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突破 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_第1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突破 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_第2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突破 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_第3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突破 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_第4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突破 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课时43精准断开句读

----以词突破,辅以句式

【复习任务】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2.利用排''同”聚“异”的解题原则突破难

点,做到精准断句。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提问方式命题特点

①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

2016—2022年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

有全国卷及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②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

2020—2022年所

一项是(3分)③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

有新高考卷

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知识图要】

T扣“境”H紧扣所断句子的上下文,把握大意

名代断句

虚词断句

、循“法)-句式断句

断排偶断句

句、对话断句

T避"套"H避免语言标志陷阱,加强对文意的精准理解

(用“巧”H排“同”聚“异”

活动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名代前后多联系

1.(2021・新高考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

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

对日:“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

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日:“然。”(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

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

1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

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

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答案B

解析“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以“故”字领起,是“强

宗室”的具体行为。“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皇再从三从弟及

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

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

“利”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

【参考译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起初,太上皇想加

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震慑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

即使是幼童也均被封为王,做王的有数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遍封皇族子弟为王,

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两汉以来

没有像现在这样多的。封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大量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

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是的。”

2.(2020・全国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安中)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

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

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

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

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答案A

解析“讼诸府”和“不胜考掠”的主语都是“民”,连续动作要断开;同时“不胜”不是

“没有胜利”之意,而是“禁受不住”之意,可排除B、D两项。由前文得知,王安中查访

并了解了其中的冤情,便释放了被抓的百姓,并治州府官吏之罪,所以“即出民”和“抵吏

2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罪”是在分述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A。

【参考译文】

(王安中)从秘书少监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兵晚上捉拿盗

贼,盗贼逃脱了,有个百姓受惊出门正好与士兵相遇,被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诉

讼,受不住残酷的拷打,于是无辜服罪。王安中调查到这个案件,审查后定为冤案,立即放

出这个百姓,治官吏之罪。

■方法点拨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可以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代词。如人名、

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吾、予、尔、汝、公、卿、

彼、此、之、其”等代词。因为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

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前后往往要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

基本上就可以断出句读了。

当名词作主语时,一定要关注前后主语的一致性与变化性。另外,要注意理解这些名词

的含义。如2021年新高考I卷第10题中出现的“上皇”是指唐高祖,而不是唐太宗,而“故

皇”则不是故去的皇帝,而是两个词,翻译为“所以”“皇帝”。

另外,如果两个名词连用,则中间可以断开。

常见的代词有三类: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予、我、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等。

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卿等。

第三人称:之、其、彼。

(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等。

(二)借助虚词定首尾

1.(2020・全国I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指传主王彪之)应有赦不。答日中兴以来郊祀

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

之(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

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

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

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

3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答案B

解析“愚意尝谓非宜”的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而

发问的,故其前应断开,排除C、D两项。“黎庶不达其意”,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

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

【参考译文】

这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朝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天下。王彪

之回答说:“自中兴以来,郊祀时常常会大赦天下,我私下里认为不合宜。为什么呢?老百

姓不明白郊祀时大赦天下的意义,将会认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

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简文帝就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

2.(2019・全国I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日夫鲁小国而有战胜

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

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

/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答案B

解析画波浪线句中的两个“则”领起下文的推论句或结论句,其前均应断开,据此排除C、

D两项;根据句子大意,应该是鲁君怀疑吴起,“疑”的主语是“鲁君”,“鲁君”前应断

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B。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吴起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

有人说:“鲁国是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

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起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罢免了吴

起。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德,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领,攻打秦国,攻克了五

座城池。

1方法点拨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

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虚词可以使前后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

4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以借助具体情

境去猜测,因而显得难度较大,运用虚词就可以使断句变得更为容易。常见的情况有:

类别常见例词断句技巧

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今、

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凡、且、窃、请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

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而、俄而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句末语气词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乎其后一般断开

感叹句末尾哉、夫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

疑问语气词

孰与、何如、奈何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贝h然则、或、况、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

于是、岂、岂非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不能

复音虚词

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点断

(三)固定句式要明确

1.(2021・全国乙)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目:“敕者出于一时之喜

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

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

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答案C

5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解析“多诈冒资荫”修饰前面的“选人”,”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的意思是皇上因很多

候选官员假冒资历和门荫,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有……者”的意

思是“有……的人”,为固定句式;“上欲杀之”的意思是皇上想要处死他,语意完整,故

“有……者”和“上欲杀之”之间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

【参考译文】

戴胄忠诚廉洁公正耿直,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很多候选官员假冒资历和门荫,

下令让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假冒之事被发觉的人,皇上想要处死他。戴

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生气地说:“你想遵守法律,却让我失

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产生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

