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历史(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稽”,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3.王谢是南北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空前强化C.世家大族趋于消失D.政权基础发生变化4.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5.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农民地位不断降低6.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映了宋代A.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

B.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削弱C.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D.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7.某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9.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江南五万九千家“富户”迁到首都,他们的土地则转变为“官田”,由政府分租给农民耕种。此举的主要作用是A.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B.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C.将地方财政权集中于中央政府D.有效的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10.两宋时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11.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12.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B.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C.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D.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13.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A. 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B. 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C.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 D. 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14.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15.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16.下表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B.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C.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D.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17.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

B.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C.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

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18.“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19.下表是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年份棉织品棉花面粉交通器材机械191310.30.51.80.81.419361.53.80.55.66.4轻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重工业发展迅速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20.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建设,颇有进步,。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皆最近五年成立。”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A.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C.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21.1937~1946年,(如预租和押租),同时规定最高地租额不得超过土地正产物的37.5%,并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原则。这些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A.奠定了抗日胜利的物质基础 B.调动全民抗战的热情C.宣传了中共的社会经济政策 D.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23.“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

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B.

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

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24.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这反映了A.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25.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A.公民不具有实际权利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D.民主限制个人自由26.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使国王“统而不治”C.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D.建立了责任内阁制27.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人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28.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D.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2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二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C.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30.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A.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B.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C.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出大量商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纵观整个中国法制史,对于知识产权问题,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中国历朝法典曾通过法令限制使用某些特殊标志,但主要是与皇族和官府联系在一起的标记(诸如五爪的龙)。对于涉及民间工商业知识产权的纠纷,百姓主要求助于地方官,并非基于“父母官”指明这种仿制为非法,而是靠恳请其防止不——摘编自安守廉《知识产权还是思想控制:对中国古代法的文化透视》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正式引入中国。1912年颁布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194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专利法》等文件推动着我国专利法律制度逐步走向成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7%,知识产权的范围逐渐扩大。目前,中国已参加了有关专利方面的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摘绾自蒋志培《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古代相比中国近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发生的变化及影响。(13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8分)

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历史(文)答案选择题:15CCDCB610ADDBA1115CDBAC1620DADAB2125BBACD2630CBBDC31.(1)特点:官方以法律手段保护,民间靠官府调节;家族内保护;没有形成专门的法律;对民间知识产权不够重视;主要服务于专制统治。(6分)原因:①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②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