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6分)默写。(1)无限山河泪,。(《别云间》)(2)知否,知否?。(《如梦令》)(3),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4)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5)孔子向子贡解释孔文子的谥号,借机教育他要勤学好问的两句话是:,。(《孔孟论学》)2.(1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甲乙两文作者同处北宋时代。甲文作者是。乙文作者是欧阳修,选段出自课文《》。(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运用了典故。B.甲乙两文中都有“酣”字,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C.甲文比乙文更直接地抒发出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D.甲文写“出猎”,乙文写“出游”,都重在表现游玩之乐。(4)甲文抒写词人的豪情壮志,乙文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3.(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大中①中,王式为晋州刺史。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时特峨胡②亦饥,将入侵,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③称。②徙安南④都护,蛮兵入掠,式使译者开谕。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者,非为寇也。”初,安南数有变,相率夜围城。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kuài)⑤交发,叛者走。翌日,尽捕斩之。(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①大中:年号。②特峨胡:少数民族。③善最:指优异的政绩。④安南:古代地名。⑤旝: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会河曲大歉②谢曰(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拉着家僮登上城墙要求让步。B.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率领家僮靠城墙斥责反叛者。C.王式慢慢披上盔甲,率领家僮登上城墙斥责反叛者。D.王式慢慢披上盔甲,拉着家僮凭借城墙地势要求让步。(3)从第①段看,王式“以善最称”表现为和。从第②段王式对蛮兵和叛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的特点。二、现代文(38分)4.(1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倾听”闲话①什么是闲话?顾名思义,多半指的是闲暇时非正式场合说的话。对待闲话,如果能养成“倾听”的习惯,是个不错的主张。②围炉烹茶,茶水孰涩孰香,全凭火候。“倾听”者置于“闲话”,急缓轻重,深入浅出,也得拿捏分寸。如此,一席“茶座”才有了意趣盎然的味道。③所谓“倾听”,涵养三则,不知是否亦然。④其一,,气定神闲。与人“闲话”,能够安安静静把别人的话听完,几乎是常人眼中的准君子。这其中,听者的姿势态度很重要。李太白同朋友酒酣诗云:“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倘若岑夫子、丹丘生之辈衣冠不整、斜躺歪坐或借酒撒泼,对言者不xiè一顾,横竖插一杠子的话,我们也许就听不到“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千年遗响。⑤“倾听”既是尊重言者,更是尊重自己。□□闲话难听,□要正视言者,洗耳恭听。⑥其二,,养心助听。多读书以达世事洞明,有助于“倾听”。会“倾听”的人,多半浸淫于读书养心,营造知书达理、独立判断的心界。读书滋养思想,温润心灵,用耳朵听实乃是用心在品,“心顺”方“耳顺”。书读得多了,识见必旷达,鉴赏也精明,好话坏话自然一听就懂。闲话十有八九“含金量”不会太高,“倾听”过后,自不会作茧自缚。⑦读书之于“倾听”,好比为自身的耳感官按上一架“搅拌榨汁机”,剔去的是余渣残滓,留下的才是提神益脑的“精华”。⑧其三,闻过则喜,闻喜则警。闲话其实不“闲”。有的“闲话”难听,闻过则喜尚属不易;也有“闲话”似美言,闻喜则警就更难。倾听者若飘乎乎而不知其所止,一旦痴迷于喜,甚而癫狂,众叛亲离也就不远了。微信时代,不少人生活在朋友圈里,把眼睛充当了耳朵,“倾听”的闲话全是点赞,浏览其间,权当顺耳悦心,如果成天沾沾自喜,岂不成了“机不可失”的痴呆子?⑨《礼记•乐记》有言:“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⑩对待闲话,以德“倾听”,必有大得。(作者戴民选文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不xiè一顾(2)填入第⑤段方框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才B.如果……就C.既然……也D.即使……也(3)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能够“倾听”闲话是尊重言者、尊重自己的表现。B.善于“倾听”闲话是知书达理、独立判断的结果。C.微信时代,“倾听”朋友圈闲话点赞让人顺耳悦心。D.“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是说不要和不懂音乐的人讨论乐理。