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主题解读知识知识梳理写景抒情类诗文写景抒情的诗文,顾名思义,就是作者根据其所见,结合其所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而大笔一挥,落笔而成的诗歌和文章。这类诗文中作者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作者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阅读写景抒情的诗文,我们要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任务一: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翻译句子。阅读文言文,只有先疏通文意,才能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疏通文意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学会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可运用以下六种方法:(1)留字法: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庙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保留不译。例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为地名,保留不译。(2)对译法: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对译出来。可在原来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也可把原来的单音节词换成一个新的双音节词。例如:“虽乘奔御风”,将“虽”译为双音节词“即使”。(3)拆字法: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有时恰好是现代汉语中第一个双音节词,翻译时要把这两个单音节词拆开翻译,不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例如:“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物理”为两个单音节词,“物”译为“事物”,“理”译为“道理”“规律”,翻译时应拆开。(4)增补法:增补文言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的内容。例如:“清荣峻茂”,翻译时应补充省略的主语,即(水)清(树)荣(山)峻(草)茂。(5)删字法:文言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有的是语气助词,有的表示停顿或补足音节,有的起连接作用,翻译时可删除。例如:“久之,目似暝”(《狼》),其中的“之”补足音节,无实际意义,不译。(6)调序法: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翻译这些句子时,需要把倒装的成分调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例如:“问女何所思”(《木兰诗》)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问女所思何”,译为“问木兰在想什么”。任务二:抓住景物特征,感受诗文意境,分析文章情感。一、抓住景物特征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经常抓住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迸行描写,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丕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区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山的连绵、高峻可见一斑。写水,则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如写夏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江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水流迅猛、湍急的特点。正是因为《三峡》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最主要的特征,才使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作者描绘庭院的月景,富有特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在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记承天诗夜游》作者抓住月光的空明澄澈,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月夜之景。那么我们如何分析景物的特点呢?(一)抓关键词句1.找到文中概括景物特点的词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2.找到文中具体描绘景物的词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谢中书书》3.找到文中用的妙的词语(1)动词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2)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3)叠词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作用:叠词可以使古诗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节奏鲜明,同时可以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二)赏诗文手法1.修辞手法(1)比喻、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拟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2.表现手法(1)动静结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2)虚实结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3.描写手法(1)正侧面相结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2)白描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梁甫行》(三)明写景角度1.时间角度(1)早晚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2)四季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三峡》2.空间角度(1)远眺与近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2)仰视与俯视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谢中书书》3.游览角度(1)定点观察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2)移步换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4.感官角度视觉(形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嗅觉(香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听觉(声音)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触觉(质地温度)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味觉(酸甜苦辣咸)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二、体会诗文情景交融的意境情景交融的写法既表达作者的情感,又描写景物,二者相互烘托,几乎合为一体。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作者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在月光下,作者与友人“相与步于中庭”,信步漫游,其恬适的心绪就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轻快节奏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奇特的想象力、新奇有趣的比喻,对澄澈透明的月色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虽然被贬谪,但是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三、拨云见日,分析诗文的主旨1.抓住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内容是描写山川美景,通过写景可体会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2.把握感情基调:有些文章往往在开头就定下感情基调,因此通过分析开头,可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开头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就奠定了作者歌咏山川之美的感情基调。3.关注议论、抒情句: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态度或情感,阅读时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从“仙都”一词的评价,可体会到作者对所描绘的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4.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和自身的处境,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境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记承天寺夜游》,可通过了解作者被贬黄州的写作背景进而体会作者赏月的复杂心情。主题主题阅读一、诗歌鉴赏(一)(2022秋·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长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形象地描画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2.诗人在傍晚野望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请结合诗句试着将其描绘出来。(二)(2023秋·四川·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4.“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三)(2022秋·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这首诗角度新颖,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6.古代诗人常借“落日”抒写内心,请分析《使至塞上》中的“长河落日圆”和《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分别借助“落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四)(2022秋·河南平顶山·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各题。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犹如一幅长江三峡的山水画卷。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了群山与平原的位置不断推移变换,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长江汇流的磅礴气势。C.颈联描绘了一幅辽远的月朗云天夜景图,想象大胆奇特,表现了诗人豪迈的心情。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8.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9.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10.请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并作简要赏析。二、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秋·吉林长春·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
(4)发大溪口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13.下列对甲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1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甲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释: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襆(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二)(2023秋·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①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沧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②,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②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白鸥矫翼,露湿青皋,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注释】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静默:指已入睡。(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四时俱备
俱:②夕日欲颓
颓:③多思曩昔
曩:④步仄径
