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课内文言文(共16分,每小题2分)1.(2分)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夜缒而出②晋军函陵③辇来于秦④素善留侯张良⑤日将暮,取儿藁葬⑥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抑王兴甲兵,危士臣⑨浴乎沂,风乎舞雩A.①③/②⑤⑥⑦⑨/④/⑧ B.①③⑤/②⑥⑦⑨/④/⑧ C.①③/②⑤⑦⑨/④⑧/⑥ D.①③⑤/②⑦⑨/④⑧/⑥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加之以师旅②用之如泥沙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④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⑥不推恩无以保妻子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⑧然后从而刑之⑨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④⑥⑧ B.①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⑧⑨ D.②③④⑥⑧3.(2分)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物故非西产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③大王来何操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⑥百姓之不见保⑦戍卒叫,函谷举⑧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⑨竖子不足与谋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⑨/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⑨/⑧ D.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4.(2分)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B.素善留侯张良善哉!技盖至此乎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D.其若是,孰能御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2分)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岂敢反乎 B.因之以饥馑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申之以孝悌之义 D.因其固然不如因善遇之6.(2分)下列对“为”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不为侵官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为天下理财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①⑦/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③⑤/④/⑥⑦ D.①/②⑤/④⑥/③⑦7.(2分)下列选择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金就砺则利②刑于寡妻③批大卻,导大窾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或师焉,或不焉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生非异也⑨藉寇兵而赍盗粮A.①③⑥⑧⑨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⑧ D.③⑤⑥⑧⑨8.(2分)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项羽的字。 B.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9.(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积聚的爱国情怀、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华文化从此获得历史性新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从来都不是冰冷的过去,相反,我们一直生活在历史进程中。今天的现实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同时又是通向未来的起点。缺乏历史关怀、历史自觉的民族,不可能拥有远大的未来。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历史道路的自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材料二:学术发展的实践证明,跨学科、多学科相结合、相融合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例如,近年来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都是多学科相融合而向前推进的。这些重大研究课题的推进和突破也带来了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并对融合发展作出机构、体制机制上的安排,有利于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事实上,所谓学问,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与对材料的融会贯通、对问题的融会贯通是紧密相关的。为此,首先要加强材料与问题的融会贯通。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涉及不同学科的材料与问题,既要在整理材料上做到融会贯通,也要在思考问题时把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一并考虑,还要把问题与材料融为一体,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要想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并形成重大成果,必须把不同历史学科的材料与问题融会贯通起来。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使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真正科学的理论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反映,是思维逻辑与历史进程的高度统一。只有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才有可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成果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摘编自王震中《以融合发展推动史学创新》)材料三:从学科上看,汉语言文字研究纵向分成了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近年又有人分出“当代汉语”;横向分成了汉字、语音、语法、词汇、方言等。这样的学科分类自有产生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但从学术研究来看,研究者如果仅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学科整体发展而言弊端颇多。事实上,做好汉语言文字研究,要突破学科过于细分的制约。中国古代学术研究讲求贯通,“文史哲”不分家,因为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左传》为例,我们很难区分它是史学著作、哲学著作还是文学著作,因为它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先秦的哲学思想,又是优美的文学作品,还是十分重要的汉语研究材料。突破界限、融合发展应成为汉语言文字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从大的方面说,不论是历史、哲学、文学还是语言文字,都是对同一文献材料的研究,而这同一文献本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彼此依存的;从小的方面说,无论是汉语还是汉字,都是有限的要素依据一定的结构规则构成的,是有着内在严密逻辑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把某个方面、某类要素孤立成单一对象进行研究,难以对其有深层次的认识,更不可能做到全面把握。因而,推动汉语言文字研究向纵深发展,需要广大研究者在深耕自己核。研究领域的前提下,致力于实现学科内部纵横的贯通和相邻学科的贯通。只有以贯通的方法推进汉语言文字研究,才能催生更多学术增长点。(摘编自王贵元《努力开创汉语言文字研究新局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先秦是其创生期,秦汉至宋元时期“大一统”的价值追求逐渐形成并成为主线。B中华文化生命力顽强,即使在历史的变革中也表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在古老中焕发新生,不断发展。C.研究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有整体的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讲求逻辑的准确,综合使用各种研究方法。D.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基于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我们摒弃了“细分学科”的做法,从而提升了研究的纵深程度。