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2024届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月)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的芭蕾艺术如何表现中国古典名著?舞蹈怎么编,音乐怎么写,人物如何塑造?芭蕾舞剧《红楼

梦》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通过这个契口,将多种元素自然融合,

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让芭蕾向上和直立的特色,与中国舞那种一呼一吸之间

的美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既要在芭蕾舞上做文章,也要在中国味道和中国语汇上花工夫,但又不能是“两张皮”,怎么办?主

创团队采用了“抽离一进入一再抽离”的叙述方式,避开叙事的束缚和演绎的窠臼,让芭蕾在情感、情绪

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叶小纲为芭蕾舞

剧《红楼梦》创作了兼具舞蹈韵律与人物塑造的音乐框架,将其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古典式浪漫主义的

舞剧音乐”。他表示:“《红楼梦》的音乐要想立得住,首先要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紧密关联,这部剧

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但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而是完全用西洋化的乐队来表现中国音乐色彩。”

剧中跳跃张扬的“贾宝玉”、外柔内刚的“林黛玉”、亲切包容的“贾母”等,都通过不同音乐主题呈现

于舞台之上。

作为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张庆善曾担心芭蕾语汇能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比如王熙

凤在小说中的出场,靠一句话就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舞剧怎么表现?再比如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

这段故事,舞剧怎么讲述?

“后来,主创们运用舞蹈语言、音乐、舞美等手段解答了我的疑惑。”张庆善看完演出后说,“王熙

凤出场时的场面、动作、音乐无一不体现了她的身份和性格。在宝黛共读西厢这一情节中,通过近景和远

景两个舞台把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这些手法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惊叹舞台艺术有别于

文学的艺术魅力。”

(摘编自郑娜《当芭蕾遇上中国古典名著,足尖红楼浪漫舞动》)

材料二:

在1800年左右,一批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红楼梦》绘画漂洋过海,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一

方面,这些《红楼梦》绘画必须具备一定数量,才能抵御历史长河的冲刷留存下来;另一方面,这些《红

楼梦》绘画必须具备相当高的质量,才能入得不同国别博物馆的法眼。这批海外《红楼梦》绘画珍藏,不

仅具有珍粹的艺术价值,鉴证了早期“中典西传”适应异质文化采用“归化”策略进行文化输出的特点,

更展现了中西文明的共通互鉴。

其中,法国《红楼梦》绘画珍藏于法国拉罗谢尔博物馆。这批画作为散页,共11幅,但笔者推测应有

240幅。这些绘画表现了后四十回内容,因此所据的应该是程本系统即120回。这H幅中常用两幅来表示

同一回内容,例如第3幅和第6幅表现了第62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和1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8幅和第10

幅表现了第87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所以根据对称性原则,120回篇幅应该是用240

幅画作表现。与此类似的收藏于旅顺博物馆的孙温《全本红楼梦图》,也是240幅。

法国拉罗谢尔红楼画艺术水平相当高超。常常结合书中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结局绘制陪衬物,表现出

对原文精深的理解。比如在黛玉葬花时,身边绘制两株松树,树皮斑驳苍老,松叶茂密青翠,看似无理,

细思意味深长。双木寓“林”姓,而挺直苍翠则是黛玉精神风貌的象征。柔弱和风骨是黛玉的一体两面,

黛玉虽有寄人篱下常常自伤“风刀霜剑严相逼”弱不胜衣的一面,但同时还有“不教污淖陷渠沟”的抗争

一面。法国拉罗谢尔红楼画既表现了她纤细的身形,又通过松树象征她孤标傲世的风骨,使得黛玉柔弱的

外表和对理想的坚持合而为一,避免了对黛玉葬花刻画流于哭哭啼啼和顾影自怜的片面性弊端。

法国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暗合西方艺术审美。众多“潇湘调鹦”给画中的黛玉都为“正面”,而法国

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中黛玉和紫鹃、雪雁都“背对”观众,或逗弄鹦鹉,或掀起帘子,沉浸在自己的小天

地中,并不与观众“交流”。这种构图方式暗合了“第四堵墙”的艺术美学理论。在19世纪民主主义美学

思想影响下的西方戏剧理论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戏剧在舞台上逼真地反映生活,并逐渐形成

了要在舞台上创造现实生活幻觉的戏剧观念,“第四堵墙”正是这一戏剧观念在演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这批诞生于19世纪被法国收藏的罕见红楼画,说明了早期“中典西传”的丰富性,不仅包括文本,还

