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下科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4年2月27日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3.3-71、温度计的秘密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210-143、认识岩石4、做个岩石百宝箱317-215、岩石的用途6、岩石的风化424-287、土壤里有什么8、土壤的种类531-4、49、土壤与植物64.7-1110、保护土壤

714-18单元测试821-2511、认时光928-5、212、玩镜子13、筷子“折”了105.5—914、彩虹的秘密1112-1615、飞旋的陀螺1219-2316、光与我们的生活1326-30单元测试146.2-617、航海家的发现159-1318、地球上有什么1616-2019、我在那里1723-2720、苹果为什么落地1830-7、421、测量重力

197、7-11单元测试2014-18期末复习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学科整体备课2014年2月27日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无法适应。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热胀冷缩》、《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3个课题。教学要求1)对热胀冷缩进行研究。从观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2)认识岩石,对岩石的形成、用途进行研究,探究岩石的变化过程。辨别岩石的种类。

3)对土壤与植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土壤的种类与植物向哪里生长,指导如何保护土壤。

4)对光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研究,对平面镜曲面镜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实验的方法模拟彩虹的形成。

5)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在那里和重力问题,如何进行测量重力。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学关键

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推理、分析、演示实验教具准备糖蜡火柴不锈钢勺子小锅酒精温度计烧杯三脚架石棉网纸盒金属片盘子乳胶管……课时安排24课时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措施课标要求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2、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4、向其它学科融合

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土壤,我计划让学生赞美土地,学习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1.注重孩子们的预测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2.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就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3.讲究评价的策略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这学期尤其将单元评价单独列了出来(见教学进度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热胀冷缩(整体备课)单元概况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单元目标知识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

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单元训练重点、难点、关键(一)重点难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关键: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教具准备烧瓶、水槽、冷水、热水、玻璃管、橡胶塞、浓肥皂水(稀释的餐洗净液)、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烧瓶、水槽、冷水、热水、玻璃管、橡胶塞、浓肥皂水(稀释的餐洗净液)、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课标要求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单元小结当大部分学生有能力探究出来或者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时,就可以让学生说出来。如《液体的热胀冷缩》让学生想办法怎样让水在透明管子里的变化看得更清楚,并提供了红墨水给学生,那学生看到了现成的材料当然就会想到把红墨水滴到水中,这样就能看得更清。这是他们能力可达,完全可以让学生说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题:1.温度计的秘密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

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液体受热受冷时液面高度的升降变化,会提出有关液体性质所涵盖的科学奥秘的问题;

2、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会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会与他人合作探究;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对探究液体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2、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归纳方法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带胶塞的小玻璃瓶、玻璃杯、细塑料管或玻璃管等。教师准备:温度计、水槽或大烧杯、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热水、酒精、锥形瓶、细塑料管、酱油、果汁、醋、牛奶等液体。课时安排课时预习(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教学时间2014年3月4日板书设计第一课

温度计的秘密

受热

上升

膨胀水(液体)变大——胀

变小——缩

受冷

下降

收缩原理:热胀冷缩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谜语:直直一条小红河,河水从来无浪波,天热水位就上涨,天冷必定往下落。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由此引出温度计。2、找同学介绍温度计的构造、种类及使用方法,引出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来探究一下温度计的秘密(板书)。3、师、你想不想再来观察一下温度计呢?每个小组老师都准备了温度计,就让我们仔细观察看看,动手操作实践,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4、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提问: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它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呢?谁来猜猜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喜欢的猜谜语引出温度计,自然而又新颖,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温度计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探究温度计的秘密1.做个模拟温度计(1)师:我们的想法对不对呢?猜想未必是事实,我们要想得到科学的结论,必须要动手做实验,那要揭开温度计的秘密没有温度计可不行,让我们先来做个温度计吧。(2)介绍各种材料:锥形瓶、插有吸管的橡胶塞、还有一杯带有颜色的水,同学们结合我们在前面介绍的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玻璃泡、刻度,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做一个模拟温度计呢?(3)学生交流温度计的做法并介绍每一部分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一部分。。(4)那么模拟温度计做好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呢?(5)大屏幕出示需要注意的问题。1.小组要分工合作。2.组装模拟温度计时,橡胶塞要塞紧锥形瓶。3.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4.记录员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5.注意安全: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热水不要烫伤。6。用不同颜色的彩笔作出记号。(6)学生分组实验。液体名称受热时水柱的变化受冷时水柱的变化水