(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离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世代的沿袭,中华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B.历史从来都不只是对过去的回顾,只有自觉地关怀历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C.基于学问本身就是知识的系统化,我们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就要注重学科的融合。D.在史学的创新过程中,尊重历史是前提,正确运用逻辑方法是路径,两者缺一不可。(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进行汉语言文字的研究,需要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要学习一些训诂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古代哲学等学科知识。B.在对唐诗进行研究时,我们需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并从诗歌的构思、遣词、技法等各方面切人,方能把握其中的奥妙。C.在语文课堂开展《史记》整本书阅读时,老师整合各类史料及相关文学评论,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让学生在“史中学”、在“文中学”。D.费孝通先生在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文献研究之后,又结合自身扎实的学术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学术著作《乡土中国》。(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哪些新的要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文阅读(31分)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与高司谏书(节选)(宋)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以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已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足下厕其间厕:参与,置身B.其后更十一年更:经历,经过C.而不责以必以能也责:要求,求取D.故辄布区区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吾尝终日而思矣C.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又畏有识者之责己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B.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C.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D.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过作/不一不才谏官尔(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由年少之事写起,先回顾自己对高司谏由闻名到相识,多次怀疑他的为人,再联系他的所作所为得出“决知足下非君子”。B.第二段为范仲淹辩护,在揭露高司谏趋炎附势前先荡开两笔,一说人性的刚果懦弱不可勉强,二说身惜官位乃庸人之常情。C.文章实写高司谏的正直,虚写他的虚伪、不担当。作者褒贬分明,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D.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不如说在心底潜隐着“惺惺相惜”之意,更表现出他对范仲淹刚正与博学的推重与赏识。(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11.(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者邪?非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得而患失者,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节选自《昌黎先生集》)【注】①垮,泥瓦工人用的抹子;也可用作动词,指抹墙。下文的“镘”与此相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B.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D.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之来归”与“吾妻来归”(《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B.“取其直虽劳无愧”与“昂其直”(《促织》)两句中的“直”字含义相同。C.“有再至、三至者焉”与“一鼓作气,再而衰”(《鸿门宴》)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D.“吾能薄而功小”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承福在天宝之乱期间,被征兵打仗十三年,建立了功勋,本可以为官,却放弃了功劳,回来为人刷墙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B.王承福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理论:君王、大臣和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职事,任何人都不能只想着吃饭而不做事,否则就受上天惩罚。C.王承福认为自己能力低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活自己尚且吃力,所以不便娶妻生子,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D.王承福的经历和言论让韩愈起初感到疑惑,继而思考之后又觉得他是一个通达事理的贤者,因此为他作传,也为了让自己引以为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②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③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5)韩愈对王承福的评价充满了辩证的色彩,请简要概述其评价要点。(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2.(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指责秦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毫不珍惜的两句是“,”。(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坚定决心,如果要让他“,”绝对不可能。(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从另一角度假设论证,认为“”,就足以拒秦而存。(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5)“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四)古代诗歌鉴赏(8分)13.(8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①箨(tu)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四、语言文字运用题(9分)14.(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永丰村三面环山,南面水口,形成天然圈椅,洙溪河蜿蜒穿村而过。村中的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东南的低地依次而建,()。整个村落古宅群村西多而集中,村东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红两种石板铺成纷繁有序,由南向北缓缓上升,台阶、石栏依山而建,依势而构,设计()。目前,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已经划定;永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不得建古建筑中心区域新房。如此一来,永丰村古宅、古河、古道、古桥(),浑然天成,可谓处处小桥流水人家。路边一片花海,迈步进入,总会惊起群群飞鸟。天一黑,灯光渐渐熄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天星光和蛙声一片。闫峰放弃在上海从事的设计工作,在这里建设了融合民宿、染坊、酿酒、陶艺等功能的“山里研工社传统手艺研习基地”。他说,永丰村有一种潜藏的美丽,这里的文化底蕴、淳朴民风、山水风光都深深吸引着他,这里有设计的源泉。(1)依次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整合成整句,并结合文段内容谈谈整句的表达效果。15.(6分)阅读《红楼梦》第80回选段,回答下列各题。话说金桂(薛蟠妻)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庚辰夹批:画出一个悍妇来。】鼻孔里哧哧两声,【庚辰夹批:真真追魂摄魄之笔。】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开,谁见香来?①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薛蟠妾)道:②“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我的批注:甲。】