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南省五岳在线考试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③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1)上述《论语》选段和《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质”各指什么?(2)比较二者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美的民族,凡是看过中国园林的人是不会___________这一点的,园艺家们在不大的空间里,对山石水流、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进行巧妙的布置,于是_____________迭出,____________,令人流连忘返。A.质疑胜景巧夺天工 B.置疑胜景鬼斧神工C.质疑盛景鬼斧神工 D.置疑盛景巧夺天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16年,高通的第一款智能手机计算系统级芯片——骁龙平台问世。2017年,____的高通骁龙82移动平台登上舞台。(),而且每一代骁龙平台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此外,出色的性能、更长的续航时间、小巧的体积,是骁龙平台一贯的特色。不仅这款骁龙82能支持包括手机、XR头戴式设备,还能支持始终连接的PC等在内的终端。“骁龙”迎来十岁生日,其十年巨献——骁龙82移动平台带来的惊喜令人____,其处理器是高通第三代AI平台,相比骁龙835,计算能力提升三倍,并支持多平台的神经网络系统,势必___,引领智能手机走向AI新时代。在过去的一年,5G发展___。高通在千兆级LTE、信道编码、独立子帧、毫米波移动化、大规模MIMO等5G关键技术上都有相应的研究和部署。2017年10月,高通基于骁龙X50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在28GHz毫米波频段上实现全球首个5G数据连接,并推出了首款5G智能手机参考设计。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引人注目目不暇接独占鳌头如火如荼B.引人入胜应接不暇一枝独秀势如破竹C.引人注目应接不暇一枝独秀势如破竹D.引人入胜目不暇接独占鳌头如火如荼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高度集成了人们喜欢的智能手机功能所需要的设计B.高度集成了智能手机的功能,它的技术深受人们喜欢C.不仅它的技术深受人们喜欢,高度集成了智能手机的功能D.它高度集成了人们喜欢的智能手机功能所需要的技术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这款骁龙82能支持手机、XR头戴式设备,还能始终支持连接的PC等终端。B.这款骁龙82不仅能支持手机、XR头戴式设备,还能始终支持连接的PC等在内的终端。C.不仅这款骁龙82能支持包括手机、XR头戴式设备,还能始终支持连接的PC等在内的终端。D.这款骁龙82不仅能支持手机、XR头戴式设备,还能支持包括始终连接的PC等在内的终端。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高贵的清贫徐贵祥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c.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救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学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悬一絹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一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且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2017年中国精短美文帯选》,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B.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C.“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D.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岀了方志敏故事的珍贵以及流传之广。B.作者联想到《牛虻》中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与方志敏形成类比,意在突岀方志敏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C.文章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加入对“清贫”的理解,叙述详略得当,议论逐层深入。丰富了文章内涵,突显了文章深度。D.文章赞美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取材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体现了“形散神聚”的待点。3.综观全文,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4.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方志敏,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2.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潜《饮酒》)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8)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儒家的“天下观”,可以帮助人们从全球乃至宇宙的维度来思考世界秩序,从而避免因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所带来的国际问题治理困局。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显然,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而“和”的本质是“仁”,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忠恕”之道。“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为此,孔子还从“仁”的普遍伦理角度确立了人际关系的两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原则,就是要求自尊和尊人,把自我与他人同等看待,承认他人与自我的相同心理需求。从这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宽容和尊重精神。《左传》作者曾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和而不问”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地,和平相处。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远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展。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孔子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不过,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遵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荀子对“以力辅仁”的思想曾做过精辟的阐述:认为用仁爱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与它靠近;用道义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对它尊重;用威力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不敢与它为敌;而用这种它国不敢为敌的威力,来辅助协和万邦的使命,才是真正懂得王道的人。显然,《荀子》中“王天下”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与《周易.系辞下》中所阐述的黄帝、尧、舜诸圣王之思维路径完全一致。“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簿来,所以怀诸侯也。”据唐朝孔颖达解释:“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而“厚往薄来”原则的提出,与儒家的义利观不无关系。孔子曾说,“君子义以为上”;“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统活者,有德者)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孔子所否定的是不义之利。