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高频选择题50题)(原卷版+解析)2_第1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高频选择题50题)(原卷版+解析)2_第2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高频选择题50题)(原卷版+解析)2_第3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高频选择题50题)(原卷版+解析)2_第4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高频选择题50题)(原卷版+解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秦统一中国1.(2022秋·河南漯河·七年级统考期中)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秦王(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好大喜功,广建宫室2.(2022秋·广东广州·七年级统考期中)某位国君与大臣在讨论一件刑事案件时,得出“法令如山”、“法贵时效”的结论,其讨论地点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即今天的(

)A.广西桂林 B.江西南昌 C.山西大同 D.陕西咸阳3.(2022秋·青海海东·七年级统考期中)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4.(2022秋·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中)“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5.(2022秋·辽宁鞍山·七年级校考期中)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6.(2022秋·安徽亳州·七年级校考期中)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C.中央集权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7.(2022秋·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秦始皇在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作为军事防御体系,意义重大。由此可知,秦筑长城(

)A.引发了农民起义 B.维护了边疆稳定 C.发展了农业生产 D.扩大了帝国疆域8.(2022秋·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期中)万里长城被誉为“华夏脊梁”,秦长城的西东两至点是(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西起咸阳,东到辽东C.西起咸阳,东到咸阳 D.西起咸阳,东到临洮9.(2022秋·江西萍乡·七年级统考期中)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A.开凿灵渠 B.大禹治水C.兴修都江堰 D.开通郑国渠10.(2022秋·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期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通行全国的道路;焚书坑儒。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C.加强边疆安全 D.引起了阶级矛盾尖锐11.(2022秋·江苏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建从咸阳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长千八百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管理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秦末农民大起义12.(2022秋·福建漳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强化思想控制,秦始皇坑杀了大量儒生和方士,史称(

)A.独尊儒术 B.百家争鸣 C.焚书坑儒 D.兴办太学13.(2022秋·山东济宁·七年级统考期中)秦朝有关市之税、泽之税,包括诸如关税、市租、酒税等商业税,盐、铁等特产税和以私营手工业为征课对象的税等。这说明秦朝(

)A.徭役繁重 B.兵役沉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繁重14.(2022秋·山东济宁·七年级统考期中)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A.秦朝的刑法特别残酷 B.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C.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D.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15.(2022秋·山西运城·七年级统考期中)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下列关于这次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戍边因雨误期②在巨鹿之战中,起义军大败秦军主力军③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④陈胜、吴广为争夺帝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2秋·重庆沙坪坝·七年级联考期中)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17.(2022秋·江西萍乡·七年级统考期中)“他像一头野猪一样地闯了进去,掠夺财宝,掳美女,焚宫室,屠咸阳,杀子婴,尽灭秦宗族。然后分封天下,自号霸王。”材料中的“他”是指(

)A.刘邦 B.嬴政 C.项羽 D.陈胜18.(2022秋·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中)在中国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黄帝与炎帝大战于阪泉 B.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C.项羽与秦军于巨鹿激战 D.刘邦与项羽为帝位而战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9.(2022秋·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中)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

)A.增加赋税 B.穷兵黩武 C.休养生息 D.以德化民20.(2022秋·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中)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21.(2022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无为而治 B.统一铸币C.休养生息 D.盐铁官营22.(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校联考期中)“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与后人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汲取。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23.(2022秋·云南西双版纳·七年级统考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境况,汉高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A.无为而治 B.休养生息 C.盐铁专卖 D.闭关锁国24.(2022秋·河南驻马店·七年级统考期中)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据说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A.增加赋税徭役 B.倡导勤俭治国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5.(2022秋·内蒙古鄂尔多斯·七年级统考期中)“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促成了“开皇之治” 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6.(2022秋·山东济宁·七年级统考期中)汉朝前期中央和地方人口、辖地比例出现了以下局面,对此汉武帝采取的政策是(

)A.推恩令 B.休养生息 C.以德化民 D.削除藩国27.(2022秋·山东临沂·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28.(2022秋·河北秦皇岛·七年级统考期中)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的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C.尊孔复古 D.颁布“推恩令”29.(2022秋·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西周时,今郑州地区属于管国、东虢国等;秦朝时,属于三川郡京县等;西汉时,受到司隶部和豫州刺史部监督。材料涉及的制度依次是(

)A.分封制、刺史制度、郡县制 B.禅让制、分封制、刺史制度C.分封制、郡县制、刺史制度 D.世袭制、郡县制、刺史制度30.(2022秋·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

