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1.5分)1.(1.5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刀俎(zǔ)稠怅(chóu)精髓(suí)卓有成效(zhuó) B.嫁奁(lián)饥谨(jǐn)鞭挞(dá)垂拱而治(gǒng) C.离间(jiàn)狡黠(xiá)穹窿(qióng)踌躇满志(chú) D.怵然(chù)执拗(ào)朔风(shuò)撒手人圜(huán)2.(1.5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疟疾(nüè)朱拓(tuò)逦迤(yí)繁芜丛杂(wú) B.福祗(zhǐ)疏朗(shū)杜撰(zhuàn)浑身解数(jiè) C.言筌(quán)间或(jiàn)蹙缩(cù)脊梁骨(jǐ) D.衰颓(tuí)刨烙(páo)相悖(bèi)刽子手(kuài)3.(1.5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人们难以进入长久阅读状态。电子阅读看似零碎,但却使我们在浅尝辄止中一点一滴地润泽着荒漠化的阅读生活。 B.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了一篇篇完整的文章。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只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C.鲁迅定居上海的时候虽已50多岁,但还是少不更事,童心未泯,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 D.面对信息,先辨真伪,再论是非,这样的顺序才会让公共空间更有效率。否则沸反盈天的讨论、义正词严的批判,很容易徒然消耗公众情绪和社会资源。4.(1.5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鳞次栉比的古代典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只有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B.他吹嘘自己在政府部门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周围向他投来敬慕的目光时,他越发得意忘言,信口开河起来。 C.在百无聊赖中,他随手抓过一本书来,心不在焉地往下看,忽而又发现,已经翻了十多页,但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 D.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老爷何不见风使舵,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5.(1.5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②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越国以鄙远⑤六王毕,四海一⑥取儿藁葬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A.①③⑦/②⑧/④⑥/⑤ B.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D.①③⑤/②⑦/④⑧/⑥6.(1.5分)下列各句中都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思厥先祖父韩、魏之经营 C.能克终者盖寡劳苦而功高如此 D.成不敢敛户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7.(1.5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必浚其泉源(疏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不胜杯杓(尽)吴楚东南坼(分裂) B.则纵情以傲物(人)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肃爽,天高气爽)又欲肆其西封(扩张)着这楚州亢旱三年(极度) C.始速祸焉(加速)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族庖月更刀(一般的)吾何爱一牛(喜爱) D.留待限期,以塞官责(充抵)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卒不忍独善其身(最终)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施与)8.(1.5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但都遭遇现实的摧毁,展现了悲剧的力量。 B.《谏逐客书》中李斯劝说君王,直言利弊,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而《与妻书》中林觉民诀别爱妻,倾诉衷肠,全文低回哀婉,缠绵悱恻。两“书”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学美感。 C.《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对科学研究的艰辛探索,《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中严谨准确的阐释说明和缜密有序的逻辑推理,都是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D.《促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派小说,而他们都讲了一个“人化为虫”的幻化故事,在荒诞中批判现实,揭示社会问题和人生困境。9.(1.5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素善留侯张良②成以其小,劣之③知止以安人④因人之力而敝之⑤树之以桑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⑦鼓瑟希,铿尔⑧娱心意、说耳目者A.①③⑦/②⑧/④⑥/⑤ B.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C.①④/②⑤/③⑧/⑥⑦ D.①③⑤/②⑦/④⑧/⑥10.(1.5分)下列各项中的句子,文言特殊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洎牧以谗诛戍卒叫,函谷举 B.受命于人主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莫之能御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为击破沛公军11.(1.5分)下列各项中的句子,文言特殊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东得百里奚于宛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村中少年好事者 C.秦人不暇自哀是又在六国下矣 D.百姓之不见保若属皆且为所虏12.(1.5分)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不全包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齐楚之精英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俯足以畜妻子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可谓智力孤危西蜀丹青不为采13.(1.5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夹处)朝济而夕设版焉(筑土墙用的夹版)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成)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B.大礼不辞小让(责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服饰、饰品)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天数、命运) C.故能成其大(形成、实现)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不恤国事(顾念、忧虑)假此科敛丁口(凭借、利用) D.