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于将“义”置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后来的中国封建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不可否认,秉持上述理念的中国封建君臣在涉外实践过程中,也曾因不顾具体环境而执行偏颇曾带来一定的弊端。然而,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的“天下观”,可以帮助人们从更大的维度来思考世界秩序,从而避免了国际问题治理困境。B.孔子确立了人际关系的原则,即要求自尊和尊人,体现了宽容和尊重精神。C.郑和率领庞大水军远游东南亚和印度洋诸国,就秉持着“和为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D.荀子的“以力辅仁”思想,强调了军事在“王天下”中的重要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儒家学者提出的涉外理念B.文章论证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不同角度来解析使天下有序的途径。C.文章在论证“王道”与“霸道”的关系时,举《左传》的例子来论证“以力辅仁”的观点。D.文章辩证的看待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认为涉外理念也有偏颇的地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尚书.尧典》中帝尧家族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的观点。B.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思想。C.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认为“王者不治夷狄”,应与夷狄和平相处。D.孔子认为“义”应在“利”之上,“以义制利”,但他并不否定利。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越来越多的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在史前时代,淮河流域不仅有着灿烂的史前文明,而且有着自己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先秦淮河流域地区既是一个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与融合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确立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独立性和历史地位,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一区域史前文化的主源文化和其后续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表明,史前时期淮河流域的主源文化是贾湖文化。可以说,北辛—大汶口文化的主要源头即贾湖文化,而后的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又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所以贾湖文化作为主源文化影响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史前文化。文字的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至少在新石器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在他们制作的陶器、石器等生活用品上通过刻画某些符号、绘制形象或抽象的图案来传达某种思想或作为某种标识。尽管这些不能算是后来我们所认可的汉字,但却是汉字的雏形,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淮河中游的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发现了数量更多的刻画符号,这些具有表意、记事功能的区域性的文字符号或图案尽管不能称为成熟的汉字,更不可能是广为流传的系统文字,但却经过了一个群体在某个时期的使用,并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最终成为后代汉字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淮河流域也是我国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地。在新石器时代,多支文化在淮河上游和中游地区交汇、融合、发展。随着炎帝、黄帝族的势力进入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也随之进入淮河上游地区;以太昊、少昊氏为部族首领的东夷人力量得到快速发展,东夷部族在北辛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汶口—龙山文化也随着东夷部族人群的迁徙和文化的交流等原因而渐次进入淮河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通过豫西南进入淮河上游地区,在豫南广泛传播,并与外来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并存。正是这多种文化因素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最终为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淮河下游地区,大汶口和良渚文化这两种邻近的文化又有着长期的交流与影响。从考古发现来看,在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阶段就与环太湖地区的崧泽文化有了一定的交流,这种交流到了良渚时期则显得更为频繁和密切。良渚文化的一些因素为大汶口—龙山文化所吸纳,又通过文化交流与人员迁徙等因素进入中原地区,为中原文化所吸收并积淀下来,从而对后来的夏商周文明产生了一定影响,如良渚玉器中的玉琮、玉璧、玉钺,陶器中的鼎、豆、壶三者的组合等,都为以后的商周礼制文化所继承,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正是通过淮河流域这一特殊的过渡与交汇地带的文化融合作用,我国新石器时代主要的文化谱系如裴李岗—贾湖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等跨越长江与黄河得以完成交流与融合,从而奠定了后来中国上古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坚实基础。经历夏商至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楚人势力的北渐,淮河流域不仅是楚人与中原诸侯争夺的前沿,同时也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黄金地带。当吴越势力从长江流域向北发展之时,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与楚文化都汇聚于淮河流域,从而实现了几大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至战国中后期,随着周代众多诸侯国的相继灭亡、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以中原族群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化越来越丰富。淮河流域不仅是先秦时期我国族群演化与文化融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更是这一时期族群与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意义的重要区域之一。(摘编自金荣权《先秦淮河文明的历史地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断深入的考古发现和越来越多的史前文化遗址表明,古代淮河流域有着灿烂的史前文明,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B.如果能够弄清楚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主源文化和其后续的继承与发展,就能够确立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独立性和历史地位。C.新石器中期,淮河流域的先民已经在生活用品上通过刻画符号和绘制图案来标识,可以说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汉字。D.淮河流域是中华文化交汇融合之地,是先秦时期我国族群演化与文化融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具代表意义的重要区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方式,主体部分就淮河流域的文化起源、发展、融合的过程进行了阐述。B.文章从考古实证人手,通过大量的实例,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强了说服力。C.文章以安徽蚌埠双墩遗址的刻画符号为例,证明了淮河流域是我国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地。D.