)A.坚信班固的旧观点 B.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C.赞同司马光的认识 D.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31.(2022秋·福建宁德·七年级统考期中)某同学搜集到下列信息:汉高祖下令解甲归田、汉文帝和汉景帝鼓励农桑、汉武帝平抑物价。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A.加强中外交流 B.改善民族关系C.发展国家经济 D.促进文化发展32.(2022秋·重庆沙坪坝·七年级统考期中)“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推恩令 D.盐铁专卖东汉的兴衰33.(2022秋·辽宁鞍山·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四幅西汉和东汉的关系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A. B.C. D.34.(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中)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热销的《昙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大运河的开凿 B.“光武中兴”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的创设35.(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校考期中)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

)A.依靠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专制王朝 D.持续时间很长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36.(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校考期中)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统治者采取隔绝固守与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A.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通灵渠 B.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C.修筑长城、开通灵渠、通婚和亲 D.修筑驿道、通使西域、通婚和亲37.(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校考期中)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如果说“花”是指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那么“柳”是指(

)A.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 B.镇压了诸侯王的叛乱C.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D.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辟38.(2022秋·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期中)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9.(2022春·湖南郴州·七年级校考期中)2022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3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今新疆(西域)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宋朝设立市舶司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元朝设置北盛都元帅府40.(2022秋·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1978年成都市出土了一件东汉画像砖,画面上两个深目高鼻的胡人相对而坐于一匹骆驼上(左边人物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一边敲击建鼓(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边起舞。该画像砖可以用来印证(

)A.汉朝与西域的交流 B.丝绸之路的开通C.汉代成都商业繁荣 D.西域都护的设置41.(2022秋·内蒙古鄂尔多斯·七年级校考期中)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42.(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校考期中)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两汉的科技与文化43.(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中)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之前。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的理由是。(

)A.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贡献 B.写成《伤寒杂病论》C.写出历史巨著《史记》 D.改进造纸术44.(2022秋·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华佗对他的弟子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据此可知华佗(

)A.发明“麻沸散” B.发展“治未病”思想C.提倡适度锻炼 D.擅长针灸45.(2022秋·广东东莞·七年级统考期中)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说。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生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46.(2022秋·辽宁鞍山·七年级统考期中)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汉代发展了“治未病”的理论的是(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47.(2022秋·山东滨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中医医学在提高新冠肺炎疫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面表现出它独特的疗效,得到了各方认同。下列著作提出“治未病”的理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是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48.(2022秋·山东菏泽·七年级统考期中)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9.(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下了传记,以下不会出现在《史记》记述中的是(

)A.楚汉之争 B.盘庚迁都 C.“光武中兴” D.大泽乡起义50.(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统考期中)“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与后人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汲取。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秦统一中国1.(2022秋·河南漯河·七年级统考期中)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秦王(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好大喜功,广建宫室【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意思是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结合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全国,A项正确;自称皇帝,君临天下与材料“秦王扫六合”不符,排除B项;诗歌没有涉及秦王的政治措施,排除C项;好大喜功,广建宫室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秋·广东广州·七年级统考期中)某位国君与大臣在讨论一件刑事案件时,得出“法令如山”、“法贵时效”的结论,其讨论地点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即今天的(

)A.广西桂林 B.江西南昌 C.山西大同 D.陕西咸阳【答案】D【详解】根据“法令如山”、“法贵时效”且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可知,秦国都城陕西位于渭河之北,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D项正确;根据题意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可知,广西桂林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题意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可知,江西南昌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题意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可知,山西大同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秋·青海海东·七年级统考期中)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D【详解】依据“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D项正确;禅让制与题干“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不符,排除A项;西周的分封制是中央管辖地方的制度,排除B项;世袭制是统治者继承制度,不能算优良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4.(2022秋·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中)“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秦以来,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指的是秦朝建立后,皇帝称自己所用的印章为玺,只有皇帝能使用玉为材质的印章,称为玉玺,群臣不敢使用玉作为印章,这体现了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项正确;人们以金玉为印是在秦以前,排除A项;“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说明秦朝时无人敢用玉作为印章,不能说明“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排除C项;玉玺为皇帝独有是在秦朝建立后,排除D项。故选B项。5.(2022秋·辽宁鞍山·七年级校考期中)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是功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这些都是他做出的贡献,①③④符合题意;焚书坑儒,修建陵墓是秦始皇统治时期有残暴统治的一面的体现,②⑤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6.(2022秋·安徽亳州·七年级校考期中)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C.中央集权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国家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集中全国的力量办大事提供了保障。C项正确;人口数量的增长与“车同轨”无关,排除A项;铁制工具的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筑路技术的提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2022秋·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秦始皇在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作为军事防御体系,意义重大。由此可知,秦筑长城(