信用的。皇上怨恨候选官员多有欺诈行为,所以想要杀掉他们,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

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指传主刘弘)之婿也。弘下教日:“夫统

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

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节选自《晋书•刘弘传》)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

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

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

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值与一国为任喏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

女婿/然后为政哉

答案B

解析“与天下一心”语意完整连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安……哉”是固

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参考译文】

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开导他说:“统率

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如果必须是婚姻亲戚才可

以任用,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

亲,按以往的制度我们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

H方法点拨

固定句式断句要求

为所...,受....于,见于...(被动句)前后可断,中间不断

6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奈.…•何,如...何,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

何以•,孰与...乎(固定句式)

...者,....也

与其“…,孰若...

...,抑(还是)....前后可断,中间须断

其.…其……也

非惟...,抑亦…“•(不只是...,而且是....)

(四)排偶句式要明辨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其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也是文言文

句式的一大特点。如果能分辨出这些特点,断句则相对容易多了。

(2020•天津)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

戒之,尚无坠厥初。(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答案A

解析通读句子,对比选项,可知“亦命也”与“命也”相照应,其前后均须断开,据此排

除C、D两项;“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结构一致,中间须断开,据此排除B项。

故选A„

【参考译文】

哎,做官做到公卿,是命;隐退成为农民,也是命,如果屈节以求富贵,出卖道德来谋

求利润,这是我们家深以为耻的。子孙后代要以之为戒,希望不要败坏最初的良好家风。

(五)对话标志灵活用

(2021•新高考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

舞/

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

舞/

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

7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舞/

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

舞/

答案C

解析“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中

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另外,“琨”是“蹴”的宾语,

“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也可据此排除B、D两项。故选C。

【参考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

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1方法点拨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日”“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

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日”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明辨句读。

不过,也有例外。"日”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海《核舟

记》:“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

“为、是”的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言”有七种情况,或表七种意思时,后面不可断开:①谈论;②记载;③告诉;④问;

⑤陈述;⑥说明;⑦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者“意思是”。

活动二排“同”聚“异”,突破难点

文言断句题是一种常规考题,综合性强。全国卷采用的是有语境选择型断句题,这种题

型需要掌握三个关键点:

1.联系语境,疏通文意。

在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断句前可翻译上下文,再据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果是记叙性文段,应首先弄清

讲了什么人、什么事、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如果是议论性文段,则应先弄清观点是什么、

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断句中,不少考生弄不清断句部分的大意,把其中的人名等专有

名词生生断开,这都是没有联系语境的缘故。联系上下文,起码要标清其中的人名、陈述对

象是谁、涉及哪些人物等。

2.排“同”聚“异”,突破难点。

四个选项中,先排查出哪些停顿是相同的,对此不必关注;再聚焦停顿不同的,重点思

8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考。

那些停顿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难点,且难点就那么一两处。对此,要有足够的突破方

法。先看看能否找到标志,如名词、虚词、句式的标志。能找到这些“路标”固然好,但这

类题中真正的难点往往不是靠寻找标志就能应付的,关键是揣摩语意,看看句子的陈述对象

是谁,句子之间、词语之间有怎样的意义关联,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其中如有小技巧的

话,那就是会抓谓语动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十分常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一

种主要成分。因此,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断句。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

先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前追主语,后问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如果句子里出现

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动词是连动式,则

不需要断开。也有少数句子没有谓语动词,而是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作谓语动词,断句

时要特别注意。最后,排除、选定。

3.选定答案,通过读一读、译一译来进行检验,确保正确。

1.(2020・全国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

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

逐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

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

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

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

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答案A

解析本处断句为记叙性质,宜首先考虑句子主语的一致性或变化。B项“士坐庭中噤/未能

言轼/宽其禁约”错。“士”是“坐庭中”“噤未能言”这两个行为的主语,而“(苏)轼”是

“宽其禁约”的主语。D项“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错。“使得尽技”的主语是

“(苏)轼”,“每摧辱举子”的主语是“巡铺内侍”。C项是B、D两项错误的叠加。故选A。

【参考译文】

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官身份入侍皇帝于延和殿,皇帝接着赐他银绯,升为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代理掌管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冻得说不出话来。苏轼

放宽那些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才能。巡视考场的宦官常折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

9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昧的个别词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2.(2018・全国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涣字稚子广汉工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

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部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

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邦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

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部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

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那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

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答案B

解析根据语意,“涣少好侠”是“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的意思,“(王)涣”是“少