(7)交流实验结果。(8)小结:(出示课件)小瓶里的水没有变多或变少,而是由于温度改变时,水本身发生了变化,使水在小瓶里占的空间(地方)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就是指体积发生了变化。当水遇热的时候,水的体积膨胀了,所以水面上升了,遇冷的时候水的体积缩小的,所以水面下降了。(板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热胀冷缩。(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做一个模拟的温度计的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温度计的构造,为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做铺垫。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探究其他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师:我们刚才做了个模拟温度计,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它的液体是否也具有这种性质呢?你能用刚才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吗?那你想研究什么液体呢?(2)同学们有这么多想研究的液体,可是由于我们今天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研究,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几种常见的液体,有:酒精、酱油、果汁、牛奶、醋,材料员下来随机领取三种液体,每个组再做两到三个模拟温度计,小组内先分分工(小组讨论)(3)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员不要忘记填写记录单哟!

液体名称(在所选液体后面打“√”)受热时液柱的变化(可用符号↑↓表示)受冷时液柱的变化(可用符号↑↓表示)酒精

酱油

果汁

牛奶

(4)学生交流新收获。(5)小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设计意图]通过对其它液体的探究使学生明确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容易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现象和发现,这是孩子的天性。三、巩固应用:师:同学们能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测,动手实验,动脑分析,得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真不错。那老师这儿有几个小问题,想让你帮我解释一下,可以吗?1、(多媒体出示:瓶装饮料、矿泉水等)老师,五一期间,要出去玩,所以到超市里买几瓶饮料,矿泉水,可是老师发现超市里的饮料、矿泉水都不满瓶,这是怎么回事呀?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2、丁丁是个好孩子,经常帮妈妈干活。这天,清早起来,妈妈告诉丁丁,有客人要来,让丁丁烧一壶水,妈妈呢,出去买菜去了。丁丁就在家烧水,他灌了满满的一壶水,放到炉子上,结果一会儿就发现:(多媒体出示)壶嘴、壶盖不断地往外冒水,丁丁觉得很奇怪:水还没开呢,怎么回事呀?[设计意图]提示学生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应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又要试着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用来改善、方便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的良好习惯。四、谈收获,知识拓展1、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2、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呢。既然液体都会热胀冷缩,那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在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下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查阅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设计意图]在问题中开始科学探究,又在问题中延续科学探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只要保持好奇心,结合多种手段,主动探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二次备课教学反思《温度计的秘密》这节课是从复习温度计的构造入手,让学生在熟悉了温度计组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温度计的活动,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指向性。通过自制温度计,将小瓶里装满红色的水,在密封口插入一根吸管,用手加热。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从而得出温度计工作的原理:热胀冷缩。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落位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其它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制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最后,可以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的特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不足之处:温度计内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而试验用的液体是水,不能得出酒精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用手加热小瓶时,耗费的时间过长。自己的教学语言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专业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深造。课题: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力目标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所冷缩现象。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生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认识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学生小组实验合作学习活动对实验现象的发现。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热胀冷缩实验仪,烧瓶、水槽、冷水、热水、玻璃管、橡胶塞、浓肥皂水(稀释的餐洗净液)、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3月6日板书设计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热涨冷缩的大小与物体温度有关:

温度升得越高,膨胀越明显;

