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方案TOC\o"1-2"\h\u25032第1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概述 349351.1政务信息化的背景与意义 3204341.2国内外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3162011.3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430991第2章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 533082.1网络基础设施 5165642.1.1政务网络架构 5323652.1.2网络安全 511572.1.3网络运维 554192.2数据中心建设 662352.2.1数据中心规划 6219032.2.2数据中心建设 6222942.2.3数据中心运维 6160742.3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 6152982.3.1云计算平台 6322082.3.2大数据平台 719765第3章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 774313.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 7142083.1.1政务信息资源现状分析 7159923.1.2政务信息资源需求预测 725213.1.3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原则 773063.1.4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方法 712623.2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 8116593.2.1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812213.2.2信息交换技术 8267753.2.3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8108923.2.4信息资源共享安全保障 8242213.3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8199813.3.1数据治理体系 8124243.3.2数据标准化 8152653.3.3数据治理技术 9296703.3.4数据治理政策与法规 910966第4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9249554.1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 9315224.1.1平台定位与目标 9178174.1.2平台架构设计 9285094.1.3平台功能模块 9103124.2互联网政务服务 996854.2.1互联网政务服务概述 949784.2.2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 10149074.3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与流程优化 10204064.3.1政务服务事项梳理 10101664.3.2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1029838第5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10299275.1电子政务内网系统 10202065.1.1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 10165385.1.2政策法规数据库 11311045.1.3机关内部通讯系统 11157405.2电子政务外网系统 1172155.2.1政务服务平台 11235705.2.2政务公开系统 11134735.2.3政民互动平台 1176125.3专项业务应用系统 1160845.3.1智能审批系统 1183385.3.2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1173355.3.3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11131415.3.4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1290115.3.5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1231187第6章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12321226.1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 12116206.1.1政策法规建设 12145206.1.2技术标准制定 1288216.2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12274596.2.1物理安全 12172086.2.2网络安全 1358736.2.3数据安全 13289056.2.4应用安全 13275896.3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 1321366.3.1监管体系建设 13217236.3.2安全监测与预警 13275346.3.3应急处置与响应 1318928第7章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 14168397.1项目立项与审批 14291817.1.1项目可行性研究 14266507.1.2项目立项申请 14183557.1.3项目审批 1483267.2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 14140517.2.1项目进度管理 14149087.2.2项目质量管理 1487237.2.3项目变更管理 1413717.3项目验收与评价 14311827.3.1项目验收 14136967.3.2项目评价 1570347.3.3项目后评价 1512753第8章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570828.1人才培养与引进 1516508.1.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15818.1.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526888.1.3引进高层次人才 15208008.1.4建立人才交流机制 1599908.2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 15229928.2.1岗位设置 15201108.2.2职责划分 1632458.3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16292398.3.1绩效考核 16171738.3.2激励机制 1626742第9章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769319.1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1768959.1.1制定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的意义与目标 1752369.1.2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框架 17153689.1.3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制定与修订 17190869.2标准规范制定与实施 1725999.2.1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构建 17227999.2.2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 1755549.2.3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实施与监督 17113709.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宣传与培训 17267039.3.1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宣传 17170629.3.2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培训 1779339.3.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宣传与培训的评价与改进 1818323第10章政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展望 182200010.1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总结 18401610.2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83183410.3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建议 18第1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概述1.1政务信息化的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政务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化是指在政务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应用和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增强决策科学性和透明度。政务信息化对于提升治理能力、促进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部门的协同办公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方便公众办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1.2国内外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1)国外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通过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这些国家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政务服务。(2)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部门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外网覆盖全国,政务服务逐步向“一网通办”迈进。同时我国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3)政务信息化发展趋势未来政务信息化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以数据为核心,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2)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性与个性化;(3)以新技术为驱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4)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保证政务信息化的安全稳定运行。1.3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1)政务信息化建设目标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优化政务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3)推动职能转变,提升治理能力;(4)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2)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主要包括:(1)构建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实现数据共享与开放;(2)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提升网络互联互通能力;(3)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流程;(4)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保证政务信息化的安全稳定运行;(5)培育政务信息化人才,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第2章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2.1网络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是稳定、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本节将从政务网络架构、网络安全、网络运维等方面进行阐述。2.1.1政务网络架构政务网络架构应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安全高效”的原则,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核心层:负责政务数据的传输、交换和存储,保证数据安全、高效传输。(2)汇聚层:实现各级政务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政务信息系统的协同办公能力。(3)接入层: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接入服务,实现政务信息系统的全面覆盖。2.1.2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网络安全:(1)物理安全:加强机房、数据中心等关键设施的安全防护,保证硬件设备安全。(2)数据安全:采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障政务数据在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的安全。(3)网络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4)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应急响应能力。2.1.3网络运维网络运维是保障政务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网络运维水平:(1)建立健全网络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职责和流程。(2)采用智能化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3)加强运维人员培训,提高运维技能。2.2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政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等任务。