金桂道:“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乙。”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一时说顺了嘴,奶奶别计较。”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1)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句①有相同表达效果的一项是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C.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如果你要选用下列名言在甲处为句②做批注,最不适合的一项是A.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B.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C.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宗白华)D.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叶燮)(3)下面填入乙处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A.香的好与不好,自是另外一回事B.兰花桂花之类,自是真正香的花C.香的自然也好,只是非菱角可比D.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五、写作(10+50=60分)16.(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课内文言文(共16分,每小题2分)1.(2分)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夜缒而出②晋军函陵③辇来于秦④素善留侯张良⑤日将暮,取儿藁葬⑥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抑王兴甲兵,危士臣⑨浴乎沂,风乎舞雩A.①③/②⑤⑥⑦⑨/④/⑧ B.①③⑤/②⑥⑦⑨/④/⑧ C.①③/②⑤⑦⑨/④⑧/⑥ D.①③⑤/②⑦⑨/④⑧/⑥【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之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解答】①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军:名词作动词,驻扎。③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④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⑤藁: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⑥端:名词作动词,穿礼服。⑦衣:名词作动词,穿。⑧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⑨风:名词作动词,吹风。故选:B。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加之以师旅②用之如泥沙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④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⑥不推恩无以保妻子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⑧然后从而刑之⑨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④⑥⑧ B.①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⑧⑨ D.②③④⑥⑧【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B(理解)。古今异义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解答】①师旅,古义:泛指军队;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②泥沙:泥土和沙子。古今词义相同。③行路,古义:形同陌路;今义:走路。④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指人们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⑤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值得怜悯。⑥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丈夫的配偶。⑦日益:一天天更加。古今词义相同。⑧从而,古义:接着;今义:连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⑨言语:话语。古今词义相同。故选:A。3.(2分)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物故非西产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③大王来何操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⑥百姓之不见保⑦戍卒叫,函谷举⑧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⑨竖子不足与谋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⑨/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⑨/⑧ D.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解答】①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句意: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句意:这样却不称王的人,从来没有过。⑤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贿赂秦国而使得自己力量亏损,这才是灭亡的原因。⑥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⑦被动句,“举”词语本身表被动。句意:(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管弦呕哑,于市人之言语多。句意: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⑨省略句,完整句子为“竖子不足与之谋”。句意: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①⑤判断句,②定语后置句,③④宾语前置句,⑥⑦被动句,⑧状语后置句,⑨省略句。故选:A。4.(2分)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B.素善留侯张良善哉!技盖至此乎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D.其若是,孰能御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答案。【解答】A.道理;信义。B.与……交好;好。C.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纵横若干长度。D.好像,假如。故选:D。5.(2分)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岂敢反乎 B.因之以饥馑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申之以孝悌之义 D.因其固然不如因善遇之【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解答】A.第一个“乎”,介词,跟,和;第二个“乎”,语气词,呢。B.两句里“以”,都是介词,把。C.第一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D.第一个“因”,介词,顺着;第二个“因”,介词,趁机。故选:B。6.(2分)下列对“为”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不为侵官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为天下理财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①⑦/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③⑤/④/⑥⑦ D.①/②⑤/④⑥/③⑦【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句子的意思分析作答。【解答】①动词,做、担任。②介词,被。③动词,算作,算是。④介词,替、给。⑤介词,被。⑥介词,替、给。⑦动词,作为。故选:A。7.(2分)下列选择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金就砺则利②刑于寡妻③批大卻,导大窾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或师焉,或不焉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生非异也⑨藉寇兵而赍盗粮A.①③⑥⑧⑨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⑧ D.③⑤⑥⑧⑨【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或同音或音近的关系,即音同(近)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本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傍。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即形似通假。