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现状探析》11000字(论文)_第1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现状探析》11000字(论文)_第2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现状探析》11000字(论文)_第3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现状探析》11000字(论文)_第4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现状探析》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现状分析目录TOC\o"1-2"\h\u1398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现状分析 131511.1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现状 184281.1.1企业绿色研发投入现状 128408图3-2中国分地区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水平(万元) 2149361.1.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现状 2276801.2绿色金融现状 4158041.2.1绿色金融政策发展演变 4276411.2.2中国绿色金融总体状况 6123551.2.3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935421.3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14285351.1.1各地区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不均衡 14119001.1.2绿色金融产品覆盖面小 1533001.1.3对中小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够 1524851.1.4通过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途径获得融资存在困难 15194161.1.5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尚需完善 1665561.1.6绿色技术的界定、标准化和认证存在困难 17312281.1.7对支持绿色技术的绿色投资缺乏政策激励机制 17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助推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有效方式,因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总体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为了增强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加大了绿色金融规模,不同阶段不同绿色金融政策相应的产生了不同效应,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也取得了较好成果。因此,为了使未来的绿色金融政策更好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就必须要了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和绿色金融现状。1.1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借鉴以往学者的文献,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分为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两个方面。1.1.1企业绿色研发投入现状1.1.1.1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较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来源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投入研发的要素主要包括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两方面,其变化趋势如图3-1所示。由图可知,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科研经费支出和科研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至2019年的科研经费额的平均增长率高达29.95%。科研人员数量的增长趋势与科研经费的增长趋势一致,2010-2019年的平均增速达到24.35%。所以,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年均增速高表明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企业都重视加大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图3-1中国2010-2019年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科研经费支出额及科研人数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1.1.2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地区间水平差别大由3-2图可以看出,中国地区间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水平不一,东部最高,远高于全国平均、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水平,中部地区的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水平居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水平最低,这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致。此外,从2017年至2019年东中西地区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增幅不一。图3-2中国分地区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水平(万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水平经公式(5-4)计算得出。1.1.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现状1.1.2.1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年均增长幅度不大图3-3体现的是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变化趋势,也即是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排放的废水量和每万元新产品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从图中可知,绿色工艺创新(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除了2016年有所降低外,其他年份以较慢速度增长,绿色产品创新(新产品产值/能源消耗量)从2011年开始,以较为稳定的速度增长。这说明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总体有待提升。图3-3中国2011-2019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1.2.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地区间不平衡从图3-4可以看出,虽然,2017年中部地区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水平略领先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地区间的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和地区间的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水平基本一致,中西部地区较低,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水平年均增速以1.5%排名最高。