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北京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3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北京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3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北京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3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北京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3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北京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北京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3一.选择题(共16小题)2024年5月29日,冰岛海边村镇格林达维克附近再次出现火山喷发(如图),这是该地区自2023年12月以来的第五次火山喷发。据此完成1﹣2题。1.此次火山喷发物质来自于()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2.此次火山喷发()A.导致冰岛气温升高 B.使冰岛形成肥沃的黑土 C.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评估灾情 D.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定灾情范围3.(2022秋•通州区期末)读图“世界局部海陆及洋流分布图”,图中()①洋流A可能挟带冰山威胁航行②洋流B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③甲处海水密度低于丙处海水密度④乙处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秋•丰台区期末)如图为不同纬度的两个海洋观测站同时期测得的水温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相比b观测站,a观测站处()A.纬度位置较高 B.海水蒸发量大 C.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更明显 D.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潮汐亦为世界三大潮汐之一。图为亚马孙河口位置及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亚马孙河口盐度远低于周边海区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 B.蒸发量小 C.海水温度偏低 D.大量淡水注入6.亚马孙主航道河口处的潮涌不及阿拉瓜利河口,因亚马孙河口()①引潮力小②风力微弱③沙洲阻挡④江阔水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2秋•通州区期末)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节能成为一种时尚。为了节能减排,图示中的玻璃墙、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不同,其中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2023秋•朝阳区校级期中)近年来,滑朋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源空日的,图1示意了滑用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图2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据此完成第14题。如图1所示,在图2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错误的是()A.在甲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 B.在乙地主要山脊气流借助上升 C.乙地上升气流夜晚比白天强烈 D.甲地气流会受人类活动影响9.(2023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下题。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A.① B.④ C.⑤ D.⑥10.(2023秋•西城区校级月考)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 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大致呈“倒影”关系11.(2023秋•海淀区校级月考)2016年,天文学家们在TRAPPIST—1矮恒星附近的宜居带中发现了与地球相仿的行星(如图所示),该矮恒星体积为太阳的八分之一,温度比太阳低。如图示意各级天体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该行星所属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② B.该行星是所在矮恒星系的中心天体 C.该行星到中心天体的距离大于1.5亿千米 D.该矮恒星属于河外星系的中心部分重庆酉阳县板溪镇花石村拥有目前南方最大的叠层石群。这些形成于5亿年前的暗色石头上分布有或密集或分散的各种花纹,其中的“圆形”花纹就是远古原核生物蓝藻留下的生命痕迹。据此,完成12﹣14题。12.花石村叠层石群形成时期是()A.寒武纪 B.泥盆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13.远古原核生物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的突出意义表现在()A.形成煤炭资源 B.塑造浅海环境 C.改变大气成分 D.产生旅游资源14.远古原核生物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的生物是()A.哺乳动物和古人类 B.爬行动物和始祖鸟类 C.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D.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如图为相同高度范围内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完成15﹣15小题。15.据图a示意的气压状况推测()A.乙地位于赤道、甲地位于中纬地区 B.乙地位于城区、丙地位于郊区 C.白天,乙为海洋、丙为陆地 D.乙地代表夏季的亚欧大陆图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6题。16.图中()A.a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B.b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C.c示意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c示意为地转偏向力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东城区一模)强烈地震发生时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砂涌”,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图为“砂涌”构造模式及形成过程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结合图文资料写一段科普宣传材料,用于提高公众对地震“砂涌”的认识。(提示:从形成过程、危害、应对措施等角度展开说明)18.(2024春•丰台区期末)图(a)为“蒙古高原地形图”,图(b)为“蒙古高原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蒙古高原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土壤有机碳是指土壤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为保护和恢复草场资源,甲地试点围封禁牧。几年后,经多次取样检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2)试分析围封禁牧后,甲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的原因。19.(2023秋•顺义区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此外,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2023年寒假期间在贵州某地进行地貌研学考察时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1)从气候、地质的角度,简述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2)描述图中“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地貌”的演化过程。(3)调查发现,图示地区土层厚度与地形坡度大小呈负相关,分析其形成原因。(4)说明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20.