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1页
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2页
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3页
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4页
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种动物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提炼,演变到商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红山文化遗存主体分布在中国北方的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代表性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这一时期,中华文明格局形成期的仰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正在散发着蓬勃的影响力,红山文化的南端跨过燕山,与仰韶文化遥相呼应,将自身的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之中。从红山文化的内涵、性质、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看,红山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元,也是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种文化及意识形态与中原等地存在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促进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动力,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因,由此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可以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其中,“猪首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奥,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该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龙的形状、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至龙山时代,源于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开始流行到黄河流域和江淮之间。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国的常龙习俗凝结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有学者研究,中原地区代表龙山时代最高水平的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龙纹,从整体造型到局部鳞纹表现。都与红山文化的龙纹有联系。(摘编自崔树华、连吉林《红山文化实证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材料二: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何让红山文化“活”起来,进而引发公众对现实的思考去推动社会进步,还需要研究、探讨和创新。因此、对红山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是解决传播中存在短板和不足的关键环节。传播主题“不鲜明”“文不对题”现象明显。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红山文化所在区域的文化工作者们也为传播红山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赤峰博物馆举办的社会教育活动,是赤峰人对红山文化推广和传播的一次有力尝试,堪称文化传播之路上的楷模和典范。然而,也有一些传播活动存在内容与主题脱节、艺术与科学之间融合生涩等问题。传播内涵发掘不深入,价值提取不精准。对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据文化价值的精准抵取都依赖于对文化本体的研究,研究的浅尝辄止会对二者形成阻滞,进而导致文化传播的失败。红山文化的传播本体在研究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主办方缺乏对红山文化的基础研究,自然无法将其运用到所传播的内容中,二是在准备阶段并没有对活动中所涉及的红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故而无法精准地提炼文化内涵,找到与主题相契合的传播形式。传播群体内部循环不畅通。红山文化的传播群体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例如博物馆、考古所等专业机构的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有能力并且愿意将红山文化的古老文明传播到大众中的群体和个人。他们之间存在着传播的正向循环关系:前者利用讲座、书籍等一系列的社会教育手段向后者不断地输送科学的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使后者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成为红山文化忠实的学习者、参与者、传播者。这两个传播群体之间如果不能有效地正向循环,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就会形成红山文化资源的错位和浪费。传播手段、形式创新不足。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多以及市场力量在文化场所的介入,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终端瞄准目标人群,网络互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更为传播形式提供了新助力。目前一些红山文化的传播主体、传播形式依然单一古板,导致公众听不懂、不想听、没兴趣,在公众中未能形成热爱学术、探求历史的文化氛围。(摘编自姝雯《红山文化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红山文化时期崇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意义重大。B.红山文化对后世其他文化有很大影响,从中原文化可以看出,红山文化是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C.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何以此引发公众对现实的思考去推动社会进步,传播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短板和不足D.有的红山文化传播活动没有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缺乏与主题相契合的形式,致使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为将自身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红山文化的南端主动跨过燕山与中原交往。B.