图3-4中国2017-2019分地区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单位:每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由图3-5可知,中国分地区的企业绿色产品创新水平与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且地区间的企业绿色产品创新水平非常不平衡,东部地区的企业绿色产品创新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甚至远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均在全国平均之下,从2017年到2019年各地区企业绿色产品创新水平基本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图3-5中国2017-2019分地区企业绿色产品创新(单位:每万元新产品产值能源消量)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2绿色金融现状1.2.1绿色金融政策发展演变中国绿色金融政策发展历程在各时期均有不同特征,本文将绿色金融政策分为四个阶段。1.2.1.1绿色金融政策萌芽期(1981-199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快速增长,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加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环境问题。1981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利用“经济杠杆”促使企业主动选择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污染、治理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高效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目的。金融是发挥经济杠杆的重要工具,该文件是首份孕育绿色金融思想的文件。中央部门于1984年联合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的规定的通知》,虽然通知里没有明确保护环境的直接资金来源没有银行,但是届时刚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业务分离出来而成立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大力间接支持环境保护,从而为有效解决污染治理、废物处理、环境保护、维修改建、技术研发等问题提供物质保障。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业尚不发达,金融活动不多,金融的功能与财政的功能得到初步分离,解决环境问题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力量。这一阶段是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特点具有模糊性。1.2.1.2绿色金融政策初建期(1995-2011)随着中国在环保方面投入需求的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探索环境治理多种支持方式和多种渠道资金来源成为必然选择。《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于1995年被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具体绿色金融产品及相关政策首次被提出,这是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正式开始建立。1995年以后,来源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开始流入环境治理领域,逐步缓解财政部门在治理环境污染上的资金投入压力。中国与亚洲开发银行开始合作开发工业节能项目,是从1996年开始,从那时开始中国支持环境保护的资金部分来源国外,如;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等是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开展的。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该于2006年发布《关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切实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采取对不同项目实现“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即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信贷而鼓励投向低耗能、低污染或无污染项目,为了严格把关“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贷款条件和满足“节能环保项目”的信贷需求,人行、银监会、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联合对不符合环境保护的项目进行严格的信贷控制。2009年后明确要求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信贷结构和突出金融支持节能减排,为了进一步促进环保部与金融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扎实做好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工作,颁布了《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从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金融行为看,2006年,中国开始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兴业银行最早正式发行绿色信贷,并且在2008年成为加入赤道原则的首个中国银行。在这一阶段,各种绿色金融政策开始出现,不仅有绿色信贷政策,还包括绿色保险、碳市场和绿色证券政策。初建期,绿色金融政策主要是推出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政策。1.2.1.3绿色金融完善阶段(2012-)中国银监会为了规范绿色信贷的发展,于2012年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此次发布的文件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重大,规定了绿色信贷行业的标准。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9月明确设计了绿色金融体系的总体框架,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自从2016年,中国主动加入全球环境治理组织,切实施行深化发展绿色理念,在国际中日益彰显绿色金融发展的大国责任,公开发布国家层面的重要文件,如《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等;在“十三五”系列规划中,顶层设计了绿色金融的发展,遵循“先试先行”的原则,将新疆、贵州、江西、浙江和广东五省区作为绿色金融第一批试点,为了深化改革绿色金融,国内多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实现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重要突破,体现了充分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渐走向更加多元、更加成熟的发展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提出了绿色产业的发展重点,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涵盖了生态环境、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绿色服务等六大类。中国绿色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也趋于好转,但人口基数大、能源结构以碳为主、部分地区的技术落后与监督不到位等因素,使得水污染、雾霾频发、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仍然是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仍然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绿色金融的地位更加重要。