(2023秋•海淀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鹿特丹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北海沿岸,城市90%区域低于海平面,频繁的暴雨导致该城市内涝严重。当地设计了具有下沉空间的“水广场”。平时,广场是人们休憩、运动的公共场所。降雨时,雨水经净水系统过滤后,收集并储存在广场里,直到可以被排至附近的水体。(1)简述鹿特丹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2)绘制鹿特丹的水循环示意图。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北京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2024年5月29日,冰岛海边村镇格林达维克附近再次出现火山喷发(如图),这是该地区自2023年12月以来的第五次火山喷发。据此完成1﹣2题。1.此次火山喷发物质来自于()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其中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解答】解:火山喷发的物质为岩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此次火山喷发物质来自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易,解题关键是明确火山喷发物质为岩浆这一知识点,后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解答即可。2.此次火山喷发()A.导致冰岛气温升高 B.使冰岛形成肥沃的黑土 C.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评估灾情 D.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定灾情范围【分析】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爆发会影响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以及相关的灰尘杂质,会遮蔽天日,直接影响周围大气层的气候环境,甚至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爆发伴随的地壳运动,会有可能引发地震,造成地震的次生损害;海底火山的爆发会影响周围的地质运动,引发的海啸造成沿海地区生命财产严重受损;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形成的厚厚的土壤层十分肥沃;火山爆发后的火山灰、火山渣是很好的建筑材料,火山爆发过程中高温产生的岩石的变质作用,会形成新的变质岩石,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火山岩浆活动给附近地区带来丰富的地热能源,产生温泉、沸腾的泥浆池,是旅游者圣地。【解答】解:A、火山喷发会影响局部气温,但对整个冰岛气温影响较小,A错误。B、火山灰富含营养物质,但形成的土壤不是黑土,B错误。C、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分析地理信息,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评估灾情,C正确。D、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测定灾情范围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的危害及监测评估,解题关键是掌握3S技术功能相关知识点。3.(2022秋•通州区期末)读图“世界局部海陆及洋流分布图”,图中()①洋流A可能挟带冰山威胁航行②洋流B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③甲处海水密度低于丙处海水密度④乙处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对污染物的影响: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解答】解:由所学洋流知识可知,从极地地区向低纬度漂移的洋流可能挟带冰山,A为阿拉斯加暖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不可能挟带冰山,①错误。B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②正确。甲处纬度较高,且位于拉布拉多寒流流经处,水温较低,密度较大;丙处纬度较低,且位于暖流流经处,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故甲处海水密度应高于丙处,③错误。乙处位于北半球北上暖流与南下寒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深层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纽芬兰渔场,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洋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4.(2022秋•丰台区期末)如图为不同纬度的两个海洋观测站同时期测得的水温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相比b观测站,a观测站处()A.纬度位置较高 B.海水蒸发量大 C.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更明显 D.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包括纬度、深度、盐度、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解答】解:由图可知,a观测站处表层海水温度更低,说明a观测站纬度位置较高,A正确。纬度位置较高,太阳辐射量较小,海水蒸发量小,B错误。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更小,C错误。纬度位置较高,藻类植物较少,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较低纬度地区少,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海水温度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潮汐亦为世界三大潮汐之一。图为亚马孙河口位置及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亚马孙河口盐度远低于周边海区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 B.蒸发量小 C.海水温度偏低 D.大量淡水注入【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河流径流注入多少、洋流、水域的封闭程度等。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越低;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则盐度偏高;水域越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越少,盐度越高。【解答】解:读图可知,亚马孙河河口的盐度大致从河口处向外递增,河口盐度远低于周边海区,主要原因是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河流淡水注入稀释了河口的海水,使盐度明显降低,D正确。与陆地径流汇入相比,河口处降水量、蒸发量、海水温度和周边海区差异不大,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亚马孙河口盐度远低于周边海区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6.亚马孙主航道河口处的潮涌不及阿拉瓜利河口,因亚马孙河口()①引潮力小②风力微弱③沙洲阻挡④江阔水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阿拉瓜利河流潮强的原因:河口呈喇叭口形,外宽内窄;入海口附近河水较浅;河口附近吹向岸风且风力强。【解答】解:两河口受到的引潮流、盛行风的风力大小相当,①②错误。读图分析,亚马孙河河口与阿拉瓜利河口相比,沙洲众多,江阔水深,削弱了潮涌的势力,③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亚马孙主航道河口处的潮涌不及阿拉瓜利河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7.(2022秋•通州区期末)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节能成为一种时尚。为了节能减排,图示中的玻璃墙、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不同,其中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分析】近地面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受冷后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在高空和近地面空气分别由高气压水平运动到低气压,出现热力环流。【解答】解:阳光房接收光照多而气温较高,冬季室内温度低,阳光房可向室内传导热量,需关闭玻璃墙通风孔,打开共用墙通风孔,将阳光房的热量通过热力环流传导到室内;夏季不需要向(房子)室内传导热量,且为了降低阳光房内温度,需关闭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玻璃墙通风孔,使其与室外进行热交换来降低阳光房内的温度;阳光房内的热空气上升,通过共用墙上部的通风孔进入室内,使室内增温;室内的冷空气下沉,通过共用墙下部的通风孔进入阳光房内,接受太阳辐射增温后,受热膨胀上升,再通过共用墙上部的通风孔进入室内,循环流动中使室内的房子增温,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8.