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1页
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2页
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3页
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4页
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消化与吸收第12章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概

第二节口腔内的消化

第三节胃内的消化

第四节小肠内的消化

第五节吸收12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解剖结构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四、胃肠的神经支配五、胃肠激素12消化与吸收一概念1.消化

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糖类→葡萄糖或果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2.吸收

absorption食物的消化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12消化与吸收3.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其推向远端。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的各种化学作用,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微生物消化:草食性动物通过共生微生物消化纤维素。12消化与吸收二、

解剖结构1.消化管:

长约9m,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环肌纵肌管壁分四层: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12消化与吸收2.消化腺:外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有导管。例:肝、胰腺、唾液腺内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内,无导管。例:胃腺、肠腺12消化与吸收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1)伸展性:胃可以容纳几倍于初容积的食物,而胃内压及胃壁的紧张性却没有多大改变(2)紧张性收缩:内脏平滑肌经常保持一种微弱持续的收缩状态。(3)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那样有规律,而且收缩非常缓慢,持久。(4)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12消化与吸收(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不稳定,波动大,约-50mv~-60mvK+的外流是主因,也有少量Na+内流和Cl-外流(2)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又称基本电节律。12消化与吸收(3)动作电位:称为快波

上升支由一种慢通道介导的离子内流引起(主要是Ca2+和少量Na+的内流)。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而产生的复极化。12消化与吸收慢波、动作电位与肌肉收缩三者关系

平滑肌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

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基础上去极化发生慢波不能引起肌肉收缩,但可提高平滑肌的兴奋性,被认为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它控制着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决定蠕动方向、节律、速度。每个慢波上的动作电位数目越多,动作电位频率越高,平滑肌收缩幅度也就越大。12消化与吸收

三种肌肉组织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比较主要是K+外流少量Na+内流和Cl-外流12消化与吸收四、胃肠道神经支配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主要是存在于粘膜下及肌间神经丛,其细胞突起交织成网自成一个特殊的内在神经体系,能对胃肠道的功能起到局部调节作用。外来神经,又称植物性神经副交感神经Ach胃肠运动,腺体分泌交感神经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12消化与吸收五、胃肠激素消化道粘膜内有40多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称为胃肠激素(已鉴定有20多种)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

(2)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管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作营养作用12消化与吸收第二节口腔内的消化机械性消化如咀嚼

+化学性消化唾液淀粉酶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无色,无味,近中性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3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12消化与吸收二唾液的作用1湿润口腔,润滑食物,便于吞咽;2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3粘蛋白中和胃酸4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510几种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利于伤口愈合。12消化与吸收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咀嚼味觉嗅觉条件反射睡眠疲劳失水恐惧延髓唾液分泌中枢副交感N

IP3释放

cAMP分泌增加

NEⅦⅪ+-AchM受体β受体交感NCa2+释放主要调节途径12消化与吸收一、胃的运动作用: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一)胃的运动方式

1.容受性舒张: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咽、食道可反射性引起胃壁平滑肌舒张。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生理意义:增加胃的容量,以完成胃容纳和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第三节胃内的消化12消化与吸收2.蠕动:人胃约3次/分的环状收缩波。生理意义:粉碎搅拌食物,使是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3.紧张性收缩:保持缓慢持续的收缩状态作用:维持形状,提高胃内压12消化与吸收4.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人在空腹时,胃肠运动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这种消化间期的运动叫MMC。MMC的周期为每隔75~90min出现一次(5~10min)其作用是将胃肠内容物,遗留的残渣、脱落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等清除干净,起着“清道夫”的作用、12消化与吸收二、胃的排空胃排空----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排空的动力----胃的收缩静息时,幽门括约肌紧张性收缩→幽门处的压力高于胃窦和十二指肠5㎜Hg,形成功能性括约肌作用。其意义为:限制食物过早进入十二指肠,保证食物充分研磨;防止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向胃逆流。当胃蠕动→胃内压升高,克服幽门阻力→胃排空12消化与吸收(1)胃排空的速度稀的、流质>稠的、固体的食物小颗粒>大颗粒;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4~6小时(2)胃排空的控制:①胃内促排空因素胃内物

扩张胃

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

胃运动加强食物扩张和化学成分

胃泌素释放

胃运动加强②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内食物

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器

反射性抑制胃运动

排空减慢(3)胃排空的特点:间断性12消化与吸收三胃液及其分泌调节1.胃液的成分及其生理功能:(1)盐酸(胃酸)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①其生理功能有:

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HCl进入小肠后,促进可引起胰泌素、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和释放;利于小肠对铁、钙的吸收。12消化与吸收②HCl的分泌:

H+泵氯泵12消化与吸收(2)胃蛋白酶原

由胃腺的主细胞分泌;在胃酸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胃蛋白酶原也有激活的作用胃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12消化与吸收(3)粘液和HCO3-