(4)有人认为,第②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5)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①作者提出涵养“倾听”闲话的三点主张是:其一,,气定神闲;其二,,养心助听;其三,闻过则喜,闻喜则警。②本文论点是。5.(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写作与语文①我之爱读爱写,实在是由于爱语文啊!②在算术和语文之间,对于普通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本是不太会有截然相反的态度的,而我更爱上语文课。也许只不过因为聚精会神背手端坐一上午或一下午,心理上是很巴望可以有大声地集体朗读的机会,那无疑是对精神疲惫的缓解。倘还有原因,那么大约便是﹣算术仅以对错为标准,语文的标准还联系着初级美学。每一个汉字的书写过程,其实都是一次结构美学的经验过程,而好的造句则尤其如此了。③我对语文的偏好一直保持到初中毕业。“文化大革命”斩断了我对语文的偏爱。于是习写成了我爱语文的继续。在获全国小说奖以后,我曾不无得意地作如是想﹣﹣那么现在,就语文而言,我再也不必因自己实际上只读到初中三年级而自叹浅薄了!直至近年,我才意识到想错了。④读《雪桥诗话》,有“历下人家十万户,秋来都在雁声中”句,我便想当然地望文生义,自以为是凭高远眺,十万人家历历在目之境。但心中委实也常犯嘀咕,总觉得历历在目是不可以缩写为“历下”二字的。所幸同事中有毕业于北师大者,某日有兴,朗朗而诵,其后将心中困惑托出,虔诚就教。答曰,“历下”乃指山东济南。幸而未引入写作中,令读者大跌眼镜……⑤儿子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前,曾问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句,出自何代诗人诗中。我肯定地回答,宋代翰林学士宋子京的《鹧鸪天》。儿子半信半疑,爸,你可别搞错了,误导我呀!我受辱似的说:什么话!结果,儿子丢了五分。我不禁嘿嘿然,双手出汗。若是高考,五分之差,有可能改写了儿子的人生啊!众所周知,那当然是唐朝李商隐的诗句。⑥几年前,我还将“莘莘学子”望文生义地读作“辛辛”学子。有次在大学里座谈,有“辛辛”之学子递上条子来纠正我。条子上还这么写着﹣﹣正确的发音是shēn,请当众读三遍。我当众读了六遍。自觉自愿地多用拼音法读了三遍,从此不复读错。⑦我爱读诗词,除了觉得比自言自语让人看着好些,还有一非常功利之目的一﹣多识生字。没人教我这个只有初三语文程度的作家再学语文了,只有自勉自学了。⑧一个只有初三语文程度的人,能识多少汉字?不过三千多个吧?从前以为,凭了所识三千多个汉字,当作家已绰绰有余了吧。我不是已当了不少年的作家,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了嘛!如今则再也不敢这么以为了。三千多个汉字,比经过扫盲的人识的字多不到哪儿去呀。所读书渐多,生词陌字也便时时入眼,简直就不敢不自知浅薄了。⑨一个实际上只有初中三年级文化程度的男人成了作家,就一个男人的人生而言,算是幸事;就作家的职业素质而言,则是不幸吧?起码,是遗憾吧?写作的过程迫使我不能离开书,要求我不断地读、读、读……读的过程使我得以延续初中三年级以后的语文学习。⑩我是一个大龄语文自修生。(作者梁晓声选文有删改)(1)第③段中加点的“斩断”在文中的意思是(2)第④一⑥段中写了“我才意识到想错了”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①②③我讲课时读错字音,纠正后反复读。(3)下列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我更爱上语文课,只是因为可以有大声地集体朗读的机会。B.我的小说获奖了,却因只读到初中三年级,而不得不自叹浅薄。C.我爱读诗词,是因为读诗词可以自言自语,还可以多识生字。D.我读书越来越多,却发现知识浩瀚无比,而不敢不自知浅薄。(4)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第⑩段意味深长,请作简要分析。三、综合运用(12分)6.(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由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将读书活动搬至“云端”,举办了“云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根据如图1图表数据,概括你所获得的主要信息。①②从以上信息得出的结论是:(2)学校为“云阅读”活动设计了如图2一张宣传画,请你用一段话描述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学校邀请嘉宾做“云阅读”演讲,请用连线的方式为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演讲主题。图书馆馆长陪伴,为爱共读学生家长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知名作家让书香温暖心灵心理医生阅读和写作四、写作(60分)7.(60分)题目:这,并不平凡。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40分)1.(16分)默写。(1)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别云间》)(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5)孔子向子贡解释孔文子的谥号,借机教育他要勤学好问的两句话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孟论学》)【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这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谁言天地宽(2)应是绿肥红瘦(注意“瘦”的书写)(3)一鼓作气(4)浅草才能没马蹄(注意“蹄”的书写)(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1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甲乙两文作者同处北宋时代。