已知年代最早的“C”形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可见龙的形状观念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完成定型。C.由于对文化本体研究不透、对文化内涵发掘不深、对文化价值提取不准,最终导致红山文化传播的失败。D.只有专业研究人员与热心传播人员两个群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正向循环,才能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的一项是A.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B.夏人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是希望人类能在水中生活。C.古人以“龙生九子不成龙”比喻同胞兄弟品质各不相同。D.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皆龙身或蛇身人首,亦称“龙祖”。(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有专家提出,龙的形象“有些凶恶”“西欧中世纪的文学美术作品把喷吐火焰的龙看成恶势力的象征”“为避免西方误解,不应该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18分)阅读,回答问题。文本一:村歌(第12节)孙犁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刷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困,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助。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喂!那个女角叫什么?”“你这人!双眉呗!”“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有一年不喝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兴儿说:“在台下边呗!”“有座物没有?”“没有。”“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双眉说着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这是我分的果实。”“你参加斗争了啊?”兴儿笑着。“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轻轻一笑。“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我今天满了候补期。”“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双眉笑着说。“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编》文本二: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特别是她流动的眼,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这并不违背孙犁先生的心愿,他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以上谈到的,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新京报》等)(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和双眉没有语言交流,表现了他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B.“雪白的手巾”“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对此次演出的重视。C.兴儿和双眉在后台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两人的关系,表达了相互之间的关心,也表现了两个人共同追求进步的特点。D.小说两次写到双眉的笑,一次是见到受伤的兴儿,一次是兴儿去后台找她,虽然场景不同,但都表现了女孩子的羞赧。(2)下列对文本一结尾一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用全部的精神唱”一句,表现的是双眉演唱时神情专注,十分投入。B.小说以演出高潮结尾,引发读者想象,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C.“台上台下都归她”生动地表现双眉陶醉在慰问演出成功的状态中,点明小说主旨。D.“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3)孙犁先生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试结合文本一,分析双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文本二中,孙犁先生说“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你认为文本一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孙犁先生的语言功夫,请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回答问题。帝自即位感疾,至是犹未全安。吕公著讲《论语》,帝为之动容。司马光因言帝可为民祈雨。丙午,祈雨于相国寺,士庶欢呼相庆。戊中,皇太后出手书付中书,还改。先是帝疾稍愈,自去年秋,即间日御前后殿视朝听政,两府每退朝,入内东门小殿覆奏太后如初。韩琦欲还政天子,而御宝在太后所;乃因帝祈雨还,令御宝更不入太后阁。尝一日取十余事禀帝裁决,悉皆允当。琦退,与同列相贺,因谓曾公亮等曰:“昭陵建成,琦即合求退;顾上体未平,迁延至今。上听断不倦如此,诚天下大庆。琦当于帘前先白太后。”于是琦诣东殿,奏曰:“前代如马,邓之贤,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所为,诫马、邓所不及。”因再拜称贺,且言:“台谏亦有章疏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庚戌,帝始日御前后殿。御史中丞王畴上玩曰:“今陛下南向负扆以临群臣,原其本始,由皇太后拥翊顾复而然;而推避威福,能以国柄专归陛下,虽古之贤后,不能加也,请诏二府大臣讲求所以尊崇母后之礼。若朝廷严奉之体,与岁时朔望之仪,车服承卫之等威,百司供拟之制度,他时尊称之美号,外家延赏之思典,凡称奉亲之意者,皆宜大章,则孝昭于天下矣。”帝从之。即日,诏中书、枢密院参议尊崇皇太后仪范以闻。辛亥,帝问执政:“积弊甚众,何以裁救?”富弼对曰:“须以渐厘改。”又问以其为治如何吴全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赛以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又问前代宗室,弼对曰:“唐时名臣,多出宗室。”奎曰:“祖宗时宗室皆近亲,然初授止于殿直、侍禁、供奉官,不如今之过也。朝廷必为无穷计,当有所裁损。”(节选自《续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B.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日/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C.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D.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日/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帝疾稍愈”的“稍”指渐渐,与《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意思相同。