)A.引发了农民起义 B.维护了边疆稳定 C.发展了农业生产 D.扩大了帝国疆域【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游牧民族的袭扰,秦始皇在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作为军事防御体系,意义重大。”结合所学,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由此可知,秦筑长城维护了边疆稳定,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8.(2022秋·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期中)万里长城被誉为“华夏脊梁”,秦长城的西东两至点是(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西起咸阳,东到辽东C.西起咸阳,东到咸阳 D.西起咸阳,东到临洮【答案】A【详解】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方,维护国家统一,秦朝时期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A项正确;BCD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9.(2022秋·江西萍乡·七年级统考期中)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A.开凿灵渠 B.大禹治水C.兴修都江堰 D.开通郑国渠【答案】A【详解】由题干“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可知,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开凿灵渠。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A项正确;大禹治水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B项;都江堰是战国后期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排除C项;郑国渠是战国后期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的泾河北岸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2秋·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期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通行全国的道路;焚书坑儒。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C.加强边疆安全 D.引起了阶级矛盾尖锐【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项正确;焚书坑儒不能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排除B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边疆安全关联不大,排除C项;焚书坑儒引起了阶级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A项。11.(2022秋·江苏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建从咸阳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长千八百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管理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程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题干材料中“秦始皇命蒙恬修建从咸阳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而且特别说明了“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这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北疆的控制,C项正确;ABD说法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秦末农民大起义12.(2022秋·福建漳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强化思想控制,秦始皇坑杀了大量儒生和方士,史称(

)A.独尊儒术 B.百家争鸣 C.焚书坑儒 D.兴办太学【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关于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及医药等技艺书以外的列国史书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谈《诗》《书》者斩首,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民间私学,学法令者以吏为师。此为“焚书”。次年因有方士儒生批评朝政,秦始皇于咸阳坑杀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此即“坑儒”。C项正确;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时期推崇儒家思想的表现,排除AD项;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故选C项。13.(2022秋·山东济宁·七年级统考期中)秦朝有关市之税、泽之税,包括诸如关税、市租、酒税等商业税,盐、铁等特产税和以私营手工业为征课对象的税等。这说明秦朝(

)A.徭役繁重 B.兵役沉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繁重【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秦朝有关市之税、泽之税,包括诸如关税、市租、酒税等商业税,盐、铁等特产税和以私营手工业为征课对象的税等。”可见秦朝时期百姓要交纳的赋税种类众多,百姓赋税负担繁重,D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徭役繁重,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兵役沉重,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刑罚残酷,排除C项。故选D项。14.(2022秋·山东济宁·七年级统考期中)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A.秦朝的刑法特别残酷 B.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C.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D.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等,使人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民怨沸腾,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因此“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项正确;阿房指的是修建阿房宫,与刑法特别残酷无关,排除A项;秦始皇葬于骊山陵,阿房宫是朝宫,不是陵墓,排除C项;阿房不是人的名字,而且灭亡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2秋·山西运城·七年级统考期中)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下列关于这次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戍边因雨误期②在巨鹿之战中,起义军大败秦军主力军③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④陈胜、吴广为争夺帝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戍边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①③说法正确,B项正确;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所率起义军大败秦军主力军,此时陈胜、吴广已相继被部下杀害,②说法错误,排除A项、C项;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与陈胜、吴广无关,④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2秋·重庆沙坪坝·七年级联考期中)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A项正确;马陵之战涉及到的典故是“减灶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长平之战的典故是“纸上谈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桂陵之战涉及的典故是“围魏救赵”,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2秋·江西萍乡·七年级统考期中)“他像一头野猪一样地闯了进去,掠夺财宝,掳美女,焚宫室,屠咸阳,杀子婴,尽灭秦宗族。然后分封天下,自号霸王。”材料中的“他”是指(

)A.刘邦 B.嬴政 C.项羽 D.陈胜【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子婴投降一个月后,项羽率诸侯联军入秦,他掠财宝,掳美女,焚宫室,屠咸阳,杀子婴,尽灭秦宗族,然后分封天下,自号霸王,史称“西楚”,C项正确;秦朝灭亡后,刘邦灭西楚,建立西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陈胜是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2022秋·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中)在中国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黄帝与炎帝大战于阪泉 B.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C.项羽与秦军于巨鹿激战 D.刘邦与项羽为帝位而战【答案】D【详解】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西汉。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D项正确;黄帝与炎帝大战于阪泉是阪泉之战,发生于楚汉之争之前,排除A项;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是牧野之战,发生于楚汉之争之前;排除B项;项羽与秦军于巨鹿激战是巨鹿之战,歼灭了秦军主力,排除C项。故选D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9.(2022秋·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中)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