本节从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运维等方面进行阐述。2.2.1数据中心规划数据中心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政务信息化需求,合理规划数据中心规模、结构和布局。(2)绿色环保: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降低数据中心能耗。(3)扩展性:预留充足的空间和资源,满足未来政务信息化发展需求。2.2.2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应关注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机房、供电、散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硬件设备选型:选择功能稳定、兼容性好的硬件设备。(3)系统软件部署:部署高效、可靠的系统软件,为政务信息化提供支持。2.2.3数据中心运维数据中心运维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保证数据中心稳定运行。(2)采用智能化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3)加强运维人员培训,提高运维技能。2.3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节从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2.3.1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建设应关注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稳定、高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2)云服务架构:采用分层、模块化的云服务架构,满足政务部门多样化需求。(3)资源共享:实现政务部门间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2.3.2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应关注以下方面:(1)数据采集与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政务数据的海量存储。(2)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挖掘政务数据价值。(3)数据应用:将大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政务决策、公共服务等领域,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通过以上阐述,本章对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详细论述,为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第3章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3.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旨在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政务信息资源规划的内容:3.1.1政务信息资源现状分析分析当前政务信息资源的分布、结构、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提供现实依据。3.1.2政务信息资源需求预测根据政务业务发展需求,预测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规模、类型和特点,为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提供前瞻性指导。3.1.3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政务信息资源规划:(1)需求导向:以政务业务需求为出发点,保证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2)统筹规划:从全局角度考虑政务信息资源布局,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3)分类指导: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4)动态调整:根据政务业务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务信息资源规划。3.1.4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政务信息资源规划:(1)系统分析:分析政务业务流程、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向,明确政务信息资源规划的目标和任务。(2)数据建模:构建政务信息资源模型,明确政务信息资源的结构、关系和属性。(3)技术选型: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3.2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政务工作效率。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相关内容:3.2.1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明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责任,推动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3.2.2信息交换技术采用成熟的信息交换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Web服务等,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高效传输和交换。3.2.3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政务部门提供便捷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服务。3.2.4信息资源共享安全保障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管理,保证信息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3.3数据治理与标准化数据治理与标准化是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的关键环节,对提高政务信息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据治理与标准化的相关内容:3.3.1数据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包括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保证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3.3.2数据标准化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编码、数据字典等,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互操作性和共享性。3.3.3数据治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治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价值。3.3.4数据治理政策与法规制定数据治理相关政策与法规,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保障政务信息资源的安全和合规性。第4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4.1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4.1.1平台定位与目标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旨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为民众提供便捷、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平台将覆盖各级部门,形成全面、协同、创新的政务服务体系。4.1.2平台架构设计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展现层。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政务服务提供有力支持。4.1.3平台功能模块(1)政务服务门户:为民众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线查询、办理、预约等功能;(2)政务协同办公:实现部门间协同办公,提高政务服务效率;(3)政务数据分析: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4)政务服务监管:对政务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4.2互联网政务服务4.2.1互联网政务服务概述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便民化、智能化、高效化。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4.2.2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1)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为民众提供在线办理、查询、预约等一站式政务服务;(2)移动政务服务: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随时随地办理;(3)智能问答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政务咨询、问答等服务;(4)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推动政务数据开放,鼓励社会各界创新利用政务数据。4.3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与流程优化4.3.1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事项性质、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分类,形成统一的事项清单。同时对事项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保证政务服务事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4.3.2政务服务流程优化(1)简化办理流程:取消不必要的环节,整合重复环节,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简化办理;(2)并联审批: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并联审批,提高办理效率;(3)限时办理: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加强对办理过程的监控,保证按时办结;(4)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减少民众跑腿次数,提高政务服务满意度。通过以上措施,推动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第5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5.1电子政务内网系统5.1.1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务内网系统首要任务是提高部门内部办公效率。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涵盖公文处理、日程管理、信息发布、文件存储等功能,为政务工作人员提供一体化、便捷化的办公环境。5.1.2政策法规数据库构建完整的政策法规数据库,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内网系统提供全文检索、分类查询等功能,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政策法规,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决策效率。5.1.3机关内部通讯系统搭建机关内部通讯系统,实现即时通讯、音视频会议等功能,提高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效率。5.2电子政务外网系统5.2.1政务服务平台政务外网系统主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查询、申报等功能。服务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5.2.2政务公开系统政务公开系统全面公开部门职责、政策法规、政务服务等内容,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5.2.3政民互动平台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实现与民众的有效沟通。平台提供咨询投诉、意见反馈、在线调查等功能,广泛收集民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5.3专项业务应用系统5.3.1智能审批系统针对行政审批业务,构建智能审批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审批效率。5.3.2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5.3.3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全方位监控与防护,保证政务信息的安全。5.3.4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预警,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5.3.5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以城市运行管理为核心,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构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第6章政务信息安全保障6.1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全是保障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加强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必须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6.1.1政策法规建设(1)制定政务信息安全政策: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政务信息安全政策,明确政务信息安全目标、任务和责任。