1.2.2中国绿色金融总体状况1.2.2.1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广阔绿色发展是当下中国重大发展战略之一,要求2030和2060这两个关键节点分别达到碳排放峰值和和碳中和,为实现该等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国际协议《巴黎协定》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将采取更有力和更有效的措施,包括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源动力之一。2020年爆发疫情后,全球经济出现深刻衰退,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发展绿色金融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全新方式。在此背景下,中国发行了“抗疫主题”绿色债券,推动中国经济绿色恢复。在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绿色金融是全新的方式可以帮助中国低碳转型,促进中国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这也是中国疫情中和疫情后恢复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从本质上治理中国环境污染,必须优化能源、交通和产业结构,逐渐减少高污染产业比例,这样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因为有以往的文献分析,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交通和污染程度较高产业的结构有很大关系。所以,要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带动整个社会资源进入绿色产业,不能单凭政府的力量,还需要投入大量社会的资金。1.2.2.2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中国已经从国家战略层面为绿色金融构建起了较完善的顶层设计,因为中国政府非常讲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发展。“绿色生态”和“环境保护”在“十三五”规划中列为国策,建设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五年规划,中央政治局在2015年3月将“绿色化”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并提,共成“新五化”,并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来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在2016年8月发布了全球首个发展绿色金融的国家层面政策文件,即《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7年6月,中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浙江、江西、和广东成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标志着绿色金融创新实践的在中国落地。为进一步巩固绿色金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性地位,增强中国在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念,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发展绿色金融”定位为推进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随之,为建立起一套全面、完善的顶层架构,不断强化绿色金融的战略性地位,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1.2.2.3绿色金融相关产品稳步增加绿色金融产品是从单一到多元发展的,从仅仅只有绿色信贷到现在同时拥有各种各样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这位绿色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且,无论是对社会资本还是金融机构,都有了更多更有效的选择。图3-62018-2019年中国绿色金融相关产品变化图数据来源:各银行社会责任报告、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官网。1.2.2.4创新型环境风险管理工具开始出现2015年,工商银行等银行以压力方式评估环保标准提高、国家政策变化和企业技术改造等因素对企业财务成本及利润和高污染行业的变化,测试不同情景下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企业还款能力及的影响,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机构在环境风险管理工具研发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研究考虑了碳价格和干旱因素,并且覆盖了电解铝、钢铁、火电、水泥等行业。研究成果不仅局限上述方式,中国的第三方数据产品提供商开始出现,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他们建立的环境信息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开发的蔚蓝地图APP、污染地图网站等应用平台,积极探索对环境信息数据的应用。他们专门致力于整合环境数据服务并以此服务绿色采购、整理和分析政府、企业公开环境信息和政府环境决策收集。因此,越来越重视基于环境数据应用。此外,对运用绿色指数方法、绿色评级管理环境风险进行有益的探索还有第三方机构、研究团队和金融机构等,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Trucost公司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上证180碳效率指数,此指数是针对于公司碳排放的;中诚信评价绿色债券在募集资金投向、配置于绿色项目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及使用了“绿色债券评估方法”,工商银行与英国Trucost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环境成本共同研发了评估工具。1.2.3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现状中国绿色金融产品发展到现在,大致可分为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指数、绿色评级、指数类产品、碳交易、压力测试以及环境信息类产品等。1.2.1.1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中国绿色金融实践的主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给予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中国绿色金融实践十几年来,绿色信贷属出现最早、最活跃的绿色金融产品,是中国绿色发展的主力军。近些年,中国绿色信贷余额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是增长相对速度不快,绿色信贷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所有年份中绿色信贷占比均低于9%,表明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占比仍偏低。图3-7中国2013-2019年信贷余额变化趋势图(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各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搜集整理。1.2.1.2绿色债券近年来绿色债券发展较为迅速,是本世纪初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兴起的一种绿色融资方式,可带来正环境收益,是一种以新兴主题为固定收益资产类别来募集资金的债券。绿色债券能较好地匹配项目融资周期,解决期限错配,并且发行成本低、期限较长。中国首次发行绿色债券是在2014年5月,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稳定,发行规模和发行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2019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2951.71亿元人民币,贴标数量累计144只,同比增长了17.07%。