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内审作业指导书TOC\o"1-2"\h\u32416第1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概述 341061.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定义与作用 3247151.1.1定义 3300791.1.2作用 395171.2认证标准与流程 412081.2.1认证标准 4112051.2.2认证流程 428993第2章内部审核准备 435422.1审核计划与方案编制 4230842.1.1确定审核范围与目标:明确本次内部审核的具体范围,包括涉及的部门、过程和活动,以及预定的审核目标。 549512.1.2制定审核计划:根据确定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审核时间、地点、方法、审核员分配等。 5163832.1.3编制审核方案:根据审核计划,编写具体的审核方案,明确各审核项目的检查内容、方法、标准和要求。 5229082.2审核资源准备 5304252.2.1文档资料准备:收集和整理与审核范围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报告等资料,以便于审核员查阅。 5186172.2.2审核工具与设备:准备所需的审核工具和设备,如检查表、录音笔、照相机等,保证其正常运行。 5242922.2.3人力资源准备:确定参与审核的内部资源,包括审核员、相关领域专家等,并明确各自职责。 571502.3审核团队组建与培训 5157092.3.1组建审核团队:根据审核计划,选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员工组成审核团队,并指定团队负责人。 525242.3.2审核员选拔与培训:对审核团队成员进行选拔,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审核知识和技能。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审核员的专业能力。 588732.3.3明确审核分工:根据审核方案,明确各审核员的职责和分工,保证审核工作的高效进行。 5274742.3.4审核前沟通:在审核前,组织审核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保证大家对审核目标、计划、方案和分工等方面达成一致,提高审核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 528248第3章内部审核实施 5193793.1审核启动会议 5184413.1.1目的与意义 5324553.1.2会议议程 5236793.1.3参会人员 6281463.2现场审核方法与技巧 6267413.2.1审核方法 682643.2.2审核技巧 699643.2.3审核程序 6235743.3审核发觉与证据收集 699923.3.1审核发觉 6301633.3.2证据收集 6280883.3.3证据整理与分析 616293第4章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整改 6106854.1不符合项判定与记录 6260594.1.1不符合项判定 6135164.1.2不符合项记录 7101674.2整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7130244.2.1整改措施制定 768124.2.2整改措施实施 7268684.3整改效果的跟踪与验证 7188694.3.1整改效果跟踪 7283544.3.2整改效果验证 827037第5章内部审核报告编写 8151585.1审核报告结构与内容 8162255.1.1报告封面 8188655.1.2报告摘要 885065.1.3目录 8180175.1.4引言 8261345.1.5审核发觉 9251275.1.6审核结论 95945.1.7附件(如有) 9130325.2报告编制要求与注意事项 9172335.2.1报告编制要求 9274585.2.2注意事项 926846第6章管理层评审 10196976.1评审输入与输出 1047216.1.1评审输入 1049806.1.2评审输出 10265806.2评审过程与决策 10165546.2.1评审过程 10245076.2.2评审决策 1117276第7章改进措施的策划与实施 11236277.1改进措施的制定 11288927.1.1风险评估与机会识别 11216657.1.2改进目标的确立 11188377.1.3改进措施的策划 11153277.1.4审批与传达 1171067.2改进活动的实施与监控 1164687.2.1改进活动的实施 11176457.2.2过程监控 1287917.2.3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12169237.3改进效果的评估 12284717.3.1评估方法与指标 12259447.3.2评估过程 12252217.3.3评估结果的运用 1211507.3.4持续改进 1227014第8章持续改进机制 12213188.1持续改进策略与计划 1277908.1.1改进策略 12273748.1.2改进计划 12261038.2改进项目的跟踪与管理 13214918.2.1改进项目的识别与立项 13109238.2.2改进项目的实施与监控 13191188.2.3改进项目的验收与评价 13111518.2.4改进项目的持续优化 1332221第9章认证准备与申请 13166559.1认证申请与资料准备 13159589.1.1认证申请 13210809.1.2资料准备 1444759.2认证机构选择与沟通 14180589.2.1认证机构选择 14256399.2.2沟通与协调 1422626第10章认证审核与监督 151898810.1认证审核过程与要求 151031710.1.1认证审核流程 152217210.1.2认证审核要求 15205610.2监督审核与再认证 161521410.2.1监督审核 16516710.2.2再认证 16492910.3认证证书的管理与维护 16366410.3.1认证证书的发放 16417610.3.2认证证书的维护 17第1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概述1.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定义与作用1.1.1定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相关国际或国家标准,对企业建立和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评审和认可的过程。这一过程证实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具备持续稳定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1.1.2作用(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使企业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2)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认证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拓展市场。(3)降低贸易壁垒: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际贸易中减免关税、消除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4)增强客户信心:认证结果可为客户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提供参考,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1.2认证标准与流程1.2.1认证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依据的标准主要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国际标准,以及各国国家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审核准则。