牛羊何择焉(区别)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给予、送给)终必不蒙见察(考察)昂其直,居为奇货(抬高)14.(1.5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开头直接点明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景,充分表达了恩格斯对亲密战友逝世的悲痛与哀悼。 B.《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为世界贡献的一部伟大的悲剧。善良者被凌辱欺压,恶人横行霸道,官府昏庸残暴,这是封建时代普遍的社会现实。 C.《祝福》属于鲁迅以“归乡”为主题的小说系列,是鲁迅抨击封建礼教、呼唤“改造国民性”的小说力作,表现了作者在徘徊和彷徨中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 D.《说“木叶”》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说起,结合大量古诗名句,指出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只在于显在的和外露的意义,更在于潜在的意义和暗示性。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项籍使将兵。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季布,衣褐衣,乃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谢,上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B.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C.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D.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侠,指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B.孝惠,即西汉第二位皇帝刘盈,“孝惠”是其谥号C.股肱,原指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得力的帮手D.足下,敬辞,旧时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与“阁下”“在下”同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摧刚为柔,最终得到赦免。他藏身周家,被剃发束颈;后经朱家游说,滕公向高祖进言,并任命他为郎中。B.季布胆识非凡,阻止用兵匈奴。吕后欲报单于侮辱之仇,樊哙夸言愿意领兵横扫匈奴;季布廷折樊哙,厉陈用兵之害C.季布刚直无畏,敢于直谏皇帝。孝文帝听说他是贤者,召他入京,但又因他人毁谤而作罢;季布直言孝文帝错误D.季布一诺千金,受到曹丘宣扬。季布原本不喜曹丘,曹丘想方设法结识他,但后来名声越来越大,则是曹丘替他到处宣扬的结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②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5)为了让滕公在刘邦面前替季布求情,朱家陈述了哪几条理由?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6.(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狂夫①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杜甫客居成都之时,曾靠朋友接济,分赠禄米。②筱(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沾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万里桥”“草堂”到“百花潭”,描写一路风光,为下文写“狂”作铺垫。B.颔联出句写翠竹轻摇,明媚可爱,风中有雨,清香可闻,雨中有风。C.颈联有举一反三之效:故人音信全无,何况新交;幼子尚且面带饥色D.本诗情感基调低沉幽怨,前四句写草堂及百花潭的美丽景色,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2)诗人为何自谓“狂夫”?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7.(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2),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等四君却客疏士,那么结果可能就会“,”。(4)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5)杜牧《阿房宫赋》借古讽今,其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6)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太宗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三、整本书阅读(3分)18.(3分)下列对《红楼梦》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抄检大观园”时,在探春的贴身婢女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了她与表弟潘又安的信物,探春表示“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任司棋被逐出大观园,足见其性格中冷血绝情的一面。 B.宝玉生日,众人掣花名签,湘云掣得一枝海棠,黛玉调侃应将“只恐夜深花睡去”中的“夜深”改为“石凉”,因湘云潇洒不羁、豪迈旷达,此前曾醉卧青石凳,芍花落满身。 C.“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是袭人的判词,其中“优伶”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袭人、蒋玉菡两人无意之间因“汗巾”结缘。 D.“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二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神瑛侍者,二者有恩有义,促成入世还泪的俗世因缘。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19.(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明明是一项限期两个月的作业,你就是要怀着愧疚自责的心理,一直拖到交作业前一周才匆匆开始,最后匆忙赶完的作业也很不尽如人意,如果总是这样,拖延堪称当代生活的“绝症”,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到极度焦虑,但还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满怀负罪感地干其他的事情,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②,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恶性循环。那么,有什么办法能③?答案就是,制订明确具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你要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这样,你要完成的写一篇报告的大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而小任务具有线索作用,一旦开始行动,完成任务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20.(8分)下面文段有四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共141178万人,②人口增速放缓。③这一趋势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④这不仅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状况,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⑥这说明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就。