①粘液:由粘膜表面上皮细胞、胃腺的粘液细胞所分泌,具润滑作用;胃粘液的粘稠度是水的30~260倍

②胃内HCO3-主要由粘液细胞分泌③粘液-HCO3-屏障

12消化与吸收粘液-HCO3-屏障H+和HCO3-等离子在粘液层内以相反方向扩散,两种离子在粘液层中发生中和,形成pH梯度。近胃腔的一侧,pH≈2;近胃壁侧pH≈7。意义:使胃粘膜免受H+的侵蚀;阻止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消化作用12消化与吸收(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糖蛋白。内因子可与进入胃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其吸收。12消化与吸收二、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的分泌:基础分泌和消化期分泌。空腹12-24小时后的胃液分泌为基础分泌,基础分泌呈昼夜节律,清晨分泌量最低,夜间分泌量高。(1)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①头期:由进食动作或食物的性状引起的胃液分泌。其传入冲动来自头部感受器(眼、耳、鼻、口咽、食管等)。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分泌12消化与吸收

直接腺体细胞迷走神经间接胃窦G细胞胃泌素特点:潜伏期长,分泌时间长,分泌量大,胃蛋白酶含量高,因而消化力强。12消化与吸收12消化与吸收②胃期:食物入胃后,对胃产生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引起胃液分泌。特点:胃液分泌的酸度高,酶少。4条途经:12消化与吸收③肠期:G细胞释放胃泌素食糜十二指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特点:分泌量很少,主要受体液调节。12消化与吸收(2)胃液分泌的抑制

①盐酸

直接抑制胃窦粘膜的G细胞刺激胃粘膜中的D细胞,使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抑制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刺激十二指肠粘膜的S细胞分泌胰泌素,后者抑制胃酸分泌刺激十二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12消化与吸收②脂肪刺激小肠粘膜产生肠抑胃素,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和胃的运动。③高渗溶液

刺激小肠壁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液的分泌;刺激小肠粘膜释放抑制胃液分泌的胃肠激素12消化与吸收一、小肠的运动1.小肠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2)分节运动: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3)蠕动:环形肌和纵行肌自小肠始端向末端依次进行的推进性收缩,速度为0.5~2.0cm/s

(4)摆动:一侧纵行肌收缩,对侧纵行肌舒张一侧纵行肌舒张,对侧纵行肌收缩

第四节小肠内的消化12消化与吸收12消化与吸收12消化与吸收二、

胰液的分泌调节(一)胰液的成份和生理功能胰液:无色透明,pH7.8~8.4胰淀粉酶最适pH6.7~7.0,将淀粉分解为糊精、麦芽糖和麦芽寡糖胰脂肪酶最适pH7.5—8.5,只有在胆盐和辅脂酶共同存在时,可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等。蛋白酶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以酶原形式存在。胰蛋白酶原可被肠致活酶激活,已被激活的胰蛋白酶、胃酸、组织液也能激活其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本身。HCO3-

由胰腺导管细胞分泌。为胰蛋白酶提供碱性环境12消化与吸收12消化与吸收(二)胰液分泌调节胰液分泌分为头期、胃期、肠期。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可直接作用于胰腺腺泡,也可通过刺激胃泌素分泌,间接引起胰腺泡分泌,得到含水和HCO3-少,含酶多的胰液。2.体液调节:(1)胰泌素:由小肠粘膜S细胞释放。作用于胰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得到含酶量少,水及HCO3-多的胰液;

HCl、蛋白质分解产物是刺激因素;(2)胆囊收缩素(CCK):由小肠粘膜I细胞释放。作用于胰腺腺泡,得到含酶多、含水和HCO3-

少的胰液12消化与吸收三、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一)胆汁的成分及作用:1.成分: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2.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①胆盐可作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加快脂肪分解。②胆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可以增强其活性;胆汁可以中和胃酸,为胰脂肪酶提供适宜的pH;③胆盐促进脂肪分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④胆盐在小肠被吸收后还可促进胆汁的自身分泌。12消化与吸收(二)胆汁分泌的调节:刺激物的作用:高蛋白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糖类1.神经调节:作用很弱2.体液调节:①胆盐和胆汁酸在小肠内95%以上被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被分泌入肠。胆盐在肝、肠之间反复的利用,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回到肝脏的胆盐刺激肝细胞,促进胆汁分泌。②胃肠激素中胰泌素、胃泌素以及胆囊收缩素均可促进胆汁的分泌。12消化与吸收12消化与吸收四、小肠液的分泌一、成分及其生理功能分泌量较大,可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下降有利于吸收。肠致活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细胞内酶:在肠上皮的刷状缘部分,当营养物质被吸收后,可以继续消化,这种细胞内消化的方式,是小肠所特有的。12消化与吸收五、肝的功能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体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清除功能解毒和排泄功能12消化与吸收第五节大肠内的消化

自学自学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吸收水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吸收有大肠杆菌产生的维生素B、K;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并暂时贮存粪便12消化与吸收第六节吸收一、概述吸收是食物的消化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一)吸收的部位及结构特征:口腔和食道内,实际上不吸收;胃内可吸收酒精和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进入体内80%的水,90%Na+、CI-。12消化与吸收12消化与吸收(二)吸收途经与方式1、途径:跨细胞途经旁细胞途经12消化与吸收2、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

12消化与吸收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水的吸收绝大部分被吸收主要部位:小肠.水的吸收是被动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吸收的动力。水吸收的途径有跨细胞和细胞旁路两条途径.12消化与吸收(二)无机盐的吸收(1)Na+和Cl-的吸收主动转运过程钠泵活动的结果(2)Ca2+的吸收:食物中仅有可溶性的Ca2+能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

Ca2+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