B.御宝,即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力的象征物;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C.因,“因帝祈雨”的“因”意为趁机,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不同。D.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文中的“朔望”指重要的时间节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琦通过具体事务考查皇帝理政能力,看时机成熟后,就觐见太后请她撤帘还政。B.皇太后不贪恋机势,爽快地将执政大权交还给皇帝,她的贤德是前代人物所不及的。C.御史中丞王畴认为皇上应感恩太后的归政,建议给太后尊崇的礼仪,皇上答应了。D.皇帝问及朝政上累积的弊病该如何补救时,富弼给的答复是循序渐进,慢慢改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昭陵建成,琦即合求退;顾上体未平,迁延至今。②凡称奉亲之意者,皆宜大章,则孝昭于天下矣。(5)关于皇帝所问前代宗室的问题,两位臣子的见解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9分)阅读,回答问题。同朱五题卢使君①义井②高适高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注释]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②义井,供公众汲用之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用“高义”“深仁”等词直接表达作者对卢使君的敬仰之情。B.五、六句写水在地下很久,需要人汲取才能使用,暗指友人的怀才不遇。C.七、八句着力描写水的澄清透明,侧面赞扬卢使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D.全诗运用议论、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缘事入情,具有独特的魅力。(2)前人论此诗,认为“上善”“中和”两句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谏唐太宗喜爱狩猎时应想到“”;担心意志松懈就该想到“”。(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百姓祭祀的热闹场面倾诉自己内心忧愤的诗句是“,”。(3)古代有“路上行车,水上行船”的说法,而船按照大小功能种类可分为舟、船、舫等,这些名称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0分)阅读,回答问题。绿柳如烟,芦苇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白鹭①。初秋的大汶河如诗如画,尽展生态之美。作为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日益焕发出②与活力。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鸟鸣啾啾。水草丰美。人们惊喜地发现,随着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白鹭、野鸭等野生飞禽的身影越来越多。公园里、水面上③的鸟儿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普惠民生的一个缩影。东平湖位于泰安县东平县境内,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的东平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多年来,以东平湖、大汶河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水质好了,湖水清了,东平湖犹如一颗嵌在鲁西大地上的蓝宝石,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观光,已成为生态保护的一道亮丽风景。(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7.(10分)阅读,回答问题。人类对于月球表面元素、矿物、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的科学认识始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当时缺乏全面的探测数据,最早的一批月球图以表达形貌特征为主而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月球探测任务获取了全月球表面物质成分的探测数据。我国自2004年起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测器相继发射升空,②为编制基守我国自主探测数据的月球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2013年,人类航天器于近40年后重返月球表面,嫦娥三号携“玉兔”登陆“广寒宫”。2019年,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仍在持续开展巡视探测。这些月球探测任务的数据,提升了我们对于月球的认识,促成了针对月球表面物质的研究。除了遥感数据之外,早期的登月任务还将382千克的月球样品带回了地球。③人们在地球上收集鉴定出了来自月球的陨石。在月球采样沉寂44年后,我国嫦娥五号任务于2020年底成功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些月球样品让科学家们可以更详尽地研究月球表面的物质成分和岩石成因。(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诺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女飞行员陶佳莉作为“备份”和编队战机一起起飞,但没有通过天安门广场。她说,这也是一种受阅,拴阅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标准。②东京奥运会上,作为P卡(替补)选手的王曼昱在队友因伤退出后临时出战,以出色的发挥帮助中国女乒拿下团体金牌。③航天英雄邓清明坚持训练25年,三次进入备份乘组,终于在2022年11月29日成为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种动物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提炼,演变到商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红山文化遗存主体分布在中国北方的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代表性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这一时期,中华文明格局形成期的仰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正在散发着蓬勃的影响力,红山文化的南端跨过燕山,与仰韶文化遥相呼应,将自身的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之中。