⑦我国18﹣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⑩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五、现代文阅读(15分)2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栊翠庵品茶曹雪芹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也没这些茶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罢,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递与贾母房中的小丫头子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妙玉拉宝钗、黛玉二人单独去喝“体己茶”,是因为觉得她二人品味高雅,不同流俗,招致妙玉讽刺。B.栊翠庵这个相对独立的所在,既是事件的发生地,又是妙玉的心灵庇护所C.妙玉给钗黛二人泡茶的水,取自五年前梅花上收的雪,口味轻浮无比。用物如此讲究D.宝玉建议妙玉将杯子送给刘姥姥,是因为他见妙玉那上好的杯子被刘姥姥这个没见识的乡野村妇用脏了,不忍妙玉沾染不洁。(2)妙玉判词的前两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点明了她的矛盾:她追求“洁”“空”,但实际上却是“何曾洁”“未必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这两个方面。(3)《红楼梦》一书交替使用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进行叙事。在选文中,作者选择透过宝玉的眼睛来写妙玉的一些言行,以限知视角进行叙事六、写作(60分)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1.5分)1.(1.5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刀俎(zǔ)稠怅(chóu)精髓(suí)卓有成效(zhuó) B.嫁奁(lián)饥谨(jǐn)鞭挞(dá)垂拱而治(gǒng) C.离间(jiàn)狡黠(xiá)穹窿(qióng)踌躇满志(chú) D.怵然(chù)执拗(ào)朔风(shuò)撒手人圜(huán)【解答】A.“稠怅”中“稠”应改为“惆”。B.“饥谨”中“谨”应改为“馑”。C.正确。D.“执拗”中的“拗”应读作“niù”。故选:C。2.(1.5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疟疾(nüè)朱拓(tuò)逦迤(yí)繁芜丛杂(wú) B.福祗(zhǐ)疏朗(shū)杜撰(zhuàn)浑身解数(jiè) C.言筌(quán)间或(jiàn)蹙缩(cù)脊梁骨(jǐ) D.衰颓(tuí)刨烙(páo)相悖(bèi)刽子手(kuài)【解答】A.“朱拓”中的“拓”应读作“tà”。B.“朱拓”中的“拓”应读作“zhī”。C.正确。D.“刨烙”中的“刨”应改为“炮”。故选:C。3.(1.5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人们难以进入长久阅读状态。电子阅读看似零碎,但却使我们在浅尝辄止中一点一滴地润泽着荒漠化的阅读生活。 B.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了一篇篇完整的文章。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只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C.鲁迅定居上海的时候虽已50多岁,但还是少不更事,童心未泯,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 D.面对信息,先辨真伪,再论是非,这样的顺序才会让公共空间更有效率。否则沸反盈天的讨论、义正词严的批判,很容易徒然消耗公众情绪和社会资源。【解答】A.浅尝辄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语境是我们在零碎的阅读中一点一滴地润泽着荒漠化的阅读生活,使用错误。B.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语境中指缺乏整体观念,此处望文生义。C.少不更事:指年纪轻,经验不多,故与语境不符。D.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形容人声喧闹,使用正确。故选:D。4.(1.5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鳞次栉比的古代典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只有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B.他吹嘘自己在政府部门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周围向他投来敬慕的目光时,他越发得意忘言,信口开河起来。 C.在百无聊赖中,他随手抓过一本书来,心不在焉地往下看,忽而又发现,已经翻了十多页,但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 D.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老爷何不见风使舵,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解答】A.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错误。B.得意忘言:比喻彼此心里知道。句意为“得意忘形”。C.百无聊赖:生活空虚。正确。D.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句中语境为“顺水推舟”。故选:C。5.(1.5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②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越国以鄙远⑤六王毕,四海一⑥取儿藁葬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A.①③⑦/②⑧/④⑥/⑤ B.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D.①③⑤/②⑦/④⑧/⑥【解答】①龙,出现龙。②快,使……愉悦。③礼,礼遇,名词用做动词。④鄙,以……为边境。⑤一,统一。⑥藁,用草席。⑦活,使……活。⑧蚕,像蚕吃桑叶一样。故选:B。6.(1.5分)下列各句中都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思厥先祖父韩、魏之经营 C.能克终者盖寡劳苦而功高如此 D.成不敢敛户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答】A.区区:古义,用于自称,指小或少。至于:古义,再提一件事、讲到,指程度。B.祖父:古义;今义。经营:古义,苦心孤诣积累的珠宝,指筹划经营或组织。C.不含古今异义。D.户口:古义;今义,例如旧时称某一地有若干户;户籍。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故选:C。7.(1.5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必浚其泉源(疏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不胜杯杓(尽)吴楚东南坼(分裂) B.则纵情以傲物(人)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肃爽,天高气爽)又欲肆其西封(扩张)着这楚州亢旱三年(极度) C.始速祸焉(加速)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族庖月更刀(一般的)吾何爱一牛(喜爱) D.留待限期,以塞官责(充抵)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卒不忍独善其身(最终)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施与)【解答】A.“不胜杯杓”中的“胜”,句意为:(沛公)承受不住酒力。B.正确。C.“始速祸焉”中的“速”,句意为:开始招致祸患。“吾何爱一牛”中的“爱”,应译为“吝惜”?D.“使之西面事秦,应译为“延续”,功烈延续到今天。故选:B。8.