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等位基因aB.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C.基因突变都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不是通过基因突变获得的。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答案:A解析:基因重组的发生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有关。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同卵双生个体的基因型相同,其性状差异与环境条件或突变有关,与基因重组无关。3.二倍体水毛茛细胞核内的黄花基因q1丢失3个相邻的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B.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q2的长度比q1短C.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未发生改变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它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分离,故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突变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如果发生的是隐性突变,或基因突变发生在叶片或根细胞中,水毛茛的花色性状是不会发生改变的。4.下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a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答案:C解析: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图b代表的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该生物是单倍体;如果图b代表的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该生物是三倍体。图c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该细胞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图d细胞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雄性配子或雌性配子发育而成的。5.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一般均为纯合子)变为突变型。让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A.显性突变B.隐性突变C.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 D.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由于野生型雄鼠为纯合子,而突变型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F1的雌、雄鼠中出现了两种性状,所以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即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发生突变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6.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玉米籽粒播种于肥沃的土壤中,植株穗大粒饱,播种于贫瘠的土壤中,植株穗小粒瘪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C.生活在野外的棕色猕猴群体中出现了白色猕猴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答案:C解析:A项中出现的差异与生长环境有关,属于不遗传的变异。B项中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属于基因重组。D项中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属于染色体变异。C项中白色猕猴的出现为基因突变所致。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后,若碱基增添或缺失,则基因数也增加或减少C.三倍体无子西瓜无法产生后代,这种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答案:D解析: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等位基因,基因数目不变。三倍体无子西瓜形成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8.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是由致病基因的存在而引起的疾病B.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有时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作出判断C.人类红绿色盲在遗传上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即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她的儿子,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传给他的女儿D.父母都是甲种病患者,他们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不考虑基因突变情况),据此可以推断,甲种病的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答案:B解析: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基因突变一般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但是镰状细胞贫血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作出判断。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父母患病,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该病既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9.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图乙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图丙表示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D.图丁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目变异答案:D解析:图甲中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图乙中的染色体变异属于易位;图丙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图丁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只是有2条相同的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10.在分组开展人群中红绿色盲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时,正确的做法是()A.在某个典型的患者家系中调查,以计算发病率B.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患者应足够多C.调查发病率时,应保证样本足够大且性别比例相当D.若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应舍弃答案:C解析:调查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个体应足够多。若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也不应舍弃。11.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的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答案:A解析:三倍体香蕉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其变异的来源不可能是基因重组。12.某夫妇中,丈夫患有某种遗传病,其父母和妻子均正常,但妻子的母亲也患有该遗传病。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可以排除丈夫患细胞质遗传病和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性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丈夫家族中女性患病风险较高C.若丈夫有一个患同种遗传病的妹妹,则这对夫妇生下患该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4D.可以通过观察该男子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装片判断该病是否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B解析:已知丈夫患有某种遗传病,他的母亲正常,且妻子正常,但妻子的母亲患有该病,说明该病不是细胞质遗传病,也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丈夫患病,但其父母正常,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若丈夫有一个患同种病的妹妹,因其父母正常,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因此丈夫的基因型为aa,妻子的基因型为Aa,则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最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13.豌豆的高产与抗病基因分别用A、B表示。为了培养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病豌豆植株,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育种图解,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基因的自由组合仅发生在图示Ⅰ、Ⅳ过程中B.图中Ⅰ、Ⅱ、Ⅲ属于单倍体育种,Ⅲ过程所获得的豌豆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C.图中Ⅲ、Ⅳ过程均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Ⅳ过程得到的是四倍体高产抗病豌豆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Ⅰ过程是减数分裂,Ⅱ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Ⅲ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正常的二倍体,Ⅳ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四倍体。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中Ⅰ、Ⅱ、Ⅲ属于单倍体育种,Ⅱ过程所获得的豌豆植株为单倍体,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Ⅳ过程得到的是四倍体高产抗病豌豆,但不能稳定遗传。14.2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2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A.人工诱变育种 B.多倍体育种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答案:D解析:人工诱变育种有很大的盲目性。多倍体育种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育种操作复杂。杂交育种则只需双亲杂交后,F1自交,即可在F2中直接选育出所需的新品种(aabb),育种周期短,且操作简便。15.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是二倍体(2n=32),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n=1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雌蜂体内所有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B.雄蜂是单倍体,因此高度不育C.由于基因重组,1只雄蜂可以产生多种配子D.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雌蜂体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是单倍体,但可以产生生殖细胞,B项错误。1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配子,C项错误。雄蜂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D项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下图是具有2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的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的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5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2D.Ⅲ9与Ⅲ10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答案:BD解析:只分析甲病,Ⅰ1与Ⅰ2患病,Ⅱ5正常,说明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分析乙病,Ⅰ1和Ⅰ2正常,Ⅱ4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AaBb,Ⅱ5不患甲病和乙病,其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Ⅱ7为纯合子且不患病,基因型为aaBB,Ⅱ6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则Ⅲ10的基因型是aaBB的概率是2/3,是aaBb的概率是1/3。Ⅲ9患乙病而不患甲病,则Ⅲ9的基因型是aabb,其与Ⅲ10结婚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是(1/3)×(1/2)=1/6,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6)×(1/2)=5/12。17.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B.解离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C解析: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现象。卡诺氏液是固定液。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都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18.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与人体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减小或丧失有关。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A。下表显示了酶A与酪氨酸酶的氨基酸数目存在差异时可能出现的4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①②③④酶1.1110.9患者患白癜风面积比例/%3020105A.①④中碱基的改变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B.②③中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对应的m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也不会改变C.①使tRNA种类增多,④使tRNA数量减少,②③中tRNA的数量没有变化D.①④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的位置改变答案:ABC解析: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表达产物变为酶A,说明只是该基因内部结构改变,整个DNA分子上基因的数量和位置都没有改变,所以这种碱基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则转录产生的m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必然改变。同一tRNA可多次使用,其数量不会随基因中碱基的改变而改变。根据表中①④数据分析,突变后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改变,说明合成酪氨酸酶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的位置可能发生了改变。19.将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得到它们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品系乙植株自交后代全为显性性状B.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D.品系甲植株作父本、品系乙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是三倍体答案:ABC解析:品系甲和品系乙都为杂合子,自交后代都出现性状分离。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在自然状态下,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仍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和四倍体。品系甲植株作父本、品系乙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是三倍体。20.玉米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R和基因r可能出现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的细胞的两极B.基因R可以突变成基因r,基因r也可以突变成基因RC.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都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一株处于开花期的杂合玉米个体中,含基因R的精子数=含基因r的精子数=含基因R的卵细胞数=含基因r的卵细胞数答案:AB解析:若发生基因突变或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互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基因R和基因r可出现在细胞两极。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开花期,玉米卵细胞的数量远远小于精子的数量。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21.(10分)下图表示利用纯种抗叶锈病(A表示抗叶锈病基因)的山羊草与近缘纯种二倍体黑麦培育抗叶锈病的黑麦新品种的过程(图中仅表示了与育种有关的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1)山羊草与黑麦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高度不育,原因是。①过程中需要用(试剂)处理杂种植株的,以获得可育植株甲。