【解答】①没有通假字;句译文: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②“刑”通“型”,做榜样。③“卻”,通“隙”,空隙。④没有通假字;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⑤“要”,通“邀”,邀请。⑥“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⑦没有通假字;译文: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⑧“生”,通“性”,资质、禀赋。⑨“藉”通“借”,借给。②③⑤⑥⑧⑨均含通假字。故选:D。8.(2分)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项羽的字。 B.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重点在于平时要加以积累记忆。【解答】A.“籍是项羽的字”说法错误。项羽,名籍,字羽,“籍”是项羽的名。B.“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说法错误。“察”与“举”是表示从下向上举荐人才。所以“察茂才”“举孝廉”应该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C.“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说法错误。它是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策问的考试。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9.(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积聚的爱国情怀、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华文化从此获得历史性新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从来都不是冰冷的过去,相反,我们一直生活在历史进程中。今天的现实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同时又是通向未来的起点。缺乏历史关怀、历史自觉的民族,不可能拥有远大的未来。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历史道路的自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材料二:学术发展的实践证明,跨学科、多学科相结合、相融合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例如,近年来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都是多学科相融合而向前推进的。这些重大研究课题的推进和突破也带来了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并对融合发展作出机构、体制机制上的安排,有利于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事实上,所谓学问,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与对材料的融会贯通、对问题的融会贯通是紧密相关的。为此,首先要加强材料与问题的融会贯通。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涉及不同学科的材料与问题,既要在整理材料上做到融会贯通,也要在思考问题时把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一并考虑,还要把问题与材料融为一体,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要想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并形成重大成果,必须把不同历史学科的材料与问题融会贯通起来。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使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真正科学的理论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反映,是思维逻辑与历史进程的高度统一。只有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才有可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成果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摘编自王震中《以融合发展推动史学创新》)材料三:从学科上看,汉语言文字研究纵向分成了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近年又有人分出“当代汉语”;横向分成了汉字、语音、语法、词汇、方言等。这样的学科分类自有产生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但从学术研究来看,研究者如果仅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学科整体发展而言弊端颇多。事实上,做好汉语言文字研究,要突破学科过于细分的制约。中国古代学术研究讲求贯通,“文史哲”不分家,因为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左传》为例,我们很难区分它是史学著作、哲学著作还是文学著作,因为它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先秦的哲学思想,又是优美的文学作品,还是十分重要的汉语研究材料。突破界限、融合发展应成为汉语言文字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从大的方面说,不论是历史、哲学、文学还是语言文字,都是对同一文献材料的研究,而这同一文献本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彼此依存的;从小的方面说,无论是汉语还是汉字,都是有限的要素依据一定的结构规则构成的,是有着内在严密逻辑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把某个方面、某类要素孤立成单一对象进行研究,难以对其有深层次的认识,更不可能做到全面把握。因而,推动汉语言文字研究向纵深发展,需要广大研究者在深耕自己核。研究领域的前提下,致力于实现学科内部纵横的贯通和相邻学科的贯通。只有以贯通的方法推进汉语言文字研究,才能催生更多学术增长点。(摘编自王贵元《努力开创汉语言文字研究新局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先秦是其创生期,秦汉至宋元时期“大一统”的价值追求逐渐形成并成为主线。B中华文化生命力顽强,即使在历史的变革中也表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在古老中焕发新生,不断发展。C.研究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有整体的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讲求逻辑的准确,综合使用各种研究方法。D.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基于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我们摒弃了“细分学科”的做法,从而提升了研究的纵深程度。(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如果离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世代的沿袭,中华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B.历史从来都不只是对过去的回顾,只有自觉地关怀历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C.基于学问本身就是知识的系统化,我们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就要注重学科的融合。D.在史学的创新过程中,尊重历史是前提,正确运用逻辑方法是路径,两者缺一不可。(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BA.进行汉语言文字的研究,需要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要学习一些训诂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古代哲学等学科知识。B.在对唐诗进行研究时,我们需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并从诗歌的构思、遣词、技法等各方面切人,方能把握其中的奥妙。C.在语文课堂开展《史记》整本书阅读时,老师整合各类史料及相关文学评论,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让学生在“史中学”、在“文中学”。D.费孝通先生在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文献研究之后,又结合自身扎实的学术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学术著作《乡土中国》。(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哪些新的要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D.“摒弃了‘细分学科’的做法”不对。针对“细分学科”,文中只是提到“对学科整体发展而言弊端颇多”“要突破学科过于细分的制约”,并没有摒弃“细分学科”的做法。故选D。(2)A.“如果离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世代的沿袭,……”假设推理不当。文本并没有在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动力之问进行判断,不构成推理的条件。C.