从红山文化的内涵、性质、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看,红山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元,也是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种文化及意识形态与中原等地存在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促进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动力,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因,由此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可以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其中,“猪首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奥,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该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龙的形状、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至龙山时代,源于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开始流行到黄河流域和江淮之间。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国的常龙习俗凝结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有学者研究,中原地区代表龙山时代最高水平的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龙纹,从整体造型到局部鳞纹表现。都与红山文化的龙纹有联系。(摘编自崔树华、连吉林《红山文化实证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材料二: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何让红山文化“活”起来,进而引发公众对现实的思考去推动社会进步,还需要研究、探讨和创新。因此、对红山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是解决传播中存在短板和不足的关键环节。传播主题“不鲜明”“文不对题”现象明显。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红山文化所在区域的文化工作者们也为传播红山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赤峰博物馆举办的社会教育活动,是赤峰人对红山文化推广和传播的一次有力尝试,堪称文化传播之路上的楷模和典范。然而,也有一些传播活动存在内容与主题脱节、艺术与科学之间融合生涩等问题。传播内涵发掘不深入,价值提取不精准。对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据文化价值的精准抵取都依赖于对文化本体的研究,研究的浅尝辄止会对二者形成阻滞,进而导致文化传播的失败。红山文化的传播本体在研究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主办方缺乏对红山文化的基础研究,自然无法将其运用到所传播的内容中,二是在准备阶段并没有对活动中所涉及的红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故而无法精准地提炼文化内涵,找到与主题相契合的传播形式。传播群体内部循环不畅通。红山文化的传播群体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例如博物馆、考古所等专业机构的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有能力并且愿意将红山文化的古老文明传播到大众中的群体和个人。他们之间存在着传播的正向循环关系:前者利用讲座、书籍等一系列的社会教育手段向后者不断地输送科学的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使后者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成为红山文化忠实的学习者、参与者、传播者。这两个传播群体之间如果不能有效地正向循环,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就会形成红山文化资源的错位和浪费。传播手段、形式创新不足。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多以及市场力量在文化场所的介入,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终端瞄准目标人群,网络互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更为传播形式提供了新助力。目前一些红山文化的传播主体、传播形式依然单一古板,导致公众听不懂、不想听、没兴趣,在公众中未能形成热爱学术、探求历史的文化氛围。(摘编自姝雯《红山文化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红山文化时期崇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意义重大。B.红山文化对后世其他文化有很大影响,从中原文化可以看出,红山文化是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C.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何以此引发公众对现实的思考去推动社会进步,传播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短板和不足D.有的红山文化传播活动没有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缺乏与主题相契合的形式,致使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为将自身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红山文化的南端主动跨过燕山与中原交往。B.已知年代最早的“C”形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可见龙的形状观念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完成定型。C.由于对文化本体研究不透、对文化内涵发掘不深、对文化价值提取不准,最终导致红山文化传播的失败。D.只有专业研究人员与热心传播人员两个群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正向循环,才能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的一项是CA.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B.夏人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是希望人类能在水中生活。C.古人以“龙生九子不成龙”比喻同胞兄弟品质各不相同。D.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皆龙身或蛇身人首,亦称“龙祖”。(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有专家提出,龙的形象“有些凶恶”“西欧中世纪的文学美术作品把喷吐火焰的龙看成恶势力的象征”“为避免西方误解,不应该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A.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和第五段“红山文化时期……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其“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意义重大”,且第五段有“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表述,A项正确。