文章将淮河流域的文化与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作对比,强调了淮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地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淮河流域有着独立的文化体系,它在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中,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B.淮河流域的史前先民们深受贾湖文化的影响,他们当时往往采用一些刻画符号及绘制图形来表情达意,进行一定的文化交流。C.正是由于淮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以及相邻文化的交汇、融合、发展,奠定了中国上古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坚实基础。D.淮河流域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黄金地带,同时又汇聚其他诸多文化,为丰富华夏文化作出巨大贡献。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刘醒龙①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②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最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③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④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母亲仿佛不近情理的导演。譬如他不让母亲洗被子,母亲没有听信,父亲便夺过被子,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稀烂。⑤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饺子,心中塞满了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和辛酸。不由得,我们也会跟着母亲抱怨父亲几句。然而,母亲往往不给我们哪怕一丁点的过渡,只要父亲那里有任何动静,她便即刻赶过去,那种敏捷与由衷,让满屋子的晚辈每每自叹弗如。⑥我想起前年母亲在武汉过年。因为母亲当时那一身折磨她多年的疾病实在不能再拖下去,答应我们年后上同济医院彻底治一治。为了陪伴母亲,我们要了一间温馨病房。母亲住院的那半个月,是迄今为止,我对她最为孝顺的日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坐长途客车来看望的大姐,捧着母亲的手说,真像是姑娘的手。那一刻,母亲笑得十分满足。⑦到家的第二天,我抢先起床,打算做一顿早饭给母亲吃。正在忙碌,母亲出现了。母亲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随手将我正在做的各种事顺手接了过去。而我也像以往每次回家那样,不自主地就顺从了母亲。直到这顿早饭做好后端上桌子,我才重复着从前,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连这么小的一点事情也替不了母亲哩!无论我如何告诫自己,到头来一切如故,母亲轻轻地走近来,不用费力争夺,只需稍一抬手,我就放弃了为母亲分担点什么的诺言。⑧在家的那几天,母亲曾问她的孙女:“我到你家去住好吗?”女儿想了想才回答:“我家住7楼,奶奶你上得去吗?”女儿没有笑,我也没有笑,惟有母亲在那里开心地笑着,一切答案仿佛都与己无关,就像母亲这辈子所走过的,70岁、80岁和100岁都不是目的,真正属于她的只有这些日复一日,让我这做儿子的想得心疼的实在小事。那一天,我将女儿叫到身边,故作神秘地问,将你的奶奶借给我当母亲好不好。女儿很快就明白我在逗乐,一边说奶奶本来就是你的母亲,一边像小猫小狗一样快乐地跑开了。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来的老母,那才是每一个人的至亲。1.阅读文章第①段,联系全文,分析“堵着我的喉咙”所包含的情感。2.第②段的两个画线句都是描写母亲的笑,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第③④⑥段都运用插叙,举例分析它们在构思中的作用。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苯义、胡浚等荐,描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作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样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惊,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教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来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刪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B.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C.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D.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B.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C.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D.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王公年次纪年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况钟很有才华。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宣德五年,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B.况钟很有治理能力。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C.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D.况钟知恩图报。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侍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11、课外延伸提高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选自《留侯世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东见仓海君②秦皇帝东游B.①因击沛公于坐②良因怪之C.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②月光如水照缁衣D.①父曰:“履我!”②为其老,强忍,下取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张良具有“隐忍”性格的一项是()A.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②为其老,强忍,下取履B.①五日平明,良往②五日,良夜未半往C.①良尝学礼淮阳②良愕然,欲殴之D.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②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B.老人故意把鞋掉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精彩的人生需要设计,我们应该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以此确定自己前进的路径,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作出一种预见性的设计;也有人认为,对于人生,与其执着于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如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多种可能,因为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确定性。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为“致远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就“人生是否需要设计”这一话题,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①《论语》中的“文”是文采与文饰,“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②相同: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质兼备,方为君子;刘勰认为文依附于质,质也依赖于文。不同:《论语》侧重在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层面。孔子与子贡认为君子应该既讲究文采等外在修饰,又有内在的仁德,内外兼修,缺一不可。