1.2.2认证流程(1)认证申请:企业向认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2)审核准备:认证机构对企业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确定审核范围和审核计划。(3)现场审核:审核组按照审核计划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现场审核,包括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员工访谈等。(4)审核报告:审核组根据审核结果编写审核报告,提出不符合项和改进建议。(5)整改及验证:企业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认证机构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6)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报告和整改验证结果,作出认证决定。(7)颁发证书:对于通过认证的企业,认证机构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8)监督审核: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进行定期监督审核,保证其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第2章内部审核准备2.1审核计划与方案编制2.1.1确定审核范围与目标:明确本次内部审核的具体范围,包括涉及的部门、过程和活动,以及预定的审核目标。2.1.2制定审核计划:根据确定的审核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审核时间、地点、方法、审核员分配等。2.1.3编制审核方案:根据审核计划,编写具体的审核方案,明确各审核项目的检查内容、方法、标准和要求。2.2审核资源准备2.2.1文档资料准备:收集和整理与审核范围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报告等资料,以便于审核员查阅。2.2.2审核工具与设备:准备所需的审核工具和设备,如检查表、录音笔、照相机等,保证其正常运行。2.2.3人力资源准备:确定参与审核的内部资源,包括审核员、相关领域专家等,并明确各自职责。2.3审核团队组建与培训2.3.1组建审核团队:根据审核计划,选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员工组成审核团队,并指定团队负责人。2.3.2审核员选拔与培训:对审核团队成员进行选拔,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审核知识和技能。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审核员的专业能力。2.3.3明确审核分工:根据审核方案,明确各审核员的职责和分工,保证审核工作的高效进行。2.3.4审核前沟通:在审核前,组织审核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保证大家对审核目标、计划、方案和分工等方面达成一致,提高审核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第3章内部审核实施3.1审核启动会议3.1.1目的与意义介绍内部审核的目的、意义、范围及预期目标。明确审核团队成员及其职责。保证被审核部门了解审核过程及要求。3.1.2会议议程按时召开审核启动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审核计划、审核流程、各部门职责及配合要求。3.1.3参会人员审核组长、审核员、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保证参会人员了解会议内容并签字确认。3.2现场审核方法与技巧3.2.1审核方法采用抽样检查、现场观察、访谈、文件审查等方法进行审核。结合实际工作,灵活选用合适的审核方法。3.2.2审核技巧倾听、提问、观察、分析、沟通等技巧。关注关键过程、重点环节,识别潜在问题。3.2.3审核程序按照审核计划进行现场审核。保证审核过程客观、公正、全面。3.3审核发觉与证据收集3.3.1审核发觉记录审核过程中发觉的不符合项、潜在问题及优势。对发觉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3.3.2证据收集收集与审核发觉相关的证据,包括文件、记录、照片等。保证证据充分、可靠、真实。3.3.3证据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审核报告。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编写审核报告,保证报告内容准确、完整。第4章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整改4.1不符合项判定与记录本节主要阐述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如何对不符合项进行判定和记录。4.1.1不符合项判定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潜在不符合项,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判定:a)是否违反了国家标准、行业规定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b)是否对产品或服务质量造成或可能造成影响;c)是否对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产生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4.1.2不符合项记录判定为不符合项的问题,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记录:a)记录不符合项的详细描述,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部门及人员等;b)记录不符合项的性质、类别、等级及产生的原因;c)记录发觉不符合项的来源,如内部审核、顾客投诉、过程监控等;d)记录不符合项的发觉者及发觉时间。4.2整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本节主要介绍针对不符合项,制定和实施整改措施的方法。4.2.1整改措施制定针对不符合项,应制定以下整改措施:a)分析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找出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b)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c)整改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保证实施后能有效解决问题。4.2.2整改措施实施整改措施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要求:a)责任部门应按照整改措施计划,认真组织整改工作;b)责任人应加强对整改过程的跟踪,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c)整改过程中,如需调整整改措施,应及时汇报并经批准。4.3整改效果的跟踪与验证本节主要讲述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与验证的方法。