包括画作。由于19世纪中西文明的交流,晚清画师或无意中暗合西方审美,或有意“归化”以实现有效传

播。海外馆藏红楼画作为独立于小说之外的艺术珍品,与西方19世纪“第四堵墙”的艺术理论等形成呼应,

折射了清代中西交流的盛况,为早期的“中典西传”提供了例证,构成了与“西典东渐”的双向文化互动。

(摘编自张惠《互通共鉴:法国珍稀馆藏红楼画探胜》)

材料三: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被多次改编为不同形式的舞台作品。2月10日至18日,中央芭蕾

舞团历时3年筹备的原创舞剧《红楼梦》在天桥剧场上演,在东西方艺术融合中,带观众重温红楼故事。

舞剧《红楼梦》主要围绕原著中宝黛感情与贾府兴衰展开,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宝钗进府、共读

西厢、黛玉葬花、宝玉挨打、怡红夜宴、抄家丢玉、调包成亲与黛玉焚稿断痴情等情节幻化成芭蕾舞的意

象化舞姿。

为了让观众进入古典意境,主创团队在视觉呈现上下了大功夫。序幕拉开,舞台上白茫茫一片,灯光

打亮处,身穿大红色斗篷的贾宝玉跪立在白色之上。《红楼梦》以贾宝玉踏上归隐之路作为开篇,舞台上,

一块长12米、宽9米的白色墙面悬置在中央,墙面中央最下端一个圆形孔洞,像是通往另一世界或红尘的

入口。跟随着宝玉的回忆,巨大的墙面慢慢翻转,背面竟是金红斑驳的颜色,荣国府簪缨世家的故事徐徐

开启。

首演场饰演林黛玉的是中芭首席演员邱芸庭,主要演员黎文韬、徐琰分饰贾宝玉与薛宝钗。邱芸庭的

表演最令人期待,也最让人感到惊喜,很多观众冲着她而来,当她穿起绿色斗篷点起足尖,观众感叹她的

形象与书中的林黛玉十分贴合,当她与“贾宝玉”在桃花下共读西厢,一次次托举寓意着二人感情的升温。

舞台之上既有水袖翩然,又有足尖飞舞,有芭蕾的优雅身姿,也有中国古典意蕴。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为《红楼梦》创作的音乐是明显的中国民族旋律,但他没有运用一件民族乐器,在

极高交响性的同时展现出中国色彩。他创作的荣国府主题层次丰富,在一派繁华中烘托多个红楼人物命运,

而“宝玉挨打”“贾府抄家”等音乐具有震撼力,和上半场“岁月静好”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芭蕾舞剧《红楼梦》突出的是物是人非、时空轮转的感受,舞美制作也与剧情紧密结合。舞台最前方

有一用红色细线框出的方格,将舞台前后分割成现实与虚幻,已走上归隐之路的宝玉在方格外回望昔日荣

国府繁盛景象,头戴簪缨的小宝玉在方格内投身祖母的怀抱,他们各自的舞蹈,形成了有与无、真与假、

虚与幻的交织。方格上还以书法字体点缀有“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的

红楼诗句,随着场景和灯光的变化,诗句中的部分词句投影到舞台后方的白色墙面上,充满留白意味。

就首演后观众反馈来看,观众对该剧的舞美灯光给出一致好评,开场时梦境和真实红尘之间的切换让

很多观众震撼。由于观众对《红楼梦》的故事较为了解,在后续的打磨中,主创团队不妨再“忍痛割爱”

删减些情节,强化芭蕾抒情性的特点,在主要人物的呈现上多给予一些独舞舞段,例如黛玉葬花与焚稿的

场景,独舞便于塑造她遗世而独立的形象。相对简洁而线条清晰的情节,也有利于未来芭蕾舞剧《红楼梦》

走出国门,让不熟悉原著的外国观众“入门”领略中国古典名著的风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西方的芭蕾艺术来表现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有着巨大的挑战性,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

有“两张皮”之嫌。

B.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这是让芭蕾的特色与中国舞的美感发生奇妙化学反应的重

要手段之一。

C.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的《红楼梦》绘画,是为数众多的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绘画损毁和散佚后,

漂洋过海留下的珍品。

D.法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中黛玉和紫鹃、雪雁都“背对”观众的画法,是晚清画师有意“归化”西方审美

理论的创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文化艺术间的互通共鉴问题,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典西传”与“西典东渐”的

双向文化互动特征。

B.《红楼梦》的音乐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这仍然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使这部剧具

