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6分)默写(1)万籁此俱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3)人面不知何处去,。(崔护《题都城南庄》(4)?止增笑耳。(蒲松龄《狼》)(5)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义”两者关系时,我们应该做到“,。”2.(13分)阅读【甲】诗【乙】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出师表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甲】诗【乙】文的作者分别是、(人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有他们的故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B.【甲】诗中“秋风萧瑟,洪波汹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C.【乙】文第①段中诸葛亮概述21年不平凡的经历,以表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奋发图强。D.【乙】文第②段前两句追述托孤之事,“夙夜忧叹”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4)【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有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不同的是:【甲】诗作者抒发了的抱负;【乙】文作者要完成“”的大业。3.(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指南针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④,以芥子⑤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纩:丝绵。④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⑤芥子:中药名,呈微小球形。⑥原:推究。(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但坚滑易坠②不若缕悬为最善(2)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南针使用时,可以放在水中、指爪上、碗唇上或者用丝悬挂。B.缕悬法的步骤是先取丝,再用一点点蜡把丝粘在针上,最后在无风处悬挂。C.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D.作者写作此文时,交代了当时还无法推究磁石指南的原理。(3)文中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有哪些发现?二、现代文(40分)4.(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人生需要“顶住”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④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可见,“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⑤“顶住”是毅力,_______.“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甲】_____、“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乙】_____,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丙】_____.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⑦的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题,面对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第⑥段画直线的句子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甫《》(篇名)中的名句“,。”(2)第④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A.偶然偶然必然B.必然偶然必然C.偶然必然必然D.必然必然偶然(3)请根据文意把“勤勉之苦”、“坚忍之苦”、“寂寞之苦”填入第⑤段相对应的横线处。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甲】、“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乙】,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丙】。(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5)第⑥段中画曲线部分能否删去?请具体阐明理由。5.(2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_______余显斌①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②他轻声说:“在医院。”③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gěngyè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④他忙说:“娘,没啥。”⑤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⑥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⑦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⑧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⑨他说:“白血病。”⑩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紧张地望着他。⑪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⑫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⑬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⑭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⑮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⑯娘眼睛一亮:“真的?”⑰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⑱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⑲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⑳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㉑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㉒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我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我给那个女孩说说。㉓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㉔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㉕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㉖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㉗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㉘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㉙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㉚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㉛娘站在那儿,愣住了。㉜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㉝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㉞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㉟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㊱他猜对了。㊲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㊳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㊴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㊵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㊶他望着爹娘笑了。(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gěngyè(2)第㉟段中写到“善良的娘”,阅读⑰﹣㊶,概括娘“善良”的具体表现:①→②→③娘明白真正的捐献者是儿子后,同意并支持儿子捐献骨髓。(3)你认为A、B两句的表达效果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A.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B.娘拉住女孩的手,看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加快行文节奏,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B.把小说第③、第⑱、第㊳、第㊵段画线句组合起来,可以看出爹早就知道儿子要捐献骨髓并支持他。C.小说中对娘和女孩的描写中都写到了脸色,主要是为了表现她们的心理变化。D.小说结尾他的“笑”,一是因为他能顺利给女孩捐献骨髓而感到喜悦;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得到爹娘的理解支持而感到欣慰。(5)请在“爱心如同韭菜”和“捐骨髓”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作为小说的题目,并简述理由。三、综合运用(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材料二:“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标题:(10个字以内)(2)材料二中程乃珊和陈章太的观点有一致性,但他们的表达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近日,有网友爆料:在上海的一家便利店内发生了因为上海话而引起的纠纷。一名男子在买完东西结账时使用了上海话,而店员因为听不懂上海话坚持让该名顾客使用普通话,最终两人发生了争执。请你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他们进行调解。对店员说:对男子说:三、习作7.(60分)题目:行走。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40分)1.(16分)默写(1)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罄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5)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义”两者关系时,我们应该做到“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但余钟罄音(注意“罄”的书写)(2)蛱蝶飞来过墙去(注意“蛱”的书写)(3)桃花依旧笑春风(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注意“诈”的书写)(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13分)阅读【甲】诗【乙】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出师表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甲】诗【乙】文的作者分别是曹操、诸葛亮(人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他们的故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甲】诗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B.