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认识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材料一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而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一章》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背景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1)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材料二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1、背景(2)经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断壮大。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1、背景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从传统儒学中寻找理论依据,结合西方政治学说(托古改制)梁启超——《变法通议》申民权、设议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文化(3)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著书立说,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维新变法思想70年代产生(早期维新思想)90年代渐趋成熟(康梁维新)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王韬郑观应薛福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结果: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施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P103—P103思考:康有为在宣传其政治主张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么宣传?特点:托古改制(将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孔子名义宣传变法,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中西融合)。主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客观: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策略:托古改制,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可以减少变法阻力。儒表西里2、过程:(1)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在得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的建议。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1895年《点石斋画报》刊登的公车上书的情景通过在京官员和各省参加会试举人都上书的情景,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民族觉醒,维新思潮得到广泛响应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梁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

严复译著《天演论》创办《国闻报》北京天津广州上海宣扬西学变法图存(2)发展从1895年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著书立说,自下而上推动变法,维新思想得到较大宣传,为变法奠定了基础。发展:类别

颁布新法改革旧制作用局限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官冗员

经济1.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2.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军事训练新式军队裁减绿营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3)高潮:①开始标志: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②内容:谈一谈:请同学们根据戊戌变法的内容,谈谈戊戌变法的影响。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再次临朝训政。③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他措施均被废除。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4)结果---失败(戊戌政变)

材料1: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过于薄弱,远不是封建旧势力的对手。发动维新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刚刚形成,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过早地推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维新派在维新运动中脱离甚至诋毁广大人民群众,而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与少数官僚,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郑天挺《清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客观原因:守旧势力很强大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①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经济、阶级、群众);②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④操之过急,具体策略失当;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材料2:在仅仅103天的变法运动中,光绪帝就连续发布了110件上谕,使人们颇有应接不暇之感,造成了“朝野上下,颇有民不聊生之戚”的心理恐慌。--------戴鞍钢《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3、历史影响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爱国性)2、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鼓励发展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的官僚体制,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步性)3、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启蒙性)【考点深化】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文教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及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社会生活: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一、融入世界的探索—戊戌变法人人有份材料: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来华传教士达三千三百余人,建立教会六十多个,吸收教徒近八十万人……他们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经常发生民教纠纷,而官府总是护教抑民。黄河连年决口,山东大部分州县受灾。教堂与地主教民勾结,乘机哄抬粮价,山东人民苦不堪言。于是,长期郁积在人民群众心头的怒火终于燃烧起来了。————郑天挺《清史》胶州湾事件①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②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②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狂,激起民愤,反洋教斗争日益高涨。1.背景二、回避世界的尝试—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扶清灭洋”材料

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用者辄置极刑……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

【思考】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一口号?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扶清”“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带有笼统排外色彩,不利于社会进步2.口号“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反映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尖锐矛盾,也表达了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二、回避世界的尝试—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98年冬开始兴起,提出“扶清灭洋”1899年底清政府先抚后剿,运动转向直隶1900年6月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控制京津1900年8月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渐息义和团在中外联合绞杀下失败3、过程

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盲目信任清政府盲目排外封建迷信

义和团民众所提出的“扶清灭洋”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政治选择,清廷,尤其是清廷中比较“明智”、比较“清醒”的政治家几乎从来就不愿认同义和团的这一口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义和团运动失败不仅仅是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还有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等因素。盲目性愚昧性

以神道为武器,显示了群体的愚昧,但却是当时的纪实。进化论虽东来,然而多数中国人所熟悉和信仰的还是孙悟空、黄天霸之类。在经济落后的北中国尤其如此。——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二、回避世界的尝试—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

4.失败原因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那些消极落后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一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官员布鲁克德立克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三5.评价-积极①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②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因为“机器工艺”为洋人“乖戾之天性所好”。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一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限希望。——瓦德西《拳乱笔记》材料二6.评价-局限②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①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义和团运动局限性进步性灭洋扶清灭洋扶清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倾向,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缺乏认识,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容易被清政府利用、控制和出卖与清政府协同作战,迫使清政府对外宣战具有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反帝爱国运动。背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组织方式有统一的领导中心和军事制度。没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具有自发性、分散性。时空范围持续十几年,波及大半个中国,主要在东南经济较发达地区。持续时间短,波及范围小,主要在山东、直隶地区。特点汲取基督教的成分,成立拜上帝教,以此发动群众。利用中国宗教及迷信思想来发动群众。对外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盲目排外。影响加速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打破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加速清政府的灭亡,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结局因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而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重难拓展三、回归世界的无奈—八国联军侵华1)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08中旬1900.07.141900.06.101900.06中旬1900.06.21天津保卫战慈禧向各国“宣战”天津陷落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廊坊阻击战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1.原因2.经过3、罪行:(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2)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4、结果: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经济掠夺,加重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精神和文化上征服中国。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三、回归世界的无奈—八国联军侵华5、影响:《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的完整;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为挽救统治,也开始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蓬勃发展。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式微(东南互保)。对远东局势的影响: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它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三、回归世界的无奈—八国联军侵华三、回归世界的无奈—八国联军侵华材料:“这些督抚的买办化程度较深,而且又处在帝国主义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之中……因此极端反对后党和顽固派这种危险的政治闹剧……”—章开沅材料:“东南互保使风雨飘摇的中国,幸免瓜分之祸。糜烂仅限于大河以北,东南半壁未睹烽烟。”—戴玄之

慈禧宣战诏书发布后,南方各省纷纷拒绝响应。6月26日,盛宣怀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客观上使南方免遭战火,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南方社会生产力。材料:“是时东南诸督抚,和上海各领事订立互保之约……虽得将战祸范围缩小,然中央的命令,自此更不行于地方了……满清政府至此,遂无可维持。”—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