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教授大纲第一节探方发掘法概述第二节布方第三节区分堆积层次
第四节挖掘
第五节收集标本
第六节发掘隔梁和关键柱
第七节文字记录
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日本铲4第四章探方发掘第一节探方发掘法概述[教学重点]:探方的结构、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横向发掘法与垂直发掘法、探沟发掘法。[教学难点]:此节学生对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横向发掘法与垂直发掘法达到熟记即可。一般需要经过大约1个月以上的挖方实践,才能达到深刻领会,熟练应用的程度。4第四章探方发掘一、探方隔梁发掘法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这种发掘方法就是探方发掘法。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探方由主体、隔梁、关键柱三部分组成。探方的方向一般为正方向,即磁针指向。这样既便于测量,也有利于以后的发掘。一般探方的规格是边长5米,面积为5×5米。其中主体部分面积为4×4米。隔梁面积为每个4×1米,关键柱的面积1×1米。探方西南角为探方测量的座标基点。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发掘对象的实际情况,探方亦可适当增大或缩小。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二探沟法发掘中还时常使用探沟法发掘。探沟的掘坑平面是狭长的矩形,探沟在长宽米数和方向上比探方灵活。。4第四章探方发掘三1*1米小探方发掘法此外,旧石器时代遗址使用的小探方精细发掘法已经在个别先秦遗址发掘工地使用4第四章探方发掘四探方对角发掘法4第四章探方发掘五、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田野发掘的总要求是能够根据收集到的实物标本和记录资料,恢复发掘对象在发掘前的原状。探方发掘要达到这—要求,就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平剖面结合,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确定早晚关系。•
先挖晚的,后挖早的。•
按原貌揭露遗迹。•
按单位收集全标本。•
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野外发掘的过程是由辨识、挖掘、揭露、收集、记录五个基本操作环节往复循环构成的。只有坚持上述五原则才能做好发掘工作。4第四章探方发掘六、垂直发掘与横向发掘垂直发掘垂直发掘也叫纵向发掘,它是在地层或遗迹的某—局部范围内,向下发掘,挖掘的深度透过地层或遗迹。垂直发掘有三种情况,—是对地层的垂直发掘。如各探方主体同时向下发掘到生土,而隔梁及延伸到发掘区之外的地层仍然保存着。4第四章探方发掘二是对单个遗迹的垂直发掘。如跨探方的灰坑或延伸到隔梁内的灰坑,其在探方主体部分内的部分,在清理完坑内堆积,画完图之后,便挖掉;灰坑的整体形状是在发掘完隔梁之后,拼图才能得到。若灰坑一部分延伸到发掘区之外,则该部分不发掘,对遗迹的解剖也是垂直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三是对一组遗迹的垂直发掘。多层遗址的每一层面上的同时代的遗迹群是一个有机整休,发掘完一批探方,就把其中的一部分挖掘掉了,这也是一种垂直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横向发掘横向发掘也叫平面发掘,是把某一地层全部揭掉再挖下一层,或把遗迹的整体面貌清理出来。也有三种情况,—是对地层的横向发掘。如洞穴遗址内地层分布面积小,可以采用横向发掘法,分层揭露。4第四章探方发掘二是对单个遗迹的横向发掘。如在探方发掘中,没有延伸到四壁的灰坑、墓葬都是把其整体面貌揭露出来,然后才挖掉。像房子、墓葬、陶窑等重要遗迹都要求用横向发掘法,揭露出整体面貌,若伸入到隔梁内,就应打掉隔梁,若跨几个探方,则要会同有关探方,共同揭露;若延伸到发掘区之外,则要扩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三是对—组遗存群的横向发掘。