有鲜明的中国旋律。

C.芭蕾舞剧《红楼梦》运用丰富的芭蕾语汇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体现了舞台艺术有别于文学

的艺术魅力。

D.珍藏于法国拉罗谢尔博物馆的《红楼梦》绘画散页11幅,作者根据其绘画的内容并运用类比逻辑,推

测应有240幅。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红楼梦》绘画的描述不能表现对原文精深理解的一项是()

A.宝钗戏蝶中,绘有亭台和垂柳。

B.宝玉的房中绘制佛手。

C.抄捡大观园中,绘有“回避”“肃静”牌。

D.惜春在暖香坞下棋时,她的后方绘有大画屏。

4.“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假如你参加一个以“艺术创新”为主题的论坛,请根据材料,以《红楼梦》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审判(节选)

徐纪周朱俊懿

高启强蒙了,看着陌生的黄瑶,“瑶瑶...”

黄瑶喊道:“别叫我!你每次叫我的名字我都觉得恶心!我一直在等,等着你众叛亲离,等着你戴上

手铐的这一天!我要给我爸报仇!”

高启强苦笑着,任凭手上的血滴落在地上。高启强说道:“好吧,我认输。”

审讯室内,黄瑶被戴上手铐,控制在了审讯椅上。负责审讯她的有安欣、孙旭、方宁。

孙旭问:“黄瑶,几次通过举报平台向我们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都是你吗?”

黄瑶点点头。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黄瑶抬眼望着安欣:“我爸爸说过,这世上他只相信两个人,高启强和安欣,可他就是死在你们两个

手上的。”

安欣说道:“对不起,我当时想救他,没救下来。”

“对,你是警察,我爸爸是杀人犯,他受到惩罚,我不会怪你。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

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我一直耐心地等着,

等到高启强足够信任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力量把他毁掉!”

安欣叹了口气:“你知道代价吗?你付出的是你整个人生。”

黄瑶点头:“我认了。”

何黎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见徐忠正坐在屋里,愣了一下。

何黎明问:“京海的案子还没处理完,你急匆匆回来,是不是中央的同志找你?”

徐忠点头:“他们约我明天谈话。”

何黎明点头:“京海的案子,你办得漂亮,他们不会难为你,问什么就答什么。”

徐忠拿出录音笔,摆在桌子上。

何黎明扫了一眼,什么都明白了,像是瞬间老了几岁。

徐忠问:“这个,我怎么回答?”

何黎明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支录音笔,也放在桌上。

两支录音笔并排摆在一起。

何黎明说道:“赵立冬给了我一支复制品,让我叫停指导组工作。如今他把原件给了你,就把我的命

交到了你手上。人非圣贤,我也有糊涂的时候。事到如今,我也不想什么再升一步了,就让我踏踏实实退

休,行吗?”

徐忠起身说道:“二十年了,有太多无辜的人牺牲了,京海的秘密不能再藏下去了。”

何黎明叹了口气:“我明白了。”

徐忠稍稍欠身,离开了。

天边刚微微泛出白光,省纪委门外,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

最终,他仿佛下定决心,掐灭烟头,缓缓起身,迈进了省纪委的大门。

法庭内,被剃光头发的高启强站在审判席上,面对庄严的法庭,正在接受审判。

法官宣读着审判书:“被告人高启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

绑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等,合并执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

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与此同时,临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在宣读着对赵立冬等充当黑社会保护伞人员的判决:“被告人赵立

冬,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窝藏、包庇罪,故意杀人罪,滥用职权罪,贪污受贿罪,巨额财

产来源不明罪等,合并处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市直机关招待所门口台阶上,高启兰捧着一摞饭盒交给安欣。

“我哥不愿意再见我了,我就想再让他吃顿家里的饭。他临走前吃几个饺子也不行吗?”

安欣打开饭盒,码放整齐的饺子个个皮薄肚大。安欣把饭盒盖上:“我来想想办法。”

看守所会客室里,剃了青瓜头的高启强走进会客室,看着对面的安欣。

安欣将带的饭盒往前一推:“这是你妹妹带给你的,但我们有规定。不过我们也给你备了饺子,一样

的。”

管教把饺子端给高启强。

“谢谢。”高启强夹起一个饺子,细细地品着。

安欣说道:“我去看过晓晨和黄瑶了,他们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高启强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本该有更好的人生。我最该道歉的人是你。你一直想把我拉上

岸,可惜我让你失望了。这么多年,我欠你很多句对不起。有机会替我照顾小兰。”

安欣说道:“她很坚强,不需要我。”

高启强又吃了一个饺子。

“我还是觉得,2000年春节的那顿饺子最好吃,二十年,真像一场梦啊!”