B.由材料一末段“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可知,“红山文化对后世其他文化有很大影响”,由材料一第三段“红山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元……这种文化及意识形态与中原等地存在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促进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动力,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因,由此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可知,B项正确。C.由材料二第一段“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何让红山文化‘活’起来,进而引发公众对现实的思考去推动社会进步,还需要研究、探讨和创新。因此,对红山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是解决传播中存在短板和不足的关键环节”可知,C项正确。D.“致使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和第三段内容可知,“在准备阶段并没有对活动中所涉及的红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故而无法精准地提炼文化内涵,找到与主题相契合的传播形式”是“红山文化的传播本体在研究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而非“文不对题”。故选D。(2)A.“主动跨过燕山与中原交往”错,材料一第二段没有提到“主动骑过”,且“红山文化的南端跨过燕山与中原交往”的目的并不是“为将自身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B.“龙的形状观念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完成定型”错,材料一第五段说的是“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而非“完成”定型,且“初步定型”并不是由某一器物得出,而是因为“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C.由材料二第二段“对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文化价值的精准提取都依赖于对文化本体的研究,研究的浅尝辄止会对二者形成阻滞,进而导致文化传播的失败”可知,“对文化本体研究不透、对文化内涵发掘不深、对文化价值提取不准”是“导致红山文化传播失败”的原因之一。D.由材料二第四段“这两个传播群体之间如果不能有效地正向循环,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就会形成红山文化资源的错位和浪费”可知,“有效地正向循环”是“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的必备条件,D项正确。故选D。(3)材料一论述的是“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的渊源。由“崇龙”可知,中国人对于龙的信仰,源于部族的图腾崇拜,“崇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骑龙升天’摆塑,意为希望迫求来世的幸福”,具有宗教信仰的意义,A项正确。B.“龙鱼”是“龙”和“鱼”的结合体,“作为感生图腾,是希望人类能在水中生活”,属于“崇龙”文化,B项正确。C.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句说龙生有九子,儿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以此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不能体现“中华民族崇龙文化”传统,C项错误。D.“伏羲、女锅”的传说即人类起源的传说,D项正确。故选C。(4)材料一第一段分析龙的形象的起源后提出观点,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第二段介绍红山文化的分布地域和中原文化对其的影响,红山文化将自身的文明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之中;第三段论证了红山文化与中原等地文化交融并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第四段由考古史料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城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第五段是以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类玉猪龙为例论述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第六段论述了中国的崇龙斗俗凝结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5)由材料一第一段“‘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和第五段“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可概括出答案①。由材料一第一段“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第三段“红山文化是多元一体……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可概括出答案②。由材料一末段“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可概括出答案③。从增强文化自信,反对这一说法的角度,可知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味追求所谓的认同而更改了自己本来的特色,将终不是自己,由此可概括出答案④。答案:(1)D(2)D(3)C(4)①首先,提出“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的观点:②其次,论述红山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中,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③再次,论述红山文化晚期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④最后,论述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5)这种认识是错误的。①崇龙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②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③中国的崇龙习俗凝结滲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在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味追求所谓的认同而更改了自己的特色,最终不是自己。2.(18分)阅读,回答问题。文本一:村歌(第12节)孙犁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刷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困,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助。