(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梳理现有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查漏补缺,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3)加强法规宣传与培训:加大对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素养。6.1.2技术标准制定(1)制定政务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参考国际、国内信息安全标准,制定政务信息安全技术标准。(2)推广标准应用: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保证政务信息安全。6.2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保障政务信息安全的关键。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6.2.1物理安全(1)加强物理设施保护:对政务信息系统的物理设施进行安全防护,包括机房、电源、网络设备等。(2)落实安全审计制度:对物理安全事件进行审计,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6.2.2网络安全(1)构建安全防护体系: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2)实施安全策略:根据政务信息系统特点,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并严格执行。6.2.3数据安全(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2)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数据备份机制,保证数据在遭受破坏后能够及时恢复。6.2.4应用安全(1)安全开发:在政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遵循安全开发原则,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2)安全运维:加强应用系统的安全运维,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6.3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政务信息安全的监管是保证政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6.3.1监管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监管机构:设立专门的政务信息安全监管机构,负责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工作。(2)完善监管制度:制定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和流程。6.3.2安全监测与预警(1)开展安全监测:定期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2)建立预警机制:针对网络安全事件,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6.3.3应急处置与响应(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2)建立应急响应队伍:组建专业的应急响应队伍,提高政务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加强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保证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第7章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7.1项目立项与审批7.1.1项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立项前,需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法律合规性等方面。保证项目符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满足政务工作需求。7.1.2项目立项申请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编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实施周期等。同时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7.1.3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立项申请进行审批,主要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战略规划及部门需求。审批通过后,正式立项。7.2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7.2.1项目进度管理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通过项目管理工具,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7.2.2项目质量管理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实施等环节,对项目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保证项目满足预定的质量要求。7.2.3项目变更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遇需求变更,需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审批。保证变更合理、可控,并对项目进度和质量影响进行评估。7.3项目验收与评价7.3.1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等。7.3.2项目评价项目验收合格后,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项目实施过程、成果、效益等方面。总结项目实施经验,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7.3.3项目后评价项目投入运行一定时间后,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分析项目实际效益、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持续优化建议。第8章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8.1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为了提高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行业应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以下是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具体措施:8.1.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行业应根据政务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制定长期和短期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8.1.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政务信息化人才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和业务知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1.3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提升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8.1.4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通过与其他部门、企业、高校等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促进政务信息化人才的成长和进步。8.2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合理设置政务信息化岗位,明确职责划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8.2.1岗位设置根据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设置以下岗位:(1)项目管理岗:负责政务信息化项目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2)技术研发岗:负责政务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3)系统运维岗:负责政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故障排除和安全管理;(4)信息安全岗:负责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风险评估和安全培训;(5)数据管理岗:负责政务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利用。8.2.2职责划分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保证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1)项目管理岗:负责项目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项目按期完成;(2)技术研发岗:负责技术研究、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工作,保证系统稳定可靠;(3)系统运维岗:负责系统部署、监控、故障排除和优化,保证系统正常运行;(4)信息安全岗:负责制定并实施信息安全策略,防范网络攻击和内部安全风险;(5)数据管理岗:负责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8.3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为激发政务信息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8.3.1绩效考核(1)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2)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3)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培训、激励的依据。8.3.2激励机制(1)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如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等;(2)鼓励优秀人才参与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提升其责任感和荣誉感;(3)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第9章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9.1政策法规体系建设9.1.1制定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的意义与目标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是保障政务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阐述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标以及应遵循的原则。9.1.2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框架本节介绍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政策法规的分类、层次结构、相互关系等,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9.1.3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制定与修订本节详细阐述政务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制定与修订流程,包括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审批、发布等环节,以保证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9.2标准规范制定与实施9.2.1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构建本节从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定义、分类、作用等方面,构建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9.2.2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本节介绍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流程,包括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等环节,保证标准规范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微山县二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实验中学高考英语押题试卷含解析
-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下学期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河南省十所名校2025届高考数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酒店短拍摄合同范例
- 工装硅藻泥合同范例
- 公司投标中标合同范例
- 电热饭盒采购合同范例
- 粽子订购合同范例
- 传染病的全球监测与控制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件(全册)
- 动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幼儿园食谱播报
- 女性内分泌测定
- 全国导游考试(面试)200问及面试内容(附答案)
- 排碱工程施工方案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 汽车修理厂备案申请书范本
- 2024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之倡议信书写课件
- 安全生产费用实际花费情况统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