4.3.1整改效果跟踪整改措施实施后,应进行以下跟踪:a)检查整改措施是否按照计划完成;b)评估整改措施实施后,不符合项是否得到解决;c)分析整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4.3.2整改效果验证整改效果验证应包括以下内容:a)对整改后的结果进行验证,确认不符合项是否已得到纠正;b)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保证问题不再重复出现;c)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体系要求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第5章内部审核报告编写5.1审核报告结构与内容5.1.1报告封面报告封面应包含以下内容:a)企业名称;b)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如适用);c)内部审核报告;d)报告编号;e)报告日期;f)审核部门及负责人。5.1.2报告摘要报告摘要应简要描述以下内容:a)审核目的和范围;b)审核依据;c)审核日期;d)审核发觉的主要问题;e)审核结论。5.1.3目录列出报告各章节标题及页码。5.1.4引言简要介绍以下内容:a)审核背景;b)审核目标;c)审核范围;d)审核方法。5.1.5审核发觉详细描述以下内容:a)审核过程中发觉的不符合项及问题;b)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c)影响范围及潜在后果;d)采取措施及建议。5.1.6审核结论描述以下内容:a)审核目标的实现情况;b)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c)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5.1.7附件(如有)包括以下内容:a)审核计划;b)审核签到表;c)审核检查表;d)其他支持性文件。5.2报告编制要求与注意事项5.2.1报告编制要求a)报告内容应真实、客观、全面,不得有虚假、误导性陈述;b)语言表述清晰、简洁,逻辑性强;c)采用规范的图表、符号、计量单位;d)报告中所引用的数据、资料应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e)报告格式统一,字体、字号、行间距等应保持一致;f)报告应签署审核员及审核部门负责人姓名,注明报告日期。5.2.2注意事项a)遵循企业内部保密规定,保证报告内容不涉及商业秘密;b)在报告中发觉的问题应具体、明确,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述;c)审核结论应基于事实,避免主观臆断;d)报告中提出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e)注意保存报告及相关资料,以备后续跟踪审核及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使用。第6章管理层评审6.1评审输入与输出6.1.1评审输入管理层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1)内部审核报告,包括审核发觉、不合格项及改进措施建议;(2)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及改进措施;(3)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4)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5)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6)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7)改进的建议。6.1.2评审输出管理层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1)改进措施的决定和实施计划;(2)资源需求的决策;(3)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结论;(4)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机会的识别;(5)对顾客满意度趋势的分析及改进措施;(6)对内、外部因素变化的应对策略;(7)对风险和机遇的评估及应对措施。6.2评审过程与决策6.2.1评审过程管理层评审过程应包括以下环节:(1)收集和整理评审输入信息;(2)组织管理层评审会议,保证相关管理层人员参加;(3)分析评审输入,讨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4)制定并决策改进措施和实施计划;(5)记录评审过程和决策内容。6.2.2评审决策管理层评审的决策应包括以下方面:(1)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确认;(2)对已识别的不合格项和改进措施的决定;(3)对资源的需求和分配决策;(4)对改进措施的责任分配和实施时间表;(5)对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决策;(6)对风险和机遇的应对策略及责任分配。第7章改进措施的策划与实施7.1改进措施的制定7.1.1风险评估与机会识别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组织应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顾客反馈、过程监控等渠道,系统性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和不一致。针对识别出的问题,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改进的优先级和关键改进点。7.1.2改进目标的确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高产品质量、过程效率、顾客满意度等方面。改进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可实现性和时限性。7.1.3改进措施的策划针对每个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应具体、明确,涵盖所需资源、责任部门、责任人、实施时间表等要素。7.1.4审批与传达改进措施制定完成后,需提交给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将改进措施传达给相关人员,保证各级人员了解并执行改进措施。7.2改进活动的实施与监控7.2.1改进活动的实施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改进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责任人要求进行,保证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7.2.2过程监控在改进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改进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改进活动按计划进行。监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进度、资源使用、问题解决等。7.2.3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收集与改进活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于评估改进效果和调整改进措施。7.3改进效果的评估7.3.1评估方法与指标制定改进效果的评估方法,明确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应与改进目标相对应,具有可测量性。7.3.2评估过程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7.3.3评估结果的运用根据评估结果,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判定。对于已达到预期效果的改进措施,总结经验,纳入管理体系;对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改进措施,分析原因,调整策略,重新实施。