好侠”的主语,语意连贯,中间不能断开;“尚气力”承前省略主语“王涣”,语意完整,

前面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敦儒学”中的“敦”是“重视”的意思,后面带宾语

“儒学”,中间不能断开;“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是并列关系,中间应分别断开,

据此排除A项。故选B。

【参考译文】

王涣宇稚子,是广汉郡邦县人。王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

仗义,崇尚武力,多次和强悍轻捷的少年往来。后来他改变操行,重视儒学,修习《尚书》,

诵读法律,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对豪强

大户也决不留情。

对点练案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来慨叹人生短促、人类渺小的句子是“

⑵《五石之瓠》中,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一是因为不能盛水,二是因为

⑶《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用“

”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10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答案(1)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3)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二、专项训练

(一)高考题练

2.(2021•全国甲)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

闾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日:“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

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

叟/阖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

叟/阖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

叟/阖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

叟/闿州人/请幸成都/

答案C

解析“入寇”是“入侵”的意思,“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断开,排除A、

D两项;“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阅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和“阅州人”均为

宾语,应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C。

【参考译文】

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害怕,召集群臣询

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阚州人,请求皇帝驾临成

都暂避。皇帝用这件事去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皇帝

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寇准说:“我想要找到

这个献策之人,斩杀他们,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中原罢了!”

3.(2019・全国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

幸爱(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11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答案C

解析画线句子是由两个分别以“贾生”和“吴廷尉”为主语的句子组成的,应在“吴廷

尉”前断开,排除A、D两项。“门下甚幸爱”明显不合事理;“门下”前省略了“于”,

作“召置”的补语,排除B项。故选C。

【参考译文】

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

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招来置于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

(二)模拟题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初,平原王(刘)翼既贬归河间,其父请分蠡吾县以侯之,顺帝许之。翼至壬志斜梁太后

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曹腾等闻之.

夜往说冀日:“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

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之变》)

A.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

B.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

C.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

D.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立志/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

答案A

解析“翼卒”是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子志”是同位语,作后句中“嗣”的主语,故应

在“子”前断开,排除C、D两项。“会”是副词,作“帝崩”的状语,故应在“会”前断

开,排除B项。故选A„

【参考译文】

起初,平原王刘翼被贬回河间以后,他的父亲河间王刘开请求分蠡吾县给刘翼,同时请

求封刘翼为侯,顺帝同意了。刘翼死后,他的儿子刘志继承侯爵,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嫁

给刘志为妻,(就征召刘志来京都洛阳,)刘志刚抵达夏门亭,就赶上皇帝去世,梁冀想拥立

刘志为帝。但众臣的意见都与梁冀不同,(梁冀)心里愤愤不满,但又无法强迫大家。曹腾等

人听说后,夜里前往梁冀那里游说:“将军几代都是皇亲国戚,又执掌国家大权,宾客遍布

天下,难免有些差错。清河王严厉明察,假如真立为帝,那么将军遭受祸难为期不远,不如

拥立蠡吾侯刘志,可以长久保全富贵。”梁冀认为曹腾等人说得很对。

12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日:“不如伐韩。”王曰:“请闻

其说。”对目:“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轩辕、维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

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

按图籍,扶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A.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B.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C.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D.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答案C

解析“二周之郊”是偏正结构,作“临”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知”

的宾语是“不救”,“九鼎宝器”作后面句子的主语,应在“不救”后断开,排除D项。故

选Co

【参考译文】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想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

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意听听你的意见。”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

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辕、维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

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

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

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

敢于违抗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贞观二年,王珪日:“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

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

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日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

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

A.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

己自励耳

B.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

己自励耳

C.太宗日/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

己/自励耳

D.太宗日/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

己自励耳

13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君无为则人乐”和“君多欲则人苦”结构一致,中间应断开,排除B、C两项;“抑

情损欲”是“所以”引导的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大肆征战,对内崇尚奢侈的宫室,人

力已经用尽,灾祸于是发生。他们难道就不想安定百姓吗?只是没有使用安定百姓的正确方

法。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经历过隋朝的弊病,知道用来改变它的办法。但是(这)

在开始容易,完成它却实在困难。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从而善始善终,才

能尽善尽美。”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

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诫自

己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

携其手而谓人日:“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

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

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竟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日:“请射取之。”晟乃

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

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

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咸萃。晟以牙中草秽,

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日:“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日:

“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

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选自《隋书•长孙晟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