(1.5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但都遭遇现实的摧毁,展现了悲剧的力量。 B.《谏逐客书》中李斯劝说君王,直言利弊,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而《与妻书》中林觉民诀别爱妻,倾诉衷肠,全文低回哀婉,缠绵悱恻。两“书”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学美感。 C.《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对科学研究的艰辛探索,《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中严谨准确的阐释说明和缜密有序的逻辑推理,都是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D.《促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派小说,而他们都讲了一个“人化为虫”的幻化故事,在荒诞中批判现实,揭示社会问题和人生困境。【解答】B.“全文低回哀婉”错。《与妻书》情真意切,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而又令人感奋,《与妻书》全文既缠绵俳恻又充满浩然正气。故选:B。9.(1.5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素善留侯张良②成以其小,劣之③知止以安人④因人之力而敝之⑤树之以桑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⑦鼓瑟希,铿尔⑧娱心意、说耳目者A.①③⑦/②⑧/④⑥/⑤ B.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C.①④/②⑤/③⑧/⑥⑦ D.①③⑤/②⑦/④⑧/⑥【解答】①形容词作动词,交好,以……为劣小。③使动用法、安居,损害,种植。⑥意动用法。⑦名词作动词。⑧使动用法、愉快。故选:B。10.(1.5分)下列各项中的句子,文言特殊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洎牧以谗诛戍卒叫,函谷举 B.受命于人主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莫之能御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为击破沛公军【解答】A.被动句,译文: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举”带有被动意义,函谷关被攻占。B.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君主那接受任命,定语是“好事”,译文:村里有一个喜欢多管闲事的少年。C.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人能抵御他,“也”“者……也”表判断,是秦国。D.主谓倒装句,译文:(照你这么说)老百姓说我舍不得是应该的了,为(我)击破沛公军。故选:A。11.(1.5分)下列各项中的句子,文言特殊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东得百里奚于宛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村中少年好事者 C.秦人不暇自哀是又在六国下矣 D.百姓之不见保若属皆且为所虏【解答】A.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B.省略句/定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句/判断句D.被动句故选D。12.(1.5分)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不全包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齐楚之精英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俯足以畜妻子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可谓智力孤危西蜀丹青不为采【解答】A.行李,古义:外交使臣、铺盖等,古义:意外的变故,十分,很。B.精英,古义:金玉珠宝等物;出类拔萃的人,古义:旧例,有连贯性,能感染人。C.妻子,古义:妻子儿女。可怜。今义:值得同情或怜悯。D.智力,古义:智谋。今义:指人认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选D。13.(1.5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夹处)朝济而夕设版焉(筑土墙用的夹版)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成)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B.大礼不辞小让(责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服饰、饰品)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天数、命运) C.故能成其大(形成、实现)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不恤国事(顾念、忧虑)假此科敛丁口(凭借、利用) D.牛羊何择焉(区别)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给予、送给)终必不蒙见察(考察)昂其直,居为奇货(抬高)【解答】A.谢:道歉,谢罪。B.让:谦让。服:佩带。C.正确。D.察:考虑。故选C。14.(1.5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开头直接点明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景,充分表达了恩格斯对亲密战友逝世的悲痛与哀悼。 B.《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为世界贡献的一部伟大的悲剧。善良者被凌辱欺压,恶人横行霸道,官府昏庸残暴,这是封建时代普遍的社会现实。 C.《祝福》属于鲁迅以“归乡”为主题的小说系列,是鲁迅抨击封建礼教、呼唤“改造国民性”的小说力作,表现了作者在徘徊和彷徨中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 D.《说“木叶”》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说起,结合大量古诗名句,指出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只在于显在的和外露的意义,更在于潜在的意义和暗示性。【解答】A.“直接点明……当时的情景”错,文章开头写“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并用讳饰的手法。故选:A。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项籍使将兵。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季布,衣褐衣,乃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谢,上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B.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C.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D.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任侠,指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B.孝惠,即西汉第二位皇帝刘盈,“孝惠”是其谥号C.股肱,原指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得力的帮手D.足下,敬辞,旧时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与“阁下”“在下”同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季布摧刚为柔,最终得到赦免。他藏身周家,被剃发束颈;后经朱家游说,滕公向高祖进言,并任命他为郎中。B.季布胆识非凡,阻止用兵匈奴。