7.3.4持续改进改进效果的评估应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组织应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组织整体绩效。第8章持续改进机制8.1持续改进策略与计划8.1.1改进策略本节概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持续改进的策略,旨在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a)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模式,持续优化体系流程。b)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持续改进的认识和技能水平。c)设立专门的持续改进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改进活动。8.1.2改进计划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制定以下持续改进计划:a)制定年度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责任人和时间表。b)对现有流程、制度进行评审,识别潜在的改进机会。c)定期收集内部、外部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的依据。d)结合内、外部审核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8.2改进项目的跟踪与管理8.2.1改进项目的识别与立项针对识别出的改进机会,进行以下操作:a)分析改进项目的可行性,包括经济效益、实施难度等方面。b)确定改进项目,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期效果等。c)成立项目组,指定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8.2.2改进项目的实施与监控在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a)按照项目计划,分阶段推进项目实施。b)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跟踪项目进度,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c)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评估改进效果。8.2.3改进项目的验收与评价改进项目完成后,进行以下工作:a)组织项目验收,确认改进项目达到预期目标。b)对改进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c)将改进成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对相关流程、制度进行更新。8.2.4改进项目的持续优化根据改进项目的实施情况,持续进行以下工作:a)对已实施的改进项目进行跟踪,保证改进效果的持续稳定。b)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改进项目进行二次优化。c)定期对改进项目进行回顾,总结改进经验,为后续改进活动提供参考。第9章认证准备与申请9.1认证申请与资料准备9.1.1认证申请在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内部审核工作后,组织应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认证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a)组织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b)申请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版本;c)体系覆盖的产品或服务范围;d)申请认证的类型,如初次认证、扩大认证范围等;e)申请日期。9.1.2资料准备组织在提交认证申请前,应准备以下资料: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政策、程序、作业指导书等;b)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纠正措施报告等;c)体系运行记录,如过程控制记录、监测测量记录等;d)组织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清单;e)认证机构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9.2认证机构选择与沟通9.2.1认证机构选择组织在选择认证机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认证机构的资质和信誉;b)认证机构的审核范围和审核经验;c)认证费用和服务水平;d)认证周期和认证证书的有效性;e)认证机构的地理位置和沟通便利性。9.2.2沟通与协调组织在选定认证机构后,应与认证机构进行以下沟通与协调:a)确认认证申请事项,包括认证范围、认证费用等;b)协商确定审核日期和审核计划;c)提供认证所需的资料,并与认证机构就资料准备工作进行沟通;d)了解认证审核的具体流程和审核要求;e)保证认证过程中双方的有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注意:在认证准备与申请过程中,组织应保证所有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严格遵守认证机构的审核要求,为顺利通过认证审核奠定基础。第10章认证审核与监督10.1认证审核过程与要求10.1.1认证审核流程本节主要介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流程,包括审核前准备、现场审核、审核报告编制和审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新能源汽车分期付款贷款协议书3篇
- 2025版个人房产买卖合同风险评估范本2篇
- 2025版个人房产买卖合同附土地使用协议
- 2025版托育中心拖育综合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合同3篇
- 2025版数据录入与云端数据同步维护服务协议3篇
- 2025-2030全球微电脑注药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度个人对个人短期投资借款合同
- 2024年民法典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共50题)
- 2025年度水电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承包协议4篇
- 2025年度钢材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合同样本
-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初中语文2022-2024年三年中考真题汇编-学生版-专题08 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数学寒假作业(十二)
- 山西粤电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 医疗行业软件系统应急预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精密板料矫平机 第2部分:技术规范》
-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TQGCML 2624-2023 母婴级空气净化器 洁净空气和净化等级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