温度降得越低:收缩越大。

质量越大热涨冷缩越明显。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播放动画,引发思考教师播放动画:烈日炎炎,一男生起着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忽然听到“嘭”的一声,回头一看,车胎爆了。出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学生思考,猜测自行车胎爆裂的原因,师板书课题──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本,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自由发言,师板书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自行车胎爆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气体受热或遇冷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固体受热或遇冷会怎么样变化?喷泉实验是怎么做的?……)2.教师总结,揭示课题师总结: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看来同学们离科学家越来越近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吧!【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本课的内容已有所了解,让学生直接把问题提出来,明确本节课的内容。而通过学生提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适当的调节各个环节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二、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1.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刚才好几位同学都提到了自行车胎爆裂是因为气体能热胀冷缩,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或从资料书上查阅到的信息。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你们的猜想呢?(各小组交流设计方案)【这个实验要学生自己设计,有点难度。但是学生课前预习过课本,通过课本上图片的提示,再来设计实验就容易得多了。在学生想不到方法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2.全班交流各种实验方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设计方案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实验方案)【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有很多,课本上只是提示了一种。有的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通过网络、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了其他的实验方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方法给予及时的评价,尤其是与课本提示方法之外的方法,保护好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看来同学们的课前查阅了很多资料,找到了这么多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老师也不是很了解,你们真是老师的骄傲啊!善于查找资料,发现问题,这也是作为一名科学家应该具备的,恭喜你们,又朝科学家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师竖起拇指对学生给予肯定)3.各小组进行实验验证下面各小组根据你们的实验方案,来领取你们需要的实验器材。(各组组长上台领取实验器材)【为了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只准备课本上的器材,其他方案的同学实验可能不能顺利的进行。】在同学们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几点问题:(课件出示温馨提示)A小组内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B把你们的发现填写在课本上。C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D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这些实验看似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简单,如果组内分工不会,学生在做实验时,发生的状况可能会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实验前要对学生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学生实验时要进行巡回指导,以防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实验是否达到了你希望的结果?(不同方案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得出结论,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行车胎爆裂是因为车胎内气体膨胀引起的。所以夏天我们在自行车打气的时候,不要打得太满。汽车轮胎夏天一般都建议充氮气,因为氮气化学性能稳定,不容易膨胀,能大大降低爆胎的风险。三、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1.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气体跟液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并不明显,所以很多学生会猜测固体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器材,设计方案验证老师这儿有一套实验器材,是专门验证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器材。(师展示主要器材:铜球、塑料球、一个铜球和塑料球刚好穿过的铁圈)如果让你来设计实验,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你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学生根据课本上图片的提示及前面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能比较容易的说出需要的其他器材和实验设计方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设计方案。(小组代表交流)同学们说得不错。我们可以对铜球和塑料球加热,再看看他们是否能穿过铁圈,如果不能穿过,就能说明固体有热胀的性质,再把两个小球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如果两个小球能穿过铁圈,说明他们有冷缩的性质。3.学生分组实验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熄灭酒精灯的时候,直接用酒精灯的灯帽盖上即可。再用酒精灯加热时,我们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物体加热,对塑料小球的加热时要防止烫伤。另外记得把你的发现填写到课本上。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验证。【考虑到四年级实验设计能力还不够,所以教科书上给出了部分实验过程的提示,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应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示的信息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操作)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和塑料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圈了。说明铜和塑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其他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通过刚才几个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小小的科学家了。那是不是所有的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像木块、橡胶等其他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老师相信各位小科学家们,一定能通过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各组选择1—2种固体,设计实验验证它们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前面两个实验的设计操作,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这个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这个环节是本节课学生探究兴趣的高潮点,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很多,但是并不一名切实可行,所以这时候教师要到各个小组观察,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指导,小组之间也可以派代表进行组间的交流。本教课这几个实验下来,相信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同学们真不愧是一位位小小科学家,想到了这么多方法。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和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方案和实验现象、结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现在我们知道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认为应该怎样说呢?(生自由发言)师总结: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四、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只要你仔细看、用心想,大胆做就能解开他们的奥妙。(课件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一:一个瘪了的乒乓球,如何让它回复原样?图片二:商店里卖的瓶装啤酒或酱油,为什么不装满?图片三:铁轨之间留有缝隙。图片四:水泥路面上留有缝隙。图片五:夏天架得较松的电线。(生思考选择问题回答,解释其中道理)【本环节出示的五幅图片,比课本上多了一幅图片即第二幅图片,包含了液体、气体、固体三种物质热胀冷缩的应用,比课本上的更全面。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较全面的解释出其中的道理。】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热胀冷缩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自由发言)五、拓展延伸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的同学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小科学了,有的同学离小科学家的标准越来越近了。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收获不少,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生自由发言)刚开始上课时很多同学对喷泉实验特别感兴趣,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现在你能自己做这个实验了吗?课后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喷泉实验的方案,把你的设计展示给你的家人,让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的成果。最后,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两句话: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认真地努力过了,就没有任何遗憾。二次备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两大特点:一是内容较为生活化,二是实验较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选取了较为生活化的材料,从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课堂上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第一单元测试(2014年3月6日)测试形式:试题取得成绩:基础知识较好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青岛办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整体备课)单元概况第一课:认识岩石第二课:做个岩石的百宝箱第三课:岩石的用途第四课:岩石的风化单元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2.了解各种岩石的用途以及人们对它的利用;