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喂!那个女角叫什么?”“你这人!双眉呗!”“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有一年不喝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兴儿说:“在台下边呗!”“有座物没有?”“没有。”“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双眉说着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这是我分的果实。”“你参加斗争了啊?”兴儿笑着。“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轻轻一笑。“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我今天满了候补期。”“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双眉笑着说。“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编》文本二: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特别是她流动的眼,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这并不违背孙犁先生的心愿,他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以上谈到的,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新京报》等)(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和双眉没有语言交流,表现了他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B.“雪白的手巾”“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对此次演出的重视。C.兴儿和双眉在后台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两人的关系,表达了相互之间的关心,也表现了两个人共同追求进步的特点。D.小说两次写到双眉的笑,一次是见到受伤的兴儿,一次是兴儿去后台找她,虽然场景不同,但都表现了女孩子的羞赧。(2)下列对文本一结尾一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她用全部的精神唱”一句,表现的是双眉演唱时神情专注,十分投入。B.小说以演出高潮结尾,引发读者想象,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C.“台上台下都归她”生动地表现双眉陶醉在慰问演出成功的状态中,点明小说主旨。D.“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3)孙犁先生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试结合文本一,分析双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文本二中,孙犁先生说“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你认为文本一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孙犁先生的语言功夫,请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段落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结合主题明确相关段落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地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再筛选相关信息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作者作品语言的特点,再结合相关信息分析作答。【解答】(1)A.“表现了他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错,由“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可知,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和双眉没有语言交流,是因为双眉的羞涩。故选A。(2)D.“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错,过于拔高主题。故选D。(3)由“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可知,双眉作为代表,前去医院去探望、慰问伤员,表现了她的淳朴善良;由“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可知,双眉积极申请入党,参加“斗争”,支持鼓励心上人兴儿参加战争,表现了她追求进步;由当听到区里要求张岗剧团给伤兵演戏时,双眉脱口而出“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以及在讨论节日时说““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可知,她心直口快。(4)由“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等人物对话可知,文本一使用乡间口语,符合人物身份;由“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句可知,作者善用比喻,将一闪一闪的星星比作人因有喜事而眨眼,生动形象;由“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等语句可知,文本一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人们去看戏时的场面,生动传神,简洁明快。答案:(1)A(2)D(3)①淳朴善良。双眉作为代表,前去医院去探望、慰问伤员。②追求进步。双眉积极申请入党,参加“斗争”,支持鼓励心上人兴儿参加战争。③心直口快。当听到区里要求张岗剧团给伤兵演戏时,双眉脱口而出“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以及在讨论节日时说““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4)①善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间口语,如“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等人物对话,使用乡间口语,符合人物身份;②善用比喻,如“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句,将一闪一闪的星星比作人因有喜事而眨眼,生动形象;③善用白描,“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等语句,寥寥几笔勾勒出人们去看戏时的场面,生动传神,简洁明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回答问题。帝自即位感疾,至是犹未全安。吕公著讲《论语》,帝为之动容。司马光因言帝可为民祈雨。丙午,祈雨于相国寺,士庶欢呼相庆。戊中,皇太后出手书付中书,还改。先是帝疾稍愈,自去年秋,即间日御前后殿视朝听政,两府每退朝,入内东门小殿覆奏太后如初。韩琦欲还政天子,而御宝在太后所;乃因帝祈雨还,令御宝更不入太后阁。尝一日取十余事禀帝裁决,悉皆允当。琦退,与同列相贺,因谓曾公亮等曰:“昭陵建成,琦即合求退;顾上体未平,迁延至今。上听断不倦如此,诚天下大庆。琦当于帘前先白太后。”