既把同一层面的同时代的遗存群全部揭露。如对一个石器制作场、一个聚落址做整体全部揭露。虽然也是各探方分工发掘,但是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最后打掉隔梁,并保留现场。4第四章探方发掘垂直发掘和横向发掘的利弊垂直发掘和横向发掘各有利弊,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垂直发掘有利于纵向观察遗址堆积的历史,有利于准确区分堆积和确定层位关系。它适合于重点要解决分期,遗迹地层难以分辨,层位关系复杂的发掘。横向发掘能展现遗迹和遗迹群全貌,利于大面积整体观察,有利于分析遗存的空间联系。适合于单个遗迹、或小型遗址、或层位关系简单易定、或同一层面遗迹容易判定的发掘。如果不能有把握地分清不同层面的遗迹,就不能使用大面积横向揭露方法。4第四章探方发掘一般多层遗址的探方发掘是以垂直发掘为主、横向发掘为辅。堆积层次极为简单的聚落址,陶窑场,制石场,大型建筑址群则往往采用横向发掘为主,垂直发掘为辅。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发掘是根据遗存实际情况和发掘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决定的。4第四章探方发掘诸探方都设置专业人员负责处理本探方的具体作业任务,在逐层下掘的发掘过程中,必须重视重要遗迹的完整性和遗存之间的横向关系,发掘工地负责人要统观全局,控制好探方发掘进度的节奏。协调好各探方的相互配合工作,保证发掘质量。此外,工地要绘制作业进度图,即随作业进度画出探方(探沟)的位置,勘探位置,揭露和勘探到的遗迹。令全体人员观察分析,以增强全局意识,讨论下步工作方案。4第四章探方发掘横向发掘时,全面揭露大型遗迹或遗迹群需要很长时间,为了保护已经发掘出来的遗迹遗物现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现场。有的大型遗迹采用搭设工棚的方法,既避免风化雨淋的自然破坏,又有利于安全防盗。4第四章探方发掘七常规发掘与精细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八、现场模拟和区域资源分析调查随着考古学研究的发展,现代田野发掘除了用常规方法外,还在现场进行模拟实验,进行遗址现场区域分析调查,以获得更确切更多的信息资料。4第四章探方发掘模拟实验是现代考古学深入理解和认识遗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获得一般观察所不能得到的重要信息,通过模拟实验所得出的关于遗存功能、形成过程等结论也比猜想式的结论可靠。4第四章探方发掘区域资源分析调查是对遗址的日常开发地带进行资源、地貌调查,为研究生产、贸易等经济活动提供资料。4第四章探方发掘[习题]:1、说说传统探方的结构?2、关键柱有何作用?3、发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什么是横向发掘与垂直发掘?有何利弊?[思考题]:横向发掘与垂直发掘有何利弊?如何结合使用?4第四章探方发掘[参考文献]:1、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工农考古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五章,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2、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第93~100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4第四章探方发掘第二节布方[教学重点]:布方方法、探方编号方法[教学难点]:实际布方的准确性较难掌握,应该每个同学都要实际布方练习。4第四章探方发掘一、实际布方
发掘区的选择、基点、基线、方向、规格。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二、编号方法
编号系统的设计、适用性4第四章探方发掘[习题]/[参考文献]1、说说工地遗址总坐标基点在何处?2、探方编号有几种方法?3、实际布方5个。[思考题]:1、你所在工地使用何种布方系统?有何优点?2、坡地如何布方?[参考文献]:同上节4第四章探方发掘第三节区分堆积层次