吕后欲报单于侮辱之仇,樊哙夸言愿意领兵横扫匈奴;季布廷折樊哙,厉陈用兵之害C.季布刚直无畏,敢于直谏皇帝。孝文帝听说他是贤者,召他入京,但又因他人毁谤而作罢;季布直言孝文帝错误D.季布一诺千金,受到曹丘宣扬。季布原本不喜曹丘,曹丘想方设法结识他,但后来名声越来越大,则是曹丘替他到处宣扬的结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②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5)为了让滕公在刘邦面前替季布求情,朱家陈述了哪几条理由?请简要概括。【解答】(1)楚人谚语的内容为“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不能断开;“于天下”是“仆游扬足下之名”的后置状语、传扬”之意,排除A项。句意:曹丘生到了,比不上得到您季布的一句诺言,您反而不重视我吗!”(2)D.“与‘阁下’‘在下’同义”错误,“阁下”系敬辞,现多用于书信中,旧时用作自称。故选D。(3)C.说季布“愤而辞官”错误,原文第三段“布辞之官”意为“季布拜辞皇上。这里的“之”为动词。另外,季布也不可能在此时愤而辞官,即已经“默不作声,同时又表明了河东郡的重要性。故选C。(4)①购求:悬赏捉拿;舍匿:窝藏,(下令说)如果有谁胆敢窝藏季布。②创痍:创伤;面谀:当面阿谀逢迎;摇动:使动用法,译文:直到现在创伤(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治好(平复),想要让天下动荡不安。(5)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为了让滕公在刘邦面前替季布求情,朱家陈述了哪几条理由”据此将答题区间定位在第一段,季布为项籍用,朱家认为,乃各为自主。由“今上始得天下,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可知,刘邦始得天下,显得心胸狭窄,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可知,而逼迫贤者,后果严重,项羽去世后,刘邦不能一一诛杀。答案:(1)C(2)D(3)C(4)①高祖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下令说)如果有谁胆敢窝藏季布。②直到现在创伤(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治好(平复),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5)①季布多次让刘邦陷入困境,乃各为自主。②刘邦始得天下,显得心胸狭窄,而逼迫贤者,后果严重,不能一一诛杀。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国人,以侠义自任。等到项羽被灭亡,(下令说)如果有谁胆敢窝藏季布。季布藏匿在濮阳周氏家里,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到鲁地朱家那里卖了他,就去拜见汝阴侯滕公,以至于皇上捉拿他这样急迫,皇上怨恨他。”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朱家说:“臣子各替自己的主子尽力。项羽的臣子难道能统统斩尽杀绝吗,仅仅为了私仇而四处搜捕一个人!况且像季布这样贤能的人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对皇上进言呢。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季布被皇上召见,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汉惠帝的时候。匈奴王单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大为恼火。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当年,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治愈,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殿上的人都惊恐万分,于是就不再商讨征伐匈奴的事了。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汉文帝便召见他。又有人说他很勇敢,难以成为天子亲近的大臣,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季布因此对皇上说:“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皇上默不作声,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任所。楚地有个人叫曹丘,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请季布:请季布接见),您不要去,终于得到。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等待着曹丘的到来,立即对季布作揖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我在全天下宣扬您的美名?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把他当作贵宾接待,就是因为曹丘的宣扬。(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6.(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狂夫①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杜甫客居成都之时,曾靠朋友接济,分赠禄米。②筱(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沾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从“万里桥”“草堂”到“百花潭”,描写一路风光,为下文写“狂”作铺垫。B.颔联出句写翠竹轻摇,明媚可爱,风中有雨,清香可闻,雨中有风。C.颈联有举一反三之效:故人音信全无,何况新交;幼子尚且面带饥色D.本诗情感基调低沉幽怨,前四句写草堂及百花潭的美丽景色,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2)诗人为何自谓“狂夫”?请简要分析。【解答】(1)D.“情感基调低沉幽怨”的说法错误。从“万里桥西一草堂。风含翠筱娟娟净。而尾联末句“自笑狂夫老更狂”,达观向上的情怀、向上的。故选D。(2)首先要懂得这里的“狂夫”不是疯狂作恶之人的意思,是虽遭千难万险的磨砺、乐观向上的战斗者形象,恒饥稚子色凄凉”,高官厚禄的朋友与诗人断绝音信;小儿因为饥饿而面带菜色,还没有功成名就,面对如此困厄的现实,他兴致勃勃地欣赏中草堂周边的环境、红蕖的风致深深地吸引住了。答案:(1)D(2)此时诗人生活艰难,穷困潦倒:俸禄优厚的朋友音信断绝,幼子挨饿,自己也饿得半死,始终倔强地面对生活,美丽可爱、穷愁潦倒中却能贫困不移(不改其故),开愁遣闷。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百花潭与我相伴,这就是沧浪,秀美光洁,阵阵清香,早与我断的来往,小脸凄凉。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自己大笑啊!我就这么狂!赏析: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当以写人为主。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过桥向东,这一带地处水乡。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岂其食鱼,有此清潭。“万里桥”与“百花潭”,略相映带,有形式天成之美,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万里”,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而微风吹送。颔联结撰极为精心。两句分咏风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第四句雨中有风,是嗅不到细香的)。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净;红、冉冉(娇柔貌)、香,无堆砌之感、“娟娟”的叠词。要之,形式精工。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饥而日恒,至形于颜色,这是举一反三。