【甲】诗中“秋风萧瑟,洪波汹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C.【乙】文第①段中诸葛亮概述21年不平凡的经历,以表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奋发图强。D.【乙】文第②段前两句追述托孤之事,“夙夜忧叹”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4)【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有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不同的是:【甲】诗作者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乙】文作者要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分析】参考译文:【甲】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乙】①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②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解答】(1)本题考查常识积累。《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他们的故事。(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顾,拜访。句意: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文内容。ACD.正确;B.有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登山所见。故选:B。(4)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根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作者要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答案:(1)曹操诸葛亮三国演义(2)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3)B(4)统一中国建功立业兴复汉室【点评】“以”的用法: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③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来)④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于)⑤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3.(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指南针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④,以芥子⑤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纩:丝绵。④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⑤芥子:中药名,呈微小球形。⑥原:推究。(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但坚滑易坠容易②不若缕悬为最善如(2)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指南针使用时,可以放在水中、指爪上、碗唇上或者用丝悬挂。B.缕悬法的步骤是先取丝,再用一点点蜡把丝粘在针上,最后在无风处悬挂。C.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D.作者写作此文时,交代了当时还无法推究磁石指南的原理。(3)文中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有哪些发现?【分析】参考译文: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我家(的指南针)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易:容易。②句意为: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若:如。(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文章内容,根据选项内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ABD.正确;C.有误,根据“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可知“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说法不当;故选:C。(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文章内容,根据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根据“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水浮多荡摇……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可知,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发现了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①容易②如(2)C(3)①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②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③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二、现代文(40分)4.(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人生需要“顶住”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④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可见,“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⑤“顶住”是毅力,_______.“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甲】_____、“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乙】_____,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丙】_____.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⑦的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题,面对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第⑥段画直线的句子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甫《望岳》(篇名)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第④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AA.偶然偶然必然B.必然偶然必然C.偶然必然必然D.必然必然偶然(3)请根据文意把“勤勉之苦”、“坚忍之苦”、“寂寞之苦”填入第⑤段相对应的横线处。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甲】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乙】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丙】坚忍之苦。(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5)第⑥段中画曲线部分能否删去?请具体阐明理由。【分析】本文作者由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因为“顶住”而获得冠军这一事例,提出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顶住’”。第④~⑥段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顶住”是定力,竖定不移。第⑦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学生平时注意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课下要拓展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凌绝顶而览众山”化用的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学生要结合选项进行排除法的同时,要能看到语段前后文的关系与逻辑性,最后结合选项进行整体阅读,注意连贯与流畅。结合第④段第一个横线前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思,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由此可知,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第二个横线前的这种“不费功夫”可知,横线上也应是“偶然”。第三个横线,结合这句话最前面的“然而”一词可知,后面发生了转折,故最后一个填“必然”。故选:A。(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学生要结合选项进行排除法的同时,要能看到语段前后文的关系与逻辑性,最后结合选项进行整体阅读,注意连贯与流畅。结合第⑤段中“坐冷板凳”、“三更灯火五更鸡”、“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意思分别体现的是寂寞、勤勉以及坚忍,可知它依次对应的是寂寞之苦、勤勉之苦、坚忍之苦。(4)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标题、文章的开头以及结尾,由此从标题知中心论点为人生需要“顶住”。文章④⑤⑥段为三个分论点,从这三段的中心句可知,分论点分别为:“顶住”是执着,竖持不懈;“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5)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作用。画曲线部分属事实论据,举马克思的例子,与该段“‘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是相符合的,能够论证分论点。该段中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的事例,马克思的事例是外国的事例,这样使事实论据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因此,不能删去。答案:(1)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A(3)甲:寂寞之苦乙:勤勉之苦丙:坚忍之苦(4)①人生需要“顶住”。②“顶住”是执着,竖持不懈。③坚忍不拔。④“顶住”是定力,竖定不移。(5)不能。画曲线部分运用了举例论证(事实论据),列举了马克思坚持了40余年完成了《资本论》的研究撰写的事例,与红军坚定目标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事例从中、外两个角度,更全面地阐释了“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的内涵。