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至爱亲情(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L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2)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

(3)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4)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

的诗句是:,=

(5)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o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y。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

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遵肃了,

我知道有些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

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

句地读下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yfi()定i|()肃蹊()跷忐t4()

(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知道”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撬动B.甜蜜C.太空D.秋天

(3)文段中提到的“船”是一种交通工具。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交通工具的一项是()(3分)

A.风正一帆悬B.马上相逢无纸笔C.单车欲问边D.闻道龙标过五溪

1

(4)以上文段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这部著作的原题是《》,

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书籍是《》。(3分)

3.综合性学习。(13分)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

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那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

一起来参加我们“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吧!

(1)活动一:请你在横线上写上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3分)

(2)活动二:研读下面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

事迹一: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

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管宁不受干

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

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事迹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伸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

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咸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

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

也就一清二楚了。

(3)活动三:你的朋友小军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网友,他想在寒假期间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你赞成他去吗?

说说你的理由。(6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1分)

老海棠树(节选)

2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

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

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

丫,一个净底带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

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

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

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

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

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

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喇啦——喇啦——”

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

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

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

——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

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根。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

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

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

——"(B)她名丁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

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

3

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

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文有删改)

4.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点词中住建丁个加以评析。(4分)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净底端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5.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6分)

6.阅读第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4分)

7.文章多处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请仿照示例,再举一处。(2分)

示例:前文: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

后文: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前文: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左右)(5分)

【二】(18分)

散步

龙应台①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

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

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

4

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家齐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

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

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

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

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

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

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

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

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唉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

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

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

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

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OO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

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

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5

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

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注释】龙应台: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9.“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段,概括回答。(3分)

10.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11.第⑪段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6分)

12.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5分)

【三】(16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目:“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目:“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

【乙】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6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太丘舍去去:

(3)尊君在不不:(4)学与诸小儿游尝: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5.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

16.【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它们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三、写作。(55分)

17.作文。(55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刻骨铭心,甚至

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

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的眼神?

请以《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600字左右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7

第二单元至爱亲情(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L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2)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

(3)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4)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

的诗句是:,=

(5)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o

【答案】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5)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

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

题时不能写错别字。一些字还是需要多加注意,比如“雁”、“涯”、“烽”等。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y0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

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遵肃了,

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8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

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

句地读下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yii()定遵()肃蹊()跷忐t©()

(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知道”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撬动B.甜蜜C.太空D.秋天

(3)文段中提到的“船”是种交通工具。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交通工具的项是()(3分)

A.风正一帆悬B.马上相逢无纸笔C.单车欲问边D.闻道龙标过五溪

(4)以上文段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这部著作的原题是《》,

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书籍是《》。(3分)

【答案】

(1)预jinqi忑

(2)A

(3)D

(4)朝花夕拾旧事重提鉴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预定:拼音为yiiding,预先规定或约定。

谨肃:拼音为jinsu,谨慎恭肃。

蹊跷:拼音为qiqiao,指奇怪、可疑,或不平正;又指花样、奥妙。

忐忑:拼音为tan优,心神不定。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性辨析。

“知道”的词性是动词。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名词;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解释。

9

A.“风正一帆悬”句意为: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写到了“船”;

B.“马上相逢无纸笔”句意为: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写到了“马”;

C.“单车欲问边”句意为: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写到了“单车”;

D.”闻道龙标过五溪”句意为: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没有写交通工具;

故选Do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文段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文中先写童年看赛会,然

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

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朝花

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

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3.综合性学习。(13分)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

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那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

一起来参加我们“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吧!

(1)活动一:请你在横线上写上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3分)

(2)活动二:研读下面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

事迹一: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

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管宁不受干

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

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事迹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伸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

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

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

也就一清二楚了。

(3)活动三:你的朋友小军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网友,他想在寒假期间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你赞成他去吗?

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案】

10

(1)示例: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2)示例:①“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志向不一致的人,我们应远离。

②患难之时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

(3)示例:小军,我觉得你不应该一个人去上海会见网友。因为你和这位朋友仅仅是网上认识而已,网上

的人和事比较复杂,你不能随意听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再说了,上海那么遥远,你一

个人出门父母会不放心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名言警句。结合自己的积累,写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即可。示例:世间最美好的

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表达。事迹一主要讲管宁因朋友的一二个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华

歆贪慕财富和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告诉我们: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

志向不一致的人,我们应远离。事迹二主要讲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此时一些平

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纷纷避而远之,唯有王质送行。范仲淹此时看清谁才是真正的朋友,正所谓患难之

时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据此作答即可。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类题,第一步先分析情景,表明看法。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首先要

