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同步课时作业(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化1.据《申报》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各地发给孙中山的贺电、函札中,或称“大总统陛下”,或有“恭请圣安”等字样。这可以说明()A.民主共和已是民心所向 B.民主政治有待进一步启蒙C.政治等级关系亟待打破 D.西方政治理念被普遍接受2.孙中山曾自我安慰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 B.袁世凯经民主选举成为大总统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 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才智3.有学者指出:“国民党在改组以前,基本上是一个以学问精英为主的政治集团,特别有限的一点群众基础,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孙中山本人周旋于南北各派军阀之间,痴迷于单纯军事斗争。”这表明()A.国民党醉心政治斗争忽视民主 B.同盟会以海外华侨为阶级基础C.组织涣散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源 D.民主革命的发展存在明显缺陷4.1944年9月,中共中心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见。这一主见的提出()A.变更了抗战的被动局面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凸显了民主革命的要求 D.加速了国民政府的覆灭5.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项目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夫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人数668274284100636030177147比例54.48%22.85%23.16%8.16%5.14%4.89%2.45%14.43%11.99%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干脆民主的特征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6.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记,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更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复原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同等、民族团结为目标 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7.毛泽东告知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肯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渐渐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A.团结一切力气革命的必要性 B.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的必要性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D.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8.下图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革命依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9.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由共产党发起,并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子士召开新政协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在人民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不是可以减弱,而是必需强化。”由此可见,中共七届二中全会()A.对建立新型政权作出重要论断 B.标记着中共成为新的执政党C.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 D.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10.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确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开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 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 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11.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结构变更。这一变更表明()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要冲突发生根本变更 D.社会主义法制渐渐完善时间结构12.西柏坡纪念馆内的一块展板上写着:“依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则。当年我党作出这些“规定”的主旨是()A.加强党内防腐工作建设 B.突出革命导师的崇高地位C.加强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 D.加强党内工作作风建设13.自古以来我国特别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羁摩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而实行不同的行政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摩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摩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年)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靺鞨部为止。百余年间,唐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摩府州。——摘编自林超民《羁摩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心设立了特地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特地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成功的基本保证。”195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先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17个。——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朝羁摩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主动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特地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14.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摘要。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其次章政权机关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心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第六章民族政策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依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材料二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摘编自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探讨》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气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需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依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殊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整的协助作用”。——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其地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3)依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主政治的建立。依据材料“或称‘大总统陛下’,或有‘恭请圣安’等字样”可知当时封建等级观念依旧存在,民主政治有待进一步启蒙,故选B项,解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政治等级关系已经打破,解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西方政治理念未被普遍接受,解除D项。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政治妥协。由材料“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促成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形式的共和政体建立,彰显政治才智,故选D项;共和政体的最终失败有多方面缘由,不能单一归结为孙中山的退让,解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妥协的才智而非民主共和政体不适合国情,解除C项。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早期国民党组织的缺陷。由材料内容可知国民党的群众基础有限,孙中山也没有致力于发动人民群众,而是痴迷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存在明显脱离人民群众的缺陷,故选D项;国民党致力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重视民主而不是忽视民主,解除A项;同盟会以资产阶级为阶级基础,而非海外华侨,解除B项;材料体现了国民党的缺陷是脱离人民群众,而非组织涣散,解除C项。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构想。“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见,是抗日斗争时期民主革命力气壮大的结果和要求,故选C项;A项所述夸大了该主见的作用,解除A项;中共的倡议是反对一党专制,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无关,解除B项;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该主见不会加速国民政府的覆灭,解除D项。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表中信息可知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体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故选D;人大代表是经人民选举出来的,解除A;B不符合史实,解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解除C。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政权建设。由代表汉族的“铁血十八星族”变为象征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这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说明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故选D项;此时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除A项;旗帜的变更无法说明孙中山的看法,解除B项;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解除C项。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依据地的建立。题干中毛泽东强调闹革命“肯定要有一个家”,即要建立革命依据地,故选B项;团结一切力气即中共要团结盟友、孤立敌人,题干无体现,解除A项;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材料未体现,解除C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材料未体现,解除D项。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全面抗日斗争时期中共革命依据地民主政权建设。材料中参与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代表包括中共、国民党、地主士绅、军界代表、妇女等各个阶层,说明依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故选D项;图片中显示此次会议中共代表占比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共取得抗战领导权,解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土地政策问题,解除B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解除C项。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政权建设的构想。由材料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在人民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不是可以减弱,而是必需强化”,可知会议规划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故选A项;中共成为新的执政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除B项;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后,解除C项;D项说法过于肯定,解除。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能,材料中的做法正是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的表现,故选A项;人民政协职能转变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曲折,解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除C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结束是在1956年,解除D项。11.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时空观念考查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材料中“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依次的调整体现了我国法制的演化过程,社会主义法制渐渐完善,故选D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首次提出,解除A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解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主要冲突的变更,解除C项。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建设的探究。材料中六条规定均涉及工作作风问题,可知中共作出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党内工作作风建设,故选D项;题干中的六项规定不全是针对防腐工作,解除A项;题干中的前五项规定与B项无关,解除;题干中没有涉及民主党派,解除C项。13.答案:(1)特点:涉及地区逐步扩大;体现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承认中心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设置时间长,规模大。主动作用: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边疆经济发展;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唐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地位。(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势力渗透;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民国成立,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整体意识不断深化。(3)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同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合力,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而实行不同的行政制度”“百余年间,唐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摩府州”等信息从涉及地区、设置时间和规模以及设置的特点归纳回答;其次小问结合所学从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边疆经济发展以及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等角度分析作答。(2)依据材料二“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等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以及民国成立后民族意识剧烈等角度分析作答。(3)依据材料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并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凝合力等角度分析作答。14.答案:(1)主要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政策。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