)A.增加赋税 B.穷兵黩武 C.休养生息 D.以德化民【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巩固统治,汉初的皇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汉高祖刘邦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排除A项;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还乡务农,排除B项;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排除D项。故选C项。20.(2022秋·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中)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答案】A【详解】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A项正确;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朝时期,排除C项;开元之治是唐朝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21.(2022秋·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无为而治 B.统一铸币C.休养生息 D.盐铁官营【答案】C【详解】据题干“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统一铸币、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题干反映的是汉高祖时期的史实,排除BD项。故选C项。22.(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校联考期中)“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与后人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汲取。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答案】C【详解】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中我们可以发现,统治者关心民生,国家就会兴旺,反之则会灭亡,C项正确;“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更迭,没有给予我们启示,排除A项;兴衰纷乱,循环往复同样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更迭,没有给予我们启示,排除B项;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3.(2022秋·云南西双版纳·七年级统考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境况,汉高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A.无为而治 B.休养生息 C.盐铁专卖 D.闭关锁国【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排除C项;闭关锁国与材料信息无关,不是西汉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2秋·河南驻马店·七年级统考期中)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据说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A.增加赋税徭役 B.倡导勤俭治国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如断残肢体的肉刑,反对奢侈浮华,使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B项正确;汉文帝时期轻徭薄赋,并没有增加赋税徭役,排除A项;实施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排除C项;设置西域都护是在汉文帝之后,与汉文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5.(2022秋·内蒙古鄂尔多斯·七年级统考期中)“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促成了“开皇之治” 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因此,D项正确;“开皇之治”是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与汉武帝无关,排除A项;“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盛世局面,与汉武帝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排除C项。故选D项。26.(2022秋·山东济宁·七年级统考期中)汉朝前期中央和地方人口、辖地比例出现了以下局面,对此汉武帝采取的政策是(

)A.推恩令 B.休养生息 C.以德化民 D.削除藩国【答案】A【详解】由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采用推恩令的政策,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B项;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排除C项;直接消除藩国可能会造成诸侯王的造反,会对政权产生一定的影响,汉武帝没有采取消除藩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7.(2022秋·山东临沂·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因此图中秦汉时期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焚书坑儒,独尊儒术,B项正确;百家争鸣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焚书坑儒与秦朝相关,与图片中秦汉时期不符,排除A项;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秦朝不符,排除C项;八股取士,出现与明朝,与汉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8.(2022秋·河北秦皇岛·七年级统考期中)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的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C.尊孔复古 D.颁布“推恩令”【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的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B项正确;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排除A项;尊孔复古出现在近代,排除C项;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9.(2022秋·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西周时,今郑州地区属于管国、东虢国等;秦朝时,属于三川郡京县等;西汉时,受到司隶部和豫州刺史部监督。材料涉及的制度依次是(

)A.分封制、刺史制度、郡县制 B.禅让制、分封制、刺史制度C.分封制、郡县制、刺史制度 D.世袭制、郡县制、刺史制度【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秦朝时期鉴于分封制的弊端转而实行郡县制,西汉时期汉武帝鉴于郡国并行的弊端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设刺史巡查各州防止地方豪强作乱,C项正确;秦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皇帝亲自任命,郡县长官向皇帝负责,排除A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一种选举有才能的人当部落首领的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已经被世袭制所代替,排除B项;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的一种世代传承制度,不属于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30.(2022秋·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