[教学重点]:刮面技术;区分堆积层次的方法;判定堆积的早晚关系,确定挖掘的次序。[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刮面技术;正确画线;根据地层学原理确定早晚关系。4第四章探方发掘一、划分地层与遗迹的方法1、从堆积的质地、颜色和形状来划分地层和遗迹2、平剖面相结合是获得正确判断的主要手段(1)刮平面和刮剖面,(需要反复练习,体验手感,掌握基本功)(2)注意线段和角。(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剖面(4)必要时要创造剖面4第四章探方发掘3、出土遗物能引导发掘者区分遗迹和地层4、发掘经验和对遗址的熟悉程度也影响判断质量4第四章探方发掘第II发掘区部分地层剖面09年湖北双坟店遗址4第四章探方发掘①层:距地表深度0cm,厚约17~28cm,为灰褐色粉沙土,较疏松,包含大量植物根茎,少量灰陶和青花瓷片。本层分布于整个探方,基本呈水平分布。采集小件:TS06W07①:1石锛多处破损,刃部略残,有使用痕迹,顶部略斜,器体正反面均有打制痕迹。②C层:距地表深度17~28cm,厚约17~30cm,为黄褐色粉沙土,较疏松,包含少量植物根茎,灰陶、黑陶为主,少量红陶,瓷片为青花瓷碎片。本层在探方内基本上呈水平分布。采集小件:TS06W07②C:1擂钵,器体仅余部分,直筒形腹,腹内壁有刻槽。夹砂红陶,厚胎。本层下F6柱础石就已经暴露。④A层:距地表35~50cm,厚约18~35cm,为黑色粉砂土,较疏松,包含较多的陶片,以夹砂红陶和黑陶为主。本层在探方内东北部、西南部较厚,中部则较薄。采集小件:TS06W07④A:1石锛,局部磨光。器身略呈长方形。顶微弧,弧刃,残缺,有使用痕迹。长6.9,宽5.9,厚1.5cm。TS06W07④A:2口沿,夹砂灰陶。圆唇,折沿,口沿下饰有弦纹。④C层:距地表60~85cm,为黑黄杂土,较疏松,包含物较少。TS06W07④C:1红陶杯,泥质红陶,厚胎,斜直腹,凹底。素面,制作比较规整。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二、层次细划所应注意的问题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三、地层和遗迹编号方法1、地层编号方法2、遗迹编号方法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4第四章探方发掘[习题]:1、练习刮面,熟练为止。2、说出本工地2组叠压打破关系,做出年代早晚关系判断。[思考题]:1、为什么说:要在探方边摸陶片?2、本工地采用了什么地层编号系统?为什么使用这种系统?[参考文献]:同一节。4第四章探方发掘第四节挖掘[教学重点]:掌握挖掘原则:先挖晚的,后挖早的,按原貌揭露。掌握挖掘地层方法,揭露遗迹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在熟土中找边、找底技术,需要长时间实践练习。4第四章探方发掘一、挖掘地层方法薄层、厚层、倾斜层4第四章探方发掘二、挖掘灰坑方法四分之一法、二分之一法、分层揭露法;全面揭露;分部揭露,垂直发掘,图上复原。4第四章探方发掘三、挖掘房址方法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4第四章探方发掘除隔梁09年湖北双坟店遗址4第四章探方发掘[习题]:1、练习找灰坑边、灰坑底。如果条件具备,应剥离出挖灰坑的工具痕。2、练习找灶,达到不过为好。3、练习找居住面。4、练习找柱洞边和底。5、练习用石膏在现场翻取工具痕,或木柱。[思考题]:1、在发掘坑套坑而且土质土色接近的灰坑时,怎样确定边和底?2、相邻很近的两个坑口没有打破的灰坑,在下部是否可以有打破关系?3、灰坑内的层对科研有没有价值?你能列举几种有重要价值的灰坑层?4、房屋是采用大面积横向发掘好,还是采用单个揭露、图上复原好?5、为什么要强调邻方需要相互照顾,进度要协调?6、重要遗迹发掘是否要考虑现场保护?7、具体分析你所在工地的一个遗迹的建造、使用、废弃、破坏与变迁过程?[参考文献]:同第一节。4第四章探方发掘第五节收集标本[教学重点]:收集遗物的原则;起取常见遗物和自然标本的方法。[教学难点]:起取易损遗物和易污染遗物的技术难度大,需要实际练习多次。4第四章探方发掘一、收集的对象二、收集的原则1、尽量收集齐全2、按单位收集3、特殊品和普通品要分开存放4、正确填写标签,标签与遗物不能分离。