径:(2)下面是乙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B.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D.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与【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描写声音的,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三)(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余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余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酤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⑥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己卯:公元1099年,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在属于海南。③民夷: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酤: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轼的小儿子苏过。⑥韩退之钓鱼: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他在《赠侯喜》一诗中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枷(浅水处)。”(韩愈借钓鱼钓不到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念无与为乐者(2)积水空明(3)步城西(4)盖自笑也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1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写出月夜的什么特点?19.两文都描写了苏轼被贬后月夜“欣然”出行的情景,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月色之美和上元夜的繁华景象、淳朴民风。B.甲文中的“闲人”,既有作者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对自己闲情雅趣的行为的自得之意,也有自己受诬被贬为“闲人”的寂寞苦闷和难以排遣的悲观痛苦。C.乙文中苏轼“自笑”和“笑人”:“自笑”既有出游的悠然自得,也有身处无可奈何的逆境中苦中求乐、随缘自适的自我慰藉;“笑韩退之”表面是嘲笑韩愈“钓鱼不得”,还要勉强求得,实际是嘲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得失,无法做到随遇而安。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乐观闲适、随遇而安、达观安然的心境,但也不乏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感慨。(四)(2022秋·海南海口·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还觅薛萝:意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曰: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素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20.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泠泠作响()遂葺宇其上()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互相轩邈轩邈:②窥谷忘反反:③岂徒语哉徒:④遂葺宇其上宇: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幽岫含云,深溪蓄翠。23.【甲】【乙】两文描写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相应语句并简要分析其手法和作用。链接链接中考一、(2023·陕西西安·陕西师大附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张孝祥《观月记》,有删改)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怀民亦未寝()
(2)念无与为乐者()(3)尽却童隶而登焉()
(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蹴尔而与之C.介胄之士不拜 D.马之千里者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益竹柏影也。(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27.同是赏月,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文表达了【乙】文表达了二、(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28.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
(歇:消散)B.夕日欲颓
(颓:颓废)C.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D.倾壶而醉
(倾:倒出来)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3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觉而起,起而归。31.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主题解读知识知识梳理写景抒情类诗文写景抒情的诗文,顾名思义,就是作者根据其所见,结合其所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而大笔一挥,落笔而成的诗歌和文章。这类诗文中作者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作者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阅读写景抒情的诗文,我们要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任务一: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翻译句子。阅读文言文,只有先疏通文意,才能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疏通文意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学会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可运用以下六种方法:(1)留字法: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庙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保留不译。例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为地名,保留不译。(2)对译法: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对译出来。可在原来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也可把原来的单音节词换成一个新的双音节词。例如:“虽乘奔御风”,将“虽”译为双音节词“即使”。(3)拆字法: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有时恰好是现代汉语中第一个双音节词,翻译时要把这两个单音节词拆开翻译,不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例如:“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物理”为两个单音节词,“物”译为“事物”,“理”译为“道理”“规律”,翻译时应拆开。(4)增补法:增补文言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的内容。例如:“清荣峻茂”,翻译时应补充省略的主语,即(水)清(树)荣(山)峻(草)茂。(5)删字法:文言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有的是语气助词,有的表示停顿或补足音节,有的起连接作用,翻译时可删除。例如:“久之,目似暝”(《狼》),其中的“之”补足音节,无实际意义,不译。(6)调序法: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翻译这些句子时,需要把倒装的成分调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例如:“问女何所思”(《木兰诗》)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问女所思何”,译为“问木兰在想什么”。任务二:抓住景物特征,感受诗文意境,分析文章情感。一、抓住景物特征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经常抓住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迸行描写,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丕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区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山的连绵、高峻可见一斑。写水,则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如写夏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江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水流迅猛、湍急的特点。正是因为《三峡》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最主要的特征,才使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作者描绘庭院的月景,富有特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在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记承天诗夜游》作者抓住月光的空明澄澈,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月夜之景。那么我们如何分析景物的特点呢?(一)抓关键词句1.找到文中概括景物特点的词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2.找到文中具体描绘景物的词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谢中书书》3.找到文中用的妙的词语(1)动词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2)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3)叠词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作用:叠词可以使古诗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节奏鲜明,同时可以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二)赏诗文手法1.修辞手法(1)比喻、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拟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2.表现手法(1)动静结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2)虚实结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3.描写手法(1)正侧面相结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2)白描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梁甫行》(三)明写景角度1.时间角度(1)早晚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2)四季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三峡》2.空间角度(1)远眺与近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2)仰视与俯视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谢中书书》3.游览角度(1)定点观察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2)移步换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4.感官角度视觉(形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嗅觉(香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听觉(声音)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触觉(质地温度)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味觉(酸甜苦辣咸)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二、体会诗文情景交融的意境情景交融的写法既表达作者的情感,又描写景物,二者相互烘托,几乎合为一体。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作者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在月光下,作者与友人“相与步于中庭”,信步漫游,其恬适的心绪就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轻快节奏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奇特的想象力、新奇有趣的比喻,对澄澈透明的月色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虽然被贬谪,但是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三、拨云见日,分析诗文的主旨1.抓住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内容是描写山川美景,通过写景可体会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2.