3.制作和观察各种岩石标本;

4.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科学探究1.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4.对自然界各种岩石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态度;

5.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自然界各种岩石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态度;

2.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的情感;

3.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4.在欣赏岩石中体验自然美。单元训练重点、难点、关键(一)重点难点: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各种岩石的用途以及人们对它的利用;制作和观察各种岩石标本;

(二)关键: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教具准备各种石头、小刀、铜钥匙、、锤子、稀释的盐酸、滴管、水槽、水、放大镜、石头分类资料卡、岩石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2.了解各种岩石的用途以及人们对它的利用;

3.制作和观察各种岩石标本;

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单元小结学生能主动采集岩石、而且主动认识了解它。课题:3、认识岩石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

能力目标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情感目标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教学难点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各种石头、小刀、铜钥匙、、锤子、稀释的盐酸、滴管、水槽、水、放大镜、石头分类资料卡、岩石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3月9日板书设计3、认识岩石根据颜色来分:红的、白的、黄的、黑的。

根据滴盐酸的变化来分:一类冒泡一类不冒泡

根据硬度来分:很硬、较硬、较软

根据文理层次:根据形状:学习过程:

1、确定研究的问题。

同学们,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装点着美丽的

大自然,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石头。

2、作出假设,自主探究。

(1)

初步感知,说说石头。

学生自由发言。

(2)

提问:利用那些工具来研究石头。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石头在颜色、形状、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都不一样。

(3)

给石头分类。

根据颜色来分:红的、白的、黄的、黑的。

根据滴盐酸的变化来分:一类冒泡一类不冒泡

根据硬度来分:很硬、较硬、较软

达标测试:1、放大镜是用来做什么的仪器?

2、你能用哪些方法观察岩石?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在给岩石分类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记清分类的依据,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课题:4、做个岩石百宝箱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2)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能力目标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情感目标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教学难点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3月13日板书设计4、做个岩石百宝箱制作岩石标本箱的一般步骤:采集岩石—砸新断面—洗净—晾干—分类—编号—作标签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

2、提问: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谈话: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2、提问: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3、学生交流:

4、谈话:看来有些小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都很多,而有些小组采集的种类较少,你们觉得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把我们组多的一些岩石送给别的组没有的同学。

5、

各组交换岩石。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1、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你们小组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

大家的想法很好,我这有一些岩石百宝箱的资料,请同学们参考一下。4、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1、师:同学们做出了这么漂亮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岩石百宝箱,赶快把你的百宝箱展示出来,我们来开岩石博览会。

2、

学生进行展示。3、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

(学生回顾所学,并对自己在资料的准备、动手操作和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2、:岩石中有很多学问和信息,利用岩石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岩石研究,希望同学们继续搜集各种岩石,不断丰富岩石百宝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地质学家。

六、达标测试:

填空:1、常见的岩石有

等。

2.花岗岩中含有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

,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

,黑色的是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认识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课题:5岩石的用途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类的岩石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能力目标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情感目标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学生采集的岩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3月18日板书设计5岩石的用途岩石的用途:建材、生活中磨面、捣蒜臼;工艺品;工业原料和矿产资源等

学习过程:

一、交流岩石的用途

1、播放一些岩石用途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岩石的用途,并对岩石的用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归纳整理。

二、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提出“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岩石有什么关系?

地质学家怎么利用岩石寻找矿藏?

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

岩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岩石与地球文明、地球生命、地球历史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整理,形成汇报报告,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展示。

三、

1、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资料了解人们乱开采矿产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资源的破环现状和危害程度,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

拓展活动

课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题目可以是岩石文化、岩石的用途、岩石资源的保护等。也可以做岩石艺术品,参观地质博物馆等等。

达标测试:1、你知道的岩石用途有哪些?