(2023秋•朝阳区校级期中)近年来,滑朋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源空日的,图1示意了滑用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图2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据此完成第14题。如图1所示,在图2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错误的是()A.在甲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 B.在乙地主要山脊气流借助上升 C.乙地上升气流夜晚比白天强烈 D.甲地气流会受人类活动影响【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甲地位于空旷的平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A正确,不符合题意。乙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地形部位为山脊,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B正确,不符合题意。乙地位于山脊,根据所学热力环流原理推断,当地白天吹谷风,为上升气流,夜晚吹山风,多下沉气流,则当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C错误,符合题意。甲地地势平坦且临近河流,适合人类居住,气流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9.(2023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下题。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A.① B.④ C.⑤ D.⑥【分析】判断某点风向:作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0°—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风向应该与等压线斜交,①、⑤风向与等压线垂直,A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即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故B正确。⑥向左偏为南半球近地面风,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风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0.(2023秋•西城区校级月考)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 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大致呈“倒影”关系【分析】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9﹣41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在不同区域的深度不同,是一条曲线,A错误。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岩石圈包括地壳与上地幔顶部,B错误。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增大,C错误。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形高度较大时,莫霍面下凹,地形高度较小时,莫霍面上凸,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大致对称分布,呈倒影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1.(2023秋•海淀区校级月考)2016年,天文学家们在TRAPPIST—1矮恒星附近的宜居带中发现了与地球相仿的行星(如图所示),该矮恒星体积为太阳的八分之一,温度比太阳低。如图示意各级天体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该行星所属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② B.该行星是所在矮恒星系的中心天体 C.该行星到中心天体的距离大于1.5亿千米 D.该矮恒星属于河外星系的中心部分【分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大到小有四个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解答】解:读图,①为地月系,②为太阳系,③为银河系,④为总星系。与该行星所属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②太阳系,故A正确。矮恒星系的中心天体是矮恒星,故B错误。该矮恒星体积为太阳的八分之一,温度比太阳低,属于宜居带,若与地球相仿,则该行星到中心天体的距离应小于一个日地距离,即小于1.5亿千米,故C错误。该矮恒星距离太阳系39光年,属于银河系范围,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庆酉阳县板溪镇花石村拥有目前南方最大的叠层石群。这些形成于5亿年前的暗色石头上分布有或密集或分散的各种花纹,其中的“圆形”花纹就是远古原核生物蓝藻留下的生命痕迹。据此,完成12﹣14题。12.花石村叠层石群形成时期是()A.寒武纪 B.泥盆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分析】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花石村叠层石群形成时期是距今5亿年前,属于早古生代,形成时期是寒武纪,A正确。泥盆纪是晚古生代,侏罗纪是中生代,第四纪是新生代,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3.远古原核生物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的突出意义表现在()A.形成煤炭资源 B.塑造浅海环境 C.改变大气成分 D.产生旅游资源【分析】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藻大爆发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并释放O2,这一过程使得大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C正确。与形成煤炭资源、塑造浅海环境关系不大,AB错误。产生旅游资源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不属于再地球演化历程中的突出意义,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4.远古原核生物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的生物是()A.哺乳动物和古人类 B.爬行动物和始祖鸟类 C.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D.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分析】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远古原核生物使得生物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演化出了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如图为相同高度范围内等压面垂直剖面示意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完成15﹣15小题。15.据图a示意的气压状况推测()A.乙地位于赤道、甲地位于中纬地区 B.乙地位于城区、丙地位于郊区 C.白天,乙为海洋、丙为陆地 D.乙地代表夏季的亚欧大陆【分析】等压面向高处弯曲处为高压,向低处弯曲处为低压,近地面与对应的高空气压相反。白天陆地吸热快,为低压,海洋气温低,为高压,风都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故白天吹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为高压,海洋水温高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晚上吹陆风。【解答】解:根据“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弯为低压”可知,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高压,陆地则形成低压,所以乙地为高压,为海洋;甲丙处为低压,为陆地,C正确。夏季的亚欧大陆气温高,应该形成低压中心,D错误。图a中乙处近地面等压面向高处凸起,说明乙处为高压而赤道为低压带,A错误。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容易形成低压中心,B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图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6题。16.