“基于学问本身就是知识的系统化”前提条件不当。文本说的是“所谓学问,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知识的系统化”,并不是“学问本身就是知识的系统化”。D.“尊重历史是前提,正确运用逻辑方法是路径”曲解文意。文本并无“尊重历史是前提,正确运用逻辑方法是路径”的表述。故选B。(3)B.材料三的观点是:学科研究需要有整体的视野,突破学科界限。B项提及的唐诗研究的情况,是从唐诗自身的要素入手,并不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因此无法支撑材料三的观点。故B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故选B。(4)“论证上的特点”,要从论证的思路、论证的方法、论据的选择、论点的鲜明清晰、语言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开头提出观点“跨学科、多学科相结合、相融合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然后通过“例如,……”进行举例论证;第二段“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只有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才有可能贯通古今”提出具体做法。从论证的方法上看,第一段中“例如”,列举了“近年来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的例子进行了举例论证;第二段运用说理论证和因果论证,“为此,首先要加强材料与问题的融会贯通”,通过说理,得出后面这一结论。从语言上看,“,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也要在思考问题时把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一并考虑”“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使用的词语、句子非常严谨,有大量的修饰限定成分。这样能够使论证严密、语言严谨,增强了说服力。(5)从材料一中可以找到“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历史道路的自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侧重于文化自信和在继承中发展;材料二“只有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才有可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成果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侧重于研究方法上,要做到多学科融合;材料三“事实上,做好汉语言文字研究,要突破学科过于细分的制约”,鼓励研究者大胆突破,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大胆融合。答案:(1)D(2)B(3)B(4)①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融合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这一观点,再举例论述与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具体的做法,层次分明,论证有度。②论证方法多样:使用了举例论证、说理论证、因果论证的方法,论证有逻辑,有说服力。③论证语言严谨、有气势:限制性副词的使用、关联词的使用,使论证严谨;排比句的使用,使语言有气势,让人印象深刻。(5)①在思想认识上,要理清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树立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发展。②在研究方法上,要强调学科融合,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行动上,要大胆实践,努力开拓。三、古代诗文阅读(31分)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与高司谏书(节选)(宋)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以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已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而足下厕其间厕:参与,置身B.其后更十一年更:经历,经过C.而不责以必以能也责:要求,求取D.故辄布区区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吾尝终日而思矣C.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又畏有识者之责己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B.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C.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D.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过作/不一不才谏官尔(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第一段由年少之事写起,先回顾自己对高司谏由闻名到相识,多次怀疑他的为人,再联系他的所作所为得出“决知足下非君子”。B.第二段为范仲淹辩护,在揭露高司谏趋炎附势前先荡开两笔,一说人性的刚果懦弱不可勉强,二说身惜官位乃庸人之常情。C.文章实写高司谏的正直,虚写他的虚伪、不担当。作者褒贬分明,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D.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不如说在心底潜隐着“惺惺相惜”之意,更表现出他对范仲淹刚正与博学的推重与赏识。(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解答时,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也可以借助语境、语法知识来推断。(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解答】(1)D.句意:因此就写了这微不足道的信。拳拳:微不足道的。故选D。(2)A.介词,向;介词,比。句意: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句意: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我曾经整天地思考。C.介词,因为。句意:如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得到罪责;/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到了不幸。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句意: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他们来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故选C。(3)“以不能”是“责人之必能”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以”表原因,连接“一忤宰相”和“近刑祸”,句子不必断开,排除CD。句意: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故选B。(4)C.“文章实写高司谏的正直,虚写他的虚伪、不担当”有误。结合“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等分析,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虚写高司谏正直,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改为“文章虚写高司谏的正直,实写他的虚伪、不担当”。故选C。(5)不逮,不及;文,掩饰;贼,害虫,败类;“此……也”,判断句。译文:有能力而不敢做,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用小聪明掩饰自己的过错,这是君子的敌人。答案:(1)D(2)C(3)B(4)C(5)有能力而不敢做,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用小聪明掩饰自己的过错,这是君子的敌人。11.(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者邪?非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得而患失者,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节选自《昌黎先生集》)【注】①垮,泥瓦工人用的抹子;也可用作动词,指抹墙。下文的“镘”与此相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B.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D.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弃之来归”与“吾妻来归”(《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B.“取其直虽劳无愧”与“昂其直”(《促织》)两句中的“直”字含义相同。C.“有再至、三至者焉”与“一鼓作气,再而衰”(《鸿门宴》)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D.“吾能薄而功小”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王承福在天宝之乱期间,被征兵打仗十三年,建立了功勋,本可以为官,却放弃了功劳,回来为人刷墙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B.