由于中国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2019年后,中国成为全球绿色债券市场最大发行来源之一。2015年12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对绿色债券按照募集资金的用途进行划分,共分为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生态保护节能、污染防治、适应气候和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变化六类,划分是以中国金融学会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为标准的。2018年到2019年,绿色债券发行金额投向清洁交通领域的由73亿元大提升至202.5亿元,2019年229.98亿元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了清洁能源领域。2018年第三方评估认证占比为66.09%,而到了2019年,经过第三方认证评估绿色债券占比达76.58%,发行了111只绿色债券,2019年相比2018年的占比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由于目前中国第三方评估认证制度尚不完善,各机构在评估认证形式、内容、流程等方面未统一,界定标准存在两种版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债券评估造成影响。从图3-8可以看出,除2018年外,近些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整体上呈扩张趋势,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所下降可能与全球经济周期下降调整有关。图3-8中国2016-2020年债券发行规模变化图(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泰安经济金融数据库。1.2.1.3绿色保险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不断创新,探索前行,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促进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认定标准缺乏、机制间联动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一些基础性问题也影响到绿色保险的健康发展。展望未来,落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推出绿色建筑保险、加强与其他金融机制的联动、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创新发展是绿色保险四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2016年8月为发展绿色保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建立环境高风险领域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此要求发展绿色保险。绿色保险通过发挥保险增信功能、融资功能,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通过保险机制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助力解决生态保护问题、环境承载力退化,实现环境风险成本内部化。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有关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进程,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审定发布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强制性征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高环境损害赔偿、风险监管。通过“评估定价”环境风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1.2.1.4绿色指数绿色指数主要集中的购买者不是散户,而是保险资金、养老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绿色指数是一种通过公开募集的较为特殊的绿色产品,可用来引导资金流向环保项目和企业。至今,中国绿色指数产品包括绿色债券指数产品、绿色股票指数产品,绿色股票指数产品占比较大。绿色股票指数产品可以分为四大类:(1)环境风险、绿色收入:主要是绿色债券指数,包括中央结算公司推出的中债绿色系列指数、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绿色债券指数、中证绿色投资股票指数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推出的“中财-国证绿色债券系列指数”。(2)环保产业:新能源、环境治理和涵盖环保等。(3)可持续发展:包括公司治理指数、ESG。(4)环境生态:如上证180碳效率指数。1.2.1.5碳交易碳交易是一种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它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全球首个控制温势气体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5月通过并公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又在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了碳交易,提出各个排放主体在碳交易市场中进行排放权的交易是需要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并且定义了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一种商品。中国目前的碳交易产品包括三类,支持类产品:包括碳保险和碳指数;碳融资类产品:包括碳信托、碳抵押和质押、借碳、碳回购、碳托管等;碳交易类产品:包括碳债券、碳远期、碳基金、碳掉期、碳期权。从图3-9可以看出,近些年,中国碳交易量从2013-2017年逐步增加,2018年下降幅度较大,而后碳交易量逐渐提升恢复,2018年之所以会大幅下降是因为该年处于经济周期衰退年,全球经济虽然未受重挫,但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各国也出台相关财政金融政策稳经济。图3-9中国2013-2020年碳交易量变化图(单位:吨)数据来源: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官网。1.2.1.6环境风险管理产品环境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为了管理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运用压力从测试(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评级和指数方法、VAR模型、精算模型等工具管理环境风险。转型风险是指与环境变化相关的,环境变化是因为技术和政府政策等人为因素导致。比如,因为政策倾向性,传统行业诸如煤炭、石油行业相对于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就意味着风险。物理风险是指与环境相关的自然灾害和事件,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灾、火灾、旱灾,以及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破坏环境的事件。环境风险管理产品之一的压力测试是在极端风险的情形下考察金融机构的损失,由于是情景设定,不受现实约束,可以在特定的极端情况下测评金融机构的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等)的表现。而正是因为压力测试模型存在多样性,这为不同传导渠道的研究提供了便利。近年来诸多国内外金融机构都进行了压力测试,英格兰央行2015年对保险业进行了压力测试,中国工商银行2016年对商业银行环境政策风险进行的压力测试,以及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进行的资产管理业碳价风险压力测试。环境风险管理应用较多的另一产品是绿色评级及指数类产品。更多的相关机构研发与环境相关为标的的绿色评级,是因为绿色投资理念越来越在市场受欢迎,绿色评级给发债人、借款人和企业更具持续发展的能力,评级也是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制定的。