B.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

C.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

D.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

答案B

解析“通敏”的意思是通达聪慧,“略”的意思是粗略、广泛,“书记”指书籍、奏记一

类的文字资料,据此可知,“通敏”与“略”之间应断开;“略涉书记”“善弹工射”语意

相关,结构对称,“书记”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人弗之识也”是宾语前置句,其

中“人”作主语,指人们,故“名”与“人”之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4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

B.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

C.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

D.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

答案C

解析就本题而言,寻找句子的主语和梳理句子的语意,是正确断句的关键。此句共有三个

主语:一是“摄图”,二是“诸子弟贵人”,三是“其弟处罗侯”。据此可知,画线句共包

括“摄图大喜,让各位子弟贵人都和他做朋友”“(各位子弟贵人)希望与他亲近,来学习弹

射的本事”“摄图的弟弟处罗侯名叫突利设,很得人心”三层意思。由此分析可知,C项断

句正确。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B.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C.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D.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答案C

解析“大业”是年号,“大业三年”是年号纪年法;“炀帝”是名词;“榆林”是地名;

“塞外”是名词,表示地点;“突厥”是名词,指突厥民族;“涿郡”是地名。结合上下文

可推知,句子的意思是“大业三年,炀帝巡幸榆林,想去塞外,布列军队耀武扬威,经过突

厥领地,到达涿郡”。根据句意可知,C项断句正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B.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C.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D.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答案B

解析此句共涉及三个陈述对象:一是“天子”,二是“诸侯”,三是“芜秽”。意思是“天

子所到之处,诸侯应亲自洒扫,清除御行道路,来表示极为尊敬之心。如今牙帐前杂草丛生,

我以为是留的香草呢”。此外,“幸”指皇帝亲临某地,其后应带表处所的词语,故“幸””所

在"中间不能断开。综合分析四个选项,B项断句正确。

【参考译文】

长孙晟字季晟,性情通达聪慧,广泛涉猎书籍、奏记一类的文字资料,善于弹射,起初

没什么名气,没有人赏识他。只有隋高祖一见他,就嗟叹不已,认为他与众不同,于是拉着

15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他的手对人们说:“长孙郎武艺超群,刚刚与他交谈,他又有很多奇策。未来的名将,难道

不是他吗?”

北周宣帝时,突厥的摄图请求与北周通婚,朝廷将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嫁给他。但北周与

摄图各自争着夸耀实力,精选骁勇之士来充当使者,(北周)于是派遣长孙晟作为汝南公宇文

神庆的副使,送千金公主到突厥王庭。前后(被派遣的)使者有数十人,摄图多不礼遇,唯独

对长孙晟特别喜爱,常常与他一起游猎,留他在突厥待了一整年。曾有两只雕飞着争肉吃,(摄

图)于是给长孙晟两支箭,对他说:“请射取它们。”长孙晟于是拉满弓纵马上前,正好赶上

两只雕因争抢食物纠缠在一起,于是一箭射穿两雕。摄图大喜,让各位子弟贵人都和他做朋

友,他们希望与他亲近,来学习弹射的本事。摄图的弟弟处罗侯名叫突利设,很得人心,而

被摄图忌恨,(于是处罗侯)密派心腹,偷偷地与长孙晟结盟。

大业三年,炀帝巡幸榆林,想去塞外,布列军队耀武扬威,经过突厥领地,到达涿郡。

因担心染干惊恐,先派遣长孙晟前往染干处喻示旨意,表达炀帝的意图。染干听了,便召集

所辖各部落,奚、室韦等部落几十个酋长都来了。长孙晟因考虑到牙帐前杂草丛生,想让染

干亲自除草,明示各部落,以显示炀帝的威望,于是指着牙帐前的草说:“这草根很香。”

染干马上去闻,说:“一点儿都不香。”长孙晟说:“天子所到之处,诸侯应亲自洒扫,清

除御行道路,来表示极为尊敬之心。如今牙帐前杂草丛生,我以为是留的香草呢。”染干于

是领悟说:“这是我的罪过。”

三、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

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日:“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

日:“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日:“有

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

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

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荀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日:“愿

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尊等

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

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而干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

不受地?从某至某,:春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日:

“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

使屈句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16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三年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旬及烈售、执珪七十余人,

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

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

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

则独行其道/

B.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

则独行其道/

C.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

独行其道/

D.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

独行其道/

答案C

解析“孟子曰”中“曰”提示后文是孟子说的话,是表对话的词语,故"日"后应断开,

排除B、D两项;“得志则……”与“不得志则”意思相对,句式对称,故“不得志”前要

断开,排除A项。故选C。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武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名,后加号

极繁,如汉以后有大将军、骤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

B.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如苏轼《方山子传》中“稍壮,折节读

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的“折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