甲文作者是苏轼。乙文作者是欧阳修,选段出自课文《醉翁亭记》。(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甲乙两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运用了典故。B.甲乙两文中都有“酣”字,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C.甲文比乙文更直接地抒发出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D.甲文写“出猎”,乙文写“出游”,都重在表现游玩之乐。(4)甲文抒写词人渴望报效朝廷(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乙文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分析】译文:(甲)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乙)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这类题主要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非常必要记住关键性的文学常识不如:作者及其朝代,出处,及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休于树,在树下休息。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A.有误,甲是词,乙是散文,乙没有运用典故。B.有误,甲乙两文中都有“酣”字,表达的意思一样的,都是尽情地喝酒。C.正确。D.有误,甲文写“出猎”,乙文写“出游”,甲文重在表现游玩之乐,乙文重在表现与民同乐。故选:C。(4)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能力。难度较大,一般要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及文章内容作答,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分析。(甲)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词中的名句,“天狼“是天狼星,这里指西夏的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乙)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答案:(1)苏轼;醉翁亭记。(2)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C(4)渴望报效朝廷(杀敌卫国);与民同乐。【点评】乐: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钟鼓乐之(使……快乐)而不知人之乐(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快乐)3.(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大中①中,王式为晋州刺史。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时特峨胡②亦饥,将入侵,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③称。②徙安南④都护,蛮兵入掠,式使译者开谕。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者,非为寇也。”初,安南数有变,相率夜围城。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kuài)⑤交发,叛者走。翌日,尽捕斩之。(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①大中:年号。②特峨胡:少数民族。③善最:指优异的政绩。④安南:古代地名。⑤旝: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会河曲大歉恰好,遇上②谢曰道歉(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A.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拉着家僮登上城墙要求让步。B.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率领家僮靠城墙斥责反叛者。C.王式慢慢披上盔甲,率领家僮登上城墙斥责反叛者。D.王式慢慢披上盔甲,拉着家僮凭借城墙地势要求让步。(3)从第①段看,王式“以善最称”表现为体恤灾民和戒备森严。从第②段王式对蛮兵和叛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治理边疆因时制宜的特点。【分析】译文:大中年间,王式任晋州刺史,正逢河曲严重欠收,百姓流亡迁徙,别的州都不接纳,唯独王式慰劳赈济他们,救活了数千人。当时特峨胡也遭遇饥荒,准备进犯汾、浍,听说王式戒备森严,不敢经过他的辖境,在他们部落中传报说:“晋州刺史,我们应避开他!”王式以政绩优异著称。后来王式被调任为安南都护。后来蛮兵入侵锦田步,王式派翻译开导晓谕,蛮兵一天之中就离开了,并道歉说:“我们是在追捕叛乱的獠人,不是来侵犯的。”