把握感情基调:有些文章往往在开头就定下感情基调,因此通过分析开头,可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开头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就奠定了作者歌咏山川之美的感情基调。3.关注议论、抒情句: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态度或情感,阅读时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从“仙都”一词的评价,可体会到作者对所描绘的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4.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和自身的处境,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境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记承天寺夜游》,可通过了解作者被贬黄州的写作背景进而体会作者赏月的复杂心情。主题主题阅读一、诗歌鉴赏(一)(2022秋·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长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形象地描画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2.诗人在傍晚野望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请结合诗句试着将其描绘出来。【答案】1.B2.日暮时分,立于东皋极目远眺,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驮着猎物也回去了。(大意相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B.应是白描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工笔细描”有误。故选B。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写。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首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示例: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二)(2023秋·四川·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4.“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答案】3.C4.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解析】3.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选项“萧条凄清的景象”有误。故选C。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空”是“只,只有”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空空荡荡”。“昔人已乘黄鹤去”告诉我们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开了,这里只有黄鹤楼,衬托了独自登临黄鹤楼的诗人孤独、渺小,内心空荡。而“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徒然,只不过”的意思。这强调的是时间上的“空”。鹤去楼空,物是人非,既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又令诗人生发世事沧桑的惆怅。据此可作答。(三)(2022秋·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这首诗角度新颖,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6.古代诗人常借“落日”抒写内心,请分析《使至塞上》中的“长河落日圆”和《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分别借助“落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5.B6.《使至塞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壮丽景观的赞叹。《黄鹤楼》:夕阳西下,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雁入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故选B。6.本题考查比较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这句诗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壮丽美景的由衷赞叹和喜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日暮”描绘出夕阳西下江边的苍茫景象,黄昏日落与江面上的烟波融为一体,此情此景不禁引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四)(2022秋·河南平顶山·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各题。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犹如一幅长江三峡的山水画卷。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了群山与平原的位置不断推移变换,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长江汇流的磅礴气势。C.颈联描绘了一幅辽远的月朗云天夜景图,想象大胆奇特,表现了诗人豪迈的心情。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8.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7.C8.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依依不舍的无限眷恋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C.“月朗云天夜景图”有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这是一幅“水中映月图”;“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这是一幅“天边云霞图”;故选C。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创作的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五)(2022秋·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9.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10.请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并作简要赏析。【答案】9.B10.示例: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这两句诗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解析】9.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联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前一联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后一联则抓住“乱花”和“浅草”两个意象,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色,并非选项所说“暮春时节”;故选B。10.本题考查画面描绘和赏析。在描绘诗文画面描绘时可先理解诗句含义,在多用修饰性词语加以描绘即可。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的角度,作者的感情三个方面入手。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画面描绘示例:春天悄悄来临,那几只早出的黄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飞来的燕子正在急忙到处衔泥筑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动词,一是争,一是啄,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二、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秋·吉林长春·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
(4)发大溪口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13.下列对甲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1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甲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释: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襆(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答案】11.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冲上,漫上逆流而上出发12.(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13.B14.①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②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句意: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空隙,缺口。(2)句意: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襄:冲上,漫上。(3)句意: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溯:逆流而上。(4)句意:我从大溪口出发。发:出发。1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曦月:日月;(2)于:在;屡:多次;呼:喊叫。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B.有误,“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夏季的水流速非常快的特点,而不是“山高水长、回环曲折”;故选B。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文章第④段,结合“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寒”“肃”两词体会到三峡秋天环境的安静、寒冷和肃杀;结合“属引凄异”可知,用猿猴的声音渲染悲凉怪异的氛围。链接材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可知,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把礁石比成马、牛、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突出礁石的大,结合“不可下”“不可留”“不可触”可知,因为礁石非常大,人和瞿塘峡被隔离,突出了瞿塘峡的凶险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瓶。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二)(2023秋·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①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沧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②,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②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白鸥矫翼,露湿青皋,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注释】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静默:指已入睡。(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四时俱备
俱:②夕日欲颓
颓:③多思曩昔
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远洋船舶长期租赁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离婚后房产过户及补偿协议书3篇
- 2024版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合同版
- 2024年度智能指纹锁采购及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城市建设规划咨询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百货公司员工聘用协议
- 2024年美洲地区航空运输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型节能玻璃安装与维护一体化施工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葡萄采摘基地土地流转与品牌推广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个人现实表现材料1500字德能勤绩廉(通用6篇)
-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圆 青岛版 (含答案)
- 日本疾病诊断分组(DPC)定额支付方式课件
- 复旦大学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课件03用大历史观看中国社会转型
-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 QC成果解决铝合金模板混凝土气泡、烂根难题
-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 提升教练技术--回应ppt课件
- 最新焊接工艺评定表格
- 精品洲际酒店集团皇冠酒店设计标准手册
- 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