安欣说道:“是啊,梦醒了,我的师父还在,兄弟还在,徒弟还在。”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

“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

“日子平淡充实。”

二人一笑,随即落寞。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

高启强起身,走到侧门前,最后一次回身,望着安欣。

他看了很久,看得很用力,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都没说。

墓地里,安欣穿着笔挺的警服,徐忠陪着他,向曹闯、李响和陆寒的墓碑献花。

徐忠问:“心里轻快了吗?”

安欣摇摇头:”等有一天京海彻底不需要我了,我才能真的轻松。”

徐忠说道:“人民永远都需要我们。未来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都会常态化,这份工作可不

轻松。罪恶需要掐根断芽,只有日日扫,年年扫,才能让群众生活在幸福安宁中。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决策符合政法队伍实际,

顺应民心民意。这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洗礼,是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

的新期待...

(选自《狂飙》,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高启强蒙了”起笔,接着以黄瑶连续的喊叫入笔,话语间针锋相对,既暗示了黄瑶强烈的愤怒,

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黄瑶点头回应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询问,既呼应了上文黄瑶叫名字都觉得恶心的情节,也为下文展

现其复杂人性做了铺垫。

C.”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何黎明彻夜未眠、激烈的

思想斗争以及内心的焦灼。

D.高启强向安欣道歉,希望安欣照顾他妹妹高启兰,并回顾2000年春节吃的那顿饺子,充分展现了其人

性的复杂、立体、多面。

7.关于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回顾友谊,言简意赅。

B.“日子平淡充实。”“好像也不错。”平实的对话中,体现的是两个人落寞的心境。

C.管教走过来:“该走了。”平静的话语,善意地提醒,也预示着高启强生命的终结。

D.高启强起身后回望安欣,千言万语,却只字未说,生动地刻画出他复杂的心境。

8.小说选文部分在叙事上颇有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9.小说最后一段与众不同,《史记》《聊斋志异》也有此笔法,试结合选文部分,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十多宽广之地。闻鼓则进,用拿则中,无有不胜。法日:

“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溯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日:“君远涉吾境,

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o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目:“宜

阻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日:“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

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泗水。玄、琰

进兵大战:肥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日:“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日蔺:“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

术,以方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

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日:“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日:“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

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恭。'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

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日:“兵有分聚,各贵适

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沈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

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

日:“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类G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苻坚与谢玄隔泗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泗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

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溺水之南,

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

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

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跳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寿①飞避暖劲翩思秋之

甚眇怀不可见请余赋诗(其二)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翱②扶风超紫寒,立冬几夜宿阳台③。

虞罗④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注】①需:鸟飞的样子。②翩:羽毛中间的部分,指技蛙。③阳台:巫山的一座山峰。④虞罗:渔猎者

设置的网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实似小序,详细交代了写诗缘由,能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诗意。

B.首联上下两句均使用了特殊语库,“省”“疑”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C.颔联写黑鹰扇动翅膀刮起的风能吹到边塞,寒冬时栖宿巫山阳台,气魄宏大。

D.颈联写虞罗施巧抓捕,春雁同行猜忌,反映出黑鹰所面临的境遇非常恶劣。

16.全诗是如何体现黑鹰的“不凡”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的语句是:“,

(2)南朝诗人鲍照在《代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亦有类似语句:“,

(3)荷花,别称芙蓉。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富有美感的意象表达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越剧《新龙门客栈》爆火——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出圈。

这场爆火要从陈丽君和李云霄的返场互动视频开始。饰演“玉面郎君”贾廷的陈丽君单手抱起饰演金

镶玉的李云霄对视旋转,张力十足的画面,再搭上适配度极高的古风BGM,高度吻合时下热门短视频的制

作风格,①。

《新龙门客栈》爆火后,有媒体实地探访了演出所在的蝴蝶剧场。不同于传统戏曲的大剧院、大舞台,

《新龙门客栈》贴合故事场景专门设计了客栈式样的沉浸式小剧场,上下两层的空间仅能容纳一百来人。

对于容量有限的小剧场来说,舞台与观众区的界限显得不那么分明:坐在台下,既是戏外的观众,也已经

能看作是戏中的看客了。在返场互动环节.演员更是直接以戏中人设与坐席上的观众近距离互动,代人感

和体验感十足。

一部《新龙门客栈》的爆火,温暖了一个小剧场,但有限的能量并不足以辐射整个越剧乃至戏曲市场。

②,但其他越剧仍然门庭冷落,关注度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此时,再回望过往戏曲出圈的案例,成

