等条件限制。缺点:缺乏鲜明完整、稳定和生动性。(4)应用原则:第一、直观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二、必须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第三、三种直观各有长短,应有机结合交叉进行这补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理解阶段的心理分析:(1)概念: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加工达到对事物的抽象概括,把握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思维过程。理解是知识领会的确良心环节,是领会的关键。(2)形式A对言语的理解;B对事物类属的理解;C对事物意义的理解;D对因果关系的理解;E对逻辑关系的理解;F对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3)提高理解效果的方法:第一、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第二、适用变式、比较去理解概念、原理eg慢三,不论变换什么花样,但节奏总是不变的。第三、知识系统化有利于理解;第四、理解依赖于思维活动。(二)、知识的巩固:1、概念:识论并保持知识的过程。(三)、知识的应用:原则:(1)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完成口头或书面作业。(2)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3)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分析:(一)运动表象的心理分析。运动表象;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之反映了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力量等外部特征。1、运动表象的三种形式:(1)视觉形式:根据视觉建立运动表象eg过电影。(2)动觉形式:根据动觉建立的运动表象。(3)视动综合形式。2、如何使视觉表象清晰准确:(1)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这是因为;A主要予盾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关键。B最初观察动作时。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注意范围小,动灵活性差,不可能注意到动作的全部。(2)要用整体与分解机结合的示范方法。(3)用言语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3、如何使用动觉表象清晰准确:(1)缓慢地做动作,体会肌肉紧张,注意动作细验室节。(2)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产。(3)分别完成所作的个别动作,有助于分化知觉。(4)给学生提供机应的肌肉运动感觉,有助于动作表象的明确化。(5)学生具体指导以免形成不正确的动觉表象,使错误及时得到纠正。(二)动作概念形成的心理分析。1、概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比较,概括抽象而得到的思维成果。(1)意义。(2)如何使学生更如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第一、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利用学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导学生掌握动作概念第二、正确地运用变式,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概念。第三、下定义、第四、教师语言鲜明、确切、明了,逻辑性强,并且注意应用表情,有助于掌握概念,太极拳与拳重口令的区别。第五、运用已掌握的概念。第三节、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一、技能的概念。(一)概念:人们在活动中运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经过练习机时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活动方式。A通过练习形成。B自动化过程。C受意识边缘控制。(二)技能分类: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三)运动技能的分类:(1)速续性技能和非边连续性技能。(2)封闭性技能和开放技能。(3)精细性技能和粗大性技能。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一)认知---定向阶段(二)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三)动作直辖市和技能完善阶段三、技能形成的特点(一)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二)调节动作的反馈方式出现明显的变化(三)动作转向稳定性与灵活性(四)建立起协调化的运动模式1、连续性的统一协调2、同时性的统一协调第四节、运动技能的迁移一、迁移概述(一)运动迁移的概念:概念: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负向迁移,如骑自行车对三轮车的影响及乒乓球学习对网球的学习都属于负迁移(二)迁移的测量(三)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经验类化说4、关系理论说(四)影响迁移的因素1、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充分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2、运动技能的难易程度与迁移3、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五)迁移的原则1、两任务的训练条件高度相似时,迁移量最大2、刺激相似而反应相同时,会产生正迁移,随着刺激相似性的增加,正迁移量也增加3、刺激相似而反应不同时,会产生负迁移,随着新反应与旧反应相似性的减少,负迁移量增加4、两任务的反应如果不同,刺激越相似,正迁移就越小5、学习一些有关联的任务时,连续练习有助于学会如何进行学习6、对序列性相关任务进行大量练习可使顿悟发生更频繁7、先前任务的练习量越大,迁移量就越大8、理解两任务或更多任务所共同具有的一般原则,即对两任务建立认知关系之后,迁移量可能加大本章小结:1、各种学习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解释,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格式塔的顿悟说等。2、认知学习的心理分析。3、运动技能学习有着不同于一般学习活动的特点。4、运动技能迁移对于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章练习:1、各派学习理论对运动技能学习有哪些启示?2、区分闭锁性技能与开放性技能的差异及教学特点3、具体分析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4、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何?5、设计一个关于运动技能迁移的实验,并考察迁移的效果?推荐阅读文献:1、马启伟,张力为著《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季浏、符明秋《当代运动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松田岩男《体育心理学参考教材》1985年第五章体育学习与竞赛焦虑教学目的:体育比赛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不同的等级,参加比赛的学生在力争获得优异成绩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局势多变,再加上主观因素等原因,必然会表现出各种心理特点.认识和了解心理因素对体育比赛的影响,有助于教练员和学生通过有效的心理调整,以保证技术.战术.水平和身体潜力的充分发挥.本章重点:介绍了比赛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情绪调控的基本方法.本章难点:运动焦虑与体育运动竞赛成绩关系本章内容:(1)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2)运动焦虑的反应形式.