【点评】议论文如何确定中心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5.(2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_______余显斌①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②他轻声说:“在医院。”③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gěngyè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④他忙说:“娘,没啥。”⑤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⑥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⑦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⑧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⑨他说:“白血病。”⑩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紧张地望着他。⑪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⑫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⑬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⑭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⑮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⑯娘眼睛一亮:“真的?”⑰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⑱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⑲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⑳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㉑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㉒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我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我给那个女孩说说。㉓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㉔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㉕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㉖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㉗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㉘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㉙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㉚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㉛娘站在那儿,愣住了。㉜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㉝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㉞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㉟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㊱他猜对了。㊲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㊳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㊴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㊵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㊶他望着爹娘笑了。(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gěngyè哽咽(2)第㉟段中写到“善良的娘”,阅读⑰﹣㊶,概括娘“善良”的具体表现:①娘得知对方不愿意给儿子捐献骨髓,她表示理解。→②娘向儿子、医生反复确认捐献骨髓对捐献者没有伤害后,才向女孩开口求救。→③娘明白真正的捐献者是儿子后,同意并支持儿子捐献骨髓。(3)你认为A、B两句的表达效果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A.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B.娘拉住女孩的手,看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A.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加快行文节奏,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B.把小说第③、第⑱、第㊳、第㊵段画线句组合起来,可以看出爹早就知道儿子要捐献骨髓并支持他。C.小说中对娘和女孩的描写中都写到了脸色,主要是为了表现她们的心理变化。D.小说结尾他的“笑”,一是因为他能顺利给女孩捐献骨髓而感到喜悦;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得到爹娘的理解支持而感到欣慰。(5)请在“爱心如同韭菜”和“捐骨髓”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作为小说的题目,并简述理由。【分析】本文写娘得知儿子生病需要别人捐骨髓,得知捐骨髓对身体没有影响后,娘向女孩恳求;女孩道出真相,原来女孩才是患者,娘这时得知自己被骗,同意儿子捐献。文章以此赞美了善良、美好的人性。【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读准字音、写对汉字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要加强日常的识记和积累。“gěngyè”写作“哽咽”。(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此题已明确了答案所在区域是第⑰﹣㊶段,从中寻找能表现娘善良品质的言行,进行概括即可。由第⑰段“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可得出:娘得知对方不愿意给儿子捐献骨髓,她表示理解。由“真没事吗?”“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可得出:娘向儿子、医生反复确认捐献骨髓对捐献者没有伤害后,才向女孩开口求救。(3)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比较这两句,A句描写细致,有利于刻画人物特点,所以要回答A句的表达效果好。理由可围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作答。如“打量”是反复看的意思,娘此时反复看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心中有对女孩的怜惜之情,而“看着”不能表现出反复看的意思,也就不能表现出怜惜之情。“许久许久”指时间长,可见当时娘内心的纠结,既怜惜女孩,又担心儿子,B句没有“许久许久”,表达效果上就差一些。“眼眶红了”是神态描写,写她虽然担心儿子,但还是下了决心同意儿子捐献骨髓,可见其善良。相比而言,B句缺少这些细节描写,表达效果比不上A句。(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BD.正确;C.有误,描写女孩的脸色,是暗示女孩才是患者。故选:C。(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此题虽然具有开放性,但倾向于选择“爱心如同韭菜”作为题目。理由可从如下角度作答:“爱心如同韭菜”生动形象,并且与文中医生的回答相照应,还以韭菜可再生暗示爱心可生出更多的爱的主旨;“捐骨髓”虽然概括了主要事件,但很直白,效果平淡。答案:(1)哽咽(2)①娘得知对方不愿意给儿子捐献骨髓,她表示理解。②娘向儿子、医生反复确认捐献骨髓对捐献者没有伤害后,才向女孩开口求救。(3)A句好。A句中“打量”一词写出了娘反复看女孩,透露出娘对女孩的怜惜;“许久许久”可以看出娘内心的纠结,一方面她明白没有人为女孩捐献骨髓的后果,一方面还是免不了担心儿子;“眼眶红了”,在犹豫和纠结中她还是决定支持儿子捐献骨髓。而B句没有这种效果。(4)C(5)“爱心如同韭菜”。“爱心如同韭菜”运用了比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照应了情节中医生把骨髓比作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形象地说明了付出爱心可以帮助他人,生发出更多的爱。而“捐骨髓”虽然点明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但过于直白,没有上述效果。【点评】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三、综合运用(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材料二:“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标题:推广普通话的意义(10个字以内)(2)材料二中程乃珊和陈章太的观点有一致性,但他们的表达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近日,有网友爆料:在上海的一家便利店内发生了因为上海话而引起的纠纷。一名男子在买完东西结账时使用了上海话,而店员因为听不懂上海话坚持让该名顾客使用普通话,最终两人发生了争执。请你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他们进行调解。对店员说:别吵了,冷静一下。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对男子说:叔叔,请您说普通话。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分析】(1)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一般情况下对文段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即可。因此这类题型可以先找到文段的对象,尽量用高度概括的词语进行归纳,才能更准确。该文段围绕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师口语522P
- 科技助力家庭医疗护理的进步
- 2025版授权合同续签及运营权调整协议3篇
- 家用器械智慧医疗的新选择-使用指南
- 珠海2025年广东珠海市委党校招聘合同制职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财政局高层次人才引进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州2025年浙江省湖州市市级医院引进博士研究生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源广东河源东源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昭通2025年云南昭通绥江县公安局第一批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春夏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
- 《法制宣传之盗窃罪》课件
- 通信工程单位劳动合同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DB11T 1136-2023 城镇燃气管道翻转内衬修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零部件测绘与 CAD成图技术(中职组)冲压机任务书
- 绘本教学课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高低压配电柜产品营销计划书
- 2024-2030年色素病变激光治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