功经验之外的局限性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譬如,与其他流行文化联姻的传统戏曲,③,且流量往往只停留在单个的作品上,从持久性和

普及面上看,都不足以把更多非传统戏曲受众带到剧场,转化成真实可见的观众。虽然仍是立足于剧场表

演的《新龙门客栈》已经从线下观演层面为越剧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但同样的疑问,也需要更长的时

间来观察。

出圈未必能彻底破圈,但一次接续一次的出圈、不断维系传统戏曲的存在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融

入大众的生活,这或许就是传统戏曲出圈的最大意义所在。

——摘编自《大众日报》:《越剧〈新龙门客栈〉因何爆火》

18.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把课文中别人的言语成果变成自己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感性的,那就是熟读和

背诵,用形成“语感”来贮存。这种办法不容易,积累的速度也比较慢;另一个是理性的,把课

文当成寻找例词例句的仓库,拆开来讲词汇和语法规律。这种办法会弄得“食理不化”,语言学懂了一点,

可能变得反而不会说话了,语文课的综合目的也o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在理性的规律指导下,

加快语感培养的速度提升语感的质量?那就必须明白,在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和语言规律之间,存在着一

个语言现象。

语文教学中可参验的语言现象,必须是带有规律的语言事实。因为它带有规律,所以能反复出现;因

为它带有规律,所以它非常典型。到一定的时候,它可以用来归纳规律,揭示规律,阐释规律。与现象结

合的规律是有趣的,是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步的。比如,在“什么出现比较多”“什么出现比较少”

的现象中存在规律。文言词好像与口语词有很大的距离,可是有一个现象应当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

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口语词的构词能力,往往低于文言词。

比较“竖”和“纵”、“丢”和“失”等词,即可看出:

“竖”和“纵”在“垂直”(与“横”相对)意义上同义,而在由“竖”造成的双音词中,只有“横

竖”“竖立”两个词是结合得比较紧密的;但是,当“纵”当“垂直”讲时,“纵”却造成了“纵横”“纵

贯”“纵深”“纵观”“纵览”“纵身”“纵队”……一系列结合紧密的双音词。

“丢”和“失”在“丢失”意义上同义,而“丢”在这个意义上组成的双音词只有“丢失”“丢

弃”“丢掉”比较紧密。

“丢人”的“丢”,“丢失”义已较淡化;大部分采用“丢失”义造的词都用“失”不用“丢”:“失

盗”“失明”“失恋”“失学”“失宠”“失效”“失势”“失音”“失重”“失传”“报失”“挂

失”“失主”“丧失”“损失”“流失”“遗失”“亡失”……都是典型的双音词。

这种情况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口语单音节词尚能独立活动,不必凝固成口语词进入书面语的历史

短语,构词能力相对较弱。

不断地从言语作品中钩稽出富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在现象的多次重复中发现规律,然后再去阐释规律。

这种处理方式的教学效果,和不通过现象,就直接把赤裸裸的规律呈现出来相比,有着0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第二段多次使用“规律”这个词,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2.某高中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文中列举的语言现象。请你借鉴文章当中的讲解方法,再举一个与“竖”和

“纵”、“丢”和“失”类似的例子。要求阐述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岸”与“海”一直是两个相对立的意象。

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上岸”这个词语的使用几乎被泛化到生活的各类领域。考研成功叫上岸,

考公务员成功叫上岸,考上重点初高中是上岸……,有人认为,“上岸”引申自“脱离苦海”,也有人开

玩笑说,没“上岸”,就意味着一直泡在“水”里。

而90年代曾出现一个热词——“下海”。“下海”原指渔民到海上捕鱼;改革开放之初,一些人,主

要是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在传统体制内的职位,转而到新的领域创业经商、谋求

发展,也被称为“下海”。

将“上岸”与“下海”联系在一起,或许有更多值得思考的内容。请结合材料,联系社会人生,谈谈

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云南省2024届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月)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的芭蕾艺术如何表现中国古典名著?舞蹈怎么编,音乐怎么写,人物如何塑造?芭蕾舞剧《红楼

梦》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通过这个契口,将多种元素自然融合,

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让芭蕾向上和直立的特色,与中国舞那种一呼一吸之间

的美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既要在芭蕾舞上做文章,也要在中国味道和中国语汇上花工夫,但又不能是“两张皮”,怎么办?主