绿色评级被制定出后,投资者可以以此评价企业在财务和环境方面的表现,进而起到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中国目前有相关的金融机构等已经对绿色评级及绿色指数方法管理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英国Trucost公司开发了针对公司碳排放的上证180碳效率指数;中诚信在绿色项目过程中、评价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过程中运用了“绿色债券评估方法”;中国工商银行与Trucost公司共同研发出了聚焦于中国商业银行环境成本的评估工具。1.2.1.7环境信息类产品中国目前环境信息类产品主要是指公共环境数据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从理论和实践分析,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有效发挥是以信息为重要基础的。但是,投资者所需要的与投资相关的环境信息比较少,这是因为环境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的工具少。在全球目前还未建立规范、公开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搜集和分析环境数据的较有效渠道,但作为少有的渠道,企业主动披露的信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定性的而无定量的,因此缺乏完整有效的数据作分析。在抽样调查中,从中证100指数成分股中搜集关键定量指标(MQI指标),从86份抽样中发现环境类指标披露少,平均披露率仅为42%,在社会、经济、劳工、产品、环境5个维度中,经济类指标披露信息较多。1.3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1.1.1各地区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东部较发达的城市在发展经济时相对比较重视环保,因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绿色金融的政策制度落实的比较到位,绿色研发投入也随之产生了差异,从后文第5章节的图5-1可以看出,呈东部地区投入高,其他地区低的趋势,绿色产业的成效也因此有了明显的区别,绿色产业成效具有明显地区差别与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地区间的弹性系数不同紧密相关。与此同时,从图3-10可以推理得出,中部地区因崛起需求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忽视了环保的重要性,绿色金融发展相对缓慢,而西部地区一直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重地和绿色金融大力支持地区,因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得到了重视,所以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绿色金融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图3-10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指数综合评分图1.1.2绿色金融产品覆盖面小中国企业数量以中小企业居多,但是中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缺陷,针对融资对象的少,而过多重视融资渠道,所以面对中小型的节能环保企业和针对家庭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数量和种类少,相反,设计的多数绿色金融产品主要面向大型环保类企业和大型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项目,如此会导致绿色金融产品涵盖的对象难以面对各个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领域,影响力受限。这也反映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依旧偏低,规模仍然偏小,所以覆盖到的范围不够广。1.1.3对中小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够一方面,中国银行传统信贷的平均期限短。但是大部分的绿色技术项目投资周期长,所以中小型企业难以从银行贷款渠道获得足够的融资,更加缺乏可抵押资产通过传统金融市场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银行贷款一般要有抵押物,但是绝大部分具有绿色技术创新的中小民营企业是轻资产的,缺少可抵押资产就难于融资或融不到资。另外,债券市场一般只为成熟度较高、规模较大、风险较低的企业提供融资,因此也不适用于中小绿色技术企业。也有例外的是部分银行或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有专门针对具有绿色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量小且利率高,可以被中小企业用作短期融资,以解燃眉之急,但是无法满足具有绿色技术创新中小型企业的长期融资,也就无法解决项目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比如投贷联动的产品,在上海和北京针对中小技术企业的年度规模就只有几十亿,虽然可以较小范围内帮助解决绿色技术企业的融资,但是资金量太小,与整体上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而另一种聚焦服务中小型绿色技术企业是互联网金融公司(P2P)和产业金融公司,这些公司可以较为快速的发放贷款,但是利率很高,且在发展过程中乱象重生,不适合绿色技术创新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因此,中国绿色金融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力度仍需加大。1.1.4通过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途径获得融资存在困难从国际惯例看,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一般还有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资(VC)。但是,就中国而言,因为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未来收益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受政策变化影响大,市场规模尚不确定,商业模式不够成熟,所以国内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资(VC)者具有羊群效应,追逐风口,风险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与中国PE/VC聚焦投资风口热点、回报率高相反的是,欧美的PE/VC已经重点关注绿色技术企业和项目,也调整大比例资金注入到绿色技术创新领域,它们将绿色技术创新视为新的增长点。据相关研究报告,从2006年到2018年,美国的PE/VC投资者投资在可持续技术领域的资金达490亿美元,而同期的欧洲这一数字是200亿美元,亚洲则是120亿美元。有测算表明,超过20%美国PE/VC管理的资金都应用到了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相关的投资。即使从全世界来看,2018年全球VC行业也有占比为8.7%的资金投资在清洁技术领域,这也远高于中国。国内的PE/VC近些年还始终主要集中于金融、互联网和生物医药,投资在绿色技术企业方面的资金规模有限,在2018半年度投资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PE/VC仅占全部行业的0.81%。投资期限错配是严重阻碍国内PE/VC在绿色技术企业项目上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PE/VC资金主要来源是信托公司等靠发中短期理财产品,而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一般的项目存续期需要7-10年,国内的PE/VC无法承受超期的风险。但是国外则不一样,国外的PE/VC基金资金来源是养老金和保险公司,这样的资金可以长期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解决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和企业的融资需求。相比之下,中国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