4第四章探方发掘三、起取遗物的注意事项四、泥器和陶器的起取方法五、玉石器和金属器的起取方法六、骨、角、牙、蚌器的起取方法七、竹、木、漆器的起取4第四章探方发掘八、纺织遗物的起取方法九、骨骼标本的起取方法十、植物标本的起取十一、细小遗物的提取方法十二、灰像法标本采集十三、孢粉分析标本采集4第四章探方发掘十四、植物蛋白石分析采样十五、碳十四标本采样十六、热释光测年标本采样十八、灶、柱洞类的整取4第四章探方发掘[习题]:1、练习起取陶器、陶片多次。2、练习测量器物坐标,写标签。3、练习起取骨器和骨骼标本多次。4、使用水选法练习起取微小遗物。5、练习起取碳样标本。6、练习起取土样。[思考题]:1、为什么在发掘过程中不能见一件器物或标本就起出一件器物?2、为什么要按单位存放遗物?3、你发掘遇见已经朽烂成空洞的遗物(痕迹遗物),应该怎样处理?4、为什么在挖掘过程就要必须考虑后续保护和复原的需要?5、怎样管理制度能彻底杜绝出土遗物和采集的标本忘记写标签?4第四章探方发掘[参考文献]
1、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工农考古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五章,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2、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第93~100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3、后德俊:《古代饱水漆、木、竹器保护的研究》,《华夏考古》1988年第1期。4、王振江:《考古发掘中彩绘木器的清理和起取》,《考古》,1984年第3期。5、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安阳殷墟西区孝民屯西南地M1613车马坑的起取和组装》,《考古》,1984年第9期。6、刘敦愿:《从痕迹中重现出来的遗物》,《文物天地》,1991年第1期。7、李秀:《南越王墓发掘手记》,《文物天地》,1986年第1期。8、黄石林:《陕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小麦(秆)》,《农业考古》,1991年第1期。9、熊海堂:《考古发掘中水洗选别法的应用》,《农业考古》,1989年第2期。10、黄其煦:《考古发掘中回收植物遗存的方法之一——泡沫浮选法》,《农业考古》,1986年第2期。11、谢伟:《案板遗址灰土中所见到的农作物——兼论灰像法的改进》,《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12、王才林、丁金龙:《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考古》,2000年第4期。13、陈铁梅:《碳十四测年的加速器质谱方法与考古学研究》,《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2期。4第四章探方发掘第六节发掘隔梁和关键柱[教学重点]:掌握发掘隔梁方法[教学难点]:通层与对图4第四章探方发掘一、通层打隔梁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能通层。在发掘主体部分时,各探方掘坑被隔梁分隔,层位线也被隔梁隔断,不能通连。打掉隔梁,会使各探方层位线相互接通。一个探方内的遗迹是被地层串联起来的,当各探方地层接通后,整个发掘区的遗迹也就被串联起来。4第四章探方发掘二、对图
把相邻探方壁面的图核对。4第四章探方发掘三、遗物单独存放4第四章探方发掘[习题]:1、练习通层。2、练习对图。[思考题]:1、为什么要通层?2、若关键柱不发掘有何利弊?[参考文献]:同第一节。4第四章探方发掘第七节文字记录