图中()A.a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B.b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C.c示意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c示意为地转偏向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高空气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解答】解:图中a垂直于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AD错误。图中b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摩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B错误。根据题干内容“图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示意图”可知,该风向是近地面的风,由于a为地转偏向力,b为摩擦力,c与风向斜交且呈30°﹣45°的角,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风向的因素和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东城区一模)强烈地震发生时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砂涌”,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图为“砂涌”构造模式及形成过程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结合图文资料写一段科普宣传材料,用于提高公众对地震“砂涌”的认识。(提示:从形成过程、危害、应对措施等角度展开说明)【分析】结合图中“砂涌”构造以及地震前后颗粒的变化分析“砂涌”的形成过程、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从而来提高公众对地震“砂涌”的认识。【解答】解:“砂涌”是指土的松散颗粒被地下水饱和后,动水压力使松散颗粒产生悬浮流动。“砂涌”主要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而细的粉、细砂等砂性土中。地震是一种突发的地质灾害,它会导致地表和地下的剧烈震动,从而破坏土体的结构,增加土体的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震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时,地震波会引起地下水的波动,形成水力梯度,使地下水向地表渗流。如果地下水流经的土层是砂性土,且满足“砂涌”形成的条件,就会发生砂涌现象。“砂涌”危害大,主要表现在土体的掏空、地面的塌陷、建筑物的破坏等方面。当“砂涌”的规模较大时,会形成浓稠的泥浆,带走大量的土颗粒,冲击周围的村庄,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为了减少“砂涌”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从源头上控制地下水位的升降,降低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减少“砂涌”的可能性。2.在砂性土层上设置防渗层,阻止地下水的上渗,保持土体的干燥状态。3.在砂性土层中设置排水管,加快地下水的排放,降低土体的含水率。4.在砂性土层周围设置围堰,防止泥浆的外溢,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加强对“砂涌”现象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轻灾害的发生。故答案为:“砂涌”是指土的松散颗粒被地下水饱和后,动水压力使松散颗粒产生悬浮流动。地震是一种突发的地质灾害,它会导致地表和地下的剧烈震动,从而破坏土体的结构,增加土体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当地震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时,地震波会引起地下水的波动,使地下水向地表渗流,形成“砂涌”现象。“砂涌”现象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体的掏空、地面的塌陷、建筑物的破坏等方面。当“砂涌”的规模较大时,会形成浓稠的泥浆,冲击周围的村庄,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针对“砂涌”现象,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治措施:①从源头上控制地下水位的升降。②在砂性土层上设置防渗层。③在砂性土层中设置排水管,加快地下水的排放。④在砂性土层周围设置围堰,防止泥浆的外溢。⑤加强对“砂涌”现象的监测和预警。【点评】本题以“砂涌”为背景材料,涉及“砂涌”等知识点,考查了自然灾害砂涌的形成过程、成因和不利影响;急救措施等,突出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18.(2024春•丰台区期末)图(a)为“蒙古高原地形图”,图(b)为“蒙古高原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蒙古高原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土壤有机碳是指土壤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为保护和恢复草场资源,甲地试点围封禁牧。几年后,经多次取样检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2)试分析围封禁牧后,甲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的原因。【分析】(1)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解答】解:(1)根据图上信息可知,蒙古高原的植被类型主要以荒漠和草原为主,其中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和荒漠。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导致植被生长受到限制;同时,从东到西、从北到南距离海洋逐渐增远,降水量也相应减少,使得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出现差异;此外,东部和北部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也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围封禁牧后,甲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人为干扰的减少使得植被得以恢复,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和生物量,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其次,随着植被的恢复,植物凋落物增多,这些凋落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土壤有机质,进一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因此,围封禁牧对于保护和恢复草场资源,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积极作用。故答案为:(1)以荒漠、草原为主,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北部的山地(南部有零散分布)。原因: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从东到西、从北到南距海渐远,降水量减少;东部和北部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2)围封禁牧后,人为干扰减少,植被恢复,凋落物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多有机碳含量提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蒙古高原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原因、甲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9.(2023秋•顺义区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此外,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2023年寒假期间在贵州某地进行地貌研学考察时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1)从气候、地质的角度,简述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2)描述图中“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地貌”的演化过程。(3)调查发现,图示地区土层厚度与地形坡度大小呈负相关,分析其形成原因。(4)说明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分析】(1)气候主要通过降水和气温、地质主要通过岩石特征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2)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