王承福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理论:君王、大臣和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职事,任何人都不能只想着吃饭而不做事,否则就受上天惩罚。C.王承福认为自己能力低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活自己尚且吃力,所以不便娶妻生子,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D.王承福的经历和言论让韩愈起初感到疑惑,继而思考之后又觉得他是一个通达事理的贤者,因此为他作传,也为了让自己引以为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②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③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5)韩愈对王承福的评价充满了辩证的色彩,请简要概述其评价要点。【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若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两个句子句型一致,句中不能断开,排除AC,“为”表被动,用在句中,后面不能断开,排除D。译文: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故选:B。(2)B.“‘直’字含义相同”有误。第一个“直”,报酬;第二个“直”,价值。故选:B。(3)C.“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错。原文相关表述为“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岂可为也”,是说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同时一身二任。故选:C。(4)①“遍为”,做所有的事;“宜”,应该;“致”,贡献出、付出;“相生”互相养活。译文:然而人不能够做所有的事,应该各自献出自己的技能(能力)来相互养活。②“争驰”,争先恐后地效力;“豫游”,出游;“养”,颐养。译文: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③“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过”,超过;“推”,推广;“而已”,罢了。译文: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5)根据“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可以看出,作者对他有批评之意,认为他为自己考虑过多,为他人考虑过少,没有责任担当;根据“其贤于世之患得而患失者,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可知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赞扬他心态端正平和,远胜过患得患失无所作为或因私欲而奸邪无道的人。从“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可以看出作者赞扬他对生存之道有清醒的认知,认为他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答案:(1)B(2)B(3)C(4)①然而人不能够做所有的事,应该各自献出自己的技能(能力)来相互养活。②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③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5)①批评他为自己考虑过多,为他人考虑过少,没有责任担当;②赞扬他对生存之道有清醒的认知,心态端正乎和,远胜过患得患失无所作为或因私欲而奸邪无道的人。参考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屋主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2.(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指责秦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毫不珍惜的两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坚定决心,如果要让他“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绝对不可能。(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是“弊在赂秦”;杜牧的《阿房宫赋》从另一角度假设论证,认为“使六国各爱其人”,就足以拒秦而存。(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5)“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重点字:已)(3)弊在赂秦使六国各爱其人(重点字:弊)(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重点字:蔽)(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四)古代诗歌鉴赏(8分)13.(8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①箨(tu)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诗中意象与诗人情感的把握,还要谈自己获得的成长启示。要根据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感情。【解答】(1)D.“更喜欢”分析错误,诗人对“新竹”与“古竹”都一样欣赏喜欢,没有“更喜欢”之说。(2)“新竹”成长很快,甚至一夜之间猛长千尺,直上云霄,冲天而立,这里托物言志,寄托了诗人的远大志向,想要像新竹一样上青云。“古竹”虽老,仍然挺拔,高千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坚韧,自己要像它一样乐观坚强,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感叹。启发我们要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强,要有凌云之志,即使在遭遇挫折时,也要坚强乐观。答案:(1)D(2)①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作者的凌云之志;②古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③启示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其一译文: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赏析:这是一首借物咏志的诗。诗人把新笋描绘得非常美丽。竹壳一片片剥落下来,竹笋抽节上长了,它晶莹透碧,像是刚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这里的笋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理想化、诗化了的形象。它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它要挣脱壳箨的束缚,要向上生长,由于这株笋有着如此美好的姿质,所以“母笋是龙材”的赞美就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是水到渠成。如果说上两句主要是写笋的外美的话,那么后两句就是承接着上面写笋的生长愿望,进一步刻画笋的内美。“更容”一词的涵义很深刻,这是假设之词,假如容许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这里就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于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这是新笋的内美。另外,“更容”一词的反面含意是,现在是“不容”,不能容许新笋一夜抽千尺,所以它就不可能拔地而起直上青云。这就包含着深沉的幽怨。抱怨自然是来自他不能尽情地生长。这一层含意则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土地测绘保密协议样本3篇
- 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文本
- 展会展位设计协议
- 会议演讲稿版权协议
- 牲畜交易合同范例分析
- 玉米采购合同书
- 工程内部承包的劳务分包协议
- 设计合同补充协议纠纷处理
- 2024年简化版区域短途货物运输合同
- 代理商签约协议案例
- 2024年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卫生经济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内蒙古医科大学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 绿色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2024年中考作文十二大高频热点主题1-至爱亲情(素材)
- 奥的斯GECS配有 MESD 的 GCS扶梯控制软件扶梯服务器调试手册2015
- clsim100-32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
- 厂务动力系统培训课件
- 30题解决方案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浙江2024年01月高考:《政治》科目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 (2024年)临床检验医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