创团队采用了“抽离一进入一再抽离”的叙述方式,避开叙事的束缚和演绎的窠臼,让芭蕾在情感、情绪

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叶小纲为芭蕾舞

剧《红楼梦》创作了兼具舞蹈韵律与人物塑造的音乐框架,将其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古典式浪漫主义的

舞剧音乐”。他表示:“《红楼梦》的音乐要想立得住,首先要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紧密关联,这部剧

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但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而是完全用西洋化的乐队来表现中国音乐色彩。”

剧中跳跃张扬的“贾宝玉”、外柔内刚的“林黛玉”、亲切包容的“贾母”等,都通过不同音乐主题呈现

于舞台之上。

作为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张庆善曾担心芭蕾语汇能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比如王熙

凤在小说中的出场,靠一句话就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舞剧怎么表现?再比如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

这段故事,舞剧怎么讲述?

“后来,主创们运用舞蹈语言、音乐、舞美等手段解答了我的疑惑。”张庆善看完演出后说,“王熙

凤出场时的场面、动作、音乐无一不体现了她的身份和性格。在宝黛共读西厢这一情节中,通过近景和远

景两个舞台把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这些手法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惊叹舞台艺术有别于

文学的艺术魅力。”

(摘编自郑娜《当芭蕾遇上中国古典名著,足尖红楼浪漫舞动》)

材料二:

在1800年左右,一批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红楼梦》绘画漂洋过海,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一

方面,这些《红楼梦》绘画必须具备一定数量,才能抵御历史长河的冲刷留存下来;另一方面,这些《红

楼梦》绘画必须具备相当高的质量,才能入得不同国别博物馆的法眼。这批海外《红楼梦》绘画珍藏,不

仅具有珍粹的艺术价值,鉴证了早期“中典西传”适应异质文化采用“归化”策略进行文化输出的特点,

更展现了中西文明的共通互鉴。

其中,法国《红楼梦》绘画珍藏于法国拉罗谢尔博物馆。这批画作为散页,共11幅,但笔者推测应有

240幅。这些绘画表现了后四十回内容,因此所据的应该是程本系统即120回。这H幅中常用两幅来表示

同一回内容,例如第3幅和第6幅表现了第62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和1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8幅和第10

幅表现了第87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所以根据对称性原则,120回篇幅应该是用240

幅画作表现。与此类似的收藏于旅顺博物馆的孙温《全本红楼梦图》,也是240幅。

法国拉罗谢尔红楼画艺术水平相当高超。常常结合书中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结局绘制陪衬物,表现出

对原文精深的理解。比如在黛玉葬花时,身边绘制两株松树,树皮斑驳苍老,松叶茂密青翠,看似无理,

细思意味深长。双木寓“林”姓,而挺直苍翠则是黛玉精神风貌的象征。柔弱和风骨是黛玉的一体两面,

黛玉虽有寄人篱下常常自伤“风刀霜剑严相逼”弱不胜衣的一面,但同时还有“不教污淖陷渠沟”的抗争

一面。法国拉罗谢尔红楼画既表现了她纤细的身形,又通过松树象征她孤标傲世的风骨,使得黛玉柔弱的

外表和对理想的坚持合而为一,避免了对黛玉葬花刻画流于哭哭啼啼和顾影自怜的片面性弊端。

法国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暗合西方艺术审美。众多“潇湘调鹦”给画中的黛玉都为“正面”,而法国

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中黛玉和紫鹃、雪雁都“背对”观众,或逗弄鹦鹉,或掀起帘子,沉浸在自己的小天

地中,并不与观众“交流”。这种构图方式暗合了“第四堵墙”的艺术美学理论。在19世纪民主主义美学

思想影响下的西方戏剧理论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戏剧在舞台上逼真地反映生活,并逐渐形成

了要在舞台上创造现实生活幻觉的戏剧观念,“第四堵墙”正是这一戏剧观念在演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这批诞生于19世纪被法国收藏的罕见红楼画,说明了早期“中典西传”的丰富性,不仅包括文本,还

包括画作。由于19世纪中西文明的交流,晚清画师或无意中暗合西方审美,或有意“归化”以实现有效传

播。海外馆藏红楼画作为独立于小说之外的艺术珍品,与西方19世纪“第四堵墙”的艺术理论等形成呼应,

折射了清代中西交流的盛况,为早期的“中典西传”提供了例证,构成了与“西典东渐”的双向文化互动。

(摘编自张惠《互通共鉴:法国珍稀馆藏红楼画探胜》)

材料三: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被多次改编为不同形式的舞台作品。2月10日至18日,中央芭蕾