刘勰将孔子“质”与“文”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用来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分。【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此题可以抓住孔子观点“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子贡观点,“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即“文饰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饰,二者同样重要”。《论语》中的“文”是文采与文饰,“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采》的观点,“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质待文也”,即“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可知《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相同点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质兼备,方为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就是文跟质,他的表面是文,内心的本质是质,内在的和外在的都要平衡,这个叫彬彬,它是融合之相。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这合乎中道,这才能够称为君子。所以可见得我们的品性、本质非常的重要,但是光有品性而不学文也不行。对人要懂得礼貌,懂得进退应对,讲话也要有文明、文采,不能够粗言,这才能够合乎君子之道。刘勰认为文依附于质,质也依赖于文。“文附质也”“质待文也”,即“这说明外在的表现形式依附于内在的实质”“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点,《论语》侧重在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层面。孔子与子贡认为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刘勰将孔子“质”与“文”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用来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分。“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即“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点睛】关于《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参考译文:①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论语·雍也》)②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本质好就可以了,要那些文饰做什么?”子贡说:“可惜呀,先生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饰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饰,二者同样重要。(如果否定文饰,就像兽皮去掉毛色花纹,那么)虎豹之革如同犬羊之革。”(《论语·颜渊》)③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由于水性虚柔,才有波纹荡漾;由于树体坚实,才有花朵开放,这说明外在的表现形式依附于内在的实质。虎皮豹皮如果没有斑纹,那就跟狗皮羊皮一样了;犀兕虽然有皮,但制成铠甲还要靠涂上丹漆才有色彩,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刘勰《文心雕龙·情采》)2、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个空处,“质疑”,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但这个词多用于否定句中,如“毋庸置疑”,后面往往不带宾语,此处应用“质疑”。第二个空处,“胜景”,指优美的(景物、境界、景象等);“盛景”,盛大的景象,美丽的景色。“盛景”多指场面盛大,此处指“山石水流、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优美的景物,用“胜景”恰当。第三个空处,“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指园艺家们的技巧高超,用“巧夺天工”恰当。故选A。【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3、1.A2.D3.D【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语境是修饰“高通骁龙82移动平台”,应填“引人注目”。第二处,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来人或事情多,接待应付不过来。语境是强调十年来骁龙82移动平台带来的惊喜多,突出人的感受,应填“目不暇接”。第三处,独占整头:居首位或第一名。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突出最优秀。第三处两个成语均可。第四处,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势如破竹: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语境强调的是5G大好的发展态势,应填“如火如荼”。故选A。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结合前文语境,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原则,主语应是“骁龙82”或代词“它”。B项和C项都是两句话,而且前后主语发生改变,导致陈述对象混乱,据此排除B、C两项。根据后文“每一代骁龙平台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可知语句强调“技术”问题。A项强调的是“设计”,排除A项。故选D。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进行比较、辨析。从句子前后语境看,两个分句主语一致,都是“这款骁龙82”,故关联词“不仅”应在主语“这款骁龙82”之后。据此排除A、C两项。“不仅能支持包括……还能支持……在内的……”结构混乱,根据前后对应的原则,应该是“不仅能支持……还能支持……”。据此排除B项。故选D。4、1.D2.B3.“清贫”指生活清寒贫苦,“高贵”指精神富有;而“高贵的清贫”则指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为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建设未来美好中国而舍弃富裕的生活,拒绝名利的诱惑,坚守贫困,清白节俭。4.①实地探访。探访故居,听取介绍,对方志敏有了初步感受。②解读资料。通过照片和苏区资料,认识到了方志敏是一个贵族式的革命英雄。③重温作品。重读《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④联想英雄。以亚瑟类比,体悟到了方志敏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错,应该是更认识到他“清贫的高贵”。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意在突岀方志敏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而不是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故选B。3.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理解标题“高贵的清贫”。首先,先解释“清贫”和“高贵”的意思。“清贫”的意思是生活清寒贫苦,“高贵”是指精神上的富有。再结合文本,“清贫”指的是方志敏,他生活贫困,并不富裕,“高贵”指的是方志敏精神的高贵,他为天下谋幸福,为中国的建设做出牺牲,拒绝名利的诱惑。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的写法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结合文本的具体写作方法,分析其实际意义或效果。本题题干问的是: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了了解方志敏,作者“来到方志敏的故乡”实地探访,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对方志敏有了初步感受。后来作者又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包括“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最后作者重读方志敏的作品读《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进一步的认识。5、1.C2.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及是到了。