(2)已知图示变异不影响植株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则②过程可以采取的育种措施或方法有、。

(3)图示育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异。植株甲的体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

答案:(1)杂种植株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秋水仙素幼苗(2)连续自交并进行筛选单倍体育种(3)数目和结构4解析:(1)山羊草与黑麦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的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不能联会,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高度不育。①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该过程中需要秋水仙素处理杂种植株的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这样可以获得可育植株甲。(2)已知图示变异不影响植株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要利用丙培育出丁,可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或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3)图示育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①过程)和结构(甲→丙过程中)的变异。植株甲的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称为异源四倍体。22.(11分)石刁柏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在某野生型窄叶种群中偶见几株阔叶芦笋(芦笋是石刁柏的幼苗),雌雄株都有。回答下列问题。(1)仅从染色体分析,雄性石刁柏产生的精子类型有种,比例为。

(2)有人对阔叶芦笋的出现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二是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多倍体。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鉴定阔叶芦笋出现的原因。(3)现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选用多株阔叶雌雄株进行交配,并统计后代的表型。若,则阔叶芦笋的出现为所致。

若,则阔叶芦笋的出现为所致。

(4)现已经知道阔叶是显性突变所致,由于雄株芦笋产量高于雌株,养殖户希望在幼苗期就能区分雌雄,为了探求可行性,求助于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先用多株野生型雌石刁柏与阔叶雄株杂交,你能否推断该技术人员做此实验的意图。若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养殖户的心愿就可以实现。

答案:(1)21∶1(2)取野生型植株和阔叶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分别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阔叶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则说明阔叶芦笋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否则为基因突变(3)后代出现窄叶显性突变后代都为阔叶隐性突变(4)通过该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阔叶的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后代雌株都为阔叶,雄株都为窄叶解析:(1)由于石刁柏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雄性植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为2种,即X∶Y=1∶1。(2)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因此,区分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取野生型植株和阔叶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分别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阔叶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则说明阔叶芦笋(石刁柏的幼苗)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否则为基因突变。(3)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刁柏雌雄株相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窄叶,则阔叶植株的出现为显性突变所致;若杂交后代都为阔叶,则阔叶植株的出现为隐性突变所致。(4)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雄株全为窄叶,雌株全为宽叶,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雌雄株均有宽叶和窄叶,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该技术人员做此实验的意图是通过该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阔叶的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23.(12分)科学家发现一类“杀配子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理由是。

(2)由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未导入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正常。但是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这是因为这些配子中。但是另有一部分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变异。

(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填“能”或“不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的不同,首先要用培养基对这两类配子进行离体培养,对其处于期的愈伤组织细胞进行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

答案:(1)可遗传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增加(1A)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2)含有杀配子染色体(或含有1A染色体)结构(或缺失、易位)(3)能有丝分裂中解析:(1)正常六倍体小麦有42条染色体,而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染色体数目为43条,即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图中可育配子①的染色体组成为21W+1A,正常小麦产生的配子为21W,因此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的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42W+1A,其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则A染色体将随机分配在细胞的一极,因此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即一半配子中含有A染色体。但是另有一部分不含A染色体的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结构(或缺失、易位)变异。(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的不同,可以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愈伤组织细胞进行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24.(12分)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病调查的问题。(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

(2)为了解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发病率,某班同学在全校学生及其家庭中展开调查,应选择的遗传病是(填“原发性高血压”或“苯丙酮尿症”)。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如何处理调查结果?(3)马方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小组同学对某女性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调查后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在方框中绘制该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姐姐弟弟某女性正常患者患者正常患者患者正常正常患者通过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马方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

答案:(1)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苯丙酮尿症汇总各小组的调查数据求出发病率,对该遗传病的系谱图进行分析(或对患病家族进行分析)(3)如下图所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解析:(1)人类遗传病有三大类,即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病,苯丙酮尿症为单基因遗传病,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发病率时应选择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最后汇总各小组的调查数据;而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在家系中调查,根据患者家庭的患病情况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并进行推理分析。(3)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Ⅰ代,父母为第Ⅱ代,姐姐、弟弟及该女性为第Ⅲ代,根据表中的性状绘制遗传系谱图。根据父母患病,而姐姐正常,推测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5.(10分)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如有一种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体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时缺失的植株称为缺体)。

(3)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亲本实验结果6号单体(♀)×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