舞团历时3年筹备的原创舞剧《红楼梦》在天桥剧场上演,在东西方艺术融合中,带观众重温红楼故事。

舞剧《红楼梦》主要围绕原著中宝黛感情与贾府兴衰展开,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宝钗进府、共读

西厢、黛玉葬花、宝玉挨打、怡红夜宴、抄家丢玉、调包成亲与黛玉焚稿断痴情等情节幻化成芭蕾舞的意

象化舞姿。

为了让观众进入古典意境,主创团队在视觉呈现上下了大功夫。序幕拉开,舞台上白茫茫一片,灯光

打亮处,身穿大红色斗篷的贾宝玉跪立在白色之上。《红楼梦》以贾宝玉踏上归隐之路作为开篇,舞台上,

一块长12米、宽9米的白色墙面悬置在中央,墙面中央最下端一个圆形孔洞,像是通往另一世界或红尘的

入口。跟随着宝玉的回忆,巨大的墙面慢慢翻转,背面竟是金红斑驳的颜色,荣国府簪缨世家的故事徐徐

开启。

首演场饰演林黛玉的是中芭首席演员邱芸庭,主要演员黎文韬、徐琰分饰贾宝玉与薛宝钗。邱芸庭的

表演最令人期待,也最让人感到惊喜,很多观众冲着她而来,当她穿起绿色斗篷点起足尖,观众感叹她的

形象与书中的林黛玉十分贴合,当她与“贾宝玉”在桃花下共读西厢,一次次托举寓意着二人感情的升温。

舞台之上既有水袖翩然,又有足尖飞舞,有芭蕾的优雅身姿,也有中国古典意蕴。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为《红楼梦》创作的音乐是明显的中国民族旋律,但他没有运用一件民族乐器,在

极高交响性的同时展现出中国色彩。他创作的荣国府主题层次丰富,在一派繁华中烘托多个红楼人物命运,

而“宝玉挨打”“贾府抄家”等音乐具有震撼力,和上半场“岁月静好”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芭蕾舞剧《红楼梦》突出的是物是人非、时空轮转的感受,舞美制作也与剧情紧密结合。舞台最前方

有一用红色细线框出的方格,将舞台前后分割成现实与虚幻,已走上归隐之路的宝玉在方格外回望昔日荣

国府繁盛景象,头戴簪缨的小宝玉在方格内投身祖母的怀抱,他们各自的舞蹈,形成了有与无、真与假、

虚与幻的交织。方格上还以书法字体点缀有“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的

红楼诗句,随着场景和灯光的变化,诗句中的部分词句投影到舞台后方的白色墙面上,充满留白意味。

就首演后观众反馈来看,观众对该剧的舞美灯光给出一致好评,开场时梦境和真实红尘之间的切换让

很多观众震撼。由于观众对《红楼梦》的故事较为了解,在后续的打磨中,主创团队不妨再“忍痛割爱”

删减些情节,强化芭蕾抒情性的特点,在主要人物的呈现上多给予一些独舞舞段,例如黛玉葬花与焚稿的

场景,独舞便于塑造她遗世而独立的形象。相对简洁而线条清晰的情节,也有利于未来芭蕾舞剧《红楼梦》

走出国门,让不熟悉原著的外国观众“入门”领略中国古典名著的风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西方的芭蕾艺术来表现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有着巨大的挑战性,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

有“两张皮”之嫌。

B.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这是让芭蕾的特色与中国舞的美感发生奇妙化学反应的重

要手段之一。

C.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的《红楼梦》绘画,是为数众多的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绘画损毁和散佚后,

漂洋过海留下的珍品。

D.法拉罗谢尔馆藏红楼画中黛玉和紫鹃、雪雁都“背对”观众的画法,是晚清画师有意“归化”西方审美

理论的创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文化艺术间的互通共鉴问题,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典西传”与“西典东渐”的

双向文化互动特征。

B.《红楼梦》的音乐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这仍然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使这部剧具

有鲜明的中国旋律。

C.芭蕾舞剧《红楼梦》运用丰富的芭蕾语汇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体现了舞台艺术有别于文学

的艺术魅力。

D.珍藏于法国拉罗谢尔博物馆的《红楼梦》绘画散页11幅,作者根据其绘画的内容并运用类比逻辑,推

测应有240幅。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红楼梦》绘画的描述不能表现对原文精深理解的一项是()