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颔联两句同样优秀,“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吾尝终日而思矣欲辨已忘言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提携玉龙为君死金戈铁马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抟”“矣”“辨”“知”“携”“戈”“董”“豫”“利”的书写。7、1.D2.D3.B【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D项,“荀子的‘以力辅仁’思想”错,“以力辅仁”不是荀子提出来的,原文有“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遵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荀子对“以力辅仁”的思想曾做过精辟的阐述……”,可见“以力辅仁”是儒家思想之一,荀子对此做过精辟的阐述,但看不出“以力辅仁”是荀子提出来的。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认为涉外理念也有偏颇的地方”错,原文是“不可否认,秉持上述理念的中国封建君臣在涉外实践过程中,也曾因不顾具体环境而执行偏颇曾带来一定的弊端”,可见不是“涉外理念”有偏颇,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执行时不顾具体环境而带来一定弊端。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思想”错,“推己及人”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思想”。原文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原则,就是要求自尊和尊人,把自我与他人同等看待,承认他人与自我的相同心理需求。从这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宽容和尊重精神”。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8、1.A2.D3.C【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如果……就”表述太过绝对,原文第二段说“要确立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独立性和历史地位,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一区域史前文化的主源文化和其后续的继承与发展”,可见“弄清楚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主源文化和其后续的继承与发展”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C项,“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汉字”表述绝对化或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只说“这些具有表意、记事功能的区域性的文字符号或图案尽管不能称为成熟的汉字,更不可能是广为流传的系统文字,但却经过了一个群体在某个时期的使用,并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最终成为后代汉字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淮河流域也是我国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地”,它成为汉字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代表没有它就不会产生汉字,它只是其中一个起源。D项,“也是其最具代表意义的重要区域”表述不当,原文最后一段是“最重要区域之一”,选项拔高了它的重要性。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将淮河流域的文化与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作对比”错误,文中主要阐述了淮河流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并没有将淮河流域文化跟其他文化作对比。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诸葛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表述不完整,不仅是“淮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以及相邻文化的交汇、融合、发展”,根据原文第六段,还有“跨越长江与黄河得以完成交流与融合”。故选C。【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9、1.示例:(1)看到母亲苍老模样心痛得说不出来;(2)为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而感到痛苦不已;(3)为不能给母亲分担点什么(为自己不能尽孝)而感到愧疚;(4)对母亲充满深沉的爱而难以言表。2.示例:第一句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笑容比作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洋溢的幸福感,又以冬日苍茫反衬母亲笑容具有暖人心怀的美丽。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母亲的笑,又以小女孩的亲昵烘托母亲笑声的舒心甜蜜,两句描写既写出了母亲见到ㄦ孙辈时的喜悦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挚爱。3.示例:(1)将眼前所见与以往的记忆相联系,丰富了人物形象,如叙述抹腰“惟一没变”、“一件又一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更形象地表现母亲一贯勤劳节俭的品质。(2)必要的交代与补充,使叙述更完整。如叙述父亲的坏脾气,写出了母亲苍老的家庭原因。(3)插叙打破时空限制,使叙述活泼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4.示例:本文赞颂母亲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的品质,既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也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热爱之情,这样的情感能启示人们要珍惜母爱,要尽可能地回报母爱。【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段,分析重点语句包含的情感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认真体会表达的情感。第①段就一句话,“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从结构上看,应该是总领全文。“有一种东西”堵在喉咙,让作者说不出来,难以言表的是什么,需从下文寻找答案。从各段内容上看,有几处表达,一是“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是看到母亲苍老模样心痛得说不出来,“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二是“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饺子,心中塞满了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和辛酸”,从中可以看到作者为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而感到痛苦不已。“直到这顿早饭做好后端上桌子,我才重复着从前,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连这么小的一点事情也替不了母亲哩!无论我如何告诫自己,到头来一切如故”,这里写出作者为不能给母亲分担点什么(为自己不能尽孝)而感到愧疚。“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来的老母,那才是每一个人的至亲”,联系之前母亲与孙女的亲昵看,作者对母亲充满深沉的爱而难以言表。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语意,对所给句子进行理解,从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技巧和文章结构等多方面去考虑,注意答题的角度。第②段的两个画线句都是描写母亲的笑,第一句,将母亲的笑容比作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这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时母亲的反应,这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洋溢的幸福感,又以冬日苍茫反衬母亲笑容具有暖人心怀的美丽,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第二句,“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是从听觉角度写母亲,和第一句话一样都表现出了母亲见到ㄦ孙辈时的喜悦之情,用小女孩的亲昵更烘托母亲笑声的舒心甜蜜。