当初,交阯多次出现叛乱,夜间一起来围城,王式慢慢穿上甲衣,率领家僮登上城墙斥责他们,这时弓箭石头一起发射,叛乱的人逃去。第二天,抓住叛乱的人全部杀了。【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正逢河曲严重欠收。会:恰好,遇上。②句意为:道歉说。谢:道歉。(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徐,慢慢。甲,盔甲。引,率领。句意为:王式慢慢披上盔甲,率领家僮登上城墙斥责反叛者。故选:C。(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①段“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可以看出王式体恤灾民;从“将入侵,闻式严备,不敢道境”,可以看出他戒备森严;从文中第②段“蛮兵入掠,式使译者开谕”,可以看出王式对蛮兵采取开导晓谕的方法,“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kuài)交发,叛者走。翌日,尽捕斩之”可以看出王式对叛者采取的态度很强硬。答案:(1)①恰好,遇上;②道歉。(2)C。(3)体恤灾民;戒备森严;治理边疆因时制宜。【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二、现代文(38分)4.(1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倾听”闲话①什么是闲话?顾名思义,多半指的是闲暇时非正式场合说的话。对待闲话,如果能养成“倾听”的习惯,是个不错的主张。②围炉烹茶,茶水孰涩孰香,全凭火候。“倾听”者置于“闲话”,急缓轻重,深入浅出,也得拿捏分寸。如此,一席“茶座”才有了意趣盎然的味道。③所谓“倾听”,涵养三则,不知是否亦然。④其一,,气定神闲。与人“闲话”,能够安安静静把别人的话听完,几乎是常人眼中的准君子。这其中,听者的姿势态度很重要。李太白同朋友酒酣诗云:“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倘若岑夫子、丹丘生之辈衣冠不整、斜躺歪坐或借酒撒泼,对言者不xiè一顾,横竖插一杠子的话,我们也许就听不到“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千年遗响。⑤“倾听”既是尊重言者,更是尊重自己。□□闲话难听,□要正视言者,洗耳恭听。⑥其二,,养心助听。多读书以达世事洞明,有助于“倾听”。会“倾听”的人,多半浸淫于读书养心,营造知书达理、独立判断的心界。读书滋养思想,温润心灵,用耳朵听实乃是用心在品,“心顺”方“耳顺”。书读得多了,识见必旷达,鉴赏也精明,好话坏话自然一听就懂。闲话十有八九“含金量”不会太高,“倾听”过后,自不会作茧自缚。⑦读书之于“倾听”,好比为自身的耳感官按上一架“搅拌榨汁机”,剔去的是余渣残滓,留下的才是提神益脑的“精华”。⑧其三,闻过则喜,闻喜则警。闲话其实不“闲”。有的“闲话”难听,闻过则喜尚属不易;也有“闲话”似美言,闻喜则警就更难。倾听者若飘乎乎而不知其所止,一旦痴迷于喜,甚而癫狂,众叛亲离也就不远了。微信时代,不少人生活在朋友圈里,把眼睛充当了耳朵,“倾听”的闲话全是点赞,浏览其间,权当顺耳悦心,如果成天沾沾自喜,岂不成了“机不可失”的痴呆子?⑨《礼记•乐记》有言:“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⑩对待闲话,以德“倾听”,必有大得。(作者戴民选文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不xiè屑一顾(2)填入第⑤段方框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DA.只要……才B.如果……就C.既然……也D.即使……也(3)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能够“倾听”闲话是尊重言者、尊重自己的表现。B.善于“倾听”闲话是知书达理、独立判断的结果。C.微信时代,“倾听”朋友圈闲话点赞让人顺耳悦心。D.“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是说不要和不懂音乐的人讨论乐理。(4)有人认为,第②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5)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①作者提出涵养“倾听”闲话的三点主张是:其一,端正态度,气定神闲;其二,饱览群书,养心助听;其三,闻过则喜,闻喜则警。②本文论点是对待闲话,以德“倾听”,必有大得。【分析】本文第①②段引出论题,简述作者观点;第③至⑧段从三个方面论述倾听需要的涵养:端正态度,气定神闲;饱览群书,养心助听;闻过则喜,闻喜则警。第⑨⑩段在引用《礼记》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心论点:对待闲话,以德“倾听”,必有大得。【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读准字音、写对汉字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要加强日常的识记和积累。“不xiè一顾”写作“不屑一顾”。(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此题要在理解语句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关联词语。第⑤段强调的是要“正视言者,洗耳恭听”,“闲话难听”是假设的情况,因此两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应使用“即使……也”。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由原文“浏览其间,权当顺耳悦心,如果成天沾沾自喜,岂不成了‘机不可失’的痴呆子?”