A.宝钗戏蝶中,绘有亭台和垂柳。

B.宝玉的房中绘制佛手。

C.抄捡大观园中,绘有“回避”“肃静”牌。

D.惜春在暖香坞下棋时,她的后方绘有大画屏。

4.“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假如你参加一个以“艺术创新”为主题的论坛,请根据材料,以《红楼梦》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2,B3.C

4.①在创造芭蕾舞剧《红楼梦》采用创新的叙述方式,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

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②《红楼梦》绘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这不仅具有珍粹的

艺术价值,鉴证了早期“中典西传”适应异质文化采用“归化”策略进行文化输出的特点,更展现了中西

文明的共通互鉴。

5.艺术创新是有必要的。①在创造芭蕾舞剧《红楼梦》时采用的叙述方式,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

间中自由表达,这就是艺术创新的表现;②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身份和性格,运用舞蹈语言、音乐、舞美

等手段完美的展现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③艺术创新中需要借助外物对原文精深的理解;④艺术创新在反

映生活的同时要结合西方艺术审美更好地展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是为数众多的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绘画损毁和散佚后,漂洋过海留下的珍品”错误。原文“一批不同材

质和画法的《红楼梦》绘画漂洋过海,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一方面,这些《红楼梦》绘画必须

具备一定数量,才能抵御历史长河的冲刷留存下来,另一方面,这些《红楼梦》绘画必须具备相当高的质

量,才能入得不同国别博物馆的法眼”可知,《红楼梦》绘画被珍藏并不是选项所说的内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使这部剧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错误。原文“《红楼梦》的音乐要想立得住,首先要和我们民族的审

美习惯紧密关联,这部剧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但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而是完全用西洋化的乐

队来表现中国音乐色彩”"可知,并不是前面的内容导致这部剧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绘有‘回避'‘肃静’牌"不能体现。原文“常常结合书中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结局绘制陪衬物,表

现出对原文精深的理解。比如在黛玉葬花时,身边绘制两株松树,树皮斑驳苍老,松叶茂密青翠,看似无

理,细思意味深长。双木寓“林”姓,而挺直苍翠则是黛玉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知,"回避“肃静”牌很

浅显易懂,并无精深之意。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材料一中创造芭蕾舞剧《红楼梦》采用“抽离一进入一再抽离”的叙述方式,避开叙事的束缚和演绎的案

白,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这体现了“越

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材料二中“一批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红楼梦》绘画漂洋过海,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这不仅具

有珍粹的艺术价值,鉴证了早期“中典西传”适应异质文化采用“归化”策略进行文化输出的特点,更展

现了中西文明的共通互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首先明确:艺术创新是有必要的。

材料一中在创造芭蕾舞剧《红楼梦》时采用的叙述方式,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这

就是艺术创新的表现;

材料一中“在宝黛共读西厢这一情节中,通过近景和远景两个舞台把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融合在一

起。这些手法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惊叹舞台艺术有别于文学的艺术魅力”,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身份和性

格,运用舞蹈语言、音乐、舞美等手段完美的展现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材料二中“常常结合书中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结局绘制陪衬物,表现出对原文精深的理解。比如在黛玉葬

花时,身边绘制两株松树,树皮斑驳苍老,松叶茂密青翠,看似无理,细思意味深长,双木“林”姓,而

挺直苍翠则是黛玉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知,艺术创新中需要借助外物对原文精深的理解;

材料二中“要求戏剧在舞台上逼真地反映生活,并逐渐形成了要在舞台上创造现实生活幻觉的戏剧观念,

第“四堵墙”正是这一戏剧观念在演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可知,艺术创新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要结合西方

艺术审美更好地展现。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审判(节选)

徐纪周朱俊懿

高启强蒙了,看着陌生的黄瑶,“瑶瑶……”

黄瑶喊道:“别叫我!你每次叫我的名字我都觉得恶心!我一直在等,等着你众叛亲离,等着你戴上

手铐的这一天!我要给我爸报仇!”

高启强苦笑着,任凭手上的血滴落在地上。高启强说道:“好吧,我认输。”

审讯室内,黄瑶被戴上手铐,控制在了审讯椅上。负责审讯她的有安欣、孙旭、方宁。

孙旭问:“黄瑶,几次通过举报平台向我们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都是你吗?”

黄瑶点点头。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黄瑶抬眼望着安欣:“我爸爸说过,这世上他只相信两个人,高启强和安欣,可他就是死在你们两个

手上的。”

安欣说道:“对不起,我当时想救他,没救下来。”

“对,你是警察,我爸爸是杀人犯,他受到惩罚,我不会怪你。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

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