2、对保护岩石资源你有什么建议?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岩石用途的了解而提出一些合理的保护建议。课题:6、岩石的风化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能力目标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酒精灯、火柴、烧杯、冷水、镊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3月20日板书设计6、岩石的风化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日晒,风吹,雨淋,搬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认识岩石的模样

2、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三、寻找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3、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4、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四、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了解风化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课外拓展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

2、你们能想出好方法,保护它吗?就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再作解答吧!

课堂测试:什么是风化?二次备课教反思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岩石的风化受温度的影响

第二单元测试:

一、填空:

1、常见的岩石有

等。

2.花岗岩中含有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

,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

,黑色的是

二、选择:

1、岩石是

的基本物质。

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2.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硬度小的岩石是

①大理岩

②页岩

⑧砂岩

3.花斑状,硬度大,由3种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是

①页岩

②石灰岩

③花岗岩

4.不同种类的岩石,颜色、质地等特征

①相同

②不同

⑨不一定

三、判断:

1、岩石各不相同,分类的方法只有一个。

(

)

2、用小刀可以检验岩石的软硬度,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岩石上的花纹和结构。(

)

四、结合生活中人们对岩石的应用,介绍一种岩石的用途:(举例说明)

五、对保护岩石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第二单元测试(2014年3月20日)测试形式:试卷取得成绩:基础知识较好不足:第四题例子举得不恰当改进措施:加强此类形题的训练青岛办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整体备课)单元概况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第二课:土壤的种类第三课:土壤与植物第四课:保护土壤单元目标知识目标1、会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在观察、试验中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2、学会实验前进行猜测,提出探究思路,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科学探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珍爱生命,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单元训练重点、难点、关键(一)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二)关键: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教具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课标要求1、会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在观察、试验中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2、学会实验前进行猜测,提出探究思路,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用独特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4、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5、体验珍爱生命,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单元小结学生对土壤有了更深的了解课题:7、土壤里有什么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做实验记录;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情感目标2.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学生探究认识土壤的构成成分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土壤成分构成的鉴别分类。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3月25日板书设计7、土壤里有什么

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等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

1、认识什么是土壤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

(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1、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2、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3、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4、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5、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观察土壤:土壤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要研究“土壤里有什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观察一下,所以我就让学生尽早的去接触土壤、观察土壤,这里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⑴把土壤放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以借助放大镜,⑵用镊子把发现的东西分类放成几小堆。课题:8、土壤的种类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中知道土壤的种类,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进一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在保水、渗水及透气性能方面的不同,进而知道土壤的种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教学难点样品选择要能保证对比实验的效果明显的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的学习。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教师与学生准备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不同地方采集到的不同的土壤样本并标号、搜集查阅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教师对学生课前采集土壤标本提出安全、保护环境等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分类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搅拌棒、放大镜、白纸、滴管、筛网、水、底部扎孔的塑料瓶。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3月27日板书设计土壤的种类砂质土;含沙量较多,渗水快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渗水慢

壤土:沙和土含量适中,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黏质土少,保水性能居中。

学习过程: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动手。(3)观察,汇报。二、学习新课1、认识土壤的种类(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②用放大镜看一看?③用手握一握?④在纸上涂一涂?(2)学生实验。(3)学生汇报。(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新授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板书。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观察方法

:用放大镜看

用手捻

在纸上涂抹

放进水里搅动后汇报观察的结果。三、练习:提问:土壤分为哪三种?它们有什么性质?四、教师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还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五、评价自评或学生之间互评。拓展性活动: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实验效果明显,学生了解了三种土壤的特点。课题:9土壤与植物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能力目标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情感目标.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教学重点学生学习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的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活动材料准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资料、赞美土壤的诗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的植物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4月1日板书设计9土壤与植物提供土壤土壤提供空气植物提供养料

教学过程:活动一: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4、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活动二: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自由活动: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22、评价活动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思考:

1、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2、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3、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黏土类土壤

4、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黏土类土壤

提问:1.植物为什么不直接长在岩石中?