可见,作者对“倾听”朋友圈闲话点赞并非持肯定态度。故选:C。(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围炉烹茶,茶水孰涩孰香,全凭火候。‘倾听’者置于‘闲话’,急缓轻重,深入浅出,也得拿捏分寸”,烹茶全凭火候,倾听闲话得拿捏分寸,两者有相似之处,烹茶对倾听闲话有比喻论证的作用。此段“‘倾听’者置于‘闲话’,急缓轻重,深入浅出,也得拿捏分寸”上承第①段的内容,下接后文关于倾听需具备的涵养的内容,有过渡作用。由此可见,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删去。(5)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掌握。第①题要根据语段内容补充分论点。由第④段“能够安安静静把别人的话听完,几乎是常人眼中的准君子”“听者的姿势态度很重要”、第⑤段“要正视言者,洗耳恭听”可见,倾听时要有尊重对方的态度,因此第④段分论点可补充为:端正态度。第⑥段由“多读书以达世事洞明”“书读得多了,识见必旷达,鉴赏也精明,好话坏话自然一听就懂”等语句可见,可补充分论点为:饱览群书。第②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中心论点通常是一句完整的判断,常位于文章首尾,有时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寻找上述位置,可发现文章末尾“对待闲话,以德‘倾听’,必有大得”概括了作者的观点,最适合作为中心论点。答案:(1)屑(2)D(3)C(4)不能。第②段以烹茶与火候关系为喻,形象地写出了倾听闲话要掌握分寸,引出下文倾听涵养三点主张的论述。(5)①端正态度;饱览群书。②对待闲话,以德“倾听”,必有大得。【点评】议论文如何确定中心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5.(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写作与语文①我之爱读爱写,实在是由于爱语文啊!②在算术和语文之间,对于普通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本是不太会有截然相反的态度的,而我更爱上语文课。也许只不过因为聚精会神背手端坐一上午或一下午,心理上是很巴望可以有大声地集体朗读的机会,那无疑是对精神疲惫的缓解。倘还有原因,那么大约便是﹣算术仅以对错为标准,语文的标准还联系着初级美学。每一个汉字的书写过程,其实都是一次结构美学的经验过程,而好的造句则尤其如此了。③我对语文的偏好一直保持到初中毕业。“文化大革命”斩断了我对语文的偏爱。于是习写成了我爱语文的继续。在获全国小说奖以后,我曾不无得意地作如是想﹣﹣那么现在,就语文而言,我再也不必因自己实际上只读到初中三年级而自叹浅薄了!直至近年,我才意识到想错了。④读《雪桥诗话》,有“历下人家十万户,秋来都在雁声中”句,我便想当然地望文生义,自以为是凭高远眺,十万人家历历在目之境。但心中委实也常犯嘀咕,总觉得历历在目是不可以缩写为“历下”二字的。所幸同事中有毕业于北师大者,某日有兴,朗朗而诵,其后将心中困惑托出,虔诚就教。答曰,“历下”乃指山东济南。幸而未引入写作中,令读者大跌眼镜……⑤儿子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前,曾问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句,出自何代诗人诗中。我肯定地回答,宋代翰林学士宋子京的《鹧鸪天》。儿子半信半疑,爸,你可别搞错了,误导我呀!我受辱似的说:什么话!结果,儿子丢了五分。我不禁嘿嘿然,双手出汗。若是高考,五分之差,有可能改写了儿子的人生啊!众所周知,那当然是唐朝李商隐的诗句。⑥几年前,我还将“莘莘学子”望文生义地读作“辛辛”学子。有次在大学里座谈,有“辛辛”之学子递上条子来纠正我。条子上还这么写着﹣﹣正确的发音是shēn,请当众读三遍。我当众读了六遍。自觉自愿地多用拼音法读了三遍,从此不复读错。⑦我爱读诗词,除了觉得比自言自语让人看着好些,还有一非常功利之目的一﹣多识生字。没人教我这个只有初三语文程度的作家再学语文了,只有自勉自学了。⑧一个只有初三语文程度的人,能识多少汉字?不过三千多个吧?从前以为,凭了所识三千多个汉字,当作家已绰绰有余了吧。我不是已当了不少年的作家,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了嘛!如今则再也不敢这么以为了。三千多个汉字,比经过扫盲的人识的字多不到哪儿去呀。所读书渐多,生词陌字也便时时入眼,简直就不敢不自知浅薄了。⑨一个实际上只有初中三年级文化程度的男人成了作家,就一个男人的人生而言,算是幸事;就作家的职业素质而言,则是不幸吧?起码,是遗憾吧?写作的过程迫使我不能离开书,要求我不断地读、读、读……读的过程使我得以延续初中三年级以后的语文学习。⑩我是一个大龄语文自修生。(作者梁晓声选文有删改)(1)第③段中加点的“斩断”在文中的意思是彻底中止,强行中断。(2)第④一⑥段中写了“我才意识到想错了”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①“我”望文生义,请教同事后,才知自己理解错误。②“我”误导儿子,弄错诗句出处,感到羞愧。③我讲课时读错字音,纠正后反复读。(3)下列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A.我更爱上语文课,只是因为可以有大声地集体朗读的机会。B.我的小说获奖了,却因只读到初中三年级,而不得不自叹浅薄。C.我爱读诗词,是因为读诗词可以自言自语,还可以多识生字。D.我读书越来越多,却发现知识浩瀚无比,而不敢不自知浅薄。(4)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第⑩段意味深长,请作简要分析。【分析】本文第①至③段写“我”因遭遇文革而中断语文学习,后来成为作家而生得意之感;第④至⑥段写了“我”因语文知识不足而遭遇尴尬的三件事;第⑦至⑩段写“我”认真反思,自觉学习。