特点及其测量与评定;(3)学生的赛前心理准备与最佳竟技状态;(4)学生的赛中情绪状态及调控方法;第五章、体育学习与竞赛焦虑一、运动焦虑的概念:主观意识到的情绪体验(一)、运动焦虑与其反应形式:是指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心理上表现为不安、忧虑、焦急、紧张、恐惧等情绪体验.生理上则伴有唤醒水平的增高。情绪上的躯体上的认知上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提高;苦恼和心理生理性症状如呼吸和脉搏加快,口渴等消耗大量的能量神经紧张度增高肌肉发硬,肢体活动不便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有损伤的危险,协调性被干扰,动作准确性和力量受到限制或自主运动可能丧失,错误动作反复出现.杂乱的认知烦躁的沉思消极的思维注意力分散,过度的警觉感觉不受控制。情绪上的躯体上的认知上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提高;苦恼和心理生理性症状如呼吸和脉搏加快,口渴等消耗大量的能量神经紧张度增高肌肉发硬,肢体活动不便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有损伤的危险,协调性被干扰,动作准确性和力量受到限制或自主运动可能丧失,错误动作反复出现.杂乱的认知烦躁的沉思消极的思维注意力分散,过度的警觉感觉不受控制(二)、与其他情绪状态的关系应激源对威胁的知觉或评价焦虑状态(三)、唤醒的定义: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二、焦虑的理论假说(一)倒U型假说:这一理论认为唤醒对活动的影响呈倒U曲线型,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KLAVONA曾调查了145名高中篮球队队员,首先,让这些队员在每场比赛前完成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每一个队员在比赛时的活动情况由教练员作出评定,结果显示,当队员处于中等唤醒水平(以状态焦虑分数衡量唤醒水平)、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发挥最好,当队员的唤醒水平处于稍低或稍高时,技术发挥一般,很高或很低时,技术发挥最差。尽管这一理论得到一些实验支持,但也有些实验的结果并不一致,MARTENS发现在唤醒与运动操作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现在,一些学者已越来越注意到唤醒与操作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他们认为倒U理论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并指出任务的复杂性和难度似乎地影响唤醒与操作关系的重要因素。OXENDINE在总结了有关唤醒与任务复杂性这方面的研究后指出:1、高水平唤醒对力量、耐力和速度等活动起促进作用,2、高水平唤醒对比较复杂、精细、且要求协调、稳定的任务起阻碍作用3、中等唤醒水平偏上一点对所有的活动任务都是适宜的,另外个体在技能水平和经验方面的不同也影响着唤醒和操作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有经验的飞行员在跳离飞机的一刹那唤醒水平降低,而新手则显著提高。(二)、驱力理论驱力理论最初是由霍尔提出的,后由斯宾斯加以修改,该理论认为:唤醒水平对于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人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可用公式表示:操作=唤醒水平×技能水平这一理论认为唤醒的提高增加了优势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如在技能熟练阶段或从事一项简单任务时),那么唤醒水平提高,活动增强,相反,倘若优势反应是不正确的(如在技能学习的早期)唤醒水平的提高会阻碍活动。同倒U曲线不同的是它认为操作与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如图高驱力理论成绩低 倒U理论低唤醒水平高图驱力理论与倒U理论的关系驱力理论可用于解释从事简单活动任务时的唤醒与活动之间的关系,但不适用于解释复杂的或新的活动任务,ZAJONC在回顾了一些社会促进研究文献后作出结论,观众的出现引起唤醒的刺激可使从事简单任务的个体活动水平提高,但妨碍了个体进行复杂的或新的任务活动。BOLLES曾指出驱力论最主要的失败是它不能帮助我们解释行为。(三)适宜唤醒理论这一理论是由汉宁提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最佳的功能唤醒区域简称ZOF,当个体的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域]时,活动效果最好,一些学者认为该理论是多余的,是倒U理论的重复,然而,这两个理论之间是有区别的,最佳唤醒理论不赞成中等唤醒水平优于高或低唤醒水平的观点,并指出一些个体在高唤醒水平时有最佳的活动表现,另一些个体可能在低或中等唤醒水平时活动效果最好,换而言之,对于某一活动如罚球,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适合于所有人的最佳唤醒水平,其意义在于心理工作者或体育教师的任务不是增加或减少一组学生的唤醒水平,而是重视每一学生赛前的最佳唤醒水平,帮助他们各自过到最佳机能区,即强调最佳唤醒水平的个体差异,即如放松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适用。(四)逆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高、低唤醒分别包括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如高唤醒可能使人产生焦虑和激动,低唤醒可能使人产生厌倦和放松。可以用X表示。这一理论起源于APTER的研究,其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它从一开始就承认人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不稳定的。逆转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而是唤醒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它是谋略在更在的范围内解释与唤醒有关的人类行为。高愉放松激动快声调厌倦焦虑低高三、唤醒的测量唤醒具有多维性,应从生理,行为.和认知这些即各自独立,但又相对联系的三个反应维度上对其做出评价.(一)心理生理学研究这是今后对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研究应更为注重的方法,如采用心率、血压、肌电、脑电、心电和皮电等多种生理指标进行测量,但要考虑将个体心理反应敏感的指标做为首选指标。(二)结果研究与过程研究相结合过去结果研究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因此,末来,有关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将采用结果与过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四、焦虑对体育学习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园管理所某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怎么写
- 区域经理年度计划表
- 幼儿园学前班2024-2024学年度班主任工作计划
- 供销社年度工作目标措施工作计划
- 2024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 区划地名科近期工作计划
- 办公室春节前后工作计划
- 有关年度卫生工作计划
- 幼儿园办公室主任个人工作计划范本
- 文华赢顺云行情交易软件V6.7功能说明
- 幼儿园绘本故事:《神奇雨伞店》 课件
- 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义务消防员安全培训课件
- DB33-T 2540-2022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规范
- 公司辟谣声明范文
- 病理生理学心衰课件
- 慢阻肺PPT精品课件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复式折线统计图》(共10张ppt)青岛版
-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文版》(UCP600)
- 钻机驱动设备和传动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