)A.坚信班固的旧观点 B.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C.赞同司马光的认识 D.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答案】D【详解】根据“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可得出古代对汉武帝有不同的评价,今天我们应该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一分为二地看待,D项正确;ABC项的看法都不足取,都太片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31.(2022秋·福建宁德·七年级统考期中)某同学搜集到下列信息:汉高祖下令解甲归田、汉文帝和汉景帝鼓励农桑、汉武帝平抑物价。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A.加强中外交流 B.改善民族关系C.发展国家经济 D.促进文化发展【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高祖下令解甲归田、汉文帝和汉景帝鼓励农桑、汉武帝平抑物价等这些行为都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发展国家经济,排除C项;汉高祖下令解甲归田、汉文帝和汉景帝鼓励农桑、汉武帝平抑物价等行为和加强中外交流、改善民族关系以及促进文化发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2.(2022秋·重庆沙坪坝·七年级统考期中)“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推恩令 D.盐铁专卖【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位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D项正确;焚书坑儒与秦始皇有关,排除A项;实行推恩令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采取的政治措施,排除C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排除D。故选B项。东汉的兴衰33.(2022秋·辽宁鞍山·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四幅西汉和东汉的关系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A. B.C. D.【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是西汉灭亡后建立的新的统一封建王朝,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西汉和东汉的关系。34.(2022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中)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热销的《昙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大运河的开凿 B.“光武中兴”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的创设【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在位时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在书中不应出现。故选B,排除ACD。【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5.(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校考期中)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

)A.依靠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专制王朝 D.持续时间很长【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陈胜吴广起义是因暴雨导致误期而临时决定发动的起义,黄巾起义则是依靠宗教传播吸引会众,进行周密的组织后发动的起义,A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是为了反抗暴政,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对当时的王朝带来了沉重打击,但未推翻专制王朝,排除C项;陈胜吴广起义历时3年和黄巾起义九个月两者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排除D项。故选A项。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36.(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校考期中)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统治者采取隔绝固守与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A.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通灵渠 B.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C.修筑长城、开通灵渠、通婚和亲 D.修筑驿道、通使西域、通婚和亲【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位时,为了防范匈奴的入侵,修建了长城;汉武帝在位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这三项措施体现了采取隔绝固守与外拓、互通并举,B项正确;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通灵渠不能体现采取隔绝固守与外拓、互通并举,排除A项;修筑长城、开通灵渠、通婚和亲不能体现外拓,排除C项;修筑驿道、通使西域、通婚和亲不能体现隔绝固守,排除D项。故选B项。37.(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校考期中)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如果说“花”是指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那么“柳”是指(

)A.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 B.镇压了诸侯王的叛乱C.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D.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辟【答案】D【详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使命,因此“有心栽花花不开”;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因此“无心插柳柳成荫”,D项正确;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艰难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可知尚未解除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与镇压了诸侯王的叛乱不相干,排除B项;张骞出使西域与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不相干,排除C项。故选D项。38.(2022秋·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期中)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①③④项正确;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因此小麦不是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排除包含②的ABD项。故选C项。39.(2022春·湖南郴州·七年级校考期中)2022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3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今新疆(西域)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宋朝设立市舶司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元朝设置北盛都元帅府【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A项正确;宋朝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排除B项;元朝建立后,设立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掌管西藏的局面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排除C项;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40.(2022秋·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1978年成都市出土了一件东汉画像砖,画面上两个深目高鼻的胡人相对而坐于一匹骆驼上(左边人物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一边敲击建鼓(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边起舞。该画像砖可以用来印证(

)A.汉朝与西域的交流 B.丝绸之路的开通C.汉代成都商业繁荣 D.西域都护的设置【答案】A【详解】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东汉、胡人、击鼓、跳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友好交流,A项正确;题意反映的是东汉时期汉朝领土出现了有关胡人的描述,没有涉及丝绸之路,排除B项;用一块有关胡人击鼓跳舞的画像砖是无法证明汉代成都的商业非常繁荣,排除C项;西域都护设置于公元前60年的西汉时期,题目中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41.(2022秋·内蒙古鄂尔多斯·七年级校考期中)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的识记,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在西域积极活动,西域各国也派使节来汉朝,后来西域各国都归附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至此,新疆地区归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过张骞的努力,形成了丝绸之路,本题选B。42.(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校考期中)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答案】B【详解】根据题意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发掘出了与汉代相似的陶片,钱币和陶器,说明汉朝时两地存在往来,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途径上述地方,B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不经过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排除A项;通往西域的道路不途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排除C项;通往漠北的道路同通往西域、陆上丝绸之路相似,也不经过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排除D项。故选B项。两汉的科技与文化43.(2022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中)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之前。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的理由是。(

)A.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贡献 B.写成《伤寒杂病论》C.写出历史巨著《史记》 D.改进造纸术【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造纸质量。D项正确;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贡献,排除A项;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排除B项;司马迁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排除C项。故选D项。44.(2022秋·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华佗对他的弟子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据此可知华佗(

)A.发明“麻沸散” B.发展“治未病”思想C.提倡适度锻炼 D.擅长针灸【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佗创编“五禽戏”,意在告诫人们运动利健康,C项正确;华佗发明了“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