【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考虑其语境义。“斩断”本义是砍断,切断;由“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可知,这里是强行中断语文学习的意思。(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可按照“人+事+结果”的模式作答。第④段主要人物是“我”;事件是“我”望文生义,后来请教同事;结果是知道自己原有的理解是错误的。第⑤段主要人物是“我”;事件是“我”告诉儿子诗句出处,弄错了;结果是“我”感到羞愧。可据此回答。(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A.有误,由第②段“倘还有原因,那么大约便是﹣算术仅以对错为标准,语文的标准还联系着初级美学”可知,本项表述错误;B.有误,由第③段“就语文而言,我再也不必因自己实际上只读到初中三年级而自叹浅薄了”可知,本项表述错误;C.有误,由第⑦段“除了觉得比自言自语让人看着好些”可知,本项表述错误;D.正确。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我受辱似的说:什么话”是语言描写,表现出“我”的自信。“我不禁嘿嘿然,双手出汗”是肖像(神态)描写,表现出“我”知道弄错后心中的羞愧。人物描写的运用使语言表达生动、细致。回答时要说出赏析的角度、具有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什么内容或表达了什么情感。(5)本题考查语段的赏析。“大龄语文自修生”在内容上写出“我”虽然年纪大,但坚持自学语文,表现出“我”自知知识有限后谦虚的态度,也可见“我”热爱语文之情。独句成段,有突出强调的表达效果。可据此回答。答案:(1)彻底中止,强行中断。(2)①“我”望文生义,请教同事后,才知自己理解错误。②“我”误导儿子,弄错诗句出处,感到羞愧。(3)D(4)该句通过对“我”的语言和肖像描写(“受辱似的”和“嘿嘿然”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我”指导儿子时确凿坚信到知道自己误导儿子后紧张不安的心情变化。(5)写出“我”即使年龄较大,但仍坚持自学语文。独句成段,突出“我”自知语文知识有限而谦虚进取的态度,表达“我”对语文的热爱。【点评】描写的定义和分类:1、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2、描写角度:正面(直接)、侧面(间接)描写;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综合运用(12分)6.(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由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将读书活动搬至“云端”,举办了“云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根据如图1图表数据,概括你所获得的主要信息。①在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阅读很受青睐。②相对于纸质书的阅读来说,电子书和有声书阅读月使用频次较高。从以上信息得出的结论是:当下,人们阅读的形式更多样化,数字化阅读的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2)学校为“云阅读”活动设计了如图2一张宣传画,请你用一段话描述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学校邀请嘉宾做“云阅读”演讲,请用连线的方式为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演讲主题。图书馆馆长陪伴,为爱共读学生家长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知名作家让书香温暖心灵心理医生阅读和写作【分析】(1)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图表的内容,按照三种书各占的比例,联系题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比如:在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阅读很受青睐。或者相对于纸质书的阅读来说,电子书和有声书阅读月使用频次较高。最后得出结论。(2)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图画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联系题干,结合人的姿势、每本书和人的形状等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如:画面中的人或坐、或立在书本之上,就像骑着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享受着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3)本题考查演讲主题的选择。演讲主题的选择要符合演讲者的身份,要与他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关联。比如心理医生的演讲主题选择要与书籍对心灵的作用有关系,据此,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图书馆馆长﹣﹣﹣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学生家长﹣﹣﹣陪伴,为爱共读;知名作家﹣﹣﹣阅读和写作;心理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