于是琦诣东殿,奏曰:“前代如马,邓之贤,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所为,诫马、邓所不及。”因再拜称贺,且言:“台谏亦有章疏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庚戌,帝始日御前后殿。御史中丞王畴上玩曰:“今陛下南向负扆以临群臣,原其本始,由皇太后拥翊顾复而然;而推避威福,能以国柄专归陛下,虽古之贤后,不能加也,请诏二府大臣讲求所以尊崇母后之礼。若朝廷严奉之体,与岁时朔望之仪,车服承卫之等威,百司供拟之制度,他时尊称之美号,外家延赏之思典,凡称奉亲之意者,皆宜大章,则孝昭于天下矣。”帝从之。即日,诏中书、枢密院参议尊崇皇太后仪范以闻。辛亥,帝问执政:“积弊甚众,何以裁救?”富弼对曰:“须以渐厘改。”又问以其为治如何吴全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赛以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又问前代宗室,弼对曰:“唐时名臣,多出宗室。”奎曰:“祖宗时宗室皆近亲,然初授止于殿直、侍禁、供奉官,不如今之过也。朝廷必为无穷计,当有所裁损。”(节选自《续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B.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日/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C.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D.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日/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稍,“帝疾稍愈”的“稍”指渐渐,与《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意思相同。B.御宝,即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力的象征物;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C.因,“因帝祈雨”的“因”意为趁机,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不同。D.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文中的“朔望”指重要的时间节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韩琦通过具体事务考查皇帝理政能力,看时机成熟后,就觐见太后请她撤帘还政。B.皇太后不贪恋机势,爽快地将执政大权交还给皇帝,她的贤德是前代人物所不及的。C.御史中丞王畴认为皇上应感恩太后的归政,建议给太后尊崇的礼仪,皇上答应了。D.皇帝问及朝政上累积的弊病该如何补救时,富弼给的答复是循序渐进,慢慢改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昭陵建成,琦即合求退;顾上体未平,迁延至今。②凡称奉亲之意者,皆宜大章,则孝昭于天下矣。(5)关于皇帝所问前代宗室的问题,两位臣子的见解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1)句意:皇帝又问:“用宽恕作为理政的方式怎么样?”吴奎回答说:“圣人本来就用宽恕来治理百姓,然而不可以没有制度。《尚书》里说:‘宽恕却有制度,从容理政来寻求和谐。’”根据语意,“圣人治人固以宽”是状语后置句,“然”意为“然而”,语意表转折,其前应断开,排除BD两项;从句式来看,“又问”和“对曰”相对,且“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句式整齐,句意通畅,故排除C项。故选A。(2)C.“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不同”错,《鸿门宴》此句中的“因”是“趁着、趁机”之意,与文中意思相同。故选C。(3)B.“皇太后不贪恋权势”错。由“于是琦诣东殿,奏曰:“前代如马、邓之贤,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所为,诚马、邓所不及。“”可知,这是文中韩琦对皇太后说的话,目的是请求皇太后及时“撤帘”,真正做到还政,并非皇太后客观上“不贪恋权势”。故选B。(4)①合,应当;顾,只是;迁延,拖延。译文:昭陵竣工之时,我就应当隐退;只是因为皇上身体还未痊愈,拖延到如今。②称,符合;章,通“彰”,彰显;昭,昭告。译文:凡是符合侍奉父母心意的,都应该特别的彰显,那么孝道的德行就会昭告天下了。(5)先理解“弼对曰:“唐时名臣,多出宗室’”“奎曰:祖宗时宗室皆近亲,然初授止于殿直、侍禁、供奉官,不如今之过也。朝廷必为无穷计,当有所裁损'”的意思,然后从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明确富弼和吴奎对于宗室问题观点的不同之处:富弼认为唐代的名臣,多出自宗室,暗含支持宗室为官的主张;而吴奎则反对,认为宗室人员为官的过多,应当裁减。答案:(1)A(2)C(3)B(4)①昭陵竣工之时,我就应当隐退;只是因为皇上身体还未痊愈,拖延到如今。②凡是符合侍奉父母心意的,都应该特别的彰显,那么孝道的德行就会昭告天下了。(5)①富弼认为,唐代的名臣多出自宗室,暗含支持宗室人员为官的主张;②吴奎则持反对意见,认为宗室人员为官的过多,应当裁减。参考译文:皇帝自从即位(就)生病,一直没有痊僉。吕公著(为皇上)讲《论语》,皇上被其中的内容所感动。司马光趁机请求皇帝可为百姓祈求下雨。丙午日,(皇帝)在相国寺祈雨,朝廷上下欢呼相庆。戊申日,皇太后亲拟懿旨交付中书省,将处理朝廷政务之事交还给皇帝。起初皇上的病渐渐痊愈,从去年的秋天开始,每天由后殿处理政务,每次两府官员退朝后,(皇帝)就进入内东门小殿,像当初一样向太后禀告政务之事。韩琦想(要皇太后)把处理政务之事(完全)交给天子,可玉玺却在太后手中;于是趁皇帝求雨返回之时,(韩琦)下令不再把玉玺放回太后处。(韩琦)曾经一天选十多件事禀报皇帝让其裁决,皇帝全都处理得十分得当。韩琦退朝后,与同朝为官的大臣们互相庆贺,于是对曾公亮等人说:“昭陵竣工之时,我就应当隐退;只是因为皇上身体尚未痊愈,拖延到如今。皇上裁决政务不知疲倦到了这个地步,的确是天下人都应庆祝的。我应当在帘前先禀告皇太后。”于是韩琦到东殿,上秦曰:“前代像马、邓(两位皇后)的贤德,不免贪恋权势;如今太后所做的事,确实是马、邓两位皇后所比不上的。”于是两次跪拜祝贺,并且说:“御史台也多次有奏章,请求皇太后交还皇帝处理政务一事,不确定哪天撤除听政的帘子呢?”庚戌日,皇上开始到御前后殿理政。御史中丞王畴上奏章说:“如今皇上已在朝面对群臣理政,推究其根本,是由皇太后拥立照顾才这样的;并且皇太后执政时不妄自尊大,能够把国家权力交还给陛下,即使是古代的贤德的太后,也不能超过的,请求下诏给两府的大臣,要用尊崇母后的礼仪对待皇太后。如果朝廷严格奉行的礼制,与每年重要时节的祭祀典礼,车马、服饰、用具、护卫等威势,各部门应提供并草拟出制度,以后尊称的称号,外戚赏赐的恩惠,凡是符合侍奉父母心意的,都应该特别的彰显,那么孝道的德行就会昭告天下了。“皇帝听从了他的主张。当日,下诏给中书省、枢密院讨论把尊崇皇太后的礼仪作为典范来告诉天下人。辛亥日,皇帝问执政问题时说:“国家累积的弊病太多,用什么办法裁断挽救呢?”富弼回答说:“应当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皇帝又问:“用宽恕作为理政的方式怎么样?”吴奎回答说:“圣人本来就用宽恕来治理百姓,然而不可以没有制度。《尚书》里说:‘宽恕却有制度,从容理政来寻求和谐。’”(皇帝)又问前代宗室的情况,富弼回答说:“唐代的名臣,多出自皇家宗室。”吴奎曰:“前代宗室人员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然而当初授予的只是在于殿直、侍禁、供奉官的职官,不如现在范围广。朝廷一定要做长久打算,就应当裁减相关人员。”4.(9分)阅读,回答问题。