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诗意看,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红蕖”。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自笑狂夫老更狂”)在杜诗中,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一面是“风含翠筿”,一面是“凄凉”“恒饥”,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真是缺一不可,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7.(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等四君却客疏士,那么结果可能就会“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4)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5)杜牧《阿房宫赋》借古讽今,其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6)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太宗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解答】故答案为:(1)则修文德以来之(重点字:德)(2)戎马关山北(重点字:戎)(3)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重点字:秦)(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重点字:嬴)(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鉴)(6)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重点字:谬)三、整本书阅读(3分)18.(3分)下列对《红楼梦》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抄检大观园”时,在探春的贴身婢女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了她与表弟潘又安的信物,探春表示“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任司棋被逐出大观园,足见其性格中冷血绝情的一面。 B.宝玉生日,众人掣花名签,湘云掣得一枝海棠,黛玉调侃应将“只恐夜深花睡去”中的“夜深”改为“石凉”,因湘云潇洒不羁、豪迈旷达,此前曾醉卧青石凳,芍花落满身。 C.“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是袭人的判词,其中“优伶”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袭人、蒋玉菡两人无意之间因“汗巾”结缘。 D.“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二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神瑛侍者,二者有恩有义,促成入世还泪的俗世因缘。【解答】A.“在探春的贴身婢女司棋”错误,司棋是迎春的贴身婢女。故选:A。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19.(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明明是一项限期两个月的作业,你就是要怀着愧疚自责的心理,一直拖到交作业前一周才匆匆开始,最后匆忙赶完的作业也很不尽如人意,如果总是这样,拖延堪称当代生活的“绝症”,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到极度焦虑,但还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满怀负罪感地干其他的事情,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②,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恶性循环。那么,有什么办法能③?答案就是,制订明确具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你要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这样,你要完成的写一篇报告的大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而小任务具有线索作用,一旦开始行动,完成任务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解答】①根据后文“拖延堪称当代生活的‘绝症’”可知,此处应有“拖延症”这样的内容,那么”可知,即可能患上了“拖延症”;②根据后文的“恶性循环”可知,此句与“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共同体现“拖延症”的特点,无法真正行动;③前面提到“办法”,就是解决“拖延症”的办法,注意与“能”字衔接,可填: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呢?答案:①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症”;②越是焦虑就越无法行动;③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呢?20.(8分)下面文段有四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共141178万人,②人口增速放缓。③这一趋势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④这不仅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状况,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⑥这说明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就。⑦我国18﹣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⑩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解答】③“这一趋势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犯了结构混乱的错误。“是由于……”和“是……的结果”是两套句子结构,所以删去“由于”或“的结果”。④“这不仅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状况,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应该有层层递进的意味。⑥“这说明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就”,其中“积极”与“成就”不搭配,说明是这个生育政策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⑩“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原句表意重复。答案:③删去“由于”或“的结果”,结构混乱。④“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状况”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对调,语序不当。⑥“成就”改为“成效”,不合语境,且与“积极”搭配不当。⑩“超过”改为“在”或者删去“以上”,表意重复。五、现代文阅读(15分)2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栊翠庵品茶曹雪芹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也没这些茶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罢,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递与贾母房中的小丫头子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妙玉拉宝钗、黛玉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