这样写,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挚爱。3.本题考查理解叙述方式作用、把握文本构思的能力。解答时,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并认真分析插叙的内容,看在篇章结构、思想情感、表现人物等方面有何特点及效果。第③④⑥段都运用插叙,举例分析它们在构思中的作用,需注意分析作答。第③段,插叙“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我和妻子回家前给母亲买了抹腰。这是将眼前所见与以往的记忆相联系,丰富了人物形象,抹腰“惟一没变”、“一件又一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更形象地表现母亲一贯勤劳节俭的品质。第④段,由“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看,插叙母亲与父亲的相处方式,是对母亲苍老原因的交代和补充,父亲的坏脾气是母亲苍老的家庭原因,这样写可以使叙述更完整。第⑥段,“我想起前年母亲在武汉过年”,插叙打破时空限制,写我对母亲难得的孝顺,写母亲笑得满足,照应前文,使叙述活泼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4.考查理解作品思想感情,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本文通过写回家见到母亲的情节及对以前场景的回忆,赞颂母亲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的品质,在母亲身上,既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也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同时,作者也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热爱之情,这样的情感能启示人们要珍惜母爱,要尽可能地回报母爱。结尾“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来的老母,那才是每一个人的至亲”就很有用启示作用。10、1.C2.D3.A4.(1)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被提拔升任苏州知府。(2)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初”是刚刚的意思;“视事”,是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群吏”为“环立”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谓”的主语是“吏”,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句意: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故选C。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属王公年次纪年法”错误。应属年号纪年法。正统为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起止时间为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朝使用该年号共十四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年九月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后次年改元景泰。故选D。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错误。结合“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分析,因吕震的推荐况钟担任的是仪制司主事,郎中是后来升任的。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命”,命令;“举”,推荐;“廉能”,廉正有能力;“之”,代词,指各府之缺;“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定语后置);“用”,介词,因为;“荐”,举荐;“擢”,被提拔;“知”,主管。(2)“素”,一向、平素;“缘”,因为;“故谊”,旧交情;“干”,追求、求取;“贤”,认为……贤德;“之”,代词,指他们。【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来谋取利益,因此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来到苏州府。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之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于是况钟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制定教民条文,事情有不利于老百姓的,就立即上书朝廷讲明。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人。有个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邀请他(做客),对他非常恭敬地执行礼节,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侍奉他,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而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11、1.A2.A3.D4.(1)张良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长跪着替他穿鞋,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2)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解析】1.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东”都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到东方。B项中,虽然都是意动用法,但两者的意义不一样:“异”是觉得这部书不同寻常的意思;“怪”是感觉到这件事情奇怪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衣”是动词,指穿衣;后一个“衣”是名词,衣服。D项中,前一个“履”是动词,穿鞋;后一个“履”是名词,鞋子。2.试题分析:B项中,两句话都是说张良与老人约会的事情;C项中,第一句是说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的事情,第二句是说张良想打这个老人;D项中,第一句是说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第二句是说张良打算前去跟随景驹,半道上遇见了沛公。3.试题分析:A项,是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B项,张良并不是怕老人身怀绝技,这体现的是张良隐忍、有远谋的性格特点。C项,文中无此信息,这种推断错误。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好。”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再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恩赐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很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韩军只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12、给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宣传股票和其他债券经纪的广告服务行业市场突围建议书
- 计算机键盘用键帽产品原材料供应与需求分析
- 2024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合作协议书
-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大作业
- 地方课程设计的主体
- 参观小学课程设计
- 2到3岁撕纸课程设计
- 回转机构课程设计
- 专修尿素泵课程设计
- 2024年锅炉炉膛安全监控装置项目建议书
- 八年级生物下册学习资料
- 武汉烟草部分岗位2024年公开招聘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舞龙教案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合同
- 临床俯卧位通气患者眼部并发症护理
- FZ∕T 63039-2018 高强聚乙烯编织线绳
- 微观经济学(四川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50道ab卷
- MOOC 玩转数字媒体技术-南华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JJG 1147-201夏比V型缺口标准冲击试样
- MOOC 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