礼貌地称呼对方(小军);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向他讲明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的不利因素,可从社会复杂,

存在安全隐患,父母担心等角度来思考。

如:小军,我不赞成你去上海见网友。因为现在的社会太复杂,连身边认识的人都存在安全隐患,更何况

是网上认识没见过面的?再说,你还是未成年人,一个人出门,父母也会担心的。所以我觉得你不应该一

个人去上海会见网友。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21分)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11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

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

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

丫,一个净底透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

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

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

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

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

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

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喇啦——喇啦——”

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

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

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

——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

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根。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

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

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

——"(B)她举,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

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

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

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2

(选文有删改)

4.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点词中住造:个加以评析。(4分)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净底端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孥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5.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6分)

6.阅读第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4分)

7.文章多处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请仿照示例,再举一处。(2分)

示例:前文: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

后文: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前文: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左右)(5分)

【答案】

4.示例(A)海底捞月:生动地表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示例(B)终于:足见奶奶低

头不语时间之久,体现了此刻奶奶非常惭愧、沮丧、失落的心理。

5.春:糊纸袋;夏:补花、洗菜;秋:扫院子、扫大街;冬:在灯下学习。

6.(1)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2)她想学点文化,跟上时代,有一份工作。

7.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

8.示例:“我”会为奶奶倒杯水,然后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跟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精神,她的

执着追求是给予“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解析】

【4题详解】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1)题从动作

描写的角度赏析。(2)句从副词的修饰作用角度分析即可。

点睛: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

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

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5题详解】

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解题时,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

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根据题目要求作适当的增减。本题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按照答题格

13

式和要求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记叙内容的概括,先找出记叙内容的六要素,然后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

果如何的方式组织语言,最后将与内容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去除就可以得到答案。

【6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

区,筛选有价值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本题“奶

奶”春天糊纸袋,夏天补花、洗菜,秋天扫院子、扫大街,冬天还要在灯下学习,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劳

动,是为多学点文化,能有一份工作。

【7题详解】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呼应”。呼应就是关联的意思。比如:开头和结尾都

写了同一个事物或内容,这就是呼应。也就是前面埋下伏笔,后面再次做出交代。依这个特点从文本中筛

选相关的信息作答即可。

【8题详解】

这是一道半主观性的试题,因为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所以在

写自己的做法一定要表现自己内心的歉意和愧疚之情。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二】(18分)

散步

龙应台①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

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餐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

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

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14

您的孩子:家萱家齐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

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

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

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

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

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

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

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

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

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

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

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

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OO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

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

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

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注释】龙应台: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9.“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段,概括回答。(3分)

10.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15

11.第⑪段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6分)

12.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5分)

【答案】

9.“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

10.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

11.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大意写出即可)

12.“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

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大意写出即可)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及概括文章内容。

“家萱”为了使母亲安享晚年,印了大大小小的海报,如:最亲爱的妈妈: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您的孩子:家

萱家齐家仁。在文章的第4小节,“我”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

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主要从词语的角度来进行。

甲句比乙句多了一个“小心地”以及“一张一张”,这个“小心地”“一张一张”更能细腻的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示例: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

心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分析。

“冬夜的街”和“犬吠声”这属于环境描写,此处的作用为: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

时难以言喻的痛处。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

本文花了大量的篇幅写了“我”和家萱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到了文章的结尾才写到“散

步”。这不是偏题,却恰恰能更能有效的表达本文的主题,更能体现出本文构思的独特性。示例:“散步”

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

得更巧妙。

16

【三】(16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目:“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

【乙】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一一(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太丘舍去去:

(3)尊君在不不:(4)学与诸小儿游尝: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5.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

16.【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它们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答案】

13.约定离开同“否”曾经

14.(1)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那些小朋友都争着跑去

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15.树在马路边,过往的人这么多,不是苦的话早被人吃光了,现在还有这么多,肯定是苦的。可以看出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16.【甲】文告诉了我们“信”和“礼”的重要性;【乙】文告诉了我们要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解析】

[13题详解】

1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

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3)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二

(4)句意: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尝:曾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换、补、

移”,重点词有:

(1)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2)诸:许多;竞走:争着跑去;唯:只。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根据【乙】文“树在道边而多子”可知,王戎认为李子树生长在路旁,但是却李子挂满枝头,若李子不是

苦的,肯定早就被过往的路人吃光了,因此王戎断定“此必苦李”;

由此可见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分析,能透过表面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聪明的孩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启示道理。

由【甲】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陈元方能

在他人面前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礼”和“信”的重视,这启示我们做人

要有礼节,待人接物以诚信为本。

根据【乙】文“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