同朱五题卢使君①义井②高适高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注释]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②义井,供公众汲用之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开篇用“高义”“深仁”等词直接表达作者对卢使君的敬仰之情。B.五、六句写水在地下很久,需要人汲取才能使用,暗指友人的怀才不遇。C.七、八句着力描写水的澄清透明,侧面赞扬卢使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D.全诗运用议论、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缘事入情,具有独特的魅力。(2)前人论此诗,认为“上善”“中和”两句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暗指友人的怀才不遇”有误。从诗歌题目和诗歌内容来看,诗歌表达的都是对卢使君的褒赞,并末体现“友人的怀才不遇”。故选B。(2)结合第三句“宁知凿井处”可联想到上善若水;“中和”可理解为“和睦”。答题时需紧扣题干中的“意蕴丰富”思考,在翻译通顺诗歌的前提下,把作者的情感表达清楚即可。答案:(1)B(2)“上善”一词,结合前文“凿井”可联想到“上善若水”,一语双关,作者借写井水给百姓带来润泽,使乡里和睦,委婉含蓄地赞颂卢使君为百姓造义井是一种至善德行。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谏唐太宗喜爱狩猎时应想到“则思三驱以为度”;担心意志松懈就该想到“则思慎始而敬终”。(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百姓祭祀的热闹场面倾诉自己内心忧愤的诗句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古代有“路上行车,水上行船”的说法,而船按照大小功能种类可分为舟、船、舫等,这些名称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解答】故答案为:(1)则思三驱以为度则思慎始而敬终(重点字:慎)(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重点字:佛、狸)(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0分)阅读,回答问题。绿柳如烟,芦苇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白鹭①。初秋的大汶河如诗如画,尽展生态之美。作为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日益焕发出②与活力。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鸟鸣啾啾。水草丰美。人们惊喜地发现,随着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白鹭、野鸭等野生飞禽的身影越来越多。公园里、水面上③的鸟儿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普惠民生的一个缩影。东平湖位于泰安县东平县境内,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的东平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多年来,以东平湖、大汶河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水质好了,湖水清了,东平湖犹如一颗嵌在鲁西大地上的蓝宝石,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观光,已成为生态保护的一道亮丽风景。(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2)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长句变短句的方法,首先明确句子的主干,再把修饰性成分分别变成句子。(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修辞手法,然后要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解答】(1)第①空,根据后文的“如诗如画”与“生态之美”可知,应填写描述白鹭姿态的词语,可填“翩翩起舞”之意的成语。翩翩起舞:轻捷飘逸地舞起来。第②空,根据前文“焕发”和后文“活力”可知,可填“勃勃生机”之意的成语。勃勃生机:指形容充满生气活力,生命力旺盛。第③空,根据前文“野生飞禽的身影越来越多”和后文人们对美好生态的态度可知,应填“流连忘返”之意的成语。流连忘返:原本指因迷恋于游乐,而忘了回去。现多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2)作答时,先拆分句子主干,由此可得出“东平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再把其余的部分拆分开,可围绕“调蓄枢纽”和“战略枢纽”两个中心词构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3)画横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应分析比喻的具体内容,说明东平湖和蓝宝石相似之处。如东平湖湖水清澈和生态环境的可贵,与蓝宝石相似;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本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东平湖的清澈,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答案:(1)①翩翩起舞②勃勃生机③流连忘返(2)东平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也是京杭运河复航战略的枢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3)比喻。本体为“东平湖”,喻体为“蓝宝石”,相似点是清澈珍贵,该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东平湖湖水清澈,也体现出美好生态环境的宝贵。7.(10分)阅读,回答问题。人类对于月球表面元素、矿物、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的科学认识始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当时缺乏全面的探测数据,最早的一批月球图以表达形貌特征为主而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月球探测任务获取了全月球表面物质成分的探测数据。我国自2004年起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测器相继发射升空,②为编制基守我国自主探测数据的月球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2013年,人类航天器于近40年后重返月球表面,嫦娥三号携“玉兔”登陆“广寒宫”。2019年,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仍在持续开展巡视探测。这些月球探测任务的数据,提升了我们对于月球的认识,促成了针对月球表面物质的研究。除了遥感数据之外,早期的登月任务还将382千克的月球样品带回了地球。③人们在地球上收集鉴定出了来自月球的陨石。在月球采样沉寂44年后,我国嫦娥五号任务于2020年底成功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些月球样品让科学家们可以更详尽地研究月球表面的物质成分和岩石成因。(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诺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