2.陆地上的大多数植物为什么不能在水中生活呢?

3.土壤中除了有水、有气,还能提供什么生长条件呢?

既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的生长呢?

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

土壤黏性很强,如黏土类土壤,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实验:土壤的性状于植物生长关系

注意:

1、分别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质量的植物,放在窗台上,浇等量的水,不能被雨水淋到--这些做法的意义是:控制变量、防止干扰因素干扰。

2、选取“生长旺盛”、“能照到阳光”是希望植物能在最适宜的土壤中继续旺盛生长。便于让3株植物在以后的生长中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保证实验的成功。

结论: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

性状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粘土类土壤

质地粘重,湿时粘,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粘。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观察“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应当注意变量控制,防止干扰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分别种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类植物”、“浇等量的水一次”、“放在窗台上”、“不能被雨水淋到”。这样做基本上能排除来自于因为植物种类不同、生长起始状态不同,所外环境温度不同、从环境中获取水分量不同,从而使植物生长状况不同而带来的干扰,进行这样的变量控制,基本上可以认为植物生长状况的不同是因为土壤的不同性状而造成的。)

结论:从以上实验我们得到:

1.土壤必须保持一定的养分、水分和空气,才能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如果土壤缺乏养分和空气,或者水分太多和太少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土壤颗粒物的粗细比例不同,也会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数量,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砂土通气性能好,但保持水的性能很差,容易使植物缺水;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容易积水,透气性能差,这样回使植物根系腐烂;壤土中砂粒和粘粒比例适中,土壤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很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

阅读:多施肥好吗?P106

二、植物保护土壤

土壤的性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那么植物是否也会影响土壤性状?

活动: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P106

讨论草地和裸地在不同倾斜度下水土流失的情况:表格

草地在不用倾斜度下的水土流失均较小,说明植物能很好地保护土壤的水肥不被流失,而裸地随倾斜度增加,水土流失大大增加。水土流失较轻的,将造成土壤自然肥力水平下降,生产能力减弱。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会形成荒山秃岭,成为不毛之地,完全失去生产能力。

讨论在自然界中这样的水土流失会造成什么后果?

结论:通过活动可以知道:

1.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接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土壤的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植物的保护,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滥砍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必须加以制止。

小资料:水土流失的速度

阅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多媒体:水土流失造成的水灾

结论:P107图等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愿意合作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知道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课题:10、保护土壤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能力目标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地方法情感目标.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教学难点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学关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提问合作教具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4月8日板书设计10、保护土壤1、少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它们会引起白色污染,2、不随意取土:我们如果到路边、山坡、草场等野地

3、不乱抛弃电池

4、不滥用化肥:过多使用化肥,除了会污染水资源,还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对水和养分还有氧气的吸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拓展活动: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二次备课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前一课时学生探究了解了土壤的成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大,产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土壤,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1、少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它们会引起白色污染,详细请参阅《白色污染》

2、不随意取土:我们如果到路边、山坡、草场等野地

去挖土,不但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而且带走了表层土壤,在雨水和风力的冲刷下会越来越大,造成草场退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山地泥石流、滑坡等恶性生态事件,造成严重的后果。“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我们应该避免哪怕是很小的破坏行为,同时提倡植树种草,护路护坡,美化我们的生存空间。

3、不乱抛弃电池

4、不滥用化肥:过多使用化肥,除了会污染水资源,还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对水和养分还有氧气的吸收。

耕地保护:

(1)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2)基本农田保护

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因为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土地整理

耕地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土地整理是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水土流失救治:

为了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及风沙区的水土资源,需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与配置各项治理措施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把调节地表径流、减少坡地径流放在首位。为此,要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持水能力;在斜坡上修筑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径流的工程设施,改变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收地表径流。

②提高土壤的抗蚀性。可采用改变小地形、增施有机肥料、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作物、施用土壤聚合剂等措施。

③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可营造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止侵蚀。

④对于已受侵蚀的土地,除防止进一步遭受侵蚀外,要辅以改良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把土地的保护与改良结合起来。

⑤在山丘区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使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做到集中治理、连续治理,速见成效。

⑥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社会经济条件。

⑦体现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