[教学重点]:工作日记、探方记录、灰坑记录、房子记录[教学难点]:记录教学难点有三:1、记录项目规范且全面;2、日记、记录、报告三者在条理性、繁简程度、语言表述上都不同。不可模仿报告写记录。3、使用表格记录时,必须强调:需要使用描述语言,则全面描述,不可受表格设计所限,过于简单。4第四章探方发掘一、发掘工作日记探方的编号、位置,发掘负责人;日期、天气、参加民工人数;工作次序;地层和遗迹的发现和确定经过,观察结果(如分布范围、土质土色、结构形状);重要遗物的发现和起取;存在的问题。另外设专页登记本探方的遗迹编号和小件编号,工地未给号的遗迹可设临时号。日记中利用示意图或标有数据的草图帮助记录发掘迹象(如地层分布范围、不明的遗迹现象、遗迹和遗物的形状位置、叠压打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重要遗物的三维坐标。4第四章探方发掘二、制作模型4第四章探方发掘三、探方发掘记录1、位置:(1)本探方在发掘区中的位置,周邻探方有哪些。(2)布方规格与发掘面积:布方规格写成5×5米、10×10米形式。发掘面积写出实际发掘的面积总数,如5×5米探方,如果未打隔梁,它的发掘面积为16米。如果有扩方,还要说明扩方的位置、尺寸。发掘面积也包括扩方面积。(3)方向:一般为正南北向。2、(1)绘图号与图名:图号在前,图名在后。如:91LBAT303—1总平面图。(2)摄影号。(3)器物标本登记表和统计表3、发掘经过:(1)起止时间和用工人数。(2)工作方法。(3)重要发现(包括遗迹和遗物)。4、堆积层次及包含物:(1)深度(上层面距地表距离)和厚度。(2)土质土色。(3)本层分布的范围。(4)出土遗物:简要描述能代表该层时代的遗物。(5)本层下开口的遗迹。现举例如下:①层。耕土,浅黄色沙土,厚15~20厘米。②层。黄褐色土。深15~20厘米,厚10~15厘米。土质疏松,较软,含少量碳粒。遍布全方。出素面夹砂红褐陶片、铜锥。H27、H35开口于本层下。③层。黄花土。深30~35厘米,厚10厘米。土质紧密,较硬,黄土中间杂黑土团。分布于探方南部。出有之字纹黑褐陶、石耜。M8、H75开口于此层下。4第四章探方发掘5、地层堆积的成因.6、层位关系和布局关系。7、年代推断。把探方内各地层和遗迹划分为几期,推断各期的年代或文化性质,写出推断依据。8、备注。写此项的目的是为了后来整理和再次发掘提供参考,上述各项未能包含的内容都可在这条内记述。主要有:本方地层与其它方地层的对应关系、触及到而未发掘的遗迹、存在问题等等。9、记录者、记录日期。4第四章探方发掘四、遗迹发掘记录1、灰坑发掘记录(1)位置:在探方中的位置和与其它重要遗迹的相对位置,跨几个探方的灰坑,要写明在各探方中的位置。(2)绘图号、图名、摄影号、器物标本登记表的底册号和页数。(3)发掘经过:起止日期,用工人数,发掘方法(发掘方法要写得具体些),发掘负责人。(4)层位关系、与周围遗迹的平面布局关系。(5)形状与结构:形状、尺寸、壁和底的加工情况,其它遗迹细节(如柱洞、台阶、工具痕、烧土等)。(6)坑内堆积及包含物:堆积分几层、各自的土质土色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社区交通安全宣传
- 怎样正确佩戴安全帽
- 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模板
- 综合实践的知识课件
- KAPPA色彩常识介绍模特搭配技巧
- 护理学导论 健康与疾病
- 法学选修-经典法律案例评析-经济法-房地产调控法律分析
- 办公资产管理年终总结
- 2025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板块1 题型突破4 突破点2
- 腔镜肝癌手术疑难病例讨论
- 抗日英雄革命事迹学习PPT抗日英雄王二小革命事迹PPT课件(带内容)
- 马工程2019教育学原理新版答案
- 新能源汽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 船舶动力学课件完整版
- 圣诞节中国春节对比differencesbetweenChristmasandspringfestival英语
- GB/T 6075.6-2002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6部分:功率大于100kW的往复式机器
- GB/T 18268.26-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
- GB/T 14361.1-1993船用纤维索滑车木壳滑车
- GA/T 1073-2013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 幼儿园课程审议管理制度
-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自动计算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